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火玻璃门报价:马门列夫:唐青钊帖文赏析——毛泽东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3 09:17:50
马门列夫 唐青钊帖文赏析——毛泽东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唐青钊的“什么是毛泽东的政治经济学理论?”,讲了毛泽东的战争经济学和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下面特对毛泽东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赏析如下: 1,毛泽东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文献
“社会主义时期经济理论则体现在《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好转而斗争》、《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必由之路》、《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序言)》、《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农村人民公社六十条》、《国营企业工作条例》、《关于理论问题的重要指示》等著作和他起草的一系列文件中,但主要集中地体现在《毛泽东谈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批注和谈话》之中。”
2,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集中地体现在《毛泽东谈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批注和谈话》之中
“毛泽东的批注和谈话是以斯大林的著作《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苏联编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为分析、学习和批评的对象,结合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际,尤其是一九五八年下半年以后很多人“思想混乱”的状况有感而发形成的。”
3,斯大林写的《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要好好读,但有缺陷
“毛泽东认为:斯大林写的《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要好好读,要多读几篇。斯大林是第一个写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这本书中讲的许多观点对我们极为有用,但是,他这本书只谈经济关系,不谈政治挂帅,不讲群众运动。”
“这是一本具有严重马克思主义错误的教科书(《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第三版下册社会主义部分)。”毛泽东这样评伦道。“这本书有严重缺点,有原则错误,但是,现在还不能说它完全错误,不能说它完全离开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若干观点有严重错误,部分地又是严重地脱离了马克思主义,不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不承认社会主义的动力是矛盾,害怕讲社会主义社会有阶级斗争。只批评人家,对苏联发生了什么错误和缺点却一句不讲。特别是写法不好,不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出发来研究问题,不从历史的叙述和分析开始自然得出结论,而是从规律出发进行演绎。但是出了一本书总有好处,可以供我们发议论。”
4,斯大林的缺陷
1)不对资产阶级法权进行分析
“不讲资产阶级法权思想,不对资产阶级法权进行分析,哪些应当破除、如何破除,哪些应当限制、如何限制。”
2)见物不见人,见干部不见群众
“教育组织也是资产阶级式的。他过去说,技术决定一切,这是见物不见人;后来又说干部决定一切,这是只见干部不见群众之人。”
3)想巩固社会主义秩序,不要不断革命“他讲社会主义经济问题,好处是提出了问题,缺点是把框子划死了。想巩固社会主义秩序,不要不断革命;母亲肚里有娃娃,社会主义社会里有共产主义萌芽,没有共产主义运动,如何过渡到共产主义?斯大林看不到这个辩证法。”
5,资产阶级法权的存在与阶级斗争
“在社会主义社会里,地富反坏右、一部分干部、一部分想扩大资产阶级法权的人想退回到资本主义去,多数人想干共产主义。因此,必不可避免地要有斗争,要有长期斗争。”
6,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纲”——以社会主义基本矛盾为纲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纲”——以社会主义基本矛盾为纲。政治经济学“要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平衡和不平衡、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平衡与不平衡为纲,来研究社会主义经济问题。”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也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但这是社会主义里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有社会主义的具体内容,集中体现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马列毛主义路线和修正主义路线的主要矛盾上。因此经济学的纲和阶级斗争为纲,路线为纲,是完全一致的,是一元纲,而不是多元纲。
7,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以生产关系为主要对象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以生产关系为主要对象。毛泽东赞同教科书的观点,实质是斯大林的观点,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生产关系。它由三个方面构成,所有制的性质、劳动生产中的人与人的关系,产品分配方式,三者相辅相成、辩证统一。所有制在生产关系中居支配地位。”
