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书剑txt书包网:品三国论职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23:13:40
《品三国论商道和处世为人》
     
    
帝商第二段修为:跑
  ——善逃者生
  三十六计最绝的一招是什么?“走为上”。但是现代人讲速度,“走”太慢,要“跑”。
  有哪个老板是百战百胜的?一辈子做生意没亏过?没有!既然没有,就要修炼撤退的本领。因为大多数老板都是赚了数百次,结果在一次亏损中就垮了。所以,帝商的第二段修为就是:跑。
  所谓胜败乃兵家常事,赚了钱固然开心,亏了本也千万不要面子上过不去,发现投资错了,马上撤,别顾着伤心,别犹豫还有没有余地,因为你还有更重要的事要做,那就是逃跑。我是三国资本家中的王者,这首先取决于:我是三国的逃跑冠军:
  我第一次成功的逃跑就是借刀杀人,借马逃跑。我想“做”了董卓,结果发现这笔生意风险大,马上毫不犹豫的撤资,还和吕布这个杀人王擦肩而过。好险!如果稍做犹豫,就血本无归!
  之后我还有很多次投资失策,果断“斩仓止血”的记录:
  攻击董卓反遭伏击时,我马上撤退,虽然被徐荣射中肩膀,但还是跑掉了。还有一次就是中陈宫的市场策略,攻打濮阳却困在城中,逃跑时吕布就在我前面:险啊!我以手掩面,加鞭纵马竟过。杀人王吕布从后拍马赶来,将戟在我头盔上敲一下,问我:“曹操何在?”我反指曰:“前面骑黄马者是他。”吕布听说,纵马向前追赶。超悬啊!我最闻名的一次逃跑就是流传千百年的商学院案例“割须弃袍”了。以后进攻东吴市场,平汉中市场时,我也有不少“逃命记录”,三国市场中,恐怕没有人比我逃跑的次数多了,跑得多,经验也多,而且我逃跑选择的时机也越来越准,逃跑的成功率是百分之百,重整旗鼓就越来越迅速!
  跑是一种修为,不是每个老板都能做到的。
跑的经验是:
  1、做任何事情要做最坏的打算,投资要设止损线,要不然就越陷越深,进了“黑洞”
  2、发生危险,需要撤退时,要坚决,不能犹豫。
  3、不要顾面子,失败就是失败,没有“其实不会很失败”的。该割须就割须,该弃袍就弃袍,只要不割脑袋,不弃老本就行。
  4、不要抱不切实际的幻想,有机会就是有机会,没机会就是没机会。宁可不相信“可能还有机会”。勇敢面对耻笑,只要你有一天翻身,就没人敢再笑你,而且会更加觉得你了不起。
  董卓、吕布、袁绍、张鲁、马腾、公孙瓒……这些老板为什么都破产了,消失了?就是因为一亏损的时候,他们不懂得跑。
  很多经理人也是这样,关羽就是不善跑,平时也没学习,一点心理承受能力都没有,又爱面子,打了一辈子胜仗,唯有一次败跑麦城。平时没逃跑过,一下子自己都不知道怎么跑,结果一盘清光,连老命都搭上了。
  我是短跑冠军,不过还有一个更厉害的高手刘备,他是长跑冠军,几十年都在跑,投奔很多诸侯,发现都投资错了,马上就跑,只要保存实力,抓住一个机会就翻本了,而且还暴涨几千倍利润。他那跑功真是天下无敌,自己跑,还能拉上一帮老百姓跑,别人是一边跑一边止损,他还能一边跑一边捡小便宜。孙权也不错,在攻打合肥时,打不过,他不会觉得以多胜少,不赚点路费没面子,而是马上就跑。
  因为只有我们三个人懂得跑的艺术,结果那么多老板就我们三个人做大做强。善跑者生,我们都是“常”跑冠军。
  帝商的第一段修为是“借”,但是善借还要善跑,要不然你通过第一段修为借到的都会打水漂,没打水漂的,又要被逼债还给人家。
  领兵打仗的水平不在勇于进军,而在善于撤军;炒股票的水平不在懂得买进,而在善于卖出;做生意的水平不在懂得投资,而在善于撤资。
 
帝商第三段修为:快
  ——速度决胜
  练好了跑功,懂得掌握进退的分寸了,就可以勇往直前的进攻了。进攻就要有速度,因此,帝商的第三段修为就是:快。
  什么才是真正的快?“说曹操,曹操就到。”——这就是快。
  刚刚起家的时候,我就是采用以骑兵部队快速移动的作战方法取胜的。别人还来不及部署市场战略,我的产品已经铺天盖地的到达终端市场了。我凭借销售部的高速度进攻,以狼驱羊群的方式,以少胜多,以轻驭重,将黄巾三雄的销售部和产品围逼到山谷里,让他们集体“跳曹”,成为我们新员工的主力,曹魏集团迅速得到壮大。
  之后,我继续以速度决胜,全速前进,打垮那些睡大觉的竞争对手,荡平北方市场。紧接着,当刘备还在扭扭捏捏的推却荆州的时候,我日进300里,直抄宛叶,迫使他抛妻弃儿逃跑。那个时候,没人敢叫我的名字,因为他们说“曹”的时候,就已经发现兵临城下,说“操”的时候,刀已经架在脖子上了。科技日新月异,商业的创新和进攻就要如此神速。
  但是生活中,世界上并非永远是速度决定一切,有时候人就是太急于求速,而忽略其它得失。
  高速公路上行走,最大的好处是什么?
  也许你回答“速度”。
  长途司机却会告诉你另外一个答案:“安全”。
  而赤壁大战后,我认为最完美的答案,就是“安全前提下的速度”——我相信这是人们修高速公路的目的。
  对于我们曹魏集团来说,开车(马)已经是家常便饭,我们集团有的是F1高手,但是开船我们还缺乏经验。夺得荆州之后,我就是太急了,大家还在晕船,还不懂得怎么开船的时候,我沉不住气,马上发动名为“赤壁大战”的营销推广计划,进攻东吴市场,结果被周瑜放把火烧光我们的产品,我只得又发挥第二段修为,跑。
  好不容易跑到华容道,被关羽拦住了,我不得不又使出第一段修为:借,向他借路(可见帝商的九段修为是环环相扣的)。
  以上事实说明:帝商的快不是一般的快,是有艺术的,是一种很难练成的修为。“光速前进”不是快,“箭速前进”更不叫快,用孔明的话说,此所谓“强弩之末不能穿鲁缟也”。不能像蒙眼的驴子强闯,而是首先要确保安全。这就是为什么在修炼这个“快”字诀之前,要先修炼逃跑——懂得逃跑,进攻起来才安全。
  所以,快不等于急,快的内容就是“说曹操,曹操就到”,而快的本质是:保持安全前提下的速度。
 
