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市公园:苏州铁道师范学院(现为苏州科技学院)入学三十周年感言之十一 我们该怎样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2:52:15
苏州铁道师范学院(现为苏州科技学院)入学三十周年感言之十一   

  

                       我们该怎样活着?

                                                 久 久

                            

一路走来,思考已成为一种习惯。

 

久久认为应该为敢于立言者骄傲,因为只有敢于立言,才有可能形成自己的思想、学说,中国需要重建各领域各方面的理论,中华民族呼唤孔孟时代的思想巨人!

 

立德,立功,立言,此谓“三不朽论”。“三不朽论”最早出自春秋时期鲁国人叔孙豹之口,他说:“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立德”原指树立圣人之德性;“立功”旧指为民除难,救济众生;“立言”其义有二,一指著书立说——“谓言得其要,理足可传,其身既没,其言尚存。”  二指写文章——“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刘勰《文心雕龙·章句》)因此,根植于“立德,立功,立言”基础之上的“不朽”,应该就是一个人的言论、行为与德性对他人乃至社会文明产生积极影响,并作为社会文明的一部分永远延展下去,以至永远。

北宋大儒张载(张横渠)有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这四句话最能表出儒者的襟怀,也最能开显儒者的器识与宏愿,因而也可说是人类教育最高的向往。

 

在波罗的海海滨,有一个小小的渔村,村里住着拉脱维亚族渔民。渔民们几乎天天驾着渔船迎着风浪出海捕鱼,大海有时漂来冰山,有时掀起巨大的海浪。有些渔民出海后再也没有回来,有时,大海用海浪送回了渔民的尸体。

村子里的渔民们在海边为死去的同胞立下了一块墓碑。上面刻着:

纪念在海上已死和将死的人们。

它是献给在海上遇难的同胞的,也是献给未来的在海上遇难的同胞的。它表明,人与大海的搏斗在继续着,不断地继续着。这个墓碑的碑文是凄伤的,又是勇敢的。它告诉人们,大海虽然还将一次又一次地夺去海民的生命,但是,大海的咆哮永远不会吓倒渔民们出海的决心,人类永远不会向命运低头!

应该为理想为信念而不懈奋斗!

 

生活需要宽容,多一份宽容,多一份阳光。

人心多一份宽容,社会多一份和谐。

文明的社会,是一个宽容大度的社会。

我们常说:“仁者无敌。”仁慈的人心中没有敌人。让我们嫉妒心、狭隘心、嗔恨心变为慈悲心、清净心、平等心来对待一切众生吧。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蔺相如包容了廉颇,赵国得以实现两重臣“强强联手”;唐太宗包容了魏征,接受了他的批评,使得唐朝日益兴盛;韩信包容了屠夫,屠夫感恩与韩信,甘愿成为他护卫,为其效劳……

宽容是快乐的源泉。少一份抱怨,多一份宽容,生活就多几分阳光。宽容是一种风度,一种品质,更是一种美德。宽容不是懦弱,它是舍小取大的胆识!

正因为有了宽容,我们的社会才和谐美满。宽容,是爱心的传递;宽容,是仁人的虔诚;宽容,是智者的宁静,犹如秋月丰盈。生活中如果缺少了宽容,人与人之间怨恨日积月累,相互勾心斗角,伺机报复……试想一下,那会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生活平平淡淡是真是福。

人生的确有太多的诱惑,亦真亦假亦幻,令人难以取舍。人活着不容易,而要保持平淡的心境则更难。

当你曾经相知相惜的挚友,突然有一天离你而去;当你渴望成为同辈中的佼佼者,但机遇总与你擦肩而过。你或许会忧郁惆怅,你或许会不甘。

一切波澜过后都是一片平静,再起伏的人生都会归于平淡,因为平平淡淡才是最真实的。平静的日子中难免会期盼波澜壮阔、激荡人心,可是平淡总伴随在人的左右。过惯平淡生活的人想走出平淡,经历风雨的人想归于平淡,人就是一个矛盾的主体,人生就是一个充实的过程。

面对平淡,得善于从生活中发现幸福,要善于从幸福中体味感动,保持一份平淡,保持一份平和,保持一份从容,那样,平淡的生活才会成为你最享受的生活。因为,平淡的生活才最真,生活就是平淡如水。

 

人既不困于一隅,注目于一角;也不能自高自大,妄图以己之力登得九霄以凌云,只有先着眼自己的实力,再放眼面前的道路,才可以走出最平坦的一生,也可能走出最辉煌的一生。

人生的结果由眼界而定。我们要慎于睁眼,也不要妄自菲薄。迈开步子向你看到的最美好的路上走去吧,迎接你的或许是酸甜苦辣,但你最终必将取得属于自己的灿烂,你必将拥有星空的斑斓.。

荣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

去留无意,漫观天外云展云舒。

 

