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上东住着哪些明星:《公开教学中的十个怎么办》(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08:05:20

公开教学中的十个怎么办

­­­                                ——教师课堂机智例谈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小学钱守旺(小学数学特级教师、从教近20年)

教育机智指的是教师的长时间积淀下来的在不断变化的教育情境中随机应变教学技能。课堂应变能力通常指教师正确处理课堂上随机发生的教学事件的能力。教学机智是整个教学的一个有机部分,机智表现为“润物细无声”,机智表现为对无法预见的情境进行出乎意料的塑造,机智表现为临场的随机应变。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不论教育者是怎样地研究教育理论,如果他没有教育机智,他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实践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情境瞬息万变,错综复杂,随时有可能发生意想不到的种种偶发事件,它需要教师正确而迅速地做出判断并妥善处理。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教学机智,否则,纵有高超的学识,也难以真正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机智能对意想不到的情境进行崭新的、出乎意料的塑造,将教学中的小事变得有意义。

上课前老师和学生都会紧张怎么办?(课堂教学机智之一)

对于刚开始讲公开课的青年老师来讲,紧张是很正常的。对于讲课老师来说克服紧张的方法很多,比如:自我暗示法、深呼吸法、课前与学生谈话分心法等等。对于学生来讲,克服紧张的方法也很多,最常用的方法就是课前跟学生有一个简短的谈话,谈话内容可以是与本节课教学有关的,也可以是无关的。比如:猜老师的年龄、做相反的游戏、向老师提问题、进行脑筋急转弯的游戏、问学生“你们最喜欢什么样的老师给你们上课?”“你们猜老师最喜欢什么样的学生?”等等。

下面是薛法根老师课前精彩的师生对白,相信读后会对大家有所启发。

师:同学们认识我吗?我姓薛。仔细看看我,有些什么特点?

生:你人长得很高、很瘦。

师:高好啊!站得高,看得远嘛!

生:你的头很小。

师:头小,智慧多。

生:你的牙齿有点凸出来。

生:眼睛小小的。

生:脖子很长。

师:脖子长好啊!天鹅的脖子多长,那是高雅!(众笑)

生:你有点驼背。

师:这是我向骆驼学习的结果。当然,我只能成为单峰骆驼。(众大笑)

生:你的字写得很漂亮。

师:(与学生握手)谢谢你,只有你夸奖我!要不然,我真的会感到很自卑的。

经过这样的简短谈话之后,学生还会紧张吗?

在教学《生活中的负数》一课时,根据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我安排了下面的活动:

师:课前我们做一个“相反”的游戏,看谁反应快。知道什么是相反吗?

生:知道!

师:相反就是我说上,你们就说——

生:下。

师:我说向前看,你们就——

生:向后看。

师:好,下面请大家听老师发口令,你们自己做动作。看谁反应快!

接下来,教师依次发出下面的口令:起立、坐下、坐下、起立、向前看、向右看、向后看、向左看、举左手、举右手。

学生们听老师的口令,做相反的动作。

这样的课前游戏,既可以让教师和学生放松心情,很快进入学习状态。还为本节课学生进一步理解正负数的意义打下了基础,可谓一举两得。

老师要讲的,个别学生已经知道了怎么办?(课堂教学机智之二)

从教学角度说,教学不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传授学生接受的过程,而是教与学交往、互动的过程,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教学是一个发展的、增值的、生成的过程。上公开课,老师们最希望出现的场景就是老师引导学生由不会到会,展现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课堂上出现老师课前预设的情况。但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不同,再加上小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多,家长普遍重视家庭教育,课堂上“老师还没有讲,学生就已经会了”的现象是经常出现的。遇到这种情况,就需要我们重新考虑教学的起点。

例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一课时,当按照课前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进行教学时,发现学生已经积累了相当丰富的有关人民币的知识。于是,教师果断地将原先设计的小步子的提问调整为开放性的问题,"关于人民币,你知道些什么?说给大家听听。"学生你一言我一语,相互启发,不仅大致覆盖了教科书中的知识,而且还生成了许多新的课程内容。像有的学生说:5角、1元人民币上画有少数民族人物像;有的说:我知道10元人民币上画的是毛主席;有的说:人民币上还画有桂林上水、三峡风光;有的说:拿一张人民币对着光可以看到里面的图案,那是防伪用的。教学这样一调整,不仅学生的直接经验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到了系统化,而且还通过课堂这个小舞台,展示了学生们在社会这个大课堂里获得的其他知识。这样的设计就有了较强的针对性。

