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接喉镜检查痛苦吗:子弹飞了40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5:10:31

马识途:子弹飞了40年

杨帆 杰保 《 人民文摘 》(2011年第3期)

    电影《让子弹飞》创下了几亿的票房纪录。这部电影改编自马识途的小说《夜谭十记》中的《盗官记》。

    马识途是著名的蜀中文坛巨匠,在当地,他的名字和郭沫若、巴金、沙汀、艾芜一样被大家熟知。在其创作的多部小说中,命运多舛的首推《夜谭十记》。这本书从1942年一直写到1982年,由于世事变迁,其间好几次创作中断。如果不是马老的锲而不舍,就没有这本沉甸甸的好书,也就没有今天的大片《让子弹飞》。

    记者日前登门拜访了已96岁高龄的马老,从他口中了解到了当年写下《夜谭十记》背后的故事。

    革命者马识途

    马识途与哥哥马士弘,曾是一对传奇的“国共兄弟”——抗日战争时期,哥哥是国民党,弟弟是共产党,共同为抗日救国浴血奋战,演绎了一段“国共合作”的奇情奇缘。

    马老说:上世纪初,在兵匪猖獗的四川农村,我的幼年就是这样度过的。似乎从我有意识的时候,我们家和所有的乡亲们,就老是在“逃兵”或者“逃匪”。实在分不清楚谁是兵谁是匪,反正一样。

    我父亲当过三任县长。父亲是个清官,在任期间,兴办教育、兴修水利和道路,却负担不起家里孩子的学费。马识途的大哥牺牲了学业,支持两个弟弟读书。

    父亲当上县长后,以宴请全县士绅、军官为名,骗来在当地横行已久的恶霸,在宴席上开枪处决了其中的部分人。在当时贪污盛行的国民党官吏中,父亲出淤泥而不染。听说侄子受贿,立即将其撤职并送回原籍,所以父亲卸任时,万人送行。

    读初中时,我和三哥马士弘在同一个农村中学,校长是陶行知的学生,推行的是陶行知“生活即教育”那一套,学生都从家里带锄头,平操场,修道路,把学校自治成一个新村,学生也较为自由、开放。那时教师中有老夫子,也有共产党员,所以我开始接受新东西,还跟着去农民家宣传不给地主交地租。当时不知道什么是革命活动,只知道是正义的事,但农民一问我,不交之后怎么办,我就不知道怎么回答了。

    后来蒋介石反共,各地都有清共委员会到学校来抓共产党,进步教师跑了,学校也封了。我16岁初中毕业,决定走出四川去找寻一条生活的道路,就去了北平,不过一年,日本人打来,又逃到上海读完中学,考进南京中央大学工学院化学系。我打算将来造炸药,工业救国。

    可是有一次高年级毕业同学返校,说工业救国不可能。女的变成了机关里的花瓶;男的去工厂当技术员,只是把日本的东西换个牌子,贴上中国造,因为提倡国货。于是,大家痛哭流涕,理想破灭了,救国无门,找不到出路了。正没办法,却找到一条新路子,参加共产党。1937年,我以中央大学学生的身份为掩护,去武汉从事地下工作,第二年加入了共产党。入党那一天,仪式很简单,却是我人生道路的转折点,我改了名字,叫马识途,因为找到道路了。

    武汉失陷后,党组织迁往鄂西。1941年,鄂西特委组织遭到国民党特务破坏,妻子刘惠馨和初生的女儿被捕,我也遭通缉。因为三哥马士弘当时是国民党少校参谋,父亲要他去救我们。几经周折,我被送回老家,妻子却牺牲了,女儿不知下落20年。直到1960年,我才在武汉一对好心的工人夫妇家找到了她。

    在地下党活动的年代,我们没枪、没钱、没政权,党员靠什么活动?就是靠信仰和群众。那时,共产党员是真正的中国精英,是真正的中国前途的代表。哪里有私人利益之说?只准备牺牲。唯一的利益就是国家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

    《夜谭十记》灵感起源

    《夜谭十记》包含10个篇幅不等的故事,马识途以旧中国官场里的10位穷科员为主人公,通过10人轮流讲故事的独特叙述方式,真实再现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社会百态。

    《夜谭十记》创作于1942年,当时马识途已经身具革命家与文学家双重身份,冒着生命危险在“国统区”从事地下工作,由于经常更换职业,马老那时经常和三教九流打交道。

    “他们给我摆了许多我闻所未闻、千奇百怪的龙门阵,尤其是我接触的一些小科员,他们平时没有什么娱乐和消遣,只好三五结伙到人家里去坐冷板凳,喝冷茶,摆龙门阵,自寻其乐,在他们结成的冷板凳会上,我听到了难以想象的奇闻轶事。我才深知那个社会是多么怪谬绝伦,荒唐可笑;人民的生活是多么困苦无状而又丰富多彩。”

    马识途被这些生动的故事感染,产生了强烈的创作冲动,终于在1942年选择了10个最有意思的“龙门阵”开始创作《夜谭十记》。

    一写40年三度被毁 

    写《夜谭十记》的第一个字开始,根本没想到这本书一写就写了40年,三度书稿被毁,三度重新创作。

    第一次毁稿发生在1946年,马识途奉调从云南回四川做地下工作,写好的初稿不得不在离开前全部烧掉。

    他到成都后,对焚稿总是念念不忘,于是在工作之余又情不自禁地写了起来。可是,马识途在四川的家不久就被特务查抄,他所有的书籍、书稿、笔记和资料都被没收,其中也包括已经初具规模的《夜谭十记》。

    新中国成立后,马老再次开始重写《夜谭十记》,人民文学出版社已经向他约稿,只要写完就出版,可惜由于种种原因,这部很快就要出版的书不光被判“死刑”,连书稿都找不到了。到马老再次重新动笔创作《夜谭十记》时,他已经73岁了,这是第四次写这部小说,1982年终于大功告成,《夜谭十记》首次出版的印量就高达20万册。

    “那些精彩的龙门阵故事我必须要写出来。其实过了这么多年,直到现在那些有意思的人还在我脑子里呢,我还巴不得再写一本《夜谭十记》的续作。”马老笑着指了指自己的脑袋。“只可惜我现在精力大不如前,看东西很费力,没有办法再写小说了,这么多精彩的故事还没讲完,可惜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