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尘漆的价格:【社会观察】下岗职工是如何越来越穷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5 16:00:46

2010-08-15 百草音的日志  本篇经zhao501整理配图  慰问困难下岗职工?看这住房条件! 

        有人说:幸福生活是要靠追求的,城市贫民和下岗职工的困境是由于自身的原因而造成,社会为所有的人都提供了公平的机会。懒惰才是造成贫困的直接原因。……” 

  持这种观点来看待下岗工人和城市贫民的人在网络上也不是少数,因为,下岗工人能拥有电脑,会上网的人的确不多,大部分工人都在为一日三餐而忙碌着,根本无法向国人表述自己的困境和诉求。精英阶层也只是看到下岗工人的贫困及无为,却根本无心去了解下岗工人的愿望和造成贫困的原因,说白了,就是工人在现实的世界并没有多少话语权。下岗工人为什么不去改善自己的命运?是他们安于贫困,喜欢享受贫困的快乐?还是……? 

  我要说,说这些话的人是站着说话不腰痛,因为他们没有当过昨天的工人。也不了解新中国工人所经历过的一切。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前三十年中,工人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并不实际参与国家管理,那年月,最流行的口号是:一生交给党安排,党叫干啥就干啥。绝大多数人从进入工厂的大门开始起,就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从事繁重而重复的工作。个人理想都被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所淹没。在一浪接一浪的劳动竞赛和为国家多做贡献的义务劳动和加班中,我们失去了青春和个人理想,我们已将我们的未来与工厂和政府捆在了一起,因为政府许诺,我们有劳动的权力。当我们年老体弱时,政府会照顾我们的晚年。数十年低工资政策使我们微薄的薪水只能养家糊口,维持简单的一日三餐,我们那有时间、精力和金钱去提高和充实自己?我们早变成了重复劳动生产的工具。 

  当我们面临下岗的命运时,我们技能单一,年龄偏大,文化又低,数十年低工资政策使我们并无多少积蓄。40左右的人正是上有老要供,下有小要养,家庭负担过重的时节,离开工厂,我们一无所有。你说,我们用什么去拼?用什么去改变我们的命运?从昔日的主人沉沦为今天废人,你说,我们的心情能否舒畅?心态能否平衡? 

  高昂的医疗费可使正常的家庭因病而负债累累。高昂的学费使穷人的孩子难入学校大门。为了每天的一日三餐,为了儿女的学业,我们托亲求友找寻就业的机会,但这时仿佛所有的大门都向我们关闭。嫌我们年龄大,学历低。 

  我们无钱办厂开店,想摆个小摊,卖个早点,却被城管警察追得鸡飞狗跳,一不小心,箩筐扁担、小摊血本全被抓进了城管衙门。我们要工作,要生活,政府要政绩,要城市形象。不是我们不努力,而是通过正常渠道改变自己的社会经济地位困难重重,所以我们才对前途悲观和绝望。 

  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司最近发布报告称,我国城市居民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已达到合理值的上限,在0.4左右。而且这还是在各种岗位外收入、非正常收入难以准确估计的情况下做出的。如果把后者也算上,则计算出的实际基尼系数肯定要更大一些。 

  数据显示,城市居民收入最低的1/5人口只拥有全部收入的2.75%,仅为收入最高的1/5人口拥有收入的4.6%。我经换算后得知:20%的高收入人占全部收入的59.78%60%的中等收入人占全部收入的37.47%, 20%的低收入人占全部收入的2.75% 

  按此比例换算。如果说5人共同合作,产生了100元收入,则高收入1人拿走59.78,占全部收入的59.78%3个中等收入人员共收入37.47,人均12.49.而最低收入的1人的收入则为2.75元。 

  国家发改委都认为:当前我国城市居民的收入分配差距在相当程度上是不合理的。如不同行业收入差距的迅速扩大,管理层与被管理层收入差距扩大过快、过大,部分职工岗位外收入、非正常收入的增长过快、所占比重过大。”“应采取切实措施加以控制,使城市居民的收入分配结构趋向合理。”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李迎生教授参与了全国城市居民综合社会调查。他认为,我国收入分配调节机制存在着种种缺陷和不足,比如国有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等管理层成员的工资上升过快,这实际造成了城市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过快、过大。应当扩大中等收入成员的比重,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形成比较稳定的社会阶层结构。 

