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泉贴吧一矿女人:苏联80年代竭力帮助越南在南海抢夺油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23:25:24
[导读]整个80年代,苏联总共帮助越南在南海开辟出8块油田,分别是“白虎”、“龙”、“代洪”、“沃克”、“巴赫”、“巴登”、“坦高”及“汉龙”。其中的“巴赫”拥有最大的储量,年产油13万吨。

 
南海油气田分布图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越南先后与美国、欧洲、苏联就南海石油的勘探与开采展开过合作;
到苏联解体前夕,越南已经从依赖进口原油转变为一个区域产油国,其石油产量几乎完全来自海上;
在政治层面上,除了通过控制资源来压制中国经济发展的势头,苏联还可以通过对南海石油的掌握,达到干涉越南政局的目的。
石油已是越南经济支柱
据中新社消息,在上周于印尼巴厘岛举行的第18届东盟地区论坛上,中国外交部长杨洁篪强调,南海争议应由直接当事国通过友好协商和平解决。有关当事国之间的对话与磋商渠道是畅通的。中方的发言得到了与会的美国国务卿希拉里的回应。她对中国和东盟诸国就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指导方针达成一致表示赞扬,称美方对南海主权争议不持立场,无意使之成为中美之间的问题。外电评论称,过去数月间,新一轮南海争端成为举世关注的焦点,中国、美国和东南亚国家在本次会议上的最新表态,有助于为事态降温。
围绕南海地区蕴藏的丰富石油与天然气资源,当事各方的博弈由来已久。事实上,中国与东南亚诸国近来就南海问题爆发的冲突,正是由于今年五六月间越南石油勘探船与中方船只的海上摩擦,而一度持续升温;越南方面事后也公开声称,类似的勘探活动不会就此停止。另据美国彭博社报道,得益于5个新油田的启用,越南国营石油与天然气集团(PVN)今年下半年的石油产量有望继续增长,达到780万吨。
在号称“后金砖四国”之一的越南的经济起飞过程中,石油出口换取的巨额外汇的确起到了重要作用。鲜为人知的是,越南在南海的石油勘探和开采,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已开始。作为一个技术与人才匮乏的国家,越方当年的一系列举动,少不了超级大国的怂恿与支持。
70年代末全面倒向苏联
越南的石油勘探起步并不晚。上世纪60年代初,南越政权就组织地质部门在红河洼地进行钻探,寻找石油和可燃气资源,但未取得任何成果。70年代初,财政日趋紧张的南越当局又把眼光投向南海,在未经中国政府同意的情况下,与几家西方公司签订了勘探海底石油的合约。1974年,美孚公司发现了第一块油田——“白虎”。
1975年,随着南越政权垮台,美孚公司被迫撤离。之后,越共以接收“美帝遗产”的名义,邀请苏联继续开发“白虎”油田,苏联还在另一个试钻地——“大熊”油田钻出3口油井。起初,越共高层打算与一些欧洲企业合作开采石油,并与德国Dominex公司和意大利Agip公司进行了接触。然而在1978年11月3日,时任越南领导人黎笋、范文同访问莫斯科,与苏联签订政治军事同盟条约——《苏越友好合作条约》,越南如愿以偿地获得了“老大哥”的安全保证。按照苏方的授意,越南单方面终止了与欧洲企业的合作。
两国于1981年6月成立“越苏石油公司”(VietSov Petro),接受苏联天然气工业部和越南石油天然气总局(后改组为越南石油与天然气集团)共同领导。同年10月,首批苏联专家飞抵越南,在头顿(Vung Tau)开建海岸基地,为日后的工作做准备。
1984年,苏联“米哈伊尔·米尔琴科”号勘探船在“白虎”油田钻出第一股可用于商业用途的石油。一年后,“龙”油田也开始喷出“黑金”。然而,这些油田的初始产量远低于越苏两国的预期,石油的质量也不好——石蜡含量过高,以至于在32摄氏度就会凝固,加之头几年产量很低,苏联专家甚至怀疑南海“贫油”。直到1988年,越苏石油公司才从3000米之下的花岗岩层抽出高质量石油,初步探明储量约5亿吨。越方称其为石油勘探和生产史上的重大突破,因为此前没有哪个外国专家认为石油能够存在于花岗岩层。
