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泽梓超市是哪部:自主性人格——家庭教育的终极目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6:29:38
自主性人格——家庭教育的终极目标

 

既然人是由认知、情感、意志行为三种要素组成的,教育自然就是发展三种要素,坚定三种要素。认知上让其有知识有创见,情感上就是情商教育,行为上培养自主形成敢作敢为的行为模式,任何偏废都不是成功的教育,而现实的教育只在“颈部以上”就可完成,只是记忆与思维,纯粹是认知学习。教育与学习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从婴幼儿个体来说,他们要模仿以成长,这就是学习,从父母和社会角度来说,要选择性地并富有成效地传递信息,这就是教育。

    成长在今天的儿童与20年前其教育环境截然不同,至少在四方面有绝对区别:信息泛滥、物质丰富、独生子女、崇尚个性的教育环境里,如何选择信息、如何利用物质、如何确保成材确实是异常复杂的教育问题。许多年轻父母的教育思想还停留在凭感觉、摆权威或是随大流、赶时髦的摇摆状态,大多数人在头脑中一直没有一种稳定的教子思想和方法,对孩子的教育往往缺乏一贯性和长远观点。不管时代环境如何改变,有一个问题不会改变,那就是——教育的目标。这是一个庞大而根本的社会哲学问题,是人往哪里去的问题。教育的理念比技巧重要得多,真正的教育理念不来自教育家,而来自哲学家,要想搞好教育就必须听哲学家的声音。

    柏拉图:教育者只能给予推动,让学生自己找到必须认识的东西。

    康德:教育的目的是发展所有一切自然禀赋和才能。

    卢梭:教育应培养自然人。

    斯宾塞:教育的最大目标不是知识而是行动。

    斯普朗格:教育的核心是人格心灵的唤醒。

    杜威:教育的目的旨在使人能继续自我教育。

    教育到底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呢?如果父母不问这个问题,教育将异常盲目,如果社会不问这个问题,教育将显得异常沉重。我从收集的七十余条教育名言中,挑出了如上六条振聋发聩的声音,他们在表达上虽然不同,但在本质上英雄所见略同,即斯普朗格所说的“人格心灵的唤醒”。唤醒什么样的人格呢?这就是其他五位大哲的表述:自主性人格。全世界有多少教育机构和研究所说不清,但目的应该只有一个,那就是如何使教育最大程度地合乎儿童的成长规律从而培养出独立自主的人,能够自主性地适应社会和处理个人的心理问题,能自己找到自己必须认识的东西,能继续自我教育,能自我挖掘天赋发展才能,能够自我行动……只有自主性人格才能向着健康,向着创造,向着自由,向着终极目标。全新的教育理念就是以人性人格为向导,以人生为向导,以成功人生为向导。以知识为向导的教育必须摒弃,否则我们的后代将不谈成功,否则教育方法再先进、技巧再成熟也绝不是成功的教育。

    斯坦福大学校长约翰·亨尼斯在第三届中外校长论坛上说:我感觉与你们的最大不同是,我们从不以拿第一和找工作作为目标,我们关注的是学生喜欢什么思考是否与众不同。可以说很多人都无法抓住教育的本质,他们看到的只是教育的现象,并由此发出模糊而莫大的人生期望。我们应该把教育分做两类,一是学位教育,即通常意义的学习,压倒多数的教师、校长、课程设计者、教育管理者与专家,他们并不关心想像力和创造力,他们也不问为什么要教授他们所教授的东西,他们主要关心的是效率,即在尽可能少的时间、费用和人力情况下,灌输尽可能大量的事实给尽可能大量的学生,其本质目的就是让他们尽快获得我们这个社会所需要的知识,以便让他们找一份工作。学生投入一定数量的小时、学分,教育机构便给他们贴上标签——学位,表明他们成材了。这种批量生产让父母完成了心愿,教育机构完成了心愿,社会也完成了心愿。

    还有另一种为人所忽略的教育,那就是马斯洛称为的人本主义教育,它的重点不在知识、智力,而在人性、道德、自信、意志力、创造性等与学位无关的教育。它以培养更好的人为目标,以自我现实、自我超越为本质核心,也就是说直接以成功为目标而不是以学位标签以工具为目标。传统的学位教育只是认知教育,人本主义教育是认知、情感、行为的全方位教育,它的学习方式就是自由漂浮学习,什么东西引起你的注意了,你发现什么问题,你就学什么深究什么,此时你缺什么就会学什么。你的课堂就是大自然,就是生活本身。今天我们推行素质教育已经是一大进步,但它与人本主义教育还是有差别。纵观那些成功人士,他们大部分都是自学的,终身手不释卷,他们中也有高学位的,但真正带给他们成功的并不是他们的学位,而是他们的自主性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