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径增大膏:分析称中国部署航母前需进行长时间高质量训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6:14:12

分析称中国部署航母前需进行长时间高质量训练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03日 14:32  世界报 8月2日拍摄的正在大连改装的瓦良格号航母

  中国航母从“瓦良格”起跑

  2011年7月27日下午,中国国防部新闻发言人郑重宣布,目前,中国正在对一艘废旧的航空母舰平台进行改造,用于科研试验和训练。中国有关部门正在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认真研究航空母舰的发展问题。这位发言人说,航母建设非常复杂,当前中国改建航母距离真正形成战斗力还有很长时间。

  虽然航母是一个威力无比的作战平台,但它也很脆弱。因为航空母舰必须依靠团队力量,而航母战斗群中的任何一环表现欠佳或失去作用,都会令航空母舰这个庞然大物处于危险境地。

  □本报专稿 贾叶

  ■他山之石

  航空母舰之所以成为大国的象征,主要是因为航空母舰特混编队的作战阵容非常强大。

  以航母为中心的特混舰队的超强作战威力,很大程度上源于其强大的阵容。以冷战时期的美国航母特混舰队的经典组合为例(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冷战结束后,美军航母编队因现实威胁解除而作战能力不得不向成本让路。因此,冷战时期是美军航母编队实力的顶峰),通常由:1至4艘航母(舰载机80至320架)、3至12艘装备“宙斯盾”系统的战舰(提供舰队范围内的区域防空)、4至16艘护卫舰(根据需要,灵活搭配提供点防空的“佩里”级护卫舰与提供反潜的“诺克斯”级护卫舰)、2至6艘核潜艇(为航母编队提供主要的水下防护)、3至6艘补给舰(根据需要,搭配综合补给舰或其他单一类型补给舰)等组成。

  航母特混编队作为最强大的海上作战力量,其打击力量无疑超过了大多数国家的海空作战力量总和。

  但是,阵容庞大的航母战斗群也给人们带来一个问题,如何协调这数十艘战舰有条不紊地运行?主要靠成千上万次的训练。这种多平台一体化作战能力是不可能短期内就能实现的。

  在行动中,航母俨然就是航母战斗群的主脑,作战指挥中心。航母的自身平台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体系,包括各种类型的舰载机,如歼击机、战斗机、电子战机、预警机等,还有雷达、防空导弹等各种装备。

  作为航母战斗群中的各个作战单元,它们各司其职,是整个作战体系当中的各个节点,它们收集各种战场资讯,并通过信息数据链将资讯反馈给航母作战指挥中心,以及其他各作战单元,由作战指挥中心分析并进行统一调度和指挥控制,然后发布相应的指令给相关作战单元,以保证整个战斗群的高度协调一致,相互配合,互相策应,从而最大程度地发挥和保证整个战斗群的战斗力。信息在数据链传输过程中进行加密处理,以使不被敌对方获取,提高作战策略的突击性和灵活性。

  更为惊人的是,可以将两个或者更多航母战斗群组成更大的航母特混编队,以形成更强的作战体系,这不是把各种作战单元简单地进行1+1式的组合,而是通过信息化数据链的关联,形成有机的、超强的战斗力的优势。

  根据先行者的经验教训,中国海军要想真正部署航母,就必须先做足“功课”,长时间、高质量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作为试验和训练舰的“瓦良格”,正是中国航母之路的起跑点。

  ■手持利剑的“裸体斗士”

  今天,以航母为核心构成的特混舰队成为了世界上最为强大的常规武装力量,同时,也可以看作是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以及任何一个海洋大国国家利益的有力支撑。因此,航母也成为几乎所有国家梦想拥有的国之重器。正当航母在人们心中的形象如日中天之时,在当今世界航母第一强国——美国,有人却提出了这样的观点:今天,美国能否承受一艘航母被击沉的打击?答案是否定的。原因就在于,航母在提供超强的作战能力的同时,虽然自身防御措施很完善,但面对各种固有与新出现的海上威胁,依然显得不够。借用英国一位前海军将领的话说,当代的航母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位手执利剑厚盾,但却赤身裸体的华莱士时代的爱尔兰土著武士。

  首先,航母体积庞大。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世界上最大的航母是日本的“信侬”号,满载排水量已经达到了71400吨,今天,最大的航母为美国海军现役的“尼米兹”级核动力航空母舰,其初期型满载排水量达到了91000吨,自其第五艘“林肯”号开始增加了防护强化设计,共加装了数千吨重的防御装甲,再加上补强的结构重量,该型航母成为世界海军历史上首级满载排水量超过100000吨的作战舰艇。虽然由此带来的作战能力提升有目共睹,但是,如果站在防御的角度上讲,航母过于庞大的体积无疑是其致命伤。同时,航母每次出海作战都是作为庞大特混舰队的核心出现,因此,即使深处茫茫大洋,发现航母也并非难事。而在作战模式越来越讲究隐蔽的今天,航母因其庞大的体积而增加的被敌人过早发现的概率,无疑使航母在面对有足够打击手段与探测手段的对手时显得过于脆弱。

