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款衬衫怎么搭配图片:【财物轻,怨何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8 08:48:42

    『財物輕,怨何生』。人跟人的衝突,起因都在哪?財物跟言語的衝突。只要在財物方面、在言語當中能夠有分寸,人與人當中的衝突就大大減少。當然要讓孩子能財物輕,從小要不貪,我們前面「入則孝」也有一句教誨,「物雖小,勿私藏」,從小讓孩子不貪、不吝嗇,很重要。我們會跟孩子講,古代有個很有名的讀書人,叫孔融讓梨。他雖然年紀很小,但是把大的梨子讓給兄長吃,在他小小的心靈,覺得兄長常常照顧他,應該先給兄長。小孩子學了以後,馬上回去也會愛護兄弟姐妹。

  有個小女孩就把桃子讓給她弟弟吃,結果她弟弟很歡喜,一口一口咬,突然咬到已經大過那一半的時候,她終於按捺不住,就把那個桃子搶過來。她的母親也很有意思,她也沒有當場指責她,她就打了一通電話給學校老師,把這件事情報告給老師聽。因為學了以後,這個學生確實回去也讓了桃子,可是讓到一半撐不下去。到了學校,老師也沒有當場就說她怎麼樣,老師只是講了一個故事。

  他說漢朝時候有一對兄弟,叫趙孝,趙禮,他們兄弟非常友愛。很不巧,這個趙禮被盜賊抓去了,盜賊打算把他煮來吃。他的哥哥知道這個情況,就跑到山寨裡面去,一看到弟弟命在垂危,就衝過去,他說:你們不要吃我弟弟,我弟弟又瘦又有病,我長得比較胖,比較好吃,你們就吃我就好了。他弟弟馬上又衝向前,對著盜賊說:我被你們抓到是我的命,跟我的兄弟沒有關係,吃我好了。兩個兄弟就在那裡爭著要死,爭到最後兩兄弟抱頭痛哭,盜賊在旁邊看了也很感動。其實盜賊是不是生下來就是盜賊?很有可能是當時候社會狀況不好,讓他們誤入歧途,而且很多時候盜賊都特別有義氣,馬上就把他們兩個都放了。皇帝知道這件事,就封了他兩個兄弟當官。皇帝這麼做,明不明智?明智,一來把這個兄友弟恭的風氣帶起來,二來會孝悌的人一定會愛護人民,會是好官。

  我們接著就跟孩子說,趙孝、趙禮連命都可以為兄弟捨,我們能不能因為一個水果就跟兄弟起衝突?講話不要直接指她,你要點到為止,她就覺得內心生慚愧心。所以「財物輕,怨何生」。

  有一個班級,剛好吃中飯的時候,學校已經把水果準備好了,那天是吃西瓜。結果吃飯的時候,很多的同學盯著那西瓜,盯那個最大塊的,狼吞虎嚥,等著吃完以後,飛奔過去把那個最大塊的撿起來吃。老師在旁邊就看到這一幕一幕上演,但是老師也很沈得住氣,按兵不動。隔天上課,老師就問:諸位同學,今天假如我們去搶了那顆最大的西瓜,請問會產生什麼效果?這個同學吃飯的時候,有沒有好好吃?狼吞虎嚥,把胃都弄壞了,這叫「身有傷,貽親憂」。當他飛奔過去,把最大塊的搶起來的時候,請問所有的同學對他是什麼印象?同學就說:不要跟他做朋友,這麼貪心。所以我們要把情況分析出來,讓學生知道原來他的一舉一動都在影響他的聲譽,都在影響別人對他的看法。

  接著老師又分析,這個同學一搶過來,快樂多久?稀里嘩啦吃下去,很快樂,可是他已經養成貪心的習慣。假如下一次最大塊的被別人搶去了,他會怎麼樣?很生氣:我都沒搶到!當他這種凡事都要要最大的、最好的,這個貪心養成了,可能以後得不到的東西會怎樣?想去偷,想用不當的手段獲得。老師這麼一分析下來,隔天吃水果就發生了微妙的變化,學生都去挑那個比較小的來吃。當老師,機會教育點很重要,你不能看著,就在那裡:怎麼教你的?怎麼不會做?這樣罵,效果不怎麼好,往往你用一些很善巧的分析,孩子他自己會有所領會。