 
帝商第四段修为:犟
  ——“弹”而“簧”之
  能为帝商者,必百折不挠。
  但很多人总把“百折不挠”和“誓不低头”对等起来。因此,你会发现一个现象:很多曾经每战必胜的知名企业家之所以突然销声匿迹,不是因为他们失败太多,而是跟本不能接受自己会失败。
  因此帝商的第四段修为就是:犟。犟,就是要有韧性,要做弹簧,压下去,又弹起来,压力越大,弹起越高。
  我是一个实干派的人,我做事的犟就像在拳击,每次被打,马上回缩,把损伤减到最小,然后根本顾不得伤口,就用最快的速度站起来,然后给对方狠狠的回击——除非你能打死我。我屡战屡败,屡败屡战,一口气直到把北方市场统一为止。
  我和吕布在大拼价格战,夺回兖州市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我的每一场市场进攻,要么就不发动,否则就一定要打到底,就算遇到多大的打击,决不半途而废。即使一时有后退之举,也是为了保存实力,稍做重新组织后,我又会猛烈攻击。
  有些老板总是以为自己是号人物,发起商业竞争,失败了,不懂得像弹簧一样先缩,再弹,而是不顾一切继续攻击,自己亏损累累,直到把弹簧拉成一条直线,才发现自己动不了了。比如刘备,成为帝商之前,他的腰梁骨可以九弯十八曲(要不是张飞揪过董卓,刘备还可能投靠他),但是一成为知名企业家,就牛起来,低不下头了。关羽失败了,他无法接受,结果发动彝陵之战败得更彻底,没脸见记者和投资者,钻到地缝里不出来了。结果也被商会吊销“帝商”执照。
  事实上,真正胜者总是在发动价格战、规模战之前,就做好两败俱伤的准备,但是绝对不能两败俱亡,更不能打不倒别人,自己却死掉。而是每次有输的时候,注意保存实力,这样才能连翻出击,直到打倒对手为止。
  我开始连败连战,但不愿意浪费太多的时间去伤心、去后悔,别人擦伤口的时刻,就是我缩回蓄力的时候,调整市场策略,迅速投入新的市场竞争,不断争取扩大市场占用率,一旦成功,也决不停留,以别人难以反应的速度,迅速扑向下一个机会。
  当然,这和第二段修为:“跑”字诀是不矛盾的,当被打败时,为了不被打死,一定要跑,有多快跑多快,保存实力,然后当竞争者认为你刚刚败退,没有任何警惕时,你以更快的速度卷土重来,杀他个措手不及。
  帝商之犟,不是牛脾气,不是“誓不低头”,如果“誓不低头”,只能像关羽一样引颈就刀,换个“小名节”,那是毫无意义的。帝商之犟不是金刚掌,而是太极拳,在摸爬打滚中成长、成熟。

  历史链接
  东汉献帝兴平元年(194年)夏,曹操攻打徐州,陈留太守张邈造反,伙同陈宫拥护吕布,占领了曹操老巢兖州。 曹操全军开赴濮阳,即刻亲率精锐乘夜突袭,将吕布濮阳城西的偏师完全消灭。陈官判断只有曹操才会如此主动出击,吕布全军出击围歼,曹操大败,杀出重围。刚刚突围立刻又组织进攻,吕布为之吃惊,双方展开惨烈的巷战。吕布军队素质高,曹操兵迅速溃败,曹操当机立断,放弃本阵,快速撤退。混乱中,曹操几乎被吕布抓获。曹操逃回本营后立刻亲自劳军,然后命令全军马上制造攻城武器,再度攻城。吕布和陈宫猜测曹操伤亡惨重,遭此败后必然士气大挫,结果发现曹军又来了。似乎失败的不是曹操。畏惧之下,吕布根本不敢出战。双方相持了百多天,这时遇到了蝗灾,双方退军。
  兴平二年(195年)春天,缓过气来的曹操再次亲率军攻打吕布,迫使吕布后退。夏天,吕布反扑,在半路上遇到了曹操的伏兵,大败而逃。曹操对吕布首次取得了重大胜利。败退中的吕布与陈宫部会合,聚集到一万多部队,转身又来战曹操。曹操大胆的采取了“空城计”虚张声势,吕布不敢贸然进攻。曹操连夜调回了大量的部队。而吕布知道曹操昨天的举动不过是虚张声势而已,第二天一早便主动进攻。结果曹军伏兵大出,大败吕布。吕布连夜逃走,放弃了兖州,投奔刘备。在这场战争中,曹操的表现非常出色,他在连续失败中没有气馁,屡败屡战,以燎原烈火一样的疯狂热情激励出了全军的斗志,虽然身处逆境,但在气势上完全压倒了吕布,最终取得胜利。
 

帝商第五段修为:笑
  帝商的第五段修为是:笑——苦中作乐。
  你笑了——你觉得人人都懂得笑,“笑”这么简单的动作,都是“修为”?你觉得可笑而笑。但是,如果正当你的事业如日中天,在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突然在一个事件中亏掉一大半,或者你老爹、儿子被人杀了,面对仇人,你笑得出来吗?
  我做得到!
  三国市场的老板,很少人像我这样大起大落,并经历过那么多惨败。多少老板都是一蹶不振,再败而亡,他们的名字和品牌从此在市场上销声匿迹。只有我,一次次顽强的站了起来,心里流着血,脸上露出笑。
  即使赤壁大战这样的全面溃败,我仍然会哈哈大笑,每逃出一个伏击点,我就捡回一条命,难道不值得开怀大笑吗?失败已经是失败,难道伤心有用吗?
  任何失败,我都能面不改色,笑声依旧——只有笑傲挫折,不沉溺失败,才能使得自己一次次坚强站起来,卯足犟劲儿,迈向新希望。“笑”和“犟”,也是帝商修为中相生的一对。
  ——只要你心中充满必胜的信念,只要你不击垮自己,没有人可以击垮你!所以你要笑,而且要常练习。今天股票跌停了,今天项目挂了……
  你要对着镜子笑,不是苦笑,一定要看到自己坚强的笑容为止。然后把失败抛之脑后,把烦恼抛之脑后。生活永远是美好的,只要失败的时候你能笑。
  像孔明那样日子过得多痛苦?连《出师表》都像开帐单。我就不同,闷的时候就唱卡拉OK:“青青子吟,悠悠我心……”,人生不过百年,干嘛和自己过不去?弄得员工也过不去?钱是赚不完的,有去也有来,人要懂得享受生活,要偶尔“对酒当歌”,才能更有精神工作。
  除非你能像刘备那样黑,黑到哭功胜于我的笑功,可以哭到地动山摇。你就可以不笑。但可不要哭也哭不成,笑也笑不起——社会上百分之九十的平庸人就是这样。每天都哭笑不得。
  但我总觉得,学笑难,学哭更难,笑得好难,哭得好更难。所以建议大家学笑不学哭。
  帝商之笑,最高境界就是:把成功写在脸上。
  哪怕你败得一塌糊涂,你都要让看到你笑容的人感受到——你无时不刻把成功写在脸上。
  心里流着血,脸上露出笑。把成功写在脸上,投资者和机会就都不会离你而去。
  
