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笛哪个品牌比较好:与谣言赛跑:“7·23”动车事故中的微博辟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9:15:37
素材摘自:人民网
  舆情背景: “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发生后,微博在帮助人们了解事故最新情况、帮助寻找失散亲人中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与此同时,一些捕风捉影说法也引起了公众的关注。

  自媒体时代,谣言伴随在海量信息中迅速传播,这些不充分信息在传播的同时,也会不断完善,通过“微博辟谣”以及众多微博的努力,许多不实谣言最终得到了澄清。在这个开放透明的平台上,微博能通过“自我净化”功能帮助真相赢得同谣言的战争,而我们更有理由期盼微博能够为推动社会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嘉宾:

  

  谭超,新浪网新闻中心副主编、微博辟谣小组组长。

  主持人:潘宇峰,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舆情分析师

  会商实录:

  主持人:此次温州动车事故,微博显露出作为即时媒体在信息传播方面的巨大作用,然而在事件的进展中,大量的谣言借微博生发并引起极大反响,如“神奇数字35”遭网友猜疑、新华社图片车窗中露出救援人员的手、旅客行李被掩埋谣言、遇难者尸体被集体火化谣言等等。而同样是由于微博的作用,这些谣言在出现不久之后又都被辟谣。请问嘉宾,这是否能说明微博面对谣言已具有一定的自我净化能力?

  谭超:不可否认,微博具有一定的自净化功能,一条不实的信息可能会在传播过程中,经过信息的补充和校正,回归事实。但我认为,由于微博传播快、互动性强的特点,其自净化功能有一定的滞后,而微博的影响常常体现在它的传播过程,而不是最终结果。所以,如果任由一条不实微博传播,可能会给人们的认知造成很大的影响。从这个角度讲,需要微博辟谣及时介入。

  主持人:新华社记者鞠焕宗在温州动车事故现场拍摄的照片中,受损列车窗户里救援人员露出的手、脚,被网友误认为是遇难者,在微博上引起较大反响。新华社通过官方微博立刻予以澄清,并恳请广大网友勿再误传、误转。微博被转发三千多次,起到了良好的辟谣效果,此后相关谣言完全得到平息。请问嘉宾应如何看待官方通过发布微博的方式回应谣言?

  谭超:一条信息被误传,往往是所涉及到的当事人、当事机构没有及时回应,作出澄清,以致很多人轻信。信息要向真相靠拢,需要所涉及到的各方都公开事实,让网友有充分的知情,从而对事件的总体事实有一个判断。

  主持人:谭主编是新浪微博“微博辟谣”小组组长,目前“微博辟谣”拥有粉丝数已超过35万,请问“微博辟谣”是以何种机制在运作,如何保证辟谣内容的真实性?

  谭超:我们的机制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其中第3点主要是保证辟谣内容的准确可靠:

  1、24小时不间断监控。微博辟谣小组由新闻中心7名经验丰富、各有所长的编辑组成,实行7x24小时不间断地监控。小组成员利用一些技术手段,随时对转发量较高的微博进行监控,对疑似虚假的信息进行核实。保证最早发现不实信息、最快速度核实和最快速度澄清,将不实信息的影响降到最低。

  除了专职的7人小组外,新浪网各频道也设有专人对微博信息进行监控,发现有疑似不实的信息后,会马上通报给微博辟谣小组进行查证。微博辟谣小组在查证一些专业性较强的信息时,也会协调相应的频道进行查证,协同作战。

  此外,在重大事件发生,相关谣言有增多趋势时,我们会紧急增派人手进行谣言的核实和处理。在今年3月11日,日本发生9.0级地震并引发核电站事故后,新浪网从各频道抽调资深编辑加入微博辟谣团队,整个小组人手增加到30人。在此期间,对数千条相关的谣言查证后进行了删除,并对10类典型的虚假信息进行了公开澄清,如:“日本核辐射扩散到我国沿海”、“日本自卫队直接进入核反应堆处置事故的12人全部死亡”、“日本一些名人在地震中逝世”。

  2、建立用户举报参与体系。网络中有恶意造谣者,也不乏各个领域的高人。要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种谣言,单靠我们的力量无法达到最佳的效果,所以我们鼓励网友举报谣言。

  官方辟谣账号“微博辟谣”在醒目位置标注举报方式,包括:开放私信,每一个用户都可以随时发送私信举报不实内容;公布举报邮箱,方便用户以此形式提供复杂的信息和线索;此外,每一条微博都附有“举报”按钮,方便网友进行一键举报。

  微博辟谣小组安排专人24小时接收网友的举报和线索,并马上进行核实和处理,使不实信息的影响降到最低。

  目前,我们每天接到的私信举报达数百条,其中近百条经过查证后都是不实的,都进行了相应的处理。

  此外,在一些具体信息的核实上,微博辟谣小组还积极发动网友提供线索,发挥网友的力量进行信息的核实。微博辟谣小组通过观察一些不实信息的评论和转发者,找到一些可能对内情比较了解的网友,与之联系,发现线索并加以核实,让不实信息能够得到更快的澄清。

  3、多方位核实保证证据绝对可靠。我们对疑似不实的信息大胆怀疑,但在信息的核实上采取最审慎的态度,务求找到最可靠的证据。一般通过信息源头查找、网络深度搜索、电话连线当事人或当事机构、实地探访等方式,保证有百分之百的证据,来证实或者证伪我们所怀疑的信息。

