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天池:八岁学精《新概念》的英语高手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6 18:23:30
延续的梦想:“生而为赢”背后的故事 作者: 本刊记者 李吉琴

    “爸爸,学英语有啥用?”

    “那样就可以去北京见老俞了。”

    “见他们有啥用?”

    “他们可以教你学英语,可以规划人生,他们是中国顶尖的牛人。”爸爸意味深长地说。

    从小,辛行者的父亲辛磊就告诉他要好好学英语,长大了去北京见老俞。在辛行者的心中,老俞和北京成为他成长中一个美丽的梦。

    而今站在“生而为赢”领奖台上的行者用最骄傲的方式告诉爸爸,我的梦想实现了。

    1月28日,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秋林报告厅,异常激烈的角逐正在紧张的进行中。现在已经进行到比赛最关键的阶段——金奖争夺赛,随着比赛的结束,在全国的45000名选手中将最终诞生两名金奖得主。半年多的汗水最终将赢得丰实的回报,万元大奖物归何主?全场观众拭目以待。

    偌大的报告厅庄严而肃穆,台下屏息凝神,寂静一片。随着主持人的一声“开始”,第一组选手的争夺战已经拉开序幕。根据比赛规则,他们将轮流为对手从20篇文章中抽取3篇,主持人念出某篇文章的第一句,另一名选手要立即背诵出接下来的内容,直到主持人喊停为止。这将是对他们最为严峻的考验。空气似乎已经凝滞,拼杀之声已在每个人的心中响起。

    "Let me tell you about five of the other enemies we face from within" 

    "The first enemy that you''''ve got to destory before it... "

    主持人提示音刚落,选手已经迫不及待地抢先背诵,纯正的英文如泉水一样汩汩流出。 

    与舞台上的喧嚣相比,在会场外的一个僻静的角落,一对父子正在安静地进行着最后的背诵练习。略为有些发福的父亲穿着厚厚的羽绒服,显得有些臃肿。看到我给他们拍照,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他的手里拿着一本有些破旧的《生而为赢英语美文背诵30篇》,边角已经磨得发白,鲜艳的红色封皮透着斑驳的痕迹。小男孩正对着一个白板写写画画,一只脚搭在白板支架上,目不斜视。

    "And here is the prime condition of success..."

     "having begun in one line,resolve..."

    小男孩不假思索地接了下来。不易察觉的,父亲严肃的脸上露出些许欣慰的笑容。翻开另外一篇文章,同样的,父亲刚刚念出几个单词,小男孩又是一气呵成地将整篇文章背诵了出来。似乎胜利在望,接下来只等着决胜沙场了。

    此刻父亲的心里并不平静,付出半年多的辛苦和汗水,但最终他们想要的并不只是那数万元的奖金。还有,一个证明。

    小男孩平静地走向演讲台,看不出一丝紧张,显出了一个十岁男孩罕有的冷静和自信,对于他来说,台上台下只不过是空间位置的变换。二十篇文章早已烂熟于心,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此时他所要做的只是尽情展示自我。精彩地,主持人只不过是刚刚念出了几个单词,他就毫不犹豫的背下了剩余的部分,熟练的程度令在场评委瞠目。

    最终小男孩从数万名选手当中脱颖而出,获得了新东方年度大型美文背诵大赛——“生而为赢”大赛的第三名。他只有十岁,名字叫做辛行者,来自河南郑州。

    生而为赢背后的故事:走进获奖之家

    告别《生而为赢》大赛的舞台,再次见到辛行者已经是两个月之后的一天。

    “辛行者,还记得我吗?我是比赛时给你拍照片的那个姐姐。”

    辛行者好像想不起来,挠了挠头,很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比赛的时候你还说拿了大奖请我吃饭呢,都忘啦?”我故意逗他道。

    “哦——想起来啦,在吃饭的时候,呵呵”,仍是一脸的羞涩。

    眼前的这个羞涩内敛的小男孩,除了长相之外,很难与在台上的那个挥洒自如的小演讲家联系在一起。而开始选择他作为大赛的惟一专访对象就是因为他在大赛时表现的那种超乎年龄的大气,沉稳,从容和自信,还有些成功后的低调。所有的这些,是大赛工作人员对他的一致印象。