历史链接
  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董卓退军时,曹操号召大家凭借绝对兵力优势追击,“一战而定”,但是大家各怀鬼胎,只有曹操带少量部队攻击,在荥阳遭董卓大军反扑,十八路诸侯居然坐视不救,曹操几乎面临了家破人亡的惨境。但逃出来后,曹操仍然笑对各路诸侯,并耻笑他们。后来,他的父亲被陶谦杀死了,但为了战局,他还是可以面不改色,强作欢颜,跟陶谦握手和解(但后来兴兵屠城);在宛城,儿子和最心爱的大将典韦被张绣杀了,但为了战局,他仍可以笑迎张绣,跟张绣结盟,并且之后也没有诛杀张绣。曹操是一个非常坚忍、打不垮的军事领袖。
  208年,曹操在赤壁溃败,孔明派张飞、赵云等在曹操必经之处的险要地方设下埋伏,曹操逃到每处设伏点,都放声大笑周瑜和诸葛亮的错漏,说在此处设埋伏,必然可以擒拿自己,每次笑后,伏军就杀了出来。诸葛亮料定曹操会走华容道,派关羽把守擒拿曹操,关羽为报早日曹操收留和知遇之恩,放了曹操。
 
 
帝商第六段修为:忍
  ——以心为盾
  前面的五个修为,使我成为一个商界高手。但是,在赤壁,我使出这五段修为,最终还是失败,如果不是我平时敬重真正有实力的人才,曾经放了关羽一马,那么,“跑”字诀在华容道也发挥不了作用。
  这段经历,使我陷入了深思。其实一路快速挺进,我还没时间坐下来好好思考。赤壁大战是我人生的一个低谷。而这次坐在谷底思考,使我修炼成帝商的第六层心功:忍。
  赤壁大战使我认识到:经济规模不等于规模经济。
  过去我是怎么胜利的?袁绍集团天下九州有其四,具备有无可匹敌的经济规模,但是由此他骄傲自满,不把天下小企业放在眼里,急于扩张,想大鱼吃小鱼,结果倒是先让我这快鱼在官渡之战咬了一口。如果这时候我也是见钱眼红,去和他拼斗,可能赢的还不是我,因为他只是受伤,但是实力还是最强大。我接受了运营总监郭嘉的建议:忍。我忍,忍到最后,袁谭、袁尚分裂了,最后他们的财产也是别人送上门来,我不费一兵一卒。
  而赤壁之战,我就是不能忍,犯了袁绍集团相同的错误:自以为财大气粗!
  每一次新的市场机会来的时候,抓住机会的人为数是不少的。但是,市场上绝大多数赚取第一桶金的人,都会过于自信,盲目扩张,所以最终只有少数人成功。经济周期低落的时候,经济政策不明朗的时候,竞争对手太强大而不断挑衅的时候,利空消息开始出现的时候,要忍;经济过热的时候,跟风如潮的时候,利好消息漫天飞的时候,更要忍。
  打垮竞争者的方式有两种:一、集中优势,密集打击,直到打倒为止,这是击其优势;二、发现其弱势,针对弱势进行牵制,静观其变,让敌人从内部打垮自己。面对孙刘联盟,既然我不能击其优势,何不就牵制其弱势呢?既然在不具备优势的情况下,我曹魏集团都能够在与袁绍集团竞争中“忍”,那么,曹魏集团现在已经是有绝对的市场优势,应该更加能够忍得!
  以心为盾,是为忍。我不相信“命”,但我相信“命运”,命是可运的。我喜欢看股市,因为人生就像一只股票。人的命运,像股票一样,总有起落波折,总有“蓄、守、发”三个阶段。这不是迷信,这是规律,认识这个规律,命就能运起来,就可以豪情万丈的说:我命在我不在天!赤壁之战后,就是我们的“守、蓄”周期。
  于是,曹魏集团从赤壁大战后,开始从全面的战略进攻,转为全面的战略防御——忍。我们实力强大,虽然在他们的频频进逼下,偶失一村半县的市场,但是不伤根本。其间虽有主动出击的小打小闹,那都是宏观战略行为而已,我们再也没有大规模的市场扩张行动。于是,我们忍来了孙刘联盟的分裂,忍来了孙刘大战,忍到了诸葛亮退休,忍到孙、刘的后代都没有危机意识。
  而那个自以为是的孔明则和我相反,烧钱做推广,曹魏集团就等着他们消耗殆尽,然后反手“以心为刀”,尽屠傻猪。
  “忍”,不是说你处于困境,没有任何力量,仰人鼻息,要忍气吞声,那只是普通之忍。普通之忍,是认为“忍字心头一把刀”,是被动的,无奈的,始终你会觉得痛;而帝商之忍,是“以心为盾”,先“铁了心”,再主动用心去做盾。你“以心为盾”都没人能耐你何,当你有一天以心为刀时,则天下利器,尽如刀泥。
  
历史链接
  从历史事件分析,足够的耐心常常使曹操取得胜利,而过于急躁是他每次失败的原因之一。
  官渡相持的时候,兵力和袁绍相差很大,只能勉强保住城池不失。曹操怕支撑不了,派人问荀彧对策。荀彧替曹操下了决心,并且以超凡的远见指出“今画地而守,扼其喉而使不能进,情见势竭,必将有变。此用奇之时,断不可失。”果然不出所料,形势真的发生了变化,曹操也抓住了每一个稍纵即逝的战机,赢得了官渡的胜利。官渡之后,袁绍病死,袁尚继位。袁氏实力犹存,曹操急攻不下。郭嘉指出“兄弟之间,权力相并,各自树党,急之则相救,缓之则相争”,提出“举兵南向荆州,征讨刘表,以候袁氏兄弟之变;变成而后击之,可一举而定也。”果然,曹操一退兵,袁谭、袁尚就内斗。袁谭失败,前来投降曹操。后来曹操西进乌桓,郭嘉病死。留下遗书,这就是著名的辽东战略:“今闻袁熙、袁尚往投辽东,明公切不可加兵。公孙康久畏袁氏吞并,二袁往投必疑。若以兵击之,必并力迎敌,急不可下;若缓之,公孙康、袁氏必自相图,其势然也。”曹操停兵耐心等待。不久,公孙康献上二袁首级。至此,北方完全平定。曹操的这些胜利,几乎是在忍耐等待中取得的。赤壁大战之后,曹操放弃了南下据点,全面进入战略防御,发展北方生产,继任者也基本沿用这一战略:凭借强大的优势,敌人无可奈何,不必担心威胁更本;而按兵不动,等待敌变,再集中力量击溃。而蜀国则不断消耗兵力,导致两国的人口和经济不断拉开距离,最终蜀汉败亡,而孙吴采用类似曹魏的以守为攻战略,但毕竟实力远远不如曹魏,在内部腐败情况下,曹魏出兵一举灭亡吴国。
 
