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水品牌有哪些:【原创】免渡河-奶头山散记(图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21:09:56
免渡河-奶头山散记(图文)  

2009-07-06 09:42:49|  分类: 摄影配字 |  标签:渡河  暗堡  奶头  鬼子  农场   |字号大中小 订阅

   炎热的夏季,好友老隋邀我们到他们免渡河领略一下农场附近的山水风光。一路青山绿水迎送,蓝天白云相随,大约十点钟就到了老隋的家。

   免渡河,是距离牙克石33公里位于大兴安岭西北麓和呼伦贝尔草原相接处、一个农林牧矿结合的别有草原与山地特色的小镇。

  主人老隋非常好客。2006年央视5.1“七天乐”在牙克石免渡河农场开机时,老隋和着蒙古民族特色冬装坐着马爬犁的毕福剑在一起。

 

 

你看把老毕乐的,嘴都合不上了!——噢,好像是穿着“毡嘎达”不习惯,迈步有些困难。

                           (以上两幅照片引自《内蒙古新闻网》)

 我们稍事休息后,就急忙到他的园中欣赏那少见的植物。移植来的野百合开得繁盛、艳丽。

 

 黑加仑结得满枝都是。主人高兴而又一再略带歉意地说,等到了秋后,黑加仑熟透了的时候,那才又好吃又好看呢。

 

  农家一般都要养些散发的“笨鸡”“土鸡”,可老隋家养的却是“火鸡”。你看它是不是有些怪?——它的“学名”叫土绶鸡。因发情时翅展为扇形,颔下的肉垂会由红色逐渐地变为蓝白色,所以它又被称为“七面鸟”。火鸡原为野生产于北美,现早已被驯养为观赏、肉食家禽了。

 

 看完火鸡,我赶忙去看梅花鹿。三只母鹿在悠闲地进食,不过看有生人造访,还是有点警觉。

 

  那只发情期的雄鹿,总要和人“角斗”,我们这些“陌生人”只好敬而远之了。你看它不可一世的傲慢样,我们真有点惹不起。隔着栅栏拍个照,就赶紧离开了它。

 

  为了让我们能过把拉鱼的隐,老隋特意把我们送到他家后面不远的一个水塘去试一试。远天近树,水草深塘,确实很有情趣。

 

  水中有天,人在云中;蓝天撒网,云河捕鱼。看,像拉鱼的样子吗?不管有没有鱼,云天水色一游就很美。我真嫉妒:照相的为什么不是他,拉鱼的为什么不是我?!

 

 举目望远山,凝重而恬淡。水天相映,情趣自然;物我两忘,其乐无穷。

 

 水边刺儿梅(野玫瑰)开得正旺,真应该采点儿。晒干佐茶,很香;还有暖胃的功效

 

“归去来兮”,正值牛群在山坡吃草;登高望远,草绿、花香。

 

 羊群一听说“回家”,也归心似箭般的“咩咩”叫着向家奔。你看,领头羊跑得多快呀!

 

 

 北方的夏季,天亮得特别早。第二天,主人四五点钟就告诉我们:“今天是难得的雾天,雾色也很好看。”—大早我们就去赏雾。甭说,山在雾中确实有一种朦胧的美。

 

远山的白桦林遮上了雾,像纯情的少女披上了乳白色的轻纱。

 

河边的空气湿润而清新,大口地呼吸,有沁人心脾之感。雾中的河哟,更显得安详、静谧。

 

山朦胧,水朦胧,人家更在朦胧中。 身虽不是武陵人,犹见桃源不虚行

 

雾很快就要散了,近处的山也明丽起来了。

 

曦阳初上,“石砬子”也显得很亮丽。

 

登上石砬子山,鸟瞰远近景色,竟然也有“远山轻雾绕”“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北望贮木场:它——还在顽强的显示着林区的特点。

 

铁路客车,穿过风景如画的免渡河河湾正向镇区驶去

 

唉——!我在这儿呢!我——马上就下去!

 

河边倒影。远近浓淡的绿树夹在天云水色之间。真有些“北国水乡”的粗犷、辽远的情趣呢。

 

早饭之后,我们就抓紧作向这次访问的最后目的地“奶头山”出发的准备。免渡河农场离镇里有3公里,农场二队距场部7.5公里,“奶头山”在二队东南方。

“免渡河”是根据蒙语译音而得名,其意是“平安、吉祥”,而“奶头山”一目了然,完全是以形取意。

 密林深处,潮湿雾重,远望“奶头山”浓雾弥漫,这更增加了它的神秘感。

 

雾气渐渐地散开了。车离开了砂石路,经草场进入了林间小道。

 

小路越来越窄,山越来越陡;林也越来越密。后来车子只能在林间的缝隙中颠簸着前进。开车的老隋技术娴熟,好像听出异样的声音,不由自主地说 :好像油路不畅......   我心中不免一惊:坏了,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车“抛锚”在深山老林里可怎么办? 都怪我,非要看什么狗屁的鬼子“暗堡”!