再比如,教学“圆的周长”一课时,在揭示了圆的周长概念后,我便举起一个用硬纸剪的圆提出问题:“怎样才能知道这个圆的周长?”生1说:“老师,可以先在圆的上面做个记号,在把这个圆在直尺上滚动一周,就可以知道这个圆的周长了。”很显然,这是老师课前已经预料到的答案。生2说:“老师,拿根绳子绕着圆围一圈,量一量这段绳子的长度就可以了。”这个答案也没有超出老师预设的范围。这时生3说:“老师,我可以把圆对折、再对折,用绳子量一量这一小段(边说边操作,指对折后的弧长),再乘上4就行了。”对于学生的这种独特想法老师大加赞赏,同学们也对这位同学投以赞许的目光。这时生4突然在座位上不由自主地喊道:“老师,只要用圆的直径乘圆周率就行了!”他的这句话一出口,下边有三个学生随口附和到:“对,用3.14乘上圆的直径就可以了。” 我没有想到“半路上杀出几个程咬金”,他们几个给了我一个“意外”,一下子打乱了我的教学思路。本来我接下来的教学思路是通过实验让学生探究圆的周长和直径之间的倍数关系。怎么办?我接着这几个学生的发言说道:“刚才这几位同学到底说的对不对呢?我们还是通过实验来验证一下。”这样一来,把发现探究的过程变成了验证猜想的过程,达到了异曲同工的效果。

教材上的内容,全班学生课前已经预习了怎么办?(课堂教学机智之三)

预习是指教师在进行新课前让学生预先阅读教材,了解有关新知识,并独立地进行思考,探索获取新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

从理论上分析,组织学生预习至少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积极意义:一是预习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探索的空间。从形式上看,预习是学生在没有教师的具体指导下感受、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体现了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学习时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兴趣与能力进行活动,有选择地学习课本上的知识。此时学生是作为活动的独立主体,自由地探索新内容,学生能边看书边思考。二是预习给学生提供了一个锻炼自学能力的舞台。从功能上看,预习有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小学数学教材编写具有简约性、概括性、逻辑性强的特点。预习使学生搜集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理解、分析,这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锻炼。对于大多数的学生来说,经常预习会使自学能力明显增强,使学习主动、高效。三是预习是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的前奏。预习过后的学生,不仅对教学内容有了认识,还会有困惑和收获。课堂上,学生可根据预习提出问题,师生共同探讨。

     预习后的课堂教学设计应该“以学定教”。学生作为学习个体,本身就存在着差异,预习后的课堂面临学习差异可能更大。预习后的课堂教学,首要解决的问题是怎样交流学生的预习成果,反映学生预习后的真实现状,切实把握教学起点。

例如,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年、月、日》学生预习后我是这样教学的:

师:在小组内说一说,通过预习你知道了什么?(生交流。)

师:好,现在谁向全班同学汇报一下,通过预习你有哪些收获?

生:通过预习我知道了1949101日是国庆节,北京申奥成功的日子是2001713日,每年的植树节是312日,儿童节是61日。

生:通过预习我知道了一年有12个月,135781012月有31天,46911月有30天,平年的2月是28天,闰年的2月是29天。

生:老师,我还知道可以用儿歌来帮助记住哪几个月有31天。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我还知道这里的“腊”指的是12月。

生:老师,我爸爸说他小时候背的儿歌比书上的还多几句。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六、九、冬三十整,平年二月二十八,闰年再把一日加。

师:真好,与爸爸一块预习,还知道了书本上没有的知识。

生:老师书上还介绍了如何用左拳帮助记忆每个月的天数。(说着,自己举着拳头数了起来)

生:通过预习我还知道了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应该看二月份的天数,二月份有28天的那一年就是平年,二月份有29天的那一年就是闰年。

生:老师,课本中的练习题我都会做了。

师:同学们真聪明,这节课老师不用讲,你们就自己学会了,厉害!(个个露出得意、高兴的表情)

师:在预习的时候,你们有看不懂的问题吗?

