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成人高考考前培训:独家盘点:美国退役航空母舰大全[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2 06:35:45
 美国第一艘舰队航空母舰(Fleet Carriers),由运煤舰朱比特号(USS Jupiter,AC-3)改装成军,为美国海军航空兵力的先驱。1936年退役,改装为水上机母舰,并改编号为AV-3。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军用该舰运补飞机,1942年2月27日在载运P-40驱逐机至爪哇时,被日机攻击而重创,弃船后由护航的驱逐舰击沉。

  CV-1

  兰利号(USS LANGLEY),作为美国海军历史上的第一艘航空母舰,在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同许多国家的第一艘航空母舰一样,兰利也不是直接按航空母舰来修建的,其前身是“木星”号运煤船。

  木星 (AC-3) 于1911年10月18日在加州Mare海军工厂开工建造,于 1912 年8月24日下水,1913年4月7日服役,舰长为 Joseph M. Reeves。

  在成功的通过试航后,木星,作为第一艘使用电能驱动的舰船加入到美国海军服役,1914 年4月27日在 Vera Cruz 危机的紧张时刻,木星在太平洋墨西哥沿岸巡弋,充实美国海军力量。她在太平洋的沿岸活动到10月10日直到返回费城。

  在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她作为大西洋舰队的辅助舰船在大西洋及墨西哥湾巡弋。1917 年4月6日抵达诺福克,并于1917年6月和1918年11月两次运煤前往法国。于1919 年1月 23 日自法国布列斯特返回诺福克,3月8日,再次载煤前往欧洲,返回时将获得胜利的美国退伍军人运回国。 8月17日,再次抵达诺福克,然后被调到西海岸。 1919 年7月11日海军部确定要将其改装为航空母舰,1920年3月24日,木星退出现役。

  木星号在诺福克海军工厂被改装成为美国历史上的第一艘航空母舰,美国海军意图在水面航行中进行飞行这一全新领域中进行新的探索。她的名字被改为兰利,1920 年4月11日,她的舷号被重新命名为 CV-1,并于1922年3月22日重新入役,舰长为Kenneth Whiting。

  1936年,由于美国海军航空母舰数量的增多,“兰利”号被改装为水上飞机母舰。1937年4月改装完毕。此次改装将前半部飞行甲板拆除,并重定级为AV-3。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兰利号被用作飞机运输舰,负责美国本土到南太平洋美军战区的补给。1942年2月27曰在运送P-40战斗机支援东南亚盟军作战时,于爪洼海遭到曰本海军岸基飞机攻击,被命中数弹失去动力,后被美国驱逐舰自行击沉。这也是美军在太平洋战争中损失的第一艘航空母舰。

  主要参数

  排 水 量 11,050吨/14,700吨(1922年)

  尺  寸 舰长165米,舰宽20米,吃水5米

  动  力 3台锅炉,2台电动机,最大输出7,000马力(1922年)

  飞行甲板 长165.3米,宽19.8米

  航  速 15.5节

  火  炮 127mm

  舰 载 机 35架

  编  制 468人

资料图:列克星敦号航空母舰 (CV-2)

  CV-2

  克星敦号航空母舰 (CV-2)是列克星敦级航空母舰的一号舰。她同时是美国的第二艘航空母舰,第四艘继承了列克星敦的舰名。在美军中她的绰号又有灰夫人(Gray Lady)或列夫人(Lady Lex)。预案中列克星敦号为战列巡洋舰,受1922年的华盛顿海军条约所限,她被改为重型航空母舰。尽管列克星敦号的性能良好,在太平洋战争早期的珊瑚海海战受到重创沉没。

  命名与建造

  列克星敦号是纪念美国独立战争中的第一枪:1775年列克星敦之战。起初在1916年,她与姊妹舰萨拉托加号被设计为35,300吨的大型战列巡洋舰;1919年一战结束后,其规模则稍被缩小。1921年1月8日,列克星敦号在霍河造船公司(Fore River Shipbuilding Company)设置龙骨,暂时赋予CC-1称号。

  但就在次年,世界海军强国签约了华盛顿海军条约,限制了主力舰数量与排水,列克星敦号于建造途中,在7月1日被下令改建成航空母舰(日本的赤城号与加贺号亦有相似命运)。原设计的4座双管16英寸主炮、装甲、弹药库等被移除,舰只排水量减低了8,500吨。舰侧的装甲被保留、而甲板装甲则被强化。龙骨的大体结构与及水下防护并未更改。

  设计上,列克星敦号的飞行甲板长880呎、阔85至90呎、在水线60呎之上,平均吃水24尺1.5吋,人员编制则有2,122人(包括飞行员)。火炮装置包括4座双管8英寸/55炮、12座5英寸/25防空高炮及4座57毫米礼炮。她与萨拉托加号也是最后两艘美国航母使用横向弹射器。这弹射器可将当时最重的舰载机弹离60呎。起初舰上亦有起重机,可回收水上飞机及飞船,战时则被改为防空炮。机库最初设计可容纳120架飞机,但及后却只能装上91架。

  最终,列克星敦号于1925年10月3日下水,完成适航测试后,于1927年12月14日服役。

资料图:列克星敦号航空母舰 (CV-2)

  服役期间(1928年-1941年)

  1928年4月7日,列克星敦号在母港加州圣佩德罗(San Pedro)加入了战斗舰队。此后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战斗舰队中的列克星敦号与萨拉托加号等,均活跃于美国西海岸,主要作训练飞行员,与及航空军事演习等等。每一年舰队都在巴拿马运河区、加勒比海或夏威夷进行演习,并为美军提供了重要的航母战略经验(当时航母在海军史发展仍属探究阶段)。演习期间,列克星敦号的平均航速达30.7节,并能以34.5节航速航行一小时,相比当时其他舰级的军舰,已属高速之列(二战后期的艾奥瓦级战舰极速亦达35节)。

  1930年1月列克星敦号与萨拉托加号亦曾为华盛顿州塔科马市的10万居民供电一个月。由于当地冬季严重干旱,水力发电中断,美军将两舰庞大功率的蒸汽轮机-电动机接通岸上的电缆,成为临时“发电厂”。总共供电425万千瓦。

  1930年至1932年间,日后的五星上将恩斯特·金恩曾为列克星敦号舰长。而1931年,科幻小说家罗伯特·海莱因亦曾在舰上工作。

  列克星敦号亦是美军首批军舰装上CXAM-1型防空雷达。

资料图:列克星敦号航空母舰 (CV-2)

  二次大战

  1941年的大半日子,列克星敦号主要在夏威夷进行演习。当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发生时,她正与机动团12(Task Force 12)运载飞机,支援中途岛。列克星敦号即时派出侦察机搜索日军,并与企业号前往欧胡岛西南守备,在12月13日返回珍珠港。

  1941年

  次日,美军打算派列克星敦号突袭贾鲁伊特环礁(Jaluit Atoll)上的日军,以减低威克岛的压力,但计划在20日就被更改成直接增援威克岛。23日,威克岛沦陷,两艘航母于27日返回珍珠港。

  1942年

  直到1月11日,列克星敦号都在欧胡岛-约翰斯顿-帕迈拉三地之间进行巡逻。当日,由威尔森·布朗(Wilson Brown)中将指挥的机动团11(Task Force 11)组成,由列克星敦号担任旗舰。在2月16 日,舰队前往攻击拉包尔,途中于2月20日被两波共十八架日机攻击,列克星敦号的战机与防空炮却击落了十七架。其中飞行员欧海尔(Edward O'Hare)更在一场战斗中击落五架,成为单次战斗皇牌。

  列克星敦号在珊瑚海巡航至3月6日。当日她与约克城号的机动团合组,前往突袭欧文·斯坦利山脉(Owen Stanley Mountains),并于3月10日将萨拉马瓦(Salamaua)及莱城(Lae)的日军运输补给彻底摧毁。稍后列克星敦号返回珍珠港,于3月26日抵达。

  4月15日,列克星敦号为首的机动团准备再度出击。这段期间,舰身稍作维修,舰上的8英寸炮被移除,改为装上四联装1.1英寸防空炮。她于5月1日加入机动团17,与约克城号前往珊瑚海,阻止日军向澳大利亚及新西兰扩张。尔后便因此爆发了珊瑚海海战。

资料图:列克星敦号航空母舰 (CV-2)

  珊瑚海海战

  5月7日,侦察机发现日军航空母舰。当日,列克星敦号的飞行小队击沉航空母舰祥凤号。稍后,列克星敦号及约克城号的战斗机又拦截了翔鹤号(Shokaku)及瑞鹤号(Zuikaku)的机队。机队共有12架俯冲轰炸机及15架鱼雷轰炸机,美军共击落9架。

  5月8日早上,列克星敦号的侦察机发现了翔鹤号,美军随即发起攻击,使翔鹤受损,无法参与中途岛海战。但在11时,日军战机成功突破美军防线,在20分钟后,一枚鱼雷击中列克星敦号前部左侧,另一枚鱼雷则在舰桥下爆炸。同时,3颗炸弹从高空击中列克星敦号,令舰身大火入水,并向左侧倾斜7度。下午1时,损管人员暂时控制了火势,并稳定船身,可以25节速度航行。但在数小时后,列克星敦号舰体突然爆炸,大火更燃烧至油库,火势再度失控。一般认为是损管人员未能及时抽走舰内油气,令舰体成为计时炸弹(日本大凤号航空母舰亦有类似经历)。3时58分,舰长下令“全员上甲板”,并于5时01分下令弃舰。

  列克星敦号的火舌升至数百呎高空,令到她容易被日军发现。为免被日军俘获,美军下令一艘驱逐舰,近距向列克星敦号发射两枚鱼雷。晚上7时56分,列克星敦号沉没。太平洋司令部对此大为惊讶。在汇报珊瑚海海战损伤时,太平洋司令部认为列克星敦号受损不大,且受控制,应可在短期内恢复战斗力,晚间突然传来爆炸及弃舰的消息,令司令部胜利荣誉的气氛出现逆转。

资料图:列克星敦号航空母舰 (CV-2)

  荣誉

  列克星敦号总共获得了两枚战斗之星。

  1942年6月,美军公开承认列克星敦号沉没,并正式除藉。21年前建造列克星敦号的船厂主动联络美军,要求厂内一艘建造中的艾塞克斯级航空母舰由卡伯特号更名为列克星敦号,以作记念。海军同意了这要求。1942年9月23日,列克星敦号航空母舰 (CV-16)下水。

资料图片:CV-4"游骑兵"号航母

  CV-4

  骑兵号(英文:USS Ranger,CV-4)为美国海军第一艘以航空母舰为目地而设计并制造的船舰。由于其较小的吨位与舰岛,狭窄的飞行甲板以及耐波性的问题,使得该舰型并未成为主流,后续的建造计划也被取消。但该舰在设计与操作中所产生的问题,为后续航舰的设计上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游骑兵号是美国大西洋舰队里唯一的大型航空母舰。1944年转为训练航空母舰,负责训练夜间战斗机飞行员,以及其它战斗训练任务,大战结束之后很快的就退役,并被拆解。美国在战前就服役的八艘航舰里,游骑兵号,萨拉托加号,与企业号三艘存活到战后,而且游骑兵号是唯一没有跟日本海军交战的航舰。

  设计

  早在美国第一艘航空母舰兰利号于1922年服役时,美国海军就在规划下一代的新型航空母舰。但是在1922年时,美国国会批准了华盛顿海军条约,于是美国海军一方面把两艘战斗巡洋舰改装成为航空母舰,即列辛顿号(USS Lexington,CV-2)与萨拉托加号,另一方面也延缓了这级航舰的建造时程,以方便进行更多的研究。

  由于华盛顿海军条约中规定美国航空母舰的吨位为135,000吨,而且两艘列辛顿级航舰就占去了66,000吨,所以新航舰的适当吨位就变成主要的研究对象。虽然部份海军军官希望新航舰能有20,000吨左右,但海军航空署署长威廉·莫菲特(William A. Moffett)少将力主建造13,800吨级的航舰,理由是根据英国与日本的经验,这种吨位的航舰所能操作的飞机跟更大的船是差不多的。另一位海军军官,海军部长的助手布鲁斯·雷顿(Bruce G. Leighton)少校此时也提出他的研究报告,他也认为13,800吨级的航舰对于保护战列,反潜,侦察,与对地攻击等任务都很合适。还有一些因素也影响了海军的决策,例如美国舰队总司令查尔斯·休斯上将对航舰的使用方法虽然和莫菲特少将不同,但他也希望舰队中能有一种较小型的航舰,以用他的飞机来保护他的战斗舰。

  在这些考量之下,美国海军在1927年所提出新的五年造舰计划中,他们预备建造5艘13,800吨的新航舰。1929年海军工程署提出设计案,跟有大型舰岛结构的列辛顿级航舰不同,新航舰没有舰岛,是类似兰利号的构型。第1艘的预算在1929会计年度提出,但由于新一回合的伦敦海军会议预备在1930年初举行,而且还有许多细部的问题有待解决(其中包括夜间降落的问题),因此胡佛总统在1930年初暂停了整个计划。一直美国国会批准条约之后,海军部才在9月份再度提出计划,1930年底由海军航海署命名为游骑兵号。1931年9月26日安放龙骨,1933年2月25日下水,掷瓶式是由当时的第一夫人,露·胡佛(Lou H. Hoover)夫人进行。1934年6月4日正式服役,由亚瑟·布里斯托(Arthur L. Bristol)上校担任舰长。

资料图片:CV-4"游骑兵"号航母

  1934年到1941年间

  游骑兵号服役时与当初的设计略有不同。首先,该舰多了约700吨的排水量,其次,根据多次“舰队问题”(Fleet Problems)海军演习所获得的经验,游骑兵号还是装设了一个相对较小的舰岛。第一架在游骑兵号起降的飞机是由亚瑟·戴维斯(Arthur C. Davis)少校所驾驶了沃特O3U-3侦察机,时间是1934年6月21日。8月6日游骑兵号离开乞沙比克湾(Chesapeake Bay),至南美洲海域进行试航训练,并访问了里约热内卢,布宜诺斯艾利斯,以及蒙特维多等港口。1935年4月15日抵达圣地牙哥,之后到1939年初都在太平洋地区执勤,并参与了四次“舰队问题”演习。1939年2月,游骑兵号前往加勒比海地区参加“舰队问题”第20号演习,演习结束后就回到诺福克港,并执行从美国东海岸到加勒比海地区的巡逻任务。德国于9月1日侵入波兰,而英、法两国在9月3日对德国宣战后,美国海军遂组织一个“中立巡航”任务,以保护中大西洋的贸易航线。游骑兵号也被纳入,并巡弋从百慕大到纽芬兰之间的海域。

  虽然在设计与建造时认为吨位较小的航舰较为适用,但等到航舰进行试航时就发现游骑兵号的耐波性不良,飞机在海象较差时的起降较为危险。几次“舰队问题”演习中也发现,游骑兵号的甲板过窄,航速太慢,这让鱼雷轰炸机在航舰上的操作有非常多限制,尤其在没有足够的风势帮助下,携带鱼雷的轰炸机几乎无法起飞。也因此在1941年时,游骑兵号的飞行大队是54架F4F战斗机与18架SBD俯冲轰炸机,并以此编制进入第二次世界大战。由于有许多操作上的限制,游骑兵号之后当美国设计约克镇级与艾塞克斯级航舰时,就不再有小型化的争论,而且游骑兵号后续的建造计划也喊停。

资料图片:CV-4"游骑兵"号航母

  第二次世界大战

  1942年

  美国在1941年12月7日进入第二次大战时,游骑兵号正在加勒比海地区巡弋。她在12月8日返回诺福克港,虽然在太平洋地区战况吃紧,但游骑兵号并无进入太平洋的计划,而是在21日出发南大西洋进行长达三个月的巡逻任务。1942年4月,游骑兵号成为大西洋舰队航舰部队的旗舰,并在5月时与7月分别载运68架与75架陆军的P-40驱逐机至非洲黄金海岸(现加纳)的阿克拉,这两批P-40最后都送到中国以补充陈纳德将军的第十四航空军。之后该舰在东海岸与加勒比海地区进行战斗与油补训练,直到11月火炬行动展开。

  身为大西洋舰队唯一一艘大型航舰,游骑兵号率领其它四艘护航航空母舰前往北非的摩洛哥,为登陆部队提供空中掩护。11月8日,游骑兵号上的F4F野猫式战斗机起飞前往攻击法属北非的军事目标。三天的战斗中,游骑兵号的战机飞行了469架次,摧毁了维琪法国海军的信天翁号驱逐舰与两艘潜艇,击落15架飞机并击毁约70架停在地面的各式飞机;此外,对维琪法国陆军的阻绝打击中,破坏了约21辆轻战车与86辆其它车辆,大部份是载运部队至前线的卡车。本身损失则只损失了16架战斗机。

  卡萨布兰加地区的维琪法国部队在11月11日投降后,游骑兵号便在12日离开北非地区,返回诺福克港。

资料图片:CV-4"游骑兵"号航母

  1943年

  游骑兵号于1942年12月16日进入诺福克港进行整修,至1943年2月7日结束。航舰又载运75架P-40驱逐机至卡萨布兰加,然后至北大西洋,在新英格兰地区至加拿大新斯科细亚省哈利法克斯之间的海域进行巡逻与训练任务。到8月份,游骑兵号前往英国的斯卡帕湾,加入英国本土舰队。10月2日,游骑兵号与英国本土舰队从泊地出发,至挪威海域攻击德国船只。这个作战代字为“领袖”(Operation Leader),这个由英、美两国海军组成的特遣舰队是由英国海军上将布鲁斯·佛雷塞爵士(Sir Bruce Fraser)指挥,包含2艘战斗舰,1艘航舰(即游骑兵号),4艘巡洋舰,与10艘驱逐舰。游骑兵号负责特遣舰队的战斗巡逻与空中攻击任务。

  特遣舰队于10月4日抵达作战地点,游骑兵号总共起飞了两波,包括20架SBD俯冲轰炸机,10架TBF鱼雷轰炸机,与14架F4F战斗机,攻击了挪威的博德港。当中还有个插曲:10月3日时德国方面宣布由于U-404号在4月25日击沉了游骑兵号,希特勒在艇长奥图·冯·毕罗上尉的骑士级十字勋章上饰橡叶,因此游骑兵号的飞行员们决定要让冯·毕罗跟希特勒知道,游骑兵号还存活着,而且还能攻击。他们的确办到了,共有44,000吨德国船只被击沉或摧毁,2架德国飞机被执行战斗巡逻任务的战机击落,本身在攻击行动中损失1架TBF鱼雷轰炸机与2架SBD俯冲轰炸机。特遣舰队于4日下午结束行动,并于6日返回了斯卡帕湾。游骑兵号接下来到11月下旬,都与英国第2战斗舰分队一同巡弋冰岛海域。航舰于1943年12月4日返回波士顿。

  1944年到1945年

  游骑兵号在1944年1月3日成为训练航舰,其间也曾载运陆军的P-38闪电式驱逐机与美、法两国海军人员前往北非,并把军方乘客与需要维修的陆军飞机运返美国。美国海军军令部长金恩上将原打算将游骑兵号进行现代化工程,包含延长她的飞行甲板,更新引擎,加大军火储存设施与加装装甲,以适应在太平洋战区的作战需求。但由于会干扰新航舰的建造与既有大型航舰的修护工程,最后金恩的幕僚说服他取消这个计划。不过游骑兵号在1944年5月还是进入诺福克海军造船厂,加装新的弹射器、雷达,以及与夜间飞行相关的设备。1944年7月抵达美国西岸,搭载第102夜间战斗机中队的飞机与人员,然后在夏威夷至加州之间的海域执行训练任务,一直到战争结束。终其大战,游骑兵号从未与日本海军交锋过。

资料图片:CV-4"游骑兵"号航母

  战后与除役

  游骑兵号在1945年9月30日从加州圣地牙哥出发,至巴拿马的巴尔波载运一批军方与平民乘客,驶抵路易斯安那州的纽奥尔良,并参加当地的海军日庆祝活动。之后游骑兵号待在美国东海岸地区,一直到1946年10月18日在诺福克除役。10月29日除籍,随即在1947年1月28日出售拆解。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游骑兵号获得两枚战星。

资料图片:“约克镇”号航空母舰

  CV-5

  早期历史约克镇号由纽波特纽斯造船厂于1934年5月21日在弗吉尼亚州的纽波特纽斯开始建造,1936年4月4日在埃莉诺·罗斯福主持下完成下水仪式,并从1937年9月30日开始服役于弗吉尼亚州诺福克的海军基地,舰长为欧内斯特·D·麦克沃特海军上校。

  1938年1月,在舰只设备装配完毕后,约克镇号即在弗吉尼亚州的汉普顿锚地和弗吉尼亚海岸南方的演习场开始训练其新装备的航空编队。

  1938年1月8日,约克镇号启程前往加勒比海地区,并于1月13日抵达波多黎各的库莱布拉岛。2月,约克镇号开始了它的试航,沿途经过了夏洛特·阿马利亚、圣托马斯、美属维京群岛、海地的戈纳伊夫、古巴的关塔那摩湾和巴拿马运河区的克里斯托巴尔港。3月1日,约克镇号从克里斯托巴尔港的科隆湾出发返航,3月6日到达汉普顿锚地,第二日又前往诺福克的海军造船厂,进行试航后的船舶维修。

  在经历了1938年秋初的维修后,约克镇号于10月17日从造船厂转往诺福克的海军基地,不久又前往南部演习场进行军事训练。

  从1939年开始,约克镇号在美国东海岸外,从切萨皮克湾到关塔那摩湾一带海域进行军事训练。1939年2月,作为第二航母编队的旗舰,它与其姊妹舰企业号一同参加了代号为“舰队问题20”(Fleet Problem XX)的军事演习——这是它参加的首次军事演习。该次演习要求在某欧洲势力入侵的假想情况下,美国海军在保持用以保护美国在太平洋地区利益的足够海军力量的同时,拥有一支能够控制加勒比海地区航道的舰队。美国总统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在重型巡洋舰休斯顿号上观看了部分的演习。

  对该次演习的分析表明航空母舰的运作——自1925年美国兰利号航空母舰参加该演习后,这已经成为年度演习的例行考察项目了——已经日臻完美。约克镇号和企业号作为新加入舰队的成员,虽然缺乏经验,但是却发挥着极重要的作用。演习组织者对航空母舰及其上的航空队的用途——如护航、反潜以及包括攻击水面舰只和海岸设施的各种攻击手段进行了研究。而由此制定出的作战策略则在其后的实战中得到了应用。

资料图片:“约克镇”号航空母舰

  太平洋舰队时期

  在“舰队问题20”军事演习后,约克镇号返回汉普顿锚地做了短暂的休整,随后于1939年4月20日前往太平洋地区。在通过巴拿马运河一周后,约克镇号与太平洋舰队会合,开始了正常的运作。1940年,在离开加利福尼亚州的圣迭戈后,约克镇号参加了当年4月举行的“舰队问题21”军事演习。约克镇号是1940年装备美国无线电公司生产的CXAM雷达的6艘军舰之一。

  “舰队问题21”的部分内容专门针对着发生在太平洋地区的未来战争。该军事演习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的重点训练内容包括:作战计划的制定能力、战事评估能力、掩护与侦查能力、作战单位的协调能力和使用、部署舰队的能力。军事演习的第二部分内容包括舰队护航和夺取敌方海军基地,以及最重要的——与敌方舰队的具有战略决定性的遭遇战。该次演习——作为战前举行的最后一次该系列军事演习——包括了两次航空编队对主要目标进行攻击的演练。114A号海空联合演练颇具预见性地指出了陆军和海军协同防御夏威夷群岛的必要性;而114号舰队演练则证明了飞机可被用来对水面舰只进行高空侦测——这一飞机的重要作用在即将到来的战争中得到了充分的认识。

  在“舰队问题21”军事演习后的春季,约克镇号一直巡游于美国西海岸和夏威夷海域。直到德国的U-潜艇在大西洋海域成功地大量猎杀英国船只,使大西洋局势骤然紧张后,该地区即需要美国海军增强其力量。因此,作为对美国大西洋舰队的增强,海军从太平洋舰队调动了数量可观的舰只,其中包括了约克镇号、第三战斗编队(包括数艘新墨西哥级战列舰)、3艘轻型巡洋舰和12艘驱逐舰。

  中立巡游

  1941年4月20日,约克镇号在瓦灵顿号驱逐舰、萨默斯号驱逐舰和朱厄特号驱逐舰的陪同下离开珍珠港,朝东南方行进,并于5月6日至7日夜间通过巴拿马运河,5月12日到达百慕大群岛。从这时起直至美国参战,约克镇号一直在大西洋地区巡游,巡游范围大致为从纽芬兰岛至百慕大群岛间的区域,期间以中立姿态共巡游了17,642英里(28,392公里)。

  尽管阿道夫·希特勒禁止其潜艇部队攻击美国船只,但是美国海军并不为这一政策所动,仍致力于维持大西洋上的力量平衡。

  10月28日,约克镇号、新墨西哥号战列舰和其他数艘美国军舰正在为一支船队护航,其中一艘驱逐舰截获到了潜艇的联系信号,于是船队开始紧急右转向,于此同时护航舰队开始投放深水炸弹,这是该次护航过程中遇到的三次紧急情况中的第一次。当日下午,船队中的“长尾夫帝国号”(Empire Pintail)引擎损坏需要修理,船队速度因此降至11节(13英里/小时;20公里/小时)。

  当日晚,美国军舰拦截到了密集的德国无线电信号,表明附近可能存在监视船队航行情况的潜艇。护航舰队指挥官,海军少将H·肯特·休伊特(H.Kent Hewitt)随即派出了一艘驱逐舰殿后,尽可能摧毁该艘U-潜艇,或至少迫使其下潜。

  第二日,在巡洋舰的舰载机升空侦查的情况下,约克镇号和萨瓦纳号轻型巡洋舰开始为驱逐舰加油,整个加油过程直到黄昏时分才结束。10月30日,约克镇号准备为另外三艘驱逐舰加油,与此同时其他护航舰只则保持密切联系。随后,在莫里斯号驱逐舰和安德森号驱逐舰投掷深水炸弹的同时,船队进行了10次紧急转向,在此期间,休斯号驱逐舰协助负责船队的联络。之后安德森号驱逐舰进行了两次更深的深水炸弹攻击,并注意到“出现了大量的海上浮油,但是没有残骸的踪迹”。短期的战争似乎即将变为现实。在10月30日——即日本飞机攻击珍珠港前1个月多——U-562潜艇使用鱼雷击沉了美国的雷本·詹姆斯号驱逐舰,导致大量船员丧生——这是二战中美国战舰第一次蒙受损失。

  在11月份,约克镇号又进行了一次中立巡游,然后于12月2日进入诺福克海军基地。五天后,日本偷袭珍珠港,战争爆发。

资料图片:“约克镇”号航空母舰

  第二次世界大战

  从太平洋方面传来的最早信息令人沮丧——太平洋舰队遭受重击。由于战舰编队遭到严重破坏,此时未受损害的航空母舰就显得尤为重要。12月7日,美国在太平洋地区只有三艘航空母舰——企业号、列克星敦号和萨拉托加号。游骑兵号和胡蜂号航空母舰,以及新近服役的大黄蜂号航空母舰,都留在了大西洋海域。约克镇号于1941年12月16日离开诺福克前往太平洋,此时它的第二火炮阵列换装成了厄立空20mmFF火炮(Oerlikon 20 mm guns)。1941年12月30日约克镇号到达圣迭戈,不久就成为新成立的、由海军少将法兰克·杰克·弗莱彻(Frank Jack Fletcher)指挥的第17机动部队的旗舰。

  在新战区,约克镇号的首次任务是护送一支往美国萨摩亚群岛运送增援海军的船队。1942年1月6日,约克镇号与其他多艘军舰离开圣迭戈,将海军部队运送至图图伊拉岛及该岛上的帕果帕果,以增强已经部署在该岛上的守备部队。

  在安全完成此次运送任务后,约克镇号与姊妹舰企业号于1月25日离开萨摩亚群岛水域。6日后,第8机动部队(属企业号)和第17机动部队(属约克镇号)分道扬镳,前者去往马绍尔群岛,后者前往吉尔伯特群岛。两者都参加了美国在战争中的第一次攻势——马绍尔群岛-吉尔伯特群岛突袭。

