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水规范2012:打击囤积居奇还是在头疼医脚(2010-05-30 10:27:57)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16 19:02:03
打击囤积居奇还是在头疼医脚(2010-05-30 10:27:57)转载 标签:

囤积居奇

农产品

头疼医脚

粮食

危机

资本

逃离

杂谈

分类: 左思右想

  前几天,朋友很兴奋地跟我说:“告诉你一个好消息,国家现在要严厉打击囤积居奇了,物价将下来了。”我笑着摇摇头。他盯着我看了一会说:“你这次不是又要回答‘打击囤积居奇是在头疼医脚’吧?”我哈哈大笑说:“你猜的一点都没错。”

 

  这不是我第一次跟这个朋友说“头疼医脚”的判断了。

 

  一次是他说地方驻京办的撤离问题,我说是头疼医脚,他不服。我解释道:“首先,地方需要一个非正式的渠道与中央机关沟通,为地方争取利益,虽然其中有很多不堪的内幕,但根源在于中央机关,而不能简单地归咎于地方犯贱。其次,地方上的问题需要尽可能地卡在地方解决,其中一个典型问题就是上访,地方上不拦截,不都拥到中央了?莫非中央就能解决好?撤销驻京办容易,以上的原因没法消除啊,这不是头疼医脚是什么?最后要么不了了之,要么换个形式继续搞。”后来这个朋友不得不承认我是对的。

 

  另一次是他说物业税可以降低房价,我又说是头疼医脚,最终的结果必然是人民的负担更加沉重。为此我还专门写了篇博文《用物业税抑制房价是头疼医脚》。由于物业税现在还没办法落实,因此这个朋友迄今尚不肯承认我是对的。

 

  还有两次分别是中央打压楼市和小学幼儿园凶杀案,内容过于敏感,免提了。

 

  这次我又说“打击囤积居奇还是在头疼医脚”,他终于不服了:“打击囤积居奇、投机倒把难道不对吗?打击奸商后物价难道不会下降吗?”我回答说:“你所看到的统统是表面现象。没错,这样做可以暂时控制一下物价,你可以吃得起蒜头、包得起粽子,但只是暂时而已。如果你从本质上去分析这个政策,就知道为什么我说它是头疼医脚了。”接下来,我慢慢解释。

 

囤积居奇的根源是什么?

  

  根源在于滥发货币,也就是所谓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2009年的4万亿投资和近十万亿贷款给本来已经非常畸形的经济体系打了强心针,使得因金融海啸导致的出口下降问题没有演化成整体经济危机,但却让经济结构更加畸形了。十万亿贷款基本上流向了地方融资平台、国有企业和房地产,民营经济受益不多。

 

  政府花钱是不太在意投资回报率的,以GDP为纲的投资导致重复建设和严重的产能过剩。而国企的低效益只能在特殊优惠政策、垄断和低利率的情况才能保持盈利。到了2010年,这种情况越发严重,在民生产品出现严重通胀和国外输入型通胀两者叠加的情况下,大宗工业产品居然出现了严重的通缩现象。严重产能过剩导致大宗工业产品积压滞销,而输入型通胀、原材料涨价、人力资本上升使得生产企业普遍处于薄利、持平甚至亏损的境界,而这些企业很多是国企,这是中国特色二元经济体制才会出现的怪病。为了保投资,为了救地方政府,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社保、国企、股市和楼市,中央别无他法,只能一条路走到黑,继续坚持所谓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央行根本不敢加息,继续滥发货币;而商业银行更是拼命地贷款,推动流动性。

 

为什么要打击打击囤积居奇?

