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客论坛源码:《新概念英语》的学习方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20:46:10

《新概念英语》的学习方法

前几天在豆瓣上看到御宅暴君推荐这个地址,这篇文章很久之前就看到过,但不知道原始出版,放在这里收藏一下。对于学习外语,我研究了很长时间,得出几点非常简单的结论,跟大家分享一下。不管你用什么方法,这四条建议绝对有效。

1、坚持6个月以上:千万记住,不管你用的什么学习方法,如果你不能坚持半年以上,很难看到效果。我在学习外语所犯过的最大错误,就是三心二意,不断的比较哪种方法更好更有效。坚持几天、几星期就放弃。

2、定期反思,整理:每隔一、二周对自己学习情况进行反思,找出不足。不断减少自己的错误,是我这几年获得的最大体悟。

3、打好基本功:最主要是音标的发音,这是一切的基础。

4、把学到的东西容入自己的生活中去。外语是一种沟通工具,而是不是通过考试。多读、多说、多写,把你学会的东西用起来,使用到生活中去,这才是最好的复习方法。

 

 

转载:http://bulo.hjenglish.com/group/topic/91442/

 

一、新概念选择英音还是美音?

 


答:在书店购买的《新概念》配套磁带就是英音版,由外研社出版。一般我们说的经典语音就是这个版本。但是,对于第一册来说,偶数课,这个版本的录音是没有的。只有美语版《新概念》第一册的录音是完全的。

但是,对于学习美语又喜欢《新概念》的朋友来说,最好是听美音版的,由上海外国语大学出版。市场上很少见了,需要耐心的在网上找。

美音与英音的原则全凭个人喜好,没有谁好、谁不好的区别。只要是学英语的人,在练习听力时应该美音、英音都接触,因为在现实生活中,你不知道你碰到的外国人是欧洲人,还是美洲人,即使是美国人也有说英式英语的。

那么你自己的语音要始终遵循一种,不要英美混杂。


二、学习《新概念》该从第一册开始,还是从第二册开始?怎么去背诵课文?

答:对于《新概念》的学习,首先要告诉你的是一定要下苦功夫,不能嫌烦,坚持下去。而且要从第一册开始学起,这样对于你以后的学习会有好处的。相对来说,第一册简单一些,基本上是一些日常对话,或者简单的叙述性短文。别看简单,如果你能脱口而出、运用自如的话,口语方面就已经相当了不起了,而且,对于第二、三、四册的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坚实基础。

说说新概念一的学习:

1、不要去看那些背着2、3、4册人的感言。大多数都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去背诵的。没意义!即使背了,说的时候也都是想那些最简单的句子去表达,因为难的一个都想不起来,简单的还怕自己表达不准确呢。

2、你可知道生活中的英语就是很简单的,哪里有书本上那么复杂?陈述式的表达方式就是比日常口语要复杂。它不像

“您住哪儿?”

“我住天安门广场正中央”这种对话那么简单。

  3、打开新概念第一册,看哪儿哪儿会,当然是觉得非常的简单了。你别去看书,就听录音,尤其是那些对话的录音,一句一句的播放,相当于在和别人交谈,你看你能否回答正确?即使你的回答不是和书上的一样,那么你想想你能顺利的做出回答吗?

4、每课学完后,你能把这些简单的对话用到生活中去吗?生活中不用英语,4册书都背下来最大的成就也就是顺利通过考试,其他的什么都不是!没有人会听你滔滔不绝的背课文的,课文是别人的,不是自己的!

5、新概念第一册,语速是慢,这种情况下,你能在听英文的时候反应出它的中文解释吗?你能在听录音的同时,直接做出它所表现的动作或想像出它表达的意思吗?是不是还在心里“听到英文――翻译成中文――想中文回答再翻译成英文做出反应”这么一个过程?

6、新概念第一册的每篇文章学完后,你能照着原文自己写出一篇来吗?

7、没有第一册的基础积累,2、3、4册想学好才怪呢。盖房子是要打地基的,没有地基,上面的房子再漂亮,扇下扇子都会吹倒的。英语同样如此,要学就学好,别学“豆腐渣”英语。

8、如果简单的第一册没有用,作者干什么不直接写第二册,非要凑个1-4册呢?2-4册不就得了?

9、知道为什么很多人没有毅力了吗?懒惰只是原因之一,更多的是大多数人好高骛远,总想一蹴而就!基础的,简单的看不上,复杂的,难度大的又学不明白,于是就开始困惑、茫然,实在不行了就换教材,还是从第一课开始学,简单,心里高兴!那速度,一天20课都没有问题,又如何呢?全是白费力气,到了有难度的,还是不会,恶性循环。剩下的只有抱怨了!

  10、书本是死的,脑子是自己的,方法是灵活的!

英语背诵的流利程度不是越快越好。速度快只能代表你非常熟悉了,但是谈不上发音、语感就一定强。

快,带来的好处是你再去听录音时,不会再觉得紧张,听不懂。使你能够做到同步反应的效果,这只是培养语感或者说叫做训练反应的一种方法而已。

同样的一句:“How can I ever repay you for all your help?在录音带和电影中的语气是不同的,你即使背得再快,未必就能反应过来。因此,英语的背诵是要从模仿开始的,不要觉得录音带里的语调很怪而自己不好意思去模仿,非要按自己的说话方式来表达,那么,你永远感受不到自己的语音纯正。

录音带的语音只能说是“标准英语语音”,它在生活中是不存在的。就像“标准普通话”,北京人说的也不是普通话,只是地方方言而已,它只是接近普通话,比如“哥们儿”一词,一般来说都是儿化音,“儿”的发音弱读了,听着很好听!但是,标准普通话的要求是要说成“哥”“们”“儿”,三个字的发音必须饱满,这才是“标准普通话”。英语录音带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说,跟读速度的快与慢都是帮你培养语感的途径,快的基础是慢。

对于背诵,相对来说都是指的二、三、四册全文,背诵实际上是增强语言能力,增强语感的一种方法而已,效果很好的!

背诵要理解性的去记忆,无须一字不落,你学英文的目的无论是说还是写都是为了能够表达思想,而不是去给别人单纯的背课文。机械式的背诵只能让你打击自信,失败得更快。除了课文你会背诵,让你自己说点什么就一概不知了,这不是掌握英语,而是应付差事。

理解性的背诵,是你白课文的意思后,就要学会去改写它,把范文中涉及到事件改写为和自己有关的事情,让自己成为第一人,而不是一个阅读者或是一个旁观者。这样,你的记忆才能深刻,才能积累语言,迅速的表达思想。

书后的练习一定要做,同样也是改写成自己的事情,虚拟一个自己从未做过的事情也可以。只有理解性的记忆才是自己真实拥有的,别“傻背”。

在背书时,每次都把要背的内容写出来,再和原书去对照,拿着你默写的去背。你的书翻得越少越好!磁带越多听越好。没有别的目的,就是巩固记忆力,锻炼阅读能力。

 

三、怎么去听录音?怎么去听写,听写有什么用处?

 


磁带要天天听,早、中、晚,各一次。就像你听流行歌曲一样,听多了,记忆自然就深刻了。即使你不去背诵,听多了也就会了,当录音说一句时,你就能接下一句,这也是很好的练习口语的方法。

先整篇课文放一遍录音,看看自己能听懂多少?然后要逐词逐句的听,也就是放一句话的录音,按下复读机的复读键,让它反复播放,你听出来什么就写什么,对于词汇量上的刚开始可以看书,但要慢慢的减少翻书的次数。水平高的不要看书。实在听不出来,也可以看一眼书

然后,利用词典去查每个单词的音标、注解。自己试着写出中文解释,写出来了,再和书上对照。未必一个字不差,只要意思对就行,因为汉语太复杂,一句话能有很多种表达方式。不必精益求精。

写出来了,和原文对照了没有错误后,就去跟随录音大声的朗读,直到语气、发音和录音相同为止。然后你再继续第二句话的重复劳动。

当一篇课文结束后,要保证听完的录音每隔5-7天就重新听一遍。边听边跟着说。

每天不要学的过多,当你听到最兴奋的时候,就不要再继续了,哪怕是这一课只剩下最后一句了。都要到此为止,把这点激情留到明天去。充分利用剩下的时间去查词典、去理解,去改写,把精华变为自己的思想。很快你会感觉到,每天不听英文你就会很别扭了,这时,英语就不再是一种学习的负担,它已经成为你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那么,你进步的速度将会越来越明显。

听写,一是练习听力、二是练习写,练习记忆力。一句话由几个单词组成,你写出一句话,就要写出很多单词来,写出来的是英文,自然你眼睛看到的也是英文,能够练习阅读能力,而且,在你写的过程中,你是不会去想中文的意思的,你想的是一个具体的事物或者是表情。比如说: Last week I went to the theatre.你在写出来的时候,你想的是“个星期我去看戏”这么一个事情的场景,而不会去想中文 “Last week代表上个礼拜,I是我的意思,went to是去的意思,而且它还是go to的过去时,更不会去想the theatre是剧院。只有你不认识这个单词,在查到词典时,你才会去想它在中文里是这个意思。那么,你既然知道了,下次就不要在有这个英翻中的意识,要有想像的意识。看到了 the theatre,你就把它想像成北京的长安大戏院嘛,或者大华电影院之类的。这叫“形象记忆”。时间长了,你就脱离中文思考的瓶颈了。

还有不明白的,就看看这个步骤:

1、先整体听一遍课文。看看自己到底能听懂多少。

2、利用复读机复读功能,逐句播放,听一句,写一句,碰到不会的单词了就先空着。继续往下听写。整篇课文或者你拟定的几句话都听写完了,再结合上下文看看那些不会的单词能不能猜出来。

3、逐句回放那些空着单词的句子,试一试能不能写出来。如果还不行,就打开书对照的看一下。在这里,我倒是不主张钻牛角尖,恨不能一个不会的单词憋好几年才写出来。因为,有些单词确实我们不会,那么直接看一下书,就知道了,下次也可能在其他课文中还会遇到,这就等于是复习了,不要太死板了。其实,这次看了,未必下次你真的就会写。

4、把不会的单词,或者你认为含糊的单词去逐个的查词典,逐条的去看注解。

5、每天多听这些听写过的录音,最起码你要在今天听写新内容之前要默写一遍昨天听写过的。

6、看着中文注解写英文,联系中英互换。绝对有效。

7、如果你想练就口语,就要大声的去模仿朗读,最好能背读。

8、运用李阳的“一口气”训练你的伶牙俐齿,这个真是很管用,以后你会发现听任何英语都不会觉得语速快的。

这个方法的好处就在于:

听能够让你集中精神,写能练习拼写和记忆,听写的同时你是不会考虑它的中文是什么意思,这就是英语思维方式。

写出来的东西应入眼帘,就是练习阅读。英语听写得多了,你就知道很多句型、句式是大同小异的,经过查查语法书,了解一下,自然语法知识就提高了。阅读速度也就提高了。因为始终在听,所以你置身的就是英语环境。

大声的朗读,直到会背诵。这些都是训练发音、语调、记忆的。口语能力自然提高了。一口气能让你的嘴巴更流利,你就不会感觉外国人语速快了,即使新概念2还是慢速英语,没有慢速的积累,哪里可能听懂正常语速的英语。其实,一口气的训练基础也是先慢后快直到最快速,不信,你就试试!

看着中文写英文,实际上就是把看着英文想中文反过来,这样,你就不自觉地去做起了翻译,也是训练英文思考方式的一种方法。不过,要想当个真正的翻译,光是《新概念》可还不行,还要看一些专业的书籍。《新概念》毕竟是大众英语。

对于急于考试的学生来说,上面的几条你可以不完全照着做。这些就是打好基础的方法。《新概念》可以这么做,任何一本教材或者是dvd也可以这么去做。

  
四、每天学多少合适?

 


每天不要过多的记忆,有5-6句话足以,多了什么也记不住。科学的说法是一天记忆8句话,我们还是不要那么标准了,少点好。最好能把学到的组成简单的对话,这样一问一答自己都可以练习口语了。不要去考虑进度,不要去想:“唉呦,这得猴年马月我才能学会呀?”,当你对英语有了感觉后,速度是突飞猛进的。心不要太急,戒骄戒躁,就像一个人猛吸一口气,他可以跑得很快,但他永远跑不远。就是这个道理。

 

五、我不会改写怎么办?

