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三系列电影:中国酒器酒具的历史(隋唐时期酒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0:16:00

中国酒器酒具的历史(隋唐时期酒器)  

2010-12-15 12:26:23|  分类: 古玩类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规格:高18.6厘米Height18.6cm  出处:唇边的微笑:酒具  年代:唐代TangDynasty  类型  质地类型:陶器  功用类型:酒具  栏目关键词:隋唐酒器  收藏地: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考古博物馆洛阳分馆  中文名称:绿釉联体壶  英文名称:Green—glazedtwinhu  介绍  唐代釉陶精品  该壶是出土于河南洛阳西工区的一件唐代釉陶精品。白胎绿釉,釉色鲜亮明快。壶口呈深盘状,细颈,颈有凹弦纹两周。颈下两壶体相联,壶上有把柄,柄首为一凤头,向上衔住壶口沿。两壶体所饰花纹相同,分别为凹弦纹、葵花纹、连珠纹、覆莲纹等,两壶体中间联接处亦饰葵花纹和连珠纹。  双腹联体壶

规格: 高2.5厘米、口径12.5—4.7厘米 Height 2.5cm·Mouth Dia.12.5—4.7cm   出处: 唇边的微笑:酒具   年代: 唐代 Tang Dynasty   类型  质地类型: 牙骨器   功用类型: 酒具   栏目关键词: 隋唐酒器   收藏地: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  中文名称: 鹦鹉杯   英文名称: Cup made of conch   介绍  由鹦鹉螺制成的纯天然的酒杯   鹦鹉杯出土于河南省偃师市杏园村的一座唐墓。此杯并非形状像鹦鹉,而是用鹦鹉螺制作而成的酒杯,故称为鹦鹉杯。鹦鹉螺,即为海螺的一种,旋纹尖处屈而朱红,似鹦鹉嘴。其壳青斑绿纹,壳内光莹如云母。唐刘恂《岭表录异》、《艺文类聚》卷七十三均记载说,用这种鹦鹉螺制成的酒杯,可容二升许。明代曹昭《格古要论》记载:“鹦鹉杯即海螺盏,出广海,土人琢磨,或用银或用金镶足。”这种鹦鹉螺可以不加雕琢,直接用于饮酒。用如此纯天然的酒杯喝酒,肯定会有一种回归自然的感觉。   唐宋诗文中的鹦鹉杯   唐宋诗词中常提到鹦鹉杯。唐骆宾王《荡子从军赋》:“凤凰楼上罢吹箫,鹦鹉杯中休劝酒。”李白《襄阳歌》诗:“鸬鹚杓,鹦鹉杯,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卢照邻《长安古意》诗:“汉代金吾千骑来,翡翠屠苏鹦鹉杯。”陆放翁诗:“葡萄锦覆桐孙古,鹦鹉螺斟玉薤香。”看来,鹦鹉杯在唐宋时期还颇得嗜酒者的喜爱。   唐宋诗词中常提到鹦鹉杯。唐骆宾王《荡子从军赋》:“凤凰楼上罢吹箫,鹦鹉杯中休劝酒。”李白《襄阳歌》诗:“鸬鹚杓,鹦鹉杯,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卢照邻《长安古意》诗:“汉代金吾千骑来,翡翠屠苏鹦鹉杯。”陆放翁诗:“葡萄锦覆桐孙古,鹦鹉螺斟玉薤香。”看来,鹦鹉杯在唐宋时期还颇得嗜酒者的喜爱。 规格 : 高18.5厘米 Height 18.5cm   出处: 唇边的微笑:酒具   年代: 唐代 Tang Dynasty   类型  质地类型: 其他金属器   功用类型: 酒具   栏目关键词: 隋唐酒器   收藏地: 陕西省博物馆  中文名称: 舞马银壶   英文名称: Silver hu with design of jumping horse   介绍  骏马醉舞伴酒兴   此银壶1970年自西安市南郊何家庄的唐代金银器窖藏坑出土,扁圆腹,莲瓣纹壶盖,弓形提梁,一条细链连结着壶盖与提梁。壶底与圈足相接处有“同心结”图案一周,系模仿皮囊上的皮条结。圈足内墨书“十三两半”,是壶的重量。壶腹两侧用模具冲压舞马图,马肥臀体健,长鬃披垂,颈系花结,绶带飘逸。只见它口衔酒杯,前腿斜撑,后腿蹲曲,马尾上摆,好像正合着音乐节拍,以优美的舞蹈为饮酒者伴饮助兴。马身和提梁、壶盖及“同心结”纹带均鎏金,使得银壶富丽堂皇,明快悦目。该壶构思巧妙,工艺精细,匠心独运,古今未见类同者,堪称国宝。   蔚为壮观的舞马宴乐   据文献记载,每年八月五日唐玄宗李隆基生日时,必于兴庆宫勤政殿楼下举行舞马宴会庆典。届时,文武大臣云集,四百匹训练有素的“天马”排列成行,身披绣锦,络饰金银珠玉,连鬃毛也修饰得十分漂亮。当一群身穿淡黄衣衫、扎雕花玉带、姿貌美秀的少年乐手奏起“倾杯乐”时,群马闻声起舞,奋首鼓尾,纵横应节,虽四百匹马一千六百只马蹄在运动,却整齐划一,应节合拍,一丝不乱,蔚为壮观。  诗文中的唐代舞马   宰相张说在《舞马乐府》中写道:“圣皇至德与天齐,天马来仪自海西。腕足徐行拜两膝,繁骄不进踏千蹄。髬髵奋鬣时蹲踏,鼓怒骧身忽上跻。更有衔杯终宴曲,垂头掉尾醉如泥。"杜甫在《千秋节有感》诗中也记述说:"舞阶衔寿酒,走索背秋毫。"也是对千秋节舞马活动的生动描述。看来,千秋节舞马庆典之高潮的标志,便是舞马口衔酒杯,按照音乐节拍而舞蹈,以表示为皇帝祝寿之场面。这些文献记载对这件舞马银壶作了最适当的解释。   九成宫的兴衰   在唐代,王室贵族不仅喜欢用金银酒器豪放地饮酒,而且还喜欢找阴凉处建造消夏避暑之所,著名的唐九成宫就是为避暑而建造的离宫。九成宫遗址,始建于隋代开皇十三年,时称仁寿宫。唐朝初年,唐太宗在隋朝仁寿宫基础上加以修缮。建成九成宫。后成为数代唐朝皇帝的避暑之所,许多唐朝历史上的重大事件都发生在此宫。高宗以后,武则天久居东都洛阳,继玄宗在骊山扩建了温泉宫以后,辉煌壮丽的九成宫逐渐荒芜,并于开成元年(836年)毁于洪水。经考古调查,九成宫外的宫墙,东西约1010米,南北约300米,地势西高东低,秀丽的天台山被围在宫城之内。原宫城主殿的残存夯土基址仍高出现代地面7米左右,通过今已发掘的第三十七号宫殿残基,我们能够感知九成宫当年的宏伟和壮丽。   诗人眼中的九成宫   九成宫的天然风光与人工建筑浑然一体的巧妙设计,在唐代即吸引了不少著名的文人为之舞文弄墨,留下许多千古名作。如由当时的宰相魏征作文、欧阳洵所书的《九成宫醴泉铭》就是其中著名的一篇,这块价值连城的石碑,历经千年沧桑,至今还完好地保存在天台山的西北山脚下。此外,当时的许多著名诗人,如王勃、上宫仪、王维、杜甫、李商隐、吴融等皆到过九成宫,并留下诗文佳句,成为今天研究九成宫的重要史料。 规格: 高18厘米 Height 18cm   出处: 唇边的微笑:酒具   年代: 唐代 Tang Dynasty   类型  质地类型: 瓷器   功用类型: 酒具   栏目关键词: 隋唐酒器   收藏地: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  中文名称: 白瓷执壶   英文名称: White porcelain ewer  介绍  釉色均匀纯净,洁白光润   白瓷执壶1991年出土于陕西省长安县南里王村的一座唐墓,侈口长颈,短流,三股曲柄,肩部丰满,腹高而直,圈足。该壶器形浑圆饱满,胎质致密,除足部外均施白釉,釉子均匀纯净,洁白光润,为白瓷之佳品。   唐代的白瓷器   白瓷首创于隋代,成熟于唐代,唐人曾称颂当时制造的白瓷说:“大邑烧瓷轻且坚,好似美玉天下传。君家白碗盛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唐时白瓷的制作工艺可谓高超之极。