    “请你吃大餐的那条短信就是他发的,当时我没有看到,他看到了就替我回了。”辛行者的父亲笑着说。忽然想起几天前联系采访时收到的那条短信,不觉得笑了起来,没想到行者也是一个会捣鬼的家伙。

    辛行者的家很大,有三个居室和一个很大的厅。辛行者父亲说大概有一百四十多平。普通的装修,与其他家庭不同的是,在客厅的右侧墙壁上镶嵌着很大一块写字板,上面还有几个英文单词没来得及擦掉。写字板的下方散落着几只水笔和两个板擦。客厅里没有电话,一台超大的电视机摆放在客厅正中央。几把沙发座椅整齐地摆放在客厅的四周。尽管这样,客厅仍然显得有些空旷。电视机的后面不太协调地放着一台电脑,鼠标轻点一下电脑屏幕,优美的英文就会从房子的四面八方传来。走进任何一个房间你都能听到同样的声音。是的,这是一个奇妙的装置。客厅的一台电脑是操控主机,与他相联的有两台笔记本和一个台式机,分别放置在不同的房间里。这台电脑在厨房和卫生间也分别连接了两个音箱,这样,无论你是在吃饭还是在洗澡,随时随地都能听到美妙的英语散文伴随左右。每天醒来的第一件事,辛行者的父亲辛磊就是打开这台电脑,这样,伴随着优美的英语散文,辛行者和他的弟弟辛乐天也将开启新的一天。

    “有时候一开就是一天,我对这个声音已经习惯了,很多时候他们上学走了,还开着呢,时间长了,不觉得了。”辛行者的妈妈说,“几乎是每天,辛行者都是伴随着播放的英文入睡的。”

    辛行者家里充满着浓浓的学习氛围,在他的家里你随处可见物品上贴着的英文单词,卧室里的梳妆台上,大衣柜上,甚至卫生间的浴缸和放毛巾的架子,显然这些纸条都贴了很久了,而有的已经斑驳脱落,字迹也有些模糊了。我指着大衣柜上面的一个单词问四岁的辛乐天“这个单词怎么读”,他抬头扫了一眼,很不屑地说,wardrobe,随后又低头玩起了他的玩具木马。

    辛行者的房间是一间书房兼卧室,不大的屋子里放着一张上下铺床,剩余的空间被两个大书架填得满满的,只能留下一个很窄的通道。床头的书架上,其中一个格子放着各种各样的工具书,有《牛津高阶》、《汉语大词典》、《写字字典》,其他的几个格子放置了各种英语读物和课本,其中有我们都熟悉的《新概念英语》,在一个格子里记者还意外地发现了标准日本语。辛行者的父亲说,现在的辛行者除了继续学习英语外,已经会用简单的日语进行交流。占据房子大部分空间的另一格书架主要是辛爸爸的研究书籍,为了让儿子学好英语,辛磊曾经参阅了大量书籍,其中不乏英语研究的热门著作《双向式英语》、《英语学习逆向法》、《千万别学英语》等,还有一些教育学著作比如《卡尔威特的教育》、《右脑风暴》,甚至他还研究了很多哲学书籍,从《毛选》、《邓论》、《四书五经》及《老子》中得到启发。

    备战生而为赢:半年的时光积蓄一个梦想 

    “我们是从7月份开始准备的,7月1 日我们就报了名”,辛行者的父亲回忆说,“还是新东方的一位老师告诉我们这个消息的,这位老师说我们肯定能赢,鼓励我们一定要参加。我当时也很想让行者去试试,想知道自己的教育方法对不对路,行者很少参加比赛,只是在去年获得了郑州新东方和《大河报》举办的一个英语风采大赛,像‘生而为赢’这样的全国性的比赛,他还是第一次参加,我们期望很大。 ”  