 


谈到改写,其实不用犯愁。《新概念》每课后面都有练习,尤其第一册书,练习部分有大量的替换词,连人称、动词格式你都不用改,直接把book 换成car就行了。当然这是最初级的改写,但是你有可能就想到你自己身边的东西了,比如:手机、手套、mp3什么的,改过来就是你的语言了,你先照着书上的练习去做,一段时间后你就知道如何改写了。

然后再学会把第三人称改为你自己,无非就是“he、 she、 they或者是人名都改成“I”,遇到第三人称单数时,它动词后面有 “s”,你就把“s”去掉。比如说:He loves a pretty girl.”你就改成:I love a pretty girl. 遇到宾语的地方,无非就是把它们换成“him、her、me、them、 us”等等。比如说:Where do you plan to take me? 你就该为:Where do you plan to take her?或者:Where do you plan to take my dog?其他的都可原封不动的照搬过来。总之呢,书里说去剧场,你就去改为商场,说里说买了个帽子,你就说你买了件大衣。但第一人称变第三人称时一定要注意动词的变化。这样简单的改写一些以后,你脑子里就有的写了。每天都看一看自己写的东西,每天你都会有新的想法,那就不断的增补,修改。不知不觉间,你就有了质的突变。即使刚开始写错了,自己看不出来也不怕,待你水平提高后,自然你就知道哪里错了。我们说母语的时候不是照样经常犯错吗?所以说错、写错英文简直就不要拿它当回事。如果你都会的话,你还学英语干吗?那不是吃饱了撑的找休闲来了吗?

 

六、我不知道我是不是该从第一册学起,你说我完全不会吧,我也会点,你说我会吧,我又觉得自己还真不行!

 


拿出第一册录音,别看书,听一遍,看自己反应得过来吗?听到的话能不能不想中文就明白?让你说,你能随口说出来吗?如果不能,那就证明你的基础还不是很牢固。正好利用第一册来巩固基础。要一丝不苟的去听、去写、去理解。千万不要再看着书听录音,这样你就会认为你哪里都明白,哪里都听得懂,但是一合上书,就会感到什么也听不懂了,心里就没有了底。

 

七、关于教材的选择?

 


首先来说不要频繁的更换教材,你没有《新概念》也无所谓,有什么教材使用什么教材,等你打下基础了,吃透一套教材了,再去更换其他教材。即使相同水平的教材,它的侧重点也不同的。知道为什么有时候别人比你强吗?就是因为同样一句话,你只知道一种表达方式,你不知道还有另外的表达方式,所以别人说了你听不懂,你教材里学会的,人家偏偏就不说,急死你!

如果你下决心选择了学习《新概念》,就把它学到底。用不着4册都学完的时候,你就已经能够轻松阅读英文原著了。

八、我的《新概念》是老版本的,现在都是大开本的新版本,我是否要换掉?

说实话,如果有这样的朋友,你千万不要再浪费钱去买新版本。

《新概念》英语现在确实已经改版,内容方面和你手中的相比,做过不少的改动,具体我不太清楚没有对照过。但是你要明白增加了新内容也好,还是删除了一些过时的内容也罢。它整体的水平是不变的。你不会因为缺了这几课不一样的文章就学不好英语了。

最主要的是以后要脱离《新概念》,而去接触更为广泛的英语空间,报纸、散文、诗歌、戏剧、小说、网站、新闻、电影、歌曲、甚至广告都是可学习利用的资源。

其实,不论是学生,还是工作的人。通病都是一本教材不能从头学到尾。前几课滚瓜烂熟,后面一个字都没看过。不能心猿意马,您就抱定我先学完一套教材再说,这套不学完,我绝对不看第二套。否则,一会儿认为这好,一会儿认为那个好的,到最后哪套教材都挺好的,就是哪个您也没有从头到尾学下来的。

英语是点——线——面的积累。您学完一套后,再去看什么《新概念》《900句》这个那个的英语书,您会发现很多我都能理解了,那时的速度就是突飞猛进的了,然后第三套、第四套……开始向“面”拓宽。

九、我是上班族,我该怎么合理分配时间?

 


从时间上来说,如果您是“朝9晚5”工作制,就要充分利用零碎的时间。在每天晚上,你要抽出一个小时来听写5句话,我想应该不难做到。在第二天早上,起床后,您就应该反复的播放录音去放这5句话,直到您离开家门为止。走在路上,坐在车里、或者骑车过程中,您可以去唠叨这5句话。上半时遇到上厕所、上下楼、外出办事情什么的,都可以反复练习。

中午休息的时候,您就去默写这5句话,然后找出词典来逐个检查对错。下午下班后,您还是去唠叨这5句话。唠叨烦了,就试着改写、换词。

晚上您再听写新的5句,然后第二天,醒来后就听这10句话,上班路上同样如此,中午去默写这10句,尽量将这10句变成小对话,下班的时候就去练习。晚上回来做改写句子练习。利用周六、周日可以从头至尾温故而知新一下。

一天花费过长的时间学英语其实效果并不好,而恰恰是零碎的时间学习英语最容易出效果。给您举个例子:有的人喜欢唱歌,但并不是每首歌都是在家一遍遍跟着带子学唱出来的。往往都是走在大街上,这个商场放着,听了一耳朵,那个店里放着,又听了一耳朵,东拼西凑的凑起来的,再加上找个固定的时间完整的听几遍,就都会了。英语就是这样,平时零碎着听,零碎着唠叨,零碎写着,隔几天做个阶段性总结,接触多了,时间长了,也就自然会了。

给你介绍一下我以前上班时候的学习方法吧。

一、早上起床后,打开复读机放到最大的声音听,直到离开家。

二、带着随身听,(现在别人都用MP3了)上班路上骑车听,不过要注意交通安全;或者拿着一张头天晚上写好的已学过的英文,边走边背诵,然后就自己唠叨。每天都会先重复昨天背的,再背新的。

三、准备一本非常薄的英语故事书,工作中遇到上厕所的时候看看,或者听录音。反正在厕所,领导也不知道。我用的是外研社的《书虫》系列,最爱看的是《鲁宾孙漂流记》 The life and strange surprising adventures of Robinson Crusoe,原因有两点,一是这本书都是以第一人称写的,比较适合于学习怎么介绍自己。二是增强自信心,看看鲁宾孙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学习英语又能算得了什么!

四、中午休息时,默写已背会的课文,收起来晚上回家对照正误。或者趴在桌子上边睡觉边听录音。

五、和同事聊天的时候找张废纸,边聊边划拉着句子或者单词,进行无意识记忆。一回生、两回熟。

六、在单位放本词典,没事情的时候就随意翻一篇,随便找个单词,从头到位的看例句。有好的就摘抄下来。我使用的是《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

七、下班回家路上重复上班时的工作。

八、晚上听录音学习新的内容

九、找盘英语带,边睡边听。磁带放完后,复读机自动关机,省电!我用的是“步步高”复读机,音效非常好!

十、我都快成了《新概念》英语、复读机、外研社的“推销大使”了,天天说它们好,哈哈哈!开个玩笑!

 

十、我也想学好英语,可是我怕自己坚持不住!

 


坚持!话虽好说,做起来却是一点都不容易。这其中要伴随着多少苦闷和乏味。读英文著作、听歌、看DVD、背诵名篇名作等等,让人觉得英语学习的过程是如此的丰富多彩。然而这些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形式而已,我们真正要面对的是如何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去“坚持”地把这些方法和形式付诸实施,从而达到预期的目的。如果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动摇了,坚持不住了又该怎么办呢?

   就我个人学习英语的经历而言,也曾是多次放弃、重来;再放弃,再重来。开始都是怀着积极的心态,投入到英语学习的战斗中去。恨不能一天之内就要学会两课书、三课书。一个月就要学完一册书。然而,学着学着,就感觉要“坚持“不住了,想要放弃。开始总是找不到解决的办法,为此而郁闷。后来才发现解决这样的问题其实并不难。

一、 要学会精神转移。

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感到枯燥乏味,信心不足的时候,不要强迫自己往下学,因为从你的思想意识形态里已经开始产生了抵触英语的情绪。这时再继续只能是“适得其反”,请你先放一放你所学习的内容,最好的去处是逛书店,到外文书店看看那些崭新的原版小说,先不要看其内容,只看图书的封面。这些原版图书要比国内图书的封面做得好得多。这些花花绿绿的封面(特别是名著的封面)能够强烈刺激你的大脑神经,让你对书中的内容产生联想,从欣赏图片的审美角度去激发你阅读的兴趣。这时,你选择一本自己喜欢的,翻开内容看上一两段,你就会发现原来你的英语已经很有水平了,以前的时间没有白费。

还有一个原因,你学英语的时候是孤立的,当你置身到外文书店的时候,你会发现那里有很多中国人、外国人,这时候你才能够感受到很多中国人都和你一样在努力着,也许他(她)的英文水平很高,也许他(她)还不如你。从而让自己产生羡慕、嫉妒、欣慰的心理。只有这样才能激发你的继续学习的兴趣。而你所看到的那些外国人,如果你能上前聊上几句,何尝不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为什么不敢呢?是自己水平不够吧?那还不回家赶快去学?

除此之外,你还可以去听听那些原版磁带,去看看原版DVD来调节自己的心态。尽量不要去想自己现在所学的教材。毕竟在内容上它有很大的局限性,只有丰富多彩的内容才能保持你好学的心态。

二、 学习他人之长。

学习英语是要虚心的,在自己坚持不住的时候,要多去看看那些成功人士的书籍,听听他们的心得。俞敏洪、李阳,杜子华、钟道隆等等,这些已经取得成功的人士,他们同样也遭遇过你我这样的经历,也曾经在坚持和放弃之间徘徊过。他们是怎样走过来的?这是我们要学习的,不管你是否认可这些人,为什么他们成功了,就因为他们会调节自己的心态坚持走到底。我在坚持不住的时候,就会找出钟道隆教授《踏踏实实学英语》讲座录音听听,体会一位老人学习英语的艰辛,看看李阳《疯狂英语》的演讲,感受他的狂热,读读杜子华的《英语成功学》吸取他丰富的经验。这些都能调节自身的心态,鼓励我们“坚持”下去。

三、 不要一棵树上吊死。

无论是学习方法,还是教材,都有它的局限性,都会因人而异。别人的经验是经过多少次失败总结而来的,或许对你就不实用。要学“博取众家之长,补己之短”,在实践中去归纳总结。找到自己能够“坚持”的方法。一套教材未必就要全书背诵下来,人都有个性、喜恶。或许某一类你就不喜欢,那就别硬着头皮去看、去听。即使别人都说好的,也要自己去衡量,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你才能够坚持下去。如果非让一个喜欢流行音乐的人去听京剧,还不如让他去参观疯人院的好。所以,千万不要一棵树上吊死,喜欢什么就去接触什么,一本书里只一点点也好,一盘磁带里只一句就行。

    四、 要了解学习的资源

有些人开始时如狼似虎的背诵英文,一天好几课。可是背了半天,却发现除了会说些已经背过的课文,再想说点别的就什么也不会了,脑子里空空如也。能听懂的录音也仅限于学过的课文,再听别的就好像是天书一样。于是,自信心开始动摇,对教材开始怀疑。

英语作为母语以外的第二语言,要想掌握它不是短时间内突击就能取得效果的,这是必须要经过漫长的时间去大量的接触。不是你背诵几篇文章就会了,听懂一盘磁带就明白了那么简单。

你要理解的是背诵文章,听录音的目的是什么?背诵文章要理解性的去记忆,不能“傻背”。能背诵下来并不是目的,而是你要掌握作者写作的风格以及用词、用句的思维方式。如果你是聪明人,就不应该一字不落的把原文背诵下来。而是应该以原文为模板,去进行创作。把原文改写成自己的事情,使自己成为主角,而不是总处在一个旁观者的位置。只有这样,通过模仿,你才能锻炼自己的思维以及写作能力。你才能在想表达时不至于脑中无词。听录音,是要你了解英语发音的特点,纠正你的发音,说话的语气,训练你的反应速度,训练你的对话能力。然而很多人却用错了录音带,只是把它当成了一部有声词典,发现一个单词不会念时才会去听。甚至根本就不听磁带。

学习英语重要的是思考,只有不断的思考,才能深入的理解,从而进行创作。英语一定要去“悟”,去“练”,只有这样才能始终保持着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你才能够坚持下来,最终掌握英语。

 

十一、如何背而不忘新概念?

 


要想背好《新概念》,所有课文,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点:利用每天早上的时间背诵前一天背诵的课文。

第二点:利用空闲时间重复背诵以前的课文,哪怕只是其中的几句都可以。比如今天背诵第一课,明天背诵第二课。第三天背诵第1、2课,第四天背诵第三课,如此往复。

第三点:每天听从头至尾的听录音,也许你现在不能完全记住前面背过的课文,时间长了,这些录音都会深深地印在你的脑海中,自然而然的也就记住了。这需要一个过程。录音非常重要,必须天天听!

