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神中单皎月天赋符文:懷素書法作品評析及鑒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6:16:04

懷素書法作品評析及鑒賞  

唐  释怀素  (725-785)唐代书法家。僧人。俗姓钱,字藏真, 长沙(今属湖南)人。 上元三年(762)诏住西太原寺。工书。尤擅狂草,兴到运笔如骤雨旋风,飞动圆转,变化莫测而又法度谨严。晚年书趋于平淡。学书贫无纸,曾种芭蕉万余株,取叶练字,名其居为:“绿天庵”; 相传精勤学书, 秃笔成冢。南宋陈思《书小史》载:“书不足乃漆一盘书之,又漆一方板,书至再三,盘板皆穿。”受笔法于金吾兵曹邬彤,彤转述张旭。狂草继承张旭而有所发展,称为“以狂继颠”。与张旭齐名,世称“颠张醉素”。对后世影响巨大。传世墨迹有《苦笋帖》、《自叙帖》、《小草千字文》;刻本《圣母帖》、《律公帖》等。  

唐  释怀素  《草书千字文》草书<又称《千金帖》。墨迹绢本。贞元十五(公元799年)书,84行,共1045字。怀素千字文有多种,而以“小字贞元本”为最佳,人誉为“一字值千金”,遂被称为“千金帖”。署款:“贞元十五年六月十七日于零陵书,时年六十有三。”此本为怀素晚年所书,全帖无自叙帖之纵放奇趣,不颠不狂,不急不躁,气调尤为清逸,且中规中矩,字体大小一致。初看似漫不经心,实则笔笔合于法度,脱去狂怪怒张,专尚平淡古雅。反映了怀素艺术创作上的另一种追求。此帖书法极佳,古朴淡雅,苍劲静穆,变化多姿而绝无狂怪之态,风格与《论书帖》近,极守法度,特多古意,其用笔圆通,多以“藏锋”书之,筋骨内含,深得“屋漏痕”之法。其结体平稳匀整,法度谨严,含巧于朴,富欹于正。书法已化归平淡,而一行不苟,韵味更为厚重。明莫如忠称:“怀素绢本《千字文》真迹,其点画变态,意匠纵横,初若漫不经思,而动遵型范,契合化工,有不可名言其妙者。”明文徵明称:“绢本晚年所作,应规入矩,一笔不苟,可谓平淡天成。”文嘉说:“绢本《千文》,笔法谨密,字字用意,脱脂乳去狂怪怒张之习,而专趋于平淡古雅。”>

唐  释怀素  《藏真帖》温润古健,飞动有势
唐  释怀素  《冬熟帖》书法瘦逸,称为“游丝书”
唐  释怀素  《苦笋帖》草书<绢本墨迹,草书法帖。纵25.1厘米,横12厘米,2行 14字,字径及寸,无年款。帖前金书绢签“唐怀素草书苦笋帖”八字,清乾隆题签并书引首“醉僧逸翰”。帖后有宋米友仁、聂于述,明项元汴,清李佐贤、陆润痒等题识;又有宋“宝庆改元九月九日重装。松题记”款,疑为《兰亭续考》编者俞松所书。钤有“宣和”“政和”“绍兴”“内府图书之印”“乐道主人”“欧阳玄印”“项子京家珍藏”“正谊书屋珍藏首书”“乾隆御览之宝”“永瑆之印”“恭亲王”“心野居士”等鉴藏印。《苦笋帖》两行十四字, 字虽不多,但技巧娴熟,精练流逸。运笔如骤雨旋风,飞动圆转,虽变化无常,但法度具备。黄庭坚《山谷题跋》:“张妙于肥,藏真妙于瘦”。从此帖看亦是多用枯墨瘦笔。尽管笔画粗细变化不多,但有单纯明朗的特色,增强了结体疏放的感觉,与其奔流直下、一气呵成的狂草书势相得益彰。清安歧称:“草书十四字超妙入神。”《苦笋帖》是怀素传世书迹中的代表作。此帖宋时曾入绍兴内府收藏,后历经元欧阳玄,明项元汴,清安岐、乾隆内府、永瑢、永瑆、奕訢、戴滢等收藏。《妮古录》《书画记》《平生壮观》《墨缘汇观》《书画鉴影》等书著录。曾刻入《大观帖》《三希堂续帖》《诒晋斋帖》等汇帖。现藏上海博物馆>

