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水颗粒板:从邓小平5个回答11个字品出什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8 18:18:40
近日,笔者读到一篇题为《邓小平超简洁语言的魅力》的文章,里面提到:面对提出的五个问题,邓小平的回答只有11个字,看到如此的回答,大多数人看到的是简洁,但从邓小平的简洁的回答的背后笔者却品出更多东西。

  品出忠诚。“长征的时候你都干了些什么工作?”面对女儿的提问,邓小平回答三个字:“跟着走。”跟着走,是邓小平对于自己长征工作的总结,然而从这看似简单的3个字中,笔者提体验到一个革命者对于革命事业的忠诚。不是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是一个真正的革命者,是不会跟着党走完长征路的,所以在党最艰难的时刻,跟着走其实就是最大的忠诚,正所谓患难见真情,在党最危难之时,邓小平经受住了考验,体现出极大忠诚,而正是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者的这份忠诚,才有了党今天的发展。

  品出坚韧。众所周知,抗日初期阶段是党最艰苦的时期。那时候,党即要和日寇进行殊死的战斗还要应对国民党顽固派的挑衅,既要在日寇残酷的扫荡下保存革命的火种还要尽最大努力保护人民群众之安危。所以那个时代的特征就是艰苦,革命军人的生活就是吃苦。吃苦是需要精神的,只有一个坚韧不拔的革命者,他才能甘愿吃苦、以苦为乐,才能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旺盛的革命意志。所以邓小平回答自己在太行山时期都做了些什么事时给出的“吃苦”的答案,则正是对那个特殊革命时期革命军人生活状态最确切描述。也正是因为以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不怕吃苦、以苦为乐、永不言弃,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能吃苦,才能意志坚定,才能坚韧不拔,从邓小平简洁的回答中体验到革命军人的顽强。

  品出谦虚。刘邓大军是抗日战争时期以及解放战争时期让日寇与国民党反动派闻风丧胆的一只革命劲旅,千里挺进大别山,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刘邓大军为共和国立下赫赫战功。然而谈起对自己的显赫战功看法时,邓小平给出的回答只有“合格”两个字。看到这两个字当中,不由让笔者感慨万千,也让笔者明白一个长久悬而未决的问题,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由小到大不断发展并最终取得中国革命胜利并获得执政地位,其实一个根本的原因就是老一辈革命家始终不居功自傲,始终谦虚谨慎,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而正是这种清醒,才使党能始终保持一种进取的状态,始终保持旺盛的斗争意志,始终走在时代的最前沿,始终保持其先进的特性,主动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并最终赢得人民的支持和拥护。

  品出理性。党在探索和发展的道路上,自然会出现偏差,自然会有个别人被误解,被错判,如何对待党成长发展过程中的这些偏差了,邓小平的理性给了我们答案,不能因为党成长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曲折,就否定党,就对党灰心丧气,就失去追求真理追求共产主义事业的进取精神。文革期间,邓小平曾3次被错误打到,但是他始终对党无限忠诚,始终没有放弃一个共产党员的追求,他始终想着为党和国家继续做出贡献,所以对于毛泽东的提问他的回答只有简单的“等待”二字,而正是这种理性的等待,使邓小平变得更加成熟,更加坚定了为党和人民服好务理想信念。

  品出信念。正所谓不经一翻彻骨寒,怎得梅花扑鼻香。任何人的一生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大多数人其实一生面对最多的是困境的磨砺,而让我们走出困境的唯一法宝就是信念,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就会有梦想,就会理性看待困难,从而以更大的积极性去对待生活。三次被错误打倒,邓小平不消沉,不抱怨,他只是在静静的等待机会。三次被启用,邓小平便立即开始拨乱反正,尽最大努力恢复正常社会秩序。而正是邓小平在三起三落过程中始终信念不倒,才使能理性看待所遭受的不公待遇,才使他始终保持积极的心态,因为在邓小平的心里只有党和人民的事业,只要有一线希望,他就要为党和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

  【本文选自“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七一社区” ,点击查看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