    辛行者回忆他拿到美文背诵的那本小红书的时候,第一感觉是吓了一跳,好多单词都不懂,再翻一下后面的汉语翻译,还是看不懂。但倔强的小行者并没有因此而退缩和放弃,辛行者在写给《大河报》的一篇回忆文章中写道,“我不相信这本书比《新概念英语》四册还难,即使我没有‘大赢’的希望,但是也并不想拿到一本小红书就到此为止。”辛行者将此次比赛分为了“大赢”、“中赢”和“小赢”三个类别,“所谓‘大赢’就是可以去北京见老俞拿大奖,当然这需要充分的准备,但如果你准备不够充分,没有在地区比赛中胜出,这也没有关系,毕竟学了那么多对一生都有益处的文章,此为‘中赢’;即使你一点时间也挤不出来,但也得到了一本好书,等以后长大些,有时间了再仔细琢磨也是一件好事,这是‘小赢’”,小行者这样解释自己对生而为赢的理解。正是因为这种平和的心态,行者从报名的那一刻起就断定自己“赢定了!”

    在接下来的半年时间里,辛行者一家的生活几乎都在围绕着大赛而展开。

    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辛行者的父母自觉遵守着这样的一条规矩,“不看电视,不打麻将,不接电话,”在辛行者备战的半年时间里,这就更变成了一条铁的纪律。

    “我们赢了这次比赛后,很多家长问我们要学习经验,问我们是怎样学的,还向我们借了行者用的一些教材,但是很多家长的效果并不理想,为什么呢?”辛磊显得有些激动,“培养孩子,首先要给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如果家长不能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榜样,怎么教好孩子。自己在稀里哗啦的打麻将,孩子在一旁能安心学习吗?”

    在暑假的两个月里,曾经当过几年英语老师的辛爸爸在自家支起了桌椅黑板,无论是炎热的午后还是夕阳西下的傍晚,两人一桌一椅构成了一幅定格的图画。每天的学习进程都安排得很紧。

    在采访的过程中,辛磊一直在和记者强调他的一套英语学习方法。他认为处于儿童期的孩子学习英语要像婴幼儿学习母语一样,听英语要充耳不闻,读的时候要漫不经心,学的时候要不求甚解,不要试图去记住每一个单词,理解每一个句子。相反的话会让学习者感觉到很累,造成很大的压力而不想再继续学习。他主张在不知不觉中学英语,而听得多了,读得多了,学起来自然会势如破竹,熟练背诵也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了。

    在初赛之前,辛行者已经把小红书上的20篇文章听了上千遍,上千遍需要多少时间?辛行者告诉我听的过程是在不知不觉中完成的,刷牙、吃饭、打球,甚至在滑冰的时候,他时时刻刻都在听着英语录音,就是在父母带他出去逛街游玩的时候,他也是带着MP3。“既不耽误学习也不耽误我玩,王强老师的优美发音成了我生活的背景音乐。”辛行者的影集里保留着很多他学习和成长的照片,其中父亲带着他在乡下的农田里边锄地边背书的情景给人的印象特别深刻。炎炎烈日下,父子二人在无垠的田地里边锄地边探讨着英文的发音,多么富有诗意的一张乐学图啊。也许正是在这种不懈和执着的求学精神下,小小的他才能取得如此不俗的成绩。

    听熟了之后就是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生而为赢》小红书上的二十篇文章辛行者差不多每篇文章都读了一百遍左右。在读的过程中,行者说,他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字太小,郑州新东方的辅导老师就帮他把每篇文章都整理成了大字本,并且在行文中标注上汉语译文。辛行者的爸爸,还用电脑制作了幻灯片,一句话对应一张幻灯片,随时都可以听到每个句子的发音,并且可以重复听,精确纠正读音。辛行者读了百遍以后,很自然地就背了出来,常常是读着读着就把书扔到了一边,因为根本不用看课本,记忆里对句子的印象已经深深地刻在脑海里了。按照辛行者的时间表,接下来他又把英语抄写了两遍,汉语意思抄写了一遍,争取每一篇都烂熟于心,把每个句子弄懂。辛行者说他丝毫不想有一点投机心理,坚持把每篇文章都看成是比赛时要抽中的那一篇,坚持把每一篇都理得一样熟悉。