然而,这件白瓷执壶虽也精致非常,但与美玉相比似乎还差得很远,可能是唐代平民所用之器,并非唐时白瓷烧造的最佳水平。   唐代瓷执壶的用途   唐代的瓷执壶出土不少,但其用途却有两种,可作酒器,也可作茶具。唐太和三年王明哲墓中出土的瓷壶上写有“老导家茶社瓶”等字,长沙铜官窑出土的瓷壶上则有“陈家美春酒”、“酒温香浓”、“泛花泛蚁”等题识,表明唐代瓷执壶分别可用为酒器和茶具,作茶具者叫茶瓶,作酒器者称酒瓶或酒注子。 规格: 高31厘米 Height 31cm   出处: 唇边的微笑:酒具   年代: 唐代 Tang Dynasty   类型  质地类型: 陶器   功用类型: 酒具   栏目关键词: 隋唐酒器   收藏地: 河南偃师市文管会  中文名称: 蓝釉双耳壶   英文名称: Blue—glazed hu with two handles   介绍  蓝釉不匀,有露胎现象   此壶1998年出土于河南省偃师市缑氏乡唐代恭陵哀皇后墓中。盘口,细长颈,溜肩,肩部有两个细长弯曲状龙柄,龙嘴衔盘口,鼓腹,下腹急收,小平底。蓝釉,不匀,有露胎现象。   清新的纯蓝釉瓷器   唐三彩是一种彩釉陶器,黄绿蓝三色,自然调渲流淌,互相浸润,色彩斑斓,晶莹剔透,使人观之赏心悦目。但除三彩器外,仅施黄、绿、白、蓝、红、淡青和黑等单色釉者,也清新自然,颇具特色。七十年代在巩义市发现的唐三彩窑址中,就出土少量的单色釉陶器,这种纯蓝釉陶器在唐代较为少见,恭陵出土的这件纯蓝釉双耳壶可能就是巩义三彩窑之单色釉产品。   唐代流行的双龙耳壶   双龙耳壶是时代特征较为明显的一种器物,主要流行于唐代,其前身可能是源自三国以来一直流行的鸡首壶。目前此类双龙耳壶发现不多,主要集中在西安和洛阳两个唐王朝时期最为繁盛的京畿之地。   规格: 通高3.8厘米 杯口长径13.2厘米 短径7.4厘米  出处: 唇边的微笑:酒具   年代: 唐代 Tang Dynasty   类型  质地类型: 石器   功用类型: 酒具   栏目关键词: 隋唐酒器   收藏地: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中文名称: 海棠花形滑石杯   英文名称: Begonia—shaped talcum cup   介绍  稀罕珍贵的滑石酒杯   此杯1985年出土于河南省偃师市杏园村唐代李郁夫妇墓中。口部呈椭圆形,呈四曲海棠形,俯视似花瓣绽放,腹壁弧曲内收,高圈足。整个器体光素无花纹。  李郁墓中的滑石器   滑石在东周时期曾用于制作编磬等乐器和滑石鱼等小型饰物,后来这类器物并不多见,而滑石容器就更为稀少,这件唐代滑石杯就显得更为珍贵。李郁墓中出土了一组滑石制品,有滑石杯、盒、羊、枕和熏炉等,制作精致,滋润光洁。古人认为“石之美者谓之玉”,因此这些滑石器很可能是当作玉器使用的。《大唐新语》卷十三《纪异》:“玉润而洁,能和百神,置之墓内,以助神道。”看来,这些滑石器不但被当作玉来使用,而且还有和百神、助神道之功能。   唐代新兴的酒器造型   这件滑石杯从形制上看,应该就是羽觞的变体,整个杯体呈椭圆形,两侧弧状外展,犹似羽觞之双耳。类似海棠式酒盏是唐代新兴的造型,在浙江临安、江苏丹徒和陕西西安均有出土,有瓷质的,也有银质的,但以滑石为质料者现知仅此一件。 规格: 通高32厘米 Total Height 32cm   出处: 唇边的微笑:酒具   年代: 唐代 Tang Dynasty   类型  功用类型: 酒具   栏目关键词: 隋唐酒器   收藏地: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考古博物馆洛阳分馆  中文名称: 褐釉双龙耳壶   英文名称: Brown—glazed hu with two dragon—shaped handles   介绍  器具朴实酒亦香   此壶于河南偃师杏园村第一○○三号唐墓出土。盘口外侈,细长颈,肩及上腹部圆鼓而丰满,下腹部渐内收,平底内凹。自口沿至肩部有对称的弯曲双龙,龙首衔壶沿,龙尾搭在壶肩。白色胎骨,坚硬致密,仅口、颈及肩部施褐釉,肩部以下无釉。   各地出土的双龙耳壶   与此壶形制相同的双龙耳壶在各地多有出土,陕西省博物馆收藏一件,釉色青白,施釉不到底。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也收藏有一件,为三彩贴花双龙耳壶,白色胎骨,三彩釉不到底。这两件与杏园唐墓中所出的双龙耳壶有一共同的特点,即皆有重龙首、盘口、细颈及肩部的修饰,下腹部及器底则很少装饰,这恐怕是所有唐代双龙耳壶的共同特征。   双龙耳壶的源流   双龙耳壶,最早可能源自隋代的双龙耳联腹瓶,唐时定型,并成为一种较为流行的酒器品类。唐代以后,为大量出现的酒注子所取代。   规格: 通长15.5厘米 口径5.9厘米 Total Length 15.5cm·Mouth Dia.5.9cm   出处: 唇边的微笑:酒具   年代: 唐代 Tang Dynasty   类型  质地类型: 玉器   功用类型: 酒具   栏目关键词: 隋唐酒器   收藏地: 陕西省博物馆  中文名称: 镶金牛首玛瑙觥   英文名称: Ox—headed agate gong inlaid with gold   介绍  中国的“来通”杯   此觥1970年10月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何家庄的唐代窖藏坑,是采用有淡青、毛黄双色浸润的深红色玛瑙为原料雕制而成的特殊酒器。觥体呈兽角形,其下部雕为牛首状,看上去安详典雅,绝无造作之感。牛首的口鼻部装有类似笼嘴状的金帽,能够自由装卸,内部有流,杯里的酒可自流中泄出。牛唇闭合,鼻孔起,唇边毛孔点点,就连髭须也精心雕刻,历历在目。牛眼圆睁,目视前方,炯炯有神。似乎在寻找和窥探着什么。玉匠师们连兽眼的眼球都刻画得黑白分明,形神毕肖,起到了“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牛角蜿蜒后曲,角背雕螺旋纹。牛耳后抿。彩色浸润纹带从牛头额顶顺觥体两侧通向觥口。   天然的玛瑙本色与独到的艺术创意   该觥造型应仿自犀角觥,然而它又大胆地突破了旧的艺术框架,成功地在角形觥体上雕出了神形俱佳的牛头,使人隐约感到这件酒觥似乎就是牛角所制。巧妙运用了玛瑙的本色和斑纹,使之与牛的毛色花斑正相吻合,巧夺天工,堪称一绝!   角状酒觥的特殊地位和神秘寓意   角状酒觥在我国酒文化史上,是较为稀少的珍贵酒器,其拥有者的地位一般较高。如商代青铜角形觥出自商王陵墓,汉代玉角觥出自南越王墓,该角杯出自唐代王府窖藏,都说明古代的角形觥绝非普通酒器,应有特殊用途,为与某种身份地位相适应的酒器。然而,西安何家庄出土的牛首玛瑙觥与以前的角形杯不同,它起源于西方,克里特岛在公元前1500年已出现此种器物,希腊人称此为“来通”。当时人们都相信来通角杯是圣物,用它注酒能防止中毒,如果举起来通将酒一饮而尽,则是向酒神致敬的表示。何家庄出土的玛瑙牛首觥可能也有这种寓意。 规格: 口径13.7厘米 Mouth Dia.13.7cm   出处: 唇边的微笑:酒具   年代: 唐代 Tang Dynasty   类型  质地类型: 其他金属器   功用类型: 酒具   栏目关键词: 隋唐酒器   收藏地: 陕西省博物馆  中文名称: 鸳鸯莲瓣金碗   英文名称: Lotus—petal—shaped gold bowl with design of mandarin ducks   介绍  锤打成型的金质酒具   此碗1970年自陕西省西安市南郊何家庄的唐代窖藏出土,系锤打成型的金质酒器。敞口,肥腹,平底,喇叭口状圈足。通体饰鱼子地纹,外腹錾出两层浮雕式仰莲瓣,每层十瓣。