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现代医院照片:再次拜读朱柏庐《劝孝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4 07:34:56
 再次拜读朱柏庐《劝孝歌》         明朝朱柏庐的道德与文章为世人所敬仰。他的《治家格言》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朱柏庐还曾写过一首感人至深的《劝孝歌》,流传于江浙一带,其内容是:        孔子著孝经,孝乃德之属。父母皆艰辛,尤以母为笃。胎婴为成 人,十月怀母腹。渴饮母之血,饥食母之肉。儿身将欲生,母身如在狱。惟恐生产时,身为鬼眷属。一旦儿见面,母命喜再续。爱之若珍宝,日夜勤抚鞠。母卧湿簟席,儿眠干被褥。儿睡正安稳,母不敢伸缩。儿秽不嫌臭,儿病身甘赎。儿要能步履,聚脂虑颠状。哺乳经三年,汗血耗千斛。儿要能饮食,省口姿所欲。劬老辛苦尽,儿年十五六。慧敏恐疲劳,愚怠忧碌碌。有善先表扬,有过则教育。儿出未归来,倚门继以烛。儿行千里路,亲心千里逐。孝顺理当然,不孝不如禽。         这一首《劝孝歌》从孔子著孝经写到父母抚育儿女的艰辛,尤其是母亲付出的辛劳更多。母亲之伟大,令人尊敬,缘与此因。仔细读来催人泪下!整首歌层次清晰,通俗易懂,写尽了母亲养育儿女的无限辛酸,告诫人们不要忘记母亲的养育之恩!人自从离开娘胎的那一天起,就决定了他在家庭中与每个人的各种关系,尤其是与父母的关系是其他关系代替不了的。我们每个人与父母的因缘非常特殊,人生在世几十年,转瞬即逝。父母健在的时候,要好好亲近父母,孝顺父母,乖乖地做一个好女儿或者好儿子。珍惜这份亲情!末学的母亲如今不在人世了,当看电视连续剧《中国地》的时候,听到了赵老嘎夫妇的儿女们,一声一声地呼唤“娘”的时刻,当偶尔听到窗外大街上小孩子呼唤“妈妈”你等等我的时候,时常撞击着我的心灵,不自觉地勾起自己与母亲相处的日子。回想起母亲的时候,只能站在母亲的遗像前,默默地瞻视几分钟,或者打开EVD,仔细地看一看当年我儿子给他奶奶录的一段音像资料。或者坐在床上眼睛直勾勾地陷入了沉思之中。因为凡夫没有能力把时间倒转回去,一旦失去,与母亲在一起的日子不会重来了。与母亲相处的情景,只能在脑海里像放电影一样地一幕一幕地出现了!儿时每逢过年的时候,娘给我与四弟分别剪了圆圆的两个小平头,很招邻居们的喜爱;我都上小学了,课间还回家吃几口乳汁;外出上学时,母亲头一天夜晚梦见我胸前佩带了一朵大红花,母亲说这是吉祥的预兆;等我们姊妹七个长大了,每逢过年时,无论谁没有在家里过年,母亲都在饭桌上摆放上一只空碗和一双筷子(这种情景就像电视连续剧《中国地》中当赵老嘎的两个儿子都离家出走了,在过年之际,赵老嘎坐在饭桌的旁边,给桌子上的两个空酒杯到上酒,与孩子的娘说,我与两个儿子干一杯似的。父母思念儿女的情怀是一样的)这是给外出的那个子女准备的;等我们各自的成家立业了,每次回家探望父母,看到母亲那灿烂的笑容,我们子女的内心是那样的温暖,那样的舒服,因为这是人世间最靓丽、最动人的一道风景线!人世间的许多事情,一旦失去,才觉得珍贵。亲情更是如此,它要比其他事情珍贵十倍,百倍,千倍甚至万倍!因为人生重在经历,当母亲健在的时候,你来不及想,你也永远无法想象出母亲一旦不在了,你依恋母亲,思念母亲,感恩母亲的这种刻骨铭心的、无法取代的、跌宕起伏的、一系列的心里感受!一旦有了这种经历,已经与母亲阴阳相隔了,你再想行孝,尽孝已经与事无补了。古人与今人在情感上是相通的,尤其在孝道上更是如此。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经历:“有善先表扬,有过则教育。儿出未归来,倚门继以烛。儿行千里路,亲心千里逐。”