    经过精心的准备,在郑州赛区的初赛和复赛中,他均以绝对优势获得了冠军。当时的评委对他印象很深刻,以致在很久以后得到他在全国总决赛中取得银奖时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意料之中”,并没有任何惊讶之感,似乎不拿奖才会奇怪。

    在学习美文的过程中,小行者说他学到了很多道理,当他学习《Three days to see》时,他会反思自己,为什么海伦·凯勒没有听觉又失去了视觉还可以精通三门语言,那我为什么不行呢,我有电脑,电视、CD、MP3这么多先进的设备还觉得难?从文章中学到的许多人生哲理也激励着他在梦想的道路上努力迈步前进。

    “从没想过要放弃”

    紧张的准备过程,持续的长时间的大量的练习,对于一个十岁的孩子来说是一场严峻的考验。辛磊说在准备比赛的半年时间里,辛行者曾多次发烧,“开始我们不知道怎么回事,但总是发烧,我们就觉得不对了,他首先是嗓子疼,然后就是发烧,好几天都不好,医生就和我们说可能是读书读得太累了。”

    听了医生的诊断,辛磊感到很内疚,在一段时间内减小了学习强度,尽量让他在读书时做到放松,同时多喝水。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理,行者发烧的次数减少了。然而就在北京决赛前的几天,辛行者再次发烧。正是关键的时刻,突如其来的疾病,让辛磊特别紧张。“万一严重了,岂不是辜负了这半年的汗水和辛苦,难道就这样绊倒在成功的门口吗?”辛磊心里直打鼓。但镇定的行者并没有因为生病而放弃了练习。辛行者家人偶然拍下了他生病时的照片。照片中辛行者坐在一张轮椅上,一只手上插着输液的管子,一只手拿着书,膝盖上还放着一台笔记本电脑,照片上他的脸已经烧得通红,但看书的那种专注的神态让人动容。

    我问行者,当时想不想放弃,他摇摇头,说从来没有想过。“为什么生病了也不休息几天呢?”他还是摇摇头,不好意思地笑笑,不知道说什么好。

    从开始准备比赛的那一刻起,小行者心里早把这次比赛当成了一种不可动摇的信仰。当一个人的信念坚定到一定的程度,任何困难都阻挡不了他前进。

    辛磊夫妇教育孩子特别注重方式方法,尽管学习很紧张,但也会尽量地找时间让辛行者放松心情,带他们去公园或去爬山,并在这个过程中给他们灌输一些人生道理。辛磊带行者和他的爷爷奶奶一起爬过一次陡峭的高山,黄发垂髫,一起爬山的人们谁都认为他们爬不到峰顶。开始的时候,行者也信心不足,他问爸爸,我们能上得去吗?坚韧的父亲看了他一眼,只说了一句,你只要爬就可以了,不要管能不能爬到顶。当夕阳将要落下,站在山顶上的父亲反问辛行者,你看我们爬上来了没有?“有时候我们常常因为目标太高太远而畏惧而放弃,却不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要坚持,有毅力,踏实做事就没有征服不了的高山。”辛磊对记者说。

    学完《新概念英语》四册的十岁小男孩 

    辛行者五岁半开始学英语,如今的他早已学完了《新概念英语》四册的全部内容。辛行者第一节课是在爸爸的自行车上度过的。那时候的辛行者刚刚上小学。有一次,看着坐在后车座上的行者,辛磊想起了平时看的小红帽的英语卡通故事,何不趁这个时间让他学习一下自己说句子呢?于是,辛磊说一句英语对白就让行者学一句,就这样辛磊开始了对行者的启蒙教育。

