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台用不用吊顶:全球视野中的国家安全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5:30:50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国际战略》是李慎明先生继《中国大党建》之后的又一力作,《大党建》探讨的是国内政治的核心任务,而《国际战略》则把视野扩大到全球范围内,从外部探讨中国国家的安全问题。

  第一,时间是检验学者言论的试金石。】正如作者在题记中所言:“学者今天的所言所著,如同领导干部今天的所作所为,都必将接受明天历史和人民的评说。”正因为此,作者发表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和本世纪初的几篇文章尤其引人关注。早在1999年,作者就在《世界格局已发生重大变化》中指出,21世纪的前二三十年,世界格局将有重大变化。同时指出,这种大变化可能由美国引起:“美国经济潜伏着严重危机”。2007年,作者敏感地预见到金融危机,并用一系列数据,分析出房地产市场存在的泡沫和风险,并指出其长远后果可能会触发各种各样的局部战争。

  在周边关系问题上,作者也是一语中的。2000年,作者就认为“周边安全形势有可能面临较为严峻的局面”,并将“朝鲜问题”和“新疆西藏”分别作为重点关注对象,特别是“包括南沙群岛等海疆,以及我国漫长的陆地边境线,都有可能不安宁”、“在东南亚、南亚、中亚等我国周边,都影影绰绰可见霸权主义者合围我国的影子”。对于中日关系,作者的洞察力同样令人佩服,《2001年日本之行的访谈和思考》中提到,未来5-15年,中日关系的发展有数种可能性,特别指出,中日关系有可能出现严重裂痕,形成日美联合制华的局面。

  第二,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而前提是“预”得是否准确,只有预见准确,又能引起相关部门的足够重视,方有可能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十年前,作者提到至少五种对外关系以及应对战略:

  一是中美关系。对于美国,既要尽量避免与之发生直接对抗,又要做好必要的军事准备,对美需要斗而不破的智慧。

  二是邻国关系。对与邻国之间存在的争议问题,作者认为,应着眼于维护和平与稳定的大局,争取通过友好协商和谈判解决;一时解决不了的,只要不损害我国的主权和利益,只要还有时间,都力争求同存异,暂时搁置,留待时机和条件成熟后再去解决,以防霸权主义从中渔利。

  三是与第三世界关系问题。第三世界的崛起是战后国际政治中的头等大事,他们是反对新殖民主义的主力军,他们和中国的历史命运、根本利益和发展前途是共同的。第三世界的团结合作(世贸组织中,第三世界占3/4)和发展壮大,会在全球化趋势中有力地牵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四是与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的西方国家的关系。作者提出了相互尊重、共同发展的八字方针。

  实践证明,十年前作者提出的“急需抓紧组织并抓紧进行国际战略问题研究”的倡议和战略思想很有远见。

  第三,始终坚持以苏联为镜,将意识形态安全和国内稳定视为国家安全的前提。】作者对苏联解体有着清醒的分析和认知。为了不重蹈覆辙,中国应该汲取的六个教训是:必须坚持高度重视党的思想理论工作;必须选择忠诚于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政党、国家和人民的接班人;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必须坚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必须警惕国内外敌对势力的西化、分化阴谋。在西方对我运用硬实力的同时,也要警惕其“巧实力”,对其中的“金融操纵”、“意识操纵”、“非政府组织渗透”、“信息干扰”等新武器要保持高度警戒状态。

  【第四,在国际关系理论上,作者结合中国的传统文化思想在某种程度上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了补充和发展,提出了具有深刻辩证法思想的战略方针。】书中不但多次提到《易经》的智慧,也引用老子“大者宜为下”、“大国者下流”的观点,主张“天下为公”、世界“大同”。认为在对外关系上宜采取“以和为贵”、“亲仁善邻”、“协和万邦”的智慧手段,通过“让玫瑰花和紫罗兰散发不同的芳香”这种文化和文明多样性,对抗和瓦解一国独大的霸权主义。

  【第五,在学术理论上,厘清了国际问题研究领域中的一些重要概念的本质内涵,如“国际社会”、“全球治理”、“恐怖主义”、“融入经济全球化”、“与国际接轨”等等。】指出这些源自西方的术语,已经被人们有意无意地运用到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科技和外交等领域,并正在发展成为一种理念。在使用这些词语的过程中,如果忘记中国的社会制度和文化特色,处处与西方世界的经济、政治制度接轨,就有可能丢掉中华民族的根本命脉。

  【第六,作者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同时,还注意兼收并蓄,与时俱进。】因此,在这部书里,不但能读到后现代主义哲学家德里达的引文,还能找到法国米歇尔·福柯的理论,又能发现西方甚至美国经济学家的观点。海纳百川方为大,这种宏阔的视野,令人叹服。

  (郭小丽  作者为河北师范大学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