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道手游10月合区公告:佛子行三十七颂讲义(选摘1-释文题)-阿阇黎毗卢阿贝迦那伽罗仁波切传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8 14:11:26

佛子行三十七颂讲义(选摘1-释文题)-阿阇黎毗卢阿贝迦那伽罗仁波切传讲

(2007-12-19 12:13:36)转载 标签:

人文/历史

分类: 敦炯朗巴新伏藏派  

佛子行三十七颂讲义(选摘1-释文题)

 

萨迦无住大师造颂

     

黎毗卢阿贝迦那伽罗仁波切传讲

 

1.什么是佛子行?

  

 “佛”在梵文当中称为“布达”,翻译成“佛陀”这个音,“佛陀”的意思就是觉者、大觉的意思。

 

  觉悟了什么才能称为大觉呢?佛所觉悟的,就像《金刚经》上所言的那样,“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所谓有为法,它可以包涵成一切法。一切法可以分成两大类:有关于心性思想的这一类,和没有思想的物质这一类。物质这一类,我们把它称为是器世间;具有心性,具有思想的这一类,我们把它称为是情世间,情器这两个世间称为一切法。这样,山河大地、日月星辰这些器世间,对一切物质都作了包含;六道的有情、六道的一切众生,由情世间作了包含。因此,情、器这两个世间可以称为是万法了。如果知道了这是“万法”,怎么样知道这一切是空的呢?佛是依靠他的智慧,还有他的禅定的力量,现量证悟它是空性的。

 

   为什么说它是空性的呢?我们在修行佛法的时候,要知道佛所遵循的是一种因果律。就像因为善和恶、有和无的缘故产生了一切法的循环。比如说吃饭、睡觉等这些事情组成了人的生活,人的生活需要吃的饭,工作,累了要休息,休息好了又工作,这是互为因果、辗转循还的。

 

   从物质的本质而言,它也是无常的,佛以其智慧看到物质是远离断灭边的。物质是自然出生的还是非自然出生的?如果是自然出生的话它应该层出不穷的出生,这样一来物质会无穷无尽,既不需要有人也不需要其它有什么。就像扔垃圾,没等你扔垃圾已经堆满了,或者怎么扔也满不了,这都会成为一种过失,层出不穷的过失和永不出生的过失,因此物质不是由此产生的。那么是不是别人使它产生的?如果别人能够使它产生的话,那么他自己是什么东西?

 

   这样详细的观察有很多种,但是佛用一个比喻来证明这个道理,就是“如梦幻泡影”。他这样解释的:你如果有智慧,你可以通过物质的本性来体察它,如果没有这样的时间和精力去分辨它的话,你可以用一个思想来认识。比如说梦幻,梦里的事情是真的是假的?每个人做梦的时候都认为梦里是真的,但是梦醒了之后都说是假的。没做梦以前都说我绝对不会做恶梦,不管你醒的时候如何的发愿,在梦里头该做什么梦照样做什么梦,你想不到的梦全部会出现,这个时候你就知道梦不由你自己。它由何而生呢?还是由你的心中而生。但是在它出现的时候,它真实吗?谁都知道梦里的东西不真实。但是如果你要是执著了的话,那就认为梦是真实的,所以在梦里头你就活得很认真一样。你醒了之后,发现只是一个梦,然后很快就把它忘掉了。人们都说三更之梦,过去就过去了,只能给你产生一种影像,觉得它是不是好兆头而已,大多数人都不会承认说梦见的就是对的。如果梦见的就是对,比如说你是男的梦见自己变成女的,或者是你是个年轻人梦见自己成了老人,那么醒了之后就应该变成那个样子了。所以说谁都不会相信梦里是真实的,只能说是按照自己对梦的执著和习气的不同,感觉到这个梦给你的心情造成了一些影响而已。

 

