阚立文那些年高音质: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之分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2 07:23:53

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之分析 

2009年6月29日

有社会的存在,就有矛盾的存在,社会矛盾总的来说主要存在于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一是敌我之间的矛盾;二是人民内部的矛盾。敌我之间的矛盾在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表现得尤其突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中国人民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矛盾是主要矛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特别是土地改革以后,主要矛盾就变成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公私合营之后,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基本上解决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地富反坏右”都摘了帽子,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就再也没有搞过阶级斗争,也就是说,敌我之间的矛盾已经不是当今社会的主要矛盾。那么,现在国内的主要矛盾到底是什么呢?应该讲,现在人民内部的矛盾已成为主要矛盾。

 

当前,随着经济的发展,改革的推进和利益格局的调整,社会矛盾纠纷发生率和激化率也在急剧地上升,人民内部矛盾呈现出新的特点。一是矛盾类型多样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矛盾和纠纷的类型不断增多。主要存在“三跨”纠纷,即跨地区、跨行业、跨单位纠纷,以及“三劳”纠纷,即劳动、劳务、劳资纠纷,以及商品经济、房地产开发、区域建设、企业破产、合伙经营、土地承包、买卖租赁、婚姻家庭、邻里之间、医疗事故、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计划生育和党群干群等矛盾明显增多,各种纠纷不断涌现。二是信访主体多元化。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打破了旧的经营模式和区域封锁,建立了竞争机制,经营人员和商品流动量大,矛盾触及点明显增多,这不仅发生在公民之间,而且发生在公民与法人之间,非法人团体和组织及其相互之间,甚至发生在党员、干部与群众之间,老百姓与政府之间。这些都是可能发生信访和矛盾的主体。三是反映内容复合化。当前人民内部的矛盾纠纷内容,有些是单一的,但许多具有复合化的特点,往往同民事、经济、行政、治安和刑事案件交织在一起,有些民间纠纷不仅是一种社会现象,还是一种政治不安定因素,具有很大的潜伏性和危害性,调处不当极有可能转化为民事和刑事案件。特别是近年来各地因征地拆迁、土地承包、基层选举、企业改制等矛盾纠纷激化所引发的各种群体性事件频发,数量增加,规模扩大,时刻影响着社会稳定。当事人的合理要求和不合法方式交织在一起,多数人的合理诉求和少数人的无理取闹交织在一起,群众的自发行为跟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插手利用交织在一起,给处置工作到来相当大的难度。四是问题调处疑难化。纠纷的多类型、多元性和复杂性特点,决定了矛盾纠纷调处的疑难化。一是认定纠纷性质难,只有具备一定的文化、社会、经济、政策、法律知识,才能正确认定纠纷的内容和性质。二是调处难。复合化的纠纷,其涉及面广,单靠一个部门难以入手,有些纠纷的处理需要多个部门的协调。 五是存在矛盾易激化。有些矛盾纠纷往往在工作中生活中因一点小事、一句话大动干戈,几分钟、几秒钟内激化,发生刑事案件和恶性案件,有的纠纷潜伏时期较长,表露不明显,经过矛盾集聚,突出激化成大案要案。因矛盾纠纷激化而引发的群体性上访或群体性事件各地时有发生。六是基层问题隐性化。我们说社会中存在的人民内部矛盾,由于低层收入的农民,是弱势群体,从事的是弱势产业,收入不高,遇农业灾害的风险很大,很容易发生信访问题。特别是现在一些农村的惠农政策,譬如有的农民种粮补贴没有拿到,有的拿少了等。在农村有的地方,中央政策落实不够彻底,有的存在干部与群众矛盾,有的强行占用农民土地,有的强行要求农民流转自己的承包田等,少数农民的利益容易受到侵害。问题隐性化的程度比较高,有的一触即发。

 