1)社会主义两种所有制
“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一项根本任务就是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没收官僚资本、和平赎买民族资本,把资本主义私有制变成社会主义公有制;没收地主土地,把地主土地私有制先变为农民个体所有制,再变为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把个体的手工业变为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
2)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中的“人”必须是无产阶级化的人——把现代人逐步改造为共产主义新人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人”必须是无产阶级化的人,但要实现这一目标不是依靠什么“和谐”、“稳定”、“物质刺激”,而是依靠“斗争”、“改造”、“共同目标”。
3)对教科书空洞地说“社会主义制度下人与人的关系是同志式的互助合作的关系”极不满意
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中,劳动者一定要有管理上层建筑、管理国家、管理军队、管理各种企业、管理文化教育的权利。因此,毛泽东对教科书空洞地说“社会主义制度下人与人的关系是同志式的互助合作的关系”极不满意,认为“没有展开、没有分析、没有接触到实际问题。”
4)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中的分配关系,修正主义的个人物质刺激,简直不像样子  
“产品分配是生产关系的重要内容。批评“苏联社会主义更注意个人物质刺激,简直不像样子”。  
5)“所有制关系具有相当稳定性,而分配关系却在不断变化之中。”
8,政治经济学和唯物史观难得分家
“政治经济学和唯物史观难得分家,不涉及上层建筑问题,经济基础即生产关系的问题,不容易说得清楚。因此,毛泽东的经济理论不但要“开展经济革命”,而且要开展“政治革命、思想革命”。解放和促进生产关系发展,说到底是为了解放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在毛泽东看来,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应当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武器,从分析矛盾出发研究社会主义经济问题。”
9,政治经济学研究涉及的另一个对象就是生产力
“政治经济学研究涉及的另一个对象就是生产力。生产力人人晓得,个个明白,就是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包括劳动的人、劳动的工具、劳动的对象等。但是,在批“唯生产力论”和大力发展生产力期间,生产力却带上了柏杜莎的头盔,似乎毛泽东都不知什么是生产力了。”
生产力就是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结合。在生产力问题上,这个结合条件是极为重要的,资本主义的条件是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分离,因此,劳动力受资本的剥削;社会主义的条件是劳动者是生产资料的主人,因此能消灭剥削。
在生产力问题上,反对唯生产力论是极为重要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辩证统一的存在是历史唯物主义,不讲阶级斗争,不讲生产关系革命的唯生产力论则是历史唯心主义。
修正主义把生产力绝对化(柏杜莎的头盔就是摩托车头盔,比喻绝对化),污蔑毛泽东不懂得发展生产力。
10,毛泽东发展生产力的光辉思想
“他提出的国民经济中工农并举以工为主、工业经济中轻重并举以重为主的思想,他将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列为社会三大实践活动的思想,开展技术革命的思想,培养、教育、改造劳动者的思想,搞好国民经济大局的思想,以及发展战略产业的思想,乃至思想革命、政治革命的思想,无一不是为了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包括“工农并举以工为主导,以农为基础”,“轻重并举以重为主,发展农业轻工业促进重工业”的思想,开展“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试验三大实践”的思想,“全国一盘棋”的统筹兼顾的思想,“备战备荒为人民”“深挖洞,广集粮,不称霸”的思想,“抓革命,促生产,促工作,促战备”的思想,技术革命,文化革命的思想,等等,无一不是为了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
11,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与自然科学,政治学研究对象的区别
“生产关系研究太发展了,就是阶级斗争和国家论了”“生产力的研究太发展了,就成为自然科学、技术科学了。” 
如果“太发展”从正面说,“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就是专门深入研究生产力问题的,而阶级斗争,国家的专政民主的社会学研究就是专门研究生产关系问题的。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结合起来研究就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了。
如果“太发展”从消极面说,生产关系的革命强调过头了,就是阶级斗争扩大化了,生产力绝对化了,就成了唯生产力论和技术决定论了。 
12,基本矛盾与主要矛盾的关系和对一个提法的探讨
“社会主义仍然是充满矛盾的,矛盾仍然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根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相对于恩格斯得出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我们是不是可以提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公有制之间的矛盾?)”