  有個孩子,剛好他的同學拖鞋壞掉了,老師就跟他說,你去把你那雙舊的、有一點點壞的拖鞋,借給同學穿,不然他的已經完全不能穿。結果當天下午老師突然發現,他自己的那雙新的拖鞋在同學的腳上,而他那雙舊的、有一點點壞的,在他自己的腳上。所以我們在教導這些孩子的過程,很多時候是孩子感動我們,他們聽一句做一句,我們可能聽十句才挑個幾個比較簡單的先來做。所以教學相長,確確實實是如此。  

《大學》也有教我們,一定要先從自己的修身做起,要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所以一定是先從自己的誠意正心,起心動念下手,進而把自己、把家庭弄好,再透過你積累的這些寶貴的經驗去跟大眾分享,就能治國平天下。而要誠意正心,必然要先從格物致知下手,格物就是要革除物欲,所謂的五欲六塵、自私自利、名聞利養、貪瞋痴慢,要放下。我們這一句教誨說「財物輕,怨何生」,人假如有很多欲望的時候,絕不可能跟人家和睦相處。所以怨之所生,人跟人為什麼會有怨恨?絕對是起於自私;而當人不自私的時候,一定會讓整個團體氣氛很融洽。

  在五代的時候,有個讀書人叫張士選。剛好他的父親比較早過世,他的叔叔就撫養他,等到他十多歲了,獨立了,他叔叔就跟他說:我們把財產分成兩份,一份給你,一份給我。可是張士選馬上就對他的叔叔講:叔叔,你有七個兒子,應該分成八份,而不是分成兩份。叔叔很堅持:不行,這是分給你父親的,這是分給我的,分成兩份。張士選確確實實感受到要念著叔叔的恩德,而且當他自己拿了那麼大一份,其他的兄弟心反而就不平。所以他也是非常堅持,就叫叔叔分成八份,後來確實就是分成了八份,所以家庭一片祥和。

  諸位同修,這麼一讓,讓出了什麼?讓出了自己的德行,讓自己的自性提升了。而諸位同修,自性裡面具足什麼?無量智慧,無量德能,無量相好,而相好就是有無量的財富。所以當人跟性德相應的時候,他往後後福無窮。為什麼說積陰德的人會有很好的果報?因為陰德都是從自性流露出來。這個張士選要到京城去考試,剛好遇到一個算命的先生,走過去的時候看到他的面相,就告訴他,你積了很厚的陰德,這次考試一定會高中,而且你往後的子孫也會非常榮顯。其實這些結果,我們都可以去把來龍去脈推出來。不只他積了陰德給他的後代,他也積了最好的榜樣垂範後代子孫。

  而這麼一讓,又讓出了和氣,家和萬事就興,所以讓中有無量的益處。因為我們要明白一個事實真相,「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真的你讓出去了,該是你的它還是會到你的面前來。所以我們要讓人能夠把貪念放下,必然也要明白道理,所謂理得心才會安。我們如何引導他人放下貪奪的心,控制、佔有的心,怎麼引導?我常常會跟朋友講,人生如棋,就好像下棋一樣,首先我們一定要搞清楚,你不要急著拿起棋子就下,要先搞清楚下棋的遊戲規則,怎麼樣下才能讓棋下得有聲有色。這個規矩在哪?規矩在了解命運的真相

  講到這邊,我們就會介紹一本書給他,諸位同修,哪本書?《了凡四訓》。在介紹《了凡四訓》,還要觀機,他是看原文的好,還是看老和尚講解的好,還是看VCD拍出來的片子好?這個時候我們時時這些法寶要放在身上,不然人的機緣是稍縱即逝;有時候跟你講的很有道理,可是過三天以後,他可能又另外的緣分忙得死去活來。所以任何一有機緣,我們要趕快把這個法寶奉送。

