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伴娘 遭扒衣摸私处:修行,它可不是工作!功课!仪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5 09:30:31

修行,它可不是工作!功课!仪式! 法王噶玛巴开示

在人间按:法王的开示太精彩了,由浅入深,对治清晰,分为了五个层次:一、光明与宁静的心。二、修行可不是工作!功课!仪式!三、你看得到生活里,热呼呼、香喷喷的佛法吗?四、修行要完全投入,才会体会完全滋味!五、禅定实修的教导。最后,法王说了“灯灯相传”!祈愿此文能够利益一切众生,多多转载哦O(∩_∩)O~

 

法王噶玛巴在印度菩提迦耶针对华人的四次开示之三

 

法王噶玛巴--第三届华人宗门实修课程教授第2天II:

你看见生活里,热呼呼的佛法吗?

 

地点:印度菩提加耶

时间:2009年01月1日(下午)

报导:黄靖雅

摄影:噶玛善治、噶玛诺布、郑履中、潘士伟

 

宗门实修第二天,元旦下午的课程,法王从开放提问的问题箱中选取其中一个具共通性的问题:我们平常工作已经很累了,怎么还有时间修行?如果降低工作质量,在这个不景气年代,很可能会被裁员,请问法王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修行?

 

法王针对这个问题回答说,这是个常见的问题,可见得提问的人重视修行和上师的交代。法王说:“一般人常把修行留在佛堂里,佛堂门一关,修行就没了。”这样的修行是不够的。

 

法王举自己的修行经验说,一开始,一般人为什么要修行?有两个原因:一、是顺缘造成的压力;二、是逆缘造成的沮丧。有些人很能干,上司喜欢交给他一大堆事,他对自己要求也高,没日没夜的做,结果引起家人抱怨。而有压力的人忙起来,一遇到挫折,就容易被激怒、有情绪,就会越来越不喜欢这样的工作、生活和自己,结果身体病了、心理也病了、得忧郁症,最后是自杀。“干脆不要这个不能带给自己幸福的自己”。像这些,就要靠修行的方式解决。

 

法王进一步开示:“所谓修行,就是修心,然后放到行为上用。”“心需要一个家,这个家不在外面,如果心里有个家,无论外在发生什么事,都会觉得满足、安定,内在有个家,心就可以休息休息、轻松轻松。”法王说,在藏文里,修行有两个意思,「修」是指心中的慈悲、关爱,「行」是付诸身语的行动。要注意的是,这两个字,都是「动词」,就是要付诸实际行动。有行持,就会牵动整个社会,引起改变。 “只有发愿是不够的,要展现于行为,修行的力量才会显现出来。”

 

你的心,听话吗?

“修行,就是要管好自己的心,如果我们不适时叫回外驰的心,久了它就会不听话。”法王说,如果修行,有光明的心,就算明天会死,光明的心也不会死,死亡时也许会失去一切,色身、财物都会消失,但光明的心和宁静会一直陪着你;而如果不修行,没有光明的心,看待世界都是负面的,就会觉得什么事都冲着你来,连看自己也都只看到负面的,生命就会变成一场自己和自己的战争。

 

生命中难免有逆缘,法王说,消除逆缘最好的方法,就是心的光明。“心的本质,是清凉、透澈、喜乐,具有光明的觉照力量,有种内在的寂静(此处法王说英文inner peace)。”即使在死亡时,有了心的光明,就不会看到死亡的黑暗,心的清凉、喜乐、宁静是不会和我们分离的。而所谓修行,就是恢复心的光明、清凉、温暖。问题是,怎么做呢?

 

避免三种错误的修行观念

此处,法王提到,要避免三种错误的修行观念:

一、不要把修行当成有时间性;

二、不要把修行当成功课;

三、不要把修行当成仪式。

 

第一点,修行不应该有时间性。不要把它当工作,有上班、下班时间,法王半开玩笑说:“像我就是整天在『工作』。”

修行有「时间性」、有「下班时间」的人,平常不修,进了佛堂,勉强去修也行,但会觉得不舒服,一坐上座垫,发觉和菩提心、慈悲心都不熟,就在那里想:“菩提心你在哪里呀,快过来快过来…”平常生活中不观修,进了佛堂就要开始修行,就像没有暖身,就要开始激烈运动,是会伤身的,“不要用修行伤自己的心,修行要自然、平静、习惯,心不是犯人,不要用暴力解决!”“修行,是慢慢熟练的过程,不要很暴力的,希望啪一下解决。”

譬如观修慈悲,平时不修,修法念诵法本到“愿众生皆具足一切乐及乐因,愿众生皆净除一切苦及苦因”时,就会觉得很奇怪,连小慈悲都没有了,又如何能对一切有情众生自然生起慈悲心?所以,我们就要有次第、由近而远的,从自己的母亲开始观修起,而后渐渐扩及有情众生,这就是一个自然开展慈悲心的过程。