“主要矛盾仍然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这一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促进着社会主义的发展,规范着社会主义的方向。”
基本矛盾是就人类历史的长河说的,主要矛盾是就特定的社会形态说的,是决定社会性质的矛盾。这样的主要矛盾是基本矛盾在具体的历史时期的体现,因此恩格斯说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实质上就是具体到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表现在阶级关系上就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在一般表述上,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也是生产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在具体表述上,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无产阶级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提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公有制之间的矛盾?我认为是不妥的,因为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公有制是一致的,而不是矛盾的。如果说有矛盾,则是公有制的范围和“生产的社会化”程度有矛盾,比如集体所有制与一国的生产社会化有矛盾,一国的公有制与世界的生产的社会化有矛盾,社会主义可以通过调整来解决,而资本主义只有通过革命剥夺生产资料的私有制才能解决。
13,写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也可以从所有制出发
“马克思研究资本主义经济也主要是研究资本主义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研究生产资料的占有方式如何决定产品的分配。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的社会性和占有的私人性是基本矛盾,这个矛盾表现为商品的两重性。所以,马克思从商品出发,来揭露商品这种物与物的关系所掩盖的人与人、阶级与阶级的关系。”
“如果我们写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也可以从所有制出发,先写生产资料私有制变革为生产资料公有制,把官僚资本主义私有制和民族资本主义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把地主土地私有制变为个体农民私有制,再变为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把个体的手工业变为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然后再写两种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矛盾,以及这个矛盾发展的趋势和解决的办法,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如何过渡到社会主义所有制。”
14,从现象出发,找出本质,然后又用本质解释现象
“毛泽东是极力推崇用马克思的辩证的历史分析法来研究和解决中国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的,毛泽东指出:“要从人们看得见、摸得到的现象出发来研究隐藏现象后面的本质,从而揭露客观事物的本质的矛盾。《资本论》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分析就是用这种方法。总是从现象出发,找出本质,然后又用本质解释现象,因此,能够提纲挚领。”
“资本主义社会最大量、最日常、最普遍的现象是商品,马克思资本主义的研究从此出发,分析出商品的两重性,由此揭露出在这种物与物的关系掩盖下的人与人的关系,指出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矛盾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
15,没有哲学家头脑的作家,要写出好的经济学来是不可能的
“没有哲学家头脑的作家,要写出好的经济学来是不可能的。马克思能够写出《资本论》,列宁能够写出《帝国主义论》,因为,他们同时是哲学家,有哲学家的头脑,有辩证法这个武器。”
16,生产资料公有制必须依靠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力量“转变”过来,并且必须依靠无产阶级专政的手段巩固和发展起来
“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决定了必然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其制度基础,因为,生产的社会化不能不导致生产资料转变为社会所有。但是,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不可能从私有制的胚胎中发育出来,他必须依靠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力量“转变”过来,并且必须依靠无产阶级专政的手段巩固和发展起来。”
17,“人民公社”的意义和暂时的挫折
“他创立的“人民公社”农村集体组织,不待自由主义的“佃农”理论、“绩效”理论的进攻,就被他的继承人自毁。”
“人民公社”是毛泽东在社会主义所有制上的重大创新,是从集体所有制过渡到全民所有制的金桥。
不过,修正主义表面上是“继承”,实质上是篡权,因此,人民公社应该不是“自毁”的,而是修正主义强行解散的。