第四点:不要报以强烈的目的性去背诵,比如说为了短期内提高自己的水平,为了应付考试等等而背诵,好像完成任务一样。那样的话,用不了几课书就会把你累地筋疲力尽。始终要保持“兴趣原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第五点:《新概念》每篇课文都堪称是微型小说,市面上再也找不到这么好的短文欣赏了。所以,要从欣赏的角度去理解背诵。这样不会感到枯燥了,当然水平也是在不知不觉中突飞猛进。

第六点:对于《新概念》中课文篇幅较长的,要分段背诵。人的大脑在一天中能记住的句子最大限度只有“8”句话,我们缩短一些,只背“5”句,滚瓜乱熟。第二天再背诵其他的。当天背得越多,忘得也越多。这就是很多人背得快,忘得快的原因。只记住表层,没有深入骨髓。

第七点:利用电脑、或手写默写课文。好脑子不如烂笔头。

第八点:当你背诵时,感到自己进入了最佳状态时,好像只要看一遍后面的课文,就能立刻背诵下来时,要强制自己不再背诵了。把这种激情保留到明天去。蓄势待发,才能更加应付得轻松自如。

实际上,打基础,不见得非要《新概念》这部书不可,我们初中的英语书、高中的英语书都是打基础的好材料了。我奉劝众位,不要轻视了它们。

 

十二、我阅读没有问题,过了6级,但是我听不明白也说不出来英语。

 


大多数人都是处于这种“中国式阅读”英语状况。也就是说“聋哑高材生”。

其实,解决这类人的问题很简单,因为他们有很好的英语基础了,无非要做的就是两件事情:听和说。

如果,你真的想克服你的弱点,首先要做的是得肯“放下架子”,脑子里不要再去想你考过了的四、六级,就是你是个“特八”见了外国人说不出来那也等于没学一样。怎么做呢?从现在开始,不要看书,一个字都不要看。

先去买一本音标的书,现在市场上的音标书籍做得比较好了,都有vcd的,可以看着练习,买这种带vcd的。好的音标教材首先是一个音标会有一个代表性的单词,然后,会有一个带有这个例词的例句,其后,是一组对话。既能教你发音,又能通过单词、例句而学到一组对话。

发音不过关,听力就不过关,口语也就不过关。音标是相当基础,也是非常关键的。

之后,你找一盘VOA慢速英语,或者《新概念》第一册的录音带,听一句,跟学一句,每句话听上300遍,你跟读300遍,直到你和录音带的发音完全相同为止。不求你学的进度有多快,只要求每句话都和录音一模一样,不听录音的时候,你就自己练习,每句话不要求你能连读、弱读,流利,只要求一个单词一个单词的把发音读准确,要最慢最慢的速度读20遍,然后逐步的加快,和录音同步了,你还要加快速度,要达到录音说一遍的速度你能说两遍。这样来培养你的听力和语感。记住!这个时候也是不能看书的。

最后,我告诉你,学习英语,你出的错误越多,你离成功就越近,所以别怕丢人、别怕出丑。不敢张嘴就先把自己关在屋里,把录音机的音量调大,这时候。录音有多大的声音,你就多大的声音说。(想着把门反锁上,别让别人进来)。每天这么练习,直到一篇文章,你都能够流利的和录音同步说出(相当于背诵得滚瓜烂熟了),录音的音量不要减,同样还是这么大声音。在你和录音同步发音的时候,你去突然的把录音音量调到最小,这时候,你的音量别降低,还保持着那么大的声音继续说下去,直到这篇文章说完为止。多试几次,第一次失败了无所谓,哪怕能保持大声的说一句都可以。然后慢慢的去第二句,第三句。然后,对着镜子看着自己,把镜子里的你当成抢了你女朋友的情敌,愤怒的去张嘴嚷嚷吧,不过别骂人(那可是你自己呀),只说英语。

找本原版的外文小说,你的阅读不是很好吗?在家把不会的单词查出来,然后出门找人多的地方,什么公交车、商场之类的,你就拿着书读,保证别人都很羡慕你的英文,而不会有人认为你在学习英文。你偷偷地用余光去环视四周,然后自己心里乐去吧。多试几次,你就会有很高的成就感了,那时候,你说英文心里不会再紧张、怕别人笑话。

这是增强自信的歪门邪道,非常有效果。

 

十三、我就是不敢开口说英语怎么办?

 


其实这个问题还真不是个人的问题,很多人,包括很多男性都在开口说上特别的怕!

我也看过很多专家的文章,到了怎么开口说这里,总是说一些什么不要怕说错、不要羞涩,要克服自己的恐惧心理之类的不疼不痒的话,Don’t be shy, Just try.可问题是我们都知道这个道理,可是我们怎么才能突破这道心理障碍关,让自己真的不惧怕了?

有时候我也在想是不是李阳、俞敏洪、还有那些学院派的英语专家门第一次和外国人讲话时候也紧张呢?可能那时候他们也说得驴唇不对马嘴吧,后来是练就了够深的“不要脸”的功夫,可能才真正突破了“开口说”这个难关。

说了点废话。还是说咱们实际的情况吧。

如果说让所有人按李阳的方法去练习口语,我估计那是不可能了。毕竟很多女性更含蓄一些。我觉得,包括男性在内,不敢说的恐惧心理有这么几点:

1、英语毕竟不是母语,没有我们说中国话那么流利,那么自然。所以,说出来总觉得别扭,怕别人听到了笑话自己。本来就不熟练,再加上怕人笑话的想法,更让自己紧张了。越这样就越不敢说了。

2、脑子里的句子量太少,学过的单词挺多,就是不能组织起来达到随意地表达自己的思想的目的,这就给交流带来了困难。因为在交流的时候,你听到的内容是被动的,你不知道对方会说什么,所以精神会比较紧张,生怕自己不会说或者是有的单词听不懂,这就产生了紧张心理,紧张就会给人带来恐惧。

3、也许你要面对的是外国人,虽然现在街上到处是外国人,电视电影里也比比皆是。但是,真的有个外国大活人站在你面前了,叽了呱啦的和你说英文,你还真的犯蒙,因为毕竟你平时所做的听力练习都是标准录音,而不是生活口语。在语调、语态、语气上都会有很大的差别。

  4、在自己没有外国朋友的时候,很想走过去和那些逛街的外国人聊上几句,可是又不敢,一怕人家不理你,自己没有面子,二怕听不懂人家说什么。因为彼此都是非常陌生的,别说外国人了,就是中国人自己在街上不认识的情况下上前打个招呼,还一个个的跟防贼似的用异样的眼光看你呢。

这是我自己总结的原因,那么我觉得既然强求不来,那就顺其自然。首先要把自己英语口语练好,即使你考下了六级,但是并不等于你的英语水平高,所以就要大量的去看口语书、多看原版电影,越生活化的越好。从电影中大量的搜集日常的对话,把它们说得要像说自己的名字那样娴熟,要说得像“What 's your name? Thank you!那样自然,然后你要对你的家人说,我想你不会对你的爸爸、妈妈说话也羞涩吧?你说出一句英文,你告诉他们你的中文意思就可以。这样还能练习的你的中英互换。然后同样的句子,你对你最好的朋友说,因为她们不会笑话你说错了,谁都知道说好英语是件非常不错的事情。这样,针对不同的人说同样的话,慢慢地你会减少恐惧感,说话会比较自然、流利了。既然你能和别人说好中文,就一定能说好英文。

其次,找一张自己最喜欢的原版电影,你把台词写出来,然后自己当演员,比如说像《罗马假日》,你就当那个公主,当你的大臣、还有偶然遇到的那个男主角和你说话的时候,你就做出公主的回答。一个人在家里练习,没人会笑话你的。而且,各种电影中有各种不同的英语口音,你又是在跟这些国际大牌明星对话,那是多么的了不得!大街上一个区区平常的外国人你还在意吗?“咱是跟大牌明星天天说话的主儿!”只要环境熟悉了,说话也就不紧张了。无非就是个熟练程度的问题。

还有,如果你真的碰到了外国人,刚开始紧张也很自然,外国人也是知道这点的。他们也会放慢语速和你交流的,说上几句适应了,你也就不紧张了,然后你告诉他(她)平时很少能和外国人交流,所以说英语势必会紧张一些,甚至有的不会说。他们能够理解。如果说他们不理解,你就直接说你那最纯正、最流利的汉语,说得他们晕头转向,照样很了不起!

再有,如果有那种外国人参加的英语角或者是外籍老师的口语授课,可以去参加,目的就是接触外国人来过度自己的恐惧感,其实大家都是人,接触多了,熟悉了,说话就自然了。

如果身边一个外国人都接触不到,那就和你的亲人、朋友或者以后工作中要好的同事练习说英语,说多了,就不会嘴笨了。我平常不接触外国人的时候就和同事、朋友说英语,我的目的不是他们能不能听懂,而是我自己要练习说的熟练,可能几天里我都会说同样的一句话,而对方只是简单的应答我一句,那无所谓,我能说得自然、流利了就是目的。就象说 “Good morning.How are you doing. see you tomorrow. Can I help you? I'm leaving now!  I need your help. 这样自然,那么当我遇到外国人的时候,说这些,我就不会紧张了。在拿了一落东西的时候,我会和同事说 “Would you be good enough to carry this for me?劳驾给我拿着这个行吗?”虽然我第一次由于紧张、说得不流利,但是我会再去不断重复的唠叨这句话,然后我再找机会我还和这个同事说这句话。等我和这个人说熟练了,我还会找其他的人再说这句话,直到我和别人说这句话的时候我不再紧张,而且非常流利了为止。

平时,还要多听英语新闻,听的时候不要去想刚才说的那个单词是什么意思?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你的听力要和新闻播放是同步的,因为英语新闻的语速很快,只有你熟悉了这样的语速,你再听日常交流的语速,你才会发现每一句你都听得很实在,这样就从容不迫了。而且,听英语新闻非常锻炼反应能力,不要想着每句你都能听懂,我的朋友在国外待了4年,回来后考雅思简直就跟玩儿似的,可是看CCTV9的英语新闻照样很多听不懂,但是并不影响交流。

   如果以后你在外企工作,这一切都将成为自然,那里有很多外国同事,环境逼迫你不说也得说了。在没有这样的环境的时候,就上自己和自己说、和家人说、和同事说、和男朋友说。别无他法!

 

十四、我该怎么背单词?

 


背单词不要孤立的背,一定要融合到句子中去。要查词典,在词典中把这个单词每个不同的例句都要找找出一两句实用的作为代表练出来,这样你才会知道一个单词的不同用法。

   除了听写、默写以外,还要增加阅读量,看一些和自己水平相当的英语其他书籍从而扩充词汇量,就我个人认为,词汇量这个概念应该是英语水平提高后才涉及的问题,不应该是初学者上来就想的事情,初学者应该先掌握基本句式,会说会写了,才能去想这个东西英文怎么说?那个东西英文怎么称呼,这个时候才是增加词汇量的时候。阅读不需要去背诵,也不需要去听录音,但必须勤查词典。这个方法只是为了增加词汇量,尽量地短时间内减少生词。

 

十五、感受听力

 

以前看书或听别人说只要听上一盘磁带,听力就可以完全过关。最初,百思不得其解!根本就不相信,毕竟一盘磁带的内容是有限的,单词量、句子量都是有限的,怎么可能只听一盘就能够过听力关呢。后来,随着英语水平的提高,渐渐地领悟到,这是完全可以达到的。所谓,听一盘磁带过听力关,不是说听了这盘带子后,你听什么都听得懂了,而是指录音中的发音、语调、语气、语言习惯、强读、弱读、连音、省略等等经过一盘磁带不同内容的训练,来培养你的语感,使你再去听其它的磁带时,没有感觉上的障碍,剩下的无非就是单词你不会了,不过听力水平完全是可以应付自如的了。

一定要坚持住!英语是一个台阶一个台阶的逐级上升,不进则退。你坚持住了,水平就要提高了。

在练习听力时先听一种磁带,反复地听,实在听不出来的,不要太勉强自己。做好记号,然后换一盘磁带来听,等听得和前一盘一样了,再返回头来听前一盘,很多不明白的地方你就明白了。

真正听懂了一盘磁带后,是会很有成就感的!