  当日5时17分,在路易斯维尔巡洋舰和圣路易斯轻型巡洋舰及其他四艘驱逐舰的掩护下,11架道格拉斯TBD破坏者式鱼雷轰炸机和17架道格拉斯SBD无畏式俯冲轰炸机在指挥官柯蒂斯·W·斯麦利的带领下从约克镇号上起飞。它们攻击了在贾鲁伊特环礁(Jaluit Atoll)上发现的日军岸上设施和船舶,但是猛烈的雷暴雨阻碍了行动,共有7架飞机失事。约克镇号上的其他飞机则袭击了梅金环礁(Makin Atoll)和迈利环礁(Mili Atoll)上的日军设施和船舶。

  第17机动部队发动的这次对吉尔伯特群岛的攻击对美军来说是个惊喜,因为一路上他们都未曾碰到任何敌军的水面舰只。只有一架执行侦查巡逻任务的九七式大艇-“画眉鸟”试图攻击被派往前方搜救贾鲁伊特任务中未能返航飞行员的驱逐舰。但其还未及引起损失,就被驱逐舰上的防空炮火驱逐。

  不久,另一架“画眉鸟”——也可能是同一架飞机——从距离约克镇号约15,000码(14,000米)的低空云层中冲出。此时约克镇号为了不妨碍执行战斗巡逻任务的飞机的飞行而未启动防空炮火。不久,被两架F4F战斗机追逐的“画眉鸟”由消失在云层之中。不到5分钟,这架飞机就又从云层中冲出来,坠入海中。虽然第17机动部队原计划对贾鲁伊特环礁实施第二次攻击,但是由于雷暴雨和夜幕降临而被取消。至此,该编队退出了这片海域。

  海军上将切斯特·尼米兹后来称赞马绍尔-吉尔伯特群岛突袭“从构想到计划,再到执行都十分精彩”。但是他也在其后的报告中指出,由于对日占岛屿情报数据的缺乏,两只编队的攻击具有一定程度的盲目性。

  其后约克镇号进入珍珠港补充给养,并于2月14日再次出海,开往珊瑚海。3月6日,它与第11机动部队会合——该机动部队围绕列克星敦号航空母舰组建,指挥官为海军少将威尔森·布朗(Wilson Brown)——并共同向腊包尔和盖斯马塔行进,以攻击日本舰只从而阻滞日军的推进速度,同时也掩护盟军在新喀里多尼亚的努美阿的登陆。不过,当这两艘航空母舰——在多达8艘的重型巡洋舰(其中包括澳洲皇家海军澳洲号重型巡洋舰)和14艘驱逐舰的强大火力掩护下——向新几内亚挺进之时,日军仍在继续他们对澳洲的攻势,并已经于3月7日在新几内亚东端萨拉马瓦-莱城地区的修恩湾登陆。

  关于日军攻势的消息促使布朗少将将第11机动部队的攻击目标由腊包儿改为萨拉马瓦-莱城地区。在1942年3月10日早晨,位于巴布亚湾内的美国航空母舰开始投放飞机。列克星敦号在7时49分开始投放其航空编队;21分钟后,约克镇号亦紧随其后投放飞机。尽管将飞机投放点选择在海湾内将使飞机必须横穿欧文-斯坦利山脉——该区域的飞行条件并不良好——飞行约125英里(200公里),但是这一安排将能够保证机动部队的安全以及攻击的隐蔽性。

  在接下来的攻击中,列克星敦号上起飞的第2侦查中队(VS-2)中的SBD无畏式俯冲轰炸机于9时22分对日本船只展开俯冲轰炸。9时38分,该航母上的鱼雷机与轰炸机中队 (VT-2 and VB-2)对萨拉马瓦地区的日军船只展开进攻。其战斗机中队(VF-2)则分散成多个四机攻击小组,一部分进攻莱城,另一部分则进攻萨拉马瓦。约克镇号上的飞机在“雷克斯小姐”("Lady Lex.")(列克星敦号的昵称)的攻击波后接踵而至,9时50分,第5轰炸机中队(VB-5)和第5鱼雷机中队(VT-5)对萨拉马瓦地区展开攻击,于此同时第5侦查中队(VS-5)则对莱城地区海岸边的辅助设备实施破坏。第42战斗机中队(VF-42)的飞机在萨拉马瓦地区上空执行战斗巡逻任务,在确定该地区不存在敌方空中力量后,即对该地区的地面目标和港口中的小型船只展开攻击。

  在完成攻击任务后,美军飞机开始返航,至中午,104架飞机中的103架被安全收回,另外一架SBD无畏式俯冲轰炸机则被日军的防空炮火击落。这次针对萨拉马瓦-莱城地区的攻击是两艘航空母舰上的飞行员共同执行的首次攻击任务。尽管较之其后的行动,该次攻击的鱼雷和炸弹命中精度有待于提升,当时这次攻击仍然为飞行员们提供了不可估量的宝贵经验,这些宝贵经验将会令他们在珊瑚海战役和中途岛战役中有更出色的发挥。

  第11机动部队在攻击后以20节(23英里/小时;37公里/小时)的速度往东南方向撤出战区,直至夜幕降临,又转向东面,以15节(17英里/小时;28公里/小时)的速度行进,最后与第11.7机动部队会合——该机动部队包括四艘重型巡洋舰和四艘驱逐舰,由澳洲海军少将约翰·克雷斯(John Crace)指挥,曾在航母编队前往新几内亚的途中为之提供掩护。

  约克镇号之后继续在远离日军陆基飞机攻击范围的珊瑚海海域进行巡逻,并准备好了一旦出现战机,就对敌发动攻击;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4月。在萨拉马瓦-莱城突袭行动后,南太平洋的局势暂趋稳定,因此约克镇号及第17机动部队的其他军舰开进了汤加群岛的东加塔普岛上尚未建成的港口,进行自2月14日离开珍珠港后的首次维护。

  不过,不久之后日军又再次行动。对海军上将尼米兹来说,这是“一个表明日军意图在5月第1周内攻击莫尔兹比港运输线的绝好迹象”。因此,约克镇号于1942年4月27日离开东加塔普岛,再次开进珊瑚海。第11机动部队——现在由海军少将奥布里·W·费彻接替了布朗在列克星敦号上的指挥权——亦离开了珍珠港,与第17机动部队会合,并在5月1日到达新赫布里底群岛西南方,位于约克镇号战斗群的附近。

资料图片:“约克镇”号航空母舰

  珊瑚海战役

  第二天下午15时17分,2架第2侦查中队的SBD无畏式俯冲轰炸机发现了一艘正在上浮的日军潜艇。三架TBD破坏者式鱼雷轰炸机随即从约克镇号上起飞赶往现场,在该潜艇下潜后对其实施了一次攻击。

  5月3日早晨,第11机动部队和第17机动部队之间相距100英里(160公里),各自都在进行着加油作业。在午夜前不久,弗莱彻收到一条从澳洲飞机上发来的信息——日军的运输舰只正往所罗门群岛的图拉吉岛上运送军队和设备。此前不久澳洲人刚从该地区撤离。日军甫一登陆,就开始修建一个水上飞机基地,以支持他们在南方的攻势。

  为此,约克镇号向北以27节(31英里/小时;50公里/小时)的速度行进。5月4日破晓,日军刚刚建成的滩头阵地进入了约克镇号的攻击范围。在7时1分,第一攻击波的18架来自第42战斗机中队的F4F战斗机、12架来自第5鱼雷机中队的TBD破坏者式鱼雷轰炸机和28架来自第5侦查中队和BY-5的SBD无畏式俯冲轰炸机从约克镇号上起飞。约克镇号的航空编队对敌舰和位于图拉吉岛和所罗门群岛佛罗里达岛南岸的吉沃图(Gavutu)上的海岸设施进行了三波不间断的攻击,共耗费22颗鱼雷和761,000磅炸弹,击沉日军菊月号驱逐舰、四艘运矿船和四艘驳船。另外,第5航空集团摧毁了5架日军的水上飞机,总共损失了2架F4F战斗机(飞行员获救)和1架TBD破坏者式鱼雷轰炸机(机组人员失踪)。

  与此同时,第44机动部队——一支由英国皇家海军少将克雷斯指挥的巡洋舰-驱逐舰特混舰队加入了列克星敦号的第11机动部队,至此,盟军在决定性的珊瑚海战役前夕集结完毕。

  此时在北面,11艘载满士兵的运兵船正由一艘驱逐舰护送,并由祥凤号轻型航空母舰、四艘重型巡洋舰和一艘驱逐舰提供掩护,驶往莫尔兹比港。另外,还有一支围绕参加过珍珠港偷袭活动的两艘航空母舰——翔鹤号和瑞鹤号组建的、拥有2艘重型巡洋舰和6艘驱逐舰的机动部队提供额外的空中掩护。

  5月6日早晨,弗莱彻将全部的盟军力量都集中在其战术指挥之下,形成第17机动部队。7日黎明,他紧急派遣克雷斯率领驱逐舰和巡洋舰前往路易西亚德群岛(the Louisiade archipelago),以阻截任何企图向莫尔兹比港行进的敌人。

  而弗莱彻则率领两艘航空母舰和其余僚舰往北搜索敌人。此时日本的侦查飞机发现了尼奥绍号舰队油料补给舰及其护卫舰西姆斯号驱逐舰,并将前者错认为航空母舰。两波的日本飞机——第一波为高空轰炸机,第二波为俯冲轰炸机——向这两艘船发起攻击。西姆斯号在高射炮组由于机枪故障无法运作的情况下,被三次直接命中并很快沉没,大批船员丧生。而尼奥绍号则幸运得多,其在遭受多达7次的直接命中和8次近距脱靶后仍未沉没,直至11日船上的幸存者被送至亨利号驱逐舰上后,它才被来救援的驱逐舰击沉。

  尼奥绍号和西姆斯号吸引了原本会袭击弗莱彻的航空母舰的日本飞机,与此同时,从约克镇号和列克星敦号上起飞的飞机发现并击沉了祥凤号航空母舰。列克星敦号上的一名舰载机飞行员在无线电通信中如此描述这次胜利:“我们逮着这只航母了!”

  当天下午,翔鹤号和瑞鹤号在仍未找到弗莱彻的舰队的情况下,投放了27架轰炸机和鱼雷机用以进一步的搜索。这些飞机一路上平安无事,直至遇见从约克镇号和列克星敦号上起飞的战斗机,在接下来的战斗中,日本飞机被击落9架。

  接近黄昏时,三架日本飞机难以置信的将约克镇号错当成他们自己的航空母舰并试图降落。军舰上的防空炮火遂将它们驱逐开,这三架飞机从约克镇号的舰首掠过,随后转向逃脱。两分钟后,又有三架日本飞机犯了相同的错误,并试图进入约克镇号的降落圈。航空母舰上的炮手击落了其中的一架。

  然而,战斗还远未结束。第二天——5月8日——的早晨,一架列克星敦号上的侦察机发现了日本海军上将高木武雄的航母攻击舰队——其中包括了翔鹤号和瑞鹤号。约克镇号随即出动飞机发动进攻,共有两枚炸弹击中翔鹤号,毁坏了它的飞行甲板,使其无法再投放飞机;另外,炸弹也引起了汽油储藏罐的爆炸,并摧毁了一个引擎维修车间。随后列克星敦号上的SBD无畏式俯冲轰炸机又送去了另一波攻击。在这两拨攻击中,共有108名日本军官丧生,40余人受伤。

  在美军飞机轰炸日本航空母舰之时,约克镇号和列克星敦号截获了一条信息,该信息表明日军已经知道他们的大概位置,于是美军开始准备击退发动一次报复性袭击,这次袭击在11时后不久到来了。

  美军负责战斗空中巡逻的野猫战斗机击落了17架日军飞机,但仍有一些日军飞机成功地突破了防御网。九七式舰上攻击机(亦被成为“Kates”)向列克星敦号的舰首两侧发射了鱼雷,其中的两枚撕开了列克星敦号的左舷;九九式舰上轰炸机又投掷了数颗炸弹。列克星敦号的三个引擎室被部分淹没,几处火灾在甲板以下肆虐,而航母的升降机亦无法工作。

  约克镇号也遇到了麻烦。在其舰长埃利奥特·巴克马斯特的控制下,这艘航母躲开了8颗鱼雷;其后在九九式舰上轰炸机的攻击下,它又成功的躲开了多颗炸弹,但是仍被一颗炸弹击中,这颗炸弹击穿了飞行甲板,并在甲板下方爆炸,造成死伤66人。

  列克星敦号的损害控制部门最终将火情控制住了,航母又能够继续进行飞机作业。空战则在8日中午之前就以早早结束了;在一个小时内,航母由恢复了船身的平稳,只有舰首稍稍的下倾。然而,船内的汽油蒸汽被引燃导致的爆炸又引起了一次火灾,并使航母内部遭受严重破坏。17时7分,列克星敦号被宣布弃船,随后被菲尔普斯号驱逐舰击沉。

  日军赢得了战术性的胜利,是盟军遭受到了相对而言更为严重的损失;而对于盟军来说,此次战役阻截了日军在南太平洋和西南太平洋的攻势,已经实现了战略性的成功。约克镇号亦非全身而退,它在此次战役中遭受了严重损伤,专家估计它必须在船坞中呆上三个月才能重回战场。不过,事实上并没有这么多的时间让约克镇号得到维修,因为盟军已经通过破译日本海军信息得到足够情报,估计日军即将展开一次大规模行动,行动目标为夏威夷岛链的西北端——两个位于低珊瑚环礁上的小岛——它们被称为“中途岛”。

资料图片:“约克镇”号航空母舰

  中途岛战役

  获得此情报的尼米兹开始系统的规划中途岛的防守,他尽可能的增加了中途岛的人员、飞机和枪炮,又将大部分的海军力量都集中起来,准备好了与敌军展开一次海上决战。另外,他又将第16机动部队——其中包括企业号与大黄蜂号——召回珍珠港进行短暂的给养补充。

  约克镇号也收到了命令返回夏威夷,它于5月27日到达珍珠港。船坞的工作人员开始与时间赛跑,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必要的修复工作,以使该舰能够重新出海。约克镇号上的航空编队——其中的大部分飞行员都身经百战但也都已精疲力竭——得到了来自萨拉托加号航空母舰上的飞机和机组人员的补充,而萨拉托加号则在夏威夷短暂休整之后即前往美国西海岸进行舰只的现代化维修。休整完毕之后,约克镇号作为第17机动部队的核心于5月30日重新出海。

  到达中途岛的东北方海域后,约克镇号升起了海军少将弗莱彻的旗帜,并与由海军少将雷蒙德·A·斯普鲁恩斯(Raymond A.Spruance)指挥的第16机动部队会合,第17机动部队位于后者北面,两者之间保持着10英里(16公里)的距离。

  从中途岛和航空母舰上起飞的侦察机从6月初开始就持续不断的搜索着周围的区域。6月4日破晓之时,约克镇号投放了一组由来自第5轰炸机中队的10架SBD无畏式俯冲轰炸机组成的机群在半径为100英里(160公里)的半圆区域内进行搜索,但是一无所获。

  不过同时,一架从中途岛起飞的卡特琳娜水上飞机发现了正在接近的日军,并通过无线电通知了岛上驻军。弗莱彻少将名命令斯普鲁恩斯少将的第16机动部队找出敌军航空母舰的位置并在发现后立即发动攻击。

  约克镇号的侦查机群在8时30分回舰,它们着陆之前不久6架执行战斗巡逻任务的飞机刚刚起飞。当最后一架无畏者被收回后,飞行甲板立即开始为投放攻击机群——包括17架来自第3轰炸机中队的SBD无畏式俯冲轰炸机、12架来自第3鱼雷机中队的TBD破坏者式鱼雷轰炸机和6架来自第3战斗中队的野猫战斗机——作准备。同时,企业号和大黄蜂号也开始投放它们的攻击机群。

  来自3艘航空母舰的鱼雷轰炸机群发现了日军的攻击舰队,但是却碰到了大麻烦——来自第6、8、3鱼雷机中队的41架飞机总共只有6架返回了企业号和约克镇号,没有一架返回大黄蜂号。

  鱼雷机群虽然损失惨重,但却达到了目的。日本负责战斗空中巡逻的飞机中止了对航母的高空掩护,而将注意力转为攻击鱼雷轰炸机。航母上空顿时为刚从约克镇号和企业号上赶来的无畏式飞机敞开。

  在没有遭遇任何抵抗的情况下,约克镇号上的俯冲式轰炸机开始连续打击日军的苍龙号航空母舰,在3次致命的攻击中共倾泻了多枚1,000磅的炸弹,使苍龙号变为一片地狱般的火海。企业号上的飞机则同时攻击了赤城号和加贺号航空母舰,亦在短时间内将其变为两座漂浮于海上的残骸。而美军攻击之时,日军航空母舰正在进行加油和换弹作业,炸弹和汽油的连锁爆炸令这场灾难雪上加霜。

  在3艘被毁的航空母舰之外,日军还有一艘航母——飞龙号仍未被发现。在与其姊妹舰分开之后,飞龙号投放了18架九九式舰上轰炸机,不久,它们就找到了约克镇号。

  13时29分,约克镇号上的雷达发现了攻击机群,其随即中止了对正在甲板上的战斗巡逻机进行的加油作业,并开始快速的清理甲板。正准备降落的无畏式飞机退出了降落圈,为防空炮火腾出空间。无畏式飞机收到命令组成了一支战斗巡逻编队。甲板上的一个容量为800加仑的储油罐被推到了航母尾部,以消除火灾的隐患。船员收起了加油管道,并将各个舱室固定,锁好。

  约克镇号上的战斗机倾巢而出,试图阻击来袭的日军机群,它们在15至20英里外与之相遇。野猫战斗机展开了有力的阻击,将由大约18架九九式舰上轰炸机和18架零式飞机组成的机群打散。“四面八方都有飞机,”巴克马斯特舰长如此写道,“其中许多冒着烟坠落了。”九九式舰上轰炸机群的指挥官、海军上尉Joichi Tomonaga的座机可能在战斗中被第3战斗机中队的指挥官、少校约翰·S·撒奇(John S.Thach)击落。

  在密集的防空炮火和航母巧妙的规避动作下,仍有3架九九式舰上轰炸机命中了约克镇号。其中2架在投掷完炸弹后即被击落;第3架则在投掷完炸弹后失去控制,向下翻滚并撞上了位于航母尾部靠近左船舷的2号升降机,随即爆炸并撕开了一个边长达3米的方形大洞。而炸弹爆炸溅起的碎片杀死了在舰尾和飞行甲板下方操作28mm口径机枪的船员。碎片还还刺透飞行甲板并击中停在机库甲板上的3架飞机并引起火灾。其中一架无畏式飞机已经加满了油并挂载着一个1,000磅的炸弹。机库军官、海军少校A·C·艾默生及时启动了洒水装置,遏制住了火情并最终扑灭了火灾。

  第二颗炸弹击中了航母的左舷,并穿透飞行甲板在烟囱的底部爆炸,致使3个锅炉的烟道破裂、2个锅炉无法工作、5个锅炉中的火被熄灭。烟和汽油充满了6个锅炉的火室。负责一号锅炉的工作人员不顾危险和不适,仍然坚持岗位保持锅炉中的火不熄灭,从而保持了足够的蒸汽压力以保证辅助蒸汽系统的正常运行。

  第三颗炸弹击中了航母的右舷,并穿透了1号升降机在第四层甲板爆炸,在衣物储藏室引起了一场火灾。此处临近汽油储藏室和弹药库,不过使用二氧化碳隔绝汽油系统的预防措施无疑有效地阻止了汽油被引燃。

  在修复由俯冲轰炸造成的损害时,约克镇号的速度已经降至了6节;至14时40分——即炸弹攻击导致大部分锅炉停止工作后约20分钟,约克镇号慢慢停了下来,在海中静止不动了。

  大约到了15时40分,约克镇号准备重启锅炉;到了15时50分,引擎室报告可以达到20节甚至更快的速度了。此时约克镇号还未脱离战斗。

  与此同时,由于火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约克镇号又开始为甲板上的飞机加油,这时舰上的雷达发现了在33英里(53公里)外正在进犯的一支飞行编队。航母又重新进入战斗状态,汽油系统被重新封闭,加油作业也被停止了。正在执行战斗巡逻任务的6架飞机中的4架被派去拦截入侵者。而飞行甲板上的10架飞机中的8架油箱中都只有23加仑的汽油,它们随即起飞作为拦截日军飞机的战斗巡逻飞机群的预备队。

  16时,约克镇号开始以20节的速度破浪前进。其投放的飞机已经与敌机相遇。约克镇号接到报道,来袭的飞机为九七式舰上攻击机。野猫战斗机击落了至少3架敌机,但是剩下的敌机仍然向着航母及其护卫舰扑去。

  约克镇号的规避动作避开了2枚鱼雷,但是另有两枚在相隔几分钟内各击中了船身左右两侧,其中第一枚的命中时间为16时20分。航母受到了致命一击;它失去了动力,舵也被卡住了,只能呆在原地不动,并且船身开始向左侧倾斜。

  随着船身倾斜的加剧,损害控制部门的长官、海军中校C·E·阿尔德里奇从船体内部发出报告称在失去动力的情况下,控制海水涌入是不可能的了。引擎室的长官、海军少校J·F·德莱尼不久又报告说尽管所有的火灾都已被扑灭,但是船体失去动力使得船身的倾斜无法得到控制。巴克马斯特命令阿尔德里奇、德莱尼和其他全员确保自身安全,并穿上救生衣进入上层甲板。

  船身倾斜在持续加剧,当其达到26度时,巴克马斯特和阿尔德里奇确定船身倾覆即将发生。“为了拯救尽可能多的船员”,这位船长后来写道,“我宣布弃船。”

  在接下来的几分钟里,船员将伤员放入救生筏中,送至附近的驱逐舰和巡洋舰上,整个弃船过程井然有序。在疏散了所有的伤员之后,行动执行长官、海军中校I·D·威尔茨通过航母右舷放下的一根绳索离开。巴克马斯特则最后一次搜索全舰,查看是否还有生者遗漏。在最后确定“没有活着的人留下”后,他通过从舰尾放下的一根绳索离开航母。此时,海水已经淹至机库甲板的左侧。
营救与沉没

  在被哈曼号驱逐舰(DD-412 USS Hammann)营救上来后,巴克马斯特又被转至阿斯托里亚重型巡洋舰上向弗莱彻海军少将作报告——后者在第一次俯冲轰炸之后即将旗舰换成了阿斯托里亚号。两人一致同意营救部门应该尝试拯救这艘军舰,因为尽管它已经严重倾斜并随时存在倾覆的可能,但是它仍然顽强的浮在海面上。

  当针对约克镇号的拯救行动快速展开之时,约克镇号上的飞机都已经转移至企业号之上,并在当日下午参加了攻击日军最后一艘航空母舰飞龙号的行动。在被4次直接命中之后,这艘日本航母即陷入绝望境地,不久就被其船员抛弃,在海面上独自漂荡。

  约克镇号整晚都还未沉没。其间又在船上发现了两个幸存者,其中一个通过机枪操作引起了附近的休斯号驱逐舰的注意。这艘军舰就去了这两个船员,其中一个不久死去。

  同时,巴克马斯特选出29名军官和141名船员返回约克镇号试图拯救它。当营救部门回到这艘航母上后,4艘驱逐舰组成了一个反潜警戒网。船员发现直到6日清晨位于衣物储藏间的大火仍在缓慢燃烧。从Pearl and Hermes环礁被召唤来的绿鹃号扫雷艇(USS Vireo(AT-144))不久开始牵引约克镇号前行,不过前进速度十分缓慢。

  约克镇号上的营救部门登船后就开始按之前制定好的计划实施行动,各个部门的船员——包括损害控制部门、防空炮工程师、导航员、通信员、供给人员和医疗人员都各司其职。为了协助营救工作,阿诺德·E·特鲁少校将他的军舰——哈曼号驱逐舰停靠在约克镇号接近船尾的右舷,以提供水泵设备和电力支持。

  至下午三点左右,营救工作似乎已见成效。减少航母上层重量的工作进展顺利,一门127mm口径的火炮已被转移至其他船上,第二门炮也即将被拆卸;飞机则也被转移至其他船上;潜水泵(由哈曼号驱逐舰提供电力)已经将引擎室内的大量海水抽出。工作人员的努力已经使得航母的倾斜度减少了2度。

  然而此时约克镇号和走位的6艘驱逐舰都未能发现日本潜艇I-168号已经悄悄潜入现场,并已经抵达一个有利的射击位置。虽然不寻常,但是可能是由于附近水域布满的碎片和残骸,没有一艘驱逐舰发现这艘潜艇。15时36分,警戒人员发现了4颗齐射的鱼雷正在接近航母右舷的船梁。

  哈曼号驱逐舰试图用其20mm火炮攻击鱼雷以使其在水中爆炸。但是其中的一枚鱼雷击中了哈曼号的船中部,使其拦腰折断,迅速沉没。

  2枚鱼雷击中了约克镇号舰底岛状结构的末端。第4枚鱼雷则从航母尾部穿过。

  大约一分钟后,沉没的哈曼号在水下发生了爆炸,这可能是驱逐舰上携带的深水炸弹自动引爆造成的。这次爆炸杀死了许多哈曼号上的船员以及被甩入海中的部分约克镇号上的船员。爆炸猛烈冲击了已经严重破损的航母舰体,引起了剧烈震动,导致约克镇号上的辅助发电机脱离,机库甲板中的许多固定装置破裂,固定位于右舷的前桅底柱的柳钉均被折断,还有多位船员被甩出,造成骨折或轻伤。

  所有的驱逐舰都开始搜索敌方潜艇(已逃脱)并营救落水的哈曼号和约克镇号的船员。巴克马斯特舰长决定将下一步针对约克镇号的营救工作推迟至第二天。

  绿鹃号斩断了牵引绳并转头回到约克镇号附近开始搜救幸存者,它一面将还在航母上的船员接下来,一面搜救落水船员。尽管受到了身旁航母左右摇晃所致的巨大冲击,这艘扫雷艇仍然坚持展开营救任务。之后,在拖船上,巴克马斯特亲自主持了一个葬礼,来自哈曼号的2名军官和1名士兵通过海葬下葬。

  第二次针对约克镇号的拯救行动之后就再也没有展开。在6日晚上和7日清晨,约克镇号仍然浮在海面上。到6月7日5时30分,四周驱逐舰上的船员都注意到了航母开始急剧向左舷倾斜。7时1分,船身向左侧倾覆并沉入3,000 (5,500米)深的水中,它的战旗亦一同沉入水底。

  荣誉与重新发现

  约克镇号由于二战期间的表现而获得了3枚战斗勋章,其中的两枚分别是由于其在珊瑚海战役和中途岛战役中的出色表现。

  1998年5月19日,约克镇号的残骸被泰坦尼克号的发现者、著名海洋学家罗伯特·D·巴拉德发现,并进行了拍摄。该残骸位于水下3英里(5公里)处,自1942年沉入海中后经仍然完好无损——舰体上的涂料和许多设备仍然清晰可见。

CV-6

  简介:

  1936年10月3日下水,1958年7月1日报废拆除,企业号是三艘约克城级航空母舰中的一艘,也是美国海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开战之前就已启用的航空母舰之中,少数能够在大战中全身而退的名舰(另两艘分别是萨拉托加号与游骑兵号)。它是唯一一艘非英国皇家海军而能获颁最高的英国海军三角奖旗殊荣的军舰,并且参加了几乎每一场太平洋战争中的主要战役,包括中途岛海战、东所罗门海战、圣克鲁兹群岛战役、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菲律宾海海战和莱特湾海战,并且参与了吉米·杜立德所进行的空袭东京任务。战争中企业号共击沉71艘、击伤192艘军舰、击落911架飞机,并获得了20枚战役之星勋章、总统单位嘉奖勋表(Presidential Unit Citation),还包括美国海军的特别表扬(Navy Unit Commendation)等荣誉,是二战中美国海军里获奖最多的,同时也是最重要而战绩最多的一艘。许多人认为企业号是美国海军历史上最辉煌最优秀的一艘军舰,或许只有19世纪的帆船护卫舰宪法号能与之相提并论。