18,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摄人心魄的瑰丽乐章
“唯物辩证法必定让毛泽东的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刮去历史的污垢,抹去历史的尘埃,事实已经证明,不论是毛泽东的社会主义改造理论,还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巩固和发展理论,都是摄人心魄的瑰丽乐章。”
19,一化三改造的伟大创举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基本上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没收这些资本归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所有成为整个国民经济的领导成份
“中国的现代性工业虽然只占国民经济总生产量的百分之十左右,但是,它却极为集中,最大量的和最主要的资本是集中在帝国主义者极其走狗中国官僚资产阶级的手里,没收这些资本归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所有,就使人民共和国握有国家的经济命脉,成为整个国民经济的领导成份”
2)引导个体的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向着现代化和集体化的方向发展
“占国民经济总量面分之九十的分散的个体的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是可能和必须谨慎地逐步地而又积极地引导它们向着现代化和集体化的方向发展的任其自然的观点是错误的。” 
3)中国资本主义的主要部分的消灭
“官僚资本主义和民族资本的比例是八比二,我们在解放后没收了全部官僚资本,就把中国资本主义的主要部分消灭了。帝国主义国家在我国的财产,其中属于日本、德国、意大利的,在抗日战争胜利后由国民党接收过来,全国解放后,这部分已被我们没收。还有美、英等帝国主义在中国的财产,我们用征用的办法,实际上已把它变成全民所有了”
4)民族资产阶级走上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是逼出来的
“解放以后,民族资产阶级走上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这是逼出来的。我们打倒了蒋介石,没收了官僚资本,完成了土地改革,进行了“三反、五反”,实现了合作化,从一开始就控制了市场。另一方面,《共同纲领》规定了各种经济成分各得其所,使资本家有利可图的政策,宪法又给了他们一张选票,一个饭碗的保证,这些又使他们感到了接受改造就能保持一定的地位,并且能够在经济上、文化上发挥一定作用。通过又打又拉的方针、政策和斗争方式,迫使民族资产阶级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5)农业集体化的道路
“通过土地改革,贫农、贫下中农获得了他们世世代代梦寐以求的土地,不但经济上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生产积极性,而且在政治上加强了工农联盟,将民族资产阶级逼入了经济领域、政治领域的犄角。接着就在一些老解放区大力推广农业互助组,并着手组织以土地入股为主要特征的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合作社,通过宣传鼓动典型引路,全国农村形成了走互助合作道路的态势。”
20,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人民民主专政需要工人阶级的领导,因为只有工人阶级最有远见,大公无私,最富于革命的彻底性,它的基础是工人阶级、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而主要是工人和农民的联盟;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压迫和发展中国经济,需要团结民族资产阶级,但它不能充当革命领导者,也不应当在国家政权中占主要地位”。”
21,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中心环节是发展国家的重工业
“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中心环节是发展国家的重工业,以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基础。只有建立了重工业才能使全部工业、运输业以及农业获得发展和改造所必须的装备,因为我国过去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经济上不能独立,国防不能巩固,帝国主义都来欺负我们,因为我国过去几乎没有重工业,交通运输业也不发展,因为我国重工业极为薄弱,发展重工业也会困难,因为没有重工业,过去我国农业中几乎完全不使用机器,也很少使用化学肥料,所有这一切都说明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中心就是发展重工业。” 
22,两个保证——社会主义成分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保证国民经济中社会主义成份的稳步增长,保证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 
23,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通过引导、说服和教育,促使农民自愿地走互助合作的道路 