生:大月和小月是怎么回事?大月小月是谁规定的?

生:老师,课本第49页最下面有三行小字:“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都是闰年;但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如1900年不是闰年,而2000年是闰年。”这段话我看不懂。

生:为什么判断闰年要除以4400呢?

……

教师根据学生的问题,结合课件演示帮助学生释疑解惑。很显然,课前预习后,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了,每个人参与学习的机会增多了,教师的话也随之减少了很多。

课上要用的知识学生还没有学怎么办?(课堂教学机智之四)

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以及课堂信息的重组者,不断地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从学生那里涌现出来的各种各类信息,把有价值的新信息和新问题纳入教学过程,使之成为教学的亮点,成为学生智慧的火种;对价值不大的信息和问题,要及时地排除和处理,使课堂教学回到预设和有效的轨道上来,以保证教学的正确方向。

有一位网友曾经问过我这样一个问题:公开课如何备学生?记得一次听课过程中,一位年轻的老师讲单数和双数,在讲课开始时她才感觉到孩子连100以内的数还没有学完,但是他并没有改变原有的教案,而是采取了带着学生走的课堂教学的方法。课程过半后,在学生的问题中我们发现97这个数,学生还是分不清是单数还是双数,另外,我也站在讲课老师的角度考虑,老师如果当时改变教案的话,对其又是一个挑战,此时的老师应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其实,这个老师出现的问题提前是可以避免的。在讲课前最好先了解一下学生的学习起点。如果有些必须的知识还没有讲,不妨课前补一补。万一出现了上述情况,一种方法就是像上面这位老师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拿出一点时间讲一讲必备的知识,以便使教学能够顺利进行。还有一种就是改变自己的教案,把数变小一点,其实,单数、双数的知识利用50以内的数完全可以使学生理解。我有一次在桂林讲课时,就遇到了这类问题。当时讲的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我用的是北师大的教材,可当学生利用公式进行计算时,发现学生还没有学过两位数乘两位数。怎么办?我当时的做法是启发学生:你们能不能利用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把它们变成我们学过的知识呢?结果学生想到了可以把其中的一个两位数变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的和。

课堂上教师一不小心出错了怎么办?(课堂教学机智之五)

在公开教学中,教师因准备不足或临场发挥不好,或者老师由于紧张在课堂中讲错或说错的现象有可能出现。一旦出现这种情况,教师一定要冷静对待,注意处理方法。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即使那些功底深厚、经验丰富的教师,也很难保证在讲课时不出一点差错。关键在于出现失误之后如何处理,能否适时应变,加以补救。一般出现这种情况时,会有几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老师话一说完或者板书刚写完,老师就已经意识到自己说错了或写错了。遇到这种情况老师只需要马上跟一句:“对不起,老师说错了”或“对不起,老师写错了”,然后马上重说一边或者把板书改过来就行了;第二种情况是老师说错了或者板书写错了,自己没有意识到,但学生们发现了。遇到这种情况,教师首先应该表扬学生说:“你们真了不起,老师说错了你们一下子就听出来了!那你们帮老师改一改,我应该怎么说就可以了。”或“你们真了不起,老师写错了你们一下子就看出来了!那你们帮老师改一改,我应该怎么写就可以了。”学生们一听说老师需要自己帮忙,那劲头就来了。这种将错就错的处理方法,巧妙地将失误变成教学机遇。也许此时老师的“装糊涂”会使自己的学生更聪明;第三种情况是老师说错了或者板书写错了,当时虽然没有意识到,但当教学进入到下面某个环节时,老师突然意识到自己讲错了或写错了。遇到这种情况,老师首先不要慌,要找一个适当的机会进行补救,可以跟学生这样说“刚才老师在讲到某个地方时,我是这样说的,现在你们听一听这样说对吗?”或“刚才我们在学习某个知识时,老师是这样写的,现在你们看一看这样写对吗?”;第四种情况是,老师说错了或者板书写错了,老师和学生都没有意识到,但听课的老师们发现了。遇到这种情况往往下面的听课老师会有反应,也许会场会有一阵小的骚动。此时老师要有警觉,想一想:自己是不是哪句话说错了或哪个地方写错了?说不定台下的老师们会暗示你出错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