   实质而言,梦是虚幻不实的东西,佛说你看到了梦里头的情形的时候,你不知道它是梦,所以你执著它是真正的、实有的,现在就存在,对你有作用的。所以梦里头梦见了站在很高的楼上的时候,你也很害怕,“呀,一跳下去就摔死了”,你按醒着的执着来执着梦境的,等你梦醒了之后,你就想实际上的梦里头又不是真正的楼,要是真正的楼跳下去会摔死了,梦里头怎么样跳也摔不死,因为它只是在做梦。但是为什么我们在做梦的时候就那么执著呢?这来源于自己的无明、习气、执著、还有分别心,因为这些给你造就了这种痛苦。所以说,既然知道了梦是如此的话,还有很多事情都是来源于一种“梦”,这种梦就把它称为:分别心的梦、执著的梦、还有无明的梦。

 

   我们现在看见的外境,或者你看到了人生当中所有的事情的时候,当你不知道它是空的、假的时候,你会以这种习气来执著,由此造就了轮回,造就了苦。所以,佛告诉你,如果你真正的懂得了一切诸法如梦幻、如泡影的话,那么就会对它不去执著了。就像虚空一样,虚空可以包容万法,万法于这个宇宙之中任何事物都能出现,任何事物也消融于虚空当中,就像乌云也好,晴天也好,彩虹也好,山河大地所有的东西都是来源于虚空之中,终归还是要融入到虚空之中。所以,如果你能够断弃了对过去、现在和未来这三世分别念的执著,这个时候你就能够趣入真正的佛的这种觉悟境界了。

 

   佛把他证悟的这种境界称为是本来觉悟的境界,什么叫本来觉悟?就是平等、广大和包容的智慧境界。为什么这样说?因为它的自性既然是空性平等的话,那么平等就能够包容,就能够在平等境界当中没有任何的对立,没有对立所以说任何空间都可以出现,不管多少,不管多大,不管它有多么的微细,都可以在虚空之中出现。所以虚空是平等,平等表示它是无碍的缘故,无碍就表示它包容的缘故,包容表示它空性的缘故,空性就表示它空中又能幻化万法,那就是它的光明本性。所以说,这就是一切法的究竟之处,佛证悟的就是这个。

 

   佛证悟了这些之后究竟有没有用?依靠佛自己所领会的这种道理,佛开始去实践它。实践的时候,佛通过观察自己的心对外境的执著与否,然后断弃这种执著,“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他见到了一切分别和一切幻相都是虚假的时候,佛觉悟到了轮回实际上是自心当中幻现出来的,而自心本来就像虚空一样,可以出现所有的事物,也可以让所有的事物在这种心的虚空当中让它泯灭,这是一种真实的智慧,于是佛在这当中进行了禅修,然后依靠禅修的这种经验真正的趣入到了心如虚空的境界。所以,释迦牟尼佛成道的时候,讲出来一切诸佛的精华,就是般若理趣,就是说一切法本来是不生不灭的,但是无法表示它,所以佛就说,这一切都是众生的妄想尘劳,倘若人们可以把自己的妄想放弃的话,你的自性是本来清净、本来平等包容的、本来是光明的。佛证悟了这些,而且他也这样的行为了之后,把这种实践的道理告诉弟子,这就是佛法。

 

   那么佛所说的这些道理本身能否证实呢?通过各种实践,历代以来有无量的诸佛,还有一些祖师们、菩萨们,他们依靠佛所说的这种道理身体力行地去实践佛法,更加发现佛法的确是真实的,它在每一个角落当中都显现出它自己的那种真实不虚。比如说佛说过,对一切的执著如果能够断弃,你就会产生一种无执的智慧,这种智慧就是我们所说的空性和平等。既然是空性和平等,它就没有障碍,没有任何对立,所以才称为空性,所以才平等,有和无的平等,软和硬的各种平等。

 

   但是,如果只凭一种理论,如果没有实践,就很难让人相信这种事实。通过很多佛和佛的弟子们在修行的时候,他们真的能够示现这种事实,比如:在虚空中站起来,在空中来回行走。空中不像大地能支撑你,但他在空中能行走,足以证明就像彩虹在空中显现一样,是无依而生的。像《米拉日巴传》里讲,米拉日巴可以穿越岩石,穿越岩石,这表示岩石的硬对他的心来讲是没有硬的分别的,岩石对他来说就像虚空一样是通彻的、无碍的,岩石只不过就像是在空中观想的一块石头一样,根本砸不死人。所以,如果能体会到这一切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佛法不止是一种理论,真的能够做到这些。

