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击兽软性纳米防爆膜:揭开真相:伦敦骚乱 你知道的都可能是错的(组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6:35:11

揭开真相:伦敦骚乱 你知道的都可能是错的(组图)

 


-

  英国伦敦北部6日发生的骚乱不断升级,打砸抢烧已扩散至英格兰其它地区。截至10日,有近800人被拘捕,逾百人被起诉,经济损失已超1亿英镑。警民冲突说、种族歧视说、经济衰退说以及网络助推说等不同解释试图填满民众的疑问,但相互交织却又让真相愈加模糊。

  

  警方执法得到授权,深入调查仍在继续

  伦敦骚乱的导火索是29岁的北伦敦居民马克?达根上周被警方开枪打死。事发后英国独立警察投诉委员会(IPCC)介入调查,并初步还原了整个事情的经过:反枪支犯罪警队怀疑马克?达根非法持有枪械,于是提前在街道布控,拦截其乘坐的出租车并企图逮捕达根。达根持枪拒捕并与警察发生交火,最后达根被警察击毙,一名警察受伤。投诉委员会的初步调查显示,警方回击符合警视厅行动规则(MPS)。目前对于为何警察试图拘捕尚无明确说法,但据委员会调查称此次事件属于警方打击毒品和非法枪支的"三叉戟"行动,但IPCC的调查还没有最终结论。。

  警方执法得到授权,深入调查仍在继续

  6日,达根的亲友质疑警方的行动,并在当地组织了小规模和平示威,一些当地人也参与进来,而"有目击者称达根被迫面朝下躺在地面时被警察射杀"的报道开始流传,此后更多的年轻人也加入其中,稍晚些时候数百人组织了抗议示威活动,次日又曝出"少女被数十警察殴打致死"的说法,事态开始升级。至今,这件事的持续恶性发酵已经远超出当事人的预料,达根的家人公开对媒体表态称,自己并未煽动暴乱,也不希望看到暴乱。

此次事件的导火索,马克?达根

  

  前联合王国民众入籍英国无障碍,文化隔阂、失业和犯罪等问题遭警察"重点监管"

  二战后的英国,来自东欧和南亚的不列颠领属国公民可以任意进入英国。在1983年英国国籍法生效前,凡是前殖民地公民,只要付得起船票前往英国,就可以自动成为英国公民。来自南亚、中东、非洲乃至加勒比地区的移民涌入伦敦。与此同时,伦敦半数以上的公交司机、曼彻斯特3/4的纺织工都开始被外来移民所占据,移民开始从事联合王国最为底层的职业。

  1970年代末开始的经济衰退中,少数族裔受失业率增高影响最为严重,高犯罪率和文化隔离成为突出现象,布利克斯犯罪率高出英国平均水平2倍以上,而托特纳姆更是高出3倍之多。在托特纳姆,被称为"土耳其黑手党"的黑社会组织控制了英国约90%的海洛因市场。

  上世纪80年代布里克斯事件后,制度性歧视已不存在

  1981年4月,英国警方在布里克斯(Brixton)展开"沼泽行动",以"合理怀疑"原则('Sus' law)对少数族裔进行"截停搜查",有谣言称警方对黑人采取了粗暴手段。最终族群情绪失控引发大面积骚乱。1985年的托特纳姆,警方在对一位加勒比非裔家庭的搜查中,由于惊吓使得嫌犯49岁的母亲猝死,最终导致罗德沃特农场骚乱事件的爆发,1名警察死亡,60多名警察受伤。

  布里克斯事件后,斯卡曼报告的出台使得伦敦警方开始反思应对少数族裔时的行动方式。1985年的暴乱,使得伦敦警方开始大幅招进少数族裔警官。1985年伦敦警察厅有180名少数族裔警官,现在则有3000名。从这个角度而言,种族歧视在制度层面并不存在。

1981年伦敦南部布里克斯顿加勒比非裔骚乱最终使得斯卡曼报告出台。

  要么重点盘查,要么不管不问,托特纳姆人对警方厌恶"深入骨髓"

  警方在对待少数族裔问题上又呈现出两种极端:犯罪率使得警方对有色人种投入了更多的注意力,尤其在911后以及伦敦爆炸案后,警方在巡查、安检等领域的做法让很多少数族裔感到了压力。2010年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一份调查显示,在英国平均每位黑人遭遇盘查的次数要高出白人26倍,亚裔被盘查的次数高出白人6.3倍。