这触手可及的情景是那样的鲜活,那样的耐人寻味,这情景伴随着我们的终生,这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共同感受!         “孝顺理当然,不孝不如禽”,《劝孝歌》的结尾这两句话很有分量,众所周知,乌鸦反哺,小羊跪乳。狼子在母亲生育第二胎之时,即使在千里之外,也要叼着一块肉送回给母亲吃,以报母亲当年养育之恩。它不用通讯设备,也不用交通工具,仅凭自己的体力与本能来完成实现的。狡猾的狐狸即使在千里或者万里之外,一旦死去,它的头要朝向自己的家,怀念曾经养育自己的那个地方(窝)。狼子与狐狸的举动的确令人鲜为人知,但这是事实。动物尚且如此,何况人乎?人与动物的一点点区别,就在于理智,就在于有文化,中国人有几千年的孝文化。        《孝经》说:“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 。这话说得一点也不假。在农历七月十五前,末学再次拜读明朝朱柏庐的《劝孝歌》,于是写下了这段内心独白。以享天下有缘的儿女们。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show1_82363.htm) ------------------------------------------------------------------------------------------------------------- 净空法师:你念佛为什么不能往生作佛?是你看轻了众生
 发布:心源 []   日期:2011-4-17 11:26:00       
     出自净空法师《地藏经讲义》    【是国王等,所获福利,如布施百恒河沙佛功德之利。】   大家都晓得布施供养佛的功德最大,人人都喜欢供养佛,而疏忽了对这些贫穷之人,下面所说的今天所讲的社会残障之人,对他们的布施你所获得的福报,跟布施诸佛如来没有两样。我们对诸佛如来布施是极其虔诚恭敬,要以这种心态来对这些贫贱人布施,那个福报就一样。为什么?因为你是平等心,你得的福是平等福,真的是境随心转。所以诸位要想真正学佛,要想在这一生当中真正作佛,不是做不到,佛在经上教给我们是真话不是假的,决定要把一切众生看作是自己的过去父母、未来诸佛。众生明明有富贵的,我们知道他前生修福,是我们过去父母,众生当中有贫贱的,我们也明白过去生中没修福,也是我们过去父母,我们以同样真诚、清净、平等心来孝顺,布施供养是孝养父母、是奉事诸佛。所以佛给我们讲,一切众生跟我们是什么关系?过去生中父母,未来诸佛如来。如果我们用这样的心,去看一切人、看一切众生,你成佛的时间缩短,大幅度的缩短。你要是念佛求生极乐世界,这一生当中决定往生;换句话说,你念佛为什么不能往生作佛?是你看轻了众生,自己一副贡高我慢的态度,把自己这一生往生不退成佛的机会错过,不是诸佛菩萨不帮助你,是你当面把机会错过,这是值得我们反省,值得我们检点。如果在这些事情真正觉悟、明白了,我们菩萨道真的是一帆风顺,哪里会有障碍?   任何一个人只要具备这样的态度,不是说把一切众生当作,自己过去父母,未来诸佛,‘当作’你的心地还不清净;换句话说,你仔细去想想,你还有一分傲慢心没断掉。必须要了解这事实真相,他确确实实是过去父母,不是当作,确确实实是未来诸佛。佛讲的话哪里会有错误,我们没有看到,佛看到事实真相,我们过去生中,过去还有过去世,过去无始,无量无边劫来跟这个众生有亲属关系。亲属关系何以处不好?多半是吝财,造作许许多多的罪业,心里面看到这些财物起贪嗔痴慢,造作许许多多的恶业,受眼前这些果报。今天我们有幸遇到佛法、遇到大乘,佛将这些事实真相,给我们说清楚、说明白,我们觉悟;觉悟之后,我们心里产生极大的变化。我们今天提倡建弥陀村,欢迎同修到这地方来共修,弥陀村从上到下所有服务的人员,看待这些同修就是父母、就是尊长、就是诸佛如来,我们以真诚孝顺的心来供养大众,福报正如此地经上所说,“如布施百恒河沙佛功德之利”,机缘难得,希有难逢。