  参数:

历史:

  最初的部署

  企业号由纽波特纽斯造船公司建造并于1936年10月3日下水,下水掷瓶典礼是由海军部长克劳德·史旺森(Claude A. Swanson)的夫人露莉·史旺森(Lulie Swanson)所主持的,并于1938年5月12日正式服役,首任舰长是小牛顿·怀特(Newton H. White, Jr)。

  企业号展开第一趟试航至里约热内卢。之后它被部署在东海岸的加勒比海一直到1939年的4月被分派到太平洋。先后驻扎于圣地牙哥到珍珠港,企业号持续进行船只和飞行机队的训练以应付可能发生的战争。1941年12月2日,企业号的任务是运送海军陆战队211飞行中队的飞机至威克岛,当它完成任务正在返回珍珠港的途中时,便发生了珍珠港事件。

在珍珠港事件之后

  在接获珍珠港遭偷袭的通知后,企业号派出了几架侦查的轰炸机前往珍珠港,并迅速投入防卫珍珠港的空战中,由于准备不足,有6架被日军战机击落。同时企业号集合舰上其他飞机展开了搜寻日军航空母舰位置的搜索任务,然而却一无所获。当企业号返回珍珠港补给燃料后,便持续进行巡逻以警戒日军进一步的攻击行动。虽然没有搜索到任何日军水上舰只,企业号的机队在12月10日发现并击沉了一艘日军伊70号潜舰,成为它第一笔战绩。

  在1941年的最后两周里,企业号前往掩护夏威夷西方的群岛,试图增援遭日军进攻的威克岛但没有成功。在珍珠港进行短暂的休息后,企业号于1月11日出发护航增援萨摩亚的舰队。在2月1日,企业号特遣部队向马绍尔群岛中的瓜加林岛、瓦杰环礁和马洛埃拉普岛发起了强大的袭击,击沉3艘并重创8艘船只、并击毁了很多飞机和地面设施。在日军的反击中,企业号只受了轻微的损伤。

  在接下来一个月里,企业号徘徊于中部太平洋,破坏在威克岛和马库斯岛上的日军设施,接着回到珍珠港进行了一些小规模的改装和维修。1942年4月8日,企业号出发前往和大黄蜂号航空母舰会合后往西航行。4月18日,在企业号空中巡逻的掩护下,在距离日本600哩外的海域,16架B-25米切尔型轰炸机从大黄蜂号上起飞前往东京进行了著名的空袭东京任务。在发出了轰炸机队后,舰队迅速掉头,于4月25日返回珍珠港。

  中途岛海战

  5天之后,企业号迅速前往南太平洋,试图参加珊瑚海海战,然而由于距离太远,在企业号赶到那里之前战役便已经结束了。接着企业号于5月26日返回珍珠港,并密集准备埋伏对付日军即将展开的对中途岛的攻势,也就是著名的中途岛海战。

  5月28日,企业号成了雷蒙德·阿姆斯·斯普鲁恩斯海军少将(Rear Admiral Raymond A. Spruance)所指挥的第16特混编队(Task Force 16),并接获命令要“守住中途岛并且给予敌人严重的打击”,与企业号一起行动的还有大黄蜂号航空母舰、6艘巡洋舰、10艘驱逐舰。5月30日,以及由杰克·弗莱彻海军少将(Rear Admiral Frank J. Fletcher)所指挥的约克城号航空母舰和其他2艘巡洋舰、6艘驱逐舰、所组成的第17特混编队。

  战役开始于1942年6月4日的早晨,在日军的航舰部队还未察觉有美军埋伏的情况下,日军发起了向中途岛的空袭。开始轰炸后三个小时,所有约克城级航空母舰开始出击,大黄蜂号开始发出攻击日军航舰部队的机队,半小时后企业号和约克城号也发出了攻击机队。

  在那天之中,双方都尽力的攻击敌方航舰。尽管整场战役直到6月7日才正式结束,在6月4日当天的战斗便成为太平洋战役的转折点,美军只有约克城号航空母舰和哈曼号驱逐舰(USS Hammann DD-412)遭到击沉,在第16和第17特混编队发起的进攻中,美军损失了113架战机,其中61架是在战斗中被击落。而日军则承受了远大于美军的损失,包括4艘航空母舰(苍龙号、飞龙号、赤城号和加贺号)、1艘巡洋舰(三隈号)以及272架战机。战斗中企业号以自身舰载机之力击沉了赤城号、加贺号和飞龙号(其他两艘美军航空母舰及中途岛的机队也对日军航舰部队进攻,但仅有约克城号对苍龙号的攻击有效,对其余三艘日军航空母舰的攻击则只有企业号成功。击沉飞龙号的攻击中,企业号派出的机群有掺入失去作战能力的约克城号原有的舰载机,但此战绩应记入发射机队的该艘航空母舰,故此功绩也归于企业号。),自身毫发无伤于1942年6月13日回到了珍珠港。

  企业号于该战役缔造击沉敌航空母舰三艘的空前纪录,由于历史上再未有其他军舰能超越或追平企业号在该战争击沉三艘大型航空母舰的战绩(皆在该役中),又加上企业号日后的辉煌战功(未再独自击沉敌人航空母舰,而是与大规模航空母舰舰群一同作战。),使之成为美国海军甚至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军舰之一。

南太平洋的作战

  在一个月的休息和检修后,企业号于1942年7月15日出发,前往南太平洋加入了第61特混编队以支援8月8日在所罗门群岛的两栖登陆行动。在接下来两周里,企业号谨慎护卫著所罗门群岛西南方海面的运输线。8月24日,一支日军舰队在瓜达尔卡纳尔岛的北方被侦查到,企业号的特混编队发出机队加以攻击。这其实是日军用以诱敌的轻型航空母舰龙骧号,稍后便遭美军萨拉托加号击沉。

  在日军的反击中,企业号遭受了最猛烈的攻击,3枚炸弹直接命中、躲过4枚炸弹,有74人阵亡、95人受伤,并对船身造成严重的损害,不过在训练良好的损管控制小组抢救下,经过一翻修补,企业号得以靠著自身动力回到夏威夷。

  在珍珠港的维修从1942年9月10日一直持续到10月16日,企业号再次前往南太平洋,与大黄蜂号一起组成了第61特混编队。在10月26日,企业号的侦察机发现了日军的航空母舰部队而爆发了圣克鲁兹海战,在战役中企业号的机队攻击了日军航舰和巡洋舰,同时自身也承受猛烈攻击,遭到两枚炸弹命中,造成44人阵亡和75人受伤。

  企业号于10月30日到达新喀里多尼亚的努美阿(Noumea)以进行修理。然而日军在所罗门群岛新一波的攻势使企业号不得不于11月11日带伤出战(因为该期间企业号成为太平洋舰队唯一可使用的航空母舰),当时维修小组仍然待在舰上持续的抢修。11月13日,企业号的机队参与了对日军战舰比睿号的攻击,比睿号在稍后损伤过重而遭弃船。当瓜达尔卡纳尔海战告一段落时,企业号共击沉了16艘船只并击伤其他8艘。企业号于11月16日回到努美阿以完成修理。

  企业号再次于12月4日启程,在圣埃斯皮里图岛(Espiritu Santo)和新赫布立群岛(New Hebrides)进行训练直到1943年1月28日出发前往索罗门海域。在1月30日,企业号的机队在伦内尔岛战役(Battle of Rennell Island)里替巡洋舰和驱逐舰队提供空中掩护。尽管企业号击落了大部分来袭的日军轰炸机,日军仍然以机载鱼雷击沉了芝加哥号重巡洋舰(USS Chicago CA-29)。

  在战役之后,企业号于2月1日前往圣埃斯皮里图岛,并在接下来3个月里持续掩护美军在所罗门群岛的地面部队。接着企业号于1943年5月27日回到珍珠港,接受切斯特·尼米兹海军上将(Admiral Chester W. Nimitz)登船颁发总统单位嘉奖勋表(Presidential Unit Citation),成为第一艘获此殊荣的航空母舰。7月20日,企业号回到美国西海岸华盛顿州布雷莫顿(Bremerton,WA)的普吉湾海军船坞(Puget Sound Navy Yard)展开了必要的大规模维修。

  重回战场

  企业号于11月中旬回到太平洋,在11月19日至21日之间替陆战队在马金环礁的登陆行动提供空中掩护。在11月26日的夜晚,企业号成了第一艘在太平洋起降夜间战斗机的航空母舰。12月4日,在与第50特混编队一同对瓜加林岛进行猛烈的空袭后,企业号于五天后回到珍珠港。

  企业号接下来与第58特混编队一同对马绍尔群岛的日军进行空袭,并且在1944年1月29日到2月3日之间支援在瓜加林岛的登陆行动。接着企业号与第58特混编队于2月17日一同空袭了日军在特鲁克岛的基地。企业号再次写下纪录成为第一艘以雷达导引夜间战机进行轰炸的的美军航空母舰。12架鱼雷轰炸机在攻击中有非常杰出的表现,在空袭中被摧毁的20万吨日军船只有3分之1是企业号的机队所达成的。

  随同第58特混编队,企业号在2月20日对贾卢伊特环礁发动了空袭。接着前往马朱诺群岛和圣埃斯皮里图岛。并于3月15日在登陆埃密劳岛的行动中提供空中支援。接着企业号于3月26日重新加入第58特混编队,在接下来12天里对雅浦岛、乌利西环礁、沃莱艾环礁和帕劳进行了猛烈的空袭。在马朱诺岛经过1周的休息补给后,企业号于4月14日出发前往支援在新几内亚的查亚普拉进行的登陆行动,接着于4月29日-30日又对特鲁克岛发动了一次空袭。

  在1944年6月6日,企业号和其舰队从马朱诺群岛出击攻击马里亚纳群岛,在6月11日至14日间轰炸了塞班岛、罗塔岛和关岛。并在6月15日的塞班岛战役中对登陆的部队提供直接的支援,在接下来2天里持续提供登陆部队空中支援。

  由于察觉到日军试图解救塞班岛的意图,雷蒙德·阿姆斯·斯普鲁恩斯海军上将成为第五舰队的指挥,以应付日军的进攻。

  菲律宾海海战

  1944年6月19日,史上最大的舰载机空战在菲律宾海里展开。在超过8个小时的大规模空战里,美军第58特混编队和日本海军在马里亚纳的上空展开厮杀。在当天结束时,美军已经获得了明显的胜利,并在6月20日对日军舰队的攻势中获得决定性的胜利。美军有6艘军舰受损、损失130架飞机和其中76名飞行员阵亡。而在美军潜舰的助攻下,日军则损失了3艘航空母舰(飞鹰号、翔鹤号和大凤号)以及426架舰载机。日本海军的航空战力从此一撅不振。

  战役结束后,企业号和其舰队继续支援在塞班岛的战役直到7月5日。接着企业号回到珍珠港停留和检修了1个月,接着于8月24日再度展开行动。企业号与第38特混编队在8月31日至9月2日之间对小笠原群岛进行了空袭,接着在9月6日至8日对雅浦岛、乌利西环礁和帕劳进行空袭。

  莱特湾海战

  在帕劳西边的任务结束后,企业号于10月7日加入其他第38特混编队的舰只前往北方。在10月20日支援于莱特岛的登陆行动后,企业号本来正前往乌利西环礁进行补给,由于日本舰队的逼近而在10月23日返回战场。

  在10月23日-26日的莱特湾海战中,企业号的机队打击了所有三支日军舰队,持续猛烈攻击日军战舰和驱逐舰直到战役结束,24日的锡布延海战中企业号与友舰击沉大和级武藏号战舰,次日并在北方的恩加尼奥岬海战中与友舰一同击沉曾与其交锋过四次的宿敌瑞鹤号与其他三艘日军航空母舰。接着企业号在萨马岛和莱特岛的东方巡逻直到10月结束,接着回到乌利西环礁进行补给。在11月里,企业号对马尼拉区域和雅浦岛进行了空袭。并在1944年12月6日回到珍珠港。

硫磺岛、冲绳和神风特攻队

  企业号于12月24日启程前往菲律宾地区,这次企业号搭载了经过特殊训练的夜间战机部队。在乌利西环礁短暂的停留后,企业号于2月10日加入第58.5特混编队,在舰队于2月16日至17日向日本东京发起轰炸机队时提供白天和夜晚不间断的空中掩护。

  接着企业号于2月10日开始支援陆战队在硫磺岛战役中的登陆行动,直到3月9日它返回乌利西环礁。在战役之中,企业号的曾经不间断派遣战机滞空长达174小时。

  企业号于3月15日离开了乌利西环礁,持续在夜间对日本本州和九州以及濑户内海的船只进行空袭。在3月18日遭日军炸弹攻击而轻微损伤后,回到乌利西环礁6天以进行维修。

  4月5日企业号重回战场,持续支援冲绳战役(期间并参与4月7日对超级战舰大和的击沉行动)直到它于4月11日再次受创,遭到一架神风特攻队战机的自杀攻击,不得不折返乌利西环礁。并再次于5月6日返回,企业号持续进行空中巡逻以防卫越来越多的神风特攻队的威胁。

  在1945年5月14日,企业号遭受了它在大战中最后一次的攻击,一架自杀飞机炸毁了企业号前方的飞机升降梯,造成14人阵亡和34人受伤。企业号于6月7日返回普吉湾海军船坞进行修理,当1945年8月15日第二次大战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时,它仍待在船坞里。

  战后:魔毯行动

  在企业号回复良好状态后,前往珍珠港运载约1,100名军人返回美国本土,于1945年10月17日到达纽约。两周后它继续前往波士顿,接着前往欧洲展开一系列旨在把美国海外军人运载回国的魔毯行动(Operation Magic Carpet),运载超过一万名美国军人返回本土。

  企业号的尽头

  企业号于1946年1月18日进入了纽约美国海军船坞解除服役状态,并在1947年2月17日退役。尽管许多人和团体努力想保留企业号为博物馆/纪念船,“企业号协会”发起的筹款活动却无法在时限内募集足够资金来买下企业号(当时美国海军同意只要在一定时间内募集足够资金,便让协会优先买下企业号)。最后企业号被海军出售并在1958年7月1日于新泽西州开始解体。海军答应保留企业号那独特的三角桅杆,不过却没有履行诺言。企业号最后在1960年3月被彻底解体。

  为了纪念企业号,美国海军将第一艘核动力的航空母舰CVN-65同样取名为企业号。

CV-7:

  简介:

  黄蜂号航空母舰(USS Wasp CV-7)是黄蜂级航空母舰的一号舰,也是美国第八艘以黄蜂命名的舰只。受华盛顿海军条约的限制,黄蜂号被迫多次降低吨位,使之看上去是约克城级航空母舰的缩小版本。在美国加入二次大战后,黄蜂号先后参与了欧洲与太平洋海战,于1942年被日军潜艇击沉。

  参数:

建造与配置

  黄蜂号的建造背景极受华盛顿海军条约限制。由于美国在批准建造约克城号及企业号后,只剩下15,000吨可用作航母,海军只好将原本近20,000吨的约克城级设计,缩减至15,000吨,以多造一艘航空母舰。结果,新造的黄蜂号比约克城级少了25%的设备重量,连引擎亦被大幅削弱。其引擎轴马力为75,000轴马力,比约克城级的120,000轴马力、艾赛克斯级的150,000轴马力、甚至轻型航母独立级的100,000轴马力,都低出不少。同时,黄蜂号基本上亦无有效装甲,尤其是对鱼雷的防御极为薄弱,后期追加的装甲亦无法补救这致命缺陷。

  火炮方面,黄蜂号分别安装了8座单管5英寸/38炮、4座4联装1.1英寸/75炮及24挺.50机枪。其中15枝机枪在后来被拆除,翻新时又装上了30挺20毫米机枪。

  种种限制下,黄蜂号的龙骨在1936年4月1日置放,并于1939年4月4日下水,于1940年4月25日正式服役。

  服役

  和平时期

  加入现役的黄蜂号,仍未完成适航测试,故此迟迟未有参与海军任务。整个5月,黄蜂号都留在波士顿,在6月5日又进行了雷达检测,然后独自前往汉普顿锚地,于24日到达。稍后黄蜂号被派到加勒比海,并在关塔那摩湾庆祝了国庆日。黄蜂号也开始进行航母演练与飞行员选拔,日后海军击落数最多的王牌飞行员大卫·麦坎贝尔(David McCampbell)亦在其中。7月9日却发生了一宗飞行意外:一架SB2U-2在回航时堕海,黄蜂号随即赶往数里外进行拯救,却只找到部分飞机零件,全机连同两名飞行员都葬身大海。

  7月11日,黄蜂号离开古巴,在四日后抵达汉普顿锚地。第一海军航空团(1st Marine Air Group)将飞机运上机库,并在外海练习升降,直至一星期后于诺福克下船为止,黄蜂号则返回波士顿维修。

  8月21日,黄蜂号到外海进行引擎及舵机测试。期间,第七战斗小队(VF 7)及第七十二侦察小队(VS 72)成功在黄蜂号起降。8月28日黄蜂进入诺福克干船坞,维修引擎,直到9月26日才完成所有适航测试。

  10月11日,黄蜂号加入第三航母分队(Carrier Division 3),并离开诺福克。这次它载上了24架P-40陆军战机,试验陆机与海机在航母的起飞能力。次日,陆军飞机历史性地成功在航母起飞-在二战时期,这个优点令黄蜂号活跃于二战战场。演练后黄蜂号前往古巴,并在当地进行一般飞行练习。在11月26日至1941年初,它一度返回诺福克,1941年1月27日才回到关塔那摩,进行较大型海军演习。参与舰只包括得克萨斯号、游骑兵号及大量驱逐舰。返回诺福克途中,黄蜂号也模拟了一次夜战。

  3月7日,黄蜂号在哈特拉斯角(Cape Hatteras)对开,拯救了一艘因风暴失事的船只。乘客送返岸后,它随即进入诺福克干船坞修理受损轮机,并在防空炮四周加上护甲。至3月30日,黄蜂号则为海军往来关塔那摩与诺福克运送物资。

  要到7月,黄蜂号才从乏味的航空演练及例行演习中接到重要任务。由于黄蜂号曾有陆航机升降经验,故被派住冰岛,运送战机给予英国。7月23日,32个陆军航空兵突然被派到舰上“临时”值班,次日早上,30架P-40C陆军战机依次吊入机库,紧接是一批陆军机师及记者登舰。黄蜂号与第1机动部队启程,在8月6日,舰上的P-40C依次起飞,黄蜂号则与三艘护航舰返回诺福克。

  8月的黄蜂号除了进行飞行演练外,亦曾出海进行军事任务。由于情报指德国希佩尔海军上将号重巡洋舰将在西大西洋攻击商船,而消息亦被英国战舰罗德尼号确认:他在8月30日曾一度在20哩外发现该舰。黄蜂号以中立巡航身份协助追踪,并严格遵守“避免接触”原则,以免引起外交风波。黄蜂号在8月至9月间,主要往来冰岛-纽芬兰-百慕大进行护航及运输,期间海军军令部(Naval Operations)下达了攻击命令:“击沉所有发现到的德国及意大利战舰!”事实上,在10月17日、28日与30日,就分别有三艘美国驱逐舰在大西洋被“未知”敌舰雷击,其中劳本·詹姆斯号(Reuben James, DD-245)更被击沉。不足两个月后珍珠港事件发生,美国于12月11日正式向轴心国宣战。

  二次大战

  早期

  黄蜂号虽暂时未介入与德国的冲突,倒先参与了一场与维希法国的危机。美国海军一直担心在西印度群岛的维希法国海军,会试图突破封锁而返回法国,而错误情报又指法巡洋舰巴福勒尔号(Barfleur)已经离开港口。结果,黄蜂号与几架巡洋舰及驱逐舰被派往马提尼克,并警告法军巴福勒尔号只能选择留在港口,或者被击沉。赶到的美军舰队却发现巴福勒尔号从头到尾都没有打算出海,一直安待在港口,危机方告结束。1941年的圣诞节前夕,黄蜂号返回汉普顿锚地,并于数日后进入诺福克船厂进行大修。

  1942年1月14日,完成大修的黄蜂号在美国东北海岸进行了一次巡逻。3月16日,在返回诺福克之际,黄蜂号意外地与一艘驱逐舰相撞。虽然驱逐舰严重入水,但黄蜂号却损坏轻微。它在26日加入了由约翰·威尔考克斯(John W. Wilcox)指挥的第三十九机动舰队,前往欧洲增援英国舰队。不幸地就在次日,约翰·威尔考克斯在旗舰华盛顿号战舰舰桥被海浪卷走。纵使能见度与海面状况恶劣,黄蜂号的侦察机依然成功起飞协助搜救,在1小时后找到指挥官的尸体,然而无法打捞。4月3日,黄蜂号与英国爱丁堡号轻巡洋舰的舰队汇合,前往斯卡帕湾布防。

  地中海

  大部份增援的美国舰艇都被派往护航商船(尤其是往来苏联与英国之间),但黄蜂号却被派往地中海的马耳他。当地每日都受德国空军轰炸,且缺乏战机抵抗,黄蜂号再被派往运送战机。由美国本土带来的鱼雷与俯冲轰炸机都被卸下,换上了47架喷火式战斗机MK V,但保留了本身的11架F4F。

  1941年4月14日,黄蜂号加入了以名望号战列巡洋舰为首的W舰队,前往地中海。4月19日凌晨,黄蜂号摸黑通过直布罗陀海峡,以免被轴心国甚至西班牙军发现。次日早上4时,F4F首先起飞警备,紧接是飞往马耳他的喷火战斗机,黄蜂号则即时调头返回英国。不幸的是,喷火机队中途被德国空军发现并且伏击,大半都被击落。

  由于增援失败,马耳他形势继续恶化。英国首相丘吉尔只好请求罗斯福派黄蜂号“再试一次”。这次鹰号航空母舰亦参与其中, 5月3日,舰队再次出发。5月9日早上6时30分,舰队抵达起飞点。与上次相同,11架F4F又先起飞警备,然而这次任务又再发生意外:第一架起飞的喷火在刚飞离甲板便失速堕海,机师丧生。当所有带着无奈的英国机师起飞后,舰队随即全速返航。此时,一个机师错误地在2,000呎低空投下了辅助油缸。显然,飞机不但无法前往马耳他,更未必有足够燃油返回舰队。黄蜂号只好再次调头。7时43分,缺油的喷火战斗机勉强地降落(只差15呎便滑离跑道),舰队终于可以返回英国。讽刺的是,德国电台就在此时突然宣布击沉了“地中海的一艘美国航母”。虽然盟军都知道消息虚假,丘吉尔还是幽默地向黄蜂号发了感谢信息:“谁说黄蜂只能螫一次?”(Who said a Wasp couldn't sting twice?)

  而这几天,战争的形势亦起了变化。就在5月4日至5月8日之间,珊瑚海海战爆发。美军损失了列克星敦号航空母舰,而中途岛上亦战云密布,太平洋战区极需要航空母舰支援。黄蜂号由英国赶回美国,在6月6日返抵诺福克,并进行维修。巧合的是,当日中途岛海战刚好结束。美军又失去了约克城号,而萨拉托加号于1月初被鱼雷所伤,当时仍在本土进行维修。换言之,太平洋上美国只有企业号及大黄蜂号两艘大型航空母舰。黄蜂号加入太平洋战线,变得逼在眉睫。

  太平洋战事

  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

  1941年6月19日,黄蜂号抵达圣迭戈,并装载飞机。7月1日,黄蜂号则为数艘运输舰护航至汤加。抵达努库阿洛法四日前,黄蜂号的引擎发生故障,有赖维修员迅速更换轮机零件,黄蜂号才得以在18日顺利抵港。

  7月4日,日军登陆瓜达尔卡纳尔。由于瓜岛为战略要地,美军决定先在此进行反攻。黄蜂号、萨拉托加号与企业号都加入了弗莱彻的支援舰队,准备提供空中支援。8月6日,黄蜂号与两艘重巡洋舰抵达,并于早上5时放出机队。由于当日云层极厚,日军侦察机未有发现美军,登陆大致顺利,除了一架F4F因用尽燃油而逼降在企业号,其他飞机都安全返回黄蜂号。7时黄蜂号第二批机队出发,并摧毁了残存的登陆障碍及碉堡。

  8月8日,黄蜂号改为登陆部队进行空中掩护。当日,大批日本战机反击,三艘航空母舰在仓促下派战机,与日本战机正面交锋。由于双方不相上下,而据弗莱彻在傍晚的报告,他只有78架战机在手,而三艘航母的飞行燃料已将用尽。故此他下令三艘航母撤离。就在当日半夜,萨沃岛海战爆发。缺乏空中支援与及有效指挥的美军舰队大败,不过却无损登陆进程。

  8月23日,正当舰队面对日军三艘航母之际,黄蜂号因缺油而调离战场,没有参与到东所罗门海战。海战后,企业号与萨拉托加号都受损而退下火线,进行维修,太平洋上可作战的大型航母就只剩下黄蜂号与大黄蜂号。然而,黄蜂号却未能在未来战役作更多贡献。

  沉没

  9月15日,黄蜂号与大黄蜂号的舰队在瓜岛东南巡逻。当日中午,黄蜂号的机队完成例行侦察,并降落补油。2时44分,瞭望台突然发出鱼雷警报:三支鱼雷正高速冲向右弦。事实上,日军的伊-16号潜艇共发射了六枚鱼雷。黄蜂号即时加速向右闪避,然而三支鱼雷仍直接命中舰侧,并引爆了舰上油库,舰体随即起火。未被发现的第四支鱼雷则插在舰侧,未有引爆。

  由于美军通讯不佳,而大黄蜂号又刚好阻碍了视角,其他舰只无从得知黄蜂号有何意外,只看到黄蜂号浓烟密布、渐渐失速倾侧、水兵忙于将起火的飞机抛到海中。数分钟后兰斯当号驱逐舰(Lansdowne)也曾发出不完整的鱼雷警告。直到51分,奥拜恩号驱逐舰(O'Brien)被第五支鱼雷击中,所有水兵都看到溅起的水花;而旗舰大黄蜂号看到马斯廷号驱逐舰(Mustin, DD-413)的旗号警告,突然向右急转,舰队方才知道要回避鱼雷。然而,北卡罗莱纳号亦来不及转向,在52分亦被击中。

  由于火势猛烈,而黄蜂号的防御脆弱,令舰身承受极大冲击。3时20分,舰长下令弃船。4时正,舰员全体撤离。稍后舰体又先后有四次爆炸,美军下令兰斯当号发射鱼雷击沉黄蜂号。讽刺的是,由于美军的Mark 15鱼雷的技术缺陷,首两支鱼雷未有引爆,兰斯当号的鱼雷兵索性将鱼雷由磁性引爆改为接触引爆,将舰上最后三支鱼雷射往黄蜂号。然而,黄蜂号到晚上9时,才完全沉没。这次攻击造成黄蜂号上193人阵亡,367人受伤。

  荣誉

  黄蜂号总共获得两颗战斗之星。

  另外,一艘艾赛克斯级航空母舰黄蜂号航空母舰 (CV-18)亦以黄蜂号为名,以示纪念。

  黄蜂号航空母舰 CV-8是约克城级航空母舰的三号舰,也是第七艘以大黄蜂为名的美国军舰。由于大黄蜂号在建造时,华盛顿海军条约已经过期失效,而建舰技术又有所提高,故此它有时也被视为约克城级的改良版本。

  参数:

  大黄蜂号只为美军服役了一年两个多月,作战更集中在1942年。虽然时间短暂,它分别参与了空袭东京及中途岛海战两场著名战斗。最后它在圣克鲁兹海战中受重创沉没。

建造与配置

  大黄蜂号的配置大体与另外两艘约克城级相同。在火炮上采用8座单管5英寸/38高平两用炮、4座四联装1.1英寸/75高炮及24挺.50机枪。.50机枪在1942年2月先被改成30挺20毫米/70机枪,7月又增至32挺,同时再添置1座四联装高炮。大黄蜂号也保留了约克城级不实用的机库弹射器,在日后被移除。相异的是,它率先升级了火控系统、延长了飞行甲板,并拥有较大的舰艏。