  另外,航母在遭受打击后容易产生爆炸。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皇家海军战列舰“巴勒姆”号于1941年11月25日被德国U-331号潜艇击沉时,惊天动地的爆炸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很多人在惋惜战列舰的辉煌时代不复存在的同时,认为比战列舰更为重视防御的航母,在遭到攻击后或许不会发生类似的爆炸。但事实并非如此,至少从结构上讲,航母相对于战列舰反而更容易发生爆炸。原因在于,航母内部装载了大量弹药,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弹药库。

  同时,航母装载的大量供应舰载机的航空燃油也使航母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巨型“海上油库”。二战中,美军排水量最大的航母“列克星敦”号和综合作战能力最强的日本航母“大凤”号在战斗中所遭到的攻击并不致命,但前者因为存留在输油管道中的航空燃油被引燃,进而发生爆炸沉没;后者因被攻击而造成的大量可燃气体在机库与军舰内部大量积存无法排除而发生爆炸,最终沉没。由此可见,虽然自战列舰从世界海军范围内退出现役后,航母号称是防御能力最强的作战舰艇,但其固有结构特点决定了在遭受攻击时,航母相对于其他作战舰艇更容易发生爆炸。

  ■红花全靠绿叶扶

  当然,代表着“进攻”的攻击型航母,其自身的防御力量有过于单薄之嫌。

  尽管航母被动的防御措施堪称所有作战舰艇中最完善的,以美国海军“尼米兹”级航母为例,它不仅防御装甲极为厚重,众多的隔舱壁将全舰分割成了2000多个水密隔舱,但即使如此,就连美国海军自己也对航母的被动防御措施信心不足,而是将更多的希望放在了可以“先敌发现、先敌攻击与先敌摧毁”,以消灭敌人的手段来保护自己。

  以美国海军“小鹰”号航母曾在日本海演习中被俄罗斯战机轻易突防为代表的数次“意外事件”已经证明,航母要做到“滴水不漏”的防御已经越来越难。因此,美国海军已经将更大的力度放在提升航母战斗群其他舰艇(如“宙斯盾”巡洋舰、驱逐舰等)的防御能力上,同时加强潜艇和舰载预警机对敌方威胁的探测能力。如此一来,航空母舰的安危全都寄托在战斗群的其他组成舰艇上,这也提高了对航母战斗群所有舰艇之间密切配合作战的要求。

  随着有人和无人隐形飞机的发展和性能不断提升的反舰导弹层出不穷,在未来的实战中,极有可能再次发生敌方飞机或导弹突破特混舰队防御、直接攻击航母的情况发生,此时,数量众多的舰载战机将显得苍白无力。

  美国曾经嘲笑俄罗斯航母自身装备强大的雷达探测与武器装备,是因其舰载机与护航舰艇性能不佳而作出的无奈选择,但看看欧洲范围内新航母的建造与设计概念,无不极大地加强了航母的自身防御能力,可以说俄罗斯人以一种错误的初衷达到了先见之明。

  此外,舰载机也是航母的另一个命门。在中国航母真正实现作战能力之前,必须先解决舰载机问题,而且还要培养出一批数量庞大的可靠的舰载机飞行员,因此,上万次的舰载飞行训练必不可少,而且有时候还要冒着机毁人亡的危险。

  在实际作战行动中,舰载机受气候影响较大,难以保证对作战区域的全天候控制,这也成为航母的一大薄弱之处。众所周知,美国将航母的安全更多地寄希望于“先敌发现、先敌攻击与先敌摧毁”上,以进攻手段赢得自身的安全。事实上,如果反观二战中的美国航母,就会发现这种“以航母自身防御换取强大攻击手段,以进攻换取安全”的做法一直影响着美国航母的发展。但是,航母在扩大攻击范围的同时,也将攻击手段复杂化了。将以前以火炮与鱼雷攻击的“单级攻击”改变为由航母“发射”舰载机,再由舰载机发射导弹的“两级攻击”。攻击手段的复杂化决定了攻击可靠性的降低,事实上,从美军一开始执行舰载机飞行,到依靠弹射器弹射起飞,美军损失了大量舰载机和年轻的飞行员。直到现在,美国航空母舰仍时不时发生舰载机起飞或着舰失败的事故,导致机毁人亡。

  相对于火炮与鱼雷,舰载机最明显的劣势就在于无法保证在任何气候条件下进行有效的全天候攻击。很不幸的是,海战的作战环境,称得上是所有战争环境中最为恶劣的一种。因此,当航母编队因为舰载机受气候因素影响而无法进行有效攻击时,敌方同等的攻击手段对航母的威胁系数就会成倍提高。

  所以,根据先行者的经验教训,中国海军要想真正部署航母,就必须先做足“功课”,长时间、高质量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作为试验和训练舰的“瓦良格”,正是中国航母之路的起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