  • # 时间管理
  • # gtd
  • # 行动
  • # 新概念
  • # 英语
  • 分享 回复 喜欢
    显示较早之前的 2011 / . 10 / . 04

    五年后你在何方

      原文是谁所写,是否真实已经无从考究,不过个人觉得真的不错,很想分享一下。
      
      一九七六年的冬天,当时我十九岁,在休斯顿太空总署的大空梭实验室里工作,同时也在总署旁边的休斯顿大学主修电脑。纵然忙于学校、睡眠与工作之间,这几乎占据了我一天二十四小时的全部时间,但只要有多余的一分钟,我总是会把所有的精力放在我的音乐创作上。
      
      我知道写歌词不是我的专长,所以在这段日子里,我处处寻找一位善写歌、词的搭档,与我一起合作创作。我认识了一位朋友,她的名字叫凡內芮(Valerie Johnson)。自从二十多年前离开德州后,就再也没听过她的消息,但是她却在我事业的起步时,给了我最大的鼓励。仅十九岁的凡內芮在德州的诗词比赛中,不知得过多少奖牌。她的写作总是让我爱不释手,当时我们的确合写了许多很好的作品,一直到今天,我仍然认为这些作品充满了特色与创意。
      
      一个星期六的周末,凡內芮又热情地邀请我至她家的牧场烤肉。她的家族是德州有名的石油大亨,拥有庞大的牧场。她的家庭虽然极为富有,但她的穿着、所开的车、与她谦诚待人的态度,更让我加倍地打从心底佩服她。凡內芮知道我对音乐的执着。然而,面对那遥远的音乐界及整个美国陌生的唱片市场,我们一点管道都没有。
      
      此时,我们两个人坐在德州的乡下,我们哪知道下一步该如何走。
      
      突然间,她冒出了一句话:“Visualize, What you are doing in 5 years?﹙想象你五年后在做什么?﹚”。
      
      我愣了一下。
      
      她转过身来,手指着我说:“嘿!告诉我,你心目中'最希望’五年后的你在做什么,你那个时候的生活是一个什么样子?”我还来不及回答,她又抢着说:“別急,你先仔细想想,完全想好,确定后再说出来。”我沉思了几分钟,开始告诉她:“第一,五年后,我希望能有一张唱片在市场上,而这张唱片很受欢迎,可以得到许多人的肯定。第二,我住在一个有很多很多音乐的地方,能天天与一些世界一流的乐师一起工作。”
      
      凡內芮说:“你确定了吗?”
      
      我慢慢稳稳地回答,而且拉了一个很长的Yesssssss!
      
      
      凡內芮接着说:
      
      “好,既然你确定了,我们就把这个目标倒算回来。如果第五年,你有一张唱片在市场上,那么你的第四年一定是要跟一家唱片公司签上合约。”
      
      “那么你的第三年一定是要有一个完整的作品,可以拿给很多很多的唱片公 司听,对不对?”
      
      “那么你的第二年,一定要有很棒的作品开始录音了。”
      
      “那么你的第一年,就一定要把你所有要准备录音的作品全部编曲,排练就位准备好。”
      
      “那么你的第六个月,就是要把那些没有完成的作品修饰好,然后让你自己可以逐一筛选。”
      
      “那么你的第一个月就是要把目前这几首曲子完工。”
      
      “那么你的第一个礼拜就是要先列出一整个清单,排出哪些曲子需要修改, 哪些需要完工。”
      
      “好了,我们现在不就已经知道你下个星期一要做什么了吗?”凡內芮笑笑地说。
      
      “喔,对了。你还说你五年后,要生活在一个有很多音乐的地方,然后与许多一流的乐师一起忙着工作,对吗?”她急忙地补充说。“如果,你的第五年已经在与这些人一起工作,那么你的第四年照道理应该有你自己的一个工作室或录音室。那么你的第三年,可能是先跟这个圈子里的人在一起工作。那么你的第二年,应该不是住在德州,而是已经住在纽约或是洛杉机了。”
      
      次年(一九七七年),我辞掉了令许多人羨慕的太空总署的工作,离开了休斯顿,搬到洛杉机。
      
      说也奇怪:不敢说是恰好五年,但大约可说是第六年。一九八三年,我的唱片在亚洲开始销起来,我一天二十四小时几乎全都忙着与一些顶尖的音乐高手,日出日落地一起工作。
      
      每当我在最困惑的时候,我会静下来问我自己:五年后你“最希望”看到你自己在做什么?
      
      如果,你自己都不知道这个答案的话,你又如何要求別人或上帝为你做选择或开路呢?別忘了!在生命中,上帝已经把所有“选择”的权力交在我们的手上了。
      
      如果,你对你的生命经常在问“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会那样?”的时候,你不妨试着问一下自己,你是否很“清清楚楚”地知道你自己要的是什么?
      
      如果连你自己要的是什么都不知道的话,那么爱你的主又如何帮你安排呢?不是吗?
      
      而在你旁边的人,再怎么热心地为你敲锣打鼓,爱你的主也顶多给一些慈悲的安慰。因为连你自己都还没有清楚地告诉他,你要的是什么?那么你又岂能无辜地怪上帝没有为你开路呢?不是吗?

    • # 时间管理
    • # gtd
    • # 行动
    • 分享1 回复 喜欢
      显示较早之前的 2011 / . 09 / . 30 诚征站长,共同管理小站!
      • # 时间管理
      • 分享2 回复 喜欢
        显示较早之前的 2011 / . 09 / . 30

        时间管理必杀技-八页小书三日计划

        以前在《笔记女王的手帐活用术 2: 偷看別人的笔记》读书摘录(2)–八页小书和圆梦笔记的文章中提到了八页小书,刚才发现永锡老师自己也分享过八页小书的文章,收藏一下。

        转自:http://www.5xue.com/modules/wordpress/?p=2968

        作者:张永锡

        昨天在BNI长富分会的例会中,我看到我的来宾projason(蔡兴正)拿出他的八页小书规划事情,立刻就想起一两年前,我们利用email互相讨论八页小书的制作方式。没想到,这样一个好用的工具一直陪伴我们到现在,真是充满浓浓友谊的回忆。

        我自己改良八页小书已经很多年了,目前最好用,最常用的就是拿来作为三日的计划,大家可以下载上面的图片印在A4的纸上当做八页小书(需要调整一下大小),我不大会做下载点,如果有义工愿意帮我做下载点,我可以把这个档案释放给大家喔。

        接着,快点来看看八页小书三日计划可以如何帮助我们吧…

        (1) 三只青蛙:九宫格的格子可以写下近三天的青蛙目标

        “先吃掉那只青蛙”代表的就是每一天先做完重要的事情,这是我从潜能激励大师博恩崔西书中学到的概念。

        “若起床首件事是活吃青蛙,接下来就没能难倒你的事”

        首先,我们每天就认真面对这一天中最重要的事情,不解决,就不罢手,这对自己的自律及心智强度绝对是很好的磨练。

        其次,当我们事前就写下未来三天最重要的事情(每天三件,三天九件),我们的潜意识自己会帮助我们深思要如何处理好下一步行动,让这件事情变得更加顺利。

        最后,处理青蛙的时间我们会在Todo时计中规划,确保有足够时间来处理最重要的事情。

        * 吃素的朋友,这是一个书中的比喻

        (2) 四个动词:分成四栏四个动词,打电话、外出、电脑、沟通,让我们批次处理行动。

        这个部分就是行动清单,我们依据不同的动词来制作行动清单,这样子执行时非常有效率。

        A. 电话:将打电话列在一起,这样子就可以批次打电话。

        举例,有几个和代书沟通事项,这样就一起思考,是不是打一个电话就可以了。

        B. 外出:把外出及自己动手做的事情写在一起,出门时一起做。

        举例,今天要去找律师朋友谈事情,后天要去中正大学演讲并去台中出差,外出的事情就可以一并思考。

        C. 电脑:电脑前面处理的事情

        举例:要去演讲就要思考投影片的制作,写下昨天和中正大学主办人讨论的主轴,制作投影片的时候融入。

        D. 沟通:和人当面沟通的事情

        举例,过一阵子要去北一女中演讲,就可以请问一下最近遇到的朋友”如果再回到高中,您会做出什么以前不会做的事情?”

        这样的行动清单,就可以让我们在执行行动时候有个整体的是也来看每一个细微的行动,并可以用有效率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3) 三张计划:有三页的空间让我们能够规划计划,不用特别再找其他纸张。

        通常我们每天要解决掉的重要问题都是比较复杂的状况,此时就可以运用我们之前提过很多次的任务规划,来规划如何完成这件事情。

        我自己很常使用心智图来规划,简单的把要做得任务分解,并写下关键字,就是一个很好的任务规划。这些关键字我称为”关键少量资讯”。

        举个例子:今天早上十一点我要去和BNI长富分会的展旭律师碰面

        我想和他讨论BNI长富分会未来的问题

        他的女儿曾经上过我的研习会,所以这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我也会请教他过几天我要去北一女中演讲前的准备题目,”如果再回到高中,您会做出什么以前不会做的事情?”

        这样我们大约一个小时的碰面,内容就能够很充实,这件事情是我今天的青蛙,就能够比没有规划之前的品质更好。

        (4) Todo时计:代表这三天的72个小时,可以画几条线就规划好这几天的生活。

        Todo时计是我从日本的工作术杂志中学到的概念,其实很简单,每一个如同时钟般的Todo时计代表了12个小时,两个时钟就是24小时,也就是一天。我们就在其中规划我们的行程。

        以我今天举例,看最左上角的时钟,我们可以看到九点钟我预计去健身房运动到十点多,拜访展旭律师的时间是上午十一点到十二点,必要时可以到十二点半,因为我和老婆约好要共进午餐。

        在最右上角的时钟,我们可以看到下午我的行程排的是写书。

        这样子我就可以把我一天中的重要事情排定清楚,确认有足够时间,小事情就利用空档的时间批次处理。

        (5) 两收件匣:最后一页是收件匣,不用翻页就可以搜集,快速好用。

        结语

        其实开始运用三日计划后,我发现我运用时间的能力大增,三日计划本身就是一个迷你但是完整的万用手册,可以放在皮包里,非常方便(我的皮包里有一支原子笔,可以随时拿出来规划事情)

        单单是三日计划八页小书就可以开一堂课来分享啰,时间管理真的是乐趣无穷呢,不是吗?

        8页小书模板 和 gweek sheet:网盘下载

        • # gtd
        • # 时间管理
        • # 计划
        • # 收集
        • 分享1 回复 喜欢1
          显示较早之前的 2011 / . 09 / . 29

          通过结构型拖延完成任务

            我几个月前就想写这篇小文了。为什么我现在才做?因为现在才抽出时间来?错。我要阅卷,安排教程,审阅NSF计划书,阅读论文的稿子。我现在在写这短文,只是因为这些事情我统统都不想做。这种情况就是我所说的结构型拖延。我发现的这个策略能把拖沓成性的人变成高效人士,他们会因为充分利用时间和所获得的成就而受人敬佩和尊敬。这策略的关键思想就是拖延并不意味着什么都没有做。拖沓的人其实很少真的没有做事;他们还是会做一些有用的事情的,像搞搞园艺阿,削削铅笔阿,做个整理文件夹的图表阿,为什么拖拖沓沓的人会做这些事情?因为这是逃避做更重要事情的办法。如果真的只剩下削铅笔这一件事情可做,那么他们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去着手的。为了避免做一些很重要的事情,这些拖沓的人甚至可以被逼着去做更困难,更紧张,更重要的任务。
            结构型拖延的意思就是根据实际情况,把必须要做的任务做成一个列表。这个任务列表是按重要度来排列的。很紧急很重要的任务在最上面。不太要紧但又必须要做的事排在下面一点,我们可以做这些事情来逃避最上面的更重要的任务。按这种恰当的结构来排列任务,拖沓之人就变成了个有用之人,并且真的可以像我一样获得个多产高效的名声。
            我最完美的结构型延迟的案例,是在我的妻子在斯坦福大学做Resident Fellows的时候。那时,我们就住在大学的宿舍Soto House。每天傍晚,都要阅览试卷,准备课程,还有委员会的工作也要做。每当这时,我都离开住所,到处闲逛或者和那里的舍友玩乒乓球,或者在他们的房间里聊天,或者坐在他们房间里自己阅览试卷。别人都认为我是很棒的Resident Fellows,稀有的教授,竟然肯花时间和低年级学生交流,并了解他们。多好的创意:为了逃避其他重要的任务,去打乒乓球,竟然得了个好好教授的名声。
            拖沓的人往往误入歧途。他们想要减少任务,觉得如果只有很少事情可做的话,他们会立即抖擞精神,把事情搞定。这其实和拖沓之人的本性相反,毁掉了他们更重要的做事的驱动力。列表上任务越少就越显得重要,只有一个方法可以逃避这些任务,那就是什么事情都不做。这样他们就成了扶不上墙的烂泥,远非一个高效人士。
            现在你可能会问:“那列表最上面的,最重要的任务,是不是就永远都不做了?”得承认,这是个问题。
            该把什么样的事情列在任务列表的最上面,这里有个小技巧。理想的任务应该有两个特性,首先,它们好像有最后期限(但实际没有)。然后,它们好像特别重要(其实不是)。幸运的是,我们生活里这样的事情很多。在大学里大部分的课程任务都属于这个种类,我觉得,很多更大的任务也适用。拿我当下列表的最顶端任务为例:为哲学语言方面的专栏写一个短文。它十一个月前就该被搞定了。为了逃避它,我已经完成了其他重要的任务。几个月前,我挺愧疚,就给编辑写了一封信,说延迟了这么久,很不好意思,我一心都在工作上,实在没时间。当然,写这封信也是为了逃避那篇短文的任务。事实证明,我也并不比别人拖延更长时间。关键是这篇文章重要吗?不算重要,如果以后没有更重要的任务,我才会去搞定它。
            另一个例子是书单。我六月份就写了。十月份我会教授认识论的一门课程。但单子在书店已经过期了。把它作为一项重要的而且有明确期限的任务很容易(如果你不拖沓成性,你会把期限设定在一个或两个星期之后)。学校部门的秘书每天都提醒我,学生们有时也问我他们该读什么书。没填完的单子就放在我的办公桌上,就在我上周三吃的三明治的包装纸下面。这个任务差不多在我的列表的最顶端;它困扰着我,逼着我去做其他有用但重要度稍微低一点的事情。但实际上,书店现在正忙着处理那些不拖拉的人交上去的订单。我只需在夏季中旬时在交上单子,订那些大出版商出版的知名的书籍,就不会出差错了。而从现在一 直到,比如,八月一日之间,我很可能会有其他更重要的的新任务出现在表上,到时候,我就去会为了避免这些新重要任务而去搞定书单,那时,我的心里就会舒服了。
            善于观察的读者现在可能会觉得,结构型拖延需要一点自我欺骗,因为这好像不断的对自己犯罪。确实是这样。要意识到,并坚持夸大任务的重要度,给任务设定不真实的期限,同时自己要真的觉得这些任务确实很重要很紧急。这不是个问题,因为事实上拖沓成性的人确实有这样杰出自欺能力。使用这种性格缺陷去抵消其他事情的坏处,这不是很棒的么?