  1939年3月30日,海军开始为大黄蜂号招标。同年9月1日,二战欧洲战事爆发。大黄蜂号的建造进度随即加快。9月25日船厂放置龙骨,次年12月14日下水,并在1941年10月20日正式服役。一个多月后,珍珠港事件发生,美国加入大战,大黄蜂号刚好赶及参与。

  服役

  杜立特空袭

  大黄蜂号第一项任务,便是参与报复日本的杜立特空袭。虽然加入现役后的数个月,他仍在诺福克附近进行适航测试。1942年2月2日,大黄蜂号搭载了两架陆航B-25米切尔型轰炸机,并在30哩外海面成功起飞。这次实验证明了杜立特的计划可行:利用航母搭载陆航轰炸机到日本外海,然后予以轰炸。

  3月4日,大黄蜂号经巴拿马运河,前往西岸的旧金山阿拉米达。3月20日抵达后,16架B-25轰炸机依次吊上了飞行甲板,而机库则保留了大黄蜂号的机队(B-25无法放到机库)。4月2日,大黄蜂号低调下离开了阿拉米达,在此时船员才被告知,大黄蜂号将直接航向日本。

  4月14日,大黄蜂号与企业号的第十六机动舰队汇合。4月18日清晨,美军在距离日本约600海哩被发现。美军纳什维尔号迅速将其击沉。由于担心位置已被日军发现,威胁缺乏保护的两艘航母,哈尔西在8时下令所有轰炸机起飞。

  由于海面状况恶劣,阵风及大浪令船身剧烈摇摆,令起飞显得更为困难。而率先起飞的杜立特只有467尺飞行甲板可用。幸运的是杜立特成功起飞,到9时20分16架轰炸机全数起飞。大黄蜂号随即调头,在一星期后返回珍珠港。

  4月30日,大黄蜂号被派往支援珊瑚海海战,但在到达前海战已经结束,在瑙鲁一带巡逻后,大黄蜂号于5月26日返回夏威夷,并在两日后前往中途岛。

  中途岛海战

  1942年6月4日早上,日军飞机开始攻击中途岛。美军三艘航母则放出机队攻击日军航母。大黄蜂号的机队并未直接摧毁日军航母。在起初的鱼雷轰炸机攻势中,著名的第八鱼雷中队(Torpedo Squadron 8, VT-8)更被全数击落,只有一人生还。

  大黄蜂号的俯冲轰炸机队亦采取错误航向,结果一无所获。成功发现并摧毁赤城号、加贺号与苍龙号的是企业号与约克城号的机队。稍后美军发现飞龙号,大黄蜂号与企业号的机队前往攻击,最后亦是企业号成功攻击。

  6月5日,美军开始追击撤退的日军舰队。这日大黄蜂号击沉了三隈号,并重伤最上号及朝潮号。

  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

  中途岛海战后,大黄蜂号返回珍珠港。期间它换上了CXAM雷达,并更换火炮。8月17日,大黄蜂号离开夏威夷,前往所罗门群岛。早期它主要用作巡航,并未有参与登陆瓜岛战事。后来企业号与萨拉托加号先后受创而要修理,大黄蜂号与黄蜂号便成为美军太平洋上最后的航空母舰。9月15日,黄蜂号在与大黄蜂号巡航期间,被潜艇击沉。美军的航母力量被进一步削弱。幸运的是企业号于10月重返战场,两舰稍后参与了圣克鲁兹海战。

沉没

  圣克鲁兹海战

  10月26日早上,美日舰队的侦察机几乎同时发现对方。双方准备已久的舰载机随即起飞,希望能抢先攻击。美军两架战机在侦察期间无意发现了瑞凤号,随即投下炸弹,令其无法起降飞机。稍后,美军与日军的攻击机队擦身而过,紧随的零式战斗机立刻拦截企业号的机队,但大黄蜂号的机队却成功飞抵日航母上空,并重创翔鹤号,逼使其撒退。

  被战机驱散的机队又攻击了照月号及利根号。大黄蜂号第二波的机队又重创了筑摩号。然而,日军的机队终于发现大黄蜂号(同行的企业号刚好被雨云掩护)。美军的F4F在雷达导引下起飞拦截,却因通讯不良,令大半攻击机队轻易冲破防线,并组织攻击。10时14分至25分之间,大黄蜂号被三颗炸弹及两枚鱼雷击中,两架受损飞机撞入甲板。舰上的航空油库被点燃,引发大火,而舰桥及甲板严重损毁,引擎亦无法运作。

  由于火势一度受控,美军在中午下令北安普敦号将大黄蜂号拖离战场。由于缆索断裂等技术性问题,拖行要到下午2时30分才开始。这段时间,企业号被数波轰炸机攻击,严重受损,托马斯·金凯德下令美军撤退。虽然大黄蜂号的抢修兵成功令引擎恢复运作,然而4 时20分,隼鹰号的机队发现了毫无防卫的大黄蜂号,北安普敦号立即切断缆索回避攻击。23分,一枚鱼雷摧毁引擎室,并令舰身向右倾侧14-18度。由于再无电力抽走入水,4时50分,舰长下令弃船。撤离期间,瑞鹤号的机队又将一颗炸弹投入舰身。5时27分,全体船员离舰。6时02分,另一颗炸弹再度命中大黄蜂号。然而大黄蜂号仍未沉没。

  美军下令两艘驱逐舰马斯廷号(Mustin, DD-413)与安德森号(Anderson, DD-411)击沉大黄蜂号,其他舰只则全速撤退。大黄蜂号再被九枚鱼雷及超过400发5英吋炮弹击中,却仍未加速下沉。晚上9时40分,日本先锋驱逐舰离大黄蜂号只有二十分钟航程,两艘驱逐舰被逼撤退。10时20分,全体日军舰队抵达。由于大黄蜂号受损严重,无法俘获使用,日本驱逐舰向大黄蜂号再发射四枚鱼雷。10月27日1时35分,大黄蜂号终于沉没。

  荣誉

  在一年多的服役中,大黄蜂号获得了四颗战斗之星。

  在弃船期间,一名等待被救援的水兵被问及会否重新服役,水兵率直地表示:“当然!在新的大黄蜂号上见!”(Dammit, yes—On the new Hornet!)。1943年8月30日,大黄蜂号航空母舰 (CV-12)下水。

CV-9

  埃塞克斯号航空母舰 (CV-9)是一艘隶属于美国海军的航空母舰,为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的首舰,亦是美军第四艘以埃塞克斯为名的军舰。改艘航母在1943年加入太平洋战争,并活跃于前线。退役前,埃塞克斯号也曾协助回收太阳神计划的指挥舱。

  参数:

建造与配置改装

  埃塞克斯号的设计,以约克城级为蓝本,但稍后却被多次修改。标准排水量增加了超过7,000吨;舰身与跑道延长,长宽比达8:1;密集的防火炮;更多水密隔舱等等。这些设计令埃塞克斯号能搭载更多舰载机,舰身防御力增强,有更佳防空火力。埃塞克斯号的龙骨在1941年4月28日置放。数个月后,日军偷袭珍珠港。但要到1942年7月31日,埃塞克斯号才下水,到12月31日才正式服役,错过了中途岛海战等早期战斗。1944年,埃塞克斯号新设两座弹射器,布置在两弦侧的飞行甲板末端。而防空炮亦重新配置。

  二战后,由于埃塞克斯号设计较为先进,故此并未被销售拆解。相反,它分别在1949年及1955年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现代化改建。

  1949年代号SCB-27A的改建,埃塞克斯号移除了装甲带侧甲;改建岛式建筑;5吋火炮移至舰侧;强化降落甲板及升降机;更换H8液压弹射器,可弹射重40,000磅飞机;加装喷焰偏转器,容许喷射机起降等等。

  1955年SCB-125改建,埃塞克斯号则改建了封闭式舰艏;斜角飞行甲板;强化拦截网;改建岛式建筑;航空控制塔改至朝向舰艉;改善灯光等等。

  而舰载机方面的变动亦甚为显著。1943-1944年间,以F6F、SBD及TBF为主。到1945年F4U取代了部分F6F。1953年后机队主力为F9F、F2H、A-1及A-4,改为反潜航母后则以S-2反潜机为主,E-1预警机为辅。

  服役

  第二次世界大战

  马绍尔群岛战事

  服役后数个月,埃塞克斯号进行适航测试,到5月航向夏威夷,并加入太平洋舰队。这艘新式航空母舰开始有针对性地攻击太平洋上日军占据的环礁。首先是1943年8月23日,埃塞克斯号与姊妹舰约克城号,及轻型航母独立号等舰组成了第15特遣舰队,于30日突袭南鸟岛。虽然日军受到重创,控制大局的美军却难以占领该岛,只能予以海岸封锁。然而,日军成功以潜艇运送物质,并在礁内挖掘通道辅助。最终南鸟岛要到日本无条件投降后方受美国控制。

  局势受控后,埃塞克斯号与约克城号于9月10日返回旧金山作补给,两舰于9月20日再度前往夏威夷,并连续数个月作出攻击。埃塞克斯号先以旗舰身份加入第14特遣舰队,与约克城号及列克星敦号于10月5日攻击威克岛。与南鸟岛相近的是,陆上战斗仍断续发生,直到日本投降。这次空袭亦使日军恐于被美军占领,而将98名美国俘虏杀害。

  攻击完毕后,埃塞克斯号于10月11日返回珍珠港,稍后则被派到南太平洋。11月初,布干维尔岛战役开始,拉包尔渐被孤立。美军意图阻止日军继续支援拉包尔,以稳操胜券。11月6日,埃塞克斯号在桑托岛稍事补给,在次日前往激战多时的拉包尔。就在补给前一日,萨拉托加号与普林斯顿号重创了日军在拉包尔的巡洋舰与驱逐舰。在11月11日才赶至的埃塞克斯号,只能与碉堡山号及独立号进行第二次空袭。

  由于登陆顺利,埃塞克斯号在13日返抵桑托岛。在次日又再出发,参与了血腥的塔拉瓦战役(Battle of Tarawa)。在20日至23日之间,美军共出动了17架航空母舰(包括轻型航母与护航航母),接连轰炸环礁上的日军。日军顽抗至最后一刻,岛上的5,200人只有146人生还,而美军亦有1,687人丧生。这伤亡纪录一度震惊美国本土,并引起抗议。霍兰·史密斯在战后甚至认为美军根本无需进攻该岛。不论如何,这次攻击也给予了美国上下对战损的心理准备。战争结束前夕的硫磺岛战役,在伤亡比率上与此战亦有相似之处。

战斗结束后,埃塞克斯号在12月4日空袭了夸贾林环礁,然后于9日返抵珍珠港。

  1944年1月16日,埃塞克斯号离开珍珠港,并再次进攻夸贾林。这次夸贾林战役持续到2月3日,埃塞克斯号等航空母舰则负责轰炸掩护。相对以往登陆的严重伤亡,美军的损失明显较少。在半个月的战斗中,8,100名日军有7,870人阵亡,而美军只损失372人。战斗后埃塞克斯号在马久罗稍作停留,在2月12日前往进攻特鲁克岛(Truk)。

  特鲁克岛几可喻为日本的珍珠港。该处一直是日军在太平洋的海军基地,如武藏号、大和号及长门号都于此下锚。这些战舰及大量巡洋舰与驱逐舰,都在美军进攻前撤离。战役于2月17日展开。美军舰队的五艘大型航空母舰,除企业号外,另外四艘都是埃塞克斯级,包括埃塞克斯号、约克城号、碉堡山号及无畏号。相比之下,日军只有受损的巡洋舰与驱逐舰,及陆地上少量战机。结果,美军在18日就完全占领该岛,人员损伤甚少。埃塞克斯号即时前往埃尼威托克岛(Eniwetok)协助美军登陆,但埃岛登陆亦尚算顺利,20日埃塞克斯号改往塞班岛-天宁岛-关岛一带。

  2月22日,埃塞克斯号轰炸了三岛,然后经马久罗,于3月4日返回珍珠港。两日后,埃塞克斯号前往旧金山,并在3月10日进入干船坞,开始维修。期间,埃塞克斯号换上了新式SK型雷达、改建弹射器与岛式建筑。

  4月16日,埃塞克斯号离开旧金山,并于20日抵达珍珠港。24日至28日之间,新成立的第十五航空团(Air Group 15)以埃塞克斯号为训练舰。这航空团由二战海军击落数最多的王牌飞行员,大卫·麦坎贝尔(David McCampbell)领军。训练完毕后,航空团被派驻埃塞克斯号。5月3日,埃塞克斯号、胡蜂号与圣哈辛托号及随行的驱逐舰,前往马久罗,准备再度参与战斗,并在5月8日抵达。

  5月19日,舰队再度空袭南鸟岛,并在26日空袭威克岛。31日,舰队进行了夜间战斗演习,在6月1日返回马久罗。当时美军已开始筹划进攻菲律宾,稍后则爆发了菲律宾海海战。

  6月6日,美军第58特遣舰队组成,庞大舰队之下又细分成数支分队。埃塞克斯号担任第4支队旗舰。进攻菲律宾前,第1与第4支队先进攻周边岛屿。11日至13日,埃塞克斯号轰炸了天宁岛,并摧毁一支日军补给船队。14日至17日则在小笠原群岛的父岛上清除了日军战斗机队。此时,美军发现日军舰队已航向马里亚纳群岛,两支队立刻赶回,并取消攻击关岛计划。

  6月19日,所谓的马里亚纳射火鸡大赛开始。埃塞克斯号的战机共击落了63架,占了其支队82架的大半。20日至7月4日,埃塞克斯号则往来轰炸马里亚纳群岛的日军据点,然后返航埃尼威托克进行休整,于6日抵达。此时埃塞克斯号已有101架舰载机,比原先设计的90架多出11架。

  7月14日,埃塞克斯号再前往马里亚纳,并接连轰炸关岛与天宁岛残余的日军据点,直至8月10日,再返回埃尼威托克休整。

  菲律宾

  9月6日至8日,埃塞克斯号空袭了帕劳;9日至14日则往来攻击中菲律宾与棉兰老岛。9月15日,埃塞克斯号参与帕劳群岛战役,又在吕宋外海击落多架战机,拦截了日军补给舰。战役胜利后,埃塞克斯号进入帕劳港补给。

  10月1日,埃塞克斯号前往乌利西环礁(Ulithi Atoll)休整。但在两日后,当地受台风吹袭,埃塞克斯号只好离开避风。在10月8日补油后,它被派往空袭冲绳岛。稍后则爆发莱特湾海战。

  埃塞克斯号加入第38航空母舰特遣队,并担任第三战斗群旗舰。开始数天,美军仍在搜索日军舰队。10月24日至26日,海战爆发。埃塞克斯号的战斗群被大批机队攻击,同行的普林斯顿号被击沉,但埃塞克斯号未受损害。它的机队稍后击伤了一艘战舰与两艘巡洋舰。在恩加尼奥角海战(Battle off Cape Enga o)又与另外多艘航母攻击日本舰队。战役结束后,埃塞克斯号改往乌利西,在30日于当地下锚休整。而美军亦早于22日成功登陆菲律宾,麦克阿瑟终于兑现了他重返菲律宾的承诺。

  11月3日,埃塞克斯号再被派往菲律宾。同行的还有提康德罗加号、华盛顿号、麻萨诸塞号、阿拉巴马号及一众驱逐舰。次日补油期间,埃塞克斯号几乎被日军潜艇鱼雷击中,而同行的轻巡洋舰则严重受损。11月5日,舰队清除马尼拉海湾残余的日军阵地,并爆发空战。到6日止,舰队总共击落了750架战机。11月17日,分队暂时回到乌利西补给,在22日重返战场。攻击持续到11月25日。当日一架神风特攻队自杀飞机撞上埃塞克斯号甲板,引起大火,并杀死15人,伤44人。无畏号与汉考克号亦被击中。损管人员成功扑灭大火,30分钟后埃塞克斯号已可再起降飞机,舰队则前往乌利西进行修理。

  12月12日,埃塞克斯号再度空袭吕宋。但在18日,舰队因未能避开台风眼镜蛇(Typhoon Cobra),即著名的“哈尔西台风”而导致部分舰只严重损坏,蒙特利号甚至被迫折返珍珠港进行修理。与部分航母情况相同,埃塞克斯号亦有飞机被大浪卷走,且有人员失踪。次日,舰队在原地搜索生还者,于24日返回乌利西。

  总括二战,埃塞克斯号共参与了超过68次战斗行动。它的机队击落了1,531架战机,并尚有800架未能确定,同时击沉或击伤了419艘船舰。

  短暂退役

  9月3日,埃塞克斯号被派往华盛顿州布雷默顿(Bremerton)干船坞,并于15日抵达。由于战后美军经费大幅削减,埃塞克斯号于1947年1月9日暂时退役,与其他多艘姊妹舰停泊在港口。

  随着冷战开始,美国重新审视海军实力。由于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性能甚佳,而且有空间进行改建,大部舰只都参与了1947年到1953年的SCB-27现代化改建。埃塞克斯号在改建计划前列,并被分入A组(即SCB-27A,见上文),将岛式建筑及飞行甲板等更新。

退役与荣誉

  1969年3月6日,埃塞克斯号航向波士顿预备退役,6月30日,服役多年的埃塞克斯号终于退役,并于1973年6月1日正式除籍。到1975年6月1日埃塞克斯号被售出,于新泽西拆解。

  在二次大战中,埃塞克斯号获得了13颗战斗之星。

CV-10

  克城号(注:又名“约克敦”号)航空母舰 (CV-10)是一艘隶属于美国海军的航空母舰,为艾赛克斯级航空母舰的二号舰,也是美军第四艘以约克城为名的军舰,纪念美国独立战争中的约克城之围(Siege of Yorktown)。舰只原本命名为好人理查(Bon Homme Richard),后来改为继承于中途岛海战沉没的约克城号舰名(好人理查后来被用作命名CV-31)。在1944年后它又获得了女战士(Fighting Lady)的绰号。约克城号在1943年加入太平洋战争,参与多场战斗。

  战后约克城号短暂退役,在1970年再次退役前,约克城号也曾协助回收太阳神计划的指挥舱,并于稍后改建成博物馆,被评为美国国家级历史地标。

  参数:

  除CV-10外,约克城号亦曾被赋予CVA-10及CVS-10呼号,服役期间也被多次改装。

  建造与配置改装

  艾赛克斯级航空母舰

  约克城号与同级舰的设计相若。美军为提高建造效率,统一设计方案,令各造船厂以流水作业形式建舰,生产标准化,故其性能与配置与同级舰未有明显分别。

  约克城号的龙骨在1941年12月1日置放。7日后,日军偷袭珍珠港,美国直式加入二战。期间约克城号于中途岛海战沉没,舰只于1942年9月26日更名以示记念。1943年1月21日,约克城号下水,由当时的第一夫人埃莉诺·罗斯福掷瓶,并于同年4月15日服役。1944年9月,约克城号进行改装,包括改建岛式建筑及雷达配置、换装防空炮,及移除机库弹射器,改置于左弦飞行甲板。

  二战后,约克城号分别于1951年及1955年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现代化改建,延长舰只的服役时间。

  1951年代号SCB-27A的改建,约克城号移除了装甲带侧甲;改建岛式建筑;5吋火炮移至舰侧;强化降落甲板及升降机;更换H8液压弹射器,可弹射重40,000磅飞机;加装喷焰偏转器,容许喷射机起降等等。

  1955年SCB-125改建,约克城号则改建了封闭式舰艏;斜角飞行甲板;强化拦截网;改建岛式建筑;航空控制塔改至朝向舰艉;改善灯光等等。

  舰载机方面,1943-1944年间,以F6F、SBD及TBF为主。到1945年F4U取代了部分F6F。1953年后机队主力为F9F、F2H、A-1及A-4,改为反潜航母后则以S-2反潜机为主,E-1预警机为辅。

  服役

  第二次世界大战

  马绍尔群岛战事

  约克城号下水后,一直在切萨皮克湾进行适航测试,并修正了部分技术问题。完成测试后,约克城号经巴拿马运河赶往太平洋,并于7月24日抵达珍珠港,进行飞行演练。

  8月23日,约克城号与艾赛克斯号及轻型航母独立号等舰组成了第15特遣舰队,于30日突袭南鸟岛。约克城号主要提供战斗机掩护,间中亦参与轰炸。

  局势受控后,约克城号与埃塞克斯号于9月10日返回旧金山作补给,两舰于9月20日再度前往夏威夷,并连续数个月作出攻击。约克城号加入第14特遣舰队,与旗舰艾赛克斯号及列克星敦号等40艘舰只,于10月5日攻击威克岛。连续空袭未有彻底摧毁日军据点,直到日本投降,陆上战斗才全然结束。

  约克城号于10月11日返回珍珠港,稍后则被派到南太平洋。11月10日,约克城号于离开夏威夷,担任第50特遣舰队旗舰,前往支援在吉尔伯特群岛的美军。19日,约克城号的机队开始攻击塔拉瓦等环礁的日军据点,但在次日,约克城号发生严重意外,几乎令舰只沉没。当日一架F4F未有依据降落指示,强行下降,结果飞离拦截网,撞上另一架停泊的F4F。两飞机的油缸旋即爆炸起火,并沿升降台蔓延至下层机库,火舌更一度升至100呎高空。最后损管人员成功控制火势,机库的航空燃料未被波及。是次意外造成5人死亡。

  塔拉瓦战役结束后,约克城号与其他航空母舰在12月4日空袭了夸贾林环礁,希望摧毁当地的日军潜艇及飞机,但任务并不成功。当日下午,日军以鱼雷反击,逼使舰队撤离。舰队虽避过日间攻击,但日军于深夜再派潜艇与飞机发动连续7小时的鱼雷攻势,并重创列克星敦号。约克城号未受日军鱼雷所伤,反而因另一宗飞行意外而轻微受创。一架装上深水炸弹的轰炸机起飞失败堕海,深水炸弹在数秒后在舰身附近爆炸,但未有影响战斗。12月9日,约克城号返抵珍珠港,并开始进行一般飞行演练。

  1944年1月16日,约克城号与第58特遣舰队离开珍珠港,并再次进攻夸贾林,夸贾林战役爆发。战斗持续到2月3日,约克城号等航空母舰主要负责轰炸掩护。战斗后约克城号在马久罗稍作停留,在2月12日以旗舰身份,前往进攻素有日本珍珠港之称的特鲁克岛(Truk)。

  日军在美军进攻前,已先后将大型舰只如武藏号、大和号及长门号等撤离。战役于2月17日展开。美军舰队的五艘大型航空母舰,除企业号外,另外四艘都是艾赛克斯级,包括艾赛克斯号、约克城号、碉堡山号及无畏号。相比之下,日军只有受损的巡洋舰与驱逐舰,及陆地上少量战机。结果,美军在18日就完全占领该岛。整场战役,美军摧毁了超过250架战机,并击沉共140,000吨舰只,相比之下只损失了17架战机。

  马里亚纳群岛

  马绍尔群岛的局势整体受控后,约克城号开始参与马里亚纳群岛战事。约克城号、艾赛克斯号与贝勒伍德号,加入第58特遣舰队的第2分队,前往轰炸塞班岛、天宁岛及关岛等地。

  2月21日,分队被日军机队攻击,但没有舰只受损。次日,约克城号轰炸了三岛,然后在23日返抵马久罗,并在当地休整。稍后约克城号前往新赫布里底组成第3分队,准备进攻菲律宾。

  3月28日,约克城号等舰出发,并在30日开始轰炸帕劳,摧毁了日军阵地,为麦克阿瑟的登陆开路。4月13日,约克城号加入第2分队,支援登陆荷兰地亚的美军。除了22日的飞行意外:一架TBF在黑暗中起飞,误撞入新奥尔良号重巡洋舰,造成3人死亡。登陆尚算顺利。

  完成任务后,约克城号准备返航。此时美军接获消息,指日军试图重返特鲁克岛,在当地重建空军基地,舰队随即出发阻止。4月29日,约克城号等舰再次攻击日军,而日军轰炸机成功突破防空火网,一度在低空逼近约克城号,但却没有发射鱼雷。特鲁克岛的日军终被驱逐,而舰队则在当地稍作休整,然后返回马久罗。约克城号则于5月6日到珍珠港休整,结束其长达百多天的战斗任务。

  5月29日,约克城号航向马久罗,与舰队会合,准备进攻菲律宾,稍后则爆发了菲律宾海海战。

  6月6日,美军第58特遣舰队组成,庞大舰队之下又细分成数支分队。约克城号被编入第1支队,与大黄蜂号、贝勒伍德号及巴丹号为伍。进攻菲律宾前,第1与第4支队先进攻周边岛屿。11日至13日,约克城号轰炸了关岛,并在14日至17日消灭了父岛的日军战斗机队。此时,美军发现日军舰队已航向马里亚纳群岛,两支队立刻赶回,并取消攻击关岛计划。

  6月19日,所谓的马里亚纳射火鸡大赛开始。约克城号共派出114架战机,损失了3架,1架则在大黄蜂号迫降,总共击落了42架。20日,约克城号的侦察机在傍晚发现日军第1机动舰队,美军决定冒险再发动攻击。约克城号重创瑞鹤号,击落了65架战机,美军舰队则只有17-20架被击落。但恶梦才刚刚开始:黑夜。由于返航战机燃油短缺,在黑暗中又难以寻回本舰,美军不顾潜艇威胁,下令所有舰只打开照明,甚至以探射灯直照天空,而飞机直接降落在附近的航空母舰,以免浪费时间。结果战机争先恐后,无视舰上降落指挥,造成混乱,而强风切变令情况雪上加霜。美军在此混乱中损失了100架战机及55人,比日军反击造成的损失更多。当晚约克城号接收了14架来自其他母舰的战机,其中2架撞入甲板报销。而约克城号派出的40架战机,只有10架回到母舰,13架在其他航母降落,11架在水面降落,2架被击落,其他则失踪。

  次日早上,战机陆续返回母舰,舰队则准备前往埃尼威托克休整。在回航前,约克城号为首的第1分队空袭了北马里亚纳的帕甘岛(Pagan Island),击落了超过90架战机。

  6月30日,分队前往空袭父岛及硫磺岛,以阻止日军战机往南支援菲律宾。7月3日,约克城号的机队突袭两地,日军战机往往在起飞途中便被击落。稍后约克城号改往关岛及天宁岛巡逻,并在30日返回埃尼威托克,再被派到华盛顿州布雷默顿,开始长达52日的改建。

  1943年7月到1944年6月期间,海军的摄制队一直驻守在约克城号,并将期间的战斗实况拍成纪录片。由于战时保密关系,片中的约克城号被称为女战士(Fighting Lady),至战后才公布其身份。这也成为了约克城号的绰号。

菲律宾

  10月6日,约克城号完成改建,随即赶回太平洋战场。18日,约克城号回到珍珠港,并逗留至24日,当日莱特湾海战爆发,约克城号无缘参与。31日,约克城号抵达埃尼威托克,然后在11月3日停泊在乌利西环礁(Ulithi Atoll)。7日后,约克城号加入第38特遣舰队的第1分队,并在莱特湾拦截了一支日本运兵舰队,击沉了4艘驱逐舰,运兵船上的10,000名日军葬身大海。两日后约克城号又在甲米地省对开海面击沉了一支补给舰队。由于日军的神风特攻队自杀攻击频繁,约克城号开始搭载更多F6F战机,增强舰队防空力。

  盟军原计划于12月1日登陆民都洛,但因日军空中力量威胁而延迟。故此约克城号为首的第1分队前往民都洛进行登陆前轰炸,并为14日开始登陆的美军提供掩护。但到18日,当地受台风眼镜蛇(Typhoon Cobra),即著名的“哈尔西台风”吹袭,海面一度掀起40呎高大浪,多艘舰只严重受损,约克城号则受损轻微。舰队在次日进行搜救,然而返回乌利西进行整修,并在当地度过圣诞节。

  总括二战,约克城号的机队击落或击伤了2,358架战机,同时击沉119艘、重伤329艘船舰。

  短暂退役

  1946年1月,约克城号被派往布雷默顿停泊,预备除役。在6月约克城号与另外5艘航空母舰获颁总统单位嘉奖勋表(Presidential Unit Citation)。1947年1月9日,约克城号终于退役。