上层莲瓣内分别錾出狐、兔、獐、鹿、鹦鹉、鸳鸯等珍禽异兽,空白处填充花草。这些禽兽或撒蹄奔走,或闲弄花草,或梳理羽毛,姿态各异,神形毕肖。下层莲瓣内均錾忍冬花。在上层花瓣的间隙里,还装饰有鸿雁、鸳鸯、凤鸟等,并配忍冬花。内壁有与外壁相背里的两层莲瓣。内底为宝相花,外底有振翅鸳鸯和忍冬花,圈足饰方胜纹,圈足底缘饰一周小联珠。   大唐盛世的缩影   这只金碗是盛唐时期的制品,形态肥硕丰满,庄重大方,纹饰繁纷瑰丽,优美典雅,工艺精湛考究,气度非凡,可以说是大唐盛世的一个缩影。碗上墨书“九两半”。   唐时金碗确可作饮酒器   在现今人们的心目中,碗应是食具,而非酒器。在唐代,金碗确可用作酒器。《唐摭言》记载,有一天,唐文宗召见翰林承旨王源,恰逢王源与兄弟们踢球擦伤额头,皇上问其缘故,王源如实禀报,文宗夸奖说“卿大雍睦”,随“命赐酒二盘,每盘贮十金碗,每碗各容一升许。宣令并碗赐之”。这是唐代贵族金碗盛酒的历史记载。鉴于此,有学者认为这件鸳鸯莲瓣纹金碗也应是饮酒之具。规格: 高19厘米、口径9厘米 Height 19cm·Mouth Dia.9cm   出处: 唇边的微笑:酒具   年代: 唐代 Tang Dynasty   类型  质地类型: 瓷器   功用类型: 酒具   栏目关键词: 隋唐酒器   收藏地: 湖南省博物馆  中文名称: 春字诗执壶   英文名称: Ewer with a poem about the spring writen on   介绍  酒壶中的春天   此酒壶湖南长沙出土,喇叭形口,长颈,短流,后有执柄。腹体有五言诗:“春水春池清,春时春草生,春人饮春酒,春鸟哢春声。”   唐代长沙窑执壶的代表风格   春字诗执壶的器形和施釉方法,均为唐代长沙窑瓷执壶的代表风格。这类长沙窑瓷执壶不但彩画罩在一层透明釉之下,连诗词题记亦在釉下,观之在目,触之不及,文字通俗易懂,多有与酒相关的诗文,如“莫慢愁酤酒,怀中自有钱”、“自入新峰市,唯闻旧酒香”、“酒温香浓”、“美春酒”等,也正可证明这些瓷器皆是酒器。   欲把酒色比春色   壶腹所题诗句出处不明,但颇有几分意境。古人往往拿“春水”与酒相比,如太白诗“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萄葡初泼醅”,放翁诗“山花白似雪,江水绿于酿”,晁冲之诗“我家溱洧间,春水色如酒”等诗句,皆以酒色比春水,清澈碧绿。   何为“春酒”   “春酒”,有人说是春天酿造的酒,也有人说是春天饮用的酒。春醅、春酿、春醁等皆是春酒之意。最早在《诗经》中就有关于春酒的记载,“为此春酒,以介眉寿”;晋陶渊明《读山海经十三首》曰“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白居易《忆旧游》亦云:“长洲苑绿柳万树,齐云楼春酒一杯。”细品这些诗句,颇与这件执壶上的春字诗韵味相投,春水春草,绿绿郁郁,春人春酒,融融浓浓,春鸟合着春声,一派春的诗情画意跃然酒中,使人流连忘返,爱不释杯。  规格:高23厘米Height23cm  出处:唇边的微笑:酒具  年代:唐代TangDynasty  类型  质地类型:瓷器  功用类型:酒具  栏目关键词:隋唐酒器  收藏地:湖南省博物馆  名称  中文名称:凤凰纹瓷执壶  英文名称:Porcelainewerwithphoenixdesign     介绍  端庄古朴的执壶,展翅欲飞的凤凰  此执壶1983年出土于湖南省望城县古城村,口沿外侈,筒状粗长颈,溜肩,长圆腹,平底假圈足,肩部一侧置八棱形短流,对称一侧置曲柄与颈相连。如此造型,端庄古朴,是典型的长沙窑执壶形象。通体施青釉,釉色青中闪黄,釉面开细小的开片纹,壶流下方的腹面有褐绿彩绘飞凤纹样,凤凰作回首展翅飞翔状。壶体纹饰用笔简洁,线条流畅,神态生动逼真,可见晚唐时花鸟画技之高超。在望城县古城村还出土一件与此壶形状相同的执壶,腹两侧绘红、绿彩写意纹样,被淡雅的青釉衬托,宛如空中的彩虹一般,煞是好看!  釉下彩是长沙窑的发明  这两件执壶上的彩绘均为釉下彩,是长沙窑的创造发明。系先在器坯上用含铁的彩料勾画花纹轮廓,再用含铜的彩料填涂其间,最后施青釉高温烧制,烧成后彩画在明釉之下,晶莹艳丽,为中国古代陶瓷史上的一朵艳丽奇葩!  规格:口径11.2-6.8厘米Height4cm·MouthDia.11.2-6.8cm  出处:唇边的微笑:酒具  年代:唐代TangDynasty  类型  质地类型:玉器  功用类型:酒具  栏目关键词:隋唐酒器  收藏地:陕西省博物馆  中文名称:玛瑙羽觞  英文名称:Agateshang  介绍  琢磨精细的玛瑙珍品  羽觞1970年10月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何家庄的唐代器物窖藏坑中,呈椭圆形,似耳杯而又无双耳,小平底。酱红色玛瑙,有多种不同颜色且不太规则的瑕斑。雕刻者利用了玛瑙本身颜色不同的自然花纹,琢磨精细,艳丽夺目,是唐代少有的艺术珍品。  羽觞的千年沧桑  在唐代酒器中,羽觞所占比例并不很大。羽觞自东周产生以来,延绵上千年,至唐代便基本走完了其全部旅程,唐代以后罕见羽觞,偶有所出也是后世仿古之作。  觞——所有酒杯的通称  自羽觞问世以来,觞既是羽觞的省称,同时又成了所有酒杯的通称。故古人把行酒叫“行觞”,称酒政为“觞政”。三国曹植《七启》诗云:“盛以翠樽,酌以雕觞,浮蚁鼎沸,酷烈馨香。”李白《留别曹南群官之江南》诗曰:“愁为万里别,复此一衔觞。”这里的觞可能指羽觞,因为当时确在流行羽觞。欧阳修《浣溪沙·灯烬垂花月似霜》词云:“双手舞余拖翠袖,一声歌已釂金觞。”这里的金觞恐怕就不是指羽觞,而是泛指酒杯,因为宋代已无羽觞。  规格:杯口长14.6-20.1厘米高1.9厘米LengthofMouth14.6-20.1cm·Height1.9cm  出处:唇边的微笑:酒具  年代:唐代TangDynasty  类型  质地类型:其他金属器  功用类型:酒具  栏目关键词:隋唐酒器  收藏地:河南省洛阳文物第二工作队  中文名称:双鱼大雁纹荷叶金杯  英文名称:Lotus-leaf-shapedgoldcupwithdoublefishandwildgoosedesign  介绍  吉祥的酒具  此酒杯1991年出土于河南伊川唐代齐国太夫人墓中,共出土两件,形制相同,此为其中一件。椭圆荷叶形,宽扁沿,四角上翘,浅腹四曲,有突棱,平底内凹。腹外底部有圈足,已残失。沿上錾刻荷叶纹,沿作圆弧齿形,间饰四组双鱼纹。腹部饰双雁流云纹,底部为毯路纹,均鱼子纹地。在口沿、腹部转折处,饰三角纹和单相莲瓣纹。器外平素无纹饰。与双鱼大雁纹荷叶杯相同的酒器,在出土文物中屡见不鲜,如西安市出土的双鱼纹银质荷叶杯、上海博物馆珍藏的荷叶瓷杯等皆是此类性质的酒器。这类酒器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器内花纹精致,使人饮酒时还能得到美的享受,而器外因人不易看到则光素无纹。  受“碧筒饮”影响的产物  荷叶杯是受“碧筒饮”影响而出现的一种酒器,唐诗中“疏孛柳花碗,寂寥荷叶杯”、“茶烹松火红,酒吸荷杯绿”等,皆是描写荷叶杯和碧筒饮的情景。这件双鱼大雁纹荷叶杯以中国传统风格的图案为装饰,制作精美,是唐代金银酒器中的佼佼者。规格: 高37.5厘米 Height 37.5cm   出处: 唇边的微笑:酒具   年代: 北周 Northern Zhou   类型  质地类型: 其他金属器   功用类型: 酒具   栏目关键词: 隋唐酒器   主题词或关键词: 壶   辅助分类项: 酒具  中文名称: 鎏金胡人头执壶   英文名称: Gilt ewer with portraiture design of the northern tribe  介绍  带有胡人头像的酒执壶   该执壶1983年于宁夏固原出土,长颈,圆腹,高足,足下呈喇叭状,圈足边缘饰一周联珠纹。