 
帝商第七段修为:狠
  ——无狠不帝
  如果狼对羔羊不狠,就要变成青草;老板对市场不狠,就就要变成乞丐;成功的企业家在商界不狠,就不可能成为帝商。
  所以帝商的第七段修为就是:狠。
  无狠不为帝。我在前言部分已经讲过:一金铸成千滴泪,一将功成万骨枯!这是亘古不变的规律。
  非常之事,必须有非常之人来完成。你说我残忍,是的,我认了,但是每个企业家,都是一样的,借全体员工的智慧,借全体员工的血汗,积累财富。一个国家的政权也是如此。
  我借王垕的人头,世人都说我狠。我在和袁术火拼市场的时候,发不出工资给员工吃饭,没办法,得开除王垕。但是,下棋都知道,两害相侵取其轻,弃车保帅。成功的战争都是这样——利用小部队,吸引对方主力,然后集中自己的主力,打击对方命脉。而在作出这些行为的时候,注定“小部队”是要牺牲的。这叫牺牲小利益,完成大战略——市场上多少老板,都是通过利用某些经理人,或者牺牲员工的利益,来换取自己的超额利润的。比如说,钻空子,出篓子,被人捅破了,找个替死鬼浸笼子。
  大家还说我在选择接班人上“狠”:对曹植太狠。如果是赤壁一战我成功,那么继承大统的必然是曹植,大家都知道一开始我很看好我最聪明的儿子曹冲,而后我看好曹植,重点培养的也是他,但是后来为何给小丕当董事局主席?因为曹植不够狠,我不能选他——刘备、孙权的那些儿子们身上你就可以看到了。那就是教训。他们不知道什么是刀,什么是血,什么是业绩。
  狠字不必多说,也不好多说。天下乌鸦一般黑,世间铜钱一样臭。成功的商人都是狠的,只不过狠的方面各有不同。大家不要笑企业家狠,也不要怨企业家狠,因为能成为帝商者,都是狠字上面一个点:狼。
  
历史链接
  曹魏发展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曹操起兵陈留、讨伐董卓、夺衮州,建立了根据地;后平青州、占许昌、挟天子,为争雄天下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和政治上的主动权; 之后,曹魏采取了先近及远,分化瓦解、先弱后强的原则,逐一击破了盘踞于中原各地的陶谦、袁术、张绣、吕布等诸候势力。官渡一役,一举铲除了当时实力最为强大的袁绍军,乘此席卷乌桓、南吞荆襄,完成统一北方之举。及后因在军事上胜利不断,从而使曹操一度放弃了原有的战略原则,企图一举消灭孙权及刘备二集团,终致赤壁大败。赤壁一战后,曹操再次以各个击破为指导,并西凉、取汉中,解除了关西之制,汉中虽后为刘备所夺,但此举为曹魏与蜀、吴“逐鹿”解除了后顾之忧。 此阶段是曹魏发展、壮大、成熟时期。
  第二阶段:从失汉中至姜维十一伐中原止。这段时间中,曹魏集团看到蜀吴结盟,势力最强之际,开始从战略进攻改为战略防御,坚持采取守势,接连挫败诸葛亮、姜维的频繁北伐,以持久战的形式,迫使蜀汉长年屯兵于野,国力空耗,同时,利用蜀吴之间的利益矛盾,进行分化瓦解,终至魏击蜀而吴不救之境地。
  第三阶段:魏军灭蜀、晋朝吞吴。这一时期,魏晋乘蜀汉将帅不和、姜维避祸、国力日弱之机,用奇兵,取西蜀;及后,晋兵出蜀、荆,合击吴于下游,一统天下。从魏武至司马立晋,七易其主,但其战略方针和原则基本能够一脉相承,魏晋在鼎立三分中始终保持着力量上的强势,是魏晋最终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
 
 
帝商第八段修为:反
  ——背常叛规
  众生随大流,我独逆流上。
  出类拔萃者,必卓尔不群。所以帝商的第八段修为就是:反——反其道而行之。
  为什么我能够在市场战争中经常胜利?为什么我能够在每次失败后很快又重新崛起?为什么我每次进攻看上去都投入所有的筹码,但是失败了却能够主力犹存?
  因为在商界,绝大多数人的竞争思维观是:我如何能打败竞争对手。而我曹操的竞争思维观却是:竞争对手将会如何打败我。
  ——第一种方式,你只会考虑自己的优势,或者别人的劣势;而第二种思维,会使你系统的考虑自己的优势劣势,竞争者的优势劣势。
  这就是帝商心功修为之“反”。
  正因为这一点,世人都说我多疑。其实多疑的背后,就是这样一种思维。
  
 
我曹操有四“反”:
  1、 胜败之反:
  我为什么失败的时候还是呵呵大笑?就是因为“反”。比如在败走华容时,换成别人,必哀鸣疾首,只顾夺路逃窜。而我却反过来设身处地,处处在想:如果我是诸葛亮,我将怎样在哪里埋伏杀曹操?结果我就笑了。虽然一笑完我设想的结果就不幸出现了,但是最后我还是没有不开心——因为我觉得,诸葛亮想到的我都想到了,我虽然输了钱,但是没有输了智。而我的实力还是他们的数倍,只要我不输智,我就还有机会成为胜者,成为笑到最后的人。这就是每一次失败我能若无其事的秘密。
  2、 利益之反:
  “世人都说神仙好,只有功名忘不了”。我迎来东汉董事局主席的时候,袁绍见我功大,不满,我不封自己做大将军,把大将军的牌照发给他,不仅满足了袁绍的虚荣心,也让所有争名夺利的人将妒忌的目光投向了他,这些争名夺利的猪,真是蠢。
  我代理行使东汉集团董事会所有权力的时候,从没打算过自己坐上那个董事局主席的位置——其实坐不坐,没什么区别,可笑世人却常常为了一张有名无实的凳子,和自己过不去,和别人也过不去,结果大家就都和他过不去——袁术就是这样。
  纳谏之反:
  我进攻乌丸市场的时候,绝大多数行政和策划人员都提出反对,但是我还是听了运营总监郭嘉的话远征,结果胜利了。之后,我对所有当初提出反对意见的人都给予现金奖励。而赤壁大战失败了,我更是没有忘记赞扬和表彰当初提出反对意见的人。前者,是因为我是一个很有霸气的人,难免比较独断,大家提的意见,都是为了公司好,如果不表扬他们,他们会觉得我胜利了,等于他们提意见错了,就惧怕我的权威而以后不敢提意见——这些意见可以避免我很多细节的失误。后者,等于老板勇敢的向公司员工承认自己错误——失败是由于自己没有听取意见。这两者的做法,百分之九十九的老板都无法做到。这需要大气,大度和大魄力。任何意见都是应该表扬的,哪怕看上去多么错误,错误的只有你的选择。
  3、 用人之反:别人是学历招人,我则“唯才是举”。
  反,不是逆。反,是要用大魄力 “背常叛规”。反是一种智慧,反是一种创新。要赚大钱,绝不能随大流, 思路决定出路,这是帝商之道。
 