 

第二点,不要把修行当功课。法王说,譬如做四不共加行,有些人太在意数字,连做大礼拜也去找一块比较滑的板子,心想这样滑得比较快,赶快做完,我就可以去领受什么特别本尊法,上师也会觉得我好棒。这样拚命赶功课的结果,数字是进步了,但心却一点都没有改变“重点是信心的增加,而不是数字的增加。”

“功课不是给上师看的,是给自己看的,功德是要献给自已的。”法王提醒,“重点是心性”,有些人太在意数字,譬如做十万遍四加行,累积了很多个「0」,心性上却没改变,结果还真是个「0」。

 

第三点,不要把修行当仪式。法王说,不要把珍贵的法宝变成乡下的祭祀仪式,观修本尊时,重点是去思维特殊法相或法器内在的涵意。

譬如四臂观音,华人都觉得很奇怪,观音菩萨怎么会有四条手臂?法王用中文开玩笑说,是不是观世音菩萨“干得不错,所以佛陀就『钦此』,多赐给他两条手臂?”多出来那两条,“也不是藏人装上去的,那不是藏人干的”……光这四臂就有这么多妄念,“那观修千手观音时怎么办?”重要的是,要想这四臂代表的功德特质是什么,那是“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象征,要思维这四无量心的功德。

 

你看到生活里,热呼呼、香喷喷的佛法吗?

如果避免了上述三种错误的修行状况,接下来要怎么做呢?就是直接去观修生活里、人世间热呼呼、香喷喷、活生生的佛法,而不只是去修持那些干干的文字。

所谓佛法,不只听到,还要看到,要有直接体验”,就像释迦牟尼佛成道前,出王城四门看到的生老病死苦和修行寂静之乐,那就是悉达多王子直接体验到的“法”,那种对生命本质的直接体验,对修行历程是相当重要的。

至于在生活里怎么修呢?法王说:“修行就在你的工作里,就看你用不用。”当你设计或贩卖一样东西时,可以带着「布施之心」,让它的品质更好一点。“布施,不一定要真的给一样东西”,带着善意努力工作,本身就是对社会的布施,这是真正的菩萨行,真正的布施。就像佛陀圆满了布施波罗蜜,但世间还有那么多贫困的人,他到底给了什么?法王说:“佛陀给了他的未来,他的证悟是未来众生无尽的资粮。未来无量,众生也无量,岂不刚刚好?”

所以我们每天早上一起来,要忆持皈依戒,思维诸佛菩萨的功德,发愿“今天的一切身语意,都要利他,不伤害任何众生”,这就开始了「美好的修行的一天」。

有工作的人,要发愿我们的工作带给别人快乐,帮助别人,让办法、让质量提高,这就是工作里的修行和布施。

有孩子的人,努力把孩子教养成慈悲利他的人,“这样养孩子本身就是一项修行”。

有伴侣的人,扩大对伴侣的感情,就成为对众生的爱和慈悲,“真正的慈悲,是有感染力的”会自然影响伴侣,法王说,当一个太太非常慈悲,他先生即使只是到花园里浇水,都不知道为什么会觉得很温馨呢。

 

法王噶玛巴在印度菩提迦耶针对华人的四次开示之四

 

法王噶玛巴--第三届华人宗门实修课程教授第3天II:

 

止的禅修

 

地点:印度菩提加耶

时间:2009年01月02日(下午)

报导:黄靖雅

摄影:噶玛善治、噶玛诺布、郑履中、潘士伟

 

禅修,是最好的解药,所以为期三天的华人宗门实修,法王今天就决定以“禅修”画上圆满的句点。而且史上第一遭的,法王今天还首次公开指导大众进行“止的禅修”,圣地奢摩他(即「止」),法王亲自引导下的座上修,让大众惊喜而感动。

 

延续前一日“生活中的实修”主题,法王噶玛巴一开始开玩笑说:“其实昨晚如何在生活中修行,我还有话还没说完,所以今天,要教你们如何实际『禅修』。”

 

修行要完全投入,才会体会完全滋味

法王说,一般而言,禅修是为了对治烦恼,“但其实,烦恼真的是我们修行道上的庄严和威德,它甚至是帮助我们修行的。”怎么说呢?法王举华人都很熟悉的《西游记》故事说,唐三藏西方取经,如果从唐朝边界一下子就到了天竺,故事一下子说完,太容易了,就没有感动人心的力量。一定要唐三藏带着孙悟空、猪八戒等(象征贪嗔痴)的弟子,千里迢迢,一路艰辛的到达天竺,所取之经,才益显珍贵难得。