  随着冷战开始,美国重新审视海军实力。由于艾赛克斯级航空母舰性能甚佳,而且有空间进行改建,大部分舰只都参与了1947年到1953年的SCB-27现代化改建。约克城号被分入A组(即SCB-27A,见上文),将岛式建筑及飞行甲板等更新。

  约克城号于1951年3月开始改建,期间1952年12月15日,它被重分类为攻击航母(CVA)。直到1953年2月改建及测试方告完成。

  退役与荣誉

  由于美军新式航空母舰逐步投入现役,约克城号最终亦被取代。1969年1月,约克城号开始返回其建造母厂:诺福克,预备退役。由于现代化改建的斜角飞行甲板,令舰体过宽,无法通过巴拿马运河,约克城号只好绕道南美洲,并在建成后第二次返回大西洋,期间曾在巴西及关塔那摩等地停留。2月28日,约克城号抵达,并在接着数月访问了西欧数个港口,到12月11日才回到诺福克下锚。

  1970年6月27日,约克城号终于退役,舰名则在1973年6月1日从海军名册中剔除。在二次大战中,约克城号获得了11颗战斗之星。

  博物馆舰

  约克城号退役后并未被拆解。相反,美国海军在1974年将约克城号捐赠给南卡罗莱纳州快意山(Mount Pleasant)的爱国者地(Patriot’s Point),作为博物馆。约克城号在1975年6月被拖行至该处,并在10月13日,亦即美国海军建军200周年时正式移交。

  除了约克城号外,另外数艘由军舰改建的博物馆舰亦停泊在当地。包括曾参与十字路行动的拿菲号驱逐舰(DD-724)。约克城号甲板上则泊了多种舰载机,包括A-4、A-6、A-7、F-4、F-9及F-14等等。直升机则有UH-1及AH-1。

  2003年,约翰·克里在约克城号前,宣布参选美国总统,并竞逐成为民主党的候选人。

CV-11

  畏号航空母舰 (CV-11)是一艘隶属于美国海军的航空母舰,为艾赛克斯级航空母舰的三号舰,亦是美军第四艘以无畏为名的军舰。无畏号在1944年加入太平洋战争,并活跃于多场战斗,也有战斗者(The Fighting I)之称。但它在前线屡受重创,常要返回干船坞维修,也被戏称为离水者(The Dry I)甚至老弱号(USS Decrepid)。

  参数:

  战后无畏号短暂退役,无畏号也分别在1962年与1965年协助回收水星-大力神7号及双子星3号的太空舱。退役后美国海军一度计划将无畏号出售拆解,经过民间组织的努力,才将无畏号捐赠给纽约作海空博物馆(Intrepid Sea-Air-Space Museum),并在1986年被评为美国国家级历史地标。现在无畏号已成为曼哈顿地标之一,每年的纽约海军周(Fleet Week),各地的舰只亦会云集在无畏号四周。

  除CV-11外,无畏号亦曾被赋予CVA-11及CVS-11呼号,服役期间也被多次改装。

  建造与配置改装

  艾赛克斯级航空母舰

  无畏号与同级舰的设计相若。美军为提高建造效率,统一设计方案,令各造船厂以流水作业形式建舰,生产标准化,故其性能与配置与同级舰未有明显分别。

  无畏号的龙骨在1941年12月1日置放。7日后,日军偷袭珍珠港,美国正式加入二战。1943年4月26日,无畏号下水,开始在加勒比海一带进行适航测试,并于同年8月16日服役。

  1944年6月,无畏号进行改装,包括改建岛式建筑及雷达配置、换装防空炮,及移除机库弹射器,改置于左弦飞行甲板。

  二战后,无畏号分别于 1952年及1956年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现代化改建,延长舰只的服役时间。

  1952年代号SCB-27C的改建(部分内容与SCB-27A不同),无畏号移除了装甲带侧甲;更换英式C-11蒸汽弹射器;强化整段飞行跑道;改建岛式建筑;5吋火炮移至舰侧;左弦的3号升降机稍为移向舰艉;加装喷焰偏转器及拦截网,可弹射重40,000磅飞机;容许喷射机起降;并且腾出空间存放核武等等。

  1956年SCB-125改建,无畏号则改建了封闭式舰艏;斜角飞行甲板;强化拦截网;改建岛式建筑;航空控制塔改至朝向舰艉;改善灯光等等。

  1965年无畏号也参与了主要针对驱逐舰的舰队现代化改建(Fleet Rehabilitation and Modernization, FRAM),以延长服役寿命。此次对艾赛克斯级的改建也被称为SCB-144。

  舰载机方面,1943-1944年间,以F6F、SBD及TBF为主。到1945年F4U取代了部分F6F。1953年后机队主力为F9F、F2H、A-1及A-4,改为反潜航母后则以S-2反潜机为主,E-1预警机为辅。

  服役

  第二次世界大战

  马绍尔群岛战事

  无畏号完成适航测试后,在1943年12月3日离开诺福克,经巴拿马运河前往旧金山,再转往珍珠港,于1944年1月10日抵达,并随即进行飞行演练,准备进攻马绍尔群岛。

  1月16日,无畏号加入第58特遣舰队,离开珍珠港,前往空袭夸贾林,夸贾林战役爆发。战斗持续到2月3日,无畏号主要与艾赛克斯号及卡伯特号轰炸环礁东北面。战斗后无畏号跟随舰队在马久罗稍作停留,然而前往进攻素有日本珍珠港之称的特鲁克岛(Truk)。

  日军在美军进攻前,已先后将大型舰只如武藏号、大和号及长门号等撤离。战役于2月17日展开。美军舰队的五艘大型航空母舰,除企业号外,另外四艘都是艾赛克斯级,包括艾赛克斯号、约克城号、碉堡山号及无畏号航空母舰。相比之下,日军只有受损的巡洋舰与驱逐舰,及陆地上少量战机。结果,美军在18日就完全占领该岛。整场战役,美军摧毁了超过250架战机,并击沉共140,000吨舰只,相比之下只损失了17架战机。

  虽然美军大胜,但无畏号郤在此役首次受创。17日晚,无畏号右弦被空投鱼雷击中,在水线下15呎穿入舰体。鱼雷虽然没有爆炸,但令数个机房水浸,并压向右舵,令无畏号难以操控航向,并偏向左转。舰长只好以三分之一出力甚至暂停左引擎,而将右引擎调至最高出力,勉强维持航向。而甲板上的飞机亦被推前至舰艏,而非平日的舰艉,以充当“前桅帆”,稳定航向。到19日,海面吹起强风,无畏号又再失控,强风更将舰艏转为朝向东京。舰长事后回忆道:“(当时)我根本就没心思去那里啊!”船员用尽舰上的物料,包括木棒、绳网及帆布等等,草草制成了另一幅“前桅帆”,无畏号才再度恢复。

  2月24日,无畏号跌跌撞撞地回到珍珠港,随即进入船坞短暂维修,再返回加州检修。

  菲律宾

  要到同年6月,无畏号才离开美国西海岸,重返战场。无畏号先在马绍尔群岛一带巡逻,然后在9月6日前往空袭帕劳,9日与10日则空袭民都洛。

  10月20日,美军开始登陆莱特岛,莱特湾海战则在数日后爆发。24日上午,无畏号的侦察机无意中发现了大和号,无畏号与同行的卡伯特号随即发动攻击。两小时后,机队向日军舰队发动了两波攻击,然后再与企业号及富兰克林号等机队联合攻击。当日日军武藏号被击沉,大和号、长门号、榛名号及妙高号等则受损。25日,哈尔西领军前往攻击小泽治三郎的诱敌舰队,恩加尼奥角海战爆发。无畏号的机队先击沉了瑞凤号,然后再与其他航母机队击沉千岁号。稍后瑞鹤号亦被无畏号或圣哈辛托号的空投鱼雷击中,摧毁了舰内的舵机及通讯设备,瑞鹤号最终在当日沉没。日军在当日损失了四艘航空母舰及一艘驱逐舰。海战终结后,无畏号转为空袭菲律宾中部日军据点。

  10月30日,一架神风特攻队自杀飞机撞入无畏号炮塔,造成10死6人受伤,但无畏号仍能继续作战。

  11月9日,分队返回乌利西稍作休整,在14日再前往菲律宾,并于19日及25日分别攻击了港口及补给舰队。

  11月25日,正在马尼拉附近攻击日军的美国舰队被日军战机发现,并展开攻击。当日两架自杀飞机撞入无畏号爆炸,引起大火,造成6死59人受伤。同行的汉考克号与艾赛克斯号亦被击中。大火在两小时后扑灭,无畏号则在次日返回旧金山干船坞修理,在12月20日抵达。

  冲绳-日本

  1945年2月,无畏号完成修理,再返回太平洋战区。3月13日,无畏号抵达乌利西环礁,随即起程与第58特遣舰队会合,攻击九州。

  3月18日至21日,美军与日军进行多次空战。在首日战斗中,无畏号摧毁了多个日军飞行阵地,郤又几乎受损。当日一架一式陆攻试图撞向无畏号,在舰艏前50呎堕海爆炸,起火的燃油及飞机碎片随风洒在甲板之上,损管人员随即赶至救火。3日战斗中,约克城号、企业号、胡蜂号先后受损,富兰克林号更一度失速大火,要由巡洋舰拖行。无畏号的机队亦攻击了吴港的日军舰只,击伤了天城号及大和号。

  由于舰队损失较大,美军决定取消余下攻击计划,无畏号改为支援冲绳岛。4月1日,美军开始登陆,长达两月的冲绳战役爆发。无畏号一直为登陆美军提供支援,而部分航母则在4月7日暂时离开,前往击沉作最后反击的大和号。海战后汉考克号受损撤返乌利西,而11日前来接替其位置的企业号,及艾赛克斯号亦被炸弹击中,两舰均未失去战斗能力。16日无畏号与企业号均被击中。日机贯穿了无畏号的飞行甲板与右弦引擎室,造成8人死亡21受伤,大火则于一小时内扑灭。

  舰队于18日暂时撤到外海补充燃油及弹药,然后重返战场。5月7日,纳粹德国向盟军投降。11日,碉堡山号被两架神风飞机撞中,失去战斗力而退出战场。由于损伤严重,当日美军下令约克城号为首的第4分队撤返乌利西休整,留下其他分队继续战斗。14日企业号亦被自杀飞机攻击受损,最终无法见证日本投降。无畏号等则于17日撤返乌利西,再返回珍珠港。

  5月19日,无畏号再次航向旧金山船坞进行修理,直到6月29日方才离开。8月6日,无畏号在前往日本前,顺道空袭威克岛上残余的日军。当日小男孩原子弹在广岛上空爆炸。次日无畏号进入埃尼威托克待命,而8日苏联正式向日本宣战,9日第二颗原子弹在长崎上空投下,日本则在15日无条件投降。期间无畏号再无执行任务,在21日前往日本与舰队会合。

  12月2日,无畏号离开横须贺,并在15日返回加州圣佩德罗,结束其二战的任务。

  短暂退役

  1947年3月22日,无畏号暂时退役,并继续停泊。1948年2月4日,无畏号被调往旧金山湾下锚。随着冷战开始,美国重新审视海军实力。由于艾赛克斯级航空母舰性能甚佳,而且有空间进行改建,大部分舰只都参与了1947年到1953年的SCB-27现代化改建。无畏号被分入C组(即SCB-27C,见上文),将岛式建筑及飞行甲板等更新。

  无畏号于1952年4月9日开始改建,期间10月1日,它被重分类为攻击航母(CVA),直到1954年6月18日改建完成。同年10月13日,美国首架战机在无畏号上,以蒸汽弹射器起飞。15日,无畏号被编入大西洋舰队。

  大西洋舰队及太空任务

  1955年初,无畏号主要在关塔那摩附近进行测试。稍后在5月28日至1956年9月5日,在地中海进行了两次巡逻。9月28日,无畏号折返纽约造船厂,进行SCB-125的现代化改建。

  1957年9月,无畏号参与了北约当时最大规模的军事演习:反击行动(Operation Strikeback),又在12月在诺福克外海进行飞机升降测试,证实航母已经不再需要转向迎风,以增强飞机升力。接着到1961年,无畏号均往来大西洋两岸进行一般军事任务。

  1961年12月8日,无畏号再被重分类为反潜航母(CVS),并进入船厂翻新,工序于1962年3月10日完成。同年4月,无畏号被指派回收即将升空的水星-大力神7号太空舱。虽在25日,无畏号一个锅炉爆炸,造成11人受伤,但任务未有取消。5月24日,太空舱在无畏号数百哩外落水,45分钟后无畏号的直升机抵达,将太空人带回航母。接着无畏号继续进行例行任务。除了在1963年2月,一批亲卡斯特罗的海盗骑劫了货轮安索阿特吉号(Anzoátegui)。无畏号前往拦截,而海盗最终在里约热内卢投降。

  1964年6月11日,无畏号在地中海巡逻期间,监视了一支苏联海军的潜艇部队。由于它在地中海的表现突出,执行任务效率被评为大西洋舰队之冠,故被授予E字,以示奖励。 10月18日,无畏号在约克城停泊,以记念183年前查尔斯·康沃利斯向大陆军投降,美国成功独立。当日法国大使转赠了12门在巴士底狱找到的火炮铸件。这些铸件在当年由拉法叶从法国带到美国,协助大陆军对抗英军。作为回报,美军则转赠了8架F-8战机给法国。

  1965年初,无畏号开始为打捞双子星3号太空舱进行演习。3月23日,太空舱在无畏号50海哩附近降落,太空人随即被直升机救起,太空舱则在稍后被打捞。无畏号完成任务后,则前往布鲁克林船厂,进行最后一次改建。

  退役与荣誉

  无畏号在1971年后返回母港待命。1974年3月15日,无畏号正式退役,舰名则要到1982年2月23日才正式除藉。

  在二次大战中,约克城号获得了5颗战斗之星。

  1968年,无畏号因其战斗高效而获得年度玛乔丽·斯特瑞特战舰筹款奖(en:Marjorie Sterrett Battleship Fund Award)。

博物馆舰

  1976年,退役的无畏号被拖到费城,并在7月4日举行展览,庆祝美国独立200周年。

  稍后美国海军打算将无畏号拆解出售,但受到反对。在慈善家扎卡里·费沙(Zachary Fisher)及后来的无畏号博物馆组织(Intrepid Museum Foundation)努力下,海军同意捐出舰只作博物馆舰。1982年8月,无畏号进入纽约,并停泊在曼哈顿西岸,平均每年有750,000人参观。1986年,无畏号被评为美国国家级历史地标。

  2001年九一一袭击后,联邦调查局曾临时以无畏号作为调查总部。

  在筹得超过六千万美金后,2006年10月1日,无畏号暂时关闭,开始进行翻新工程。拖船将无畏号拖到新泽西,但无畏号在长年停泊下,螺旋桨早被厚淤泥卡死。11月6日,拖行暂时取消。5日后海军宣布会用另外三百万进行挖掘工程,共清理出三万立方米的淤泥,无畏号才成功脱身前往维修。

  2008年10月2日,无畏号返回纽约停泊处,并在11月8日重新开放。

CV-12

  黄蜂号航空母舰 (CV-12)是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的四号舰,亦是美军第八艘以大黄蜂为名的军舰。舰只原本命名为奇尔沙治(Kearsarge),在建造中途改为继承于圣克鲁兹海战沉没的大黄蜂号舰名,亦有灰幽灵(Grey Ghost)之称。大黄蜂号在1944年加入太平洋战争,参与多场战斗。

  参数:

  战后大黄蜂号短暂退役,在1970年再次退役前,大黄蜂号也曾协助回收阿波罗计划的指挥舱。退役后的大黄蜂号处于待命状态,在1991年被评为美国国家级历史地标,直至1998年才正式改建成博物馆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阿拉米达对外开放。

  建造与配置改装

  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

  大黄蜂号与同级舰的设计相若。美军为提高建造效率,统一设计方案,令各造船厂以流水作业形式建舰,生产标准化,故其性能与配置与同级舰未有明显分别。

  大黄蜂号的龙骨在1942年8月3日置放。两个月后大黄蜂号于圣克鲁兹海战沉没,舰只于1943年1月13日更名以示记念。

  1943年8月30日,大黄蜂号下水,并于同年11月29日服役。1945年9月,大黄蜂号进行改装,包括改建岛式建筑及雷达配置、换装防空炮,及移除机库弹射器,改置于左弦飞行甲板。

  大黄蜂号分别于1951年及1955年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现代化改建,延长舰只的服役时间。

  1951年代号SCB-27A的改建,大黄蜂号移除了装甲带侧甲;改建岛式建筑;5吋火炮移至舰侧;强化降落甲板及升降机;更换弹射器,可弹射重40,000磅飞机;加装喷焰偏转器,容许喷射机起降等等。

  1956年SCB-125改建,大黄蜂号则改建了封闭式舰艏;斜角飞行甲板;强化拦截网;改建岛式建筑;航空控制塔改至朝向舰艉;改善灯光等等。

  舰载机方面,1943-1944年间,大黄蜂号以F6F、SBD及TBF为主。到1945年6月,F4U取代了部分F6F。1953年后,则以F9F、F2H、A-1甚至F2H为主。S2E等反潜机亦包括在内。

服役

  第二次世界大战

  马里亚纳群岛

  大黄蜂号下水后,一直在切萨皮克湾进行适航测试,也进行了防空演习。完成测试后,大黄蜂号经巴拿马运河赶往太平洋,并于3月4日抵达珍珠港,随即加入第58特遣舰队,并在20日抵达马久罗与舰队会合。

  3月28日,大黄蜂号与碉堡山号、卡伯特号及新泽西号等舰组成第2分队,并在30日开始轰炸帕劳及雅蒲岛,摧毁了日军阵地,为麦克阿瑟的登陆开路。4月5日,第2分队先行返回马久罗进行补给,其他分队则在稍后返抵。4月13日,大黄蜂号加入第1分队,并在接着一个月开始空袭数个岛屿的日军据点,包括乌利西环礁、特鲁克岛等等。

  5月29日,大黄蜂号抵达马久罗,等待其他舰只会合,同时进行演习,准备进攻菲律宾,稍后则爆发了菲律宾海海战。

  6月6日,美军第58特遣舰队组成,庞大舰队之下又细分成数支分队。大黄蜂号担任第1分队旗舰,与约克城号、贝勒伍德号及巴丹号为伍。进攻菲律宾前,第1与第4支队先进攻周边岛屿。11日至13日,大黄蜂号轰炸了关岛,并在14日至17日消灭了父岛的日军战斗机队。此时,美军发现日军舰队已航向马里亚纳群岛,两支队立刻赶回,并取消攻击关岛计划。

  6月19日,所谓的马里亚纳射火鸡大赛开始。大黄蜂号共击落了52架。20日,约克城号的侦察机在傍晚发现日军第1机动舰队,美军决定冒险再发动攻击。约克城号重创瑞鹤号,而大黄蜂号则击沉了飞鹰号。美军共击落了65架战机,舰队则只有17-20架被击落。但恶梦才刚刚开始:黑夜。由于返航战机燃油短缺,在黑暗中又难以寻回本舰,美军不顾潜艇威胁,下令所有舰只打开照明,甚至以探射灯直照天空,而飞机直接降落在附近的航空母舰,以免浪费时间。结果战机争先恐后,无视舰上降落指挥,造成混乱,而强风切变令情况雪上加霜。美军在此混乱中损失了100架战机及55人,比日军反击造成的损失更多。当晚大黄蜂号接收了数架来自其他母舰的战机,其中3架撞入甲板报销。而大黄蜂号共损失了12架战机,7架在其他航母降落,1人失踪,亦有1人在列克星敦号降落失败致死。

  次日早上,战机陆续返回母舰,舰队则准备前往埃尼威托克休整。在回航前,约克城号为首的第1分队空袭了北马里亚纳的帕甘岛(Pagan Island),而大黄蜂号则在24日空袭硫磺岛,并击落67架战机,再于次日与约克城号会合。

  6月30日,分队前往空袭父岛及硫磺岛,以阻止日军战机往南支援菲律宾。7月3日,大黄蜂号的机队突袭两地,日军战机往往在起飞途中便被击落。稍后分队改往关岛及天宁岛巡逻,大黄蜂号则间中参与对塞班岛及父岛等地的例行轰炸,直到8月22日才返回埃尼威托克补给。

  8月29日,大黄蜂号离港执勤。9月6日,大黄蜂号轰炸帕劳,并在接着一个月连续轰炸了民都洛、罗塔岛(Rota)、塞班岛及火山列岛等地。9月28日大黄蜂号在马努斯岛下锚进行休整。整个9月,大黄蜂号共击落了55架战机,击沉27艘舰只、击伤128艘。其中又以舰上的第2战斗机队(VF-2)表现最为突出,其战斗胜利及击落数均属太平洋舰队之冠。大黄蜂号上的50个机师,就有28个是王牌飞行员。

菲律宾

  10月2日,大黄蜂号与胡蜂号等第1分队舰只离港,并在10日至16日间轰炸吕宋、冲绳等地。16日后的攻击计划被取消。由于美军在雷伊泰一带发现了日军航母,第1分队赶往南方支援。稍后则爆发莱特湾海战。

  大黄蜂号为第1分队旗舰,与胡蜂号及汉考克号同行。10月24日至26日,海战爆发,但第1分队实际上未有扮演重要角色。锡布延海战时,第1分队在菲律宾以东600哩补油,随即赶向西方。要到25日晚上8时,第1分队才抵达萨马岛东北海域,其时海战早已结束。第1分队也未能拦截正在撤退的栗田健男舰队。11月,大黄蜂号继续轰炸菲律宾本土,支援美军的登陆,在22日返抵乌利西进行休整。

  盟军原计划于12月1日登陆民都洛,但因日军空中力量威胁而延迟。大黄蜂号被调到第2分队,在12月10日前往民都洛进行登陆前轰炸,并为14日开始登陆的美军提供掩护,大黄蜂号更摧毁了数支日军补给舰队。但到18日,当地受台风眼镜蛇(Typhoon Cobra),即著名的“哈尔西台风”吹袭,海面一度掀起40呎高大浪,多艘舰只严重受损。舰队在次日进行搜救,然而返回乌利西进行整修,并在当地度过圣诞节。

  总括二战,大黄蜂号的机队最少击落了668架战机,摧毁地面742架,击沉或击伤舰只吨位达1,269,710吨,而日军59次针对大黄蜂号的空袭全部失败。这段时间,大黄蜂号曾在一个月击落255架战机,舰上10个机师更是“单日王牌”。

  两次短暂退役

  1947年1月15日,大黄蜂号退役,并加入后备舰队。1951年3月20日大黄蜂号短暂回归现役,再于5月12日退役,并被编为攻击航母(CVA)。

  随着冷战开始,美国重新审视海军实力。由于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性能甚佳,而且有空间进行改建,大部分舰只都参与了1947年到1953年的SCB-27现代化改建。大黄蜂号被分入A组(即SCB-27A,见上文),将岛式建筑及飞行甲板等更新。

  大黄蜂号于7月开始进行改建,并于1953年9月完成。改建进行前,胡蜂号因撞船意外,舰艏严重损毁。大黄蜂号的舰艏被切割用以替补,在改建时再建造新舰艏。9月11日,大黄蜂号加入现役,并在加勒比海进行测试。

  太空任务

  1968年7月12日,大黄蜂号离开夏威夷,前往指挥舱预定降落海域。20日,尼尔·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迈出“人类的一大步”,登月计划成功。

  24日,指令舱于大黄蜂号24公里外降落,一小时后被直升机发现。稍后太空人进入特制隔离舱,并在大黄蜂号上与美国总统理查德·尼克松对话。同年11月24日,大黄蜂号也回收了阿波罗12号的指令舱。当时海军上将约翰·麦凯恩亦在舰上观察。

  退役与荣誉

  1970年1月15日,美国海军宣布大黄蜂号即将退役。6月26日,大黄蜂号正式退役。在接着多年,大黄蜂号一直处于弃置状态,直到1989年7月25日,才从海军名册除名,并在1991年12月4日被评为美国国家级历史地标。

  在二次大战中,大黄蜂号共获得7颗战斗之星,与及总统单位嘉奖勋表(Presidential Unit Citation)。

  博物馆舰

  虽然已成为历史地标,但海军仍预备将大黄蜂号出售拆解。1993年4月14日,海军拍卖大黄蜂号予一间钢铁公司,引起回响。曾在舰上服役的老兵与民间团体,要求保留大黄蜂号。1995年5月11日,海军同意外借大黄蜂号到阿拉米达,并举行5个月展览。期间超过85,000人登舰,并为回购舰只筹款。同年12月1日,海军将大黄蜂号列入捐赠名单。

  1996年11月29日,大黄蜂号航空母舰基金会(Aircraft Carrier Hornet Foundation)在大黄蜂号服役53周年纪念时,正式向海军提出将大黄蜂号改建成博物馆舰。

  1998年10月17日,大黄蜂号博物馆在阿拉米达正式对外开放。展览包括战机及直升机,与阿波罗登月舱,平日则举行不同的活动。1999年,大黄蜂号亦被评为加州历史地标。

CV-13

  兰克林号航空母舰(USS Franklin CV-13)由纽波纽斯船厂建造,是一艘隶属于美国海军的航空母舰,除了是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的五号舰之外,亦是美军第五艘以富兰克林为名的军舰,以纪念美国立国元勋本杰明·富兰克林,亦有大宾(Big Ben)的昵称。富兰克林号在1944年6月加入太平洋战争,参与多场战斗。

  参数:

  由于在战争后期受到日军重创,富兰克林号在战后退役。它与碉堡山号是埃塞克斯级中仅有的两艘,没有在战后重返现役。1952年10月1日重新设计改装为攻击航母(CVA-13),1953年8月8日设计改装为反潜航母(CVS-13),1959年5月设计改装为飞机运送航母(AVT-8)。富兰克林号在1964年除藉,并在1966年出售拆解。

  建造与配置改装

  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

  富兰克林号与同级舰的设计相若。美军为提高建造效率,统一设计方案,令各造船厂以流水作业形式建舰,生产标准化,故其性能与配置与同级舰未有明显分别。

  富兰克林号的龙骨在1942年12月7日置放,刚好是珍珠港事件一周年。 1943年10月14日,富兰克林号下水,并于1944年1月31日服役。1945年1月,富兰克林号进行改装,包括改建雷达配置、换装防空炮,及移除机库弹射器,改置于左弦飞行甲板。改建岛式建筑则在1944年5月,亦即富兰克林号未加入太平洋战争前完成。

服役

  第二次世界大战

  马里亚纳群岛

  富兰克林号下水后,一直在特立尼达岛进行适航测试,也进行了防空演习。加入现役后则改往圣迭戈。1944年5月,富兰克林号改建岛式建筑,并在6月1日前往珍珠港,再于23日改往埃尼威托克,加入第58特遣舰队第2分队,开始参与战斗。

  7月3日,富兰克林号与大黄蜂号等机队突袭父岛及硫磺岛两地,日军战机往往在起飞途中便被击落,而富兰克林号亦击沉了一支补给舰队。稍后富兰克林号在6日至22日间轰炸罗塔岛,并参与关岛战役。25日至27日,富兰克林号则空袭帕劳、雅蒲岛及乌利西环礁,然及加入第1分队。

  在8月4日至5日再空袭小笠原群岛,最后返回埃尼威托克休整。

  8月29日,富兰克林号担任第4分队旗舰,与企业号、贝勒伍德号及圣哈辛托号离港执勤,并在31日至9月2日轰炸硫磺岛,6日至8日空袭雅蒲岛及乌利西。期间富兰克林号共弹射了168架战机起飞,并投掷了超过58.5吨炸弹,只损失了一架战机,机师最后被驱逐舰救起。

  9月10日,第4分队参与贝里琉战役,支援登陆美军。富兰克林号共执行了750次飞行任务,包括巡逻、轰炸、拍摄及掩护潜艇等等。由于美军的猛烈轰炸,日军大部分的防空阵地已被摧毁,富兰克林号只有2架飞机被击落,1架在海面急降。反而在12日晚,1架战机在低能见度下降落,撞毁了甲板上的5架战机,并对另外8架战机造成损伤。16日,富兰克林号离开战区补油,并在21日至25日于马努斯岛进行补给。

