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学晶小拜年简谱:走私,它并不像主流话语所形容的那么不堪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5:42:19

 

    走私,它并不像主流话语所形容的那么不堪

 

“走私”好像不是一个好字眼,因为现在的刑法中,涉及走私的罪名就有十几种。“走私”,因为其非法性很可能也因此失去了道德的正当性,可不是过街老鼠?

说起走私,人们最先想起的应该是鸦片走私。19世纪,中英贸易中,鸦片走私非常猖獗,以致围绕鸦片,满清高层曾有严禁鸦片和合法化鸦片两种意见的交锋。严禁论者认为鸦片走私造成大量白银外流,应该严厉禁止,而弛禁论者则认为应该让鸦片合法贸易,政府收取高额税金。辩论的结果是禁烟派获胜,接着就是虎门销烟,就是鸦片战争,中国的近代史在一种植物加工品的走私与反走私的对抗中拉开序幕。

鸦片的走私,当然让我们对于走私深恶痛绝。鸦片走私的罪恶,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它造成白银外流,另一方面则是造成中国人吸食鸦片,身体衰朽,道德堕落。而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鸦片贸易合法化后,进口洋药(鸦片)成为合法贸易,中国政府对鸦片贸易征税,而那时候的鸦片走私,从法律的角度来说,其不法性则是造成税收的损失。

历史上看,走私一直是被政府所深恶痛绝的,因为走私最大的后果,就是它与政府争利,造成政府收入的流失。

在中国历史上,早期并没有今日这样普遍的商税体系,那时候,对于人们非常依赖的商品,政府往往是实行专卖的,比如盐铁酒醋茶之类,历史上很长时间是由政府垄断经营的,民间并不能染指;有时候政府采取通商方式,其实是通过授予特许经营的方式,让少数大商人独家垄断经营,政府收取重税,当然重税都会转嫁消费者。不管是专卖制还是通商制,政府的目的都是想借此聚敛搜刮更多的资财,满足其财政的需求。在专卖制下,政府得到的是垄断经营的利润,而在通商制下,政府得到的是高额的税金。而在政府垄断经营或特许商人垄断经营的情况下,民间的经营都是非法的,政府总是严厉打击私盐、私茶、私酒的生产、加工、运输和销售者。

政府怎样严厉打击走私者呢?

唐朝在实行食盐专卖以后,盐价一下子提高了十几倍,食盐的质量却大幅下降,官府的食盐往往掺杂使假而且缺斤短两。老百姓吃不起政府的高价盐了,廉价的私盐就应运而生。为了禁绝私盐,唐王朝规定盗卖两池盐一石者处死,还要没收工具。甚至连盗刮卤土,也要治罪。那时候,奉天卤池生长水柏,烧成灰,能得到盐,而唐朝廷规定,老百姓采灰一斗,按照盐一斤论罪。五代的后汉政权下,偷卖私盐,不论多少,都是死刑。宋太祖赵匡胤一向有仁慈之名,但是对于走私食盐的惩处同样极为严厉,他规定私卖食盐三斤就要被处死。对于走私食盐的惩处如此。对于走私茶叶、酒醋的,惩处同样不轻,历史上动辄死刑伺候。

政府严刑峻法打击食盐等的走私,是为了赚取垄断利润或搜刮巨额税金。但这样的结果是人们为食盐茶叶酒醋这类生活必需品常常得倾家荡产。这时候,如果有人敢于冒杀头的危险走私这些生活必需品,不但有巨大的需求,而且很可能得到热烈的拥护。走私者的私货,比起官府官商合法销售的货物来,价格非常低廉而质量常常更有保障。这样的走私,符合老百姓的利益。在政府统治力削弱的时候,走私头目往往成为对抗朝廷官府的巨大力量,甚至可以取而代之,比如唐末的徐温、王仙芝、黄巢,五代的吴越王钱,前蜀王王建,元末的张士诚、方国珍。这些人都是偷卖私盐的,不但积累了巨大的财富,也收买了无数的人心。

日本历史学家佐伯富甚至认为,中国历史上两度由北方少数民族侵入中原,建立政权而且能够统治百年数百年之久,其原因之一是,这些外族统治者的生活水平低,政府费用不高,因而盐价也比较低廉,所以获得中国老百姓的支持。而在北宋时期,赵宋政权不敢在河北边界实行食盐专卖或高盐税的政策,因为边疆百姓在由此造成的高盐价面前,宁肯投降异族的契单,也不愿做大宋朝昂贵的顺民。低盐税的异族统治者尚且能够被人拥戴,那些价格更低的走私者,被人们热爱,也就没有什么难以理解的地方。

如此看来,走私,它并不像主流话语所形容的那么不堪,站在非国家主义的立场观察,走私具有人们意想不到的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