像庄子,如同一棵孤独的树,一棵孤独地在深夜看守心灵月亮的树。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是唐代大诗人王维的千古名句。它精练而形象地为我们展现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画面,其意境之幽、之美、之和,千百年来,都令人回味无穷、向往不已。谁不想拥有这种明净的生活,谁不想拥有这片清雅的月光?特别在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尘世的浮华和喧嚣早已浸染了许多洁净的心灵,守住心中的月亮便显得尤为重要,正如作家贾平凹所说的:“人的一生,苦也罢,乐也罢;得也罢,失也罢,最要紧的是心间的一泓清泉里不能没有月辉。”

像伯夷为守节操,不食周粟,隐身采薇,最终饿死阳首。

像孔子,一腔热血为民洒,用最执着的坚韧的开启了那一道道尘封的门,为子子孙孙指引了一条仁爱光明的大道。

像孟子,养浩然之气,以丰厚的学养,刚健的气质和机智应变的能力,把中华男儿做得顶天立地,荡气回肠。

像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当黎明还黝黑时,就触着光亮长吟,上下求索,踽踽独行,使一条不屈的生命得到了高度的提升,让一个站立的灵魂,得到了不朽的诠释。

像俞伯牙、钟子期,一挥手,一拨琴,一段旋律,一高山,一流水,一段传奇。二位艰难地跋涉于七根琴弦,用紧扣的十指敲开了心灵之门,即使远隔千里,即使天上人间,但在你们人生原始的画卷里都巍峨着山,清澈着水,飞舞知己的音韵。

像辛弃疾,从寂寞走来,迎着“毕竟东流去”的滔滔江水;从失意走来,对着“落日楼头,断鸿声里”痛拍栏杆。历史尘封了一把利剑,却造就了一支神笔。在风雨飘摇的南宋,你从不顺风而倒。迁,你兢兢业来;谪,你献策献计。金瓯缺,月未圆,山河碎,心不安。你那荡涤心胸的词章,滋养了多少代人的心灵?民仇国恨炼诗魂,马蹄金戈壮词魄。你是一个才将,一位政人,更是一位词人,是一轮永远照耀在中华上空的红日!

像鲁迅,把生命献给中国,让世界为之景仰。矮矮的身躯,创造出崇高的事业;瘦削的肩膀,承载着千年的使命!从狂人的眼睛里,我们读出了历史的沉重;从阿Q的身影中,我们体会到变革的艰难;从坟头的花环上;我们看到了未来的希望;从铁屋的呐喊中;我们听清了奋进的声音!你在孤独中呐喊,在市声里彷徨!采一片朝花为自己送行,荷一杆长戟向黑暗进攻!大星陨落,天地同悲;巨著行世,千秋共仰!我们知道任何奖项也不足以涵盖你的贡献,但谨以此菲薄的礼品献给你——-世纪伟人鲁迅。

像徐志摩,用对爱、美、自由的信仰,基督徒地诠释着对真诚和爱执着;像三毛,生命中的一朵云,绚丽光灿,变幻飘流,无意矫饰,行间字里,处处是无声的歌吟,美如天籁;像舒婷,假托木棉,表达现代女性全新的爱情理念,巧借江岸金光菊和女贞子把自己金子般的生命毫不掩饰地开放成“洪流”的意象,表达了自己对生命价值意义的理解,抗议着那些千百年来压抑女性,禁锢女性的教条,呼唤着新时代的女性冲破“美丽的梦”的束缚,去追求真实的人生,享受生命的欢乐;像顾城,活在自己“一个人的城堡”里,是被妈妈宠坏的孩子,希望每一个时刻,都像彩色蜡笔那样美丽;是一个任性的孩子,想涂去一切不幸,想在大地上画满窗子,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都习惯光明;像史铁生,让历史铁一样的生着,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体验到了生命的苦难,表达存在的明朗和欢乐,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

 

原野在《人生》一诗中这样写道:人生,从自己的哭声中开始,在别人的泪水中结束。这中间的时光,就叫做幸福;人活着,当哭则哭,声音不悲不苦,为国为民啼出血路。人死了,让别人洒下诚实的泪,数一数,那是人生价值的珍珠。

 

当世间隐匿在烟雾弥漫之中,日月丧失了它们原有的光明,湛蓝的大海漫天扬沙,巨大的盆地替代了珠穆朗玛峰,天地间仍会有一束金色的光华——沉淀在人们心底的真诚。

 

