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谷县地图:敬业素质是民族精神在企业的缩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5:00:57

敬业素质是民族精神在企业的缩影

 

 

 

 

作者:王兆善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漫长的繁  生息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渗透在思想文化、思维模式、伦理道德、,风俗习惯、心理结构、语言文字中的共同价值观。如何使这一价值观在企业弘扬起来?笔者以为,民族精神在企业集中体现为敬业素质。弘扬民族精神不能一般化强调,而是要具体融入企业改革发展全过程,通过提高职工敬业素质,激发对真善美的追求,以适应人和企业的全面发展,应对竞争全球化的挑战。

 

    目前,许多企业把《致加西亚的信》和《敬业》作为培训员工的教材,是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前者讲述的是一个送信人罗文中尉战胜艰难险阻、完成美国总统嘱托、把一封很重要的信送给加西亚的故事。 “送信”变成了一种忠于职守,一种承诺,一种敬业、服从和荣誉的象征。实践证明,世界上最需的人才,并不都是能做出惊天动地伟业的人,而是那些能够把信带给加西亚的人。一个国家的振兴也好,一个企业的发展也好,同样需要这种具有服从、诚实的态度,完美执行能力的人。正是有了许许多多这种人才推动着整个社会的进步。企业中的各类先进典型人物正是这种人的集合。因为任何一项事业的背后,必然存在着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的支撑,而这种力量正是《敬业》所倡导的“像信仰上帝一样信仰职业,像热爱生命一样热爱工作”的信用、勤奋和敬业精神。目前,我国企业效益不佳,产品质量不高,世界知名品牌不多,在“走出去”战略中困难重重,这与我们的职工敬业素质不高有直接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敬业素质是民族素质的重要内涵,是民族精神在企业的缩影,决定民族和企业竞争力的强弱,不断提高职工的敬业素质,大力提升职工的忠诚度,增强企业的凝聚力,突破企业生命周期,这是贯穿企业生存发展的主线,也是应对经济全球化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我们的企业必须培育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形成一种风正人和、人人敬业的和谐局面,通过倡导文化管理,弘扬人文精神,体现人文关怀,体现“刚柔相济”、“严爱相融”的人本理念,从而把民族精神真正落实到企业,落实职工的具体行为上。

 

    思想道德素质是敬业素质的核心。说到底,思想道德又是一个理想信念问题。只有科学坚定的理想信念,才有不断前进的动力,才有不断前进的正确方向。因此,提高职工思想道德素质,需要坚持不懈地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人、武装人、引导人,通过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的事实教育广大职工,让改革开放以来职工身边的巨大变化凝聚职工,使他们在心灵深处逐步坚定“四信”(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的信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当然,做到这些并非易事,也非一日之功。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尤其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润物无声”地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潜移默化地融入“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生动鲜明地倡导“在社会做个好公民、在单位做个好职工、在家庭做个好成员”,推动职工思想道德建设向纵深发展。在推进过程中,要重视职工基础行为习惯的养成,注意用抗击非典和抗洪抢险斗争中弘扬和培育的伟大民族精神来推动;注意用形形色色不道德、不讲社会责任的具体案例,来警醒反思,唤起职工的内在良知;注意用职工身边的人格化的企业先进人物来激励,激发职工对职业的自豪感和责任感。按照中国传统文化的观点,人最理想的成就是所谓的“三不朽”,其中最大的不朽是“立德”,其次才是“立功”、“立言”,道德上的成就是人生最有价值的成就。这些传统思想精华对提高职工道德素质无疑仍有积极意义。提高敬业素质教育,必须与时俱进,承优创新,寓教于活动,寓教于制度,寓教于细节,通过汲取中华传统思想的精华,才能使思想道德建设由抽象说教变为具体活动,由空洞口号变为职工的实际行动,把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大三爱”融入“爱企业、爱岗位、爱产品”的“小三爱”之中。    

 

    文化素质是敬业素质的基础。这是因为,职工的文化素质高,对生活的理解就深,对工作的意义感悟就深,特别是对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素质指导作用也就越大。一般说来,影响人的行为的主观条件主要是文化素质,并通过心理素质而对性格发生深刻和持久的影响,对行为具有指向和强化的作用。当今,经济文化一体化已成为时代潮流,文化因素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趋增大,成为产品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法宝;而文化素质也已成为一个民族国民素质高低的重要内容,成为企业一种如影随形的资质,迫切需要我们每个职工站在经济全球化的战略高度,切实增强危机感、紧迫感和使命感,弘扬民族优良文化传统,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汲取新知识,掌握新本领,拓宽新视野,提升新境界,与世界同行,与先进为伍,使精神世界更加充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才能适应企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否则我们就难以立于世界优秀民族之林。现代经济的竞争实际上成了一种文化力的较量,而文化力的较量说到底又是人的文化素质的竞争。这种文化素质集中体现人的能力上。我国是人口大国,但还不是人才强国,是人口资源大国,还不是人力资源强国。提高民族素质,特别是提高职工素质任重而道远,迫切需要千千万万个许振超、李斌式工人,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奋进超越精神,改变命运,成就未来,以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因此,弘扬民族精神必须着眼长远,立足当前,以企业文化建设为载体,以增强核心竞争力为目标,以职工综合素质的提升为重点,培育学习型员工,建设学习型企业,通过凝心聚力打造高素质的职工队伍,体现企业的内在生机和活力,促进中华民族精神在企业的弘扬和升华。

 

    一年前,曾在报刊上看到的一则消息至今让人难以忘却:大连市公共汽车联营公司702路422号双层巴士司机黄志全,行车途中突然心脏病发作。在生命的最后1分钟里,他做了三件事:把车缓缓停在路边,用最后的力气提起手动车闸;把车门打开,请乘客安全地下车;将发动机熄火,确保车辆与乘客的安全。做完了这三件事,他趴在方向盘上永远停止了呼吸。这是一个平凡到了最底层,却伟大到了极限的普通职工,他们用生命和鲜血告诉我们什么是敬业精神,一个人对职业赋予的责任应怎样承担。这种对工作的高度责任心,对职业的敬重、忠诚与尽心尽职,不正是民族精神在企业的精彩缩影吗?!

 

原载《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4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