“毛泽东认为: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农民既是私有者,又是劳动者,作为私有者的农民,具有  天然自发的资本产义倾向——正像列宁指出的那样:“小生产是经常地、大批地、自发地产生着资本主义的”;作为劳动者的农民又具有天 然的合作倾向。因此,对于“两重性”的农民不能采取剥夺的办法,而只能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通过引导、说服和教育,促使农民自愿地走互助合作的道路。” 
24,在资本主义企业中实行了强有力的工人监督 
“我们在一九五二年的‘三反’、‘五反’中,在资本主义企业中建立了工人监督,权力完全掌握在工人的手中,资本家简直没有发言权,厂方办事要看支部书记的脸色,后来又成立了增产节约委员会,由国家工作人员、职工群众、资本家三方面的代表参加,这实际上企业的管理权是掌握在国家工作人员和工人的手里,我们在资本主义企业中实行了强有力的工人监督。”
25,收买整个民族资产阶级
“资本家实际上已经成了国家的雇员,对企业没有实际上的管理权。我们对民族资产阶级是拉住它,又整住它。中国民族资本家从来没有统一过,解放前有什么上海帮、广东帮、天津帮之类行会性的组织,解放以后我们帮助他们成立全国工商联合会,把他们统一起来,又对资本家区别不同情况,分而治之。这几年每年还给他们一亿二千万定息,实行大规模的收买,收买整个阶级,收买他们整个阶级的几百万人,包括家属在内”。
26,对资产阶级吃掉大头,改造小头
“我们历来把中国资产阶级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官僚资产阶级,一部分是民族资产阶级。我们把官僚资产阶级这个大头吃掉了,民族资产阶级这个小头,想反抗也没有力量。他们看到中国无产阶级力量强大,同时我们又采取适当的政策对待他们,所以在民主革命胜利后,他们就有可能接受社会主义改造。”
27,所有制的相对稳定,人们在劳动生产和分配中的相互关系要不断改进
生产关系中所有制方面的变革在一定时期内有底,而生产关系中其他方面的改进则不好说有底。他提出,在生产关系中,变革后的所有制要有相对稳定时期,与此同时,人们在劳动生产和分配中的相互关系要不断改进。
1)资产阶级法权的存在从各方面妨碍劳动平等关系的形成和发展
“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基本上解决了所有制问题以后,人们在劳动生产中的平等关系,是不会自然出现的。资产阶级法权的存在,一定要从各方面妨碍这种平等关系的形成和发展。”
2)破除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中的资产阶级法权
“在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中存在着的资产阶级法权,必须破除。例如,等级森严,居高临下,脱离群众,不以平等待人,不是靠工作能力吃饭而是靠资格、靠权力,干群之间、上下级之间的猫鼠关系和父子关系,这些东西都必须破除,彻底破除。破了又会生,生了又要破”。
3)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领导人员、工人和技术人员三结合
“在劳动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也是一种生产关系。在这里,例如领导人员以普通劳动者姿态出现,以平等态度待人,改进规章制度,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领导人员、工人和技术人员三结合,等等,有很多文章可做。”
4)干部整风等等都为了劳动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的改善
“要领导采取平等态度待人;一年、两年整一次风;进行大协作;对企业的管理,采取集中领导和群众运动相结合,工人群众、领导干部和技术人员三结合,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不断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等等。这些方面都是属于劳动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这种关系是改变还是不改变,对于推进还是阻碍生产力的发展,都有直接的影响。”
5)社会主义人与人的关系的根本——劳动者最根本的权利是管理国家
“毛泽东不仅高度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且高度重视劳动的主体——劳动者的权利。毛泽东认为,劳动者最根本的权利是管理国家。”
“劳动者管理国家、管理军队、管理各种企业、管理文化教育的权利。实际上,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者最大的权利,最根本的权利。没有这种权利,劳动者的工作权、休息权、受教育权等等权利,就没有保证。”
28,“消费决定论”是理论上的一种很大错误
“教科书在这里不讲生产资料的分配,只讲消费品的分配,并且把消费品分配当作决定性动力,这是对马克思上述思想观点的一种修正,是理论上的一种很大错误””。
29,物质利益原则不是惟一原则
“要使一部分不老实对待自己义务的人转变过来,也不能光造物质刺激,还必须经过批评教育,提高他们的觉悟。”
“社会主义社会既要有物质鼓励,又要有精神鼓励。他全面地分析利益问题和利益关系,认为物质利益是一个重要原则,但总不是惟一原则,还必须有精神鼓励原则。” 
30,既反对平均主义,也反以过分悬殊
“反对平均主义,是正确的;反过头了,会发生个人主义。过分悬殊也是不对的。我们的提法是既反对平均主义,也反以过分悬殊。” 
31,对社会主义扩大再生产的分析 
“为社会的产品也要分析,一部分是直接用于扩大再生产的,另一部分是用于社会文化教育和福利保健事业的,其目的是增强人的身体健康,提高人的文化,养育后代,以便扩大劳动力的后备。这一部分可以说是间接用于扩大再生产的。还有一部分,是用于国防这类公共消费的,是非生产性的,但它是为了保证生产和扩大再生产所必需的。”
32,既要讲个人消费,也讲社会主义的消费,讲公共的文化福利事业
“毛泽东批评苏联教科书只讲个人消费,不讲社会主义的消费,不讲公共的文化福利事业。他说:“社会主义社会,不搞社会集体福利事业还成什么社会主义?””