 
 历史链接
  让大将军之位于袁绍:(建安元年)以绍为太尉,封邺侯。时曹操自为大将军,绍耻为之下,伪表辞不受。操大惧,乃让位于绍。二年,使将作大匠孔融持节拜绍大将军,锡弓矢节钺,虎贲百人,兼督冀、青、幽、并四州,然后受之。(《后汉书?袁绍刘表列传》)战胜而重赏反对意见人士:曹操远征乌丸,条件恶劣,当时几乎所有的谋士都反对,但他仍然坚持了郭嘉的战略,大获全胜。回到易州后,却重赏先前劝谏不要攻击的谋士。曹操说:"孤前者乘危远征,侥幸成功。虽得胜,天所佑也,不可以为法。诸君之谏,乃万安之计,是以相赏。后勿难言。”
 
 
帝商第九段修为:诡
  ——无商不奸
  哪个老板敢说自己不奸?没有,绝对没有!有的话,我把头批下来给你(当然,是割发代首。嘿嘿,诡吧?)。
  商界之诡,九转回环。比如关羽从荆州出师攻我市场,我们就怂恿孙权去拿回荆州公司,这是很损的。孙权砍了他的头后,快递给我——等于告诉刘备,他打荆州、杀关羽是奉我的命令(因为关羽正是攻打我才离开荆州的),嫁祸于我,这更损。我呢,则把关羽的人头风光埋葬了,群发QQ哀悼,还在网上给他扫墓,表示事情与我无关——刘备想起以前我曾经五关放关羽,关羽又在华容道放我,在加上我把这人头一葬,会相信我是敬重关羽的,不会杀他。那么无论夺荆州,还是杀关羽,都是孙权趁人之危。结果我们曹魏集团就坐在家里看三国电视台现场直播真人真事的《彝陵大战》!哈哈!整个三国市场的矛盾转移之诡,没有比这桩事情更损的了。
  商界之诡,无奇不有。比如很多人都问我为什么开始的时候要拉拢刘备?刘备那么矫情,一早就应该除掉。我为什么拉他?第一,我让董事局给他发了“皇叔”特级资格证,是想让舆论知道,我是没有夺取国有资产的野心的,还处处尊敬善待他们家族的人。第二,他像一个保险公司的主管,很多老百姓都以为跟了他就买了养老保险。其实他靠的是手下有几个销售精英,我要的不是他,当时他一跳槽,他手下那些打工的也会跟着跳到我这里,明白不?第三,刘备狼子野心,他手下兵不过千的时候,就梦想夺取东汉全部家产,当世界第一富豪——他两个儿子,一个叫刘禅,一个叫刘封。“封禅”二字,只有九五之尊才敢用,而且一般不敢轻易放在名字中,皇帝以外的人用,是要夷九族的。我是要世人知道,这个家伙心里想着什么。不过,我的诡,还算正诡,刘备是阴诡,“皇叔”牌照居然被他利用上了,而且令得不少人都认为“封禅”就是他们家的事儿。
  我觉得我奸就奸。不像刘备,刀心佛口,从来不承认。
  比如市场竞争,我就常常以诡道取胜。
  举例来说,官渡之战后,我们的和袁绍集团在仓亭又对碰上了。程昱献上十段埋伏之计。袁绍几十万人一起攻上来,销售经理许褚假装打不过,不断退缩市场,他们不断追铺市场。逼到河边,我们没退路了,要么跳到河里(我挑选跟许褚的人都是不懂得游水的),要么和他们拼了。大伙肯定就是背水一战了。许褚转身就砍了十几个人,袁军就退,一退,我们预先埋伏的人就一段一段截杀,就发生了这样的情形:追了一天,前面追到许褚的袁军,人已经很少了,抵挡不了许褚,他们觉得后面有他们大队人马,就有依赖性,想退而汇合,而我们的人不懂游水,都死拼了,突然见到他们退,就更勇了,用力砍了。后面的袁军呢?所谓“劲者先,疲者后”,他们觉得前面年轻力壮的都拼不过,都逃回来了,以为前面有很多魏军,就更加退后,而我们十段伏兵就逐步补充进来,造成魏军越来越多的错觉,所以我们越来越勇,而他们就更加怕了,于是心理崩溃了。军倒如山崩,当他们倒退的时候,就是“劲者在后”,等于排成“优良中差”让我们按循序追砍(进攻无序,倒退却在我们的“诡道”上很有次序了,哈哈。),有作战能力的都先砍掉了,非常有成就感啊!其实我们人很少,如果不是分十队,就会被几十万袁军围起来“切瓜”。
  官渡之战后袁绍集团虽然亏损,还不至于清盘,而经过这次,袁氏百年老店的招牌就被我拆了,而曹魏集团,则一下子威震四海。
  “兵者,诡道也”,(《孙子》),商者,也是诡道也。正所谓无商不奸。因此帝商的第九段修为,就是:诡。
  历史链接
  公元200年底,官渡之战曹操大败袁绍。公元201年4月,两军再遇仓亭,首次会战不分胜负。而袁绍兵力占绝对优势,如相持对曹操来说是很危险的,操与诸将商议破绍之策。程昱献十面埋伏之计,劝操退军于河上,伏兵十队,诱绍追至河上,“我军无退路,必将死战,可胜绍矣。”操然其计。次日,十队先进,埋伏左右,预备次第截杀。中军许褚为先锋,至半夜,操令许褚引兵前进,伪作劫寨之势。袁绍五寨人马,一齐俱起。许褚回军便走。袁绍引军赶来,喊声不绝;比及天明,赶至河上。曹军无去路,操大呼曰:“前无去路,诸军何不死战?”众军回身奋力向前。许褚飞马当先,力斩十数将,袁军大乱,遂致崩溃。败退路上,曹军连续追击,十队埋伏,五次截杀,终使袁绍军马死亡殆尽。
总结:九不离十,瞒行天下
  修完了这九段心功,你就可以登峰造极了。不过,这九段心功,还不是帝商的最高境界。为什么我小名叫阿瞒?
第十段:瞒。
  可是我太真实了,我做不到“瞒”,我只是练了点皮毛,还没来得及深入掌握,就退休了。为什么人家讨厌我?就是因为我说过“宁可我负天下人,莫教天下人负我”,这个“负”,大家都理解成“辜负”,但是如果我练成“瞒”功,大家一定会理解成“背负”。我的确是背负着天下人啊,皇帝都背了,担子多重!如果不是我,天下还不知道几人会称皇称帝。可惜我没练成“瞒”功,无法美化这个“负”。
  刘备则一开始就懂的“瞒”,他是倒过来练这十段心功的。虽然这样做最后根基不扎实,并且经脉逆行,“笑”练成“哭”,“犟”练成“软”,最后在“忍”字诀上走火入魔,忍无可忍而死于彝陵之战。但是,至少刘备窃了天下(兵不过千思封禅,汉室未亡先称帝),天下人都被瞒了,而我,却被骂为“汉贼”,“国贼”。如果我能练成此功,则“天下无贼”!
  刘备真是高手啊!因为事先练成这“瞒”字诀,他每逆练成前面的九段的任何一段,就都会被化于无形,比如“狠”,我的狠是“正狠”,而刘备的狠是“阴狠”。刘备杀人放火屠城淹州,都是让别人去干,接受徐州、荆州、甚至坐上董事会主席的位置,都要变成是诸葛亮“逼”他的,世人的眼中,他还是正派的,他手下的人帮他承担了道德责任。他下面的经理人也多少学了点“瞒”功,比如诸葛亮,整个赤壁大战他做了什么贡献呢?只是做了两个事情,一个是“草船借箭”,其实是孙权做的,他却瞒了天下人,把功劳归到自己名下;另一个就是“借东风”,其实赤壁之战的胜利当然主要是周瑜的功劳,现代科技已经证明“借东风”是一场SHOW,他借不借都会有。诸葛亮练成了“借”字诀,而借字诀一加上“瞒”字诀,就威力无比,刘备就靠这两招索取“业务提成”,他们本没多少兵,手下的这些兵也没帮东吴做过什么,只是趁火打劫,拿了不少好处!好在他最后是“走火入魔”(走进陆逊的火中,入地为魔。呵呵)。要不然,我真咽不下这口气。
  最后真正集成十大心功者,是司马懿,佩服啊!在我的眼底下,他天天偷拳,学习我九段修为,而后练成“瞒”字诀,瞒过了我这个九段高手,瞒天下之人,瞒天下资本,成为真正的天下狼王,商中之帝。这里有一点要提醒大家:“唯才是举”本是好事,企业起步初期,用其才而不问其德,发展才快,这个问题不大,因为老板自己可以控制得到。但是,企业大了,就一定要用符合自己价值观和企业文化的人,德才兼备,否则,就是养虎为患。我曹魏百年基业,兴于此,也毁于此。这是我的教训,切记!
  所有现代名人的传记之所以能够流传,就在于“瞒”——懂得进行美化,或者用非常手段赚取第一桶金后,“金盆洗手”,改做正当生意,而后只展现自己正当的一面、艰苦奋斗的一面,百折不挠的一面;不展现他们欺诈、奸险的一面,糊涂、蠢败的一面——哪个“成功人士”会承认他是靠挤兑工人的血汗提炼金子的呢?如果不把这些瞒掉,你就缺乏仁义道德,你就不能当上“劳模”,哪怕你说的都是真话。中国二十四史都是老板的历史,不是员工和顾客的历史,更别说普普通通的一个什么商人传记。
  上面说的都是真话。真的,在三国市场,我为了练“瞒”功,也瞒骗了不少员工,但这一次我决不瞒你!希望你能有所启发,也不要再被那些美化了的表象所骗。多用心听,而不是耳听;多用心看,而不是眼看;多用心说,而不是口说,多用心做,而不是手做,参透其中奥妙,则天下之道,尽在不言中。
 