    小行者六岁半开始学《新概念英语》,用五个月就学完了一、二册。那时候为了鼓励他继续学习,辛磊夫妻专门带他去了必胜客吃了比萨以示庆贺,然而在回家的路上,辛磊就在车上的音响里开始播放第三册的磁带。辛磊说,第三册和第四册对行者来说比较难,仅仅学第三册,辛行者就花了九个月的时间。其间辛行者也曾经感到很累。说到这里,辛磊想起了一件让他记忆很深的事,到现在还让他保持着警醒。就是在第三册学习期间,有一次辛磊发现家里的电脑坏了,输进去的英文总是拼写不正确,怎么改都改不过来,“当时他妈妈还以为是电脑中毒了呢,就赶紧叫我杀毒”,正当辛磊杀毒忙得满头大汗的时候,行者却怯怯的过来说电脑是他故意弄坏的,“我当时很奇怪,平时行者是一个特别懂事的孩子,不会做这样的事的啊”,又气又急的辛磊当时就问他为什么,“当他说出来那句话时我很震惊,他跟我说,如果电脑坏了他就可以休息会了,我一听觉得自己特别对不起孩子,我没想到自己给孩子造成了这么大的负担,让他觉得这么累。”说起这些时,辛磊的脸上仍难掩愧疚之情。从此之后,他开始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和进度,一段时间内停止了新概念的学习,“既然孩子那么累,我们不能再让他学了啊,学不好再产生逆反心理就得不偿失了。”于是辛磊让行者好好休息了一段时间,为了调节情绪,他让行者看了大量的英语电影,动画片和语言故事,还教他唱了很多的英文歌曲,玩了很多的英语游戏。在这个过程中,辛行者的听力、口语、阅读、写作能力都有很大提高。辛行者的学习欲望和积极性也被充分的调动了起来。终于在2005年5月,辛行者正式学完了《新概念英语》第四册,当时他只有八岁半。

    辛行者学习能取得这样的成绩与辛磊的辛苦付出是分不开的。辛磊说无论辛行者学什么,辛磊都会自己先学一遍,“只有我自己先学了,体验了,才知道教材是不是适合他,才知道学了有没有用。”“每学完一课,我都给行者留一些作业,他的作业也是由我来判。每次也都是我先做一遍。如果我都不知道怎么做,怎么教孩子?”说这些话时,辛磊的表情很严肃,面对这样一位父亲,记者也不禁肃然起敬。

    辛磊为培养辛行者付出了很多。开始的时候,记者试图打听他和妻子的职业,辛磊还有些不好意思,后来记者才了解到辛磊和妻子现在在家全职培养孩子,已经有几年没有出去工作了。现在他们只是靠着过去的积蓄在生活。对此,他们的亲戚朋友也常常会不理解,有的人说他们是在浪费青春。面对这些,辛磊常常是一笑置之。“依靠现在的积蓄,我们再支撑几年是没有问题的,以前经商,我们也赚了一些钱。等过几年花光了,我们再出去赚,那时候他们也大些了。钱没了可以再去赚,然而,如果耽误了孩子的教育,恐怕我们这一生也弥补不了。”说这些话时,辛磊的眼神很坚定。“我们希望把孩子培养成一个高尚的人,对社会有价值的人,不希望他一生庸碌无为。”

    辛磊说,他以前既做过行政管理工作,也经过商,然而什么都经历之后他发现他最喜欢的还是那份教育孩子的成就感。“尽管经商赚了不少钱,但我始终认为那不是我内心真正追求的东西,不能实现我们的价值。”但是,从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面对将来会日益窘迫的生活,辛磊却仍然信心坚定,“哪怕去农村种地也不会改变我们的想法。”

    延续的梦想

    辛磊对记者说他一直有一种英语情结,或者一种遗憾的感觉,因为年轻的时候没有学好英语。

    1959年出生的辛磊,上大学的时候文革刚刚结束,那时“马振扶事件”的影响还没有完全消除,学校的外语师资力量相当薄弱。辛磊和他的同学们学英语主要以电大的课程为主,“我们上课的时候前面放着一台电视机,全班同学就对着电视机学,老师们讲得很好,但我们学起来吃力,基础不好啊,文革时侯没怎么学习”,当时为了能听懂当天的课程,辛磊和他的同学们就拼命记单词,“当时觉得学起来可难了,准备了一天,到上课时还是听不懂”,陷入苦恼的辛磊由此不得已开始了对英语教学的初步探索。

