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逸动xt质量怎么样:中国房价飙升并非是供给不足所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3:29:30
中国房价飙升并非是供给不足所致 [原创 2011-07-28 10:51:57]    字号:大 中 小

     自从年初中央政府推出今年建设1000万套保障房,今后5年将共新建3600万套保障房这一庞大计划以来,围绕着加大保障房的供给究竟能否遏制过高的房价、促进社会公平,这个敏感问题展开的争论就一直没有停歇过。虽然世界上曾经有些国家通过保障房建设达到了解决居民住房难问题。但是1997年香港特首董建华为了应对楼市泡沫,推出了“八万五建屋计划”(跟现在的保障房性质差不多),其结果是以惨败而收场。

    香港特首误判了房地产形势

    就目前看来,世界上通过保障房建设形式来解决社会中低收入人群住房难问题的最成功案例是新加坡,新加坡政府用了六七十年的时间成功的解决了其国内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不过这有个大前提:新加坡房地产没有大泡沫。而香港回归之前的数年,受回归利好的推动,香港房地产市场出现了巨大泡沫,随着房价不断飙升,社会上出现了严重的住房难问题。1997年,特首董建华在施政报告之中提出了“八万五建屋计划” ,意在每年供应不少于85000个住宅单位解决中低收入群体住房难问题。

     但是,这个计划很快就出了问题,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剌破香港房地产泡沫之后,房地产市场投机性需求消失,房价贬值70%,大量家庭成为负资产,由于房价回归理性,民众不需要政府再建这么多保障房来解决住房问题。“八万五计划”最终在人们的批评声浪中不了了之。当年香港特首这个雄心万丈的保障房计划之所以会失败,乃是因为政府误判了房地产形势,误将投资推高的房价原因归结于市场房源供应不足。今天我国内地的形势,与当年香港极为相近。可以这样说,如果不把着力点用在遏制住房投资需求上,那么推出再多的保障房,也解决不了社会对房屋的需求,要想抑制房价,促进社会公平将无从谈起。

     国内高房价并非房产供不应求所致

     在诸多专家看来,房价之所以不断上涨,老百姓之所以买不起房,是因为城市化导致城市人口急剧膨胀,造成住房供不应求,还有各地方政府在土地供应方面也不给力,造成土地资源的稀缺。现在只要在未来5年内增加3600万套保障房供给,可以解决1亿多居民的住房问题,城市老百姓的住房难问题迎刃而解。

     然而,用供求关系来解决当前的高房价问题,很可能是错误的,因为各方面数据都不支持住房供不应求的说法。根据官方统计数据,最近20年来,中国城镇化以每年大约1%的稳定速度在上升,但各地住房建设的速度比这还要快。其结果是,几乎所有城市的人均住房面积在过去若干年里都在持续地上升。以全国人口密度最大的城市深圳为例,该市的常住人口人均住宅面积(住宅总面积/常住人口数)已接近40平方方米。另外,根据发改委官员在今年4月份透露的数据,最近10年,中国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张了50%,而城镇人口只增加了26%。这意味着我国土地城镇化的速度快于人口城镇化的速度,差不多快了一倍,城市建成区的人口密度不断下降。这也从另一个角度间接地证明,最近十年中国城市人口的增长并不是当前住房问题紧张的根源。

      实际上,今天住房问题的根源,并不在于总的供给有什么问题,症结在于社会分配不公以及超量贷币信贷政策,使住房变成了金融投资产品,把房产当作有价证券来抄作,自然会对正常的供求关系造成了严重扭曲。大量的房源,被开发商囤积、被炒房者囤积、被权力者占有,也可以这样讲,相当一部分住房掌握在并不需要住房的人手中。2007年中国股市处于4000点时,很多人认为股市飙升是因为股票的供应不足,只要加大供应就能平抑股价,但是加大股票发行量后,股市还是从4000多点直冲上6000点。这与今天的房地产市场十分相似,当一个商品获得金融属性,并陷入投机狂潮之后,在某个时间内会形成趋势性运动,其价格根本无法拿正常的供求关系来解释。现在中国房价之所以这么高,与供给无关,与楼价投机抄作有关。

     况且,即使是这3600万套保障房建设资金问题得以解决,最终能惠及到保障房的中低收入群体也将非常有限。因为在中国的法制环境和吏治水平下,保障房不但不能促进社会公平,反而会加大社会不公。过去如此,可能将来也会如此,目前,在“硬指标”的逼迫下,各地将形形色色的单位自建房、定向房充数为保障房,还有大量的腐败和不公平现象也会随着保障房的建设而涌现。

     要想让房价回归理性,光靠建造3600万套保障房,充其量最多只能解决20%城市中低收入者的住房问题,如果不从源头上遏制住房地产的投机炒作之风,以及彻底扭转楼市只涨不跌的财富效应,那么中国的房源永远是稀缺的,推出再多的保障房也不能让高房价彻底降下来。其实政府在保障房建设上未必需要建这么多,因这建过多的保障房,会使地方政府加重债务负担,过度的举债对地方政府不利,而应该让房地产去金融化,把投机炒作之风给压制下去。这样社会房源供应增加了,需求减少了,房价自然就能够回归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