 曹操简介
  曹操(155~220),即魏武帝。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字孟德,小名阿瞒,谯(今安徽亳县)人。东汉末年,在镇压黄巾起义军中,逐步扩充军事力量。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占据兖州,分化、诱降青州黄巾军的一部份,编为“青州兵”。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于许都 (今河南许昌东),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官渡之战大破军阀袁绍后,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建安十三年,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后封魏王。子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他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对农业生产的恢复有一定作用;用人唯才,打破世族门第观念,罗致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 抑制豪强,加强集权。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历史评价陈寿《三国志》: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摉四州,强盛莫敌。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閴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王沈《魏书》:太祖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书则讲武策,夜则思经传。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
  许劭《魏书》: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天下一盘棋,方圆任我行
  我知道,大家都很难接受一个事实:三国市场上,横空出世的三大资本家,才华横溢的经理人,百舸争流,群星灿烂;才情为箭,智慧作刀,山巅交锋,沧海弄潮,五颜六色,异彩缤纷,而突然有个人站出来说:各位,全部故事到此为止,今天一个叫大晋国际的集团收购了整个市场所有的资产,大家不要再吵,全部下岗,不要再斗智斗勇,今天开始,全国人民改为斗宠物:斗蟋蟀——这是我们大晋的文化。
  不再有梦想,不再有英雄。
  是的,当我的孙子司马炎召开全球记者招待会,突然宣布三国归晋的时候——就如一个大工厂,各条生长线的都开足马力,工人们热火朝天,加班加点,产品大批大批被生产出来,正当人们满怀希望,想象着明天的技术资格能力又升一级、明天可以加一级工资、明天可以升为主管、明天产品卖出去可以收获丰厚利润的时候,突然上头通知:工厂被收购,马上停产——人们都呆住了。
  读者都说:诸葛亮一退休,三国就不再精彩。结果所有的人都很讨厌我。但我就是不理解,所谓的精彩是什么。上班?加班?然后出风头,在媒体亮相?
  那叫浮躁,瞎折腾!
  我干嘛要跟着瞎折腾?我只喜欢下棋。我每天的工作只是下棋,但是我没有对手,我只跟自己下棋。
  在我的眼中,天下就是一个棋盘,三国的所谓精英们,都是棋子。
  天下一盘棋,方圆任我行。
  你说我瞎吹?我露三招给你看看:
  荆州之穴——我奠定三国分立之毒招
  天下人因为浮躁,目光短浅,所以都成了我司马家的棋子。
  比如拿荆州这个棋穴来说。
  我的老东家曹操统一北方后,立即快速夺取荆州,显然太过急躁——他促成了孙刘联盟,如果不是这个动作,刘备绝对不成气候。之后,围绕巩固荆州图天下(曹操)、夺荆州图天下(孙、刘),发生了赤壁大战——这是除了我之外,所有三国的天才集中全部智慧设计出来的一场到此为止全世界最精彩绝伦最具有智能价值的战争。所有的老板和经理人都在这里展现才能,都是为了荆州。我预测曹老板输得精光——这是我想要的结局,所以我不作声,申请了一个做后方支援的角色,远远离开荆州市场。之后,孙刘开始了对荆州的争夺,什么下江陵,什么三气周瑜,折腾得很累,刘备占了上风,占据荆州。后来刘备进位汉中王,势力如日中天,关羽以荆州为据点,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下襄阳、围樊城,中原大震,我的老板几乎要迁都以避其锋。
  ——这样不对啊,刘备这么急,如果曹老板搬总部,关羽再走一步,就横扫中原了,三国均衡局面打破,这不符合我未来“平天下”的战略棋局,而我还羽翼未丰。
  这时候我站出来说话了(大家注意,这是我在《三国演义》中第一次出来说话)——建议魏吴联盟,怂恿孙权夺取荆州,迫使刘备尽两川之兵营救荆州,然后兴兵汉中,使刘备首尾难顾——随即,孙权夺取了荆州,那个各大财经媒体吹嘘为年度最佳经理人、见到竞争对手就说“如插标卖首”、大红大紫、不可一世的关羽,就如小菜一碟让我吃掉了。之后,一切在我的预料之中:刘备全力复仇,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把刘备的血库放掉一半,三国又趋向平衡——你看,这帮浮躁的人到头来不都是瞎折腾嘛!
  我是怎么想到下这个棋子的呢?
  ——荆州是曹操南方攻略必经的据点,扫平天下必争之处;对刘备,是争霸天下的资本;而对于孙权来说,却是退可保全于一方,进可争取机会的关键,生死存亡之地。我一早就看透了这样的棋局,并关注三国大棋盘上这个最关键的穴位。不就是这样吗?这上百万人,从赤壁大战到彝陵大战,一路折腾。就像在下一盘棋,白子不断包围黑子,攻城掠地,节节挺进,观看的人心情激动,满怀憧憬,突然我司马懿走出来,下了一个黑子,全盘白子突然都成了死棋——关键的时刻,我就在荆州这个穴位上下了一个黑子,做死了关羽、也做死了刘备,做死了刘蜀的整盘期。
  我怎么计算关羽会失败呢?他的骄横只是表面原因,重要的一方面是,镇守荆南的糜芳是刘备的小舅子,名义上是南郡太守,与关羽平起平坐,但事实上关羽只是当他为一个无能的手下,每次布置任务就说:“完成不了就开除你”。刘备当年败走当阳,丢弃了老婆——糜芳的妹妹糜夫人,这时的糜芳,自然更加觉得怀恨在心,大家已经不是什么亲戚了,连关羽都这样对他,他到底图个啥呢?所以就开城投了吕蒙;而刘封本来是可以发兵救关羽的,刘备曾经觉得阿斗太弱,难以成气,但是这个“将军即关中王”的关羽,不懂分寸间入他的家事,建议他立阿斗,并将刘封调离外地守城,刘封怨恨,就不发兵相救。关羽肯定是等死了。他死在刘备的家庭斗争中。刘备自己万万没有想到,就是因为自己“妻子如衣服”,导致他“兄弟不能如手足”。