  菲律宾

  10月10日至16日,富兰克林号轰炸了吕宋、冲绳等地。13日,4架日本轰炸机攻击富兰克林号,两支鱼雷在舰侧擦过,而另一架轰炸机则撞毁部分岛式建筑,然后在右弦落水爆炸,没有造成伤亡。16日富兰克林号再被3架轰炸机攻击,一颗炸弹贯穿舰艉升降机,然后爆炸,造成3人死22人受伤。另外两颗炸弹刚好偏离舰侧,未有造成损毁,富兰克林号继续战斗。稍后的攻击计划被取消,第4分队被调到雷伊泰协助美军登陆。美军亦在雷伊泰一带发现了日军航母,其他分队亦赶往南方支援。稍后则爆发莱特湾海战。

  20日,富兰克林号开始为登陆美军提供空中支援。10月24日至26日,海战爆发,富兰克林号与企业号在锡布延海战中重创武藏号,使之在当晚沉没,稍后富兰克林号亦击沉了若叶号。恩加尼奥角海战中,富兰克林号参与攻击小泽治三郎的诱敌舰队,并协助攻击千代田号及瑞凤号。

  30日,富兰克林号在萨马岛执勤期间,被3架自杀飞机攻击。其中1架飞机撞入飞行甲板,其500磅炸弹即时引爆,造成56人死60人受伤。

  富兰克林号随即返回乌利西进行紧急修理,于11月2日抵达。由于损毁严重,富兰克林号在11月27日返回美国华盛顿州布雷默顿干船坞维修。

  日本及遇袭

  1945年2月7日,富兰克林号离开西海岸,并在3月13日抵达乌利西,两日后航向九州及四国一带海域,并在18开始与日军进行空战。

  3月19日上午4时45分,富兰克林号在日本本土50哩外准备派出飞机,云层中一架俯冲轰炸机突然出现,并投下两颗550磅炸弹。一颗炸弹贯穿飞行甲板及下层机库,然后爆炸;另一颗炸弹则贯穿弹药库。

  爆炸迅即点燃油库,引发大火。而飞行甲板上共有31架战机载满燃油及弹药准备出击,机库亦有16架,令大火一发不可收拾,并引发更多爆炸。袭击造成724人死265人伤,而正在机库的水兵只有两人生还。

  大火首5小时,富兰克林号完全失去控制。爆炸摧毁了灭火设备,原本用以灭火的水反而淹没数个船舱,船身向右弦倾侧13度。

  大火令引擎室温度倍增,所有人员撤离,换言之富兰克林号完全失去动力。虽然损伤甚大,大部分舰员仍自发留在船上,拯救被困船员。

  大火焚烧了10小时方被控制。

  到22日才完全扑灭。下午2时30分,匹兹堡号重巡洋舰以5节速度,拖行富兰克林号。稍后日机试图再攻击富兰克林号,但被其他航母战机拦截。受伤人员陆续移到附近巡洋舰及驱逐舰。稍后富兰克林号恢复动力,以14节速度行驶。

  3月24日,富兰克林号以自身动力到乌利西进行紧急维修,稍后经巴拿马运河。

  在4月28日进入纽约海军船厂大修(西岸船厂负责修理自杀飞机所伤舰只,故富兰克林未有在加州修理),自此结束其二战服役。

退役与荣誉

  1947年2月17日,富兰克林号退役。由于3月19日的袭击危及舰身结构,复修成本极高,战后美军亦不乏航空母舰,故富兰克林号未再参与战斗。1952年10月1日,富兰克林号被编为攻击航母(CVA),再于1953年8月8日改为反潜航母(CVS),最后于1959年5月15日被编为飞机运输舰(AVT)。

  1964年10月1日,富兰克林号除藉,并预备拍卖,1966年7月27日正式出售拆解,在8月1日拖到切萨皮克解体。

  在二次大战中,富兰克林号共获得4颗战斗之星。

CV-14

  康德罗加号航空母舰(USS Ticonderoga CV-14)是一艘隶属于美国海军的航空母舰,为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的六号舰,亦是美军第四艘以提康德罗加为名的军舰,以纪念美国独立战争中知名的提康德罗加堡(Fort Ticonderoga),部分水兵亦昵称该舰为Big T。舰只原本命名为汉考克(Hancock),在建造中途更改(由于提康德罗加号率先改装成长型埃塞克斯级,美军决定将两舰船身号码对调,汉考克号由CV-14变成CV-19)。1943年2月1日以“汉科克”的名字在纽波特纽斯造船厂开工建造,1943年5月1日改名为“提康德罗加”号,1944年2月7日建成下水,5月8日在诺福克海军基地正式服役,舰长为迪克西·基弗海军上校。提康德罗加号在1944年尾加入太平洋战争,参与多场战斗。

  参数:

  提康德罗加号有时亦被称为“提康德罗加级”或“长型埃塞克斯级”的一号舰。针对部分服役问题,美军稍为更改了埃塞克斯级的设计,故提康德罗加号在外观上比原型埃塞克斯有较长舰体,但这称呼从未在官方分级上出现,而是一律称为埃塞克斯级。

  战后提康德罗加号短暂退役。在1973年再次退役前,提康德罗加号也曾协助回收阿波罗计划的指挥舱。退役后提康德罗加号被出售拆解。

  除CV-14外,提康德罗加号亦曾被赋予代表攻击航空母舰的CVA-14及CVS-14呼号,服役期间也被多次改装。

  建造与配置改装

  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

  提康德罗加号是长型埃塞克斯级的首舰。为容纳更多防空炮,与原型相比,其舰身被拉长16呎,腾出空间装上更多40毫米机枪。下水后的提康德罗加号共可搭建17座4联装40毫米机枪,远超出原设计的8至10座。虽然原型埃塞克斯级在二战时亦有装上更多防空炮,却显得挤迫。如无畏号起初搭建7座,到1947年3月的统计却有16座。拉长舰体可使防空炮更有效率分布。长型埃塞克斯级亦升级了岛式建筑,而原型舰往往要在战时回港进行相关改建。在弹射器上,提康德罗加号移除了不实用的机库弹射器,改置于左弦飞行甲板,以后建造的埃塞克斯级亦依照此布局。两种舰之间尚有百余项的小差异,但若无一定观察力,亦难以从外表上分别出长型与原型埃塞克斯级。

  提康德罗加号的龙骨在1943年2月1日置放。1944年2月7日,提康德罗加号号下水,并于同年5月8日服役。1945年4月,提康德罗加号进行改装,包括雷达配置、增加防空炮等等。

  提康德罗加号分别于 1951年及1955年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现代化改建,延长舰只的服役时间。

  1951年代号SCB-27C的改建(部分内容与SCB-27A不同),提康德罗加号移除了装甲带侧甲;更换英式C-11蒸汽弹射器;强化整段飞行跑道;改建岛式建筑;5吋火炮移至舰侧;左弦的3号升降机稍为移向舰艉;加装喷焰偏转器及拦截网,可弹射重40,000磅飞机;容许喷射机起降;并且腾出空间存放核武等等。

  1955年SCB-125改建,提康德罗加号则改建了封闭式舰艏;斜角飞行甲板;强化拦截网;改建岛式建筑;航空控制塔改至朝向舰艉;改善灯光等等。

  舰载机方面,1944-1945年间,提康德罗加号以F6F、SBD及TBF为主。到1945年F4U取代了部分F6F。1953年后机队主力为F9F、F2H、A-1、A-4及F-8,改为反潜航母后则以S-2反潜机为主,E-1预警机为辅。

服役

  第二次世界大战

  菲律宾

  提康德罗加号下水后,在诺福克进行适航测试,并在6月26日开始在西印度群岛进行飞行演习,曾在特立尼达岛的西班牙港停留,于7月中返回诺福克作短暂维修。8月30日,提康德罗加号离港,经巴拿马运河,于9月13日抵达圣迭戈,补充燃油及弹药,以及搭载额外的77架飞机。24日,提康德罗加号抵达珍珠港,进行飞行演练,亦曾测试在海上由货船补给航空炸弹。

  10月18日,提康德罗加号经埃尼威托克,于29日抵达乌利西环礁,错过了莱特湾海战。稍后提康德罗加号加入第38特遣舰队的第3分队,正式参与战斗任务。

  11月3日,提康德罗加号与埃塞克斯号、华盛顿号、麻萨诸塞号、阿拉巴马号及一众驱逐舰被派往菲律宾。次日补油期间,舰队被日军潜艇鱼雷攻击,同行的轻巡洋舰则严重受损。11月5日,舰队清除马尼拉海湾残余的日军阵地,并爆发空战。列克星敦号被神风特攻队自杀飞机攻击受损,而提康德罗加号则击落两架自杀飞机,其中一架仅仅在右弦数十呎内落水。同日提康德罗加号亦有协助击沉那智号。到6日为止,舰队总共击落了750架战机,而提康德罗加号则击落41架,最少击伤23架。稍后舰队攻击日军补给舰队,击沉木曽号、4艘驱逐舰及7艘商船。

  11月17日,分队暂时回到乌利西补给,在22日重返战场。提康德罗加号的机队先击沉了宁海号、1架商船及3艘登陆舰,再在25日击沉在莱特湾海战中逃脱的熊野号,共摧毁26架战机。同日埃塞克斯号、无畏号与汉考克号被自杀飞机击中,提康德罗加号接收了数舰的伤兵,并用防空炮击落另一架准备攻击埃塞克斯号的自杀飞机,舰队被逼前往乌利西进行修理。

  要到12月12日,提康德罗加号才再度空袭吕宋。但到18日,舰队未能避开台风眼镜蛇(Typhoon Cobra),亦即著名的“哈尔西台风”。部分舰只严重损坏,蒙特利号甚至被逼折返珍珠港进行修理,提康德罗加号则受损轻微。次日,舰队在原地搜索生还者,然后于24日返回乌利西。

  1945年1月1日,提康德罗加号再一次空袭吕宋,同时攻击了民都洛、硫磺岛。1月6日,提康德罗加号的机队击落了32架战机,并持续攻击至1月9日,稍后舰队的战区进一步移入西方及北方,甚至日本本土。

短暂退役与改建

  1947年1月9日,提康德罗加号退役,并加入后备舰队。

  随着冷战开始,美国重新审视海军实力。由于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性能甚佳,而且有空间进行改建,大部分舰只都参与了1947年到1953年的SCB-27现代化改建。提康德罗加号被分入C组(即SCB-27C,见上文),将岛式建筑及飞行甲板等更新。

  提康德罗加号于1952年4月1日开始进行改建,并于1954年10月1日完成。期间1952年10月1日,提康德罗加号被编为攻击航母(CVA)。改建完毕同日,提康德罗加号返回现役。1955年11月14日,提康德罗加号曾与无畏号换班,在地中海进行一次性巡逻。23日,一架战机降落失败,杀死甲板上6个水手。

  1956年8月,提康德罗加号进入纽约船厂,进行SCB-125改建。此前一段时间,提康德罗加号主要在诺福克附近海域进行飞行演习。改建于1957年4月1日完成。稍后提康德罗加号经巴拿马运河,在旧金山湾附近演习,准备加入太平洋舰队。

  太平洋舰队

  9月16日,提康德罗加号经珍珠港,在10月15日抵达新母港横须贺。接着半年,提康德罗加号在日本至菲律宾一带巡逻,直到1958年4月25日才返回阿拉米达。同年7月23日,一架起飞的战机意外掉下油缸,杀死2个水手。而1961年1月27日,提康德罗加号的柴油引擎意外爆炸,引起小火,未有造成伤亡。

  接着到1963年,提康德罗加号再进行了4次相若的巡逻,并访问数个港口。1964年5月4日,提康德罗加号离开珍珠港,开始新一轮巡逻。

反潜航母与太空任务

  1969年10月21日,提康德罗加号被重分类为反潜航母(CVS),并进行相应改建。1970年5月28日,提康德罗加号开始在美国西海岸进行演习,并断续训练至12月3日。直至退役前,提康德罗加号两次被派往越南及印度洋。由于已为反潜航母,故此未有参与任何越战战斗。

  1972年初,提康德罗加号开始为打捞阿波罗16号指挥舱进行演习。4月27日,指挥舱在提康德罗加号3.1哩外降落,直升机随即前往救援,指挥舱则在稍后打捞。

  提康德罗加号于11月回到东太平洋,准备回收最后一次登月计划:阿波罗17号的指挥舱。

  12月19日,指挥舱降落,提康德罗加号完成拯救及打捞后,于28日返回圣迭戈。1973年6月22日,提康德罗加号亦在西海岸回收了天空实验室2号的返回舱,载走3名太空人。

  退役与荣誉

  1973年9月1日,提康德罗加号正式退役,舰名于同年11月16日从海军名册上剔除。海军在进一步评估后,决定将提康德罗加号出售拆解。1974年8月15日提康德罗加号被海军拍卖,于1975年9月1日开始拆解。

CV-15

  道夫号航母是一艘隶属于美国海军的航空母舰,为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的七号舰,亦是美军第二艘以兰道夫为名的军舰,以纪念第一届大陆会议主席培顿·兰道夫(Peyton Randolph),部分水兵亦昵称兰道夫号为兰迪(Randy)。在非官方的称呼上,兰道夫号亦是长型埃塞克斯级的二号舰。兰道夫号在1945年加入太平洋战争,参与二战后期战斗。

  参数:

  战后兰道夫号短暂退役,并被派驻大西洋及地中海。在1969年再次退役前,兰道夫号也曾两次协助回收水星计划的指挥舱。退役后兰道夫号被出售拆解。

  除CV-15外,兰道夫号亦曾被赋予CVA-15及CVS-15舰身编号,服役期间也被多次改装。

  建造与配置改装

  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

  兰道夫号是长型埃塞克斯级的二号舰,建造配置以提康德罗加号为标准,比原型埃塞克斯级拥有较长舰身,及较佳的防空炮配置。岛式建筑及弹射器亦在建造时更新。

  兰道夫号的龙骨在1943年5月10日置放。1944年6月28日,兰道夫号下水,并于同年10月9日服役。

  兰道夫号分别于 1951年及1955年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现代化改建,延长舰只的服役时间。

  1951年代号SCB-27A的改建,兰道夫号移除了装甲带侧甲;改建岛式建筑;5吋火炮移至舰侧;强化降落甲板及升降机;更换弹射器,可弹射重40,000磅飞机;加装喷焰偏转器,容许喷射机起降等等。

  1955年SCB-125改建,兰道夫号则改建了封闭式舰艏;斜角飞行甲板;强化拦截网;改建岛式建筑;航空控制塔改至朝向舰艉;改善灯光等等。

  舰载机方面,1944-1945年间,兰道夫号以F6F、SBD及TBF为主。到1945年F4U取代了部分F6F。1953年后机队主力为F9F、F2H、A-1及A-4,改为反潜航母后则以S-2反潜机为主,E-1预警机为辅。

服役

  第二次世界大战

  兰道夫号下水后,在诺福克及切萨皮克湾进行适航测试,稍后则开始飞行演练。12月17日,兰道夫号离港,经巴拿马运河,于12月31日抵达旧金山,并在当地重置了防空炮。1945年1月20日,兰道夫号前往珍珠港,于26日抵达。

  29日,兰道夫号与萨拉托加号、碉堡山号、班宁顿号、贝勒伍德号及一众驱逐舰前往乌利西环礁,在2月7日在港内下锚。稍后兰道夫号加入第58特遣舰队的第4分队,与约克城号、兰利号及卡伯特号出发,前往空袭日本。

  2月16日,兰道夫号等在东京东南150哩放出舰载机,清除日军仅余的空军力量。这日美军击落日军空中战机245架,摧毁地面战机140架,并破坏了补给港口,而兰道夫号则损失了3架战机。次日舰队再击落74架,摧毁地面32架,并破坏机库等设施,此次攻击,美军一艘护航航母被日机炸弹击中。

  2月18日,舰队前往轰炸父岛,为硫磺岛战役拉开序幕。20至24日,兰道夫号开始攻击硫磺岛,逼使日军转到地下防御工事;21日,兰道夫号首次被日机攻击,机队成功拦截,但萨拉托加号却被日机重创撤退,自此结束二战战斗。25日则与埃塞克斯号等再攻击东京,摧毁了不少飞机与及补给船只,兰道夫号最少摧毁了70架战机。分队提早于3月1日返回乌利西进行补给,主舰队则在数日后抵达。

  3月11日,舰队预备出发攻击日军,而兰道夫号却首次受创。当晚8时一架日军自杀飞机在低空进入乌利西,避过了美军的监察,掠过停泊的大黄蜂号,然后由舰尾撞入兰道夫号,机上炸弹则贯穿甲板及机库爆炸,引发大火。

  部分40毫米机枪弹药被引爆,但自动洒水系统暂时阻止火势蔓延,而灭火队亦即时出动。10时后火势受控,在半夜后扑灭。

  袭击共造成26人死105人受伤,超过30架飞机损毁。据战后调查,日军战机并非由西面200哩内的雅蒲岛出发,而是远从日本本土鹿屋市起飞,共有24架飞机。期间机队穿越风暴区,只有2架成功抵达乌利西,1架又误将一个小岛当作战舰而撞毁。由于损坏较轻,兰道夫号留在环礁内修理,而舰队则在稍后攻击日本。

  4月7日,兰道夫号完成修理,前往冲绳岛支援。当日坊之岬海战爆发,大和号被击沉。14日兰道夫号与主舰队会合,开始攻击任务,间中亦攻击日本本土。早前汉考克号被击伤撤退,16日企业号亦被击中,舰队于18日暂时撤到外海补充燃油及弹药,然后重返战场。5月7日,纳粹德国向盟军投降。11日,碉堡山号被两架神风飞机撞中,失去战斗力而退出战场。由于损伤严重,当日美军撤走部分分队到乌利西休整,而兰道夫号与埃塞克斯号等则继续战斗。14日旗舰企业号被自杀飞机攻击受损,要回国修理,最终无法见证日本投降。

  兰道夫号于15日改任旗舰,继续攻击至29日,才返回雷伊泰进行休整。

  7月1日,舰队再度出征。此时冲绳战役早已结束,日本已无力反胜。美军舰队再开往东京湾攻击。10日,兰道夫号开始攻击,并在14日空袭津轻海峡附近的航空基地,击沉了2艘火车渡轮,重创另外3艘。7月17日,兰道夫号等航空母舰轰炸了无法出击的长门号,并一度认为长门号已被击沉。由于天气不佳,故美军未有进一步攻击,而长门号亦支撑至战后并投降。24日埃塞克斯号重创日向号,使之在28日沉没。当时美军一度传出派兵登陆东京的消息,然而太平洋司令部已低调地将两枚原子弹运往前线。稍后数日,兰道夫号并未有经常出击:在长期的燃烧弹攻击下,东京已形同废墟。8月6日,小男孩原子弹在广岛上空爆炸,8日苏联正式向日本宣战,9日第二颗原子弹在长崎上空投下,日本最终于15日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代表在密苏里号上签署和约,兰道夫号亦在东京湾见证历史一刻。

  兰道夫号不久后参与魔毯行动(Operation Magic Carpet),运载美军返国。兰道夫号于10月15日返抵诺福克,并在稍后两次前往地中海搭载美军。

短暂退役与改建

  1946年,兰道夫号主要在大西洋及地中海进行一般任务。1948年2月25日,兰道夫号退役,并加入后备舰队。

  随着冷战开始,美国重新审视海军实力。由于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性能甚佳,而且有空间进行改建,大部分舰只都参与了1947年到1953年的SCB-27现代化改建。兰道夫号被分入A组(即SCB-27A,见上文),将岛式建筑及飞行甲板等更新。

  兰道夫号于1951年6月22日开始进行改建,并于1953年7月1日完成。期间1952年10月1日,兰道夫号被编为攻击航母(CVA)。改建完毕同日,兰道夫号返回现役,准备加入大西洋舰队。

  1954年2月3日,兰道夫号在地中海与北约海军进行大型演习,于8月6日返回美国。期间访问了直布罗陀、塞萨洛尼基、热那亚、那不勒斯、巴伦西亚、戛纳、阿尔及尔、塔兰托、马赛及巴勒莫。

  11月30日,兰道夫号再前往地中海,先后访问了马赛、热那亚、威尼斯、巴伦西亚、奥兰、巴勒莫、巴塞罗那、雅典、伊斯坦布尔、戛纳及那不勒斯,于1955年6月18日返回美国,同时开始SCB-125改建。改建于1956年1月完成。稍后兰道夫号加入大西洋舰队,并是舰队第一艘航空母舰装上SSM-N-8轩辕十四巡航导弹(SSM-N-8 Regulus)。

退役与荣誉

  1969年2月13日,兰道夫号正式退役,并进入费城船厂。舰名于1973年6月1日从海军名册上剔除。1975年5月,海军以1,560,000美金售出兰道夫号,并在新泽西州拆解。

  在二次大战中,兰道夫号共获得3颗战斗之星。

CV-16

  星顿号航空母舰(英文:USS Lexington CV-16)为美国海军第八艘艾塞克斯级航空母舰(Aircraft Carrier),也是第五艘以美国独立战争时期之列星顿战役(Battle of Lexington)为名的美国海军船舰。

  参数;

  该舰于1941年7月15日于伯利恒钢铁厂安放龙骨时原名卡伯特号(USS Cabot),1942年6月16日更名为列星顿号,以继承在珊瑚海战役中被击沉的列星顿号航空母舰(CV-2)。至于“卡伯特”这舰名,则是由另一艘隶属于独立级的航空母舰(CVL-28)所继承。1942年9月23日下水,掷瓶式由前任海军助理部长西奥多·罗宾森(Theodore D. Robinson)的夫人担任,罗宾森夫人也是前一艘列星顿号航舰下水时的掷瓶者。1943年2月17日服役,首任舰长为菲立克斯·史当普(Felix B. Stump)上校。

  第二次世界大战

  1943年

  经过在加勒比海的试航训练与在波士顿的整修后,列星顿号经过巴拿马运河,于1943年8月9日抵达珍珠港,它的首次作战任务为9月下旬至10月初的塔拉瓦与威克岛的突击行动。返回珍珠港后即加入吉尔勃特行动,本舰于11月19日至24日空袭了马绍尔群岛,以掩护吉尔勃特岛的登陆作战,而舰上战斗机则在23日至24日间击落了29架日军飞机。

  随后列星顿号在庞诺海军中将的指挥下,于12月4日空袭了瓜加林岛,舰上飞行大队击沉一艘日军货船,击伤两艘巡洋舰,并摧毁30架飞机。但在夜间,特遣舰队被日军发现,日军鱼雷机借着月色与照明弹击中了列星顿号舰尾。

  爆炸除了杀死所有舰队的参谋军官外,也让列星顿号尾舵卡死。所幸损管人员抢救得宜,该舰最后仍能于12月9日返抵珍珠港,经过紧急维修后,列星顿号驶回美国本土,在华盛顿州布雷默顿军港进行整修工程,直到1944年2月20日完成。

  1944年

  完成修复工程的列星顿号于1944年3月8日抵达马约罗,并成为第58特遣舰队(TF58)的旗舰(特遣舰队指挥官为马克·密兹契海军少将)。在攻击了米尔环礁后,列星顿号于4月13日开始协助陆军部队攻击荷兰地亚的行动,并于4月28日空袭了吐鲁克环礁。虽然受到了猛烈的反击,但列星顿号击落了17架日军的飞机,并安全返回基地。

  本舰于1944年6月11日参与了塞班岛的登陆作战,除了空袭塞班岛与关岛之外,也参与了6月19日与20日的菲律宾海之役。接着从8月到10月列星顿号空袭了包括关岛、冲绳等地的日军基地。10月下旬开始掩护雷伊泰岛的登陆作战,并参与了莱特湾海战。海战中该舰的航空大队击沉了日本海军的千岁号、瑞凤号、与瑞鹤号航舰,并在11月5日于吕宋外海击沉重巡洋舰那智号。

  列星顿号在11月5日首次遭遇神风特攻队的攻击,一架日机坠毁在本舰的舰岛附近,虽然引发大火,并摧毁大部份的舰岛结构,但损管人员在20分钟以内就控制住火势,并重新恢复飞机的起降作业。回到乌利西环礁进行修补工程之后,该舰成为第38.2分遣舰队(TF 38.2)的旗舰,并前往南中国海空袭了金兰湾、香港、澎湖,共摧毁4艘商船、4艘护航舰、与12艘其它船只。

  1945年

  列星顿号于1945年1月20离开南中国海,并在返回乌利西环礁途中空袭了日本与冲绳岛上的目标。在乌利西环礁进行整补后,列星顿号于2月16日攻击了东京附近的军事目标,并从2月17至22日对登陆硫磺岛的陆战队进行支援任务。

  返回美国本土进行整修之后,本舰于7月到8月15日对日本本土进行一连串的攻击行动,直到战争结束。战争结束后列星顿号在日本外海担任巡逻的任务,并在12月3日载运美军战俘离开东京湾,12月16日返回美国旧金山。

冷战时期

  后备舰队

  列星顿号在1947年4月23日在布雷默顿军港退役封存,并被编入后备舰队。列星顿号在1952年10月1日改编为攻击航空母舰(Attack Aircraft Carrier),并改编号为CVA-16。1953年9月1日,该舰被拖往普及湾海军造船厂进行现代化改装工程,并加装斜角飞行甲板(angled flight deck)。

  1955年8月15日改装完成的列星顿号恢复现役,首任舰长为亚历山大·海沃(Alexander S. Heyward Jr.)上校。

  训练航舰

  从1963之后,列星顿号以潘沙克拉,德州的柯柏斯克里斯提基地,与纽奥尔良为母港,进行飞行学员的训练,以及现役与后备役海军飞行员的熟飞任务。美国介入越战之后,列星顿号的任务更形重要,因为美国需要大量的海军与陆战队飞行员前往越南进行作战任务。

  1967年10月17日,该舰完成了第20万次的成功降落。1969年1月1日,该舰正式改编为训练航空母舰(Training Aircraft Carrier),并改编号为CVT-16。

  1970年9月23日,列星顿号改舰种为辅助舰(Auxiliary),之后在1978年7月1日改编为辅助飞机降落训练舰(Auxiliary Aircraft Landing Training Ship),并改编号为AVT-16。

  列星顿号以训练航舰身份服役至1991年8月,然后由珊瑚海号航舰(CV-43)接替其任务。列星顿号于11月8日除役,并在同日除籍。它是服役最久,也是最后一艘除役的艾塞克斯级航舰。在其49年的服役生涯中,共完成超过493,000次成功的降落。

  海上博物馆

  1992年6月15日,美国海军将该舰捐给柯柏斯克里斯提市,成为一艘海上博物馆,命名为列星顿号博物馆。2003年,该舰被指定成为美国国家历史文物。

CV-17

  堡山号航空母舰 (CV-17)是一艘隶属于美国海军的航空母舰,为艾赛克斯级航空母舰的九号舰,亦是美军第一艘以碉堡山为名的军舰,以纪念美国独立战争中血腥的碉堡山之战(Battle of Bunker hill)。它在1943年加入太平洋战争。由于分别在当年的圣诞节及1944年的新年参与战斗,舰上水兵亦昵称碉堡山号为假日特快(Holiday Express)。稍后碉堡山号参与了菲律宾海战及莱特湾海战等大型战役,但在冲绳战役严重受损而被迫退出战场。

  参数:

建造与配置改装

  艾赛克斯级航空母舰

  碉堡山号与同级舰的设计相若。美军为提高建造效率,统一设计方案,令各造船厂以流水作业形式建舰,生产标准化,故其性能与配置与同级舰未有明显分别。

  碉堡山号的龙骨在1941年9月15日置放。它是第二艘艾赛克斯级在伯利恒钢铁(Bethlehem Steel)的霍河造船厂(Fore River Shipyard)建造,而非诺斯洛普·格鲁门造船厂(Northrop Grumman Shipbuilding Newport News)。故此碉堡山号的舰身编号虽比约克城号等为大,却比它们更早开始建造,仅迟于前一艘在同厂建造的列克星敦号,及首舰艾赛克斯号。

  1942年12月7日,碉堡山号下水,并于1943年5月24日服役。1945年1月,碉堡山号进行改装,包括改建岛式建筑、雷达配置、换装防空炮,及移除机库弹射器,改置于左弦飞行甲板。