单鋬,鋬上有一胡人头像,深目高鼻,八字短胡,短发向后梳理,是西域"胡人"的典型形象。口上有敞流。更具特色的是,器腹部錾雕有三对浮雕人像,均男女相对,似在向对方表露爱意。皆深目高鼻,头发鬈曲,袒胸露腹,有的干脆全身裸露。每人均戴披肩。   由波斯传入的舶来品   据著名考古学家夏鼐先生研究,中国和萨珊王朝波斯(今伊朗)这两个文明古国,至迟从汉代即有来往,唐时关系更为密切。早在唐代以前,萨珊王朝的金银器便传入中国,中国的金银匠人也模仿制作。一般地说,国人制造的仿制品,器形和伊朗人所制大致相同,但是花纹的风格则往往是中国式的。宁夏出土的这件银壶,器形与萨珊王朝银壶无异,足缘的联珠纹也是萨珊式执壶的常用纹饰,那个胡人头像甚至与今天的伊朗人非常相像。因此,有人认为它可能是由古伊朗输入的萨珊王朝银器。   西域胡人在中国酒文化中的重要作用   李白的《前有樽酒行》诗云:"胡姬年十五,春日独当垆。”《少年行二首》诗曰:“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均说胡人女子在中国开办酒馆或在酒馆中充当女招待。据可靠记载,胡女在中国做酒家招待,可追溯到汉代,汉辛延年《羽林郎》诗即云:“昔有霍家奴,姓冯名子都,依倚将军势,调笑酒家胡。”说西汉大将军霍光的家奴冯子都,倚仗主子的权势在酒店里调戏胡人女招待。在我国古代的酒娱中,还有用“酒胡”劝酒娱乐的习俗。宋人张邦基《墨庄漫录》对此有较详细的记载。   中西酒文化交流之物证   除宁夏的这件鎏金胡人头像银执壶外,在内蒙古李空营子村还出土了一件胡人头银执壶,两者形制极为相似。据学者研究,它们均为典型的西域银器。它们在中国的出土,是中西酒文化交流之物证。   规格: 通高19.8厘米、口径18厘米 Height 19.8cm·Mouth Dia.18cm   出处: 唇边的微笑:酒具   年代: 唐代 Tang Dynasty   类型  质地类型: 瓷器   功用类型: 酒具   栏目关键词: 隋唐酒器   收藏地: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  中文名称: 带盖白瓷樽   英文名称: Covered white porcelain zun   介绍  器形朴素无华,敦厚隐重   此樽1989年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国棉五厂住宅小区第六十五号唐墓。该樽釉色白中泛黄,器形为直口桶腹,下附三小足,足跟外撇。樽盖呈覆盘形,上有盘状捉手。整个器形朴素无华,敦厚稳重,自然大方。  酒樽的流传和用途   酒樽,作为一种盛酒器具,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到了汉代,酒樽更是盛行,其用途也更为广泛,可用来温酒,1962年在山西右玉大川村出土的一件汉代铜樽上的铭文“铜温酒樽”可以为证。汉代以后,樽、杓作为配套的酒器,一直通行于世,即便后来有了酒注子,樽杓也没有马上退出饮酒这个大舞台。《资暇集》记载:“元和初,酌酒犹用樽杓。”唐诗中吟及酒樽者颇多,如李白《行路难》云:“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杜甫《对雪》曰:“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白居易《李留守相公见过池上泛舟……以献之》云:“引棹寻池岸,移樽就菊丛。”可是,无论在传世酒器中或是新出土的唐代文物中,都很少见到樽形酒器,白瓷樽更是罕见。  规格:通高5.1厘米、腹径4.7厘米Height5.1cm·BellyDia.4.7cm  出处:唇边的微笑:酒具  年代:唐代TangDynasty  类型  质地类型:其他金属器  功用类型:酒具  栏目关键词:隋唐酒器  收藏地:陕西省考古研究所  中文名称:花鸟纹鎏金三足银樽  英文名称:Giltsilverzunwithflowerandbirddesignandthreelegs  介绍  器形物异  此樽1989年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东郊国棉五厂第六十五号唐墓中。此樽小直口,短颈,广肩,鼓腹,圜底,中腹部附加三只蹄状足。带盖,盖覆杯形,盖顶有蘑菇形小钮。整个樽体皆以密布的珠点纹为地纹,并被三组由四个心形团花图案组成的纹饰组分为三大块。每块以一足为中心,足上枯树枝上落有一对鸳鸯,前者顾首回望,后者展翅欲飞,生动形象,可爱逼真。鸳鸯周围有众多的折枝花纹作衬托,更具“绿叶红花”的效果。三足下部素面无纹,上部肥硕,饰有孔雀开屏状花纹。  演化中的新品种  这件银质酒樽从形制上看,与以前的酒樽大为不同,以前酒樽多为直筒状腹,平底,而这件则为鼓腹圜底,甚是奇异。可能与日本奈良市正仓院所藏之敛口银酒樽一样,皆为特殊器形,或者到了唐代中晚期,酒樽的自身形制发生了变化,这件银质酒樽为重新演化出来的新品类也未可知。  规格: 高25.5厘米 Height 25.5cm   出处: 唇边的微笑:酒具   年代: 唐代 Tang Dynasty   类型  质地类型: 瓷器   功用类型: 酒具   栏目关键词: 隋唐酒器   收藏地: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  中文名称: 瓜棱纹黑釉瓷执壶   英文名称: Black-glazed porcelain ewer in melon shape   介绍  耀州窑的瓷酒器   此壶1984年出土于陕西省铜川市黄堡镇耀州窑遗址,小口,长颈,短流,桥状执柄,壶腹呈瓜棱状,饼足,足底内凹。褐胎黑釉,上部施釉不匀,肩部和上腹部露出胎地,近足处光素无釉。   耀州窑址及所烧瓷器的造型和装饰风格   耀州窑遗址主要位于今陕西省铜川一带。从唐代开始,到北宋达到极盛,曾经烧制贡瓷。金、元时期逐渐走向衰落。耀州窑瓷的胎质和釉色变化较大,唐时胎骨多呈深灰色,少数为灰、黄或灰黄混杂色,以烧黑釉瓷器为主;宋时胎骨白中泛黄,质地细而致密,以烧青瓷为主;金、元时胎骨则黄白中呈棕红色,主要烧制色呈姜黄色的青釉瓷。耀州窑所烧制瓷器在造型和装饰风格上也有较大变化。唐、五代时期,器类较少,酒器种类更少,仅有黑釉杯和黑釉执壶等。这件耀州窑出土的瓜棱形黑釉瓷执壶应是唐代耀州窑的代表之作。  人形彩陶壶出土地——柳湾遗址   青海乐都柳湾遗址,是黄河上游迄今已知的规模最大的一处氏族公共墓地。自1974年以来,进行过多次发掘,发掘的墓葬多达上千座,出土文物达三万多件。然而人形彩陶壶却不多见,可谓凤毛麟角。正是因为它造型奇特且极为罕见,整个器物充满了神秘的色彩,因此有学者认为,它可能是举行祭祀仪式时专用的酒壶,或者是在举行巫术活动时用来驱邪镇鬼的法具。规格: 高18.6厘米   出处: 唇边的微笑:酒具   年代: 隋代   类型  质地类型: 瓷器   功用类型: 酒具   栏目关键词: 隋唐酒器   收藏地: 中国历史博物馆  中文名称: 双身龙耳白瓷瓶   英文名称: White—glazed twin vase with dragon—shapedhandle   介绍  一瓶双腹,线条洗练   此瓶1957年出土于陕西西安市隋代李静训墓中,白胎白釉,胎质纯净细腻,釉色光亮温润,有细小的冰裂纹。这件白瓷形体秀美,线条洗练,富有时代特征。尤其是一瓶双腹之设计,独具风格,令人耳目一新,是古代瓷酒器中的珍品。   