  所以说他们瞎折腾,媒体也瞎报道,A说三国局面是周瑜开创的,B说都是因为诸葛亮,C说那是陆逊,D说不对不对,是他们的老板,争得斗骂起来,一千多年过去了还没停止,还有争论什么“关羽是死于吕蒙手,还是死于诸葛亮的战略”,浮躁,肤浅!全部还都不是我举手之间下了一颗棋?!
  不可一世的刘备就这样玩完了,可见,以我的功力,我是不会把任何人看成对手的。我的对手只有我自己。你说我下多几个棋子,三国怎么可能不归于平静呢?
  做棋局,做生意,做人生,浮躁是要付出代价的。
  空城计之局——我弃子取势之辣招
  空城计居然入选中国三十六计,其实这是一种悲哀——你们说说,历史上除了我老司马,还有哪次战争,有将军在带领占有绝对优势主力的情况下(历史上其它“空城计”都是因为带了少数人,或者只是一个先锋带了一小队人马,就不敢进),见空城而不攻?——打仗不就是为了攻城掠地吗?不攻城还打个屁啊?而现在这个计谋又可以用在哪里?人们总是把“人走楼空”的骗财的伎俩叫做“空城计”,但是这个是和空城计的本义完全两回事的——就是以有示无,使得你不敢进来。你说现代有什么场景可以这样来用?没有!
  人们表面上是理解成:
  我怕有伏兵,犹豫:进?不进?诸葛亮则:以无示有,赌你不敢进来!
  ——我靠!他连旗都没有插,明人都看得出是计谋!
  但是我为什么不进去?
  其实诸葛亮在三国算得上能和我过几招的人。我们都是围棋的黑带九段,不在于一棋一子的得失,明人看我们走一步,但是我们的思维已经在未来的五十步、一百步外殊死较量了。
  那个时候我犹豫的是什么?到现在为止,全世界有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不知道真相。
  我那时候想的是:刘蜀集团因为有了诸葛亮,才有了三分天下的局面,有了三分天下的局面,曹老板才没法统一天下,任务交到小曹手上来完成,才有我司马家族积累资本,偷天换日的机会;有了诸葛亮这个曹魏集团的忧患大敌,才有我司马懿存在的价值。如果我进城拿了你老孔的人头,刘蜀集团就完蛋了,那么,这个时候还没有绝对能力取代曹氏江山的我,回到曹魏集团,就会被收回兵马大权,会被杀掉(就像后来的钟会、邓艾);如果我不拿下你老孔的人头,则世人笑我笨,而你会因为“空城计”而名留千史,我有些心理不平衡。
  ——这不是“要名还是要利”的简单选择题,而是无论我选择什么,除了失去了另外一项之外,还会损失更多。比如,我选择“利”,则退军:第一,我得不到名,第二,还要让人觉得诸葛亮能力在我之上,第三,还要成就他名留千史,等于是牺牲自己在帮他!
  而这个时候,诸葛亮在想什么呢?他看到我未来偷天换日的计划!他的棋局是:我虽然“功不成”,但你司马懿退,我则“名就”;你进来,我用脑袋换取三国的重新洗牌——因为只要没有你司马家族,三国能力又趋向均衡,我蜀地易守难攻,三国就还会继续演义下去!我是一举多赢的选择:我赌你要利不要名,我还要利用你来成就我!
  ——我们考虑的是这些问题,而不是平庸人所想的“城里有没有伏兵”这些低IQ游戏。
  我们都已经是武侠小说中所描写的那种“一个眼神就能横扫千军,杀人万里之外而无形”的那种修为境界了。高手过招,用的不是刀,而是胸中的千万兵马,不是武力的较量,而是功力的交锋。
  高手下棋,弃子而取势。处于刚刚“创业”阶段的我,生存就是第一战略。这次较量,使我更加懂得人生的取舍。我要感谢我的竞争对手:孔明先生——卓越的成功者从来不是打击竞争对手,而是利用竞争对手来激励自己,成就自己。
  我中“空城计”的实质是:怕“鸟尽弓藏”。
  死孔明吓跑生仲达——我骗取天下人之阴招通过上面的案例,这招棋不用详细说了吧?
  如果我不是装做怕他,并且以为他还活着,那么他死了,我就要挥军掩杀啊,那么刘蜀集团即灭,我也就要退休了,就如钟会、邓艾;如果我不挥军掩杀呢,则失职必祸。空城计已经糗一次了,再多一次又如何?
  哎,都说道这份上了,关于“六出祁山”埋藏了一千多年的秘密,今天我全部说了吧。
  大家都知道,诸葛亮六出祁山都无功而返,他无功,那不就是我有功吗?那我为什么不追杀?小曹一定会问这个问题。这样不行啊,我于是每次都是给诸葛亮一点点甜头,目的是欺骗世人的眼光——你们可以看看,诸葛亮的每一次胜利,都是在退军中得到的,其实是我的一种策略:
  他的北伐其实只有五次:
  第一次:失去街亭,他失败了,我“中了”空城计,让他全身而退。
  第二次:他受阻于郝昭的陈仓,退兵时候我让他斩了那个不中用的王双,换上自己的心腹。
  第三次:我开始觉得他好烦,不想和他会面,就叫《八卦周刊》瞎说他造反,刘备那个笨儿子就打电话让他回去,我又假装中了他“退兵增灶”的疑兵之计,让他全身而退。
  第四次:他们的士兵没饭吃,难以为继而撤兵(我心理想:这遭老头子烦不烦啊,比我女朋友还缠,看我拖死你!),我真的烦了,就给他点大的甜头,希望他不要再来,也好让他立功回去领多点粮食给那些可怜的士兵——我司马家将来还要收编他们去开拓东吴的市场。于是我送了张郃的人头给他——那个时候,整个曹魏集团对我牵制最大的是曹真,而曹真的势力中最有影响力的就是张郃。诸葛亮退军时,张郃说,诸葛亮谨慎,必然有埋伏,不可追,这家伙不说还好,一说我一肚子火,就强令他追击,正愁没借口封了曹真一派的口呢。我这颗借刀杀人、杀鸡儆猴的棋子,使得曹真旧部的不满迅速消沉下来,重新确立了我在魏军中的领导中心位置。
  第五次:就是这次被“死孔明”吓跑。
  阎王我都不怕,我怎么会怕他呢?如果我真和他过招,他在我眼中只是小儿科:五次攻打我都没得到一颗米饭,我刀舌子还从来没动过呢?!就说空城那次,如果我动了,呵呵,后果可想而知!
  我是什么人物?蜀兵用“力”,我用“智”,蜀国用“战略”,我用“道”,诸葛亮使用一切“管理工具”,我则用“管理原理”,都不是一个级别的较量!我和曹老板学功夫的时候,几十年都忍过去了,像诸葛亮这样小心眼的人,天天OT,小到士兵一针一线都过问,必然“过劳死”,我一个“拖”字诀就拖死他,怎么需要费一兵一卒呢!
  诸位,天底下,什么叫韬光养晦,什么叫太极,什么叫玩转乾坤,什么叫至阴而阳,什么叫至柔而刚,什么叫枭雄奸雄,什么叫大道无形,你现在知道了吧?
  不要执着于计较蝇头小利,不要计较于一时得失。
  有句广告语说得好:“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曹操,刘备,孙权,五虎名将,天下英豪,因为浮躁,都只能成为我司马家一盘棋局里面的棋子。看看三国经理人排行榜?袁绍、吕布、关羽、周瑜……越浮躁、越张扬,越花哨、越追求名声、越是出位,越是不可一世的,越没有好下场。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城;不谋整田者,不足谋一粟。
 
