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修罗普通攻击:帮您寻医:身体出虚汗 应该如何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9:11:19

帮您寻医:出大汗或是病 应去哪儿看?

 

2011.08.11    NO.012

出汗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征象,具备调节人体体温的作用,特别是在很热的夏天,出汗可散热降温、减少中暑。如果出汗的方式或汗液的量、色和气味发生改变,则可能是某些疾病的一种提示,应引起重视。

1、出汗多少可以诊断为疾病?

2、出虚汗,分轻型、中型和重型

3、不同阴虚型盗汗伴随症状各不同

4、盗汗应去中医内科看 全国top10推荐

5、常见小儿盗汗又该怎么办?

上期回顾:牙痛不好忍 牙病应该怎么看?

版权声明:搜狐健康独家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出汗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征象,具备调节人体体温的作用,特别是在很热的夏天,出汗可散热降温、减少中暑。中医认为,汗是人体津液受阳气作用蒸发从毛孔排出的液体。生理性多汗见于很热的天气、过高的室温、过厚的衣褥或精神紧张等情况。如果出汗的方式或汗液的量、色和气味发生改变,则可能是某些疾病的一种提示,应引起重视。以下是中医对一些常见的异常出汗征象所作的解释:

  自汗:不因天气闷热、服用发汗药及其他非常刺激因素而经常出汗。多因肺气虚弱、卫阳不固、津液外泄所致,常伴有神疲、乏力、气短、畏寒等阳气虚损的症状。多见于患有佝偻病的孩子及甲亢患者。

  虚汗:顾名思义,这类多汗乃因体虚所致,它既可以单独浮现,也可发生于多种疾病过程中。多见于儿童,有些儿童入睡后出汗不止,间或身体冰凉,这即是医学上所说的“出虚汗”。有些儿童因为身体虚弱、感冒发热或患肝炎等炎症施用大量抗生素(或其它药物)后,导致出虚汗。成人也会出虚汗,一些体质虚弱的人在安静情况下,或无缘故原由而全身或局部出汗,甚至大汗淋漓,这也是“虚汗”。某些患急慢性疾病者或产后妇女体质特别虚弱,往往也会出虚汗。

  盗汗:是中医学上的一个病证名,以入睡后汗出异常,醒后汗泄即止为特征。出盗汗的人有的一入睡即盗汗出,有的入睡至子夜后盗汗出,汗量相差悬殊很大。其中,重型盗汗病人往往伴有低热或潮热、五心烦热、颧红、头晕、消瘦、疲乏不堪、尿色深、尿量少、大便干燥等症状。中医学认为,自汗和盗汗都属于虚汗。

  出汗多少可以诊断为疾病?

  从中医角度来看,汗是津液的代谢产品,出汗的多少与否,直接影响到人体的健康。我国传统医书《内经》也列出许多用“出汗”诊断疾病的例子。

  消渴病(即糖尿病)患者出汗较少,但小便却多:肝臌胀(即肝硬化)患者的汗液呈黄色并略带腥味。

  老年人半身出汗可能是中风的先兆;体质虚弱的人,睡眠时容易盗汗;而在高烧出汗后,常常会导致体温下降、四肢冷厥等症状。

  低血糖,引起低血糖的原因很多,可以以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症状为主要表现,发作时因血糖突然下降刺激交感神经兴奋,释放出大量肾上腺素,可导致病人面色苍白、出冷汗、手足震颤等。糖尿病,由于合并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常常也有出汗异常增多等现象。但患者同时有“三多一少”:即“多食、多饮、多尿和体重减轻”。通过血糖检查和尿糖检查一般不难做出诊断。

  甲亢,怕热多汗是这一疾病的特征之一,而且还表现为精神紧张、性格改变、烦躁不安、注意力不能集中、难以入睡等症状。另外,患了甲亢,食欲增大吃得多,人反而消瘦。甲亢时胃肠功能增强,多数患者大便次数增多,同时有心慌、工作效率下降症状。

  嗜铬细胞瘤,常见的症状就是淋漓多汗,出汗具有阵发性,有时也可以持续性出汗,但阵发性发作时面部潮红或变白可同时发生,还会出现心慌、手抖、四肢发凉等。但本病发作时常伴有明显的血压升高以及因此而引起的头痛症状。        出虚汗,分轻型、中型和重型

       盗汗的病人,有的一入睡即盗汗出,有的入睡至子夜后盗汗出,有的刚瞑目一会儿即盗汗出。出的汗量,相差悬殊很大。根据盗汗病人的临床表现,可分为轻型、中型和重型三种。

  轻型盗汗的病人,多数在入睡已深,或在清晨5时许或在醒觉前1~2小时时汗液易出,汗出量较少,仅在醒后觉得全身或身体某些部位稍有汗湿,醒后则无汗液再度泄出。一般不伴有不舒适的感觉。 中型盗汗的病人,多数入睡后不长汗液即可泄出,甚则可使睡装湿透,醒后汗即止,揩拭身上的汗液后,再入睡即不再出汗。这品类型的盗汗,病人常有烘热感,热作汗出,醒觉后有时浮现口干咽燥的感觉。