  下岗失业职工,是我们国家最庞大的弱势群体之一,这已是不争的事实。他们下岗以后的生活怎么样?他们是用怎样的心态去看待和接受下岗再就业这个现实的?他们下岗以后所遇到的主要困难是什么?他们对国企改革是怎样的一种态度?可以说,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深入到下岗职工中间去调查和了解的。只有真正了解了他们的所思所想和喜怒哀乐以及实际困难,才能切实体会到国企改革对广大职工的冲击力到底有多大,也才能对当前的改革成果做出公正的评判,更有利于把握好大方向,使我国的改革开放真正成为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不朽伟业。 

  那么,下岗职工,这个庞大的弱势群体,在融入社会,走进市场的过程中的真实状况又是怎样的呢?笔者通过多年的了解和调查,以及自己的亲身感受,对下岗职工,尤其是大龄的4050人员的所思所想,以及他们的生活境况有了一些了解,具体地说来,就是在很大一部分下岗职工中,一直存在着想不通害怕,或者说是忧虑的现象,而正是这种现象,使他们的心理状态长期处于一种沉重的压抑和提心吊胆中,而且很难从中解脱。那么,他们想不通的是什么?他们害怕的,或者说忧虑的又是什么呢? 

  最明显也是最令人气愤的是,我国各级领导干部的待遇,和所谓的职务消费,在艰难的改革过程中,更是扶摇直上、水涨船高,奢侈得让资本主义国家的同行们都目瞪口呆、大有望尘莫及之感。国家有困难,改革正在阵痛阶段,我们的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为什么不能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共渡难关呢? 

  许多企业,都有一个明显的特征,那就是穷庙富方丈现象。企业不行了,职工下岗了,可其领导者却毫无愧疚之心,更无承担职责之感。更有甚者,有的企业亏损几亿、几十亿,竟没有人去问问为什么,更谈不上去追究责任了,而且这些亏损单位的领导们,照样高官任做、骏马任骑,有的甚至又高升他处,比以前还悠哉、快哉。此种现象,非常普遍。其实,下岗职工的想不通还有许多,限于篇幅,在此就不多谈了。但这些与下岗职工的现实状况形成鲜明反差的现象的广泛、大量的存在,在下岗职工中造成了极坏的影响,也是使得许多下岗职工怨气多多,牢骚满腹,情绪不稳定,思想混乱,对前途失去信心的源泉和罪魁祸首。所以,对于这些现象,应该,也必须引起我们极高度的重视,是到了采取坚决措施的时候了!!! 

  所谓下岗职工的或者说是忧虑,又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呢? 

  害怕夫妻双下岗 

  有关部门,曾经对下岗问题,做过明确的规定:夫妻双方有一方下岗的,另一方不得下岗。这规定,考虑到了下岗职工的实际生活,充满了深深的情感,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却很少有见到有真正贯彻执行的。事实上,有太多的夫妻双双下岗,使得生活由此陷入了困境。尤其在下岗初期,有的夫妻双方对双下岗没有思想准备,面对现实,相互间没有及时沟通思想,埋怨多于理解,导致了夫妻关系紧张,甚至于大打出手,造成感情破裂,最后不得不以离婚告终,造成了令人痛心的悲剧结局。 

  害怕找不到工作 

  看着那些老同志们带着失望加沮丧的表情离开招工现场的情景,心里真有一股说不出的难受和气愤。有的城市,将口号喊的震天响:保证下岗职工24小时有工作。前提是只要不挑不检。而他们所提供的工作,往往是不适合大龄下岗职工的身体条件的繁重体力工作。如果你提出胜任不了,那就说你是挑挑拣拣,放不下架子,拈轻怕重,甚至于有的媒体也跟着起哄,对下岗职工在找工作中所出现的问题和态度横加职责,可就是不去设身处地地去与那些下岗职工认真地谈一谈,仔细探究那些老同志为什么要这么做的原因。 