 

    佛的这种觉悟是可以类推的,为什么呢?因为宇宙中所有物质都由四大组成:地、水、火、风,如果你能在一个四大当中超越的话,一切的四大都能超越。因为它只是一种代表,就像是电视机一样,你家有个电视机,他家有个电视机,对好频率的话大家都能够看到电视节目。这就是一种规律,这就叫惯性,轮回也是一样。就好像你扔石头到高处,它必然要落到大地,是地球引力造就的。因果也是如此,它都是自然化现的,佛把握了这种规律之后指出,如果你知道了你怎么样轮回了,是因为你执著了轮回,所以这样返回去,你不执著了,不就是返回自己本来觉悟的境界了吗?所以佛觉悟的这种理论,从理论到实践都已经做到了圆满的解释,并且使很多随学者都能达到了和佛一样的智慧和自在的那种神变,能够真的平等包容,能够显现那种无缘的大悲,证明佛法是真实的。因此,佛当之无愧可以称之为是真实的觉者,而这种“觉”圆融广大,遍及虚空法界,所以称为“大”,这样“佛”就是“大觉”的意思了。

 

 “佛子”指的是随学于诸佛菩萨之后,为了让诸佛的智慧在自心当中能够现起,让自己能够真正的看破轮回,让自己真正能够超出轮回,得到和佛一样的成就,和佛一样的智慧,和佛一样的大悲,来随学佛法,有这样的发心,能够趣入的人通称为佛子。

 

 “佛子”分两种,一种是胜义谛的佛子,一种是世俗谛的佛子。真正的佛子,我们指的是真正证悟了佛的这种智慧。为什么佛的这种智慧能够使人获得解脱呢?因为这种智慧究竟的缘故,所以我们称为菩提。“菩提”就是已经究竟了的意思。如果真正的依靠这个菩提萨垛的行为来修行,并且达到了菩提萨垛的这种思想和智慧境界的话,就称为是一切诸佛的修行、佛的行境。这个时候,如果真实证悟到了,也就是对自心产生了作用了,并且能够真实的遮止自己的烦恼,对一切的外境产生一种力量的时候,这个叫“真正的证悟”。证悟,我们可以把它分为五道十地的差别,证悟在某一道,达到了某一地的证悟了,有了这样的差别的缘故,就区分出来了一个凡人到成佛之间历程经过了多少。凡人当中,也就是还没有亲眼见到佛所证悟的自在境界的这种人,我们把他称之为是世俗中菩萨,也就是说只具有成佛的发心,这个时候我们把他称为菩提心的佛子,也可以把他讲成世俗当中的菩萨。

 

 “佛子”也就是“菩萨”的名称了,这个意思是说,一切诸佛之子,由此而能产生成佛的果的意思。那么为什么有了菩提心的人就可称为菩萨呢?因为佛所证悟的是究竟智慧的缘故,佛证悟的这种究竟智慧我们把它称为是菩提佛果,也称为是菩提的智慧果。因为这个缘故,所以说我们要把菩提当究竟的意思来理解。具足了菩提心就是具足了一种究竟智慧心的人,这个时候,他可以称为是菩萨。这种智慧心也有两种,外表上是以大悲为相,它的本体实际上是以空性智慧为体的,因为有这样的区别,所以说真正的证悟了胜义菩提心,也就证悟了它的本体,亲眼见到了佛证悟的某些境界的时候,这个时候称为胜义的菩萨,也就是你真正见到了佛性的菩萨,这个时候就是真正入了圣位的。比如说观音菩萨、地藏菩萨,无著菩萨、龙树菩萨等等是已经证悟了的,称为是真正的菩萨了。

 

   还没有证悟这些道理,像我们只懂得了发心的这些人,因为是以无上菩提为所缘,比如说:“我要成就佛的无上智慧”,当你这样发心的时候,等于说我要成就和佛一样这种包容、广大、平等、清净的智慧。你有这样的发心,首先要知道的不是为了你自己,为什么?没有自他之相才叫包容,如果有我和他的这种分别执著,那就不称为究竟,不称为空性,也不称为平等,也难以成为大悲,这样当然不是菩提心了。

