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腐技术规范:名不虚传的沙雅小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8:42:25
天山网讯(新疆都市报记者黄适远摄影报道)新疆很多少数民族男子,都喜欢在腰间佩一把小刀。外地人惊奇之余,或许不能理解,这是一种什么习惯?其实道理很简单,这里的少数民族平时喜欢吃瓜、吃手抓肉等,可随时借助小刀。

    新疆的夏日正是瓜果飘香的世界,每个绿洲的道路两旁都会有卖瓜吃瓜的人。赶路远了口渴,买个瓜,拿出随身的小刀三下五除二一切,大家都可以大快朵颐,用不着把瓜掰得四分五裂。另外,新疆少数民族喜欢吃牛羊肉,当美味的牛羊肉端上桌,各式小刀就派上了用场。因此,尤其是在南疆,小刀受到很多人的喜爱。

    我们到达沙雅县的时候,朋友徐林已经安排好我们去看小刀制作。

    穆巴拉克是一个普通的维吾尔族刀匠。我们到他的作坊时,他正在聚精会神地磨刀。看到我们来了,他热情地点点头,打了个招呼:“亚克西门赛斯(你好!)”

    这个小刀作坊位于这里的商业街,当地维吾尔族称为“依盖尔齐巴扎”,意思是做鞍具、套具者的集市。在上个世纪之前,这里是匠人的天下,铁匠、皮匠、“皮洽克奇”(精通制作小刀的人)、钉马掌的应有尽有。目前,这条街依然热闹,只是少了许多匠铺,各种各样的声音也仿佛随麻雀扑棱着消失了。但好在像穆巴拉克这样的刀匠依然很多。这归功于当地政府和文化部门、旅游部门的慧眼。

    2005年3月,县里成立了沙雅小刀协会。2008年3月,沙雅民族手工艺制作专业合作社成立,发展社员150名,主要以英买力镇阿其墩村的村民为主。该合作社年产10类130余种规格的小刀,远销天山南北和西亚、欧洲等地。现在,已经是县里的一个标志性品牌。 展示绝技 淬火免观

    穆巴拉克明白我的来意之后,很高兴地答应并立即开始展示小刀的制作方法。他一手用长铁钳夹住小刀的造型锻件,一手拿起小铁锤敲打;同时示意徒弟手持大铁锤也来锻造,并不时用小锤的敲击声提示砸的力度,这完全是靠多年经验的积累。

    两人配合很是默契,你一下、我一下,铁锤不时划着优美的弧线,发出叮叮当当的声响。感觉差不多了,他停下来,仔细观察锻造的情况。看起来徒弟不仅卖力气,砸得也很到位,穆巴拉克露出了赞许的笑容。他抬头指着说:“你看,经过锻造,小刀的基本造型就确定了,等一会要再次烧红,然后淬火。”

    “淬火就是将烧得发红的钢放入液体中快速冷却,以恢复钢的坚硬。”作为当地“土著”的徐林在耳濡目染下显然对此非常熟悉,给我补充着。

    穆巴拉克会意地一笑,接着说:“放在凉水中淬火的钢硬度高但是发脆,小刀既需要坚硬又需要柔韧,淬火不能用凉水,而要用清油。我们的小刀是由工匠精心挑选特种不锈钢打成型, 制成粗胚和细胚之后,用锉刀锉磨光,然后淬火。淬火是小刀工匠们世代传承的绝技,相互保密,绝不外传。”据说,经名师淬火处理过的小刀锋刃锐利,用其削刮铁条,但见铁屑迎刃而起,而小刀却不会崩口、卷刃。

    由于有言在先,我们只好忍住好奇,退出了作坊,这时候的活正是淬火,我们自然无缘欣赏到这一个家传绝技了。

    穆巴拉克把淬火后的小刀交给徒弟去打磨。打磨必须用手动砂轮和磨光轮,现在传统工艺中稍微发生变化的是,有的匠人也用电动砂轮。打磨活虽然小,但却是必不可少的细活。穆巴拉克的徒弟已经是这方面的熟练工了。在不长的时间里,就磨出了一把小刀。  手工打制 代代相传

    从制作工艺上分,新疆小刀主要分为白钢、黑钢两类。所谓白钢,就是不锈钢刀身,这种刀一般都是机器模具压出来的,非常漂亮,主要针对内地市场;新疆本地人一般买黑钢的刀子,是纯手工打制的,虽然不太漂亮,但很实用。

    除了沙雅小刀闻名新疆,著名的新疆小刀还有:英吉沙小刀、伊犁沙木萨克折刀、焉耆陈正套刀、莎车买买提折刀、库车小刀、姑墨小靴刀和田墨玉奎雅折刀。

    刀的制作历史伴随着人的生产力提高而开始。公元十世纪以后,维吾尔族成为塔里木盆地周边绿洲中农业民族的主体,悠久的锻铁历史再加上农耕文化的积淀,使小刀的制作技艺愈加精湛。

    早在魏晋年间,这些当地制作小刀的民间艺人就不断探索,坚韧锋利的小刀常镶配自然脱落的珍稀野生动物角骨、宝石等制成,图案明丽、匠心独具,颇具观赏收藏价值。

    史料记载,宋真宗大中祥符三年(公元1010年),龟兹回鹘大臣左温把沙雅小刀作为贡品献给了王廷。那时的龟兹,包括今天的库车、沙雅、新和、拜城和阿克苏诸地。从这段历史看,沙雅小刀的制作历史可谓由来已久。而那时丰厚的文化积淀也让小刀具备了独特的审美功能,可登大雅之堂,成为贡品送入中原。1000年过去了,这个微小的制作在民间代代相传至今。

    这时,徐林笑着给我讲了一个在当地家喻户晓的故事:“当时有一个叫塔石·塔力普的维吾尔族小炉匠,开始把沙雅小刀往小尺寸上发展,以区别于当时同样出名的英吉沙小刀。他喜欢用上等的好钢做原料,冶炼并打制成玲珑小巧的折把刀、弯把刀、直把刀,实用、小巧而美观。刀把主要使用铜、铁、木和骨制。心灵手巧的他又把象牙、翡翠、宝石等镶嵌在刀把上,刀把的纹饰与图案色彩都十分丰富,非常名贵。他所带的数百个徒弟,在师傅去世以后,分散到了周边地区,继续沙雅小刀的制作。尤其分散在沙雅英买力的小刀工匠,把从师傅那里继承的手艺进一步发扬、传承至今。后来,塔石罕宝石刀就成为了沙雅小刀的一个代名词。”

    “从一堆原材料,到一把塔什汗小刀,全部为手工制作,要经过200多道工序。即便每天全力赶制,也最多能做两把,一个月总产量仅四五十把,利润很低。现在我们已经申请注册了‘塔什汗乌斯堂’商标,意为‘塔什汗匠人’”。穆巴拉克对我们笑着说道。他还有一个秘密方法:塔什汗小刀的最后一道工艺是用油煮、蜡磨的方法使小刀光亮不锈。穆巴拉克说他不能理解一些匠人为了节省时间、提高效率使用不锈钢或镀铬工艺。

    “我们用手工!”穆巴拉克语气很郑重地强调道。这使我油然而生一种敬意,有些传统工艺是可以随着时代的进步吸收一些先进技术的,但有些也许越原生态越有价值。

    毕竟,我们需要一种深刻的记忆,它来自于祖先,是古代延续至今的血脉、智慧和力量的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