 

  资本是有趋利性的。即便是一个普通人,都希望让自己的资产增值,至少保值。在货币实际购买能力降低的情况下,资本将尽可能地寻找渠道进行保值或增值。

 

  资本有哪些地方可去?股市、楼市、黄金、实体经济、实物和海外。对于中央来说,资本最好是流入实体经济;但对于资本来说,实体经济已经是愁云惨雾。黄金价格愈发虚高,风险较大。楼市泡沫太大,中央又在打压,因此楼市也不是久居之地。中央倒是希望打压楼市时把资本吸引到股市中,再用银行融资将其大部予以缴械,但却得到了楼市股市同跌的尴尬局面。于是就只剩下实物和海外了。

 

  资本流向海外早已不是新鲜事。当中国的富人们背着鼓囊囊的钱袋子在世界各国大势投资和采购房地产,当中国的企业家在海外开设工厂,当中国的达官贵人及其家属们大量移民海外时,资本也在大量流出中国。08年金融海啸后中国富人们越来越喜欢出去“抄底”,实际上就是把人民币换成了外汇带出国了。

 

  但还是有很多资本流向实物领域,于是蒜头、绿豆、普洱茶、古董、中药、木材、玉石、卫生纸……都在涨价。国家囊中羞涩,缺钱搞补贴,于是电费、水费、燃气费、汽油费等也开始涨成一片。即便是最关键的粮食,也在涨价。我于5月8日在好又多买了穗穗平安20斤装的大米,价格为53.5元,而到了5月20日,同样的大米在同一个超市的价格上升到了66.9元。至于玉米,近期收购价已经突破1元,全国玉米均价同比上涨26.3%。虽然政府在抛储,但玉米价格依然坚挺,显然是有人在接盘,于是政府震怒,要严打囤积居奇。

 

  温家宝5月2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必须立即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依法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维护正常的农产品生产流通和价格秩序。会议指出,我国农业已连续六年丰收,粮棉油肉糖等重要农产品生产稳步增长,库存充裕,市场供求总体平衡。去年入冬以来,我国自然灾害频发,部分农产品生产受到一定影响。最近一段时间,少数经营者利用大蒜、绿豆等农产品产地集中、季节性强、产量下降、市场信息不对称等特点,恶意囤积,哄抬价格,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损害了广大消费者的利益,社会反响强烈,必须严厉打击,稳定物价,稳定“通胀预期”。为此,提出了五方面要求:一要全力保障农产品市场健康有序运行;二要严厉打击炒作农产品等违法违规行为;三要整顿规范农产品电子交易市场;四要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五要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加强领导,保障群众生活。

 

  为什么要打击囤积居奇?因为农产品和民生产品涨价将直接威胁政权的稳定,绝不可等闲视之。一旦触及粮棉油肉糖领域,政府必定会坚决打击。

 

打击囤积居奇会导致什么后果?

 

  政府能不能暂时控制粮棉油肉糖的价格?可以。一方面政府还储备了不少物资,另一方面政府还具有较高的行政能力。别说粮棉油肉糖,就是蒜头、绿豆的价格都可以暂时控制住。但是由于政府决策的滞后性、资本应对的灵活性,政府永远是在被动地采用滞后的政策应付复杂的问题,永远奔命于“按下葫芦浮起瓢”的狼狈中,永远在“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中拆东墙补西墙。

 

  也许有人会想,这种做法虽然治标不治本,但顶多就是“头疼医头”吧,总没有什么不好吧?

 

  中国的统治思想具有高度的集权性,喜欢用政治的强有力的手去把握一切、控制一切,任何可能会导致失控的东西都要尽可能消灭在萌芽状态中。这种思想从秦朝到清朝期间不断得到完善与加强,虽然之后没有了皇帝,但这种思想依然根深蒂固不以政治制度和领导人为转移。这种统治思想是蔑视经济规律的,喜欢用看得见的手去扭曲看不见的手,喜欢用非人性的道德或规定去压制和扭曲人性。这是中华文化思想的千年流毒,使得经济发展和政治统治总是在“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中胆战心惊地走钢丝。

 

  蔑视人性、蔑视经济规律注定要受到经济规律的报复。扭曲时间越久,力度越强,遭受到的反弹就越重,

产生的危害就越大。接下来我就说说打击囤积居奇后将要出现的问题。

 

  1.生产环节,农民将减少或停止种植粮棉油肉糖。

 