    1981年,大学专业是物理的辛磊阴错阳差地被分配到一所高中教英语,出色的教学水平很快获得了学生的认可,全班的成绩排名也稳步上升。初见教学成果的辛磊老师感到很欣慰,心里也开始有些想法。英语能教得好,那看英语报纸文章应该不成问题吧?按照学校的制度,高中老师每个人可以订一份报纸,辛磊想来想去,最终定了China Daily。领到报纸的第一天,他迫不及待的翻开报纸。“教了这么久的英语,我想怎么也能看个八九不离十吧。”然而事实是,除了个别文章外它可以猜出讲的是个什么事情,大多数的文章他根本就看不懂。“我当时感到特别沮丧,心情也很低落,这传出去也不好听阿,人家一说就是,还是英语老师呢,怎么连个英语报纸都看不懂呢,当时感觉内心里特别尴尬。”这也促使了辛磊对中国英语教学进行反思。“为什么中国人学英语那么难,大学生学了很多年英语,一些简单的英文报纸却看不懂?学以致用,如果学了很久但最终却不能应用,那学习还有什么意义?”辛磊很不理解。在教课以外的其他时间里辛磊全部用来研究英语学习方法。

    但是遗憾得是,不久,由于工作出色,他开始担任行政管理工作。每天的工作与英语不再有丝毫联系,日益增多的应酬和会议占据了他的大部分时间。他的研究也就被搁置了起来。“直到现在,我也觉得这是我人生的一个遗憾,就像爬山,一直爬,却没爬上去,现在辛行者学英语也算是对我早年梦想的一个延续吧。”

    与新东方的邂逅

    “为了参加这次比赛,我们专门把老家的亲戚从乡下叫来帮我们看家,乐天只有四岁,本来是走不开的,但是孩子他妈妈还是跟来了”辛磊说。

    “我们22号就过来了,提前一周,就是想带行者参观参观新东方,看看新东方的大楼。我和儿子说将来让他也给我盖栋这样的楼,呵呵。”提起新东方,辛磊说他与新东方的渊源很深。

    2005年,新东方举办了名为“梦想之旅”的全国大型英语学习与人生励志巡回讲座,俞敏洪、王强、徐小平、包凡一等几个创业元老作为讲座的主力在全国掀起一股学习英语的热潮。2005年3月18日,当梦想之旅来到河南郑州轻工业大学时,他们不知道,此时台下坐着的万名观众中,有一对夫妻正是因为他们充满豪情的演讲而重新坚定了信念。辛磊说他仍然记得当时俞敏洪的那句话“很多时候,挡在我们面前的只不过是一张纸。只要你能勇敢地向前走一步,用力撕下这张纸,后面便会出现你人生的蓝天碧海。”

    辛磊回忆说,讲座时正处于他们最困难的时期,他不知道自己的一套教学方法是不是真正能取得效果,不知道自己还能坚持多久,很迷惘。

    听了俞敏洪老师的讲座后,辛磊一下子被新东方的激情所感染了,也被俞老师的真诚所打动,“老俞用他的经历告诉我们尽管你的人生会经历各种挫折,各种磨难,但是不要因此放弃最初的理想,只要勇敢坚持就将迎来人生的明媚春天。”辛磊总结说。

    小时候,学累了的辛行者常常问爸爸“学英语有啥用”,爸爸就会鼓励他说“那样你就可以去北京见老俞了”,不明白的小行者会歪着小脑袋接着问“见他们有啥用哩? ”,此时爸爸会很认真地告诉他,“他们可以教你学英语,规划人生,他们都是中国顶尖的牛人。”渐渐的,去北京见老俞成为他成长的一个梦想。

    而今站在领奖台上的辛行者以最自豪的方式完成了他人生的第一个梦想。

    【后记】

    距采访结束有一段时间了,然而他们一家人那种刻苦学习的精神却深深地镌刻在了我的脑海里。成功绝不是偶然的,这需要付出辛勤的汗水和努力。“生而为赢”既是一个赛场也是一个舞台,在这里你扮演的角色可能是光彩照人的也可能是暗淡无光的,只是,无论如何,当它落幕的时候不要因此而停止前进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