  害怕得大病 

  对于这些下岗职工来说,由于大多享受不到医疗保障待遇,所以对生病的问题,就不单单只是害怕,甚至是一种恐惧感了。因为他们大多数人的劳动所得,只能解决温饱问题,一旦得了病,哪怕是一个小小得伤风感冒,都会让他们处于一种非常尴尬的境地。据报道:我国有近半数的人口看不起病。现在。在我们的领导干部和经济学家队伍里,很有一些人是不深入到群众之间作调查研究,而是凭想当然办事的。也就是被群众形象地喻为拍拍脑袋瓜子就做出决定的人。他们把资本主义国家市场经济的东西当作灵丹妙药,原封不动地搬来,妄想用它来解决一切。说起理论来头头是道,连使用的名词,都是国际上流行的,新得不能再新的词句了,好象只有这样,才能够显示出自己的与时俱进,甚至于有的所谓的新经济理论,让人听了云遮雾罩,竟不知其所以然。 

  不要找市长,要找市场,这句口号,喊得理直气壮,也曾经流行的很广泛。但我们的市场与已经实行了几百年的资本主义的市场相比起来,还很不完善,特别是在为市场经济服务的一系列社会保障方面,更是少之又少、差之又差。在这种状态下,不去实事求是、循序渐进地解决问题,而是一味地强调市场的作用,我们改革,搞市场经济的目的,是为了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让人民群众尽快地过上幸福的生活。而我们有些所谓的经济专家、学者,甚至于我们的一些领导干部,却常常口出狂言,说什么改革就必然要牺牲一部分人的利益。说的自然而且还理直气壮。这种对待下岗职工的态度与言论,让人听了,非常的失望、伤心、痛心和气愤!那么我们要问,改革的成功与否,难道真的只有牺牲那些为了共和国的繁荣昌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现在又成为下岗职工的广大职工的利益才能实现吗?难道就真的别无其他的路可走吗?千万不要忘记了,我们的国家,即使再市场经济了,也不能离开了社会主义这个大前提,也不能忘记了我们人的宗旨,那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广大的人民群众谋幸福的! 

  困难职工群体的实际生存境况 

  接触中,很多工人纷纷首先十分郑重地表示:现在,我们的国家还很不富强,国有企业不景气、困难重重。我们是工人,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人翁,要为党、政府和国有企业做后劲。我们绝不想、也不愿诉苦,向党、政府和企业伸手施压!但是,当他们听说我们是工会工作者或工会教育工作者,是他们的娘家人来了解他们及其身边困难职工的实际生存境况,倾听其呼声,看看究竟有何利益诉求时,尽皆尚水开口,已经泣不成声,泪流满面。其情其状,在座者无不动容。于是,我们了解掌握到很多情况,感知到困难职工的实际生存境况。限于篇幅,这里只能略举数例: 

  一位1976年参加工作,现年44岁的女工,右眼已经完全失明、左眼仅有0.3的视力,双腿膝盖部位患骨髓炎(医生诊断,倘再不及时医治,有发展为骨髓癌的可能)。经劳动卫生部六组织进行的检查,她本人持有两份伤残证明。其丈夫早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即已下岗。而其本人1996年也离开了赖以生存的劳动工作岗位,成为下岗失业职工。进入中心,她每月领取到380元基本生活保障金;但很快就要出中心,与所在企业完全解除劳动关系了,届时只能领取到困伤残才有资格得到的144元特困补助费。她们家和其丈夫家共有兄弟姐妹辈8人,其中已有7人下岗了,都困难重重,难以生存。年迈的双方父母为儿孙辈生存计,从其极微薄的退休金中拿出点钱来救济他们,帮助孙辈交纳学费。这位女工,曾四处寻觅,试图找份工作,通过哪怕是很艰巨的劳动来维持自身和家庭的生存,但这又谈何容易?刀子在私企打过工,为人做过家政服务(侍候瘫痪的老人),但均仅仅因自己残疾之故,失去了收入少得可怜的这类工作。她也曾摆摊设点,自寻生路,但领取不到合法的经营执照,并在清理路障的名义下,而不能再出摊谋生了。……叙述到这些景况,她泪流长河,抑制不住地说:我不想再活下去,我再也无力活下去了。但我想活,我才44岁,我的孩子才8岁啊!” 