  重型盗汗的病人,汗液极易泄出。入睡后不长或刚闭上眼即将入睡时,即有汗夜大量涌出,汗出后即可惊醒,醒后汗液即可霎时收敛。再入睡可再次汗出。出汗量大,汗液常带有淡咸味,或汗出同时混有汗臭。汗出甚者可使被褥浸湿,一夜非数次替代睡装则无法安睡,有个别重证病人能使被褥湿透,被褥较薄或用席子时,汗液可在床板上印出汗迹。这些病人常伴有明显的烘热感,心情也表现的烦燥,汗后口干舌燥,喜欢凉水。日常平凡可伴有低热或潮热,五心烦热,颧红,头晕,消瘦,疲乏不堪,尿色深,尿量少,大便干燥。

  轻型与中型盗汗,对身体毁伤不会太大,但重型盗汗病人,时间久了常会使病情恶化,向“ 脱症”发展,严重威胁着患者的健康与生命安全。儒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肾藏精,主生长,发育,生殖”,“肾主骨,生髓,通脑”,“肾主纳气,肾主水液”“肾开窍于耳”“肾司二便”“腰为肾之府”等等。总之肾脏的健康说明人体生长,发育,生殖系统的活力。

  山药——性平,味甘,为儒医“上品”之药,除开具备补肺、健脾作用外,还能益肾填精。凡肾虚之人,宜常食之。

  干贝——又称江珧柱。性平,味甘咸,能补肾滋阴,故肾阴虚者宜常食之。

  鲈鱼——又称花鲈、鲈子鱼。性平,味甘,既能补脾胃,又可补肝肾,益筋骨皮。

  栗子——性温,味甘,除有补脾健胃作用外,更有补肾壮腰之功,对肾虚腰痛者,最宜食用。

  枸杞子——性平,味甘,具备补肾养肝、益精明目、壮筋骨皮、除腰痛、久服能益寿延年等功用。尤其是中年女性肾虚之人,食之最宜。

  何首乌——有补肝肾、益精血的作用,历代医家均用之于肾虚之人。凡是肾虚之人头发早白,或腰膝软弱、筋骨皮酸痛,或男子遗精,女子带下者,食之皆宜。

  忌吃或少吃——荸荠、柿子、生萝卜、生菜瓜、生黄瓜、生地瓜、西瓜、香瓜、洋葱、辣椒、芥菜、丁香、茴香、胡椒、薄荷、莼菜、菊花、盐、酱、白酒及香烟等。

  板栗配鸡肉,补肾虚、益脾胃,适合于肾虚人群食用,也是一般健康人强体健身的甘旨好菜。         不同阴虚型盗汗 伴随症状各不同

 如果盗汗还伴有手心热或脚心热,甚至下午2点以后容易发热,基本可以认为就是阴虚型盗汗,严重者还可见颧红,口渴,以肺阴虚、肾阴虚或心阴虚为多见类型。

  盗汗伴手心热和心烦

  如果还有手心热伴心烦,就是心阴虚了,心阴虚的人容易失眠,看他们的舌苔往往是舌尖红,少舌苔或舌苔薄黄,这时我们需要滋补心阴,中成药可以应用滋心阴口服液、天王补心丹;自我穴位按摩:涌泉、三阴交、劳宫、大陵和太溪;食疗养生可以用莲藕、荞麦。

  盗汗伴脚心热和腰酸

  如果还有脚心热、腰酸的毛病,就是肾阴虚了,肾阴虚的男人容易遗精和早泄,肾阴虚的女人容易出现颧骨红和浑身潮热感(象海水涨潮一样全身烘热),肾阴虚可用着名的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来调理;自我穴位按摩:涌泉、太溪、阴谷、复溜;食疗养生:黑芝麻、桑椹、女贞子。

  盗汗伴干咳少痰和手心热

  如果还有干咳少痰和手心热,就是肺阴虚了,肺阴虚的人最容易在午后或夜间干咳,他(她)们往往都很瘦,甚至有点皮包骨头了,皮肤干燥少油,咳嗽剧烈的甚至能咳出血丝来,象我们熟知的林黛玉就是典型的肺阴虚,中成药:养阴清肺丸、百合固金口服液;自我穴位按摩:太溪、肾俞、照海、复溜、阴郄;食疗养生:银耳、百合、山药、黄精、燕窝、梨子、阿胶、枇杷。