  物价普遍上涨的根源在于滥发货币。农产品囤积居奇的最大获利者是那些掌控流通和仓储渠道的人,农民并没有从中获取多少利益。改革开放前政府就用剪刀差价格牺牲农民的利益去贴补工业发展,改革开放后依然是牺牲农村去支持城市的发展。政府对农业的支持不足,例如今年西南五省的旱灾,各地的水利设施很多是改革开放前修建的,而且长期缺乏维修和保养。政府对农业的补贴也在各个环节中被层层克扣,虽然现在开始推行“国库直补”,但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各层的盘剥和贪腐。如果政府单单控制农产品的价格,那么面对着生产物资和生活物资的上涨(例如电、汽油、化肥、农药、种子、生活必需品……),农民的生活将更加窘迫。

 

  这样一来,农民将减少国家控制价格的那些产品的生产,转而种植自由市场价格的作物(例如蔬菜),甚至停止种植粮棉油肉糖产品。我岳父的弟弟是广东恩平的农民,以前他很积极努力起早贪黑地打理着他的土地,种植粮食蔬菜,养猪养鱼,现在他就只种一点点口粮自己吃。不仅仅是他,整个村子的人几乎都如此,大片土地上涨满杂草,农民任其荒芜。为什么?因为种粮基本上是无偿的体力劳动,如果遇到天气不好、收成不佳还很容易亏本。种粮食一造要三、四个月,而种蔬菜一到两个月就可以收成,而且价格比粮食还高。农民收入来源不多,自然会选择种植经济效益高的东西。我从学生、朋友那里了解到的各省农民的情况,基本上都差不多。如果看到本文的读者有亲戚朋友在农村,也请在评论中跟我介绍一下了解到的农村情况。

 

  “我国农业已连续六年丰收,粮棉油肉糖等重要农产品生产稳步增长,库存充裕”,这是多么让人放心的话啊。但是我怀疑:农民没有种粮的积极性,农业补贴不足,农地不断被侵占,农业设施年久失修,凭什么丰收?凭什么稳步增长,库存充裕?

 

  08年全国“两会”期间,“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作为政协委员提交的一份有关粮库空置问题的提案引起轰动。“有些国家储备粮库是空的,这些人虚报是有好处的,他们可以从国家拿补贴,还可以拿仓库来存其他东西,这是很严重的问题。”据说提案交上去后温总理作了批示,还要求有关的粮食局长来找袁隆平。不过袁认为,“我觉得还是要微服私访,大张旗鼓去检查怎么看得出问题!”粮食机构一方面向上虚报库存容量数字骗取国家保管费,另一方面通过倒卖“不允许动”的储备粮或出租粮仓在市场上赢利,两者实现了当前粮库的“双重套现”。谁知道全国粮库有多少粮食?我估计即使胡温也不知道。

 

  粮食不足的问题在一些事情上就可以看出端倪。这次西南五省旱灾,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粮食局、财政部、铁道部、农发行和中储粮总公司联合印发的通知,国家粮食部门将向云南、贵州、广西、重庆、四川及甘肃等旱灾地区调粮142万吨。据兴业银行测算,西南五省区占全国小麦总产量的5%不到,但占全国稻米产量却在19%左右。除了稻米,白糖的生产形势也令人担忧。云南是国内第二大甘蔗种植基地,白砂糖产量居全国第二位,云南、贵州、广西三省的甘蔗产量占了全国的82%,持续干旱的天气将会影响白糖的生产。要知道,四川可是历史上有名的天府之国,云南也是物产丰饶之地。不是说连续六年的丰收增产吗?怎么半年的旱灾就要从全国各省调粮支援了?假如经济改革失败,人民币恶性通胀造成抢购潮,粮食不足的问题会不会变成退潮后的裸泳者?


