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未央浴火使命片花:从“人”的角度看艺术与形式与美的关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7:04:04

从“人”的角度看艺术与形式与美的关系

       ————张 

 

艺术到底是什么?直到现在也没有谁能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形式到底是什么?直到现在也没有一个准确的概念。到底什么是美也很难说清楚。因此要具体讨论艺术和形式以及与美的关系,最终的结果当然便是没有结果的结果。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那便是自从人有了独立思考的思想才有了关于“艺术”与“形式”与“美”这些两个概念及其关系的争论。

难道说在没有人之前不存在艺术和形式?还是自然界所有的一切都存在于艺术与形式之中,而人通过自己的思想取舍了自己所谓的艺术与形式。从古到今人一直在思考也一直爱说的一句话便是“做我自己,做真实的自己”。但是事实却是,人从来都很难做到真正的自己,也很难做真实的自己。往往成为神的附庸,社会关系的附庸,道德的附庸。因此他从来没有思考清楚什么事真正的自己。艺术也是一样,从产生的那一刻开始便想做艺术自己,做真实的艺术自己,但结果却是艺术成了哲学的附庸,形式的附庸,美的附庸。因此艺术从来就很难做到艺术自己。

在西方美学史与艺术哲学中,形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范畴,无论是在艺术创作中,还是在艺术鉴赏与审美活动中,形式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关于艺术和形式和美的问题,源远流长,可一直追溯到古希腊早期,又可后延至后现代思想家。

古希腊的哲学家与美学家认为,美是形式,艺术也是形式。倾向于把形式作为美与艺术的本质。中世纪的主流文化是基督教文化,在中世纪,上帝成为美与一切艺术的规定性,实践理性成为思想的规定性,从而与古希腊重视现实生活相区分。从古代至中世纪,西方美学与艺术哲学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这一学期的美学被纳入神学之中,表现为柏拉图学说、普罗提诺的新柏拉图主义与基督教思想的结合。在近代,“形式”已成为美学中的一个独立的范畴,并自觉地与理性地上升到艺术的本质的高度。

新时期以来,为了对抗以往把艺术政治化和将艺术哲学化、形式化的倾向,人们提出了艺术的审美本质与对艺术的美的评价问题。一时间,美学经过十几年的沉寂,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人们都记得1979年以后,结合着马克思的《1844年哲学——政治经济学手稿》的研究,所形成的美学热,一度将审美看成是艺术的、毋庸置疑的天然本质。把艺术看成是审美现象,把艺术的目的定义为是为满足人们审美需要服务的这一认识,逐步深入人心。毋庸讳言,在这一前提下,艺术状况挣脱了种种清规戒律的束缚,艺术表现的广度和艺术发展的繁荣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快速演进与展开的势头。在这种情况下,渐渐地人们形成了这样一种认识:似乎摆脱了政治和哲学依附的作品就是审美的作品,有美存在的东西才是真正的艺术。仿佛艺术摆脱了形式更加倾向于有内涵的美。美的规定成为艺术的最高规定和最本质规定。仔细思考后发现原来摆脱了哲学、政治形式依附的艺术最终成为了美的依附。

其实,从历史来看,猜疑美与艺术二而一的关系,甚至不承认二者之间天然相连的关系,这种怀疑与观点已经早已存在了。

在1954年英国出版的《艺术的真谛》中, 作者赫·里德认为:美是存在于我们感性知觉里诸形式关系的整一性。里德从形式主义的观点来看待美,得出结论说“无论我们是从历史角度(艺术的沿革),还是从社会学角度(目前世界各地现存的艺术形态)来看这个问题,我们都将会发现艺术无论在过去还是现在,常常是一件不美的东西。”www.findart.com.cn

更早一些时候,处于十九世纪与二十世纪之交的老托尔斯泰说:“只有当人们不再认为艺术的目的是‘美’时,他们才会了解艺术的意义。”托尔斯泰所反对的是,艺术越来越感官化了、娱乐化了,成为无深刻社会意义、道德价值、认识意义的“摆设”,成为腐化堕落社会中的陪衬。