33,归劳动者享受的消费资料有两部分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归劳动者享受的消费资料,一部分是个人财产,一部分是公共财产,如文化、教育、公共医疗、体育等设备,以及如像西湖这样的游览区。而且,这一部分公共财产愈来愈多。当然,这一部分也归劳动者享受,但它不是个人财产。如果把这两部分统统说成是劳动者的个人财产,是不对的。”
34,社会主义经济规律主要是有计划、按比例规律
“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经济规律有社会主义有计划、按比例规律,社会主义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社会主义劳动生产不断提高的规律。” 
“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本质上也是有计划、按比例规律,“不平衡”就是破坏了比例,通过计划调整实现新的平衡。“不断提高的规律”本质上也是有计划、按比例规律,“比例”不是永恒不变的,生产提高了,比例关系也就相应改变了,计划也应该相应地变化。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规律,本质上不属于社会主义因素,而是对市场的有限制的利用。虽然也很重要。总的趋势,知识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成长的因素,市场则是要逐步萎缩和直至取消的。
35,毛主席赞成斯大林批评“创造新的经济法则”的观点,国家计划不能等同于有计划、按比例规律  
“斯大林说有人说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的)发展的必然性,使苏维埃政权有可能来消灭现存的经济法则和创造新的经济法则。这是完全不对的。不能把我们的各个年度计划和五年计划跟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客观经济法则混为一谈。国民经济有计划发展的法则,是作为资本主义制度下竞争和生产无政府状态的法则的对立物而产生的。它是在生产资料公有化的基础上产生的。国民经济有计划发展的法则,使我们的计划机关有可能去正确地计划社会生产。但是,不能把可能同现实混为一谈。这是两种不同的东西。要把这种可能变为现实,就必须研究这个经济法则,必须掌握它,必须学会熟练地运用它,必须制定出能完全反映这个法则的要求和计划。斯大林这段话说得很好。他说,不能把我们的各个年度计划和五年计划跟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客观经济法则混为一谈;又说:不能把可能可现实混为一谈。这是两种不同的东西。要把这种可能变为现实,就必须研究这个经济法则,必须掌握它,必须学会熟练地运用它,必须制定出能完全反映这个法则的要求的计划。”
36,只要存在两种所有制,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就是极其必要、极其有用的
“只要存在两种所有制,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就是极其必要、极其有用的。另一方面,毛泽东认为斯大林只说到商品生产的主要条件,没有说到最终条件。他说:斯大要关于商品存在的条件,阐述得不完整。”
商品生产的主要条件是存在两种所有制,“最终条件”是商品生产消灭的条件,是从集体所有制过渡到全民所有制的条件。
37,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则与资本主义商品生产有本质不同——在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领域中占统治地位的是国家和人民公社
“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则与资本主义商品生产有本质不同。我国现在的情况是,已经把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所有制变成了全民所有制,已经把资本家从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中排挤出去,现在在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领域中占统治地位的是国家和人民公社,这同资本主义的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是有本质差别的”。
38,急于消灭商品生产的“左”的错误
“我们有些号称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家表现得更“左”,主张现在就消灭商品生产,实行产品调拨。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是违反客观规律的。他们没有区分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和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本质差别,不懂得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利用商品生产的重要性,不懂得社会主义的现阶段,价值、价格和货币在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中的积极作用。这些表明,他们根本不认识无产阶级对五亿农民应该采取什么态度”。商品生产是团结全体农民的有力武器。”