我国当前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同时,因各方面原因引发的人民内部矛盾数量大幅增多,纠纷与冲突涉及的范围扩大,有些矛盾的尖锐和对立程度不断加剧。新的形势要求我们不能再用传统的稳定观来思考问题、处理问题,要求我们必须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是当今社会的主题,“稳定压倒一切”。要把社会的和谐稳定建立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各种利益关系相互协调的基础上。第一要解决城乡发展反差的问题。一是城乡居民的收入存在巨大反差。尽管这几年农民收入增长的速度较快,但仍然低于城镇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所以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的相对差距和绝对差距仍在扩大。2004年和2005年城乡居民收入比分别为3.21:1和3.22:1,2006年扩大到3.28:1,绝对额的收入差距达到8172.5元。城市居民收入反应的是现金收入大多缩水,农村反而涨水。二是城乡社会事业发展存在巨大反差。农村人卖一栋房子也可能交不起一次手术费。从一首民谣中可见乡下人的辛酸:治个皮肤痒,一头猪白养;割个阑尾炎,辛苦干一年。三是城乡基础建设存在巨大反差。有3亿农民喝不上纯净水,有80000万农民喝的是苦水。“村村通公路”也要农民按丁集资,交叉区域常因政府之间的互相扯皮而长久搁置。四是城乡投入存在巨大反差。城市教育投入70%,农村30%。娱乐设施等投入更是与农村无缘。农村土地、资金和人才流失严重。另外,城乡在政治建设、和谐建设等方面存在巨大反差。城乡之间的反差是城乡之间的矛盾加剧的根源。第二要解决经济增长与社会事业发展失衡的问题。一是财政性教育投入不够 。据统计,在国家财政性教育投入上,目前世界平均水平为7 %左右,其中发达国家达到9%左右,经济欠发达国家也达到4.1%。而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仅占GDP的3.01%。因此,教育经费的沉重负担落到受教育者家庭,再加上学校乱收费现象严重,使上学难,上学苦,上学如同上青天。供一个大学生需要4个城市职工的年收入,需要15个农民的年收入。贫困家庭孩子受教育情况令人堪忧,仅农村就失学率达到5千万。大量孩子失学流入社会,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的一个重要根源。二是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生活保险能够享受的只不过是少数人,社会救助是杯水车薪,社会福利僧多粥少,民生问题是社会的一大难题。如歌谣所言:生不起,剖腹一刀五千几;读不起,选个学校三万起;住不起,一万多元一平米;娶不起,没房没车谁嫁你;养不起,父母下岗儿下地;病不起,药费利润十倍起;活不起,一月辛劳几百几;死不起,火化下葬一万几。可见民生之多艰,民怨之多大。第三要解决社会利益不公平的问题。一是受教育机会不公平。政府所制订的政策,使城乡之间人口数量和教育经费投入的不匹配、不吻合、不平等;政府所制订政策,使名校与普通学校就读机会之间的不平等;富家子弟和普通老百姓子女之间入学机会不平等;政府容许或默许,致使国立大学和公立大学招收学校所在地学生与招收非学校所在地学生之间分数规定的不平等;“穷”导致教育不公平,高昂的学费导致教育不公平,择校之风凸现教育不公平。二是收入分配不公平。工资收入增长远低于GDP的增长;企业之间由于生产经营条件的差别而产生的分配不公平;企业内部资本所有者、经营管理者和劳动者之间的分配不公平。第四要加大力度反腐败缓和社会矛盾 人民群众对腐败已经到了可以忍耐的极限,因为这些贪官已经严重侵犯了群众的根本和基本利益,制造社会的更大贫富不均和矛盾。腐败分子穿进口名牌,吃山珍海味,住别墅豪宅。贪官的孩子读贵族学校、出国留学、就业随意选。贪官出行坐“宝马”,开会去“山庄”,病了有“高护”,怒了民遭殃。所以社会群体事件集中爆发,这是历史的必然,我们应该有清醒的认识。水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这个自然规律谁都知道,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没有人能感觉到它的存在罢了。

以上几个方面的问题存在,是人民内部矛盾加剧、激化的重要方面。建设和谐稳定的社会,要把发展教育放在首位,要把实现教育公平放在重要位置。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要加强对垄断行业收入分配的监管力度,改变分配秩序混乱的严重局面,减轻人与人之间因不平等而出现的不平衡。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需求。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安定的“稳定器”,是经济运行的“促进器”,是人民内部矛盾的“减缓器”,是实现社会公平的“调节器”,是减少和化解人民内部矛盾,实现国兴邦安的“根本大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