  比如在2011年1月,有用户在微博发布一张老人头部受伤照片,称是被城管殴打所致。当晚10时许,有网友向微博辟谣举报该图片并非城管打人照片,并有多人提供线索,称此图片内容实为2005年发生在上海的一起老人被高空飞落腐乳瓶砸伤事件。新浪微博辟谣小组随后查证此事件在2005年9月22日已被报道(《高空飞落腐乳瓶 96岁老人出门被砸瘫倒在地》)。但为了确保信息准确性,第二日上午,微博辟谣工作人员联系该报道的东方早报记者周文天进行证实,并委托新浪上海站人员持微博照片赴事发地探访,从小区居民和居委会得到了进一步的确认消息。

  此次辟谣经历了网友举报、网友参与、网络搜索、询问相关人、实地探访等多个环节和手段,是体现微博自净机制和主动净化机制、以及微博辟谣工作方式的一个典型案例。

  4、虚假信息查证后严格处理。当证实一条信息虚假之后,我们会对该信息进行删除,造成一定影响的,请示领导通过后,通过微博辟谣进行公开澄清。如果用户主观故意发布不实信息,造成恶劣影响的,视情况不同,会对用户进行暂停发布、暂停关注、删除ID等处理。

  截至目前,已经有上百位用户因为发布虚假消息受到暂停发布核被关注功能一段时间的处理,其中十几个用户被删除ID。

  5、多渠道进行信息澄清。除了利用微博辟谣账号发布澄清信息,我们还采用其他一些手段,多渠道地进行信息澄清。在公开澄清一些不实信息后,我们也会把澄清的消息发送给参与过转发的用户,让受到误导的用户能更新之前错误的认知。

  对于公共高度关注的事件,或者造成极大负面影响的信息,还会通过系统通知的方式给每一个用户发送准确的消息,如在日本大地震期间,我们就以系统通知的方式,连续发送2条澄清的消息,这样可以保证每一个用户上线后都会收到,极大地提高了澄清信息的到达率。

  同时,还可以通过我们其他有影响力的官方账号,如拥有370多万粉丝的“头条新闻”、70多万粉丝的“微天下”等发布正面引导的信息,让用户最大程度的获得真实的信息,避免不实信息的影响。

  主持人:除过“微博辟谣”,当前还有不少专门以辟谣为己任的微博账号,如新浪微博的“谣言粉碎机”、“辟谣联盟”,腾讯微博的“谣言终结者”。不少谣言都是由这些辟谣微博率先揭露的,请问嘉宾,这些辟谣微博对于微博的自我净化能起到多大程度的贡献?

  谭超:像“谣言粉碎机”、“辟谣联盟”等账号和组织,也和我们一样,辛苦地在进行不实信息的核实和澄清工作,对此我们非常欢迎和支持。此外,每天还有不少的网友给我们发送私信举报一些不实信息,其中部分用户帮助我们查找线索,对我们的工作有很大的促进。这对于维护微博整体的健康发展,都是极为有利的。借此都表示感谢。

  主持人:有一些学者批评,一些拥有大量“粉丝”的意见领袖对谣言传播也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网络媒体时代的意见领袖缺乏传统媒体在信息传播中的“守门人”作用,请问嘉宾怎么看待意见领袖在谣言传播中的作用,意见领袖对是否谣言的控制具有更大的社会责任?

  谭超:不可否认,粉丝较多的用户如果发布不实信息,会造成更大的影响。所以我们希望此类用户应该对自己所发布的内容有一个自觉的责任,采取更审慎的态度,而不是只追求轰动效应,只顾攫取网友的注意力。当然,我们也注意到一些不实消息,尽管原发者粉丝并不多,但因为此信息太离奇、耸人听闻,也得到极大程度的传播。所以,不管粉丝多少,我们希望所有的用户都能自觉地对自己所发布的内容负责,保持理性,尊重常识,不要刻意发布违背常理的不实信息。

  主持人:有人认为,让网民在完全即时、透明、公开、公正的环境中学习成长一段时间之后,能够培养出网民识别谣言的能力。面对微博这种开放透明的信息传播模式,人们是否还需要一个学习的过程?如同建立公民社会需要首先进行公民教育,建立微博生态的网民社会是否也需要经过长期的网民教育?

  谭超:的确,微博兴起的时间还不长,还处于发展之中,它给用户获取信息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在海量的信息轰炸之下,任何甄别不实信息,去粗存真,需要我们共同学习提高,微博辟谣小组成立的目的,也是希望能给用户甄别真假信息提供一个参考,维护微博这个平台的健康发展。

  主持人:也有人认为,由于许多社会不公和恶性事件在现实中没有出口,人们只能借助微博来进入公共层面,而对现实世界的不满将会很大程度的影响到公众对于谣言的判断能力。嘉宾对此怎么看待?

  谭超:这个现象我们也注意到了。微博也是对于现实世界的反映,现实世界里的情绪肯定也会在微博中得到体现。用户会借助微博,来表达对一些机构或者群体的不满、期望等,这也是民意表达的一个渠道,也是社会各方沟通交流的一个层面,希望各方都能够重视这个交流的平台,各方意见都能通过此平台充分交流,而不只是一方意见的表达,而另一方失语。

  但我们也希望,意见的表达不能通过捏造和歪曲事实的方式来实现,这无助于解决事情。我认为各方应该在保持理性的基础上充分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