  盗汗伴面色或指甲少血色

  如果盗汗者无明显的手心或脚心发热等热象,而是伴有颜面或指甲缺少血色、失眠早醒等表现,就是以心血不足为主的盗汗,需要补益心血来治疗,中成药可以选用枣仁安神口服液、安神补心胶囊、柏子养心丸等;心血虚的人的穴位保健用神门、太溪、三阴交;食疗养生适当选用龙眼、大枣、酸枣仁、阿胶、桑椹等。

  盗汗伴寒热往来伴胁肋不适

  如果盗汗时恶寒发热交替出现(忽冷忽热),口干咽干,胸口或胁肋部有不适感,可以考虑邪气郁阻于肝胆(少阳),需要疏通肝胆(少阳)之邪气,可以应用小柴胡颗粒类中药。

  盗汗,汗液粘,伴头身沉困,食欲不振

  人如果盗汗的汗液粘腻,还有头沉重,身体沉困,不想吃饭(食欲不振),就属于湿浊困脾,需要清除湿浊了,中成药:香砂六君子颗粒;自我穴位按摩:公孙、丰隆、足三里;食疗养生:南瓜、薏米、白萝卜、冬瓜子、丝瓜、赤小豆鲤鱼汤。        

   

       小儿盗汗表现为寐中汗出,醒来自止。中医认为,小儿脏腑娇嫩,元气未充,腠理不密,若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脾胃失调,肺气虚弱,均可出现汗出。小儿盜汗多因阴虚火旺所致。小儿脏腑娇嫩,阴虚阳亢而生内热,入睡则卫阳由表入里,肌表不固,内热加重,蒸津外泄则汗。醒则卫阳由里出表,内热减轻而肌表得以固密,故醒则汗止。

  盗汗轻重分类

  1、轻型盗汗:轻型盗汗的小儿,多数在入睡已深,或在清晨5时许或在醒觉前1~2小时时汗液易出,汗出量较少,仅在醒后全身或身体某些部位稍有汗湿,醒后则无汗液再度泄出。

  2、中型盗汗:中型盗汗的小儿,多数入睡后不久汗液即可泄出,甚则可使睡装湿透,醒后汗即止,揩拭身上的汗液后,再入睡即不再出汗。这种类型的盗汗,病儿常有烘热感,热作汗出,醒觉后有时出现口干咽燥的感觉。

  3、重型盗汗:重型盗汗的小儿,汗液极易泄出。入睡后不久或刚闭上眼即将入睡时,即有汗夜大量涌出,汗出后即可惊醒,醒后汗液即可收敛。再入睡可再次汗出。出汗量大,汗出甚者可使被褥浸湿,一夜非数次替换睡装则无法安睡。这些病儿常伴有明显的烘热感,烦躁,汗后口干舌燥,喜欢凉水。平时可伴有低热或潮热,五心烦热,颧红,消瘦,尿色深,尿量少,大便干燥。

  治疗与防护:

  虽小儿脏腑娇嫩,肺脾肾发育不全,但小儿同时又有生长旺盛,发育迅速的特点,故小儿盗汗治疗起效亦非常迅速。下面介绍几个治疗小儿盗汗行之有效的食疗方:

  方一 黑豆乌梅汤:黑豆100克,先泡半天,慢火煮熟,加入乌梅适量,白糖调好口味,吃豆喝汤。每日一剂,频频喂服。

  方二 桑乌煎:桑椹20克,乌梅20克。用法:水煎服,每天2~3次。每日一剂,频频喂服。

  方三 参麦止汗茶:太子参10克,浮小麦15克,红枣5枚。将红枣洗净劈开,与太子参、浮小麦共入沙锅中,加清水适量,以文火煎煮30分钟,滤去残渣,加糖调味即可。每日1剂,频频喂服。

  方四 百合山药粥 :百合10克,山药20克,粳米50克。 先将百合水发洗净,与山药、粳米共入沙锅中,加清水适量,以文火煎熬至熟烂粥成,食用时可加佐料调味。 每日1剂,频频喂服。

  方五 黄芪粳米粥:黄芪20克、粳米50克、白糖适量。将黄芪煎汁,用汁煮米为粥,放入白糖调味温服。每日1剂,频频喂服。

  小儿盗汗的护理:

  无论是生理性汗出还是病理性盗汗,防护工作都是十分重要的。小儿盗汗长期不止,心阴耗伤严重,应积极治疗。在治疗的同时,还要特别注意自我养护。主要有以下几点:

  (1)小儿汗出以后要避免直接吹风,及时用干毛巾擦干皮肤,及时换衣服,要动作轻快,避免小儿受凉感冒。

  (2)注意及时补充水份和盐份。

  (3)患儿宜多晒太阳,户外活动,增强体质,提高适应能力。

  (4)在饮食方面,禁食辛辣动火食物,并多食一些育阴清热的新鲜蔬菜等。

  (5)患儿的被褥、睡衣等,应经常拆洗或凉晒,以保持干燥,并应经常洗澡,以减少汗液对皮肤的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