  舰载机方面,1943-1944年间,碉堡山号以F6F、SB2C及TBF为主。到1945年,F4U则取代了部分F6F。

  服役

  第二次世界大战

  马绍尔群岛战事

  服役后数个月,碉堡山号进行适航测试,然后航向夏威夷,并加入太平洋舰队,再被派到南太平洋。

  11月初,布干维尔岛战役开始。碉堡山号前往支援吉尔伯特群岛作战的美军。11月6日,碉堡山号与艾赛克斯号在桑托岛稍事补给,在次日前往激战多时的拉包尔。就在补给前一日,萨拉托加号与普林斯顿号重创了日军在拉包尔的巡洋舰与驱逐舰。在11月11日才赶至的分队,只能进行第二次空袭。

  由于登陆顺利,碉堡山号在13日返抵桑托岛。在次日又再出发,参与了血腥的塔拉瓦战役(Battle of Tarawa)。在20日至23日之间,美军共出动了17架航空母舰(包括轻型航母与护航航母),接连轰炸环礁上的日军。日军顽抗至最后一刻,岛上的5,200人只有146人生还,而美军亦有1,687人丧生。

  战斗结束后,碉堡山号撤返珍珠港,然后前往攻击俾斯麦群岛的日军据点。12月25日,碉堡山号空袭省会卡维恩(Kavieng),直到1944年1月4日。由于美军采用跳岛战术,故从未登陆卡维恩。稍后碉堡山号则返回珍珠港休整。

  1月29日,碉堡山号开始轰炸夸贾林环礁,为预备登陆的美军提供掩护。1月31日,夸贾林战役战役爆发,碉堡山号提供支援至2月8日。此战美军的损伤较轻,战后碉堡山号在马久罗稍作停留,在2月12日前往进攻特鲁克岛(Truk)。

  特鲁克岛几可喻为日本的珍珠港。该处一直是日军在太平洋的海军基地,如武藏号、大和号及长门号都于此下锚。这些战舰及大量巡洋舰与驱逐舰,都在美军进攻前撤离。战役于2月17日展开。日军在港内只有受损的巡洋舰与驱逐舰,及陆地上少量战机。结果,美军在18日就完全占领该岛,人员损伤甚少。碉堡山号与艾赛克斯号等即时前往埃尼威托克岛(Eniwetok)协助美军登陆,但埃岛登陆亦尚算顺利,20日碉堡山号改往塞班岛-天宁岛-关岛一带。

  马里亚纳群岛

  2月22日,碉堡山号轰炸了三岛,然后经马久罗,于3月4日返回珍珠港。稍后碉堡山号被派往新赫布里底,准备进攻菲律宾。3月28日,碉堡山号等舰出发,并在30日开始轰炸帕劳,摧毁了日军阵地,为麦克阿瑟的登陆开路。稍后碉堡山号接连攻击了雅蒲岛及乌利西环礁,在4月1日撤返马久罗。

  4月13日,碉堡山号加入第2分队,支援登陆荷兰地亚的美军。27日美军完成登陆,碉堡山号等则准备返回。期间美军接获消息,指日军试图重返特鲁克岛,在当地重建空军基地,舰队随即出发阻止。4月29日,碉堡山号等舰再次发动攻击,并驱逐日军,而舰队则在当地稍作休整,然后返回马久罗休整,准备进攻菲律宾,一个月后则爆发了菲律宾海海战。

  6月6日,美军第58特遣舰队组成,庞大舰队之下又细分成数支分队。碉堡山号担任第2分队旗舰,与胡蜂号、蒙特利号及卡伯特号等同行。

  进攻菲律宾前,第1与第4分队先进攻周边岛屿,而第2与3分队则支援附近陪陆美军。12日开始,碉堡山号开始空袭塞班岛,直到17日另外两分队前来会合为止。

  6月19日,所谓的马里亚纳射火鸡大赛开始。碉堡山号亦有派出战机参与空战。当日下午2时23分,15架日机发现第2分队,并成功突破防线发动攻击。一颗空投炸弹在碉堡山号舰侧外爆炸,碎片随即冲向甲板,造成2人死超过80人受伤,碉堡山号则继续战斗。

  20日,美军派战机追击日本舰队,但却被迫在夜间降落。由于燃料短缺及强风切变,降落飞机亦无视舰上指挥而争先恐后,结果共损失了100架战机及55人,比日军反击造成的损失更多。21日,舰队准备前往埃尼威托克休整,碉堡山号与胡蜂号则被暂时调离第2分队,前往追踪日军舰队,但毫无发现,在两日后与分队会合,启程到埃尼威托克短暂停留。

  6月30日,第2分队与第1分队前往空袭了父岛及硫磺岛,以阻止日军战机往南支援菲律宾。7月3日,碉堡山号的机队突袭两地,日军战机往往在起飞途中便被击落。稍后第2分队改往关岛及罗塔岛巡逻,为预定在21日登陆关岛的美国开路。25日,碉堡山号空袭帕劳,然后与第2分队于8月2日返回埃尼威托克,留下第1与第3分队继续攻击。

  菲律宾

  8月26日,哈尔西接管斯普鲁恩斯的第五舰队,第58特遣舰队随即更名为38号。碉堡山号改编入第2分队,与独立号及旗舰无畏号等,在9月6日前往空袭帕劳,9日与10日则空袭民都洛。

  10月20日,美军开始登陆莱特岛,莱特湾海战则在数日后爆发。24日上午,无畏号的侦察机无意中发现了大和号,并与同行的卡伯特号发动攻击。碉堡山号等则在稍后加入增援,与企业号及富兰克林号等机队联合攻击。当日日军武藏号被击沉,大和号、长门号、榛名号及妙高号等则受损。

  25日,哈尔西领军前往攻击小泽治三郎的诱敌舰队,恩加尼奥角海战爆发。碉堡山号的机队仍以助攻为主,舰队先后击沉了瑞凤号及千岁号及瑞鹤号。日军在当日损失了四艘航空母舰及一艘驱逐舰。

  海战终结后,碉堡山号转为空袭菲律宾中部日军据点。10月30日,同行的无畏号被神风特攻队的自杀飞机击中,但仍能继续作战。11月6日,碉堡山号离开分队,前往华盛顿州布雷默顿进行改建,并在1945年1月完成。

战后退役与荣誉

  1947年1月9日,碉堡山号退役。由于5月11日的袭击危及舰身结构,复修成本极高,战后美军亦不乏航空母舰,故碉堡山号未再参与战斗。1952年10月1日,碉堡山号被编为攻击航母(CVA),再于1953年8月8日改为反潜航母(CVS),最后于1959年5月被编为飞机运输舰(AVT)。

  1960年代至1972年11月,碉堡山号停泊在圣迭戈,用作电子测试平台。1966年11月1日,碉堡山号除藉,直到1973年5月才被出售拆解。舰上有600吨装甲被费米国立加速器实验室用作实验。

  在二次大战中,碉堡山号共获得了11颗战斗之星,与及总统单位嘉奖勋表(Presidential Unit Citation)。

CV-18

  蜂号航空母舰 (CV-18)是一艘隶属于美国海军的航空母舰,为艾赛克斯级航空母舰的十号舰,亦是美军第九艘以胡蜂为名的军舰。舰只原本命名为奥里斯卡尼(Oriskany),在建造中途改为继承被日军潜艇击沉的胡蜂号舰名。部分水兵亦昵称胡蜂号为强力蜂刺(Mighty Stinger)。胡蜂号在1944年加入太平洋战争,参与多场战斗。

  参数:

建造与配置改装

  艾赛克斯级航空母舰

  胡蜂号与同级舰的设计相若。美军为提高建造效率,统一设计方案,令各造船厂以流水作业形式建舰,生产标准化,故其性能与配置与同级舰未有明显分别。

  胡蜂号的龙骨在1942年3月18日置放。它是第三艘艾赛克斯级在霍河造船厂(Fore River Shipyard)建造。同年9月15日胡蜂号被击沉,舰只于11月13日更名以示纪念。1943年8月17日,胡蜂号下水,并于1943年11月24日服役。1945年4月,胡蜂号进行改装,包括改建岛式建筑、雷达配置、换装防空炮,及移除机库弹射器,改置于左弦飞行甲板。

  胡蜂号分别于1949年及1955年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现代化改建,延长舰只的服役时间。

  1949年代号SCB-27A的改建,胡蜂号移除了装甲带侧甲;改建岛式建筑;5吋火炮移至舰侧;强化降落甲板及升降机;更换弹射器,可弹射重40,000磅飞机;加装喷焰偏转器,容许喷射机起降等等。

  1955年SCB-125改建,胡蜂号则改建了封闭式舰艏;斜角飞行甲板;强化拦截网;改建岛式建筑;航空控制塔改至朝向舰艉;改善灯光等等。

  舰载机方面,1943-1944年间,胡蜂号以F6F、SBD及TBF为主。到1945年F4U取代了部分F6F。1953年后机队主力为F9F、F2H及A-4,改为反潜航母后则以S-2反潜机为主,E-1预警机为辅。

服役

  第二次世界大战

  马里亚纳群岛

  服役后数个月,胡蜂号在波士顿附近进行适航测试。当时舰上超过60%水兵未有任何航海经验,胡蜂号同时亦要进行训练及演习。1944年3月,胡蜂号离开美国东海岸,经巴拿马运河,在21日抵达圣地牙哥,并在当地搭载近200架飞机及2,800名海军,以补充前线战损。由于飞行甲板过于拥挤,在航向珍珠港期间,胡蜂号完全无法进行飞机升降。

  4月4日,胡蜂号抵达珍珠港,并在当地进行训练。5月3日,胡蜂号加入第58特遣舰队的第6分队,与艾赛克斯号及圣哈辛托号等舰,前往马久罗,准备参与战斗,并在8日抵达。

  5月19日,分队空袭了南鸟岛,胡蜂号的机队摧毁了地面超过30架战机。26日分队空袭威克岛,然后撤返马久罗,准备进攻菲律宾,稍后则爆发了菲律宾海海战。

  6月6日,胡蜂号编入第2分队,同行的有旗舰碉堡山号、蒙特利号及卡伯特号。进攻菲律宾前,第1与第4分队先进攻周边岛屿,而第2与3分队则支援附近登陆美军。12日开始,胡蜂号开始空袭塞班岛,直到17日另外两分队前来会合为止。

  6月19日,日军率先发现美军舰队并发动攻击,所谓的马里亚纳射火鸡大赛开始。胡蜂号亦有派出战机参与空战。20日,美军派战机追击日本舰队,但却被迫在夜间降落。由于燃料短缺及强风切变,降落飞机亦无视舰上指挥而争先恐后,结果共损失了100架战机及55人,比日军反击造成的损失更多。21日,舰队准备前往埃尼威托克休整,胡蜂号与碉堡山号则被暂时调离第2分队,前往追踪日军舰队,但毫无发现,在两日后与分队会合,启程到埃尼威托克短暂停留。

  6月30日,第2分队与第1分队前往空袭了父岛及硫磺岛,以阻止日军战机往南支援菲律宾。7月3日,胡蜂号的机队突袭两地,日军战机往往在起飞途中便被击落。稍后第2分队改往关岛及罗塔岛巡逻,为预定在21日登陆关岛的美国开路。25日,胡蜂号空袭帛琉,然后与第2分队于8月2日返回埃尼威托克,留下第1与第3分队继续攻击。

  菲律宾

  8月26日,海尔赛接管斯普鲁恩斯的第五舰队,第58特遣舰队随即更名为38号。胡蜂号改编入约翰·麦凯恩的第1分队,与旗舰大黄蜂号、科本斯号及蒙特利号等,在9月6日轰炸帛琉,并在接着一个月连续轰炸了民都洛、罗塔岛(Rota)、塞班岛及火山列岛等地。9月28日胡蜂号等在马努斯岛下锚进行休整。

  10月16日后的攻击计划被取消。由于美军在雷伊泰一带发现了日军航母,第1分队赶往南方支援。稍后则爆发雷伊泰湾海战。

  10月24日至26日,海战爆发,但第1分队实际上未有扮演重要角色。锡布延海战时,第1分队在菲律宾以东600哩补油,随即赶向西方。要到25日晚上8时,第1分队才抵达萨马岛东北海域,其时海战早已结束。第1分队也未能拦截正在撤退的栗田健男舰队。11月,胡蜂号继续轰炸菲律宾本土,支援美军的登陆,在22日返抵乌利西进行休整。

  盟军原计划于12月1日登陆民都洛,但因日军空中力量威胁而延迟。胡蜂号在12月10日前往民都洛进行登陆前轰炸,并为14日开始登陆的美军提供掩护。但到18日,当地受台风眼镜蛇(Typhoon Cobra),即著名的“海尔赛台风”吹袭,海面一度掀起40呎高大浪,多艘舰只严重受损。舰队在次日进行搜救,然而返回乌利西进行整修,并在当地度过圣诞节。

  短暂退役与改建

  1947年2月17日,胡蜂号退役,并加入大西洋后备舰队。随着冷战开始,美国重新审视海军实力。由于艾赛克斯级航空母舰性能甚佳,而且有空间进行改建,大部分舰只都参与了1947年到1953年的SCB-27现代化改建。胡蜂号被分入A组(即SCB-27A,见上文),将岛式建筑及飞行甲板等更新。

  胡蜂号在1949年5月开始改建,并在1951年9月10日完成。同月28日,胡蜂号重返现役,并在11月到1952年2月期间,在大西洋进行适航测试。4月26日,胡蜂号意外与霍布森号迎头相撞,驱逐舰连同舰长共有176人死亡,而胡蜂号虽无人员损失,但舰艏共有75呎甲板撞毁。此次意外亦是美军海军在1950年代死亡人数最多的事故。

  由于将要赶往大西洋参与演习,海军拆除预备进行SCB-27改建的大黄蜂号舰艏,由拖船由布鲁克林拖到新泽西,再替换到胡蜂号。整个工程只用上10日就完成。

  环球航行-西太平洋-改建

  5月24日,胡蜂号先到地中海巡逻。雷伊泰号在9月5日接替其位置后,胡蜂号航向北海,与中途岛号、罗斯福号、威斯康辛号、前卫号及鹰号参与了北约大型军事演习,在10月13日返抵美国。期间10月1日,胡蜂号被编为攻击航母(CVA),并先后访问了直布罗陀、苏格兰及普利茅斯。

  11月7日,胡蜂号进入纽约船厂进行长达七个月的维修,预备进行环球航行。1953年9月16日,胡蜂号离开诺福克,以西岸圣地牙哥为终点站,先后经地中海及苏伊士运河,并在西太平洋进行一般任务。稍后则先后访问了香港、马尼拉、横须贺、佐世保市等地。

  在香港停留期间,胡蜂号曾发生轻微事故。在预备下锚前,胡蜂号放下小艇,连接浮标。缆索中途突然断裂,船员随即落水。为免船员被螺旋桨卷入水底,舰长即时停止引擎进行救援。受水流影响,胡蜂号开始在繁忙海港漂流,并渐渐远离下锚点。稍后舰长凭出色技术,用锚及甲板上17架战机的喷射引擎辅助,以最小角度完成转向,返回原定下锚点。

  1954年4月,拳师号接替胡蜂号岗位,胡蜂号航向圣地牙哥,在5月1日抵达。

  9月1日,胡蜂号再被派往西太平洋,并先后在珍珠港、硫磺岛、菲律宾及日本停留。

  期间1955年1月,胡蜂号及第7舰队参与了大陈岛撤退,协助国民政府撤走大陈岛的居民,然后在4月11日返回三藩市。在5月开始进行长达七个月的SCB-125改建。

  1956年4月23日,胡蜂号再前往远东,并在日本海进行飞行演习。稍后胡蜂号访问了岩国市,然后前往菲律宾,并为菲律宾总统拉蒙·F·马格赛赛进行飞行表演。数日后,驱逐舰普雷斯顿号(Preston, DD-795)与胡蜂号相撞。但此次意外未有造成任何伤亡,两舰亦只承受极少损伤。10月15日,胡蜂号返回圣地牙哥。11月1日,胡蜂号再被重分类为反潜航母(CVS),并被派到东海岸

太空任务

  1963年初,胡蜂号继续在加勒比海进行反潜训练。3月21日,胡蜂号在哥斯达黎加近海域巡逻,为访问圣何塞的甘迺迪进行警备。稍后胡蜂号在波多黎各训练,然后在4月4日返回波士顿。5月11日开始,胡蜂号被派到百慕达,担任水星-大力神9号的后备救援船。奇尔沙治号于16日回收了太空舱,而胡蜂号则返回波士顿船厂,参与舰队现代化改建(Fleet Rehabilitation and Modernization, FRAM),以延长服役寿命。此次对艾赛克斯级的改建也被称为SCB-144。

  1964年3月,胡蜂号完成改建,并在东海岸一带进行适航测试。9月8日,胡蜂号再被派到地中海,进行演习。期间胡蜂号先后在华伦西亚、马赛、土伦及那不勒斯停留。胡蜂号于12月18日返抵美国。

  1965年2月8日,胡蜂号在加勒比海进行巡逻,并开始参与太空任务。稍后胡蜂号担任双子星4号的救援船。6月3日,爱德华·怀特成为首个美国人进行太空漫步。6月7日,太空舱返回地球,太空人被胡蜂号的直升机救起。

  1967年1月24日,胡蜂号开始在墨西哥湾进行飞行演练,考核海军飞行员,在3月初返回波士顿。稍后胡蜂号在加勒比海恢复正常巡逻。3月24日,胡蜂号在补油期间,与补油舰意外相撞,两舰轻微受损。胡蜂号到波多黎各进行维修,在29日继续执勤,直到4月7日短暂回到波士顿,再到新泽西卸载弹药,预备大修,期间访问了纽约。21日,胡蜂号进入干船坞,开始大修。

  1968年1月,胡蜂号完成大修,开始在加勒比海进行训练。3月30日,胡蜂号再到波士顿船厂进行后续修理,在5月恢复执勤。6月12日,胡蜂号再在补油期间,与油船相撞。虽然受损轻微,胡蜂号仍然回到诺福克进行检修,并在8月3日补充弹药。

  8月20日,胡蜂号前往北大西洋及地中海,先后访问了朴茨茅斯、汉堡、里斯本、那不勒斯、巴塞罗那及直布罗陀,并参与北约大型海上演习。12月19日返抵罗德岛州的新母港。

  稍后,胡蜂号再担任双子星6A号的救援船。此次发射计划,会先发射双子星6号作为对接舱(Agena target vehicle),然后由载人的双子星6A号连接,为阿波罗计划进行实验,测试指挥舱与登月舱对接是否可行。但对接舱在10月25日发射失败爆炸,太空总署被迫改变计划。较后发射的双子星7号率先在12月4日升空,并在太空停留14日,太空人则在舱内进行多种测试,稍后再由双子星6A号与之会合,但不进行对接。12月15日,双子星6A号发射升空,并在稍后与双子星7号在相隔数米之下同步飞行。

  双子星6A号在次日返回地球,电视台亦在胡蜂号设置卫星转播发射器。胡蜂号先后在16日与18日,救起双子星6A号及7号的太空人,并打捞了两个太空舱。稍后太空人被送返卡纳维拉尔角的甘迺迪航天中心,而胡蜂号则返回波士顿度圣诞。

  1966年1月24日,胡蜂号被派往加勒比海演习,在3日后遇上飓风,令舰身结构受损。胡蜂号被迫到波多黎各进行紧急修理,而工程师亦从波士顿赶至当地评估,决定将胡蜂号驶返波士顿修理。2月18日胡蜂号进入船厂维修,直到3月7日。

  胡蜂号再在加勒比海执勤两次,于5月6日返回波士顿。稍后胡蜂号担任双子星9A号救援船。与双子星6号计划相同,太空总署先发射对接舱双子星9号,然后由9A号进行对接。同样计划在双子星8号上取得成功,但9号却步上6号后尘,发射失败,未有进入轨道。这使原定在5月17日发射的9A号被迫延迟。稍后太空总署在6月1日发射一个代替对接舱,但9A号仍无法进行对接。6月6日太空舱返回地球,并在胡蜂号视野范围内降落。直升机分别救起太空人及打捞太空舱,胡蜂号然后返回波士顿。

  6月20日,胡蜂号再在西海岸进行演习,在7月1日返回波士顿。25日胡蜂号再出海演习,期间美军发现行踪被苏联监测船纪录,演习被迫中止。稍后胡蜂号访问纽约,在9月1日返抵波士顿。19日胡蜂号在东海岸与加拿大海军进行军事演习。

  11月5日,胡蜂号被编为双子星12号的救援船,并随即离港。这次太空舱成功与连接舱对接,并在15日返回地球。胡蜂号救起太空人及回收太空舱后,在18日回到波士顿。

  巡逻-演习

  11月28日,胡蜂号参与美军大型军事演习,超过100艘军舰参与。美利坚号负责“进攻”一座岛屿,而胡蜂号等则专职反潜行动。演习后胡蜂号于12月16日返回波士顿。

  1969年4月1日,胡蜂号再次前往北大西洋,并在西班牙海域与北洋军舰进行演习。期间访问了鹿特丹、哥本哈根、奥斯陆、普利茅斯及里斯本。在英国期间,64架北约军舰为伊丽莎白二世举行海上阅兵,庆祝北约成立20周年。稍后胡蜂号在6月30日返抵美国,并在美国东海岸进行一般巡逻,及军官考核,在1970年1月9日进入船厂维修。

  5月5日,胡蜂号再次前往欧洲,到9月8日才返抵美国。此行胡蜂号造访了里斯本、罗塔(Rota)、哥本哈根、汉堡、爱丁堡、格拉斯哥及普利茅斯,并与北约舰队进行夜间演习。在前往北极圈期间,胡蜂号一度被苏联飞机掠过,但双方未有交火。

  1971年1月14日,胡蜂号再到欧洲与北约舰队进行演习,并在西班牙海域与驱逐舰追踪苏联潜艇。1月20日,胡蜂号最后一次在补油期间,与油船相撞,但无需回港修理。2月15日胡蜂号前往直布罗陀支援甘迺迪号,共同前往西西里,但沿途均被苏联潜艇跟踪。24日胡蜂号回航,于3月3日返回母港。

  4月27日,胡蜂号前往新斯科舍半岛,在附近海域与北约舰队进行两次演习。5月8日,美国广播公司曾在舰上取景,报导美国反潜任务。7月2日,胡蜂号返抵母港休整,并准备最后一次演习。

  9月23日,胡蜂号前往百慕达海域进行演习,但演习在10月6日终止,胡蜂号则继续巡逻,直到11月4日才回到母港。由于一个螺旋轴怀疑损坏,11月15日胡蜂号进入诺斯洛普·格鲁门造船厂直到22日,才返回母港。

  退役与荣誉

  由于维护费用高昂,海军决定终止胡蜂号的服役。1972年7月1日,胡蜂号正式退役,舰名同时从海军名册上剔除。1973年5月21日,海军出售胡蜂号,并拖到纽约进行拆解。在进入船厂前,胡蜂号撞上一道桥梁,但未有造成伤亡。

  在二次大战中,胡蜂号共获得了8颗战斗之星。

CV-19

  考克号航空母舰 (CV-19)是一艘隶属于美国海军的航空母舰,为艾赛克斯级航空母舰的十一号舰,亦是美军第四艘以汉考克为名的军舰,以纪念第一位签署美国独立宣言、第二届大陆会议主席约翰·汉考克。部分水兵亦昵称汉考克号为战士汉娜(The Fighting Hannah)。在非官方的称呼上,汉考克号亦是长型艾赛克斯级的三号舰。舰只原本命名为提康德罗加(Ticonderoga),在建造中途更改。汉考克号在1944年尾加入太平洋战争,参与多场战斗。

  参数:

  战后汉考克号短暂退役,他是其中一艘参与越战巡航次数最多的航空母舰。退役后汉考克号迅即被出售拆解。

  除CV-19外,汉考克号亦曾被赋予CVA-19舰身编号,服役期间也被多次改装。

  建造与配置改装

  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

  汉考克号是长型埃塞克斯级的三号舰,建造配置以提康德罗加号为标准,比原型埃塞克斯级拥有较长舰身,及较佳的防空炮配置。岛式建筑及弹射器亦在建造时更新。

  汉考克号的龙骨在1943年1月26日于霍河造船厂置放,并命名为提康德罗加。稍后约翰·汉考克人寿保险公司(John Hancock life insurance company)向海军提议,将一艘建造中的航空母舰更名作汉考克。为此公司将举行筹款,支付该艘航空母舰的所有建造及装备费用,包括舰载机及火炮等等。海军同意请求,而公司稍后筹得九千六百万美金,加上后续筹款,足以支付汉考克号的建造费与服役一年的维修费用。故此,海军将提康德罗加的龙骨更名为汉考克。巧合的是,约翰·汉考克本人亦在船厂所在地-昆西出生,并曾为马萨诸塞州州长。

  1944年1月24日,汉考克号下水,并于同年4月15日服役。1945年4月,汉考克号进行改装,包括雷达配置、增加防空炮等等。

  汉考克号分别于1951年及1956年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现代化改建,延长舰只的服役时间。

  1951年代号SCB-27C的改建(部分内容与SCB-27A不同),汉考克号移除了装甲带侧甲;更换英式C-11蒸汽弹射器;强化整段飞行跑道;改建岛式建筑;5吋火炮移至舰侧;左弦的3号升降机稍为移向舰艉;加装喷焰偏转器及拦截网,可弹射重40,000磅飞机;容许喷射机起降;并且腾出空间存放核武等等。

  1955年SCB-125改建,汉考克号则改建了封闭式舰艏;斜角飞行甲板;强化拦截网;改建岛式建筑;航空控制塔改至朝向舰艉;改善灯光等等。

  舰载机方面,1944-1945年间,汉考克号以F6F、SBD及TBF为主。到1945年F4U取代了部分F6F。1953年后机队主力为F9F、F2H、A-1及A-4,越战时期则有F-8与E-1预警机。

  服役

  第二次世界大战

  菲律宾

  汉考克号下水后,在诺福克进行适航测试,并在6月16日开始在特立尼达岛附近进行飞行训练,于7月9日返回波士顿。31日,汉考克号前往西海岸,经巴拿马运河,于8月18日抵达圣迭戈,补充燃油及弹药。30日,汉考克号抵达珍珠港,进行飞行演练。期间9月4日,太平洋总司令尼米兹曾登舰检阅水兵。

  稍后汉考克号离港,准备参与战斗。10月5日,汉考克号抵达乌利西环礁。就在数日前,哈尔西的第38特遣舰队前往轰炸吕宋,汉考克号随即赶往会合,并加入第2分队。

  10月10日开始,汉考克号击落了13架战机、摧毁地面10架,并最少击沉4艘货船、12艘鱼雷艇及2艘潜艇。由于美军在雷伊泰一带发现了日军航母,分队赶往南方支援。稍后则爆发莱特湾海战。

  10月22日,汉考克号由第2分队调到第1分队,与旗舰大黄蜂号、胡蜂号、科本斯号及蒙特利号等同行。这使汉考克号未有实际参与战斗。

  10月24日至26日,海战爆发,但第1分队未有扮演重要角色。锡布延海战时,第1分队在菲律宾以东600哩补油,随即赶向西方。要到25日晚上8时,第1分队才抵达萨马岛东北海域,其时海战早已结束。第1分队也未能拦截正在撤退的栗田健男舰队。26日晚,汉考克号调返第2分队,并在11月1日至6日攻击菲律宾中部日军据点。期间旗舰无畏号被自杀飞机攻击受创。11月9日,分队返回乌利西稍作休整。

  11月14日,汉考克号等再前往菲律宾,并在19日与25日分别攻击了港口及补给舰队。期间约翰·麦凯恩改以汉考克号为旗舰。25日中午12时35分,汉考克号受到神风特攻队自杀飞机攻击。一架日机向汉考克号俯冲,在300呎至700呎上空被防空炮击毁,机翼碎片及油缸撞入甲板起火,但被损管人员迅即扑灭。舰上一台20毫米机炮损毁。埃塞克斯号、卡伯特号及无畏号先后被自杀飞机攻击。其中无畏号被迫返回旧金山修理,埃塞克斯号及卡伯特号则相对受损轻微。舰队则在27日晚返回乌利西。