          • # gtd
          • # 时间管理
          • # 拖延症
          • 分享1 回复 喜欢2
            显示较早之前的 2011 / . 09 / . 29

            转发:足以颠覆世界观的10本书

              两年前的我,与一般浑浑噩噩的大学生并没有什么不同。那时的生活,无非是上课睡觉,下课游戏,有空还会摆弄一下文字,可大多是一些无病呻吟的青春随想。现在想来,一切都too simple,sometimes naive.

             

              直到那个姓罗的胖子出现。老实说,一开始我是把他的语录当相声听的,然而从那诙谐的语言中,迸发出的是思想的火花。

              于是我对一切“约定俗成”的东西产生了怀疑。比如,赡养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么?暂住证存在的逻辑是什么?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属于侵犯自由吗?除此之外就更不 用说,当我听到美国的医疗制度是如此人性化时,所受到的震撼了。还记得那些难忘的夜晚,在无边的黑暗中,我近乎偏执地分析着二十年来已经“司空见惯”的事 情,这是一个价值观重建的过程。

              然而,一个神奇国度里的平庸脑袋,是很难凭一己之力就想通什么大事的,最多只能像个酒鬼一样原地打转。人类最伟大的发明就是书籍,它可以让读者和几千年前的先哲直接对话,汲取几千年来沉淀下的思想精华。

              需要明确的是,读书不是为了炫耀、不是为了猎奇、更不是为了打发时间。人应该受好奇心的驱使。读书可以让我们不再愚蠢可笑,可以让我们不再彷徨无措,可以 让我们不再没有信仰。总之,迷茫的感觉可不好受,人人都希望能够朝着某个目标坚定地走下去。但人生可没有那么多的机会去“试错”,缺乏理论的指导,经验只 不过是走马观花而已。现实点说,懂点历史,你就不会再相信“他们”的花言巧语;懂点经济,你就不会再傻乎乎地买房;懂点政治,你就不会再给别人当枪使。当 然,哲学是最能动摇世界观的,而科学,至少从实用主义的角度上考虑,也是必须了解的。

              非虚构类的书应该趁年轻时赶快读,这不仅仅是“接受能力强”的缘故,更重要的是,在具备一定的知识之前,是读不懂《卡拉马佐夫兄弟》和《堂吉诃德》这种有深刻内涵的小说的。

              下面的10本书,涉及的领域很广,每一本都足够经典,按照顺序读完后世界观崩溃应该是免不了的。苏格拉底说过,一种未经思考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人人都需 要信仰,因为人人都需要为“活着”找一个理由。人人都害怕病痛和死亡,只有信仰能够让我们坦然面对。读书就是一个寻找信仰的过程。

             

            1.红太阳是怎样升起的——延安整风运动的来龙去脉

            作者:高华

            出版社: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

            评 语:接近真理应该从破除谎言开始,这是我读过的最靠谱的中共党史书,既不像某某鲜为人知的故事一样带有小说色彩,又不像某某私人医生回忆录一样带有过多主 观因素,也不像某某最后的革命一样隔阂太深。作者高华是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体制内的身份让他有“近水楼台”之便,再加上其严谨的文风、详实的考据、冷静 的分析,使得此书质量极高。印象中他只有一次使用贬义词来形容某领袖的行为,想必实在是忍不住了。很遗憾本书的时间线到中共七大就结束了,不过有句俗话, 叫做“三岁看到老”。

             

            2.美国宪政历程——影响美国的25个司法大案

            作者:任东来/陈伟/白雪峰

            出版社:中国法制出版社

            评 语:很明显,不用知识多丰富,很多中国人凭直觉就知道自己所生活的这片土地“不正常”。然而,到底“正常”是个什么样,就不能凭空瞎想了。值得庆幸的是, 有些人在大洋彼岸给我们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样板。如果你是一个听到“自由民主”就两眼放光的人,就不能错过这本书,以免被某些“爱国人士”讥讽为“无脑粉 丝”。如果你是一个民族主义者,也可以从中知道“自由民主”并不是美国人的“意识形态工具”,他们确实言行合一,并因此强大。与同类书相比,本书胜在故事 性和典型性较强,前人的探索和挫折都一目了然,而且,你一定会叹服于那精美如艺术品般的政治制度。

             

            3.自由选择

            作者:米尔顿·弗里德曼/罗丝·弗里德曼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评 语:一直以来,经济中的“自由”与“福利”两派互相扯皮,争执得不可开交,在他们之间做选择似乎已经变成了纯粹的“个人喜好”问题。作者米尔顿·弗里德曼 作为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坚定地捍卫着自由市场理念,他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向读者证明,“自由”不仅在审美上优于“福利”,而且在效用上也明显胜出——与 此相对的是,“福利”只是虚伪和低效的代名词。那个大胡子说过,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大多数情况下政治问题首先是经济问题,而私有财产就相当于自由最 后的堡垒。书中的例子都非常贴近生活,起码在看完后,你不会再“被卖了还帮别人数钱”了。

             

            4.西方哲学史

            作者:伯特兰·罗素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评 语:追求真理的路上怎能少得了哲学,它是“万学之学”,是解决人类最深刻问题的,只有思考哲学,人才能真正成为“人”。别张口就来什么学校里教的“唯 物”、“实践”了,这只是“洗脑”造成的机械重复,而不是你自己的选择。事实上,哲学无所谓好与坏、真与假、对与错,这纯粹是个人的喜好问题。但是,一个 人世界观的形成,全赖于哲学的指导,这进而决定了个体走上不同的人生道路。然而哲学好比一团乱麻,大哲学家罗素的这本书是理出头绪的不错选择,至少,它全 面。你会看到,关于世界本质竟可以有如此多迥然相异的观点,至少在这点上,就不得不佩服自古希腊以来的各位先哲。鉴于作者本身的立场,你可能因此讨厌柏拉 图和尼采,也可能会觉得“一头雾水”,但“眼界大开”肯定是免不了的。而这只是个开始,认知的大门一旦被开启,世界观不经历几次推倒重来是不会最终建成 的。

             

            5.物理世界奇遇记

            作者:乔治·伽莫夫/罗素·斯坦纳德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评 语:爱因斯坦说过,没有科学的宗教是盲目的,没有宗教的科学是跛足的。这么一来“现代科盲”的世界就是可怕的,由于常识还停留在中世纪的水平,导致现实生 活原始乏味;又由于没有中世纪的虔诚信仰,导致精神生活颓废萎靡。而如果这种人没事闲的开始探求真理,那就肯定要出事了,最后必然落入神秘主义的“泥 沼”。当然,形而上学也没什么不好,但是至少应该“兼听则明”。乔治·伽莫夫的这本经典科普著作,堪称文科生的福音,他用一种别开生面的手法,将物理知识 融入主人公汤普金斯先生的一个个“白日梦”中,使得教科书里的理论不再“冷冰冰”。最为功德无量的是,本书能够极大地激发读者对于自然科学的兴趣,世界因 此变得愈发奇妙起来。

             

            6.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

            作者:曹天元

            出版社:辽宁教育出版社

            评 语:无论用什么语言来称赞这本书都毫不为过,第一次对于世界观的根本撼动将出现在此处。量子物理的魅力是无穷的,其理论之荒谬、预测之精准、应用之成功, 让每个科学家都困惑不已,而作为此学科根基的三大原理,更是推倒了经典物理的巍峨大厦。量子物理的研究对象是组成宇宙万物的基本粒子,所以会自然而然地触 及“世界本质”等哲学问题,并最终不可避免地攀升到了“形而上学”的高度。而吊诡之处就在于,自文艺复兴时期以来一直坚决与各种“超验”、“迷信”、“非 理性”做斗争的科学,其最尖端的理论竟然对“世界本质”做出了不折不扣的唯心主义解释。另外,作者曹天元的文笔非常有特色,他是用史诗的笔法写科学史,整 本书读起来气势蓬勃、激动人心。

             

            7.自私的基因

            作者:理查德·道金斯

            出版社: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评 语:基因早已不再是一个神秘的名词,似乎任何具有高中生物水平的人,都能够对其“侃侃而谈”一番,然而鲜有头脑思考过基因与生命的深刻联系。作者理查德· 道金斯从进化论的角度,将时光追溯至43亿年前——也就是首个“复制者”诞生的时期——并结合各种生物学模型,指出了一个隐秘而又惊人的“事实”。第二次 对于世界观的巨大撼动将发生在这里。基因是隐藏在我们体内的操纵者吗?一切生命体是否只是基因的求生机器?人类的行为准则是确保基因的利益吗?读完此书, 一直扑朔迷离的“灵魂”问题,或许在你心中也会有一个答案。

             

            8.基因组:人种自传23章

            作者:里德利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评 语:千万别被书名骗了,乍看之下是关于遗传学的,但是其内容隐藏着深刻的哲学内涵。随着2001年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地球上首次有物种解读了自身的建 筑蓝图,这不仅令生命的本质渐渐浮出水面,而且再次引爆了关于“自由意志”的古老争论。作者里德利以一种别出心裁的方式为基因立传,通过一个个有趣的故事 向读者揭示科学的重大发现。如果基因能够决定智力、相貌、性别、性格、情绪、寿命、疾病、本能、记忆,那么人类的行为是可以预测的吗?我们是否只是被基因 控制的“牵线木偶”?难道“自由意志”真的是一种幻觉?还好本书极为精彩的最后一章给出了一个折中的解答,使读者的心灵得到了莫大安慰。

             

            9.平行宇宙

            作者:加来道雄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评 语:只有人类才会思考自己为何存在,这也是千百年来困扰着哲学家们的终极问题。从前我们自以为处于宇宙的中心,是“上帝的选民”,然而现代科学揭示了这一 可怕的真相:人类犹如弃儿,在宇宙的角落里孤独求生,天文数字庞大的数量级在无情地嘲讽世人的渺小和卑微。物理学家是最不惮于提起上帝的,宇宙真是上帝的 杰作?那么上帝是谁的杰作?这一切都如此神秘而有趣。作者加来道雄是著名理论物理学家,从书中能看出他也是一个科幻迷,不时抛出的小故事,既契合主题又引 人深思。人类想要见到“上帝”,就一定得靠宇宙学,然而公式中的世界却愈发显得光怪陆离。如果宇宙最终会在毫无意义的混乱中毁灭,那么你我的存在又有什么 意义?

