阿南德:浙江人力资本现状比较分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6 04:37:12
 

内容提要:一国或一个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根源于人力资本。人力资本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取决于人力资本的现有水平及有效的配置。对浙江人力资本现状和配置效率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其所存在的问题和差距对推动浙江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人力资本投资 存量 效率 浙江

  一、浙江人力资本投资水平

人力资本投资可分为学校教育投资、在职培训投资、劳动力流动投资、卫生保健投资、“干中学”投资等多种形式。在现代社会中,教育和培训投入是人力资本积累最基本方式,是形成系统知识和技能等人力资本存量的核心内容。考虑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主要采用教育和卫生投资,从纵向和横向两个角度考察浙江人力资本投资水平。

1.投资力度加大,投资总量持续增长。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浙江省人力资本投资与积累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从1980年到2002年教育投资和卫生投资水平都明显增长,2002年教育投资的绝对量达到282.96亿元,是1980年的95.92倍,这一增长速度是相当可观的;卫生投资也达到了1980年的28.42倍,为37.23亿元。在相对水平方面,教育投资占GDP的比重上升较快,2002年为3.63%,比1980年上升了2.02个百分点。虽然在此期间卫生投资的相对水平有所下降,但总投资水平还是比1980年上升了1.74个百分点,人均从11.13元增加到705.87元,增长了63.42倍。2003年全省教育经费又比2002年增长20%,总投入约达390亿元①。总的来说,全省人力资本投资水平是持续增长的,而且增加的幅度较大。显示了浙江作为一个经济发达省份在人力资本投资方面的强度和力度。

2.浙江人力资本投资水平较高,但与经济发达省份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据钱雪亚、刘杰(2004)用报告期内累计的教育投资、培训投资和卫生保健投资计算的人力资本投资水平来看,浙江除1996年处全国第6位、1995年处于第5位外,1997-2001年都居全国第4位。在经济发达省份中,广东的投入量稳居全国首位,山东2-3位,江苏3-4位。与全国水平相比,浙江人力资本投资已达到了较高水平。但与经济发达的省份相比,浙江的人力资本投入水平优势不明显。浙江教育事业费总量支出水平高于上海,却低于江苏、广东,其中教育事业费与上海、江苏、广东各省市之比为1∶0.85∶1.19∶1.70,浙江教育事业费的总量支出与江苏、广东相比差距较大。从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看,上海较高,为2.15%,其余各省相差不多,浙江为1.76%,处于第三位。从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来看,各省市都差不多,浙江18.26%,低于江苏18.88%,处于第二位。从教育经费人均水平看,上海远远高于其他各省达到869.91元,浙江处于第三位。从各地区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来看,2002年全国平均水平为3.19%,浙江约为3.0%,低于全国0.19个百分点,位居全国约第13位。与国家提出的到2005年“达到4%以上”的目标相差将近1/3②。这表明就政府的教育投入而言,在全国各省市之间(按可比口径),浙江的教育投入也有一定的差距。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教育的投入不足是制约浙江人力资本投资水平增长的重要因素,这是值得社会各界关注的一个问题。

二、浙江人力资本存量水平

人力资本存量水平是通过人力资本投资和积累形成的,表现在一定时点上蕴藏于劳动者身上的知识和技能总量。对于人力资本存量的衡量,国内外学者做了大量工作,提出了许多可供借鉴的方法,每一种方法都有着优点与不足。根据我国现有的数据基础和可靠性,本文采用“教育年限法”度量人力资本存量。

其中,HCt为t年人力资本总存量,HEit为t年第i学历层次劳动力的人数,即从业人数,hi为第i学历水平的受教育年限(学制),i=5,4,…,1分别代表文盲半文盲、小学、初中、高中、大专及以上。这里的学历教育包括成人教育、学历教育。按现行学制为受教育年数来计算,大专以上为16年、高中和中专为12年、初中为9年、小学为6年、不识字或识字很少为0年。