10年间变身石油输出国
整个80年代,苏联总共帮助越南在南海开辟出8块油田,分别是“白虎”、“龙”、“代洪”、“沃克”、“巴赫”、“巴登”、“坦高”及“汉龙”。其中的“巴赫”拥有最大的储量,年产油13万吨,这不仅让越南兴奋不已,也让其他东南亚国家开始觊觎南海。
统计数字显示,1986年,“白虎”油田产量仅5万吨,1987年升至25万吨,1990年已达270万吨。1991年初,随着“大熊”油田全面投产,越南当年的石油总产量达到360万吨,次年进一步上升至550万吨。到苏联解体前夕,越南已经从依赖进口原油转变为一个区域产油国,其石油产量几乎完全来自海上。1990年,越南成为石油输出国。
苏联解体后,越苏石油公司并未消失,俄罗斯将其划归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下属的境外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管理。2006年,该公司的收入超过50亿美元,约占越南石油出口总收入的60%,俄罗斯方面的净利润超过8.36亿美元。两国政府间协议规定,越苏石油公司的合作有效期在2010年期满,此后进行了改组,以进一步拓展双边能源合作。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帮助越南开采石油,苏联曾向越南派去大批工程技术人员。1990年之前,苏联工程师和工人占越苏石油公司工作人员的80%。除了石油生产,苏联还负责为越方开展专业技能培训。此外,苏联还为越苏石油公司提供了大量设备和基础设施。随着时间推移,苏联人传授的技术逐渐被越南方面套用,其勘探范围从大陆架逐渐向南海腹地扩展。
莫斯科经济政治双丰收
越南方面深知,要想长期占有南海油气资源,必须有强大的海空力量作为倚靠。1978年《苏越友好合作条约》签订后,越南从苏联得到两艘“别佳”II级快速护卫舰等一批装备,大大加强了海军实力。1984年4月,两国海军陆战队在南海举行联合演习,假想越苏石油公司的船只在南海水域遭遇外国舰船袭击,在形势不利的状况下,苏联驻金兰湾基地的海军陆战队应越南政府邀请加入战局,最终将“来犯之敌”挫败。
整个20世纪80年代,苏联积极帮助越南海军扩充,但后者与中国海军比起来还是差很远。1988年3月14日,越方派出3艘武装舰船和200多名武装人员,非法强占赤瓜礁,试图驱逐在该水域作业的中国船只,结果被中国海军舰艇编队击溃。这场战斗仅持续30分钟,中国击沉越军两艘820吨级武装舰船和两艘小艇,重创一艘4100吨级登陆舰。此时,驻扎金兰湾的苏联舰队距战场只有数百公里之遥,却未前来支援。
苏联帮越南在南海“抢油”,完全是出于自身利益。根据1981年双方签订的协议,苏联可以从越苏石油公司拿到一半的销售分红。20世纪80年代末,苏联之所以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生产国之一,一部分份额就来自南海。而在政治层面上,除了通过控制资源来压制中国经济发展的势头,苏联还可以通过对南海石油的掌握,达到影响越南政局的目的。在苏联解体前,越南始终被莫斯科玩弄于股掌之间,“只管采,不管炼”,结果直到今天,越南自己的石油精炼工业几乎还是空白。
近年来向美欧寻找靠山
2000年以后,国力衰退的俄罗斯再也无力经营东南亚,随着俄军撤离金兰湾,两国政治和军事合作陷入历史最低谷,直接影响到越苏石油公司的前途。
当时有报道称,1996年,俄境外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一度决定,为越苏石油公司某日产量13万桶的大型炼油厂项目提供13亿美元投资,到2002年却单方面宣布退出。越方以牙还牙,声称要在2010年双方合同结束后撇开俄罗斯,自己单独开采石油。为了继续保持对越南的影响力,莫斯科最后只得妥协,允许越南企业进入西伯利亚进行石油勘探。
然而,今天的越南似乎更想傍上西方国家。最近几年,越南方面力邀美欧多家大公司前往南海勘探,进一步强化对南海油气资源的占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