             

            10.猜想与反驳——科学知识的增长

            作者:卡尔·波普尔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评 语:一本真正的巨著,堪称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旧的世界观将在此全面崩溃。需要指出的是,无论自然科学所取得的成就多么辉煌,它仍然需要哲学在认识论 上给予指导,这就是“科学哲学”存在的理由。卡尔·波普尔梳理前人思想,将所有精华融会贯通,对“伪科学”做出了深刻的批判,进而提出了科学的评判标准。 这还不够,他更敏锐地指出,无论是逻辑、经验还是直觉,在认识上都存在致命的缺陷,人类永远不可能掌握客观真理。哲学前进到波普尔这里,发生了惊人的爆炸 式飞跃,只见以前的哲学家们被一个个拉出来游街,某个大胡子也不例外,其“历史决定论”在波普尔的反驳面前就相当于杂耍。如果你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形而上 学将在此被击垮。

             

            后记:至此,旧的世界观已经不复存在,一切价值都将被重估,一股虚无主义的味道扑面而来。这一切的吊诡之 处就在于,我们寻找上帝,却发现上帝死了。然而,这就是现实。尼采说过,你怎么可能重生呢,如果你不先化为灰烬?新的信仰亟须建立,而长路漫漫,这也许将 耗费一生。但值得庆幸的是,我们已在路上。

             

            Update:

            1.不少同学认为我“迷信科学”,这完全是个误会。最后一本书将彻底击毁“浅薄的科学乐观主义”,你会看到,科学是有其局限性的。总之,在看完上述那些精彩的科普读物后,一定要补上这本“科学哲学”,否则就要出事了。

            2. 很奇怪有些同学抱怨书单里没有《共产党宣言》和《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或诸如此类的。我认为这些书能颠覆美国人的世界观,但是中国人对其免疫。既然叫 “颠覆”,就得先有“思维定势”,我们既没有经历过“真正的资本主义”又没有信仰过“上帝”,读两本批判它们的书又有什么用呢?这就好比你要用炸药摧毁一 座碉堡,而碉堡其实已经塌了或根本不存在,那炸药也就白费了。

            3.还有人批评这份书单“有明显的政治倾向”,这也是冤枉。需要明确的是,我的初衷是“与同学们分享一下读书经验”,目标群体当然是中国人。我 们从小受到的是“国民党消极抗战”、“共产主义必将取代资本主义”、“美国的选举是一场金钱游戏”式的教育,所以既要“颠覆”,当然就得读点其他角度的 书。你要是怕这样一来就“不平衡”了,请每天准时收看《新闻联播》调剂一下。

            4.读完这10本书,你应该能够弄清自己的“口味”了,接下来如何重建世界观就完全随个人的喜好,既可以读读《圣经》,也可以读读尼采,就此迷上自然科学也未尝不可。

            5.还纠正了一些笔误,例如加来道雄不是诺贝尔奖获得者。

            6.至于《国富论》与《开放社会及其敌人》这种书,翻开它们是需要勇气的,对于一份面向大众的书单来说,还是不推荐的好。所以在1,2,3的位置选了几本比较浅显易懂的书。

            7.卧槽这句“美国的医疗制度是如此人性化”被时差党各种质疑啊,这里只是忠实还原了一下听完老罗某个段子后的感受。当然,后来得知美国医疗系统的弊病还是蛮多的,《自由选择》里也批评过这个问题。

             

            • # gtd
            • # 时间管理
            • # 人生
            • # 读书
            • 分享1 回复 喜欢
              显示较早之前的 2011 / . 09 / . 29

              时间管理小站诚征管理员

              假如你熟悉GTD,

              假如你在学习GTD,

              假如你有计划规划你的生活,

              欢迎你加入分享时间管理的团队来!

              如有意做时间管理小站的管理员,请校内信给我。

              QQ82815431

              • # gtd
              • # 时间管理
              • # 行动
              • 分享 回复 喜欢
                显示较早之前的 2011 / . 09 / . 29

                我的2011年考研经验分享[转]

                  我去年考的研,一路走来,各种意外事件不断,最后好歹把整个流程走了下来。虽然最后没过初试线,但这一年的历程还是给了我不少难以从别处得到的经验。成功的经验固然好,我这失败的经验更能给人启发。
                  我报考的北大ccer,因为我对经济理论比较感兴趣,既然研究生又要上三年,不如选个好点的学校考考。这里我要说的是,很多事情,如果不去尝试,很可能自己把自己吓着。而一旦开始去做了,就会发现其实也没什么。
                  考研中最不可饶恕的“罪行”是什么?不是学不进去,身在曹营心在汉。也不是光说不练,整天瞎混。而是做太多无用功!
                  太多的人在“假装”学习!考研自习室里面,那么多人,几个人在真正学习?学习就是练习和背记,除此以外,都是无用功!
                  曾经快临考的时候,我的一个研友有一道线代题和我讨论。这个哥们做笔记的功力令我大开眼界,他的笔记,和印刷的没两样。但就是这样做数学笔记,我发现他对这道题涉及的最基本的概念不理解。课本上白纸黑字的东西,他也做过笔记,但是他根本没理解。就导致做起题来似是而非,理不清头绪。试问这样的工整笔记对我们的成绩提高有何益?
                  还有一个无用功就是不及时复习。专业课厚厚的一本,有人说看了后面的忘了前面的。这样的话,等看过一本之后,还得回过头来重新看。这看完一本的时间大部分就白白浪费掉了。头脑里没留下多少印象。为何要求进度,搞那么快?其实如果采用看完一部分,立马复习的策略,看完一本书的时间反而用不了那么多,结果却更好,头脑里印象更深刻。所谓欲速则不达。
                  再有一个无用功就是不分主次,平均用力。帕累托的二八法则想必各位都有所耳闻,但几个人真正在生活中运用过这个法则?
                  无论哪门功课,都有基础和末节之分。基础的核心的东西只占两成左右的课本容量,而由这些核心引申出来的东西占八成。如果平均用力,不分主次,胡子眉毛一把抓,就会白白浪费时间还得不到好结果。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对核心的东西理解不透彻,会影响对整体内容的掌握程度。如果核心的东西理解得非常透,掌握整体易如反掌。如果有十个小时学习时间,要把八个小时花在理解核心上面,剩下的2小时用去掌握其他。
                  要以理解去代替记忆。死记硬背虽然也有好处,但要把东西运用灵活,出神入化,就不是死记硬背能带来的效果了。理解看起来很费时间,其实是最省时间的。因为一旦理解了,记忆就是小菜一碟了。理解越到位,记忆越深刻。单纯的死记硬背是出力不讨好的事情。
                  曼昆的经济学原理书里面有段话,他说单纯的“学习”是不用脑的容易事,看书加一些下划线,摘抄什么的都是表面功夫。最好的方法应是用你自己的头脑去思考,去总结。小曼同学这个哈佛天才把他的方法都公开出来了,我们这些凡人又怎么好意思视而不见?单纯的看教材,很多东西你就不知道你不明白。题目还是要做,而且在做的过程中问自己,为什么我就想不到这种程度?如果叫我自己出题,我会怎么出,我又该怎么答我自己出的题?
                  看书要精。精到这本书好像是你自己写的一样。考研自习室里面动辄就是书的海洋。敢问诸位大神搞这么多书来,能看完几本?看完了能理解多少?理解了能够应用多少?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克劳塞维茨的经典,战争论里面说,战争的胜败,在于能否在战局整体中具有决定意义的点上面形成局部的兵力优势。很多书必然导致精力的分散。精力一分散,付出远远不够收获。经典书籍,学校指定的参考书,历年真题,这些都是精华,要把你全部的精力投入到研究这些东西上面。彻底搞会这些才能游刃有余。
                  关于占座问题。占座在各地已成为蔚为壮观的场面。很多人打破头为了争一个位置。我不禁感到有些难以理解。禅宗里面说,手指指月,手指非月。意思是,我用手指指着月亮,是为了叫你自己去看月亮,不要把我的手指当成月亮。占座也是如此。一切都是为了考上研,为了让学校录取你。很多人抢座位的那个阵势好像是占到座了就等于自己考上研了一样。越到最后,自习室里不务正业的越多。有人甚至座位占到了,自己反而不去上自习了。或者是在那里坐着神游太虚。看到此情此景,我不禁想到自习室刚开门那阵,那么多人挤在门前,快把门都挤爆了,究竟是为了什么?真是荒谬。
                  所以我这一年压根都没占座,天天打游击,去教室里面自习。图书馆开门挤到暴的时候我在宿舍里面睡大觉。关键是精力集中,要心无旁骛到忘了时间。精力集中了,看书所需时间是很短的。这个我深有体会。曾经尼克尔森的微观经济理论那么厚一本我很是畏难。天天觉得时间不够用,一分钟也不愿浪费。却因为畏难好几天没看几眼。最后我觉得再这样下去要完蛋。狠狠心,不管那么多,踏踏实实一点一点看下去,没想到心一沉下去,六天多一点我就看完一遍了。这个速度是我没想到的。
                  看到论坛上有人说要考名校的研每天必须奋战十几个小时,拿身体健康玩命;还剩四个月,有人就说晚了,来不及了。现在的同学还真是浮躁不堪啊。四个月,每天十小时的话,考全中国任何一个学校都够用了。前提是你这十小时是有价值的十小时,而且必须是十小时,不能缩水。人和人的智商相差并不大,为什么别人每天八小时名校都考上了,而有人口称自己每天奋斗十几个小时累到快死却考不上哪怕是一个非名校?关键在于你是否把功夫用到了正确的地方。每天奋斗十几个钟头,让明眼人过来一看,真正起作用的不到一个小时,那就不是奋斗了,是瞎折腾。死学不如聪明的学习。每个人每天都有那么24个小时,可是每个人对于自己的时间怎么用却有各自的用法。造成最终结果天壤之别的就在于日积月累的时间使用差异。每天起来,最 要的事情要先做,要划分出来重要的事情与不重要的事情。不重要的事情不做也罢,重要的事情不去做一个人的命运就没法改变。不做完重要的事情就不做别的事情。明白这个道理,100%的时间管理书籍可以不用看了。
                  很多人觉得考研难以坚持下来。甚至觉得必须像苦行僧一样才有可能成功。我这一年坚持得不是那么痛苦。累的时候也是每天十几个小时,坐的屁股都疼。但是我只是生理上的疲劳,我的心不累。我感觉这是一个非常好玩的过程,每天能领会这么多东西,太充实了。而且每天都知道还有那么多道理我不明白,这个探索的过程也很有意思。学宏观那时候,每天睡觉一闭眼眼前到处是各种曲线移动。这么有意思的理论,怎么会痛苦呢?集中能够带来趣味。无论什么东西,只要你能够在那上面进行集中思考,都会慢慢变得有趣起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你能够把书本像打魔兽一样去研究,自然乐趣无穷。
                  一定要培养成就感,无法坚持就是因为没有成就感,老是挫败感。先从比较容易的地步开始,为大于细,图难于易,培养成就感。培养成就感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每天看书八小时坚持不了?ok,每天看书三十秒总能做到吧。内容看不下去,目录总能看吧?别小看这看书三十秒,慢慢你就会养成习惯,从高山上滚下的一丁点雪没什么吧?等到它滚到山下,就是令人望而生畏的大雪崩了。
                  有本书叫《Talent is Overrated》。中文译名叫《天才哪里来》。里面的核心概念就是刻意练习。刻意练习没什么神秘的。所谓刻意练习,就是挑出来一些特定的任务,一般来说是稍有难度的任务。然后反复练习,进行微小改进。天才就从这里面出来的。遵循这个原则,能够培养出来世界级的能力。表现在考研上面,就是拿出一块你感觉比较有难度的内容,或你掌握不好的部分,进行刻意练习,真正去尝试运用它。做题要反复,还要有微小改进。这次做了要比上次有进步。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人哪个不是整天上班?花的时间还少吗?为什么行业精英了了无几?为什么绝大多数人一辈子工作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成就?他们缺乏的就是刻意练习这种过程。得过且过,每天重复,成了一个智能机器人,而不去思考改进,练习。单纯的重复虽然也能培养一点能力,但 要达到比较高级的层次是不可能的。
                  毛主席说过,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固然很难,但看不懂的东西要像敌人一样去攻击它。读不懂的书要不留情面地硬攻。有的人不取攻势而取守势,这样不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绝对不会让步。我认为这是一个真理。是解决你与知识间的矛盾的根本方法。毛主席没有像成功学一样去忽悠人,你自信就行了,关键是自信。也没有叫人去遵守什么吸引法则,羊皮卷。他告诉你要硬攻。没自信怎么了,攻下来不就有自信了?如何解释人的能力差别?形而上学的观点是人的天赋决定,不是那块料也没办法。而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就不是这样。人的认识是能动的反映过程。能力不够是因为实践不够,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这是一个循环。能力的强弱与这样的循环经历过多少次有关。而不是什么天生注定的,一成不变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也是这么个道理。
                  我考研前和中间,看过数不清的经验介绍。可是这些成功者都不知道自己是为什么成功的。我看到,他们的做法和普通人别无二致。有人可能会认为这是人家的天赋,学也学不来。其实这些成功同学不知道,他们看待问题的方法,做事的方法,和普通同学是完全不同的。还是那句话,智商的差别没有想象中那么大。
                  我的英语,高考137,四六级都是裸考,连单词都没背,都是六百多分。考研因为专注于专业课了,英语也是裸考,单词连书都没买过,最后考了68分。其实我的做法就和别人完全两样。语法我根本不懂,但不妨碍我选出正确选项和翻译对句子。辅导班我根本也没上过。但是我要告诉你我做过什么。王若平老师编的一本书里的序言道出了真理。里面说英语真正的阅读能力都是实践出来的,写作能力也一样。给出的建议是简单的英语,即初中生也能看懂的英语要看够100万字,不然无法练出真正的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我听从了这个建议,把书虫那些简单的英语英汉对照丛书看了个遍。十几本书,什么大战火星人啊,九十九级台阶啊,都利用闲暇时光看完了,而且从互联网上面下载了不少英文书籍直接看,什么肢体语言,心理学,小说,喜剧写作乱 八糟的英文书籍都看。柯南道尔的福尔摩斯全集都是看的英文原版,怎一个美字了得啊,翻译过来的实在不能看,把柯南的好文笔都浪费了。高中时候,我把一本新概念第四册里的文章都背下来了。没背过的就可惜了,因为你不知道什么叫做真正的语言的艺术之美。
                  什么是秘诀?这才是真正的秘诀。如果要克服阅读问题,不是什么阅读方法,什么划段落,长句分析这些细枝末节的东西能解决的。当你看过了几十本英文原版书了,要说你的阅读还不得分那简直就是个笑话了。
                  我考研的失败都是因为直接或间接的违反了以上我列出的这些原则。当然在其中的时候,我是不知道的。考完研了,仔细总结分析过后,我才明白了这些。如果没有那么多弯路,我不会明白的如此快和彻底。希望后来人看完之后,能够领悟点什么,少走弯路就是更快的达到目的地。
                  写了不少,大家各取所需吧。ps 本人今年二战,继续挺进ccer,哈哈。