  所以學佛過程,我的車子上面一定都會有這些基礎的經典,我們中心的老師也都是如此。有個老師他回故鄉,就是那位徐老師回故鄉去教。有一次他坐車回來,剛好車上坐了兩個男士,看起來也已經有小孩,他就在車上開始跟他們聊如何教育孩子。聊完,這兩位男士非常歡喜,他順手就拿了兩本《弟子規》送給他們。結果要下車的時候,每個人要交十五塊人民幣,這個老師剛要拿出來,這兩位男士馬上阻止他,「你給我們這麼多東西,這個錢我們出就好了」,你看一團和氣。而且這種法布施的影響相當深遠,不只是家長受益,很可能他的家族受益,他世世代代子孫都受益,所以法布施是無量功德。我們在《金剛經》裡面也體會到,佛陀多次用財布施跟法布施做較量,再多的財布施也比不上跟人家說一句偈,讓人家能開智慧、開慧命。所以有這樣的機會,我們都要珍惜去跟他人結這個緣分。

  財富的道理,最重要的是看我們所積累的福分有多少?比方說,這一生假如命中可以賺一千萬,現在的一個現象是,很多人去算命準不準?不準!那因為我們都是修行人,所以算不準。大部分的人去算命,講到一半的時候,當事人眼睛都瞪很大:你怎麼都算那麼準!因為一般的人都是小善小惡,所以他命中的富貴都是加、減,但是還有乘跟除。比方說,他做了小善,加五;做了小惡,減五;做了大善,乘以五;做了大惡,除以五。所以變成一千零五,當然很準,變成九百九十五,也很準,頻率不大。假如做了好事,大的好事就乘以五,而且不只在財富當中有這樣的果報,自己的智慧不斷提升,所謂福至心靈,然後又垂範後代子孫,你看這麼好的事,幹嘛不做!

  我們看到范仲淹他的福報很大,他統統給眾人享,自己的俸祿奉養了三百多戶親族。連過世的時候,因為他的錢都有預算,一拿到手都不留財,都布施出去,所以過世的時候連棺材都買不起,當場有很多的好友成就了這件事情。可是他這麼樣的去幫助別人,去布施,卻造就他的家族八百多年都不衰。我們在二00二年,在山東曲阜有舉辦一個「全球華人讀經會議」,那場會議當中,請了范仲淹的嫡傳後代到現場來當貴賓。當他站上台去,唱了一首歌,叫「岳陽樓記」,他後代子孫把它譜成了曲子。當他唱到一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當我們聽到這句話,也可以感受到范仲淹在天之靈也會非常安慰,非常踏實,他說我當初的決定,當初經營人生的態度,完全正確。   

    第四種情況是做了大惡,除以五,變多少?兩百萬而已。而且他這兩百萬拿在手上,每天還要提心吊膽,因為用不法的手段,所以真的是「小人冤枉作小人」。這些道理讓他們聽到之後,他作惡的心就會慢慢收斂回來。所以,我們把這些道理一定要讓更多的人了解,讓他重視因果,讓他知道因果通三世,這個時候他的貪心、他佔有的心就會放下。我們看到輪迴轉世的故事裡面就有提到,有一個人在幾百年前欠了人家一筆錢,結果幾百年以後又遇到一個人,遇到一個他的朋友,他借錢給他,他死都不還他。後來去催眠的結果,就是幾百年前的錢,現在因緣具足,果報現前,還加了幾百年的匯率還有利息才還給他。所以「一飲一啄,莫非前定」,我們這輩子不要再去跟人家爭什麼東西,隨緣消舊業,不再造新殃。不然再跟人家計較東計較西,他們在我們臨終前又來障礙,這無量劫來希有難逢的機會會錯過,那我們就損失太大了,可能就當面錯過。

  明白真相以後,要多忍讓、多謙讓、多禮讓。其實我們要善學,不只是佛陀的風範,祖師大德的風範,我們的師長已經表演得非常徹底。所有那麼大的挫折、障礙來的時候,老人家都是完全的讓,結果愈讓愈殊勝,愈讓自己的德行愈提升。既然師長都做了這麼好的榜樣,我們就如法泡製,相信自己也會得到無窮的利益。  ——出自《弟子规》与佛法修学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