1.浙江人力资本存量特征及动态趋势

(1)平均受教育年限逐年提高。2003年浙江省6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7.76年,比1990年的6.10年提高了1.66年,且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平均每年提高0.119年,年均增长率为1.91%,表明人力资本的存量水平在不断增长,人力资本的积累率在不断上升。与此同时,2003年浙江省6岁及以上人口各种受教育程度构成与1990年相比都有了显著的变化。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比重达到了6.17%,比1990的1.29%提高了将近4倍,高中学历的比例为13.76%,比1990年的7.72%提高了1.78倍,而小学的比重则降了10.16个百分点。而且,2003年浙江省6—14岁儿童在学率达到97.54%,比2000年提高了2.15个百分点。上述表明,浙江省基本普及基础教育,在使受教育群体覆盖面扩大的同时,高层次人力资本在增加,人力资本的层次结构在不断提升。

(2)文盲率逐年下降。人口文盲率是指15岁及以上不识字或识字很少人口占同龄人口的比重。文盲率作为衡量人力资本最低层的指标,可以反映一个地区的人口接受初等教育的普及程度。因而,它反映人力资本受教育的基本情况。2003年全省文盲率为13.23%,比2002年下降0.12个百分点,文盲人口约减少了7万人。与1990相比,降幅更大,达到9.72个百分点。

受教育程度不同人口此消彼长的状况反映了浙江人力资本存量水平的迅速提高。根据最近三次人口普查和199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每十万人拥有的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的变化,清楚地显示了这一点。从1982年到2003年期间,每十万人受大学教育的人由468人上升到3189人,增长了6.81倍;而受小学教育的人由39384降到36622人,同时受高中和初中教育的人均显著提高。这样的“一降三增”,使全省的人力资本存量有了较大的增加。

2.人力资本存量层次结构提升

人力资本层次结构的提升表现为高级人力资本和专业化人力资本总量增加。其中高级人力资本是指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员,专业化人力资本主要是指接受过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和高等学校教育的人力资本。由于缺乏相关的数据,这里仅从受教育人数的角度来考察人力资本的层次结构。

(1)高级人力资本的积累迅速上升。从在校人数看,高等学校在校人数2003年达到了50.39万人,是1980年的3.82万人的13.19倍;从增长率来看,1999年进入高速增长阶段,增长率从1998年的10.96%上升到1999年的30.54%。与此同时,教育事业费的增长率由17.76%升到18.60%。二者相比可以看出,1998年以前高等学校在校生人数增长率小于教育事业费的增长率,教育投资主要用来普及基础教育。1998以后对高级人力资本的投资力度大大加强,同样的投资规模下,高等教育的投资大于基础教育的投资,开始注重对高级人力资本的积累。这主要是因为九十年代浙江经济以较快速度持续增长,综合经济实力迅速增加,高级人力资本的需求增加;另一方面,由于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多的人开始注重自身人力资本的积累。这无疑增加了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同时社会大众不断认识到通过教育增加人力资本的重要性,所有这些使高等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

(2)专业化人力资本积累速度平缓。专业化人力资本积累,除1996年和2002年比前一年的增长率较高外,其余都保持平缓的增长趋势。从增长率看,除1996年高于教育事业费(17.38%)外,其余均比教育事业费增长率低。总体上来说,基础人力资本的投资要大于专业化人力资本的投资,使专业化人力资本的积累缓慢。虽然增长缓慢,专业化人力资本的积累量还是相当可观的,2002年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和高等学校的在校总人数达到了59.45万人,是1980年8.63万人的6.89倍。

(3)城乡人力资本存量差别大。从总量分布来看,浙江城乡人力资本差距较大。据2003年浙江省统计局开展的人口变动抽样调查显示,在农村,受小学和初中教育程度的人口占6岁及以上人口的75.12%,高中占7.10%,大专及以上人口仅占0.78%,文盲达到了19.14%;而城镇上述比例分别为60.73%、21.01%、12.04%和6.95%。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主要是,长期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使城乡经济发展不均衡,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造成了承担人力资本投资能力的差距。

3.人力资本存量相对水平较低

从2000年的人口普查情况看,无论从总量来说,还是从层次结构来说,浙江人力资本水平都比较低,远不能适应浙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2000年,浙江6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7.46年,低于全国水平7.62年,而上海为8.03年、江苏为7.85年、广东为8.07年,均高于全国水平。15岁以上人口的文盲率,浙江为8.55年,略低于全国水平9.08年,但高于上海6.21年、江苏7.88年和广东5.17年。在全省6岁以上人口构成中,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仅占3.40%,远远低于国际社会所公认的15%的现代化标准,也低于全国3.88%的平均水平,同时也低于上海、江苏、广东。受过高中和初中教育的人口所占比例也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和这些省市,而小学教育的人口和文盲率的比例却高于全国水平和这些省市。这“三低两高”,说明浙江的中高级人力资本的积累都较低,还没达到全国平均水平52.29%,只有50.36%,几乎一半是小学和文盲半文盲人口。