我们这一生当中,居然能在新加坡这个地方遇到,多么幸运!愈想这个事情愈难得,愈想愈不可思议。真正明了、真正觉悟,自然就全心全力奉献这一桩大业,这个大业就是供养父母、供养诸佛。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show1_65004.htm) ----------------------------------------------------------------------------------------------------------------- 净空法师:觉知有贼,贼无能为
 
 发布:心源 []   日期:2011-4-16 9:09:00   
我们再看下面《合赞》,「《合赞》曰:佛者名觉,既自觉悟,复能觉他」。下面一个比喻,「譬如有人觉知有贼,贼无能为」。这是佛在经上的比喻,不觉小偷他趁机会可以偷盗你的财物,如果你觉悟,知道他是个小偷,他不敢偷了。为什么?东西丢掉的时候,肯定是他,所以他不敢下手。这是用来比喻觉的意思。它比喻什么?觉知有贼,贼是什么?贪瞋痴慢疑、妄想分别执着,这个东西是贼。你要是真正觉悟了,你还用不用它?不用它了。这是这个比喻里的真实义。我们实在讲,无量劫来受这个贼的害,这个贼不在外头,家贼,贪瞋痴慢疑、妄想分别执着,这是贼,让我们失去自性本具的智慧德相,就害在它们手上。现在我们明白了,不用它了,不贪了,不瞋了,不痴了,对佛菩萨圣贤教诲不怀疑了,对待一切众生不骄慢了,都能够回过头改过来,我们回归自性指日可待。这就是觉知有贼,贼无能为。 文摘恭录—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一六二集)2010/10/10 檔名:02-039-0162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show1_64865.htm) ----------------------------------------------------------------------------------------------------------------- 净空法师:研教即是忆佛—--科判?文字
 发布:mie kong []   日期:2009-9-1     
 修行,修的是什么?就是把自己的毛病习气修正过来而已。修行的标准就是依靠佛的教训,佛在经上教我们做的就应当去做,教我们不可以做的就决定不去做,修行的起步就从这里做起。因此研教就重要了,所以希望我们每一天至少要做到四个小时研教,四个小时念佛;一天八小时,不能再少了,再少,我们这一生求往生就靠不住。每一天八小时的功课,决定不能缺,这就是我们道场的道风跟学风——解行并重。诸位要知道『研教』跟『念佛』是同一桩事情,不是两桩事情,大势至菩萨说得好:「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研教是忆佛;净土五经一论,全是讲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念佛的方法很多,所以研教不是在念佛之外,希望在研教的时候,同修们有时间都来参加;由法师或者居士大德发心出来讲经,讲一段然后大家来研究讨论。
研究讨论也要有个程序才不会乱,才会收到好的效果。至于方法,我过去写了一篇『内典研学要领』,里面提供了几个原则,诸位依照这个原则去做就非常好。这里面的重点:第一、文字要清晰。经文段落要层次分明,这在佛法里叫『科判』。段落层次的分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一定,不是相同的,没有准则;所以每一位参与的同修,都可以提出你自己的看法。你觉得应当从这里分段,他觉得应当从那里分段,然后大家来研究那一个分得最好,我们采用一个。这样研究经文的章法结构,对于学国文都有很大的进步,是很有趣的一门学问。