39,商品生产纳入社会主义计划
“有了人民公社,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商品交换更要有计划地发展。”
“人民公社应该按照满足社会需要的原则,有计划地从两方面发展生产。既要大大发展直接满足本公社需要的自给性生产,又要尽可能广泛地发展为国家、为其他公社所需要的商品和社员生活上日益增长的需要的生产。”
“社会主义的商品交换应当有计划地进行,要把国家和公社的商品交换,纳入计划的轨道,要逐步推广合同制度”。”
40,社会主义商品生产也有二重性
“社会主义商品生产也有二重性,因而既有积极的作用,又有消极的作用,我们必须既充分地利用其积极性的一面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又必须积极地规避其消极的一面。”
“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不是交换决定一切,而是受到一定范围的限制的。”
41,发展商品生产,不是为了利润,而是为了满足社会需要,还是一个过渡的工具
“我们发展商品生产,不是为了利润,而是为了满足社会需要,为了五亿农民,为了巩固工农联盟,为了引导五亿农民从集体所有制过渡到全民所有制,在这方面,商品生产还是一个有利的工具,这点应当肯定,我们应当充分利用这个工具”。
42,价值法则是一个学会过渡的伟大的学校
“价值法则是一个伟大的学校,只有利用它,才有可能教会我们几千万干部和几万万人民,才有可能建设我们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否则一切都不可能。”
43,利用价值规律,作为经济核算的工具
“价值规律对生产不起调节作用,是说不起决定作用,起决定作用的是计划。在我国,还存在着商品生产,价值规律还起作用。“所有的(包括国营企业和集体企业)都要利用价值规律,作为经济核算的工具,以便不断地改善经营管理工作,合理地进行生产和扩大再生产,以利于逐步过渡到共产主义。”
44,资本主义平衡通过危机,社会主义平衡经过计划
“不平衡的绝对性和平衡的相对性是事物的客观规律,也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客观规律。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就在于有可能自觉地认识、运用和驾驭这一客观经济规律。”
“资本主义社会里,国民经济的平衡是通过危机达到的;社会主义社会里,有可能经过计划来实现平衡。” 
“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能够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使不平衡得到调节,但是不平衡并不消失。‘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因为消灭了私有制,可以有计划地组织经济,所以就有可能自觉地掌握和利用不平衡是绝对的、平衡是相对的这个客观规律,以造成许多相对的平衡。”
“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经常出现不按比例、不平衡的情况,要求我们按比例和综合平衡。”
45,计划工作的两种错误做法
“在计划工作中,什么账都不算,一切听其自然,或者四平八稳,要求丝毫漏洞都没有,这两种做法是不对的,其结果都要破坏比例。”
46,社会主义革命不是单纯经济战线的革命
“单有在经济战线上(在生产资料所有制上)的社会主义革命,是不够的,并且是不巩固的。必须还有一个政治战线上和一个思想战线上的彻底的社会主义革命。”
47,社会主义要注意产生“既得利益集团”
“所谓“既得利益集团”是指那些掌握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权力而又利用这些权力谋取个人利益的阶层和集团,这些阶层和集团由于社会主义社会是“没有资产阶级的资产阶级国家”,必然会产生,因此,必须特别注意。”
48,管理问题也是人与人的关系
“管理问题也是人与人的关系,“所有制问题基本解决以后,最重要的问题是管理问题,全民所有制的企业如何管理的问题,集体所有制的企业如何管理的问题,这也就是人与人的关系问题。这方面是有文章可做的。””
1)发挥两个积极性是至关重要的问题
“同是全民所有制的企业,但是有的由中央部门直接管,有的由省、市、自治区管,有的由地区管,有的由县管。都是全民所有制,归谁管,归哪级管,只要一个积极性还是两个积极性,这是个很大的问题,是整个社会主义时期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要经常注意解决的至关重要的问题”。
“不能管得太死,总之,可以和应当统一的,必须统一;不可以和不应当统一的,不能强求统一。正当的独立性,正当的权利,省、市、地县区乡都应当有,都应当争。”
2)全民所有制企业的一定的自治权
“全民所有制企业有没有自治权,直接关系到是促进还是阻碍生产发展的问题。“中央部门管的和地方各级管的企业,都在统一领导和统一计划下,具有一定的自治权。有没有这种自治权,对促进生产的发展,还是阻碍生产的发展,关系很大。”