                • # gtd
                • # 时间管理
                • # 考验
                • # 行动
                • 分享 回复 喜欢
                  显示较早之前的 2011 / . 09 / . 24

                  拖沓和完美主义的思考

                    很多拖沓成性的人没有意识到他们其实是完美主义者,因为他们从来没有把事情做的很完美,或者试图做的完美。别人没有告诉他们所做之事是完美的,他们自己也从没这么觉得。于是,他们误入歧途了,要做完美主义者的想法时不时的暗示他们要把事情做的很漂亮。但是,这种想法根本就不是完美主义的真正的动力。
                    
                    完美主义是一种幻想,而无关现实。下面看完美主义的想法是如何影响我的。我先决定要做一些工作,比如,为出版商审定稿件。我接受这个工作,可能是因为出版者会送我一些免费的书作为回报,这些书我可能会读一读。反正不管什么原因把,我接受了这个工作。
                    
                    然后忽然之间,我幻想的生活开始了。我想象自己写着最漂亮的审定报告。我想象自己读透了稿子,写出了一篇报告。作者通过它,很好的修正了原稿。我想象出版商拿到了报告,然后说:“哇噻,我从没读过这么好的报告。”我想象我的报告十分准确,恰到好处,给了作者和出版商很大帮助。
                    
                    为什么我这么爱幻想?鬼知道。或者这是因为我的不自信。可能是因为在我还是孩子时,父亲没有给我足够的赞美。或者我偶然实实在在的做了一件漂亮事,父亲就拼命的赞美我。很可能这就是完美主义的真正原因。但这只是我发明的实践三部曲,并不被真正的心理学所认同(关于第一步请阅读《结构型拖延》。这篇提到的是第二步,第三步是什么,我还没想出来),所以就先别管为什么我们会有这么多的幻想了。关键是如果你是个拖沓成性的人,一般情况下,这样想法很可能浮现在你的脑袋里。
                    
                    这是完美主义的相关意义所在。它其实无关事情做的完美不完美,而只是利用手头的工作来满足你尽善尽美的癖好。
                    
                    
                    这样的幻想会带给拖沓主义者什么?拖沓主义者会认识到,要把事情做的完美,并不容易。至少我这么认为。可能有一天,我会达到这个境界,那时候就能实实在在的确定。但是我假定这样的完美根本就做不到。第一,需要时间。还需要恰当的安排。对于审稿这件事来说,最清楚不过,我需要认真的阅读原稿,这就需要时间。我肯定不能只看原作本身,我还得看作者在书中引述的那些材料,以此来确认作者的引述是否恰当准确。读很多我敬佩的哲学家的评论,因为很明显他们也做了这些工作。这让人印象深刻。但是,我不能光坐在图书馆做调查研究。现在这个时代,人们不需要呆着图书馆里。如果知道怎么使用网络,就可以在上面找到很有用的东西。我不会使用网络,但是我知道网上有一个叫 J-Store 的东西,可以提供很多哲学期刊。如果你在斯坦福,你可以在图书馆里使用它。但在家里使用它得费点周折。写报告时,我可能工作到很晚。为了在家里能使用J-Store,就需要设置一个叫代理服务器的东西。所以我要花时间搞明白这个代理服务器的东西。
                    
                    好了,七八个钟头之后我设置好了代理服务器,至少我是认为是我搞定了。但更可能的结局是我放弃了,因为每次我觉得搞定了的时候,它并不工作或者干脆死机了。不管弄好了还是没弄好吧,我评论的工作都没有开始呢。我本来要花些时间审阅稿子,然后形成个大概的想法,但我根本就没有做这件事,甚至根本就没有着手。我感觉傻透了,我真的傻透了。
                    
                    然后怎么样呢?我接着做其他不相干的事,比如大概是些,这稿件慢慢的出现在待办事项中,邮件中,吃半拉的三明治,一堆文件中,还有其他什么东西中。我虽然把它写在待办事项中,但我压根就没有再检查过什么待办事项。接着,六个星期之后,出版商给我一封电子邮件,问我到底什么时候能完成稿件审阅,她等着拜读大作呢。可能这出版商以前和我打过交道,知道我的德行,这封电子邮件在我许诺的期限之前到来了。也可能她不第一次和我打交道,那么,在最后期限之后,这封电子邮件才到。
                    
                    这时候,我才终于抖擞精神,行动起来。我的尽善尽美的幻想改变了。我不再老想着写出世界上最好的评论报告。我只希望别让座落在纽约的牛津大学出版社办公室中的女人失望。我想象着她要去教育会议去做关于那份稿件的报告,却两手空空地对老板说:“对不起,我还指望着斯坦福的那家伙呢,谁知他不中用。”然后老板说“那你就卷铺盖滚蛋吧。”“但是我有三个孩子要养,我老公还躺在医院里。房贷已经延期了”,她说,“对不起。”“好了,好了”,老板回答:“生意就是生意。”我想象着面对这个女人,她幽怨的看我一眼,然后说,“你搞砸了我的饭碗。”
                    
                    然后是书的作者。可能她的终身教授职位就指着这本书的出版呢。这本书可能很了不起,一本惊世之作就躺在我的桌子上,我竟然还没有去审定;而同时,终身教授职位却已经列在作者的收支平衡表里了。很可能有一天,世界上哲学圈里的人都会知道这个本该大放异彩之人没有得到终身教授职位,就因为我耽误了她的稿件。就像物理杂志的编辑们砍掉了爱因斯坦的早期论文(这到底是不是事实,我也不确定)。
                    
                    这时刻,我在文件堆,三明治,未阅读的信息中找那份稿子,然后战战兢兢地胡思乱想(稿子是不是丢了?我得和出版商再要一份?或是不是该撒谎,说我已经把原稿连同写完的审稿都寄出去了,再或者说被一个小混混把所有的东西都抢走了)。最后,我找到了稿件,我花了几小时,阅读它,写了一份还算可以的报告,然后把它寄出去了。
                    
                    现在让我们来分析下到底发生了什么。首先,请注意,我是一个结构型拖延者,所以我把对审稿的拖延来做其他事情的。比如,用来设置代理服务器。后来同事某时向我抱怨说,“我想在家里使用J-Store,但我不会设置代理服务器。”“啊哈”,我得意的说,“好几周前我就弄好了,Works great。”“你怎么还能挤出时间?”他敬佩的问。我微微一笑,没有回答他。
                    
                    然后,第二点,事情最终还是被搞定了。我完成报告了,时候也不算晚。出版商不会丢饭碗,那书或许可以出版,那作者或许可以得到终身教授职位。当然,那报告不完美,但那样应该就可以交差了。所以结构型拖沓者表现好像还可以。但是,难道我们就不能做的更好点?难道我们就不能避免完美主义幻想所导致的情感混乱,把每个人的时间浪费掉?
                    
                    我想我们可以避免这样的浪费,但需要一点自律。只要一点点,我们需要做的是,把自己的完美主义幻想控制一下,这就是我所说的任务质量分类(Task Quality Triage)。
                    
                    拖沓给自己借口可以把事情做的不够完美。当最后期限还早着的时候,在理论上,我有时间去图书馆,或者坐在家里熬夜,然后很彻底的,高水平的,完美的审定完稿件。但是随着最后期限的临近,我就没有足够的时间来把工作做的很漂亮。我不得不坐下来,把工作做的差不多,应付差事而已。完美啊什么的那些幻想被彻底的失败这样的幻想代替了。在这样的情况下,我草草完成了工作。如果我坐下来,花四五个钟头在稿子上,无论对我,出版商还是作者,这工作的意义就变简单了。这只需我在最开始就允许自己把工作只要做的差不多就行。除此之外,还有其他方法吗?
                    
                    你已经形成了习惯,凡事都强迫自己去分析,一旦接受了一项工作,就去考虑如果做个差不多,会有多少成本,会有多少好处。你需要问自己一个问题:如果把它做的完美,会多有用?会比做个差不多更有用吗?那和半拉子的工作比呢?你还要再问自己:我到底有没有可能把这个工作做的尽量完美?你还要再问:把工作做的完美或是不完美,对自己有什么差别?
                    
                    答案往往是:差不多就行了,而不是,不管怎样我都要做的完美。所以我允许自己做个差不多,而不是一直等,直到过了期限。我现在就是这么做的。

                  • # gtd
                  • # 时间管理
                  • 分享1 回复 喜欢
                    显示较早之前的 2011 / . 09 / . 14

                    GTD壁纸
                    • # gtd
                    • # 时间管理
                    • # 行动
                    • # 壁纸
                    • 分享1 回复 喜欢
                      显示较早之前的 2011 / . 09 / . 14

                      GTD流程图
                      • # gtd
                      • # 时间管理
                      • # 行动
                      • 分享1 回复 喜欢
                        显示较早之前的 2011 / . 09 / . 14

                        九步确定你的人生目标和制定达到目标的计划

                          你想在五年之后,十年之后,或者一年之后的今天在哪?这些都是你的目标,你可不想一直呆在你现在的位置,但明确你的真正的目标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很多人认为设定人生目标就是找一些遥遥无期的梦想,但永远不会实现。这被看成是只是预言如何实现自己抱负,因为,第一,这些目标没有被足够详细的定义;第二,它始终只是一个目标,而没有相应的行动。
                          定义你的目标是一件需要你花费很多时间仔细考虑的事情。下面的步骤可以让你开始这样的旅程:
                          1、写出一个你的人生目标的清单。人生目标是一件重要的事,换句话说,就是你的人生抱负,不过抱负听起来总像一种超出你可控范围的事情,而人生目标是,如果你 愿意投入精力去做,就可能达到的。因此,你这一生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什么是你真正想去完成的事情?什么事情如果你突然发现你不再有足够的时间去完成的时候,会后悔不已?这些都是你的目标,把每个这样的目标用一句话写下来。 如果其中任何目标只是达到另外一个目标的关键步骤,把它从清单中去掉,因为他不是你的人生目标。
                          2、对于每一个目标,你需要设定一个你认为合适的时间框架。这就是你的十年计划,五年计划,还有你的一年计划。其中一些目标可能会有“搁置期”因为你的年龄、健康、经济状况等,这些你需要用来完成目标的因素需要花一些时间来达成。
                          下一步描绘你达到每一个人生目标的详细旅程——这才是更让人热血沸腾的部分。对于每一个人生目标,都按照下面的步骤来处理:
                          1、把每个人生目标单独写在一张白纸的顶端。
                          2、在每个目标下面写上你要完成这个目标所需要但是目前你又没有的资源。 这些东西可能是某种教育、职业生涯的改变、财务、新的技能等等。任何一个你在第1步里面去掉的关键步骤,都可以在这一步中补上。如果任何一个目标下面还有子目标,都可以补上,以保证你的每一步都有精确的行动相对应。
                          3、在第2步所列出的每项中,写下你要完成每一步所需要的行动。 这个可能是一个检查清单,这是你可以完成你的目标的所有确切的步骤。
                          4、检查你在第2步里面所写的时间框架,在每一张目标表上写下你所要完成目标的年份。对于那些没有确定年限的目标,考虑一下你想要在哪一年完成它并以此做为年限。
                          5、检查整个时间框架,为你所需要完成的每一小步,写下你所需要完成的现实时间。
                          6、现在检查你的整个人生目标,然后定一个你这周、这个月和今年的时间进度表——以便你自己可以按照预定的路程去完成你的目标。
                          7、把所有的目标完成时间点写在你的进度表上,这样你对要完成的事情就有了确定的时间了。在一年的结尾,回顾你在这一年里面所做的,划掉你在这一年里面已经完成的,写下你在下一年里面所要去完成的。
                          可能你需要花很多年的时间去,比如说,完成一次职位提升,因为你先要去找一份兼职工作以保证你可以获得更多的钱供你去上完一个在职课程以拿到MBA学位,但你最终会到达你的目标,因为你不但计划好了你要得到什么,并且也计划好了要如何去得到,在得到之前你要做哪些步骤。恭喜!