颇负盛名的邢窑白瓷   白瓷是正当青瓷鼎盛之时出现的一种新兴瓷器,古时白瓷以邢窑最负盛名。唐人李肇《国史补》说:“内丘白瓷瓯,端溪紫石砚,天下贵贱通用之。”陆羽《茶经》说:“邢窑类雪。”即邢窑瓷器洁白似雪。邢窑白瓷至迟始创于北朝晚期,1971年在安阳发现的北齐范粹墓中首次发现白瓷器。李静训墓中出土的白瓷器非常著名,除了这件白瓷双身龙耳瓶外,还有一件白瓷鸡首壶,亦是挺拔秀丽,线条刚柔相济,肩上之鸡首,栩栩如生,代表了当时白瓷制作的最高工艺水平。这两件白瓷酒器,既具北朝和隋代瓷器所特有的浑厚凝重,又不乏其灵秀活泼。加之器表施白釉,使之成为隋代稀有的瓷酒器精品。   又名之为“传瓶”   在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还珍藏有一件白釉龙柄联腹壶,形制与李静训墓中所出这件双龙柄联腹壶几无二致,底刻有铭文“此传瓶有□”。由此可知,此类器应名之为“传瓶”。   “意花与香佩俱芬”的女孩   李静训之父李敏官至光禄大夫,母亲是周宣帝之女宇文娥英,外祖母杨丽华是隋文帝长女、周宣帝皇后。李静训幼年在皇宫随外祖母生活,九岁夭折,葬于长安休祥里万善道场,位于皇城西。别看李静训只是个九岁女孩,由于其特殊的身份,埋葬时极尽奢华。李静训墓中,石椁石棺雕制精美,随葬大量金银玉器和瓷器、玻璃器等。其中有一条镶嵌珍珠和红蓝宝石的金项链,周长43厘米,由二十八个金质球形饰物组成,分左右两组,每球各嵌十颗珍珠,各球之间有多股金丝链索连接。下端垂珠饰。整个项链制作精致,华贵无比。除项链外,还有一对镶珠金手镯和两枚金戒指以及金质发饰、衣饰,手指上都戴着银指甲套。这些饰物把她浑身上下装扮得珠光宝气,灿烂辉煌,正如其墓志铭上所说:“戒珠共明并曜,意花与香佩俱芬。”   规格: 杯高5.7厘米 碗高4.1厘米   出处: 唇边的微笑:酒具   年代: 隋代   类型  质地类型: 玉器   功用类型: 酒具   栏目关键词: 隋唐酒器   收藏地: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中文名称: 金杯和金釦玉碗   英文名称: Gold cup and jade bowl with gold edge   介绍  白玉黄金制成的酒杯、酒碗   此酒杯和酒碗1957年出土于陕西西安市郊隋代李静训墓中。酒杯直口微侈,高圈足,杯身与高圈焊接为一体,杯上装饰的凸弦纹也是用金条焊上去的。此墓中还出土一件银杯,形状与此高足金杯相似,大小亦相仿佛。金釦玉碗,直口微侈,下有假圈足,杯口内外镶金沿一周,金沿宽6毫米。玉碗造型典雅,用材高贵,作工精湛,黄金、白玉相映成辉,煞是珍贵。   这几件金、银、玉杯,小巧玲珑,容量都很有限,可能是专为李静训特制的小型酒器。一个年龄不足十岁的女孩,竟拥有这么多的特制高级酒器,足见当时皇室生活之奢华。 规格: 通长29厘米   出处: 唇边的微笑:酒具   年代: 唐代   类型  质地类型: 银器   功用类型: 酒具   栏目关键词: 隋唐酒器   收藏地: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中文名称: 鸬鹚杓   英文名称: Cormorant—shaped ladle  介绍  此杓出土于河南省偃师市杏园的一座唐墓中,腹呈八瓣状,每瓣上皆刻有缠枝花纹。长柄微曲,柄首似鸟头形,柄身錾小缠枝花纹。在美国华盛顿的弗利尔美术馆中,还藏有两件与此杓形状相同的器物,皆为银器。   鸬鹚杓的由来   这件酒杓的柄首部呈鸟头形,应是鸬鹚头。李白《襄阳歌》中写道:“鸬鹚杓,鹦鹉杯,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元代伊士珍的《琅环记》也说,金母召群仙宴于赤水:“坐有碧玉鹦鹉杯,白玉鸬鹚杓,杯干则杓自挹,欲饮则杯自举。”鸬鹚鸟,长颈,头颅低平,长喙,脚在后体,故站立时犹如蹲坐姿。这件酒杓的形制颇似鸬鹚静立状,故称之为“鸬鹚杓”。  鸬鹚杓的挹酒作用   在唐代,樽、铛、杓、杯等是最基本的酒器种类。杓的用途,是从樽等盛酒器或温酒器中挹取酒斟注于杯中。台北故宫所藏宋人摹本《宫乐图》中的贵妇们,就是用这种长柄的酒杓挹酒的。  宴饮图中的等级差别   1987年陕西省长安县南里王村发掘了一座唐代壁画墓,不仅随葬有各类酒器,而且墓内壁画中还绘有宴饮图,真实地再现了长安地区中唐时期中小贵族阶层欢宴畅饮的场面。   画面中间,置一长方大案,杯盘罗列,食物丰盛,周围九人均戴幞头,穿长袍,分三列坐榻上,正欢宴畅饮。有的侃侃而谈,有的拍手即兴,有的举物欲食,有的杯觥交碰。桌前放一大酒海,内有一酒杓,形状颇似前边介绍的这件鸬鹚杓。桌旁站立两个端盘的仆童,左右两旁各有五名旁观者。中间有戴凤帽拄拐杖的老人,有头裹黑布、手持马鞭侍立的农夫,有肩驮小孩侧身观望的妇女。一个个生动传神,妙趣横生。背景衬以花朵、流云,更烘托出欢快、热烈的气氛。   据专家研究,此壁画当出自民间画匠之手,格调简率自然,不拘绳墨。作者以近乎写实的笔致,描绘出众多的富有个性的人物形象,是一幅珍贵的历史风俗画。 dragon—shaped handle  介绍  通体施淡青色玻璃质釉   灰色胎骨,胎质厚重坚硬,通体施淡青色玻璃质釉,有细小开片。盘状口外侈,口部一侧有流,壶盖塑成凤首形,高凤冠,长喙微下勾,正好与壶口流相吻合,细长颈,腹呈橄榄状,高圈足。执柄塑作一蟠龙形,尾抵壶足,身贴壶腹,嘴衔壶口。口沿下有一周联珠环绕,颈部饰联珠、覆莲纹,肩雕忍冬纹。壶腹上部有用小联珠围绕的六幅人物舞蹈图,图中人物身体健壮,昂首挺胸,肩披长巾,袒胸露腹,双臂舒展,舞姿翩翩。人物旁边有葡萄藤蔓、酒壶和小鸟等。壶腹下部饰六组花纹,由忍冬叶、宝相花和藤蔓组成,中心是一颗大宝石,旁边点缀星月纹。再往下是双层仰莲纹,圈足上亦饰联珠和覆珠纹。   中西合璧的产物   据有关专家研究,凤首龙柄青瓷壶系借鉴了波斯萨珊王朝金银器中鸟首壶的造型,又融入中国本土的工艺成分,中西合璧,创造出一件稀世精品。其设计巧妙,造型优美,工艺精湛。纹饰布局严谨,富有立体感,体现了唐代制瓷工艺的高度技巧,具有极高的审美鉴赏价值。尤其可贵的是,此壶虽历千余年,而今完好如初,且为目前国内仅有,可见其珍贵。   执酒壶的唐代仕女   凤首龙柄青瓷壶,虽然在考古发现或传世的实物中并不多见,但与此相同的形象在唐代壁画墓中却时有出现。   执壶仕女图,系陕西西安唐代大长公主墓中的壁画,为一仕女持壶把盏献酒图。侍女梳单髻,穿白色窄袖襦,上加绿色背心,浅红色长裙。侍女形体丰满匀称,雍容富态,充分体现了唐代妇女尚肥之风。右手提长颈凤首壶,左手举高柄酒杯,作前趋敬酒状。   值得一提的是,侍女手中所持之凤首单把酒壶,与故宫所藏之凤首龙柄青瓷壶颇为神似。另外,侍女手中所拿高柄小酒杯,与今天常见的高脚玻璃杯没什么区别。这种小型高足酒杯应是饮用酒精度较高的酒时使用的,这说明唐代时,蒸馏酒的制作水平已相当之高超。  规格:高5.9厘米口径6.8厘米  出处:唇边的微笑:酒具  年代:唐代  类型  质地类型:金器  功用类型:酒具  栏目关键词:隋唐酒器  收藏地:陕西省博物馆  中文名称:掐丝团花金杯  英文名称:Filigreegoldcupwithposydesign  介绍  造型娇小线条流畅  此杯1970年10月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南郊的何家庄窖藏坑,杯口呈圆形,微外侈,杯腹内弧,小圈足,环状杯把上带小鋬。腹部焊附用金丝编结的蔷薇式团花四朵,团花边缘焊接连缀成串的小金珠。花瓣中心曾镶嵌宝石。团花之间,填充用金丝编成的如意云头八朵。另外,在杯底亦装饰有四朵同样的如意云头。