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冻管:唐代張旭作品評析及鑒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9 10:39:32

唐代張旭作品評析及鑒賞  

2007-03-05 11:10:52|  分类: 十三少書法鑒賞 |  标签:书法   |字号大中小 订阅

唐  张  旭  “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杜甫笔下的张旭,活脱脱的展现在我们眼前,他的神采一直为世人所倾倒。张旭,(658-747年,一作675-750),字伯高,一字季明,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初仕为常熟尉,后官至右率府金吾长史,人称“张长史”。为人洒脱不羁,豁达大度,卓尔不群,才华横溢,学识渊博。与李白、贺知章相友善,杜甫将他三人列入“饮中八仙”。工书法,精通楷法,草书最为知名,逸势奇状,连绵回绕,具有新风格,当时即有“草圣”美誉。是一位极有个性的草书大家,因他常喝得大醉,就呼叫狂走,然后落笔成书;或以头发蘸墨书写,醒后自视,以为神,不可复得,故又有“张颠”的雅称,名其书为“狂草”。后怀素继承和发展了其笔法,也以草书得名,并称“颠张醉素”。唐文宗曾下诏,以李白诗歌、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又工诗,与贺知章、张若虚、包融号称“吴中四士”。张旭的书法,始化于张芝、二王一路,他的楷书端正谨严,规矩至极,继承多于创造。以草书成就最高。他自己以继承“二王”传统为自豪,字字有法,另一方面又效法张芝草书之艺,创造出潇洒磊落,变幻莫测的狂草来,其状惊世骇俗。相传他见公主与担夫争道,又闻鼓吹而得笔法之意;在河南邺县时爱看公孙大娘舞西河剑器,并因此而得草书之神。颜真卿曾两度辞官向他请教笔法。张旭是一位纯粹的艺术家,他把满腔情感倾注在点画之间,旁若无人,如醉如痴,如癫如狂。唐韩愈《送高闲上人序》中赞之:“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观于物,见山水崖谷、鸟兽虫鱼、草木之花实、日月列星、风雨水火、雷霆霹雳、歌舞战斗、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故旭之书,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以此终其身而名后世。”这是一位真正的艺术家对艺术的执着的真实写照。难怪后人论及唐人书法,对欧、虞、褚、颜、柳、素等均有褒贬,唯对张旭无不赞叹不已,这是艺术史上绝无仅有的。传世书迹有《肚痛帖》、《古诗四帖》等。

唐  张  旭  《肚痛帖》草书<《肚痛帖》刻于西安碑林僧彦修书碑下段,单刻帖。无款。全帖仅6行30字,写来洋洋洒洒一气贯之,气韵生成。此帖用笔顿挫使转,刚柔相济,千变万化,神彩飘逸,笔法劲健跌宕,提按分明,遒逸多姿。传为张旭书,一说僧彦修或高闲书。此帖刻于宋嘉祐三年(1058),所刻彦修草书诗帖碑阴之下截。此幅作品用笔忽重忽轻,通畅自然,重若坠石,轻如游丝;笔势飞动,迷离恍惚。无怪异放纵之态,且于洒脱之中,尚有极浓厚的庄严气氛。明王世贞跋云:“张长史《肚痛帖》及《千字文》数行,出鬼入神,倘恍不可测。”释文:忽肚痛不可堪/不知是冷热所/致欲服大黄汤/冷热俱有益。>

唐  张  旭  《古诗四帖》狂草法帖 <墨迹纸本,此帖为五色彩笺古诗四首,狂草书,极为珍贵。纵28.8厘米,横192.3厘米,凡五十行,一百八十八字。无款,前两首是梁庾信的《步虚词》,后两首是南朝宋谢灵运的《王子晋赞》和《岩下一老公四五少年赞》(疑为伪托)。原迹现藏辽宁省博物馆。明董其昌定为张旭书,后人多沿此说,但也颇有争议。董其昌依据是曾见过张旭所书《烟条诗》、《宛陵诗》,他说与《古诗四帖》的笔法相同,这二诗现在已经见不到了,连刻石拓本也无流传。盛唐时期,以张旭为代表的一派草书风靡一时,它打破了魏晋时期拘谨的草书风格。把草书在原有的基础结构上,将上下两字的笔画紧密相连,所谓“连绵还绕”,有时两个字看起来象一个字,有时一个字看起来却象两个字。在章法安排上,也是疏密悬殊很大。在书写上,也一反魏晋“匆匆不及草书”的四平八稳的传统书写速度,而采取了奔放、写意的抒情形式。正如唐代文学家韩愈《送高闲上人序》中所云:“张旭善草书,不治它技,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从草书焉发之。”此幅草书雄强奇伟,笔势纵逸,通篇气势奔放,笔力劲健峻拔,墨色枯润相间,运笔无往不收,如锥画沙,如折银钗,绝无狂怪之笔,诚有“锵锵鸣玉动,落落群松直”之态。运笔轨迹清晰可辨,书法连绵回绕,跌宕流通,现一气贯通之势。通篇笔画丰满,绝无纤弱浮滑之笔。行文跌宕起伏,动静交错,气势磅礴,奔放不羁;连绵飞动,似行云流水,圆畅自然;意境飘逸潇洒,满纸如云烟缭绕,气象万千,实乃草书颠峰之篇。明丰坊言其“行笔如从空掷下,俊逸流畅,焕乎天光。若非人力所写”。苏轼赞道:“颓然天放,略有点画处,而意态自足,号称神逸。”今人郭子绪云:“《古诗四帖》,可以说是张旭全部生命的结晶,是天才美和自然美的典型,民族艺术的精华,永恒美的象征。”>

唐  张  旭  《郎官石柱记》楷书<亦称《郎官厅壁记》,唐陈九言撰文,张旭书。唐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立,在陕西西安。《郎官石拄记》书,原石久佚,传世仅王世贞旧藏“宋拓孤本”,弥足珍贵。其楷法近虞、褚,疏朗淳雅。《古今法书苑》谓:“张颠草书见于世者,其纵放奇怪近世未有,而此序独楷书,精劲严重,出于自然。书一艺耳,至于极者乃能如此。其楷字概罕见于世则此序尤为可贵也。”明赵涵《石墨镌华》谓此记“笔法出欧阳率更,兼永兴,河南,虽骨力不递,而法度森严。”有赞云:“长史草书,颓然天放;略有点画处而意态自足,号称神逸”,“长史真书《郎官石柱记》作字简远,如晋宋间人。”此石宋时已有刻本。明董其昌曾刻入《戏鸿堂帖》。>

唐  张  旭  《十五日帖》
唐  张  旭  《严仁墓志》楷书<是张氏存世极少的楷书作品之一。>
唐  张  旭  《草书心经》草书<张旭的《草书心经》最早见于《碑刻拔萃》,其《唐草心经》碑目下写明张旭,此前碑林中有明成化年间知府孙仁从百塔寺移来的《草书心经》,《关中金石文字存逸考》对这两种草书“心经”都录,其“心经、肚痛帖、千文断碑”条下注“均张旭草书,无年月”,并称“右三石均在西安碑林”。张旭的《草书心经》最晚见于民国三年(1914年)《碑林碑目表》,但此后便下落不明了。>

唐  张  旭  《终年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