 

   菩提心是什么呢?它是以空性为自性的,它是通彻无碍的。所以,你说我已真正具足了菩提心的时候,要知道你具足的是一种平等心,一种究竟的大慈心、大悲心,是具足了一种无碍的心,就是说任何东西都没有障碍的。既然任何都没有障碍的话,那么自他当然也不成为障碍。所以说,你和一切众生融成一体,那就是法界,以这样的一种成就,与一切众生同成无上正觉的这种发心,这才叫菩提心。具足了菩提心,现前证悟了,菩提心力量可以自然而然地生起,这就是世俗菩提心中我们的愿力能够真实生起,胜义菩提心中依靠我们的这种智慧能够断弃烦恼,并且断弃对轮回的实执,这就称之为菩萨。对那些没能全部断弃烦恼,断弃实执,只有这样发心的人称之为世俗菩萨,就是我们现在学菩萨道的这些学子们,这样就区分出来佛子了。

 

 “行”是指一切诸佛都是因为修行佛法而得到成就的,修行佛法可分成见、修、行、果这四个部分。“见”,首先你要认识到佛所证悟的境界是什么,知道了佛的境界,然后你向着佛的境界走,这才叫修行。就好像是说我要去五台山,你心里想了要去五台山的时候,你必须要知道怎么去五台山。五台山是文殊菩萨圣地,你去朝拜,目的明确了才能往五台山走。走在路上,尽管有十条八条、一百条的岔路,你会问:“这个路能不能去五台山?哪个路更近一些?”,这样一来你就能够上五台山去了。但是,如果你根本没目标,人们说:“你到哪儿去?”“我上五台山。”然后走着走着朝北京走了,这样一来你根本上不了五台山。因为你心中没有这种目标,没有朝这里走的这种发心,你就不会断除对道路的怀疑,也就是泛泛而走,走到哪儿是哪儿。虽然说是上五台山,谁知道哪天能碰到?因为你没有一个目的的缘故。“见”,准确的来说,就是对于无上佛果的认识,你认识到了佛果,也觉得成佛是可能的,这件事是真事,而且由此修行,可以断去我们自心的痛苦轮回,使我们能够得到像虚空一样无碍的境界,能够证悟同佛一样的智慧,能够洞知三世因果,洞知一切生死轮回,并且于此之中“犹如莲花不着水,亦如日月不住空”。真正坚信这一点,有这样证悟的时候,这叫信佛,这也是对佛的认识,我们把它都称之为是“见”,就是正见的意思。

 

   有了这个“见”,为了达到这种“见”,为了成就佛这样的功德而依止佛法来修行的这种方式,我们把它称之为是“法”,也就是道路。在修行的时候,不可能一说修行就不吃不喝不睡了,我们都有二六时的区别,而且还有行住坐卧的区别。因为有这样的区别,那么在修法的时候就是“修”,我们在密法当中把它称之为结座。修法之外的时间,我们叫“行”,比如行住坐卧那些散的事情。非修法时你要怎么做?这就是具体的摄受你自己行为的问题了。修的时候如何的摄持自己的心,不修的时候又如何把握自己的行为,这两个方面总结我们把它称之为“行”,就是见修行的第三个部分“行”。只要不断的这样的修行,不断的在生活当中去体会佛法,去认识佛法,用佛法去印证自己的生活,使自己的生活不断地改变,这个就叫“修”和“行”的总体,所以简称为“修行”。把这个都总和起来,这时候就叫真正的修行佛法了。最后不断的纯熟,达到了究竟的时候,也就是达到菩提那个时候,你就成佛了,这时候就叫究竟佛果了,不叫佛子而叫佛陀了。

 

   这样,我们就明白“佛子行”的意思是:“为了成就无上佛果,成就广大智慧的缘故,而随学一切诸佛菩萨之后的随学者们,应该如何修行的方法就是‘佛子行’”。无著菩萨把“佛子行”归纳出三十七颂,一切佛子所应修行的精华,大家应该如此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