  凭借行政力量控制农产品价格当然可以暂时奏效,但这种政策将加剧农产品不足的趋势,使得未来的局势更加恶化。

 

  2.流通环节,粮棉油肉糖的供应将减少,其它类型的农产品和民生物品的价格将加速上涨。

 

  除了生产环节的减产之外,用行政手段去控制物价也将打击流通环节。行政手段控制的是最终消费价格,由于成本的提高,农民的销售价格多少都会有所提高。由于产量减少、收购价格提高,再加上物流、仓储、人工的成本也在提高,使得流通环节也将面临利润减少的问题。一旦减少到无利可图甚至亏损的程度,则物资的供应必将减少。

 

  资本具有趋利避害的本性,而政府的控制具有滞后性。因此资本必将转移到政府暂时没有或者难以控制的领域。滥发货币会导致资本流到那里,那里就会涨价。即使政府控制了粮棉油肉糖的价格,也不能阻止资本流到其他农产品和民生物品领域,让政府堵不胜堵。

 

  3.资本将加速逃离国内。

 

  由于实体经济的全面恶化,楼市、股市风险极高,黄金价格虚高,滥发货币,使得资本增值保值的困难越来越大。一方面会在国家暂时没有控制的实物领域继续兴风作浪,另一方面将加速逃离中国,到海外购置资产,或者以外币的形式存储在海外银行。

 

  国家打算让银行到股市海量融资,一方面可以补充银行资本金,为将来的坏账潮预做准备;另一方面可以控制和剿灭泛滥的游资,稳定国家经济形势,遏制自欺欺人的“通胀预期”。但资本那会轻易钻这个套?政府近来推出“新36条”,大面积开放民间资本投资领域,但山西煤矿和山东日照钢铁殷鉴不远,民间资本依然对其兴味索然。

 

  所以,政府越是在实物领域上控制物价,打击游资,游资就将更快的脱离中国。这不但会给中国经济造成抽血效应,而且会使得中国外汇管理的危险越来越大。

 

  4.购买农产品所需外汇将大幅提高,进口依赖程度提高。

 

  由于农产品不足,中国不得不从海外大量进口弥补需求。由于中国在关键领域基本没有进出口定价权,于是就出现了“中国人买什么,什么就涨价”的痛苦局面。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计,5、6、7月连续三个月,大豆的进口量都将超过500万吨,6月甚至将达到600万吨,将连续刷新478万吨的月度历史记录。虽然政府出台了系列政策以期稳定国内大豆产量,包括对收购国产大豆的加工企业进行补贴,国内大豆的供需缺口也还在继续扩大。

 

  据海关统计,4月我国进口棉花32.4万吨,与3月基本持平,较去年同期增长1.2倍;进口价格较3月上涨0.76%,同比上涨41.8%。2010年前4个月累计进口棉花117万吨,同比增长1.8倍。2009年度前8个月累计进口棉花172万吨,同比增长94.4%。

 

  据海关统计,2009年我国累计进口食糖106.4万吨,比上年(下同)增长36.5%;价值3.8亿美元,增长18.8%,进口平均价格为每吨355.5美元,下跌13%。2010年1季度我国出口食糖3.4万吨,价值2334万美元,分别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长2.5倍和3.8倍;出口平均价格为每吨686.5美元,上涨37.6%。同期,我国进口食糖8.9万吨,价值6414万美元,分别下降71.7%和28.5%;进口平均价格为每吨721美元,上涨1.5倍。

 

  据海关统计,今年中国的农林牧渔业进口增势强劲,进口价格“小幅”提升。3月份,农林牧渔业进口45亿美元,增长54.4%,较2月份提高24.6 个百分点;进口价格上涨20.9%,较2月份增加1.8 个百分点。其中,农业进口26.8亿美元,增长40.8%,进口价格上涨12%;林业进口10.8亿美元,增长71.7%,进口价格上涨40.1%;畜牧业进口4.8亿美元,增长84.2%,进口价格上涨32.1%。

 

  由于国内的农产品产量不足,国家不得不支付大量外汇进口农产品。对粮食进口的依赖程度增加,会提高国家粮食自给的风险。从这个角度来看,国家开放转基因食品的种植业实属无奈之举。

 

结论:

 

  打击囤积居奇只是中央为了稳定社会而不得不采取的临时措施,它只是一个头疼医脚的短期政策,而长期负作用将远甚于短期的正面效果。这已经不是在得过且过混日子了,而是在饮鸩止渴推动更大的危机。如果不改变滥发货币、政府主导经济的模式(既所谓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则打击囤积居奇将加速和加重中国经济危机、粮食危机和社会危机的爆发,导致不敢想象的可怕后果。

 

 

 



 

分享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