然后再深入到文字里面,一定要讲求的就是『多音字』,生字一定要查字典。中国字有许多是多音字,一个字有很多种念法,念法不一样意思就不一样;有时候念法一样,同一个字还会有很多讲法,那一种讲法符合我们这一段经文,都要去研究。这是对于文字深入的研究,你研究这些东西你就不打妄想,就不会胡思乱想;那么戒、定、慧三学都在其中了。
文字问题解决了,我们就探讨里面的义理;佛讲这一句话他的用意何在?意思明了之后,再更进一步:我们在生活当中,应当怎样去做到?怎样把它应用到生活上来?应用到我们日常工作、处事、待人、接物,这才是真正遵循佛的教诲,才能得到如来教诲的真实利益。所以这些工作每一个人都可以参与,不一定是一个人讲我们专听他的,那样收的效果很少,一定是大家共同来参与。
这边图书设备虽然不太齐全,对于我们初学人来用,大致上都差不多了,如果有需要,我们从台湾再买书,有一个小型图书馆,供给大家去研究作参考。你们平常可以自己查数据、写笔记,到每天研究的时候,发表你的意见、心得、感想。如果你想错了,同修会帮助你改正,你有好的意见,也可以提供给大众分享,这真的叫自利利他。这就是『教学研讨』。
我们在新加坡,我教学就是用这个方法,我教学生不给学生讲东西,上课的时候是叫学生在讲台上讲给我听,他讲得不好再换一个学生来讲,让每个学生都要有充分的准备。哪一个上台?抽签,所以个个都要准备。他们跟我学,学得很紧张。李木源居士告诉我:他们晚上两三点钟都睡不着觉。这个情形我知道,我们过去求学也是这样;哪一个没有受过这样的苦头?不受这个苦头,你怎么学得会?通常我会抽三到四个人,如果都讲得不如意,没办法,我只有出来讲了。他们讲得还可以,我就不讲,给他们修正修正就可以。这样子学生真的吃了苦头,就真的得利益。三个月教学要是全听我讲,出了讲堂都忘掉了——耳边风是没有用处的。所以他们来告诉我,三个月所学的,比他们过去在佛学院四年所学的都丰富,真的得利益了,苦头不是白吃的。他四年里有哪一天晚上是三点钟睡觉的?没有过。天天晚上睡大觉做胡涂梦,这三个月他紧张、认真,所以他才有收获。
过去在台中,李老师就是用这种方法教我们的。李老师坐在最后一排,因为那个时候没有扩音器,你在讲台上讲,他要听得见才行,所以他坐得最远。他听不见不行——你的声音太小,不及格。你的音声、表态、动作都要打分数,都要接受批评,所以修学要认真。认真你们才晓得好处、利益在哪里?你得到利益你就懂得了。到明天,再来!重来!天天如是,天天在磨练,你会对佛法的修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你的光阴就没有空过,你的生活很充实,你会很欢喜,这真正是法喜充满啊!通过这样的学习,你才能练习讲经——上台再练讲,接受听众的批评,听众帮助你改进。然后你再认真修改你的讲稿,修正你的音声、表态,最后正式上大座,公开对外去表演。
每天上午研教,要能够有二到三个小时的时间,不能中断。晚上讲经,发心讲经的人大家轮流出来讲。为什么我们要在晚上讲经呢?现在的社会,在家同修工作都很繁忙,白天没有时间来听经,只有晚上。所以我们念佛改在下午,晚上讲经。晚上讲经是对外公开的,欢迎外面的人都来听讲。讲经也不能中断,四众弟子都应当发心。早晨早课念佛,念一个半小时,就像打佛七一样一支香。『上午研教,下午念佛,晚上讲经』,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如此,这是我们净宗的学风、道风。
