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庆老年大学赵玉琴:手机为啥让人更感孤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2 07:35:15
 孤独、隔绝、注意力下降


  手机的出现,本来是为了让沟通更便利,却使得人们更加孤独,这样的结果也让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大为吃惊。中外多名专家均表示,手机带给生活的负面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生活圈子变窄。美国社会学家米勒·麦克皮森说,手机使得以往的家庭聚会、同学聚会等传统社交模式变得“不那么重要”。美国心理学家肯纳斯·乔恩也认为,沉溺手机的人们就像“活在气泡里的一代”。“手机和其他多媒体工具像一个气泡把我们包裹起来,让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小小的屏幕上。”


  二、孤独感增加。手机为人们打造了一个惬意的心理空间,让我们在任何时间、地点都能与外界连接,但是心理上的孤独却不断增加。苏州荣格心理咨询中心高级督导王国荣说:“孤独分为两类:一种是没有人在身边,是物理性孤独;另一种是被人群围绕着却仍感孤单,称作哲学性孤独。我们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越来越少,能够接触到的人群就会越来越窄,孤独感就会增加”。谢里·特克尔也提醒,科技重新定义我们对“亲密与孤独”的观念,用“伪技术关系”替代“持久的情感联系”是极危险的,这些技术使人们觉得相互间十分亲密,其实却在不断疏离。正如皮尤调查中显示,人们觉得自己认识很多人,但在上千人的通讯录里却找不到一个能谈心的人。


  三、影响人际关系。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说,如果你在和家人、朋友交流时,不停地摆弄手机,会让对话产生“延迟”,使对方觉得你缺乏诚意,也更容易引起冲突。在公共社交场合,虽然拿着手机可以缓解社交恐惧,但也会让人觉得你对交谈不够重视,对他人不够尊重。


  四、缺乏同情心。谢里·特克尔说,不少研究发现,这一代青少年最缺乏同情心,因为在短信里,你可以回避眼神的交流,可以省却温暖的寒暄,可以不用担心对方看到你的信息后,会产生怎样的表情和回应。


  五、丧失注意力。西南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杨东说,手机等多媒体工具会让人们陷入一种持续的“多任务”状态,甚至会导致“注意力缺失”。斯坦福大学的研究者就发现,经常处在多任务状态的人在处理工作时的注意力显著下降,这大大削减了我们思考的能力,让我们的思维变得更难以深入到复杂的层面。王国荣说,不仅手机让人分心,很多人会发现,就算做别的事情,一样很难集中注意力,效率很低,这就是“注意力缺失”的一种表现。


  六、导致疲劳。瑞典哥德堡萨赫尔格芮学院医学博士加比·巴德雷博士发表文献称,青少年频繁地使用手机,将严重影响睡眠质量,引发感应性疲劳和神经衰弱,特别是对于儿童来说,未来手机可能造成的健康危害和烟酒一样重。 孤独、隔绝、注意力下降


  手机的出现,本来是为了让沟通更便利,却使得人们更加孤独,这样的结果也让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大为吃惊。中外多名专家均表示,手机带给生活的负面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生活圈子变窄。美国社会学家米勒·麦克皮森说,手机使得以往的家庭聚会、同学聚会等传统社交模式变得“不那么重要”。美国心理学家肯纳斯·乔恩也认为,沉溺手机的人们就像“活在气泡里的一代”。“手机和其他多媒体工具像一个气泡把我们包裹起来,让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小小的屏幕上。”


  二、孤独感增加。手机为人们打造了一个惬意的心理空间,让我们在任何时间、地点都能与外界连接,但是心理上的孤独却不断增加。苏州荣格心理咨询中心高级督导王国荣说:“孤独分为两类:一种是没有人在身边,是物理性孤独;另一种是被人群围绕着却仍感孤单,称作哲学性孤独。我们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越来越少,能够接触到的人群就会越来越窄,孤独感就会增加”。谢里·特克尔也提醒,科技重新定义我们对“亲密与孤独”的观念,用“伪技术关系”替代“持久的情感联系”是极危险的,这些技术使人们觉得相互间十分亲密,其实却在不断疏离。正如皮尤调查中显示,人们觉得自己认识很多人,但在上千人的通讯录里却找不到一个能谈心的人。


  三、影响人际关系。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说,如果你在和家人、朋友交流时,不停地摆弄手机,会让对话产生“延迟”,使对方觉得你缺乏诚意,也更容易引起冲突。在公共社交场合,虽然拿着手机可以缓解社交恐惧,但也会让人觉得你对交谈不够重视,对他人不够尊重。


  四、缺乏同情心。谢里·特克尔说,不少研究发现,这一代青少年最缺乏同情心,因为在短信里,你可以回避眼神的交流,可以省却温暖的寒暄,可以不用担心对方看到你的信息后,会产生怎样的表情和回应。


  五、丧失注意力。西南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杨东说,手机等多媒体工具会让人们陷入一种持续的“多任务”状态,甚至会导致“注意力缺失”。斯坦福大学的研究者就发现,经常处在多任务状态的人在处理工作时的注意力显著下降,这大大削减了我们思考的能力,让我们的思维变得更难以深入到复杂的层面。王国荣说,不仅手机让人分心,很多人会发现,就算做别的事情,一样很难集中注意力,效率很低,这就是“注意力缺失”的一种表现。


  六、导致疲劳。瑞典哥德堡萨赫尔格芮学院医学博士加比·巴德雷博士发表文献称,青少年频繁地使用手机,将严重影响睡眠质量,引发感应性疲劳和神经衰弱,特别是对于儿童来说,未来手机可能造成的健康危害和烟酒一样重。每月一天“无手机日”


  那么,如何才能防止对手机过度依赖,并且避免自己被手机“孤立”呢?专家们给出了以下几个方法。


  一、把手机装在包里,而不是拿在手上。王国荣说,拿在手上会让人们时刻意识到手机的存在,一旦离开,就会产生较为严重的“分离焦虑”。不妨放在包里,调一个响亮些的铃声,这样既可以避免漏接电话,也可以减轻对手机的依赖。在家时,把手机放在离自己远一点的地方,并且规定手机不能带入卧室这样的私密空间。


  二、多和“真人”交流。平时要多培养自己沟通的技巧,多和现实中的人去接触。夏学銮说,这样不仅有助于增加亲密感,也可以改善自己性格上的缺陷。每天留出一定时间和家人交流,规定自己在交谈的时间内,除了接必需的电话,不可以玩手机。多读读书、看看报,从手机上转移注意力也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三、脱敏疗法。如果你真的离不开手机,不妨尝试从短时间的“脱敏疗法”开始。王国荣说,首先尝试散步、逛超市等短时间外出时不带手机。其次,可以尝试周末出门玩不带手机。你会发现,离开手机,地球照样会转。还可以在不影响工作的情况下,每月实行一天“无手机日”,专心陪伴家人,或者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


  四、定期整理手机通讯录。有些人的电话你从来没有拨过,也许他们也早已删除了你的电话。不要害怕这样会与某些人失去联系,在意你的人,总会有办法找到你。杨东说,保持手机通讯录的精简,是简化生活的一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