金杯工艺精湛,造型娇小而不失庄重,线条简单而圆润流畅,团花云头布置得简洁和谐,疏密恰当,堪称杰作。  景泰蓝的前身  所谓掐丝团花,即是把黄金锤延成细丝,编成花朵,并把金珠焊接在花朵的周缘,然后把团花仔细焊接在杯体上。这种手工艺绝活儿,非技艺高超娴熟的匠师难以完成。团花中心镶嵌宝石的工艺技法,被认为是明代景泰蓝的前身。  隋唐长安城的布局  隋唐长安城,最早创建于开皇二年(582年),在隋时名大兴城,入唐以后,改称长安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最繁荣的都市之一。长安城建在陕西西安市附近的龙首原及其六条余脉上,北枕渭水而南面终南之山,规模宏大,规划整齐,面积达八十三平方公里,由外郭城、皇城和宫城三部分组成。外郭城位于都城之最南部,呈里坊式布局,皇城及宫城在其北部正中,宫城又在皇城之内。皇城南壁正中的朱雀门,与宫城正门承天门、郭城南壁的明德门同在一条南北线上,这条南北线便是长安城总体设计的中轴线。除皇城与宫城外,在郭城外的东北部还建有大明宫,郭城东门春明门北还建有兴庆宫,皆结构严谨,宏伟壮丽,防卫措施十分严密。这些外扩宫殿在唐代历史上曾起过重要作用。大明宫自龙朔三年竣工以后,唐高宗始御紫宸殿听政,高宗以后的诸帝多居住听政于大明宫,大明宫成为与太极宫同样重要的正宫。兴庆宫也曾一度成为玄宗听政之所。  无人知晓的地下宝藏  唐长安城内聚集着大批皇亲国戚,唐玄宗的堂兄李守礼的宅府就坐落在城内兴化坊西门内。作为唐朝大贵族,王府内自然是富贵豪华,穷奢极侈,整日里宾客盈门,花天酒地。不料,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唐军节节败退,京城危急。唐玄宗携杨贵妃率诸王大臣、皇亲国戚逃离长安城,李府因财宝太多,竟一时难以全部带走,只好把一部分财物装进两口大陶瓮和一个银罐中,就地掩埋。后来,经办人死于战乱,从此无人知道这宗地下宝藏。  意外发现  直到1970年10月,埋藏地下达一千二百余年之久的宝藏才在一项基建中被意外发现,共出土文物一千多件,其中金银器就达二百七十件之多,属于酒器者计有金杯、金碗、金铛、银杯、银碗、银铛、银盘、银壶、银羽觞、玛瑙羽觞、玉羽觞、玻璃杯等,简直就是唐代豪华酒器大集会!如此地下宝藏,在长安城中肯定还有很多,但不知幸运之神何时再显灵。  规格:高5.3厘米  出处:唇边的微笑:酒具  年代:唐代  类型  质地类型:金器  功用类型:酒具  栏目关键词:隋唐酒器  收藏地:陕西省博物馆  中文名称:八棱人物金杯  英文名称:Octagonalgoldcupwithportraituredesign  介绍  八棱人物金杯共出土两件:佩刀剑人物杯和乐伎人物杯。  佩刀剑人物杯  佩刀剑人物杯口呈八角形,口沿外侈,小喇叭形圈足,环状鋬,杯身有八道纵棱。该杯系浇铸而成,器体敦厚。内壁光素,外雕人物花纹,八个棱面各有一个人物形象。其中一人双手合十,袒腹裸胸,余七人穿窄袖翻领袍,束带,高腰靴。八人中有四人腰悬刀剑。从服饰装束和面目上看,多数与中原汉人有异,大概是边远地区少数民族或外国人的形象。人物的周边还饰有各种植物花纹、几何纹和“心”字纹。  乐伎人物杯  乐伎人物杯的形制与佩刀剑人物杯相同,不同之处仅是杯身上的八个人物皆为胡人乐伎,他们的形象是:深目高鼻,短衣长裤,头戴卷檐尖帽或瓦棱帽,有的手持拍板、小铙、洞箫、琵琶,有的空手舞蹈,有的捧杯抱壶,鋬首浮雕两个胡人头像。此杯高6.7厘米,口径7.4厘米。  民族融合和中外文化交流的象征  唐王朝是个多民族大融合的、发达而开放的王朝,许多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都汇入了华夏民族的洪流之中,唐王朝与外国的交流也很广泛,其中以与西域的交往最为深入,西域的音乐舞蹈,颇受唐人喜爱。这两件金杯上雕铸的少数民族人物形象和胡人乐伎形象,正是唐朝民族大团结和中外文化交流的象征。 规格:高3厘米口径7.7-10.5厘米  出处:唇边的微笑:酒具  年代:唐代  类型  质地类型:金器  功用类型:酒具  栏目关键词:隋唐酒器  收藏地:陕西省博物馆  中文名称:金花鸳鸯银羽觞  英文名称:Silvershangwithdesignofgoldflowerandmandarinduck  介绍  所有花纹皆鎏金  此银羽觞1970年出土于西安市南郊的何家庄的唐代窖藏坑中,椭圆形口,双耳如翼,浅腹。锤打成型。器内外满饰鱼子地纹,器底刻宝相花或团花,内壁饰枝蔓流畅、花繁叶茂的忍冬花四株,耳面上各刻小团花一朵。器表腹侧錾莲花座,其上立鸳鸯,配忍冬卷草纹,器腹两端各饰振翅鸳鸯一对,亦有莲座。所有花纹皆鎏金。  精湛的制作工艺  这件银羽觞采用了钣金、浇铸、焊接、抛光、镀、锤打、刻凿等工艺技术,做工精湛细巧,纹饰既刻画入微,纤巧悦目,又雍容华贵,大方可人。  鸳鸯——爱情之鸟  唐代李商隐《鸳鸯》诗写道:“雌去雄飞万里天,云罗满眼泪潸然。不须长结风波愿,锁向金笼始两全。”鸳鸯有配双结对生活之习性,因而成为夫妻恩爱、忠贞不渝之象征。这件羽觞上的六只鸳鸯,神态各异,栩栩如生,使整个器物的装饰画面生机勃勃,情趣深长,或许是代表了唐人“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好祝愿吧!  规格:高5.1厘米口径9.1厘米  出处:唇边的微笑:酒具  年代:唐代  类型  质地类型:银器  功用类型:酒具  栏目关键词:隋唐酒器  收藏地:陕西省博物馆  中文名称:仕女狩猎纹八瓣银杯  英文名称:Octagonalsilvercupwithladypatternandhuntingscene  介绍  仕女狩猎纹八瓣银杯  此银杯1970年自西安市何家庄唐代金银器窖藏坑出土,杯腹呈八瓣花状,口沿外缘一周联珠,弧形腹,下腹有仰莲八瓣凸出在杯身表面。喇叭形圈足,足沿亦饰联珠一周。环状单柄,柄上覆有如意云头状平鋬,鋬合錾花角鹿,周圈刻花枝纹。杯腹的八个花瓣即八个纹饰区,每区錾刻一组人物,或仕女,或狩猎人物。仕女图为仕女戏婴、仕女梳妆、仕女乐舞和仕女游乐;狩猎图中有三幅为策马追鹿,一幅为弯弓射猛兽。杯腹下部莲瓣内填忍冬纹。杯之内底,在水波、莲荷、游鱼之间,探出一象头,象牙光而长,象鼻上卷喷水花,似是大象在荷塘洗澡时的情景,富有诗意。  玉环一人得帝宠,盛唐美女皆腴丰  狩猎纹在唐代高足银酒杯上多有发现,内容及风格与此相同。而仕女图在酒杯上的出现,则较为罕见。仕女们均体态丰腴,高髻,长裙。婢女则身材瘦俏,衣着异于主人。唐代女子以丰满肥胖为美,这一习俗之源头,据说是因深受唐玄宗宠爱的杨贵妃即丰腴婀娜之故。唐代的陶仕女俑和壁画中的仕女图,都是这种美女的形象。在酒杯上装饰仕女、狩猎纹,犬马酒色俱全,正是唐代贵族生活的真实写照。   规格: 高3.4厘米 口径9.2厘米   出处: 唇边的微笑:酒具   年代: 唐代   类型  质地类型: 金器   功用类型: 酒具   栏目关键词: 隋唐酒器   收藏地: 陕西省博物馆  中文名称: 双狮金铛   英文名称: Wine-warming cheng with twin-lion design   介绍  大唐遗珍,举世无双   双狮金铛1970年自陕西省西安市南郊何家庄唐代金银器窖藏坑中出土,铛身做圜底钵状,圆口,轮廓线简洁流畅。三足呈兽腿状,落地稳实。单柄呈叶芽形,活泼优雅。该铛小巧玲珑,器表通体有珍珠地纹,錾双鸟衔绶、双鸟衔方胜、立狮花卉等。器内周壁光素,器底饰高浮雕双狮图案。唐代银铛比较常见,金铛则十分难得。西安何家庄出土的这件金铛,形制优美大方,图案细腻精致,是件极为难得的古代金质酒器。   铛——李白的生死兄弟   铛,是我国古代常见的一种温酒器,有柄三足。