三、浙江人力资本的效率水平

人力资本效率水平主要指投入到生产中人力资本的投入产出效率。

1.人力资本产出效率

在投入生产人力资本总量一定的条件下,由于投入人力资本的具体内容和层次结构与现实经济需求一致性和用工激励制度的有效性,会影响人力资本产出效率。这里单位人力资本的产出水平表示人力资本产出效率ηt=GDPt/Hut,其中Hut表示投入到生产中去人力资本总量。ηt越高,意味着人力资本产出效率越高。从表1可以看出,人力资本产出效率在1996年为0.33亿元,比其它年份要高,在1998年后又逐步回升,由0.24亿元升到0.30亿元。这主要是因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1996年期间市场需求相对旺盛,而此时人力资本存量水平又较低,人力资本资源能更好与物质资本匹配,使人力资本利用效率较高。1998年—2000年由于受经济紧缩影响,生产能力收缩,而浙江经济快速发展,教育投资和公众对教育这一公共产品的需求增加,使人力资本存量水平增长幅度较大,人力资本产出效率相对下降。但作为沿海省份,开拓市场、增加投资、扩大就业能力较强,使人力资本产出效率显现回升趋势;二是浙江作为自然资源贫乏的省份,在1996年期间物质资本和生产能力相比还相对丰厚,从而人力资本能较充分的发挥作用。经济快速增长,凸显资金、土地、原材料等生产要素的短缺,制约了生产能力的扩大,人力资本产出效率在1998年下降到0.24亿元。由于浙江人敢为人先,率先进行市场化改革,积极培育多元市场主体,大力促进市场体系发育,合理定位政府角色,形成了三者良性互动,从而获得了先发性体制优势,使浙江经济发展驶上了快车道,从而能更有效地利用人力资本资源,使人力资本产出效率在2002年增加到0.30亿元。

资料来源:根据1997—2003年《中国劳动统计年鉴》、2003年《浙江统计年鉴》整理而得,表中的人力资本存量是指浙江各年总就业人口的人力资本存量。

与全国及其他经济发达省份比较来看,如表2所示,浙江2002年人力资本产出效率高于全国水平,也高于江苏,但低于上海和广东。其中上海最高,每单位人力资本产出效率达到了0.66亿元。从前面人力资本层次结构的比较分析和各地的人均固定资产投资来看,上海人力资本的产出效率高主要归功于上海的人力资本层次结构高和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而广东的人力资本产出效率高是因人力资本层次结构较高,高级人力资本比重大的原因。一个人力资本存量高的劳动者,其生产能力是远远大于人力资本存量低的劳动者的。江苏人力资本层次结构之所以高于浙江,人力资本产出却低于浙江,部分可归因于浙江固定资产投资大于江苏,但笔者认为主要是因为浙江人民创新能力强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在“干中学”中积累了丰厚的人力资本存量弥补了因受教育程度低而形成的人力资本不足。 

表中数据根据2003年《中国劳动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浙江统计年鉴》、《上海统计年鉴》、《江苏统计年鉴》、《广东统计年鉴》整理而得。表中的人力资本存量是指全国和各省市总就业人口的人力资本存量,表中的人均固定资产投资是指平均每万名从业人员拥有的固定资产。

2.人力资本配置效率

人力资本配置效率直接决定人力资本投资效率。当一国、一地或一个组织内部人力资本拥有量既定的前提下,如果其人力资本的配置效率越高,就意味着人力资本投资回报率越高,相应人力资本的积累水平也越高。人力资本的配置是否有效率,直接影响人力资本使用效率和收益。因此,人力资本流动和配置状况,可以反映人力资本的使用效率。