两位艺术思考者的担心不无道理。因为直到今天为止,特别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依然无法避免人们单纯地从形式主义的角度或感官娱乐的角度来理解美,依然无法避免由于单纯地提倡美而带来的艺术感官化、商品化。

在日常生活中,在人们一般性地对艺术的评价中,确实是将艺术的审美评价等同于形式评价的。比如,人们经常这样说,“这部作品在思想上是深刻的,在形式上是完美的”。人们为什么只说形式上是完美的呢?说到内容似乎只关乎“真和善”,而与美无关。美与不美似乎只涉及艺术形式。这样说,审美上的对于艺术的要求,实际上就很容易变成是形式主义和唯美主义的要求。但是,你可以去询问任何一位当代的美学研究者,他们都不是形式主义者或唯美主义者。甚至,他们是形式主义和唯美主义的坚决反对者。www.findart.com.cn

那么,这样就出现了一个问题:日常生活中和一般性的评价中,人们将审美评价等同于形式分析,而在美学家那里又反对将审美分析变成是形式分析。正像生活中对于人的评价一样,日常生活中,一般情况说美只是容貌美、身材美,而美学家却坚决反对这样来评价人的美。同样是说美的分析与评价,人们的理解是狭义的美,而美学家所理解的则是广义的,即美的概念里和范畴系统中包含着美的对立面,如丑、怪诞、崇高、突兀、狞厉、稚拙、峻奇等。www

归纳起来,反对艺术与美有密切关系的论点有:

(一)、艺术与美在历史上本来就是不统一的,二者常常游离。美被看成是艺术的本质属性只是在从十八世纪开始的。此前,艺术可以和技能相等同,凡是需要规则和知识的活动,希腊人都把它们叫做艺术,如论辩术、裁缝、战争等。十八世纪40年代,法国学者夏尔·巴托《简化成一个单一原则的美的艺术》一书,标志着“美的艺术”的确立。从此,手工业不再是艺术,科学不再是艺术,只有美的艺术才是艺术。它的家族是音乐、诗歌、绘画、雕塑、舞蹈五个门类。www.(二)、美的艺术无非是博人一笑的娱乐品,而艺术之所以神圣在于艺术不是简单地提供娱乐的工具。当代媚俗艺术的发展和泛滥,更加使人们相信艺术不是仅仅作用于人们感官的东西。但事实却是当今的艺术已经丧失艺术本来的很多本质性的东西。最明显的一个例子就是中央电视台有个访谈类节目《艺术人生》,里面的所为艺术完全是娱乐化的,仿佛只有娱乐化的才是艺术。

(三)、将艺术的本质审美化不能解释以丑为描写对象的艺术何以具有特殊的审美价值,美的信条会阻碍艺术题材的广度。车尔尼雪夫斯基在《生活与美学》中就说过:“艺术的范围并不限于美和所谓美的因素,而是包括现实(自然和生活)中一切能使人——不是作为科学家,而只是作为一个人——发生兴趣的事物;生活中普遍引人兴趣的事物就是艺术的内容。美、悲剧、喜剧,——这些只是决定生活里的兴趣的无数因素中的三个最确定的因素罢了,要一一列举那些因素,就等于一一列举能够激动人心的一切情感,一切愿望。”www.findart.com.cn

(四)、使艺术狭隘化和脆弱化,蜕化为形式主义和唯美主义的变体。然而,美学家却反对将艺术的审美价值等同于它的技巧性、娱乐性、题材决定性、形式性。如果,艺术的审美价值,既不在其形式上又有不在其娱乐功能上,那么艺术的审美价值究竟在哪里呢?

人从“茹毛饮血”的自然状态走向神学下的枷锁,又打破枷锁走向所谓的自由的文明,又在所谓的自由文明里去寻找信仰寻找自然。艺术从人的文明里走出去寻找神,又从神中走出去依附于形式依附于美,回过头来又去寻找所谓的艺术本身。说到底一切这都是一种循环,就像水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