李白在《襄阳歌》中吟道:“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舒州杓,力士铛,李白与尔同死生!”听,酒仙如此深情,如此豪迈,爱酒之深,无以复加!力士是唐代我国南方金银酒器著名生产地之一,李白诗中所提之“力士”铛即其产品。唐代力士银酒器在江苏省丁卯桥曾成批出土。自唐代后期,酒注子渐盛,注子与注碗配套,包揽了温酒、注酒之功能,酒铛便慢慢退出了酒文化这个特殊的舞台。   狮子沉铛底,畅饮更惬意   狮子本以威武凶猛著称,应该将其做为大型器物之装饰才相称。可是设计制造双狮金铛的唐代艺匠却把号称百兽之王的狮子安置在小小的铛底,使兽王的威风大挫,全然没有了横行山林之英雄气概,这其中的艺术奥妙,应是豪饮者醉后的奇想,胸怀博大、壮志深远之士,在酣饮酩酊之后,更富豪迈、无畏之气,常有奇思异想乃至癫狂。唐代诗人元结在《石鱼湖上醉歌》诗中吟道:“石鱼湖,似洞庭,夏水欲满君山青。山为樽,水为沼,酒徒历历坐洲岛。长风连日作大浪,不能废人运酒舫。我持长瓢坐巴丘,酌饮四座以散愁。”气魄不凡,把雄狮沉置铛底,正淋漓尽致地刻画出了酒徒们的豪迈心怀。  盖钮呈莲苞形,盖面作荷叶卷屈状。盖体周身以鱼子纹为地,饰鸿雁及卷草、流云纹。筒体上部主体纹饰是以鱼子纹为地,雕腾龙、飞凤各一,辅以卷草纹。龙凤之间设一竖向长方形空白框格,内刻双勾四字“论语玉烛”。主纹饰下面有四个并列的纹饰区,内填鱼子、对鸟纹。筒体下部稍粗,饰条形纹。筒下两层莲瓣托负。龟背隆凸,四肢伸展,舒颈仰首,神态如生。整个器物凡有花纹处皆涂金。  一部《论语》,万人酒酣  “论语玉烛”从何而来呢?《论语》乃儒家经典,是专记孔子言论的一部经书。“玉烛”原是唐代对白蜡烛的雅称,后又可泛指酒令筹筒。这件酒令筹筒的上半部恰似一根蜡烛,而内装的五十根酒令筹上的酒令辞均选自《论语》,所以叫做“论语玉烛”酒令筹。将孔老夫子的《论语》运用到酒令当中,增加了饮酒的文化品味。 规格:高26厘米  出处:唇边的微笑:酒具  年代:唐代  类型  质地类型:银器  功用类型:酒具  栏目关键词:隋唐酒器  收藏地:陕西省博物馆  中文名称:宣徽酒坊银酒注子  英文名称:SilverewerofroyalXuanhuiWinery  介绍  器形朴实,铭文珍贵  宣徽酒坊银酒注,1977年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西郊鱼化寨南二府庄,是当地农民平整土地时发现的。形同今日的瓷茶壶,小口,高领,凸肩,肥腹,平底,圈足。流管从肩部伸出,颈、腹之间置,双系耳,提梁已失。外底錾六十一字铭文,是研究唐代官制、技艺和酒文化的重要史料。  唐代酒壶叫“酒注”  按照铭文,该器名叫酒注,即俗称“注子”。酒注子是唐代中期新产生出来的一种酒壶,其功用主要是向酒杯中注酒,故名酒注。到宋元两代,酒注更为流行,并且还给酒注配备了温碗,考古发掘中常有宋代的瓷注子与温碗共出。河南偃师酒流沟宋墓壁画中,有妇女温酒图,放在炭炉中的酒注子可能是金属器,其形制与宣徽酒坊的这件酒注子相似。  皇家酿酒厂——宣徽酒坊  这件酒注子外底錾刻铭文:“宣徽酒坊,咸通十三年六月二十日别敕造七升地字号酒注壹枚重壹百两正,臣杨存实等造,监造蕃头品臣冯金泰,都知高品臣张景谦。使高品臣宋师贞。”共六十一字。  据《通考》记载,宣徽院乃唐代皇宫内府所设机构,“置宣徽南北院使,以宦者任之,总领内诸司及三班内侍之籍、郊祀、朝会、宴飨、供帐之事”。宣徽院设有酒坊,宋代高承《事物纪原》说“唐有酒坊使”。据文献记载和器上之铭文可知,这件酒注子和陕西耀县的宣徽酒盏皆为宣徽酒坊的酒器。酒注上刻有拥有者的名称、制造时间、监督官员姓名、工匠姓名,还有编号、容量、重量等。根据酒注有铭文“地字号酒注”,酒盏铭文有“宇字号”来看,唐代宣徽酒坊的金银酒器是根据《千字文》“天地玄黄、宇宙洪荒”的顺序编排号码,显示出唐宣徽酒坊拥有金银酒器的数量相当可观。  皇家宣徽酒坊是专为皇宫造酒的,这种制度到元代时仍然沿袭。据《元史》记载,别儿怯不花任宣徽使时,“宣徽所造酒,横索者众,岁费陶瓶甚多。别儿怯不花奏制银瓶以贮,而索者遂止”。元代宣徽酒坊连贮酒器具也用银制,饮酒之具为金银器也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 规格:高7.4厘米  出处:唇边的微笑:酒具  年代:唐代  类型  质地类型:银器  功用类型:酒具  栏目关键词:隋唐酒器  收藏地:北京大学燕园  中文名称:狩猎纹高足银杯  英文名称:Silvergobletwithhuntingscene  介绍  犬马酒色自古有  此银杯为传世品,深腹高足,杯口微侈。圜底,足呈喇叭状。通体满布花纹,上腹一周弦纹,在口沿至凸弦纹之间饰唐代常用的缠枝莲花纹,杯腹中段饰四幅狩猎图案,有的骑马搜索,仔细前行;有的搭箭在弦,运力欲发;有的扬鞭策马,奋力追赶;有的射击奔兽,扣人心弦。画面布局严谨,禽兽、流云、树木等穿插得当,人物刻画入微,栩栩如生,场面紧张热烈。画面上的骏马,比例匀称,肌肉丰润,逼真写实而气势磅礴。马尾束结,其雄浑矫健可与唐昭陵六骏马相媲美,马的飞驰形象颇似昭陵六骏中的“什伐赤”。画面上的禽兽也都刻画得形象逼真,唯独树木花草等衬托点缀之物,不刻意追求与真无异。杯腹下亦饰缠枝莲花纹,足面饰莲瓣纹。相似的高足酒杯常见于唐墓壁画中。  西域文化入唐来  据已故著名考古学家夏鼐先生研究,这种样式的高足银杯基本造型系仿自伊朗萨珊王朝银器,上面的鱼子纹、莲瓣纹也都是受了西域文化之影响。然而狩猎图中,人物均“唐人唐服”,可以断定,这两件高足银杯是中国银匠的作品,但借鉴了西域文化银器之因素。  古都长安,遍地遗宝  唐都长安位居今西安市一带,因而如今西安市附近不仅发现有金银器窖藏,而且随葬品丰富的唐墓也被频繁发现,为研究唐代的物质文化史提供了重要资料。乐舞骆驼三彩俑就是西安唐墓出土的极为重要的文物。  乐舞骆驼三彩俑,1957年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西郊的一座唐墓中。通高56.2厘米,长41厘米。骆驼站在长方形的底座板上,高48.5厘米,四腿强劲有力,挺颈、昂首、张口,作嘶鸣状。驼身施白釉,颈部上下、前腿上端及尾部生有长毛处涂以赭黄色釉。  驼背部垫有一椭圆形的蓝色毯子作鞍,在双驼峰上设木架平台,铺有一条多彩长毛毯向两侧下垂,毛毯周边作辫线状,垂丝装饰涂茄紫色彩,毯身刻画菱形图案,上涂赭黄、紫、白三色釉。驼背平台上有七个男乐俑,头戴软巾,身穿圆领窄袖长衣,盘腿环坐于驼背上,中间立一歌舞女俑。在七个乐俑中,前端两乐俑,一人捧笙,一人执箫,作吹奏状;右侧两乐俑,一人怀抱琵琶,一人拿箜篌,皆作弹奏状;左侧两乐俑,一人托笛,一人拍板;平台后方一乐俑,面后而坐,执排箫作欲吹状。中间立俑高11.5厘米,女性丰颊肥体,鬟发高髻。身着宽度长裙,袒胸,平视前方,右手前举,左臂后撤,作歌舞状。这件三彩乐舞骆驼俑,载乐舞俑多达八人,不仅阵容庞大,而且乐器齐全,对盛唐时期的音乐史和舞蹈史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    规格: 高25.3厘米   出处: 唇边的微笑:酒具   年代: 唐代   类型  质地类型: 瓷器   功用类型: 酒具   栏目关键词: 隋唐酒器   收藏地: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  中文名称: 三彩双鱼壶   英文名称: Tri-colored twin fish-shaped hu  介绍  双鱼嬉戏成一器   此壶1992年出土于陕西省长安县南里王村的一座唐墓中,是唐代三彩酒器中少有的模仿动物形象的肖形酒器。