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姐姐小书房电子书:外汇储备的本质是什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2 07:40:21

外汇储备的本质是什么

 

经济学崇尚遵循本意。一个问题连它的本质都拎不清,所有的答案都是错误的。

 

否认外汇储备是老百姓“血汗钱”的说法犯了一个常识性错误,即一切财富皆由劳动创造,而不论财富掌握在谁的手里,或处在一个怎样的形态。这其实是由作为经济学核心支柱的劳动价值学说决定的。

 

即使外汇储备的形成过程有着等价交换的环节,即货币当局动用基础货币向广义的居民购买闲置外汇资产,也不能改变其劳动财富或“血汗钱”的性质。无论如何,交易只能改变财富的形式,而不是它的性质。

 

不过,作为一门严谨的科学,经济学显然不能笼统地将外汇储备的本质定义为劳动财富而了事。任何科学都必须赋予一个研究对象十分特定的本质,否则不成为科学。

 

表面上看,任何储备都是为满足未来某项支出或偿债建立的。外汇储备也不例外,具体地说是为偿付一切进口(包括货物、服务、投融资等)及连带债务而建立的。鉴于一个国家因进口形成的债务最终是由出口形成的债权偿付的,因此,外汇储备其实是以往由出口形成的债权大于因进口形成的债务建立的。从这一点来看,外汇储备实际上是由净进口以及国际收支顺差形成的。

 

说到净进口,话题的焦点自然转到国内生产总值上来。作为支出法GDP的三要素之一,净进口本身兼有储蓄的含义。而在宏观经济体系当中,储蓄是总产出大于总需求的余额。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储蓄在形式上表现为社会总产出大于总需求的余额,但这并不是它的本质。严格地讲,储蓄的本质依然是需求,只不过不是现在的需求,而是未来的需求,或今天的储蓄终究会转变成明天的需求。

 

将外汇储备的本质界定为储蓄,决定了它最终要被用来偿付未来因进口形成的债务。由此引出一个适度储备的问题。通常,一个国家的外汇储备对当年进口的比例为40%是适度的,超过了这一比例,则是过度的。过度储备的危害在于,一旦储备货币出现贬值,那么,外汇储备的进口购买力便会受到削弱。这等于以往的国民储蓄经贬值的途径部分流失国外。在国际经济关系当中,一个国家的得,是另一个国家的失。毋庸置疑,外汇储备的贬值是将本国劳动财富或“血汗钱”向外国人拱手相送。

 

然而,适度外汇储备在中国起码是1995年以前的事,如今的外汇储备对年进口的比例在210%左右。这意味着中国可以将外汇储备削减80%。

 

那么,为什么中国出现了如此严重的过度外汇储备呢?

 

答案在于,外汇储备在中国不仅是一个偿付进口债务的工具,而且被当做是最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原因是货币当局在购买外汇之后,为防止外汇占款对货币市场构成冲击,再采用票据工具等对释放出去的外汇占款加以对冲。

 

问题的复杂性就在于此。恰恰是由于国内货币管理当局将外汇储备更多地作为调节国内货币供应量的工具,因此外汇储备所囤积的不仅仅是净进口,还包括了原本与进出口无关的国内储蓄,以至于央行控制了过多的流动性。

 

由于储蓄只有在充分转化为投资的情况下才能达成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因此,央行控制的流动性越多,表示宏观经济的结构性矛盾越大。概括地讲,这一结构性矛盾不是别的,就是持续的供不应求。从这一点来看,国内通胀之所以难以治愈,关键原因就是央行经由外汇储备控制的流动性太多了。

 

道理很简单,宏观经济有一条重要的定律,即储蓄与投资必相等。其基本含义是,今天的储蓄是明天的消费,为满足明天消费,必须把今天的储蓄足够多地转变成今天的投资,用以增加明天的供给,由此实现明天的宏观经济供求平衡。

 

遗憾的是,一个国家的消费需求不是货币政策所能掌控的,而更多地是由人口的结构变化决定的。鉴于目前国内总人口当中的成人比例快速提高,成年人的消费需求远大于未成年人,加上不恰当地人为提高了家庭对未成年人的支出,包括高的惊人的托幼支出和学费支出,所以,国内消费需求总是超过了相应的供给,结果当然是持续的物价上涨。

 

展望未来,还是出于人口的结构变化,鉴于总人口抚养比随老龄化而快速提升,被抚养人口激增必然带来更加严重的结构性供需矛盾。总的趋势是,如不尽快释放流动性,将今天颇为过度的储蓄足够多地转化为投资,那么,明天的供不应求或通胀无疑将更加严重。

 

总之,国内严重过度的外汇储备决定了它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宏观经济问题。对于宏观经济来说,最核心的结构性矛盾就是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的不平衡。就此而言,很难不将持续通胀的原因首先归结为过度的外汇储备。大家想想看,如果因国内通胀形成的货币贬值和外汇贬值共同发力,国民储蓄或百姓血汗钱如何不会越囤积越少呢!

 

一句话,钱是用来花的,不是用来囤积的。中国人偏好囤积财富(亚当·斯密说货币与财富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同义语),但一百年以前,从来都是最终被外国列强所掠夺。毫不夸张地讲,面向整个21世纪,中国经济当前最紧迫的任务就是改变过度储蓄尤其是央行过度囤积流动性的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