  但另一方面,由于上述两次重大骚乱的惨痛经历,警方对待少数族群慎之又慎,为了避嫌,白人警察有意避免"截停搜查",反而又滋生治安隐患。被监控和被抛弃,两种看似截然不同的情绪在少数族裔聚居区同时滋生,常驻伦敦的《赫芬顿邮报》记者伊莉莎白?皮尔斯表示,从她开始报道这个地区以来,只有一件事情没有发生改变,那就是人们的怒火:"无论警方采取什么措施,警车从布罗德沃特农场驶过的时候,人们依然会发出嘘声。"

  马克?达根是嫌疑犯、是黑人、还是穷人,任何单一身份都无法决定后来的悲剧

  因此,造成今次骚乱蔓延的既不是简单的警民冲突也不是典型的种族歧视。移民在融入社会的长期过程中与维持社会秩序的国家机关发生矛盾再所难免,这次走上街头的民众有黑人、亚裔、甚至百人也混杂其间,并没有明确针对歧视政策或者事件。在这个移民文化、贫民区、高犯罪率、高暴力、警察高度关注的底层社区,马克?达根的死亡,究竟因为他是嫌疑犯、是黑人、还是穷人,恐怕没有任何一个单一身份能决定后来的悲剧。

骚乱过后,疲惫的伦敦警察在街头休憩。

  

  据英格兰社区和地区政府的数据,利用Google得到了此次骚乱和贫穷之间的对比图。颜色越深,代表贫穷程度越高,深红色的区域为最贫穷的地区。

  二季度英国GDP增幅为2010年以来最低,政府削支计划已引发数次罢工、游行和抗议

  英国经济持续低迷,今年第二季度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仅为0.2%,增幅为2010年第一季以来最低。失业率自2009年中期以来一直维持在7.5%至8%之间。政府公共事业支出略高于去年同期,但卡梅伦领导的联合政府上台以来持续推行的一系列严厉的削减政府开支和财政紧缩的措施,已经使得英国发生了数次罢工、工会游行和学生抗议。

  去年12月,为抗议大学学费上涨,伦敦就已爆发大规模抗议,酿成打砸抢事件,以大学生、中学生为主的抗议者与警方爆发严重冲突;今年6月底,数十万名公务员、教师走上街头,抗议政府养老金改革计划,也演变成暴力事件,多人在事件中被捕;而伦敦地铁、民航等部门员工也在工会领导下,为抗议裁员举行连番罢工。

  首季度20.6%的青年失业率达历史最高,年轻人"上升无望"才是骚乱主因

  若把伦敦骚乱原因归结为高失业率、财政削减、经济不景气,这很可能仅仅是一个貌似正确、全面的"万金油"答案。看看走上街头的人群,多数20多岁的人没有明确的诉求,"觉得社会亏欠他们,他们有权利这么做并不承担后果。"于是他们向警方投掷瓶子,破坏警车,洗劫银行、商铺和政府办公室,有商店玻璃被打碎,电视机等货品被弃置在路边,地上留有斑斑血迹。难怪匆匆结束休假归国"救火"的首相卡梅伦痛心的说,英国社会出了问题,是社会缺乏责任心、缺乏道德心的表现。

  10多年前,英国推行院校升格大学的教育改革打破了精英教育传统,80后、90后却发现,负担大学学费越来越困难,辛苦毕业后又很可能失业。有统计显示,英国首季度20.6%的青年失业率达到了历史最高,英国9.4%的未成年人在15岁至19岁之间甚至没有接受过任何教育。在骚乱起点托特纳姆,当地政府今年把青年服务项目预算削减了75%,从烹调、音乐到体育在内的夏季青年活动都被取消,本来可以在社区青年活动干点有益事情的无业青年只能被推向街头,游手好闲、制造事端就此开了门。

  托特纳姆今年申请求职者补贴福利的人比去年多了10%以上,年轻人失业最严重,一个工作机会相对应的是50多个失业者。

  

  "枪不会杀人、人才会杀人",社交网络不是骚乱"帮凶"

  伦敦暴乱发生后,有人利用推特组织抢劫,并通过"脸谱"展示"战利品",并呼吁对警察使用暴力。有人就此认为社交网络在骚乱中推波助澜。但社交网络本质上仅仅是一种交流工具,骚乱者可以使用这种工具来联合进行破坏,爱好和平的人同样可以利用社交媒体来传播正面信息,辟谣,提供帮助,在社区的恢复上起到积极作用。那些呼吁上街和平示威,向警方提供线报、呼吁停止暴行的、甚至组织人们上街清理街道的行动就是通过社交网络完成的。