 

两位明白人把车停在较平坦的地方检车。我问怎么样,他们说没事,只是上坡累着了,有点“咳嗽”。我不知道汽车的“咳嗽”是怎么回事,但我感到不会有什么大碍,于是抓紧去照相。 

 

偶见密林里有一只狍子掠过,还瞥见了几只飞龙。可是它们行踪太快,我又太笨,很可惜没能留下他们的倩影。 看来,要想照一个野生的活物实在是不太容易。

正惆怅间,我突然发现了一个“野生的活物”:一只“盗花贼” 藏在一朵盛开的山丹丹(蒙语名为“萨日阿愣”属“百合科”)里,趁其探头窥视之机,我赶忙把它拍下来。 看,它把细细的触须完全露在了外面。——“盗花贼”可能会想:“ 虽然我很丑陋, 但我也爱美呀; 谁让山丹丹姐姐这么漂亮呢。”

——强盗自有强盗的逻辑。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园里山葩虽欲落,林中百合含笑来。

 

初放的野百合娇若仙子。尽管无人理睬,却乐在山中独自怒放。

 

路边的野菊花多得很,这更增添了山中的喧闹。

 

偶有几只在山坡上少见的金莲花(药用),也争着露出俏丽的脸庞

 

无人顾及的老蕨菜,尽情的张开宽大的“翅膀”,享受着林间的阳光雨露。

 

汽车经过检查“休息”之后可以上路了,一气儿喘息着爬上山顶。见到了我要看的日本鬼子侵华时被炸塌的“暗堡”。日伪时期,鬼子曾在免渡河的南山里,即现在的农场附近,驻扎兵营,设置过医院和“慰安所”(妓院)。深山里构筑了许多军事设施。

今天看到的只是一个部分完整的小“暗堡”。暗堡和山坡取平,掩饰得很难发现。棺材一样的暗堡入口高一米六七,宽约一米。可供矮小的鬼子兵两人侧身出入。洞口外的坑道里已经长出了许多碗口粗的白桦。

 

这是由洞口进入外间——甬道。

 

这是由外间甬道进入内间的台阶。

 

这是暗堡的内间,隔断的立柱已腐朽脱落。

 

 

过去清晰可见的贮藏室和四壁放置灯具的小龛已经被泥沙落叶所掩埋。不仔细看,你能发现这是台阶吗?

 

阳光斜射到暗堡里,洞口已淤满了碎石,长了青苔。

 

 

这是被炸塌的碉堡的射孔。

 

炸开的射孔外观。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它始终这样默默地张着大口,好像对人们“告白”着鬼子侵华的罪恶历史和警诫我们及后人要居安思危,勿忘国耻。

 

 

看完鬼子的碉堡后,我们爬上了山顶,这里是个另一种让人赏心悦目的天地。人们开始拍照。老隋退休后,膝下弄孙,尽享天伦。你看,小外孙子那个美劲儿,还摆了个“靓仔亮相”的姿势呢!

 

极目所视,千山万壑,碧野一色。 虽近正午,却凉风习习。正如老舍先生在 1961 年访问大兴安岭时写的诗中所云:“蝉声不到兴安岭, 云冷风清暑自收。” 啊,这里确实是避暑的胜地。

 

在下山的松林里遍地都是蘑菇。有的是馒头状的......

 

 

也有的是白菊花一样簇生在一起的,或碎银一样撒在草丛中。

 

玲珑剔透的小黄蘑。

 

这种蘑菇茎很长,味美,口感也不错。

 

这是灰顶磨。 正是茁壮鲜嫩时。

 

水土肥沃,长得有劲。似乎闻到了蘑菇的鲜味儿。

 

在树林外的深草中有一个蘑菇圈,我们采到了难得一见的草地白花脸儿蘑。 

 

 

这是林间药材鹿蹄草。

 

 

我们在松林里偶然发现了一个山雀的鸟巢,里面还有一枚雪白的鸟蛋儿。我真没想到,鸣唱得那么动听的鸟竟然把自己的窝构建得这么简陋!——它的用心只在于给人以美丽的歌喉了,而全然不在乎自己的巢穴。实在是可敬,可佩,令人感叹。

 

下山后,我们绕大黑山,经二道暖泉,到砂石路。然后过一河湾,在一个平坦的草甸子上小憩。一边午餐,一边欣赏风景。

 

草甸子上长了许许多多粗壮的山韭菜。我实在禁不住山韭菜的诱惑,我是“一边吃饭,一边采山韭菜”。友人喊我回来,说,韭菜太多了,拔点儿 “韭苔儿”吧,比韭菜好吃。 其实“莲蓬藕,苔下韭”,带有嫩苔的韭菜是很鲜美的。尽管心中感到这么好的韭菜只拔韭苔儿未免有些“奢侈”, 但是最终还是韭菜和韭苔儿都采了一些。

你看,这韭苔儿多嫩! 刚拔下来时还滴着水呢。 生吃,似乎没什么辣味,却非常鲜亮。

  不是 因为次日有事急于赶回,我一定会答应主人的盛情挽留,再住上一两天。

本来想把我一手拿着面包,一手攥着韭苔儿,大快朵颐的照片放在结尾处;可是吃相太恶,怕“有伤风化”,对不起博友,于是又想找一张看来“顺溜”点儿的照片放在这儿,可长得本来就不顺溜,哪有顺溜的照片, 所以这次也就罢了。

和老隋相邀,待到他家里的黑加仑熟了、山上的野草莓红了的时候,再来免渡河分享秋天的美景。

谢谢博友光顾寒客,也希望有机会能到呼伦贝尔和大兴安岭来“阅读”一下北国的草原和大山的丰富而浪漫的自然文化,亲自体验一下边陲独特的许许多多的古今人文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