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兴十里古银杏长廊:千层底??从神奇发明到倚老卖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3 06:47:58

 

鞋底应该用什么材料来制做工呢?大家都能说出来,橡胶、塑料、牛皮。再往下说你只能说出牛筋底,泡沫塑料底,轮胎底等等,可它们都是橡胶塑料家用族中的小成员。实在是很难再找到更好的材料了。只有你认真想过才能知道,鞋底的材料是非常特殊的,要求极为苛刻。它要有很高的强度,要有足够的韧性,还要有很好的耐磨性能。然后呢我们还希望它柔软舒适,既不怕水又能吸潮。而且它还要便宜,让大多数人都能买得起。这样的要求是矛盾的。强度高怎么还能柔软呢?防水又怎么能吸潮呢?

大家知道橡胶和塑料发明出来只有一二百年的历史。这以前的漫长年月里,只有牛皮可以用来做鞋底。天下有多少人能买得起牛皮底的鞋呢!也许更多的人都只能穿草鞋。在这样的背景下发明出千层底。那就非常重要了。它用布做原料,把一种柔软的东西变成有很高的强度,有足够的韧性,还有很好的耐磨性能的东西。然后它还通风透气,还吸潮。这是不是很神奇呢?我认为非常神奇!在没有橡胶塑料的年代,穿不起牛皮底鞋的人可以穿千层底的布鞋了,它比草鞋强多了。这是带给大多数人的舒适,也可以说是幸福。所以我要说这是最最绝妙的创造!在当时条件下这是非常伟大的创造。

我小时亲身经历过家庭里自己做鞋的过程。那时社会上的物资是极度困乏的。家家户户都用破布打成袼褙,再纳成千屋底的鞋底,再做成鞋。这个方式也是变废为宝物尽其用的办法,破布变成袼褙。用今天的词儿来说这是环保的低炭的。我认为在当时的社会情况和工艺水平下,千层底是一个腐朽变神奇式的创造。

可是千层底有个致命的缺陷,怕湿,怕水。一旦把鞋底弄湿了,再想让它干就难了。刷完了鞋,凉一个星期也干不了,热天它们就会发霉,烂掉。所以才有“刷鞋时切不可将鞋泡在水盆里,应蘸水刷去污物并将鞋底朝上凉干,不可曝晒。”“如遇雨踩泥水后,切不可摔拧,应及时刷净凉干。”这样的保养要求。所以千层底的鞋应该有个潜概念,那就是永远不刷的鞋。这个缺点在过去的漫长岁月里为什么被接受了呢?因为这个缺点不是致命的,因为没有更好的材料所以人们才接受它容忍它。在没有橡胶和塑料的年代千层底是最好的,它比草鞋要舒服多了。

但是在今天橡胶和塑料已广泛使用,它们是制做鞋底的优异材料,在这样的条件下还坚持用布料做成的千层底,如果不是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那就有点不合时宜了。有点倚老卖老。不过只要尺度合适,比如做成像国外高级手表那样,千层底布鞋能成为人们追求的奢侈品也是非常好的。在普通大众的日常生活里,千层底只能是过去时了。我感觉“老北京布鞋”“土疙瘩布鞋”这样的概念都很好。直接把千层底当成核心技术就不一定恰当。尤其你是面向普通大众生产时就显得不太明智。

千层底布鞋适合老太爷在客厅里会客休闲、在书房里读书时穿用。有点什么大事小事都要先换了鞋再去做。也适合闲居在家,出门有车,活动场所是商场饭店的太太小姐穿用。

前些年我曾买过上面几层是千层底,最下面一层是胶底轮胎底的布鞋。意思是不让地面的水湿到上面来。可是日子久了,脚汗也会把鞋弄湿的。这时想凉干它就难了。那层胶底不让水分跑出去。那几双鞋都是刷了不干发霉生味,最后烂了扔掉。普通人穿着千层底的布鞋,什么脏活累活都要干,有水的地方也要去。他又没条件买两双鞋换着穿,那双鞋在他的脚上,汗水雨水混着泥土,是何着的难受、煎熬,现在的人们是难以想像的。

可以说千层底有过它辉煌的时代,那就是橡胶塑料问世之前的年代。能把布料变成鞋底是一个非常伟大的发明。从这一点来说它的意义怎么说也不过分。

同时千层底也带着它的无奈。它辉煌的时代这些无奈是可以忍耐的。可是到了今天人们为什么还要忍耐呢?千层底再伟大也没能超过造纸术。面对新媒体的发展,造纸术的意义正在一点点地下滑。没人能阻止,除非再有一次腐朽变神奇式的变革。千层底也不可能例外。我们只能希望但却未必。

我的几行文字不是非想说让人不爱听的话。只是想从这里回到我买到的那一双好鞋。老北京布鞋仍然有非常多的事情可做。将来是否会超过运动鞋也未可知。但设计者和生产者必须在每一项功能,每一个结构,每一个细微之处下功夫。好鞋才能做出来。穿鞋的人也应该参与到设计中来,就像有品味的食客要对饭店的厨师说出自己的特别要求,按自己的要求加点佐料,变变火候。这样才能有更精到的菜品被创造出来一样。

没人能阻止我们做好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