我们一方面感叹世风日下,另一方面也过着随波逐流的生活;我们一方面对为富不仁者充满厌恶,但另一方面对他们的一掷千金却无限向往;我们一方面羡慕天长地久,海枯石烂的爱情,但另一方面又不肯付出自己的真情。我们在矛盾中矛盾,在失落中失落。我们就象困在笼子中的鸟,希望能够自由地飞翔,可是又害怕飞翔。归根结底,是我们不想真心实意地付出,害怕付出了会吃亏,会得不偿失。我们凡事都斤斤计较,为了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别说是一个诺言,就是十个承诺也可以一口气就许得出来。我们常常在说话的时候就信口开河,承诺就像放屁一样简单。没有人把你说的话当真,自己也不把自己当真。这种现实,不仅仅只是别人的悲哀,也是属于自己的悲哀。

 

有一天,俄罗斯著名的油画家列维坦独自到森林里去写生。当他沿着森林走到一座山崖的边上时,正是清晨时分。他忽然看到山崖的那一边被初升的太阳照耀出他从来没有见过的一种美丽景色的时候,他站在山崖上感动得泪如雨下。

 

同样,德国的著名诗人歌德,有一次听到了贝多芬的交响乐,被音乐所感动,以至泪如雨下。俄罗斯的文学家托尔斯泰,听到柴可夫斯基的第一弦乐四重奏第二乐章《如歌的行板》的时候,一样被音乐感动得热泪盈眶。

 

无论是列维坦为美丽的景色而感动,还是歌德和托尔斯泰为动人的音乐而感动,他们都能够真诚地流下自己的眼泪。如今,我们还能够像他们一样会感动、会流泪吗?对此,你会想到什么?生活中有什么能让你真诚地流泪?

 

 

多想回到童年

回到田野

回到纯净的蓝天下

再一次,看云朵被风赶着

象一群白天鹅,悠悠地飘过

并期待着

风能够大一些,再大一些

把它们的翅膀掀翻

滑落下满地的

带自己飘飞的梦想

 

消逝的不是死亡

它会以另一种方式新生

消逝只是封存

它是记忆的别样传承

 

 

 

醒着的日子

如果没有来得及记起的

它不会同样消逝在梦里

醒着的日子

如果已经成了记忆的涅磐

它一定会重新在梦的深处

留下气息的氤氲

 

北师大教授董藩说, “当你40岁时,没有4000万身价(家)不要来见我,也别说是我学生。”4月4日,北师大教授董藩发微博称,高学历者的贫穷意味着耻辱和失败。此言一出,立刻在微博上引起巨大争议。

董藩称,“培养其财富意识是我工作内容之一,当然前提是合理合法致富。自己富了意味着创造了很多GDP、税收、就业岗位,社会贡献大,也帮助了低收入者,并避免自己、家属及亲属成为社会负担。对高学历者来说,贫穷意味着耻辱和失败。”

此言一出,立刻引起巨大争议。多数网民对此持批评态度,认为教师不应用金钱来衡量学生。

师道本无价一标价就掉价。“4000万”之所以触动公众神经,是因为董教授以一名教师的身份,说出了一句市侩的豪语。追求财富是应该的,但只用财产来衡量人却要挨骂。学生钱挣得不够多,就被老师否定,这放在任何年代都是反面教材。不是穷人仇富,而是大家见不惯有人嫌贫。

用钱来衡量人的成功,是“定格”看人,看的是一时一面。有道是:“……60岁以后,官大与官小一样;70岁以后,房多与房少一样;80岁以后,钱多与钱少一样;90岁以后,男人与女人一样;100岁以后,起床与不起床一样。但无论如何,身体好坏却大不一样!”这样的时间性,是给成功打分的一个衡量因素,也给人们的人生取舍提供了一个参照系数。

启功先生为北师大题写的校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相信董教授知道。天安门广场上竖起的孔子青铜雕像,相信董教授也见过。道德的血液如果能从教师身上更多地流到学生身上,我们的明天就会更有希望。

一个人十六七岁,没有过意气用事,没有一次火冒三丈拍案而起,简直不在年轻。但如果人过中年还在意气用事,火冒三丈,还“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今’万户侯”,还要什么“北漂”,那是又回到幼稚了。“愤青”,不含贬义;“愤老”,就只在失态和可笑了。

 

幸福是什么?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一种幸福,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去帆济沧海”是一种幸福,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一种幸福,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一种幸福,……既然我们不能拥有一个轰轰烈烈的幸福,那就让我们张开双手拥抱一个个平平淡淡的幸福吧!

 

在快乐时,能让人感到幸福;在悲伤时,更能让人反思幸福。人生时时刻刻都有幸福,需要我们用心体验,人生处处都有幸福,需要我们努力抓住。

 

岸与岸没有多少距离,只要有桥,或者翅膀;山与山没有多少距离,只要有路,或者脚步;人与幸福也没有多少距离,只要有爱,或者努力,跋涉沙漠的旅人,攀登高峰雪山的勇者,他们从战胜困难到取得成功的经历中感受幸福。

 

离开了家,能让你了解家;离开了幸福,能让你懂得幸福。也许经过痛苦的洗礼,才能更深地体会到幸福的滋味,懂得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