该壶为扁圆腹,壶体系由两条腹部相连的鲤鱼构成,器肩部即两鱼头顶部各有一鼻,可以穿绳系提,器口较小,被两鱼嘴共同承起。鱼尾朝下为器足。整个器体除鱼尾处外皆施三彩釉。此壶造型设计突破了常规,巧妙地利用两条对拥的鱼构成壶体轮廓,从侧面看,是一条躯体圆浑肥硕的鲤鱼正纵跃出水面,使我们联想到鲤鱼跳龙门时的一搏;从正面看,又犹如两鱼相对嬉戏,争抢食物,生活气息浓厚。且器形与鱼体的结合自然流畅,不露半点人工雕琢之痕。   唐代的双鱼酒壶   唐代的双鱼酒壶,已见于古代文献记载。唐人称为双鱼榼,如诗人白居易即诗云“何如家酝双鱼榼”,《说文》说:“榼,酒器也。”《急就篇》颜注云:“榼,盛酒之器。”由此看来,上文中所提到的双鱼酒壶,也许正是这一古代文献中所说的“双鱼榼”。  鱼者“余”也   鱼之所以受到我国人民的喜爱,不仅是因为鱼可以满足人们的口腹之欲,或观赏把玩,而且还由于“鱼”、“余”谐音,“鱼”可暗喻富足有余,表现了人们对于幸福生活的无限向往。上述三彩壶双鱼相连,可能寓意“连年有余”、吉祥如意。鱼生水中,每日吐纳不止;酒从壶口进出,就如鱼之纳吐,正可应合美酒富如江河水,任君斟酌永不尽之美好愿望。   唐代的三彩器   唐三彩是唐代最具时代特征的器物,是唐代陶瓷制作的最新工艺,在中国陶瓷史上具有重要的开创之功。唐三彩属于低温釉陶系统,以其造型生动、色泽艳丽、生活气息浓厚而闻名于世。所谓“三彩”实际上是指多种颜色,主要有红、黄、白、绿、褐、蓝、黑等色,因其以黄、绿、蓝三色为主,又因创烧于唐代,故称唐三彩。唐三彩造型品类繁多,既用于制作酒器,也可用于制作餐具、茶具和其他小型工艺品,如文房用具等,就连墓葬中随葬的俑像也施三彩,有的制作极为精美,如洛阳唐墓出土的一件三彩文吏俑,就颇具艺术魅力。   这件出土于河南洛阳唐代墓葬中的三彩文吏俑,头戴高冠,冠之正面饰以乳丁,构成“心”形图框,框内雕塑一鸟,展翅欲飞。面部雍容丰满,浓眉大眼,耳轮下垂,满脸胡须,沉稳中蕴含刚烈,颇有宰相之风。身着广袖红袍,袍边及袖口施翠绿和粉白色釉。双手持笏板,拱于胸前。在河南洛阳和陕西西安一带的唐墓中普遍出土三彩人俑像,三彩文吏俑仅是其中一种。除此之外,三彩人俑还有贵妇俑、男女侍俑、拉马俑、武士俑、胡俑、天王俑等,均栩栩如生,千姿百态,充分再现了唐代工匠们的雕塑艺术水平。规格:高4.5厘米口径5.2厘米  出处:唇边的微笑:酒具  年代:唐代  类型  质地类型:银器  功用类型:酒具  栏目关键词:隋唐酒器  收藏地:陕西省博物馆  中文名称:鸿雁折枝花纹银杯  英文名称:Silvercupwithwildgooseandpluckedbranchdesign  介绍  折棱明显  此杯1988年于陕西省长安县南里王村唐代韦洵墓出土,敞口,微束腰,下腹急内收,出现一周明显的折棱,圈足略矮。整个器体除圈足外,皆以珠点纹为地纹。上腹部近口沿处有一周较粗的凸弦纹,此弦纹与下腹之折棱线将整个器腹分为三部分。近口沿处和下腹折棱线以下,皆饰如意云纹;腹中部在地纹之上饰折枝花纹和散杂草纹,折枝花纹之间有展翅欲飞的鸿雁图案。  鸿雁美酒寄情思  从考古发掘出土的文物和传世品中,已确知属于唐代的银质酒杯有很多,其上多錾出或铸作折枝、花鸟、禽兽和人物等纹饰。迄今为止,以鸿雁为主题花纹的银酒杯还不多见。鸿雁传书,飞雁传情,自古以来,鸿雁一直被人们当作寄寓情思的永恒信物,鸿雁折枝花纹银杯可能也有饮酒寄情思之意。  唐代的镇墓兽  镇墓兽,是墓葬中随葬的一种怪兽形器物。隋时镇墓兽仍承继北周和北齐的系统。唐时随葬俑群开始形成制度化,镇墓兽形状成怪兽形,以狮面为主。早期呈蹲坐状,晚期改为张牙舞爪、鬃毛飞扬的姿态。甲胄武士装束的镇墓俑,逐渐为天王状的镇墓俑所取代,又从足下踏牛改为踏鬼怪,甲胄装饰日趋华丽,体态雄伟生动。这件镇墓兽,为晚唐时期遗物。狮面,巨目阔鼻,张口露齿,头长双角,项后出戟,头及背脊上满竖鬃毛,前肢上部两侧长毛呈翼状上竖,蹲于怪石底座之上。通体施灰白色釉,但颌下鬃须施红釉,额上鬃毛施绿釉,两翼施红釉,色彩鲜艳,尤为突出。气魄宏伟雄健,形象凶猛。1988年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县南里王村唐墓中,现藏陕西省博物馆。 规格: 通高15.7厘米 口径4.4厘米 底径6.3厘米   出处: 唇边的微笑:酒具   年代: 唐代   类型  质地类型: 瓷器   功用类型: 酒具   栏目关键词: 隋唐酒器   收藏地: 浙江首临安县文物管理委员会  中文名称: 白釉金釦瓜形注子   英文名称: White-glazed ewer with gold edge in melon shape   介绍  美酒瓜中藏   此注子1980年出土于浙江临安天复元年(901年)水邱氏墓中,是唐代后期的瓷酒器精品。口斜直,略外侈,溜肩,瓜棱形腹,下腹丰满,平底。有盖,圆柱体小盖钮。肩部一侧有八棱形流,与流相对称的另一侧有扁条形弯曲把手。通体胎质洁白细密,施牙白釉。盖钮下有鎏金菊花座,口沿、流、盖沿和钮上均镶嵌有刻花鎏金银釦,把手上尚存包金银环一圈,说明原执把手与盖顶系有银链。肩部饰凹弦纹三周,底部阴刻“官”字款。   在临安水邱氏墓中还出土一件白釉金釦云龙托杯,亦制作精致。杯底、托口沿、座沿和足沿皆镶金釦,杯、托外底均阴刻“新官”款识。此托杯与白釉瓜形注子应为同一窑场制作而成。   定窑的款识   值得注意的是,在河北定县发掘的两座塔基中曾出土一百余件精美白瓷器,有的器底亦刻有“官”和“新官”铭字款,与临安水邱氏墓中所出相同。从临安水邱氏墓中所出土的这两件白瓷酒器的釉色特征、制作风格以及题款判断,它们有可能亦为定窑产品。 规格: 高6.3厘米   出处: 唇边的微笑:酒具   年代: 五代时期   类型  质地类型: 瓷器   功用类型: 酒具   栏目关键词: 隋唐酒器   收藏地: 故宫博物院  中文名称: 越窑鸟形杯   英文名称: Bird-shaped cup of Yue Kiln   介绍  精巧玲珑的鸟形酒杯   越窑鸟形杯系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一件五代时期的越窑瓷器精品。敞口,高圈足,杯身一侧贴一展翅欲飞的圆雕鸟,鸟的头部高出碗口,另一侧贴鸟尾,尾末端略高,尾中部与腹部相连为柄,鸟的身部、翅膀及尾部均有划道装饰。杯子里外满釉,呈青色,有细小开片。整个器体为一鸟形,精巧玲珑,式样优美。   越窑匠师们的独到之处隋唐五代时期的制瓷工匠们,多把精力投入到开发新的釉色、改进釉色质量和刻意描绘器表纹饰上面,而对器型的设计则不如前代。但是越窑的匠师们似乎自创烧青瓷始,就喜欢在器物造型上下功夫,他们制作了大量模仿动物的肖形器具,其中鸟形瓷杯尤为他们所青睐。   浙江上虞东吴墓出土的飞鸽形青瓷杯   1974年浙江上虞县凤山东吴墓出土的一件飞鸽形青瓷杯,和这件越窑鸟形杯极为相似,皆为越窑动物形瓷酒器中的珍品。西晋左思《吴都赋》曾用“里宴巷饮,飞觞举白”八个字来描述吴越地区饮酒风气之炽盛,东吴的陶工,正是在这种风气的熏陶引导下,设计制造的这种别致的飞鸟形酒杯。宋代陆游曾有诗《九月十一日疾小间夜赋》写道:“可怜未遽忘风月,犹梦华觞插羽飞。”描写的正是这些似乎插了羽毛的鸟形酒杯。  
  • 您已欣赏 ,谢谢支持!

     

     

     

    疆域网狼欢迎您再来http://yyanyh.blog.163.com/edit/

     

     

     

     

     

     

     

    欢迎光临网易疆域网狼的温馨家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