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高新电脑维修:性与爱的距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3:21:06
性与爱的距离

性与爱这个话题,就算很少人明说,应该都路过或停留在不少人的脑海里。道听途说了很多看法的同时,我当然也思索过自己未来的抉择。在这个日益开放的社会,很多价值观的转变或颠倒其实有待深思。新社会现象的浮现,不应该不假思索地接受,尺度放宽了不代表新的行为趋势和自己的价值人生观相符。又或者,这些动荡的存在给予了我们一个摸索自己底线的机会,从而更了解自己。

就像之前写的“对爱情的客观总结”一样,很多想法都归属“无中生有”,没有生活实例作为论证。写这类敏感的话题,尺度把握相当重要,故意轻描淡写或一带而过便无法提供深刻的见解,写得太细致又有露骨的嫌疑。看似吃了豹子胆的我,还是希望给大家一些参考,让我们在探索的路上找到共鸣,也希望给以后的自己打下预防针,做出理智的选择。

 

1. 男生先性后爱,女生先爱后性?

这个说法我听了不下百遍,但从没有好好琢磨。既然是两种不同的观点,那就分开剖析。

先性后爱的逻辑

简单推测,这种逻辑背后的原因不外乎两种。第一,男生想先获得后付出。换言之,因被爱而爱。被爱而爱是人性中很自然的一面,但这个原因本身不足以证明先性后爱的必要性。第一,获得的方式有很多。接吻,拥抱,平时的嘘寒问暖,倾心交谈都可以让任何一方获得,不见得性是天下唯一的解药。男女生生理结构的截然不同,导致女生在性关系中的潜在牺牲(例如阴部受损及意外怀孕)比男生要大得多。这部分导致男女生对性态度上的分歧。如果一个男生眼中除了性容不下或根本不在乎其他的获得方式的话,他很有可能相当自私,因为他没有顾虑到女方的感想或迟疑。第二, 有了这个获得及付出的先后关系,背叛或抛弃承诺的可能性便浮出水面。谁知道一个人在获得之后会不会如信誓旦旦地以爱相报?不可否认,一段关系的开始总是包含一方的相对主动及另一方的相对被动,但相爱时间长了,双方都明白共同努力(哪怕形式不一)对维持双方共享的被爱感觉的重要性。也就是说,爱而被爱是一段美好而长久的感情的基础。与爱而被爱相对立的被爱而爱,看来只适合那些感情刚萌芽很多事情都想得太浪漫美好的小情侣身上。在初期阶段提高被爱的标准(对性的要求)而忽视爱的标准(付出的艰辛),很容易让那些过早尝尽甜头的人在碰到之后的坎坷时退缩不及,任何爱的承诺都因为没有心理准备而无法兑现了。真理寥寥无几,且处处适用,此刻我便想到苦尽甘来及先甜后苦的区分。想要苦尽甘来的爱情还是先甜后苦轻易放手的激情,是我们的选择。

第二个先性后爱的原因没有第一个费舌,指的是男生对爱的诠释。想要先性后爱的男生,有可能把性当作爱的体现。他需要实在的爱的证明来确认他的付出是值得的。这个逻辑听起来没有先拿后给自私,但照样肤浅。如果一个男生不能从女生对他的呵护、温柔、悉心照顾、依赖等等表现感受到女生的爱的话,这个人要不四肢麻木要不头脑呆滞。四肢麻木的,对性理应同样没有知觉,若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后者,我只能替一个爱上没有思想的人的女生感到惋惜。如上所述,爱有很多种表达方式。既然解释过了,我便不再多说。

用两句话来总结,成熟的男生不会坚持先性后爱。坚持先性后爱的,或许并不值得一个女生对他如此用心。

 

先爱后性的逻辑

聪明的读者可能已从上文猜出我对先爱后性的鼎力支持了。没错,个人是十分赞同先爱后性的,原因不止一个。按照传统观念,先爱后性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爱与被爱的对等。因为害怕不被珍惜的付出,人们需要证明自己的付出和收获不相上下。当双方把注意力转移至爱,性便成为了一种为双方创造价值的途径,它既是爱也是被爱的体现,爱与被爱的先后次序逐渐模糊,也就无须猜疑被背叛或抛弃的前景了。当然,这都是后话-没有爱的性是远不及这种境界的。

还有一个支持先爱后性的原因。记得几年前看娱乐新闻时掠过眼帘的一句话,林志玲说的:做爱最重要的是感觉。回想片刻,说的还真有道理。没有爱的性是单纯的性,而单纯的性不过就是生殖器官接触并摩擦的过程,所谓的高潮只是生理上的本能反应,和内心的感觉沾不上边儿。当然,有些人错误地把这种生理感觉当作爱,但随着高潮带来的生理反应的淡化,他们会发现,原本空荡的心依旧空荡,性治本不治根地让他们陷入了无限的渴望当中,以无止境的肉体冲击让自己暂时忘却孤单的痛苦。有爱的性,别名做爱,是截然不同的一种感受。因为有了爱,性成为了爱的表达方式而非索取短暂慰籍的工具。相爱的人们不再尝试利用对方满足自己,相反,他们会以满足对方为自己快乐的指标,这种共享带来的是双倍的快乐。做爱当然不免俗地带有生理反应,只是这种生理反应是由内而发的满足的一种延续,就算高潮的反应终将褪去,两人心里的甜蜜不会间断,这些体验反倒积累了他们对爱的感知。简单来说,有爱的性会巩固快乐,没有爱的性是一种模仿,而这种得不到真爱却近在眼前的幻觉,会让人坠入因逐渐失效而被迫不断麻痹自己的深渊。

 

2. 婚前性行为还是婚后性行为?

对天主教信徒而言,这个问题不是问题:答案当然是后者。对于普通老百姓,婚前还是婚后倒不这么楚汉分明了。读了前面的长篇大论,大家应该已经很清楚自己的选择。我简单补充一下就是。

 

对于保守一些的孩子,婚后性行为是个更好的选择。结婚当然也有离婚的可能性,但这频率总比换男女朋友低。结婚是爱的一个相对有效的预报器。经过无数磕碰仍能登上谈婚论嫁的甲板,这样的感情来之不易。当双方认定对方可以陪伴终生,那就算没到也离真爱不远了。有谁怕自己拿捏不准的,婚后性行为会是很好的解决方案。

如果说不介意形式,也觉得找到真爱的情侣们,婚前性行为也无可厚非。只不过,在恋爱阶段判断真爱相对困难,因为双方对彼此的了解不深,对对方外在形象的好感犹存,会导致不够客观的判断。这种情况下,我建议做个简单的心理问卷。如果你的爱人此时此刻对你提出性的要求,你会踌躇不定、犹豫很久才能回答他/她吗?如果是的话,看来你们俩之间离真爱还有距离,考虑性行为还不是时候。话说回来,唯一不突兀的提出性要求的场景需要双方拥有默契的共识,不需要言语,一个眼神、微笑、或动作就足以能够传达信息。如果还得靠说的,恐怕双方还未达成共识、仍需努力。

 

最后,我想澄清性与爱的分合是个人选择而非道德问题。我无意批评选择婚前性行为或先性后爱的人们。我只是希望,人们在做一件事前都清楚接下来的事情是他们的选择而非他人强加于人或无意识的非选择的决定。只要不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只要知道这是自己的方向,选择的内容便不重要了。何畏流言蜚语,坚定迈步向前,铺洒无怨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