据浙江省统计局2003年7月在全省开展的浙江省劳动力就业和社会保障状况调查显示,市场机制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日益突出。从就业人口获得工作的途径看,在非农业劳动就业人口中,有48.4%是通过市场机制配置就业的,绝大部分是人才自主应聘,占46.4%。有2.2%的人才通过市场中介组织找到了工作单位。传统的配置模式在人力资本流动上仍有足迹可寻———人力资本的计划配置仍占8%。值得注意的是,有32.3%的就业者是自主创业③,这表明在“义利并重”的价值观念和“工商皆本”的商业文化长期熏陶下,浙江人通过顽强拼搏、勇于开拓的创业过程,积累了丰厚的企业家人力资本。

据2001年对上海全市范围内的抽样调查数据分析,被调查人才的配置有50.2%是通过计划机制实现的。劳动力市场机制配置的人才有49.8%,其中自主应聘的占32.9%,通过市场中介组织找到工作单位的有11.7%,还有5.2%是单位主动引进的人才④。与上海人力资本的配置机制相比,显示出浙江企业家人力资本的丰厚。浙江的人才流动体制性障碍减少,单位自主用人、人才自主择业的双向选择机制日趋健全。人力资本的配置已由过去行政调配为主转向市场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为主,这也是浙江在人力资本存量低、层次结构低的情况下,而产出效率较高的原因之一。

四、小结

从纵向和横向的比较来看,目前浙江的人力资本水平纵向发展较快,但与全国发达省市相比处于相对劣势,原有的优势已不再具有,相反,总的人力资本存量水平低于这些省市,甚至低于全国水平。相比较而言,从人力资本质量的平均水平来看,无论是平均受教育年限,还是文化程度数、文盲率等指标,都反映了浙江省较低的劳动力素质水平。低级人力资本比例高,中高级人力资本比例过低,是浙江省人力资本层次低和结构不平衡的突出特点。同其他省市相比,浙江人力资本层次结构还处于较低水平。是一种“小托大”式结构,高智能、高技术人才所占的比重极少,即存在着高智能存量短缺,低智能存量过剩的畸形态势。

之所以存在这一差距,某些指标甚至低于全国水平,主要原因是浙江省教育投资,尤其是高等教育发展滞后,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这一公共产品的需求。高级人力资本积累缓慢,致使浙江人力资本总量和层次结构相对较低。这已制约了浙江在新一轮知识经济竞争中的态势。根据北京大学一课题组对全国31个省市区新经济势力评估,浙江居于全国第6位。另外,在数字化方面,信息网络建设是相对弱项。浙江省的全球化水平排第7位,创新能力相对较低。在创新能力方面,仅有高科技产业比例略高于上海和江苏,专利数量水平略高于江苏,而科学家与工程师数量以及民间研发投资都远远落后这两者⑤。各国经济发展表明,人力资本投资是经济持续增长的决定性因素和长久性动因。尤其对于发展中国家,人力资本保值增值的重要性不亚于市场化改革的重要性,一个地区的人力资本水平体现在人力资本投资、人力资本层次结构、人力资本配置使用效率上。要改善优化一个地区的人力资本要素条件,一要重视人力资本投资,二要提升人力资本层次结构,三要推进劳动力市场建设和激励制度建设以提高人力资本配置效率。

注释:

①②数据来源:《2004年浙江发展报告·社会卷》,杭州出版社,2004,P186、191

③以上数据来自:《浙江统计分析》,2003年12月19日

④黄维德:《上海人力资本积累现状分析》,上海经济研究,2001年第9期

⑤《经济日报》2003年8月15日

主要参考文献:

[1]钱雪亚、刘杰.中国人力资本水平实证研究.统计研究,2004年第3期

[2]黄维德.上海人力资本积累现状分析.上海经济研究,2001年第9期

[3]叶明德、孙胜梅.“浙江现象”与人口素质.人口与经济,2004年第2期

[4]成斌主编.浙江发展报告.社会卷.杭州出版社,2004年

[5]黄勇等主编.浙江社会发展20年.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

[6]浙江省统计局.2003浙江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年

[7]江苏省统计局.2003江苏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年

[8]上海市统计局.2003上海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年

[9]广东省统计局.2003广东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年

[10]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国家统计局人口和社会科技统计司.2000年中国人口普查资料.中国统计出版社

[11]国家统计局.2003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