修行也一样,你要完全投入,才会了解它完整的滋味,“譬如吃辣椒”,如果你只舔舔皮,是不会知道它有多辣的,唯有大口咬下、甚至整支吞下,才会真正体会到它到底有多辣。当烦恼很激烈时,它会提醒我们“观看自心”,生起惊觉,当下看清楚烦恼的相貌,看清楚它的过患,就容易找到它的要害和对治的方法。这样清楚强烈的对境,反而比小烦恼更有助于心的修持。

 

修心,要像修理手表那么精细

对治烦恼的禅修,要从粗的烦恼开始,“但方法要很精细,就像修理手表一样,我们的心坏了,也要先用放大镜把病根找出来,再精细的修理,让心恢复正常运作。”不过,一般人对于烦恼,其实不并真的觉得它有多不好,对它的过患只有模糊、概念化的理解,没有真正生起想断除的心,那就像一辆车开错方向,只是小小调整方向是没用的,一定要禅修整个对调过来才行,“就像有人叫你吃大便,如果你还想要不要吃就完了,当然马上说不要!”但要到这种确认的程度,一定要透过经验不断观察,很难一次理解。这是一个慢慢习惯、使心熟练的过程,不能像有些人修安忍,是用“硬忍”的方式,就像练硬气功一样,拿砖头就往头上砸。

 

对治烦恼的四个步骤

所以对治烦恼的禅修,步骤约略如下:

第一步,看到:看到本身,就是禅修的起点。

第二步,抉择:要培养正确取舍的智慧,就像中药苦口而有益,“有些我们想要的东西,其实不需要;有些需要的东西,又不想要。”这时就要认清并抉择,我们的心真正需要的是什么,“然后把机会给善心。”

第三步,对治:用闻思修,对治业烦恼。

第四步,禅修:禅修是一个慢慢使心习惯的过程,修行是要让心自在、得到自主权,让硬邦邦的心变软,变得有弹性。

 

止的禅修五个身要

至于如何练习禅修,首先是专一,就是要完全的专注,把散乱的心收摄起来,完全集中在一个目标上,让心如箭,不失焦点不散乱,方法就是“止的禅修”。

“止的禅修”有身要,一般而言就是指「七支坐法」,就是禅修时身体的七个要点:

一、全身要放松:身轻松,心才会轻松;

二、身体要坐直:身正则脉正,脉正则气正;

三、两肩放松;

四、舌顶上颚;

五、眼睛自然下垂,看着鼻尖;

六、金刚跏趺坐:就是两脚双盘,但采单盘「菩萨坐」也可以;

七、手持禅定印:两手右上左下交扣。

 

“止的禅修”时,要让心专注在所缘境上,可以专注外在的所缘境,如一朵花或一种声音上都可以,重点是“收心”,“是心在看,不是眼请在看”;或者专注在内在的所缘境上也可以,但以观想「清净所缘境」,如佛像,利益较大。

法王说:“现在我们就来观想佛陀成道相,身体是金色的(不是金漆那种金),面容慈祥,眼神柔和的观照着众生,要这样专注的想,剎那剎那的让它很清晰。”然后法王要大众在这样的「所缘境」中,安住片刻,“最好能融入所缘境”,这就是一次以「佛陀成道相」为所缘境的“止的禅修”。

 

短座,但多次数

法王提醒,禅修要“短座,多次”,但“短座”的意思,不是让你身体马上垮掉,身体要维持同样的姿势,但心放松即可,马上垮掉会失掉刚才的专注。法王说,禅修之前,要先让心放松,不想过去,不想未来,这样再开始前面讲的“止的禅修”会比较好。

不要太计较过去,计划未来”,法王对此说了一个西藏故事,有个人得了一小袋米,就很高兴的顶在头上,开始做白日梦,心想如果他卖了这一小袋米、赚了钱,就去买一大袋米,又赚更多钱,就去讨个漂亮老婆,生几个可爱孩子,孩子会来叫他吃饭,他就会故意说:“哦,我现在还不想吃”……想着想着,头就不自觉得摇了起来,头上顶着那一小袋米,就哗啦啦撒了下来!所以空想太多是没用的。

 

“我想化成一个祈愿、慈悲,永远跟随你们…”

在这起伏不定的时节,这三天的课程就像个家,让你们的心休息。”三天课程进入尾声之际,法王说:“我们的笑,诸佛菩萨都看到了;我们的欢喜,遍满十方。”“课程结束了,但我对你们的心和祈愿永远不结束。真希望化成一个祈愿、化成慈悲,永远和你们在一起。”

但法王也提醒:“要记得佛陀入灭前的叮咛:『诸法因缘生,都是无常的』,所以你们回去混乱的世界,要照顾好自己的身心;也要把这几天所学,分享给有缘人,就像『灯灯相传』,我在遥远的地方,也会感觉到你们像一盏盏光明的灯亮起来,像一颗颗明亮的星星照亮了夜空,我在遥远的地方会感觉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