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塞性肺炎可以治好吗:总编的无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9 10:04:37

总编的无奈

2011年08月10日 10:43:54分类:未分类

  总编的无奈
 
   1,
   我的朋友林楚方日前发了一条围脖:
   “做内容的媒体人,工资长不上去,活该”。
   “为什么?”
   “你看哈,别的行业都是做的时间越长水平越高,哪像你们,做的时间越长水平越低,等当了主编,一定是什么都不会做了。”
   “.......”
   楚方把这内容转给了我们几个朋友。
   楚方是南方周末前记者,看天下的前执行主编,从记者、编辑到一本杂志的内容管理者,对这一现象自然有其自身的体会。
   与楚方等几个朋友从记者、编辑到主编,一步一个台阶,稳步拾阶而上的情况不同,我是半路杀入这个行业的内容制作的,而且,属于空降性质,并未从最基本的记者做起,属于当了主编,一定是什么都不会做的一类,感受与楚方等人自然略有不同。
   2,
   不过,楚方说的媒体行业的这种情况还是很有道理。
   虽然,在社会学和管理学上看,这是常态,有本可循(彼得原理:在一个等级制度中,每个职工趋向于上升到他所不能胜任的地位)。但在中国传媒业,这一现象反映的,却无不浸染了中国特色。
   从社会学和管理学角度看,一个人的升迁,自然与他的能力和表现密切关联。
   每一次升迁,总是对此人在前一个岗位工作能力和表现的肯定。
   毫无疑问,这种升迁,自然会给当事者以极大的鼓励,同时给其他人作了标杆垂范,能够迅速有效地释放生产力。
   毫无疑问,随着这种肯定的继续,在一个公平开放的平台或通道中,一个表现出色的人大多数不会与最后的平台匹配,最后也很有可能会被放到一个与他能力不相称的岗位上。就是因为他此前表现出色。
   到了不相称的岗位,其手中掌握的资源,可能足以保全自己,同时阻击有能力者对自己位置的觊觎窥视。
   这一点,没有那个高明的领导或那个公平的考核小组会预料到。没有人知道,能力与岗位的最佳结合点在哪一级。
   这种现象,是常态。
   3,
   在中国传媒圈里,这种所谓的常态,结合传媒业的中国特色,愈发明显。
   传媒业的中国特色,自然不仅仅是传媒业才具有,它是中国的,目前至少是所有与体制关联紧密的行业所共有的。
   这个特色,俗称官本位。
   官本位决定了与体制紧密关联的媒体从业者的目标相对比较单一,那就是官阶的进步。
   主编总编的好处,自不待言。
   无论是记者还是编辑,甚至经营部门的成员,虽然各自有考核进步的标准,比如采编,有记者、主任记者、高级记者之分,等等,但在要做大事需要有大平台的观念下,这样的职称台阶序列是不能满足与体制关联紧密的媒体内在升迁动力的。
   因为官本位下,有位置比有职称有名声实惠得多。
   所以,成了好记者,目标必然是朝着部门主任进发;部门主任的目标则是副社长副总编副总经理。。。
   以此类推,即便是体制内,也会出现现岗位表现出色者,最后提拔到更高的岗位之后表现一般平庸。
   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媒体中,这叫平台,发展的平台。
   一个人记者编辑当久了,做的好了,自然也想有新平台,新发展,新平台新发展的目标,自然也是主任直至主编社长。
   往好了说,确实是新平台;往不好处说,内心深处也难免有官本位的潜意识。
   当然,中国的现实环境,逼得你不得不向这条路上走。
   因为资深的大牌老记者,现在在中国是不吃香的,甚至是混不开的。(我有些奇怪的是,过去传统体制内,大牌老记者的命运倒是强过了市场化媒体的大牌老记者,这一点一直让我有些惊奇)
   在西方国家,资深记者专栏作者吃香,大家大可不必都往主编总编这个独木桥上挤。
   但中国不一样。
   4,
   不仅采编经营的岗位与西方不一样,当总编主编的要求,与西方也大不一样。
   当社长总编主编,需要的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需要的是跨界混搭,对资源整合的要求,远远超过了专业的探索精进。
   何况现在在政治市场的夹缝中生存之艰难,他们需要更多时间混迹在各种场所,却难挤出时间与同事探讨内容制作。
   所以做的时间越久,专业水平越低,到了主编总编一级,什么也不会做了,这是自然的。
   比如我。我一直在中国周刊强调,中国周刊的水平,不取决于我朱学东水平的高低,而取决于每一个采编人员,取决于他们业务水平的精进。
   要说采访写稿子,我肯定不是我们杂志社编辑记者的对手,甚至不敌大学刚毕业的学生。
   这不是谦虚。毕竟我现在能写的东西,不是这样性质的了。
   我所能做的,就是以我的历练和眼光,确保中国周刊这本杂志行稳致远。
   在中国,叫政治家办报,对大多数媒体的社长总编而言,专业水准不是第一的,但却需要懂屠龙术。
   这种屠龙之术,与当编辑记者甚至部门主任时所需要的屠龙术,又是不太一样了。
   自然当总编主编的压力和责任,也不是当编辑记者情绪可以尽量释放的,他必须学会隐忍。这也是越当越窝囊的一个重要原因。
   可不到这个位置,又有几个能够体会呢?
   甘苦自知。谁痛谁知道。
   只能这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