  "因言获罪"纯属误传,英首例煽动言论获刑有充分证据

  有媒体报道称警方正在调查社交网络和论坛上的言论,任何发布煽动骚乱言论的人将被逮捕。但事实上,所谓"面临逮捕"只是警方出于控制局面的善意"警告"。因为逮捕令由司法机关签发,警察局只是执法机构,没有具体煽动对象的仇恨言论很难成为治罪的充分证据,就算介入调查,其中的过程也会受到严格限定。

  英国首例借助网站煽动种族仇恨被起诉的案例发生在2008年,两名英国男子在网上发布包括被屠杀的犹太人图片以及嘲笑其他族群的卡通画和文章。法官认定他们的材料是"攻击性的和侮辱性的"并有导致"巨大社会危害"的潜力。该案历时2年审判,两人分获4年和2年不等的监禁。

  此外,英国人保罗?钱伯斯2010年1月在Twitter上扬言要"要炸掉机场",法院判决其发送恐吓性电子信息的法律依据只是来源于保护接线员免受不良电话侵扰的法条。英国伯明翰市的保守党议员加雷斯?康普顿曾在Twitter上向某记者发出邀请要将其乱石击死,该记者报警,议员因"发布具有挑衅性或不当言论"的嫌疑被捕,交了保释金并道歉后释放。

伦敦市民已经开始利用社交网络,自发组织城市清理行动

  

  警察"坐等挨打"被批无能,至少111名警员和5条警犬受伤

  由警察打死平民引发冲突骚乱,再到警察当街逮捕打砸抢的民众,引发网上关于英国警察滥用公器、暴力镇压抗议民众的"想象"。但事实与之相反,因为"无能",警察在今次骚乱中的应对表现备受批评。民众认为警方对待暴徒的态度"过于软弱",未能及时阻止打砸抢烧的行为发生。电视画面显示,警方对暴力行为者的态度相对克制,甚至有受访者称,面对暴乱者,警察站在那儿一动不动、"等着挨打似"的。截止当地时间9日下午,已有111名警员和5条警犬在骚乱中受伤,有的警察不得不接受手术以保命。

  此间专家分析称,很多潜在因素导致这次骚乱升级,警方领导层在骚乱最初几天的判断和应对有不可原谅的失败,警方不愿使用武力纵容了犯罪行为。伦敦警方也承认,因为注意力集中在燃烧的建筑物和骚乱中,他们别无选择,一度只能听任那些人从商店里掠走商品。随着暴力和抢劫事件迅速蔓延,防暴警察寡不敌众,甚至无力采取行动。必须指出的是,

  使用高压水枪需议会授权并提前24小时通知,迄今尚未考虑动用军队

  最新的消息显示,英国已决定授权警方在必要时使用高压水枪、橡胶子弹对付骚乱,但在以往骚乱中,这类抗暴"武器"几乎没有投入使用过,更多是手握警盾和橡胶棒的警察在街上维持秩序。据BBC的报道,英格兰警察从来没有用过高压水枪,全英仅有的6枚高压水枪都在北爱尔兰警局,申请需要议会批准。首相卡梅伦也认为,目前还没有必要用到高压水枪这样的"武器",如果需要使用这样的"武器"前将提前24小时给出通知。

  在范围扩大的骚乱面前,尽管伦敦警察已不敷使用,但英国政府迄今为止仍然没有考虑动用军队。2004年修订的国民紧急法令替代了之前的国民防卫法和非常权力法。该法赋予英国首相及元首在特别时期最高权力,并对其中涉及国家暴力机器调动的部分做了细致界定,其中可以调用的暴力机器有警察(包括交通警察)、消防人员、女王海岸警卫队,而皇家陆军、空军和海军不在此列。

  迄今最近的一次军队开上街道是在1972年的北爱尔兰,天主教民众未获授权在伦敦德里举行抗议游行,英国士兵向游行民众开枪,致使13人当场死亡。今年6月15日,卡梅伦向议会下院呈交一份5000页调查报告,认定英国军方1972年不应向手无寸铁的抗议民众开枪,并代表政府表示深深歉意。

  这次骚乱爆适逢一线警察在内的整个伦敦警察队伍士气正处于最低落的时候,因为此前的窃听门让警方饱受批评,另一方面警察部门的预算今年也将削减20%

  

  奥威尔后的英国,年轻人总是热衷于对一切潜在的"强权"、"不公"说不,糟糕的经济状况、潜在的族群矛盾、新式传播工具都让这场暴乱看似熟悉,实际又很陌生。但无论如何,滋生暴力的土壤都是值得反思和检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