每个月我们提倡打一次佛七。打佛七的时候,研教停不停止呢?不停止。打佛七的人在念佛堂念佛,我们另外有教室去研教,只有主持佛七和护持佛七的同修,他们这七天不能参加研教,要护持佛七的道场。佛七期间晚上照样讲经。这有好处,因为来参加佛七的人,有很多不是我们本地的,是从外面来的,平常闻法的机会很少,正好是机会教育,我们讲一点佛法给他听。所以佛七从第一天到第五天都可以讲经,第六天晚上大回向,第七天作三时系念,这两天晚上不讲经,其余天天都讲经。希望我们每一个地方的净宗学会,都能够这样认真去做。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show1_15974.htm) ---------------------------------------------------------------------------------------------------------------  宣化上人:佛光普照
 
 发布:欣求极乐 []   日期:2011-8-7 10:38:00     佛光普照,佛的智慧光明,普照一切众生心。把众生的心照亮了,把贪嗔痴消灭除尽,把黑暗照成光明,息灭八万四千种习气毛病。我们学佛法,就是要灭除贪嗔痴,不要执著,我怎没看见佛光呢?研究佛法,开了智慧,这岂不是佛光吗?若越研究越糊涂,不懂真正佛法的道理,是因为没有灭除习气毛病,不能说佛光不普照。自己不开智慧,贪嗔痴还是老样子,一点也没有改。佛光普照也非所照。不是有照,也不是无照,照而不照,无照而照。这就是说,自己的智慧光明现出来,就是佛光普照;自己的智慧光明不现出来,就是佛光不普照。 佛光譬如电力公司,我们所住的房子,将电线、电灯的开关等等都已装妥,已经接通电力了。但如果不去按开关,这电灯始终不会明亮,这屋内永远是黑暗的。为什么?因为电不通,不起作用。要按开关,立刻灯光明亮,照破黑暗。我们众生的心,就是开关,把心的开关打开,佛光就亮了。若心的开关不开,就是有佛光,也照不到。这个譬喻虽浅,但有相同之理。各位!快把心的开关打开,接受佛的智慧光来引证,这样就得到佛光普照。开悟的钥匙人怎样才能开悟呢?开悟好像开锁一样。锁能把门锁上,禁止你出入,你一定要有一把钥匙,才能把门锁打开。否则,将永远被禁在屋中。那么,这把钥匙放在那里?就在你自己的身边,很容易找到。怎样去找呢?你现在参禅打坐,念佛持咒,就是在找钥匙。什么时候能找到呢?就要看你自己的修行程度而定。如果精进,很快就找到。如果懈怠,就永远找不到,不但今生,即使来生也找不到。这种道理非常简单。 在你心中也有一把锁,这把心锁就是无明,它能使你清净光明的心,变成染污黑暗的心。境界来了,没有智慧去判别是善是恶,便做出颠倒事。你修行得力,便能把无明破了。藉著钥匙,心锁自然打开,智慧光明现出之后,无论遇到什么事也都没有烦恼了。 什么是无明?简而言之,就是黑暗,什么都不明白。因为不明自真理,把心锁上了,所以不能开悟。在唐朝代宗皇帝时,有个太监,名叫鱼朝恩,他问国师:‘什么是无明?’国师说:‘你这副奴才相,那有资格问佛法?’他勃然大怒。国师笑说:‘这就是无明。’所谓‘无明火能烧毁功德林’。 现在能够开悟的人,都是在从前修种种善因,今生才有成就。如果以前没有修种种善因,今生不会开悟。想要开悟?一定要预先修行,才有开悟的希望。 释迦牟尼佛,他怎能在今生成佛呢?因为他‘三祇修福慧,百劫种相好’。三大阿僧祇劫中修福又修慧,又在一百个大劫中修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的功德,因此,他在菩提树下,夜睹明星而悟道。如果他以前没有修行,今生便不会成佛。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show1_82314.htm) ------------------------------------------------------------------------------------------------------------- 

什么障碍佛光普照?