49,劳动者和企业领导人员的创造性合作不是自然形成的
“如果干部不放下架子,不同工人打成一片,工人就往往不把工厂看成自己的,而看成干部的。干部的老爷态度使工人不愿意自觉遵守劳动纪律,而且破坏劳动纪律的往往首先是那些老爷们。不能以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不用做工作,就自然会出现劳动者和企业领导人员的创造性合作”。
50,“劳动者管理是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者各种权利中最大的和最根本的权利”
“人民自己必须管理上层建筑,不管理上层建筑是不行的。我们不能够把人民的权利问题,了解为国家只由一部分人管理,人民在这些人的管理下享受劳动、教育、社会保险等等权利”。
51,两个过渡的客观必然性
“毛泽东所说的社会主义第一个阶段,实际上就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不能把毛泽东所说的社会主义第一个阶段等同于修正主义的不讲阶级的唯生产力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应当讲两个过渡的客观必然性:第一个是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客观必然性,第二个是从社会主义到共产主义过渡的客观必然性。” 
毛泽东所说的社会主义第一个阶段就是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第二阶段是从社会主义到共产主义过渡。当然两个阶段中间没有绝对的界线。 
52,按劳分配等范畴不是永恒不变的,而是历史的范畴
“社会主义社会里的按劳分配、商品生产、价值规律等等,现在是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的,但是,发展下去,总有一天要不适合生产力的发展,总有一天要被生产力的发展所突破,总有一天它们要完结自己的命运。能说社会主义社会里的经济范畴都是永恒存在的吗?能说按劳分配这些范畴是永恒不变的,而不是像其他范畴一样都是历史范畴吗?”
第一个阶段,按劳分配、商品生产、价值规律等等,是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的;第二个阶段是上述资产阶级法权的载体不适合生产力的发展,要逐步走向消亡,包括国家也要走向消亡,三大差别逐步消失。总之,可以说,第一阶段是社会主义成长和资产阶级法权保留限制阶段,第二阶段适应社会主义的因素继续成长,不适应社会主义发展了的条件的因素逐步消亡,是资产阶级法权限制和消亡的阶段。
53,不存在“彻底巩固”的社会主义制度
“宇宙间、地球上的一切事物,都是不断发生、发展和死亡的,都是不能彻底巩固的。又说,任何东西都不能看成永恒的。两种所有制的并存,不能是永恒的,全民所有制本身也有自己的变化过程。”
“一定的社会制度,在一定的时期内需要巩固它,但是这种巩固必须有一定的限度,不能永远地巩固下去。认识不到这一点,反映这种制度的意识形态就会僵化起来,人们的思想就不能适应新的变化。”
54,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变革也分两步走
“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两个阶段相适应,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变革也分两步走:首先是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过渡到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然后是单一的社会主义全所有制过渡到单一的共产主义全所有制。” 
第一阶段以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过渡到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为标志,第二阶段以单一的社会主义全所有制过渡到单一的共产主义全所有制。
55,从第一阶段到第二阶段的过渡也是社会革命
“所有制从社会主义公有制到共产主义单一全民所有制的过渡,分配制度从按劳分配向按需分配的过渡,都是生产关系的变革,都是社会革命。”
从世界大同的角度,共产主义单一全民所有制必然是打破国家分隔的藩篱,那将是世界社会的深刻的革命,阶级消亡了,军队没有了,战争没有了,市场没有了,货币没有了,国家没有了,世界交往的一切藩篱没有了。第二阶段将是怎样深刻的革命啊。显然两个阶段之间不仅没有时间的绝对界线,而且没有空间的绝对界线。
 
关键字: 唐青钊 毛泽东 社会主义 政治经济学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 乌有之乡    http://www.wyzxsx.com   分享到:      
乌有之乡新浪微博地址:http://weibo.com/wyzxwyzx 手机便捷浏览乌有之乡:http://wap.wyzxsx.com http://3g.wyzxs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