  盟军原计划于12月1日登陆民都洛,但因日军空中力量威胁而延迟。汉考克号等第2分队舰只,在12月10日前往民都洛进行登陆前轰炸,并为14日开始登陆的美军提供掩护。但到18日,当地受台风眼镜蛇(Typhoon Cobra),即著名的“哈尔西台风”吹袭,海面一度掀起40呎高大浪,汉考克号的飞行甲板严重受损。舰队在次日进行搜救,然而返回乌利西进行整修,并在当地度过圣诞节。

  总括二战,汉考克号的机队击落了733架战机,同时击沉34艘商船及14艘战舰。

  9月29日,汉考克号参与首阶段的魔毯行动(Operation Magic Carpet),运载美军返国,于10月4日抵达冲绳岛,在当地接载了1,500名海军陆战队员,然后启程返国。10月21日,汉考克号抵达加州长滩,并卸载飞机。

  稍后汉考克号再参与两次魔毯行动。11月2日,汉考克号前往马努斯岛,搭载超过4,000人,在12月4日返回圣迭戈。7日后汉考克号前往马尼拉,在30日抵达,并接载了3,773人。1946年1月20日,汉考克号抵达阿拉米达,然后改到长滩。稍后汉考克号在西海岸训练飞行员,然后与列克星敦号运载飞机到塞班岛,最后返回华盛顿州布雷默顿,预备退役。

  短暂退役与改建

  1947年5月9日,汉考克号退役,并加入后备舰队,稍后获颁美国海军特别表扬(Navy Unit Commendation)。

  随着冷战开始,美国重新审视海军实力。由于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性能甚佳,而且有空间进行改建,大部分舰只都参与了1947年到1953年的SCB-27现代化改建。汉考克号被分入C组(即SCB-27C,见上文),将岛式建筑及飞行甲板等更新。

  汉考克号于1951年12月15日开始进行改建,并于1954年2月15日完成。期间1952年10月1日,汉考克号被编为攻击航母(CVA)。改建完毕同日,汉考克号返回现役。

  1954年5月7日,汉考克号开始在西海岸进行演练。

  6月1日,一架S2F-1由汉考克号起飞,成为美国首架以蒸气弹射器起飞的飞机。稍后汉考克号亦测试了AIM-7麻雀I型导弹及SSM-N-8轩辕十四巡航导弹,并在日本海及菲律宾海附近执勤。

  1956年3月15日,汉考克号回到圣迭戈,并在4月13日再次退役,开始进行SCB-125改建,于11月15日完成,同时返回现役。稍后汉考克号继续在西海岸进行训练,准备加入太平洋舰队。

  太平洋舰队

  1957年4月6日,汉考克号被派到珍珠港,并在西太平洋进行巡逻,到9月18日返回美国西海岸。这次巡逻并无意外发生。

  1958年2月15日,汉考克号再被派到西太平洋。期间金门炮战爆发,汉考克号亦在美军舰队之列,为国军补给船队护航。10月2日,汉考克号返抵旧金山船厂,进行大修。

  1959年8月1日,汉考克号前往西太平洋。其时老挝政局不稳,汉考克号与第七舰队在南中国海附近警备。稍后汉考克号回国,于1960年1月18日返回旧金山。3月后汉考克号再次进入船厂检修。

  7月16日,汉考克号再前往远东地区,直到1961年3月18日返回美国,主要在南海附近警备。

  1962年2月2日,汉考克号被派到西太平洋,再到越南对开海面巡逻。稍后汉考克号在日本海及夏威夷进行飞行员训练,于10月7日返抵旧金山。

  1963年6月7日,汉考克号前往韩国海域,并在当地进行演习。期间南越总统吴廷琰在11月2日被杀,汉考克号改到越南附近巡逻。12月6日汉考克号返回美国,并在1964年1月16日进入船厂作改建,包括铺设铝面飞行甲板。改建后汉考克号在夏威夷附近进行训练,并在6月2日于圣迭戈举行汉考克号20岁“生日会”,同时准备参与越战。

  退役与荣誉

  1976年1月30日,汉考克号正式退役,舰名在次日从海军名册上剔除。海军在进一步评估后,决定将汉考克号出售。9月1日汉考克号被海军卖出拆解。
CV-20

  顿号航空母舰 (CV-20)是一艘隶属于美国海军的航空母舰,为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的十二号舰,亦是美军第二艘以班宁顿为名的军舰,以纪念美国独立战争的班宁顿之战(Battle of Bennington)。班宁顿号在1945年初加入太平洋战争,参与多场战斗。

  参数:

建造与配置改装

  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

  班宁顿号与同级舰的设计相若。美军为提高建造效率,统一设计方案,令各造船厂以流水作业形式建舰,生产标准化,故其性能与配置与同级舰未有明显分别。

  班宁顿号的龙骨在1942年12月15日置放。它是第一艘在纽约布鲁克林造船厂(Brooklyn Navy Yard)建造的埃塞克斯级。1944年2月26日,班宁顿号下水,并于1944年8月6日服役。

  班宁顿号分别于1950年及1955年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现代化改建,延长舰只的服役时间。

  1950年代号SCB-27A的改建,班宁顿号移除了装甲带侧甲;改建岛式建筑;5吋火炮移至舰侧;强化降落甲板及升降机;更换弹射器,可弹射重40,000磅飞机;加装喷焰偏转器,容许喷射机起降等等。

  1954年SCB-125改建,班宁顿号则改建了封闭式舰艏;斜角飞行甲板;强化拦截网;改建岛式建筑;航空控制塔改至朝向舰艉;改善灯光等等。

  1963年,班宁顿号也参与了主要针对驱逐舰的舰队现代化改建(Fleet Rehabilitation and Modernization, FRAM),以延长服役寿命。此次对埃塞克斯级的改建也被称为SCB-144。

  舰载机方面,二战期间,班宁顿号以F6F、F4U、SBD及TBF为主。1953年后机队主力为F9F、F2H、A-1及A-4,改为反潜航母后则以S-2反潜机为主,E-1预警机为辅。

  服役

  第二次世界大战

  日本

  班宁顿号下水后,在东海岸进行适航测试及飞行演习。12月15日,班宁顿号离开纽约,经巴拿马运河,于1945年1月8日抵达珍珠港,补充燃油及弹药。30日,班宁顿号抵达珍珠港,并在稍后派到乌利西环礁,于2月8日抵达。

  2月10日,舰队离开乌利西,直接航向日本。班宁顿号被编入第1分队,同行的尚有大黄蜂号、胡蜂号及贝勒伍德号。2月16日,班宁顿号等在东京东南150哩放出舰载机,轰炸了横须贺,清除日军仅余的空军力量。这日美军击落日军空中战机245架,摧毁地面战机140架,并破坏了补给港口。次日舰队再击落74架,摧毁地面32架,并破坏机库等设施,此次攻击,美军一艘护航航母被日机炸弹击中。

  2月18日,舰队前往轰炸父岛,为硫磺岛战役拉开序幕。20至24日,班宁顿号开始攻击硫磺岛,逼使日军转到地下防御工事;25日则再攻击东京的补给港口及空军基地。27日,班宁顿号轰炸了冲绳岛,然后与其他分队先后返回乌利西进行补给。

  3月11日,在乌利西休整的舰队,被由日本本土远道而来的自杀飞机攻击,并避过美军的监察,撞入兰道夫号,引发大火。舰队进入警备状态,空袭警告在数小时后解除。早上,舰队航向九州及四国一带海域,并在18至21日间与日军进行多次空战。期间约克城号、企业号、汉考克号及胡蜂号先后中弹受损,富兰克林号损坏更严重,一度失速大火,要由巡洋舰拖行。班宁顿号共击落57架战机,并击伤另外35架,同时轰毁了部分军港。

  由于舰队损失较大,攻击计划取消,班宁顿号在23日改为支援冲绳岛。4月1日,美军开始登陆,长达两月的冲绳战役爆发,期间卡伯特号及汉考克号先后被自杀飞机击中。班宁顿号则成功拦截多架日机,单在4月6日便击落31架,并继续提供空中支援至4月7日。当日以大和号为首的日本海军试图作最后一次反击,班宁顿号等立即前往击沉日本舰队,然后重返冲绳战场。虽然日本舰队全军覆没,但自杀飞机攻击次数却与日俱增。

  4月11日埃塞克斯号与前来接替汉考克号的企业号亦被炸弹击中,两舰均未失去战斗能力。16日企业号再被击中,舰队于18日暂时撤到外海补充燃油及弹药,然后重返战场。5月7日,纳粹德国向盟军投降。11日,碉堡山号被两架神风飞机撞中,失去战斗力而退出战场。由于损伤严重,当日美军下令第4分队撤返乌利西休整,留下其他分队继续战斗。14日企业号亦被自杀飞机攻击受损,最终无法见证日本投降。

  班宁顿号与同行的大黄蜂号却未有受损,更接连轰炸了日本多个城市,并在5月22日击沉补给舰队。27日,第4分队与舰队会合,次日哈尔西接管斯普鲁恩斯的舰队,特遣舰队更名为38号,第2及3分队则在29日前往雷伊泰。

  6月5日,班宁顿号的第1分队被台风康妮(Typhoon Connie)正面吹袭,分队更通过台风风眼。班宁顿号的前部甲板有25呎受损,弹射器损毁,部分飞机及水兵被卷走,飞机升降被逼改在舰艉甲板进行。由于无法战斗,13日班宁顿号返抵雷伊泰进行休整及紧急维修,结束其连续多月的战斗。

  7月1日,舰队再度出征。此时冲绳战役早已结束,日本已无力反胜。美军舰队再开往东京湾,并接连攻击四国、九州及北海道,直到8月15日为止。美军连续多日轰炸横须贺及吴港的军舰,先后攻击了长门号、伊势号、榛名号、日向号、天城号及多艘巡洋舰。8月6日,小男孩原子弹在广岛上空爆炸,8日苏联正式向日本宣战,9日第二颗原子弹在长崎上空投下,日本最终于15日无条件投降。当日班宁顿号的攻击任务取消。

  稍后,班宁顿号派飞机到日本本土,搜索战俘营,并空投药物及粮食。9月2日,日本代表在密苏里号上签署和约,班宁顿号亦在东京湾见证历史一刻,并与第1、3及4分队的航空母舰派出所有飞机作飞行表演。

  短暂退役与改建

  11月7日,班宁顿号返抵旧金山,并在1946年3月经巴拿马运河回到诺福克,于11月8日退役。

  随着冷战开始,美国重新审视海军实力。由于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性能甚佳,而且有空间进行改建,大部分舰只都参与了1947年到1953年的SCB-27现代化改建。班宁顿号被分入A组(即SCB-27A,见上文),将岛式建筑及飞行甲板等更新。

  班宁顿号于1950年12月开始进行改建,并于1952年11月完成。期间1952年10月1日,班宁顿号被编为攻击航母(CVA)。改建完毕同日,班宁顿号返回现役。

  1953年2月13日,班宁顿号开始在加勒比海进行飞行演练。

  4月28日,班宁顿号一个锅炉爆炸,造成11人死亡,但舰身结构未有受损。班宁顿号在5月初返回诺福克,稍后继续在东海岸执勤。

  9月16日,班宁顿号被派到北大西洋与地中海进行巡逻,于1954年2月21日返回母港,继续在东海岸执勤。

  5月26日,班宁顿号的一个弹射器突然爆开,并触发连串爆炸。这次意外造成103人死亡,201人受伤,是战后1950年代死亡人数第二多的海上事故,仅次于1952年胡蜂号与霍布森号的撞船意外。稍后重伤人员由直升机载走,而班宁顿号则到罗德岛州卸载伤员,然后到纽约船厂进行修理,顺道进行SCB-125改建。

  1955年3月19日,班宁顿号完成改建,并在大西洋进行适航测试,稍后则绕过南美洲合恩角到圣迭戈,预备加入太平洋舰队。

  太平洋舰队

  10月31日,班宁顿号到西太平洋巡逻,于1956年4月16日返回美国西岸。此后班宁顿号分别在10月15日至1957年5月22日,及1958年8月21日至1959年1月21日,以攻击航母身份,在西太平洋进行了两次巡逻,并访问多个港口。

  三次巡逻之中,亦只有第二次有“意外”发生。1957年5月7日,班宁顿号在悉尼停泊,庆祝澳州法定假日“珊瑚海日”(Coral Sea Day),纪念15年前的珊瑚海海战。这也是二战后首次有美军战舰访问澳大利亚。

  当日清晨,10名悉尼大学学生打扮成海盗,并带上玩具燧发手枪,由舰侧绳梯登舰。当时舰上只有极少水兵站岗,而发现“海盗”的美军亦未有认真处理,甚至告知“海盗”舰桥位置。稍后“海盗”分成两组,一组人到船员住舱,游说船员为当地一间慈善组织,远西儿童之家(Far West Children's Homes Appeal)筹款,另一组则“占领”了舰桥,并以全船广播宣布“班宁顿号已被悉尼大学海盗占据!”(The U.S.S. Bennington has been captured by Sydney University pirates!),要求船员捐款当作“赎金”,同时启动了备战状态、核武攻击及化学武器攻击警报。

  舰员随即从熟睡中惊醒,赶往站岗。舰桥“海盗”则准备到军官住舱。海军迅即夺回舰桥,并再以全船广播“中止上次命令!”(Belay that last order!),而“海盗”则在舰桥及走廊被截住。此后班宁顿号的保安加强,而海军未有控告或惩罚大学生。此行“海盗”共筹得1,800美金。

  退役与荣誉

  1970年1月15日,班宁顿号正式退役,在华盛顿州布雷默顿船厂处于弃置状态。直到1989年9月20日,舰名才从海军名册上剔除。海军稍后将班宁顿号出售。1994年1月12日班宁顿号被海军卖出,在美国拆走岛式建筑后,于1995年拖到印度古吉拉特邦阿兰港(Alang)拆解。

CV-21

  师号航空母舰 (CV-21)是一艘隶属于美国海军的航空母舰,为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的十三号舰,亦是美军第五艘以拳师为名的军舰。舰名源自1812年战争中,美军企业号透过正面海战俘获的英军战舰拳师号。部分水兵亦昵称拳师号为忙蜂(Busy Bee)。在非官方的称呼上,拳师号亦是长型埃塞克斯级的四号舰。

  参数:

建造与配置改装

  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

  拳师号是长型埃塞克斯级的四号舰,建造配置以提康德罗加号为标准,比原型埃塞克斯级拥有较长舰身,及较佳的防空炮配置。岛式建筑及弹射器亦在建造时更新。

  拳师号的龙骨在1943年9月13日置放,并在1944年12月14日,于1945年4月16日服役。

  拳师号未有参与SCB-27及SCB-125改建。由于舰队需要航母替补,故拳师号等留在现役,让先服役的埃塞克斯级优先进行改建。

  舰载机方面,拳师号起初以F6F、SBD及TBF为主。反潜航母时期后以S-2反潜机为主,E-1预警机为辅。最后改为两栖突击舰时,则搭载西科斯基H-34直升机。

  服役

  战后

  拳师号下水及服役后,在美国东海岸进行适航测试。太平洋战争在8月15日结束,拳师号则在同月抵达西岸圣迭戈,并加入太平洋舰队。

  太平洋舰队-反潜航母

  拳师号在1954年3月3日再到西太平洋巡逻。期间法越战争以法军撤退结束,拳师号到北部湾一带进行警备,至10月11日返抵美国。

  拳师号再于1955年6月3日到西太平洋巡逻,先后访问了横须贺、佐世保、菲律宾、香港及关岛。11月15日,拳师号被重分类为反潜航母(CVS)。1956年2月3日拳师号返抵母港,进入船厂进行改建。

  7月9日,拳师号再次前往太平洋。苏伊士运河危机爆发后,拳师号缩短在香港的休假,前往中东进行警备,在1957年1月30日返回美国。

  1957年10月起,拳师号开始为海军进行两栖突击舰作战测试,然后准备参与核试硬饼乾行动(Operation Hardtack I )。

  1958年2月15日,拳师号前往珍珠港,再到比基尼环礁预备核试。4月28日起,美军开始在埃尼威托克等地进行数十次核试,拳师号担任观测舰队的旗舰。10月14日,拳师号返回圣迭戈,在24日经巴拿马运河,于11月1日抵达诺福克,加入大西洋舰队。这次也是美国大型航空母舰最后一次横过巴拿马运河。由于阔度所限,超过110呎宽的舰只无法通过运河,新型航空母舰全部超过此限。而埃塞克斯级在加上斜角飞行甲板后,亦无法通过。没有改建的埃塞克斯级亦先后再被重分类,不再属于航空母舰。

  大西洋舰队-两栖突击舰

  1959年1月30日,拳师号被重编为两栖突击舰,编号改为LPH-4。进行重编的还有普林斯顿号与佛吉谷号。

  稍后,拳师号主要在地中海一带巡逻,并继续实验两栖突击舰战术。1961年,爆发猪湾事件,古巴卡斯特罗政权与美国关系日差,拳师号加紧在加勒比海巡逻,并在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中,加入封锁古巴。

  1963年2月,拳师号到多米尼加,参加胡安·布什(Juan Bosch)的总统就职典礼,但同年9月布什政权却被推翻。

  1964年8月29日,拳师号被派到海地与多米尼加,救援飓风克利奥(Hurricane Cleo)的灾民。稍后拳师号到西班牙,与北约舰队进行大规模两栖作战演习,由约翰·麦凯恩指挥。

  此时,多米尼加局势日渐不稳。为防古巴介入,林登·约翰逊下令派海军陆战队到多米尼加。1965年4月27日,拳师号与抵达多米尼加,撤走逾千名美国人,在6月29日回到诺福克。

  此后,拳师号在8月暂时用作飞机运输舰,搭载了203架直升机、6架定翼机及1,200士兵,前往越南。9月9日,拳师号在金兰湾军事基地卸载定翼机,再到归仁卸载直升机等物资。稍后拳师号访问了菲律宾、香港、那不勒斯及巴賽隆納,于10月28日返回诺福克。

  1966年2月,拳师号被委派太空任务,负责回收阿波罗计划的AS-201测试太空舱。2月16日,土星1B号运载火箭首次发射升空,太空舱在26分钟后返回地球,由拳师号打捞。

  同年3月,拳师号再被派往回收双子星8号太空舱,取代因飓风受损、正在修理的胡蜂号。由于太空舱在进行太空对接后意外旋转,被迫提前返回,故此未有在加勒比海降落,而改在冲绳岛以东海域。

  拳师号稍后回到诺福克,并再次搭载直升机前往越南。4月26日拳师号抵达卸载,再访问那不勒斯、帕尔马、马略卡及罗塔(Rota)。

  1967年,拳师号进行了大型维修,包括重铺飞行甲板及耐火物料、更换锅炉接管及电脑系统。同年11月,拳师号在新奥尔良开放参观,超过9,000人登舰。

  968年至1969年,拳师号在加勒比海进行人员考核,并访问了中美洲多个国家,未再进行远洋巡行。

  退役与荣誉

  1969年12月1日,拳师号正式退役,舰名同日从海军名册上剔除。稍后海军将拳师号出售。1971年3月13日拳师号被海军卖出,于新泽西州拆解。

CV-22

  立号(USS Independence,CV/CVL-22),1941年5月以阿姆斯特丹号(USS Amsterdam,CL-59)放置龙骨,1942年1月变更用途,1942年8月下水,1943年1月服役。战后参加十字路行动,但在两次试验中都存活下来并仅受轻伤,之后以报废船身分作为放射线污染研究样本,由于放射线污染所以不能以正常方式拆解,因此于1951年1月作为靶舰击沉。

  参数:

  尺 寸 全长189.74米,飞行甲板长165.81米,舰宽21.79米,飞行甲板宽33.25米

  吃 水 6.4米(平均)

  动力装置 4部蒸汽轮机,4台锅炉,4轴,10万马力

  主 炮 127mm×2,40mm×16,20mm×10

  续 航 力 1.3万海里(15节)

  艇 载 机 45架,后减为30架

  最高航速 31节

  编制人数 1569人

  建造与配置改装

  二战中,美国海军急需大量航空母舰服役,新造“埃塞克斯”级航母无法迅速满足战争的需要,因此美海军着手将船型适合作航空母舰的九艘“克利夫兰”级轻巡洋舰改建为轻型航空母舰,并重新定型为“独立”级。

  “独立”号(CV-22)航空母舰是“独立”级航母的首制舰,也是美国第四艘以“独立”号命名的舰只。“独立”号开始建造时为“阿姆斯特丹”号轻巡洋舰(CL-59),1942年2月开始改建为轻型航母,1942年8月22日在纽约造船厂下水,舷号CV-22,1943年1月14日服役,舰长为费尔拉姆海军上校。

  服役:

  “独立”号建成之后,在加勒比海海域进行了海试,随后通过巴拿马运河加入太平洋舰队,于1943年7月3日到达旧金山,7月14日转至珍珠港,2周后在马库斯岛海域与“埃塞克斯”号和“约克城”号航母一起进行了空袭战海上演习。

  1943年7月15日,“独立”号重新命名为CVL-22。9月1日,航母舰载机对该岛进行了空袭,摧毁了岛上70%的设施。10月5日至6日,“独立”号再次袭击了威克岛。

  1943年10月21日,“独立”号离开珍珠港前往圣埃斯皮里图岛,在11月11日袭击拉包尔的战斗中,航母上的火炮手成功击落了6架日军飞机。之后,“独立”号在圣埃斯皮里图岛补充了燃料,随后前往吉尔伯特岛,为11月20日塔拉瓦岛登陆战提供支援。

  在当日的作战中,“独立”号受到了日军飞机的袭击,虽然它击落了6架日机,但日机发射的5条鱼雷中的1条击中了航母右舷1/4处,航母受损严重,于11月23日开往富那富提进行维修。在吉尔伯特岛海域海试后,“独立”号于1944年1月2日返回旧金山接受进一步的修理。

  1944年7月3日,“独立”号重返珍珠港。维修期间,“独立”号加装了飞机弹射器。到达夏威夷海域后,“独立”号开始进行夜间作战演练。8月24日至29日,航母在埃尼维托克岛海域再次进行了演练。8月29日,航母随第38特遣舰队一起参加了帕劳群岛海战,以摧毁岛上的安全设施,为10月攻击菲律宾群岛作准备。在这次战斗中,“独立”号主要执行夜间侦察和空中巡逻任务。

  9月,这支快速航母舰队多次袭击了菲律宾,为日后的登陆战扫清障碍。当日军已无力抵抗时,“独立”号转而执行日间战斗任务,打击吕宋岛上的目标。10月初在乌里兹补充给养和燃料后,“独立”号航母和舰队一起转战日本冲绳岛。在随后的时间里,这支航母战斗群先后袭击了冲绳岛和菲律宾。“独立”号主要执行日间袭击和夜间飞行侦察任务,多次击退日机的反扑。

  在1944年10月的一场强台风中,为了防止舰载机受损,地勤人员将甲板上的舰载机艘用绳子进行了固定,并且在甲板上竖器起了防护网

  10月23日,航母战斗群驶进菲律宾群岛东部海域。日军舰队兵分三路试图返回美军在莱特湾的登陆阵地。10月24日, “独立”号航母特混大队的舰载机在海军上将博根的指挥下,在锡布延海对日军舰队发动了多次攻击。“独立”号的舰载机配合其他舰艇击沉了日军巨型战列舰“武藏”号,并击伤了一艘巡洋舰。

  当天晚上,哈尔西海军上将作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派遣第38特遣舰队向北搜索日军小泽航母舰队。“独立”号的夜间侦察飞机直到26日的拂晓才搜索到日军舰队的踪迹,随即发动了猛烈的进攻。此时是著名的莱特湾海战的最后一日,日军仅有的4艘航母全被击沉,同时,美军重型舰艇在苏里高海峡也取得了战斗的胜利,另一支轻型航母舰队在萨马岛外海的战斗中全歼了日军舰队的残余部队。莱特湾海战使日本海军在远东的海上力量几乎不复存在。之后,“独立”号继续在打击菲律宾群岛的战斗中为第38特遣舰队担任飞行侦察和夜间飞行保护任务。“独立”号在这些战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1月9日至14日,“独立”号返回乌里兹享受难得的假期并进行补给,但很快就又重返菲律宾外海执行夜间攻击和防御任务。12月30日,“独立”号和第38特遣舰队一起再次离开乌里兹向北行进。1945年1月3日至9日,在舰队司令哈尔西指挥下的舰队大胆突入南中国海,为美军在吕宋岛仁牙因港的登陆提供支援。“独立”号航母结束了其夜间侦查作战的使命,于1945年1月30日返回珍珠港接受维修。

  3月13日,“独立”号再次回到乌里兹,为参加攻击冲绳岛的战役做准备,此时的冲绳岛已成为日本在太平洋上的最后一块阵地。3月30日至31日,“独立”号投入了登陆前的空袭战。在4月1日的登陆战中,登陆美军部队受到日军的顽强抵抗,“独立”号航母的舰载机为部队提供空中保护,击落了大量的日机。“独立”号在冲绳岛外海驻扎到6月10日才转到莱特岛。

  7月至8月,“独立”号参加了对日本本土的最后一次打击战,这次战斗大大打击了日军的士气,加快了日本最终投降的进程。8月15日战争结束,“独立”号的舰载机继续执行飞行任务,搜索日本本土上的战俘营,并为联合国占领部队的登陆提供保护。9月22日,航母离开东京,途经塞班岛和关岛,于10月31日到达旧金山。

  11月15日,“独立”号航母加入了“魔毯”舰队,运送参战士兵返回美国,直至1946年1月28日才再次返回旧金山。

  7月1日,作为比基尼岛原子弹试验的革舰,“独立”号接受了爆炸试验。但这艘老舰在试验中并没有沉没,随后又参加了7月25日在夸贾林环礁进行的另一次爆炸试验。

  1946年8月28日,“独立”号航母退役,其高放射性的船体被运至珍珠港和旧金山进行进一步的试验,1951年1月29日,航母最终在加利福尼亚海岸外的一次武器试验中沉没。

  退役与荣誉

  “独立”号航母因在二战中的表现而获得了8枚战星勋章。

CV-23

  林斯顿号(USS Princeton,CV/CVL-23),是美国海军第四艘以“普林斯顿”冠名的舰只,1941年6月2日在纽约造船厂以塔拉哈西号(USS Tallahassee,CL-61)轻型巡洋舰的名义开工建造,1942年2月16日改建为航母CV-23,1942年3月3日更名为“普林斯顿”号。

  参数:

1942年10月18日建成下水。

  1943年2月28日正式投入服役,舰长为亨德森海军上校。1944年10月24日于莱特湾海战中受到重创而被凿沉。

  服役

  服役后在加勒比进行休整,并于1943年7月15日改为CVL-23,与23空中编队前往太平洋。在8月9日抵达珍珠港,25日编入攻击贝克岛的TF 11编队,并担任旗舰,由TG 11.2提供空中掩护,占领该岛并于9月1日至9月14日建设岛上机场。在此期间击落日本侦察机。

  任务完成后,普林斯顿与TF 15会合攻击马金和塔拉瓦的敌方设施,然后返回珍珠港。 10月中旬,它航向圣埃斯皮里图,20日加入TF 38。攻击在布卡和布干维尔斯阿尔的机场(11月1号至11月2号),以减少在奥古斯塔湾登陆时来自日本的空中阻力。在5日和11日飞机侦查拉包尔,19日与TF 50,占领瑙鲁机场。普林斯顿然后驶向东北,经由马金和塔拉瓦,换下其他航母的受损飞机,回到珍珠港西海岸。

  1944年1月3日,普林斯顿在珍珠港,重新加入到TF 50编队。 19日攻击沃杰和Taroa(1月29日至1月31日),以支持对马朱罗和夸贾林的两栖行动。侦查机拍摄下攻击的目标--埃尼威托克岛,2月2日和3日在轰炸Engebi机场后返回。

  1944年10月24日,在莱特湾海战中被日军飞机投下一枚250公斤穿甲弹击中,击穿飞行甲板和机库,在主装甲板爆炸,引起大火拼蔓延至机库。40分钟後,因大火与浓烟使舰上人员撤离,仅留损管人员与友舰实施救援。最後大火引爆该舰航空鱼雷,将舰体炸裂,美军只好用驱逐舰以鱼雷击沉。“普林斯顿”是美国历史上损失最後和最惨(只用一颗炸弹而报废)的舰队航空母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