净空法师讲

 

    「此愿意為,我法藏成佛时,愿我之光明无量无边,普照十方之一切净秽国土。」这是第十三愿。十三愿大意,总的来说,念老為我们解释,「我」是法藏菩萨自称,我成佛时,愿我之光明无量无边,普照十方之净秽国土。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剎土,阿弥陀佛的光明都照到了,我们要问,為什麼我们没有见到,我们没有感觉到?如果感觉到佛的光明照到我们身上、照到我们这个地区,一定像经中所说的,得佛智慧、福德的加持。我们想的没错,佛的愿望确实如此。又何况前面说了,四十八愿任何一愿都圆满具足其他的四十七愿,所以佛光这一照,等於说是四十八愿的功德我们都能够感触到,都能够接受到。為什麼没有感觉?有没有人感觉?有,菩萨有感觉,声闻有感觉,念佛念到清净心的时候有感觉。确实时时刻刻,所谓是一切时一切处,佛光没有不照的。我们之所以没有感触,是因為我们自己的业障太重。就像白天阳光普照,我们这个地方今天阴天,空中浓云密布,虽有阳光,我们这个地方见不到。云彩,我们来讲,那是我们的共业。如果在阳光之下,我们不想让它照到,我们打一把伞,那是我们的别业,是我们个人的业障,我不让它照。不是不照,佛光普照,我们能够念佛念到清净心,就感受到了,如果念到平等心,那就感受更大。如果念到大彻大悟,那佛光真的就普照、遍照,你全都接受到了。
  由此可知,我们接受光,实际上宇宙之间是一片光明,这裡面确实有不同频率的光波,我们科学家实验出来的有一些。像我们眼睛能见的光波,这个长度是有限的,有比我们光波长的我们见不到,比我们光波短的也见不到,用一些仪器可以能探测出来,像X光、紫外线,我们肉眼都看不到的。如果各种光波都能够看见,给诸位说,就没有夜晚了,白天晚上统统是光明的。从来没有黑夜,这是科学家给我们证明了,一点都没错。所以我们要见到佛光,要有佛心,要有佛的愿,人心同佛、愿同佛,佛的光明你就见到了。
  ----------------------------------------------------------------------------------------------------------- 一心念弥陀,无有不得度
净空老法师        我们学这部经教目的在哪裡?目的是帮助我们断疑生信,我们的障碍就是怀疑,不能说没有怀疑,如果不怀疑,那就像印光大师讲的,你念佛、你读经,你生活待人接物,必定是十分的诚敬。你今天没有十分诚敬,就是因為有怀疑,对於事实真相没搞清楚,搞清楚就不怀疑了。释迦牟尼佛当年住世讲经教学四十九年為谁?就是為我们这些人,疑很难断。对上上根人,一说他就明白了,不用再说了。下下根人也用不著说,他老实,教他念佛,他一句佛号念到底,很容易成就。最难度的就是当中这一类人,这一类人数最多!既不是上根,又不是下愚,四十九年讲经教学是為这些人,慈悲到了极处。用什麼方法帮助你一生成就?就这一句佛号,真难信!千经万论到最后统统归阿弥陀佛。世尊出世,就像善导大师所说的,「诸佛所以兴出世」,诸佛如来所以出现在这个世间,眾生有感他来应,出现在这个世间,多!用什麼方法度眾生?「唯说弥陀本愿海」,弥陀本愿海就是四十八愿,用什麼度眾生?就用这四十八愿。四十八愿你不能够理解,你对它还有疑问,再细说,这一部《无量寿经》就是四十八愿的细说。还要有怀疑?那《大方广佛华严经》,那是什麼?是《无量寿经》的再细说,是这麼个道理。一句佛号真搞清楚、真搞明白,全程接受了,这经要不要?不要了!為什麼?「法尚应捨,何况非法」,就是佛法世法统统都捨掉,就这一句阿弥陀佛,成功了。不但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经典上告诉我们,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说的,你统统都可以放下,阿弥陀佛明瞭了就可以放下,真正不可思议!
  无论是什麼人,造作五逆十恶极重罪业的人,甚至於谤佛谤法谤比丘僧的人,都能往生,这不得了!佛在经典上虽然说,第十八愿讲,五逆十恶都能够得度,唯有毁谤佛法的这个人不能得度。其实毁谤佛法那个罪比什麼都重,比五逆十恶还要重,為什麼?断眾生慧命,能不能度?还是能度,只要你悔过,再不毁谤,真正懺悔念佛求生净土,阿弥陀佛还是会来接引你。那你就晓得,这一句阿弥陀佛没有不得度的眾生,遍法界虚空界一切眾生之类普度,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皆作阿惟越致菩萨。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show1_82142.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