唐  释怀素  《律公帖》书法瘦逸,称为“游丝书”
唐  释怀素  《论书帖》草书<草书法帖,墨迹纸本,纵38.5厘米,横40.5厘米,9行,共85字。帖前有宋徽宗赵佶金书签题《唐僧怀素行书论书帖》,帖后有乾隆皇帝行书释文,赵孟頫、项元汴等人题跋。卷中钤有“宣和”、“政和”、“绍兴”、“秋壑图书”、“内府图书之印”、“项子京家珍藏”、“旷奄”、“乾隆”、“嘉庆”、“宣统御鉴之宝”等鉴藏印。卷后有赵孟頫、项元汴等人题跋。前后800来年,流传有绪,最早著录于《宣和书谱》,曾经宋宣和内府、元张晏、明项元汴、清高士奇、安歧、清内府收藏。项氏收藏时,前隔水尚有宋徽宗泥金书签,今已佚失。真迹现藏辽宁省博物馆。此帖书体应规入矩,绝无狂怪之势,而又别于二王等前人草法。圆浑高雅,别具一种姿态;循规蹈矩,法度极为森严。宋黄庭坚说:“怀素草书,暮年乃不减长史,盖张妙于肥,藏真妙于瘦,此两人者,一代草书之冠冕也。”米芾《海岳书评》称:“怀素如壮士拔剑,神采动人;而回旋进退,莫不中节。”明王世贞说:“(怀素)晚年书圆熟丰美,又自具一种姿态,大要从山阴派中来,而间有李怀琳、孙过庭结法。”明项元汴说:“《论书》一帖,出规入矩,绝狂怪之形,要其合作处,若契二王,无一笔无来源,不知其肘下有神,皆以狂称之,殆亦非心会者。”《宣和书谱》、《清河书画舫》、《江邨清夏录》、《墨缘汇观》中均有著录。《论书帖》原迹都认定藏辽宁省博物馆,但《北京晨报》2003年1月11日发表《成都商报》记者郭庄报导说,四川邛崃市收藏协会副会长刘仲能从成都地摊上购得的唐朝书法家怀素《论书帖》真迹。此释文:为其山不高,地亦无灵;为其泉不深,水亦不清;为其书不精,亦无令(今)名,后来足可深戒,藏真自风发。近来已四岁,近蒙薄减,今所为其颠逸,全胜往年。所颠形诡异,不知从何而来。常自不知耳,昨奉《二谢》书,问知山中事有(?)也 。>

唐  释怀素  《圣母帖》
唐  释怀素  《食鱼帖》草书 <又称《食鱼肉帖》。墨迹纸本。纵20.9厘米,横51.5厘米,8行56字。前有明项元汴手书“唐怀素草书食鱼帖”小行书题签一行,最前有米汉雯书“翰珍”二字引首。 释文:老僧在长沙食鱼,及来长安城中,多食肉,又为常流所笑,深为不便。故久病不能多书异疏(按:此字左半已破损)还报。诸君欲兴善之会,当得扶嬴也。口日怀素藏真白。水墨白麻纸本,手卷。此帖书法高华圆润,清劲浑熟,放逸而不狂怪,更兼有孙过庭笔法。短画、碎点,扎扎实实,是静;参差布白,穷极变化,是动。动不失规矩,静不失变化,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其笔势奔放流畅,一气呵成,字写完而势不尽,气概自是不凡。古人评其书“犹纵风鸢者,翔戾于空,随风上下,而纶常在手。击剑者交光飞刃,飆忽若神,而器不离身。”尽管是“醉僧”狂草,酒酣兴发,书以畅志,然字字仍在绳矩之内。宋吴喆称:“今观此帖有食鱼、食肉之语,盖倜傥者也。至于行笔遒劲,如屋漏,如屈铁,非工其能如是乎?”元赵孟頫跋云:“怀素书所以妙者,虽率真颠逸,千变万化,终不离魏晋法度故也。后人作草皆随意缴绕,不合故法,不识者以为奇,不满识者一笑。此卷是素师肺腑中流出,寻常所见,皆不能及之。”>

唐  释怀素  《自叙帖》草书 <全称《怀素自叙帖》,墨迹纸本,狂草书。纵28.3厘米,横755厘米,共126行,698字。书於唐大历十二年(公元777年)十月二十八日。原迹现藏台湾故宫博物院。首六行早损,为宋苏舜钦补书。帖前有明李东阳篆书引首“藏真自序”四字,后有南唐升元四年(公元940年)邵周、王囗囗重装题记。钤有“建业文房之印”、“佩六相印之裔”、“四代相印”、“许国后裔”、“武乡之印”、“赵氏藏书”、“秋壑图书”、“项元汴印”、“安岐之印”、“乾隆”、“宣统鉴赏”等鉴藏印。内容为自述写草书的经历和经验,和当时士大夫对他书法的品评,即当时的著名人物如颜真卿、戴叙伦等对他的草书的赞颂。《自叙帖》是怀素流传下来篇幅最长的作品,也是他晚年草书的代表作。此通篇活泼飞动,笔底生风,是其“心手相师势转奇,诡形怪状翻合宜”之抒情佳作。起首十数行述其学书经历,书法飘逸舒缓,从容不迫,中间述他人赞赏时,已是狂态毕露,得意之情溢于笔下;终篇二十余行,狂草之极,达到抒情高潮,至年月落款则戛然而止,令人回味无穷。兴之所至,笔势自生,起止映带,咸臻神妙,千变万化,而法度不失。此帖为狂草巨幅,从中可领略怀素“狂草”之风神奥妙,故历来极受重视。李白作诗赞道:“少年上人号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墨池飞出北溟鱼,笔锋杀尽中山兔。吾师醉后倚绳床,须臾扫尽数千张。飘风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起来向壁不停手,一行数字大如斗。恍恍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左盘右蹙如惊电,状同楚汉相攻战。”从此幅狂草作品当中,我们的确可以领略草书大家的艺术风范。明文徵明题:“藏真书如散僧入圣,狂怪处无一点不合轨范。”明代安岐谓此帖:“墨气纸色精彩动人,其中纵横变化发于毫端,奥妙绝伦有不可形容之势。”《自叙帖》 曾经南唐内府、宋苏舜钦、邵叶、吕辩、明徐谦斋、吴宽、文徵明、项元汴、清徐玉峰、安岐、清内府等收藏。据曾行公题,旧有米元章、薛道祖及刘巨济诸名家题识,今佚。宋米芾《宝章待访录》、黄伯思《东观馀论》、清安岐《墨缘汇观》等著录。上海延光室、北京故宫博物院、文物出版社有影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