  1979年参加工作、现年41岁的某女工,其父母、公婆都与其在同一国企,均退休,而其夫妇两人也都已下岗。丈夫体弱多病,下岗后不慎摔伤,腿部粉碎性骨折,因医院治疗失误导致瘫痪在床,永远也不能站立起来了,至今仍住在医院。她下岗后,干过物业管理、做过家政服务、从事过清扫马路、维护和保养绿化地段的劳动,尚且还算能极其艰难地生存着。超负荷地劳作,强大的心理压力,早已使她难以忍受了,她现患颈椎、骨质增生,腰间盘突出,行走十分困难,无法活动,再也不能外出打工劳作,养家糊口了。病情加剧,难以支撑之时,她不得不住进了与丈夫同一家医院。她住在五楼、其夫在三楼,虽同处一楼,但如隔天壤,无法相见,无法相互支援,无法相互关爱照料。她本人住院治疗,一个星期就花费3000元,无处报销,再也住不下去、治疗不起了。其身患高血压、心脏病和糖尿病的年迈的婆母为了儿子和儿媳,每天往医院送饭。冰天雪地、天寒路滑,那年迈的婆母又不慎摔折了尾骨。在这屋漏偏逢连阴雨的女工之家,她那现年18岁、品学俱优的儿子,16岁就不得不哭别校园生活。初中未毕业的孩子,在外四处打工,补贴家用,承受着本不是他这年龄所应该、所能够承受的巨大压力。 

  有位40余岁的下岗困难职工,仅仅因为医药费报销不了,无钱无力医治,患了甲状腺这样一种并不算很严重的疾病而死亡了。这位职工在岗时,因生产劳动业绩卓著,思想进步,由一名普通劳动者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长为车间的工段长,并被表彰为先进生产(工作)者。还有位年仅37岁的男工,下岗后连打三份工,滚轴式地不断劳作。绝对超负荷的辛劳使其心力交瘁,体力、精力早已严重透支。于是,有一天,他终于心脏病突发,猝死在工作场所,过早地离开了他热爱的人世。 

  已经退休了的一位老党员、老车间工会主席,自己的儿子和儿媳、女儿和女婿均已下岗,而他本人身患肺气肿(肺部已发现有两个空洞)。他的二儿媳近因患脑瘤,无钱医治而死亡了。他说:我是老党员,老职工。现在国家和企业有难处,自己再怎么难,也绝不能给党、国家和企业增加麻烦!工友们听说了他的情况,每人都拿出了点钱,凑了300元给老人送去,老人激动了,流着泪对工友们说:你们也困难,活得也不易,还惦记着我这老头子,实在太感激组织和同志们了!” 

  现年45岁、任车间工会主席的某工,1968年响应号召上山下乡,1974年选调回城,进厂工作。一贯为人正直,工作勤苦,任劳任怨,并因之而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其夫早已下岗,在家照料,侍候年迈而又多病的双方老人。她本人仍在岗,每月拿450元工资,自称450元的收入,是以2000多本厂职工下岗的代价换来的。即使怎样尽责,内心也不安啊。为家庭生存和支付孩子学费计,她在本厂上三班,工余则受雇于私企,也上着三班,每天往来奔波于家庭、所在企业和打工场所,而自己睡眠休息时间最多公有34个小时。有时,想到自己的经历和境遇,想到自己及家庭的未来,他叹言:我们这代人,青春献给党,中年下了岗,老来无人养。即使如此,当我们问她有什么想法、有什么利益要求时,她压抑着内心的激动之情,噙着泪水说:没有,有也不想诉说,因为我是中国共产党党员,是车间工会主席,我毕竟每月还拿着450元工资啊!” 

  上举诸例,仅仅只是我们了解掌情况中的极少部分。只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看待问题,在天津、在全国各地,尤其是在边远困难地区,像这样一些、甚至比这些还要严重得多的情况,实在不知究竟有多少?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组织的中国共产党,绝对不能忘掉这些倒不完苦水、留不尽热泪的困难职工;作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绝对不能、也绝不应该轻率地抛弃为人民共和国的建设立下血汗之功的广大职工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