                        • # gtd
                        • # 时间管理
                        • # 人生规划
                        • # 人生目标
                        • 分享4 回复 1 喜欢2
                          显示较早之前的 2011 / . 09 / . 14

                          实践GTD——掌控你的时间和生活

                          导读:时间管理需要内修外炼,不仅要关注外部的工具、流程、方法,更要关注自己内在的阅历、素质、毅力等。

                          内修——阅历、素质、毅力

                          1.     自我管理的意识和渴望;

                          2.     不断地和人交流,不断地读书,增加你的阅历,从而帮助你更有高度地去看待你的时间和生活;

                          3.     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业务能力。

                           

                          外炼——实践GTD(收集——处理——行动——回顾)

                          如果你因为层出不穷的事情而心神不宁,如果你因为不断拖延的恶习而苦恼自责,如果你渴望重新掌控自己的时间和生活,高效地工作,从容地生活,现在就开始实践GTD,科学规划自己的时间和生活。

                          目的:让你的生活更加自信、从容,而不是完成更多的事情。

                           

                          一、收集——“一切引起我们注意的想法”

                          方法:把脑子中的所有想法都写到纸上,并且一旦有新的想法,或者别人临时交代的任务,也都立刻写下来,把它们全部从脑子里清除出去,然后立刻回到当前工作中。

                          目的:清空大脑,更专注于手头的任务。

                          要诀:要有毫不拖延、即时完成的觉悟,身边永远带有一个收集工具,随时收集随处收集

                           

                          二、处理收集篮——完成2分钟行动、删除垃圾、分类管理

                          l 2分钟行动:2分钟可以完成的任务,立即行动;

                          l 删除垃圾:有些想法如果仔细想想就会发现没什么价值,这时候我们要果断地抛弃;

                          l 分类管理:下一步行动、日程表、项目清单、将来/也许清单。

                          (一) 下一步行动

                          属性:不可分解的、一步就能完成的任务,一般是平时的工作和琐碎的生活。

                          方法

                          1.       用动词描述下一步行动;

                          2.       依情景整理,分为:电脑、生活、阅读写作及思考、作业、其他;

                          3.       留出一块单独的地方记录想法注解,可贴便条或链接索引到空闲的一页。

                          (二) 日历及日程表

                          属性:特定时间要完成的任务。如果是当天要做的重要任务,我会记在GTD笔记本的日程表;如果是其他时间要完成的任务,我会记在手机里的日历。

                          方法

                          1.       每天固定地抽出一点时间来完成“重要而不紧迫”的任务。也许是一小时,也许是半小时,时间上的要求并不需要多,重要的是“每天都做”,最终这些我们每天都投入进去的小小时间成本,在最后都能转化为值得高兴的成果;

                          2.       尽量投入精力到重要而不紧迫的任务上去的意义在于,能够控制自己的时间流向、提前分配自己的时间、提早完成任务,甚至会因为提前的准备,我们的反应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最终达到一切操之在我的境界;

                          3.       当紧迫而不重要的任务突然出现的时候,如果可以,约定过后再解决,先完成当下的重要任务;如果不得不去做,先不要急,冷静下来,把手头的任务另作安排,安排好之后,尽量且尽快地把紧迫而不重要的任务完成,然后再静下心来把原本的任务完成。

                          (三) 项目清单

                          属性:有些任务比较复杂,不是一步就能完成,也就不能马上完成,它需要多个工作步骤才能完成。我把项目清单分为项目列表和项目思维图两部分。项目列表是指暂时不能完成的项目;项目思维图是指现在要完成的项目,通过思维图的方式进行分解,直观展现项目的分解和进度。

                          方法

                          1.       在思想上,我是发自内心地愿意接受并认同这一项目;

                          2.       整个项目的计划和目标要具有现实可行性;

                          3.       制定一个详细而明确的计划,包括工作量、资源、责任人、达成日期、衡量标准;

                          4.       把任务放入项目清单,用思维图描述项目,进行任务分解。不管多么小的任务,都要进行分解,除非是能够立刻就做。这样做有两个好处,第一就是把大事化小,分配到自己的碎片时间里;第二就是减少内心的抵触。

                          5.       用思维图分解项目

                          方框:方框代表项目。以项目方框为中心,延伸出的分支就是子任务;

                          椭圆:椭圆框住完成中的子任务,表示该任务正处于活动状态。如果一个任务还不需要或者还不能完成,就不要用椭圆框着;

                          线条:线条有三种,一种是项目与任务的连线;第二种是任务之间的关系连线,通常是先后次序关系;第三种是虚线,连接情景相关的 两个任务;

                          另外,更重要的任务可以字体大一点、笔画粗一点;更优先的任务可以图形大一点。

                          (四) 将来/也许清单

                          属性:该任务当前无法完成,至于哪天能做,现在也无法确定。将来/也许寄托着我心里的一种期望、一种寄望,它具有无比的吸引力,是我内心的一些追求,是我心里面最浪漫的部分。因此,它需要倍加呵护,如果里面事情很多,说明我是只会空想、不会实践的伪君子;如果里面空空如也,说明我是没有生活情趣和目标的可怜虫。

                          方法:在回顾时处理。回顾的时候,看看清单里面有没有可以行动的项目,如果有就把它从中拽出来,放到其他清单或日程表里;如果将来肯定不做的,就在清单里面删除了。

                          (五) 小结

                          处理收集篮,其实就是把复杂的事情,分解简单了再做;简单的事情,立即去做;不清楚的事情,沟通好了再做;重要的事情,慢慢做

                          其流程图大略如下


                          三、行动——训练自己立即完成、履行承诺的能力

                          此时,相信自己的直觉,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根据情境时间精力重要性行动。

                          在行动的过程中,思考陷入僵局、不能集中注意力时,可以:

                          1.       站起来思考

                          2.       告诉自己:所有的问题,都有解决的方法,问题的症结在哪里?写下来,把问题进行分解,直到找到解决它的可以立即完成的下一步行动;

                          3.       找到自己为什么而工作,然后摆正自己的心态:⑴任务是我躲不掉的,我应该有责任感,摆正心态;⑵我完成这项任务就是在实现创造更美好生活的目标;⑶我必须集中精力在最短的时间内高效地完成任务,这样我才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和家人、朋友相聚;

                          4.       开始休息,和周围的人聊聊天喝喝水,然后继续集中精力工作,就这样重复。

                           

                          四、回顾——每天晚上、每周周末、每月第一天、每年三月份进行回顾

                          每天睡觉前,回顾一下:①清空收集篮;②把放错地方的任务放好;③看看哪些任务完成了,哪些任务没有完成,原因是什么,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等;④制定日程表,选出第二天需要完成的重要任务。

                          ⑤然后,写成功日记。把今天所有做成功的事情记录进去,每天至少写五条,任何小事都可以。写完之后,我还会写下明天的日期,外加一句话的寄语;作为奖励,也作为鼓励

                          这本成功日记对我来说意义重大,在我情绪很低落时,我就会翻看我的成功日记,在一次次喜悦中积累我的正面能量,让自己尽快走出低潮,有的时候我甚至会看到流泪。我想每个人都会有低潮期,这时候你会有很多消极的想法,甚至否定自己,妄自菲薄,而如果放任不管的话,就会陷入到这种负面情绪中,很长时间自拔不出来。

                          每周全面回顾一次

                          (1)      清空收集篮;

                          (2)      整理下一步行动清单:有没有已经做过还没来得及划销的任务?清单上的那些下一步行动是否在特定的时间完成?是否可以写入日历/日程表?

                          (3)      回顾自己所要培养的习惯,是否有所松懈;

                          (4)      整理将来/也许清单:看看这个清单里面有没有可以行动的项目,如果有就把它从中拽出来,放到其他清单或日程表里;如果将来肯定不做的,就在清单里面删除了;

                          (5)      回顾项目清单:把项目清单拿出来好好看一看,自己下一步应该做些什么?现在项目的完成度是多少?项目要取得什么样的成果?在项目的分解、人员分配、成本消耗、市场策略方面有没有什么需要修正的地方?或许会发现遗漏了什么,或是有了什么新的想法,都应该在回顾的时候添加进去;

                          (6)      回顾上周日程表:写出得失,得出经验。在规划下周日程表时,必须设定一个最重要的任务,最优先完成;

                          (7)      重新审视自己的目标:将目标纳入回顾系统,通常这样的目标需要1年以上的时间才有可能达成。当我每次回顾自己的目标时,心中都会加深一次目标的影像,都会燃起斗志,都会寻找方法,都会坚定信心

                          (8)      整理书桌:保持桌面整洁;

                          (9)      奖励自己:完成之后奖励自己,享受那种满足感。

                           

                          五、新手建议

                          1.     不要纠结于工具。工具会随着你理解的成熟度和角色变化的,所以你拿到一个工具就立即用起来,直到你发现这个工具不能满足你需要时,再去更换,工具没有完美不完美的,只有适合不适合的;

                          2.     不要痴迷于收集。把注意力放在处理和完成上,而不是收集;

                          3.     不要忽略回顾。回顾时反省和总结是内化的关键;

                          4.     不要固执于流程。当然刚开始入门的时候还是要按流程来,GTD的流程里有很多理想的成分,它是面向所有人的,而对某一个人来说可能并不是最好的;

                          5.     要乐于分享。千万别想着我偷偷实践GTD,做成了当然好,不成了也没人知道,最后往往就不成;

                          6.     结果导向。每一个任务都要展望愿景,这会帮助你做下去;

                          7.     有意识地训练自己,脑中一想到就立即去做

                           

                          六、新浪微博

                          利用新浪微博参加 #每月养成一个好习惯# 活动、分享 #开心一刻#、养成 #保持阅读# 的习惯。

                          1.       #每月养成一个好习惯# 每个人都应该有个仪式,作为履行对自己的承诺。当我们把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按照既定的计划认真地去实践时,就是在培养一种习惯,就是在进行一种仪式。参加 #每月养成一个好习惯# 活动,详情请见GTDLife

                          http://www.gtdlife.cn/2010/1704/habit-monthly/

                          2.       #开心一刻# 每天记录下“开心一刻”,发布在新浪微博 #开心一刻# 话题下。这些事情可能很小,但却是为正面能量加分,抵消掉负面的情绪。

                          3.       #保持阅读# 根据阅读速度和阅读习惯,每周阅读一本书,或者每月阅读一本书。重点是保证每天有一段时间不被打扰,让自己的心静下来,保持阅读的习惯。

                          (1)      第一天阅读一本书之前,从豆瓣网分享该书的介绍到新浪微博,话题格式为:#保持阅读# 今天开始阅读《**》+感想+豆瓣分享的链接;

                          (2)      之后每天保持阅读,并记录当天的阅读心得、收获或摘录,然后在新浪微博分享话题:#保持阅读# 《**》+感想;

                          (3)      一本书阅读完之后,也要在微博上分享话题:#保持阅读# 《**》阅读完毕+感想。

                          • # gtd
                          • # 时间管理
                          • # 行动
                          • # 习惯养成
                          • 分享2 回复 喜欢
                            显示较早之前的 2011 / . 09 / . 13

                            GTD总述

                            总述

                              主要原则在于一个人需要通过记录的方式把头脑中的各种任务移出来,通过这样的方式,头脑可以不用塞满各种需要完成的事情,而集中精力在正在完成的事情,是一种消灭压力的高效工作方法。

                            • # gtd
                            • # 时间管理
                            • 分享3 回复 喜欢1
                              显示较早之前的

                              小站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