闸门自动监控系统:再为企业界年轻人荐书 汪丁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16:31:37

如果读者已经读了我在1月5日专栏推荐的四本书,那么,请沿着人类和社会演化过程的视角,进入如下稍许深入的阅读:

米德《心灵、自我与社会》

(赵月瑟译,世纪出版集团2005年5月第1版)

大约在1895年,杜威受聘在芝加哥大学哲学系和心理学系任教。米德曾在哈佛大学与鲁一士研读黑格尔哲学,又曾在莱比锡大学和柏林大学研读实验心理学,在芝加哥大学,他是杜威的助教和挚友。与杜威一样,米德深研心理学和社会哲学。第一个聘期结束时,杜威向芝加哥大学校长提出的他继续任教的首要条件是,聘米德为哲学系和社会学系的教授。自此,芝加哥大学社会学派兴起,至今不衰。米德论学犹如颜回,他的思想只存活在芝加哥学派的口语传统里,不留文字。米德1931年去世。他的学生们收集了米德课程的学生笔记和讲稿并结集出版,本书便是其中一本。这本书,多年来我在教学中引述最多。中译者赵月瑟认为,米德不应被简单地冠以“行为学大师”的头衔,而应被视为符号互动理论的创始人。在企业界工作的青年人,他们的心灵和自我,对“企业”这一特定社会形态已有所体验,或许也曾为生活意义的逐渐消失而苦闷,读米德这本书,可感觉更亲切。

斯塔斯《批评的希腊哲学史》

(庆泽彭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第1版)

这是斯塔斯(W. T. Stace)在大约1919年至1920年期间的讲义。斯塔斯1949年任美国哲学会长,以《神话与哲学》名世。他是读者更熟悉的罗尔斯的博士论文指导教师。与政治哲学家罗尔斯相比,斯塔斯是更好的哲学家。斯塔斯介绍的希腊哲学史,脉络最为清晰,唯一可与媲美的,是贯穿在书中由他撰写的批评。庆泽彭的译笔不仅流畅而且深刻,这是1930年出版的中译本,今天读来毫无陌生之感。

克里希那穆提《面对危机中的世界》

(依妮译,长安出版社2009年7月第1版)

这本书被我确定为“新经典”。这位作者的魅力,不仅吸引着与他同时代的思想者和灵魂探索者,也注定了要吸引我们这个时代的思想者和灵魂探索者。这是克里希那穆提晚年的演讲集,据我推测,应是他最后的演讲集。本书封面的上半部是作者正在讲话的画像,下面写着:“这个时代最锋利纯粹的生命的教诲”。对我而言,关于这本书最困难的事情是如何向读者介绍它的内容。我反复阅读这本书,将感受写在页边,标出那些震撼我心灵的句子——用钢笔、彩笔和铅笔,以致它现在看上去已经很旧了。但我仍将它放在身边,当我旅行的时候,我首先想到要随身携带的书就是这一本。在我主持的行为金融学实验班“指导阅读”课程里,我曾要求全体同学阅读这本书并撰写读书笔记。从我收到的学生笔记,我知道,这些同学如我一样地被这位老人的话语深切地感动了。他是1986年辞世的。从各类英文版的克里希那穆提演讲录,我知道,收录在这本书里的演讲,至少有三篇,是1985年至1986年的。那一年,他90岁。

杨-布鲁尔《阿伦特为什么重要》

(刘北成 刘晓鸥译,译林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

阿伦特,这位如此杰出的女性思想家,一开始就备受争议,因为她与海德格尔的暧昧关系,还因为她将“平庸”与“邪恶”联系起来,批判了“因平庸而邪恶”的生活。她始终是我最喜爱的女性政治哲学家。不仅如此,她辞世后,以她命名的讲座教授的继任者海勒教授,也是我喜爱的女性政治哲学家。这本书的作者是阿伦特在纽约新社会研究大学指导的博士生,1974年获得博士学位,次年,她的导师去世。遵循着导师的思想,她撰写了《汉娜·阿伦特:爱这个世界》和这本书。为什么阿伦特对我们活着的人仍然重要?因为,今天我们面对着甚至比以往任何时代更多的恶,和更少的宽恕。从几十亿英里之外拍摄的地球,只是茫茫宇宙里的一颗尘埃,它承载着的人类文明却至今不能在浩瀚的宇宙里寻得另一类似的文明,它如此渺小和脆弱,又如此不寻常,它维系自己的命运于一个自称为“人类”的物种,尤其依赖于这一物种是否有能力克服它内在的恶的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