 历史链接
  219年,关羽水淹七军,围樊城,中原大震,曹操几乎被迫迁都。司马懿、蒋济出计谋,让曹操联合孙权共取荆州,从而瓦解了孙刘联盟,并引发了之后的彝陵大战,孙刘两家均损失惨重,实力大损,三国鼎立局面完全形成。
  公元229年,蜀汉丞相诸葛亮从祁山出发,准备夺取关西。曹睿亲临长安,派大将军曹真带领10万大军拦阻赵云,同时派驻防关中的名将张郃带领5万精锐部队日夜兼程救援祁山。张郃在街亭大败蜀汉先锋马谡,诸葛亮失去了街亭,处处为张郃所制,无奈只有退兵。诸葛亮采用空城计,司马懿虽然带魏军主力,但没有攻城,蜀军全身而退。
  公元234年,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与司马懿对阵于五丈原;司马懿坚守不出;8月,诸葛亮病亡,留计以木刻雕像为惑,魏兵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不敢轻易挺进,蜀汉退兵。
帝商的四种境界
  ——我眼中的三大资本家
  登峰造极,天地人和者,帝。
  而在商界,能在某个领域卓尽人伦,傲视天下者,为帝商。
  帝商有四种境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修身而帝者,刘备
  按照马斯洛的理论,人总是先满足温饱、安全等需求,才会去追求社会地位、荣誉、尊严这些东西的。但是刘备却与众不同。他在吃不饱的时候都想着别人,几乎是朝着马斯洛原理的相反方向来走,实在是非常难得的修为。所以说,商学院的经典理论是培养不出企业家的,因为这些伟大的理论都是一种普遍原理的总结,而普遍原理适合普罗大众——企业家、特别是帝商,却总是与众不同。
  作为贫困小商贩的刘备,首先强烈的、不断的传达自己是贵族的声音,哪怕是没落贵族,总也比说自己是一个摆地摊的好吧。他懂得朝自己的人格和公众形象上贴金,在其它人看来很可笑——肚子都没填饱,你嚷嚷什么?可他就是如此卓尔不群。这正印证了一个心理学理论——你要活得高贵,首先你心里要认为你自己是高贵的,并且永远坚持。
  刘备的“修身”,就是以德立身,以仁立业。刘备出色之处也由此充分展现。比如在接触徐庶的过程中,他展现了几个特质是其它老板很难做到的。当徐庶建议他把那匹马力太大,容易失控的超级无敌赛车“的卢”送给其他基层员工时(传说“的卢”会摔死第一个主人),刘备马上拒绝了这个提议,而且对徐庶开始另眼相待了,因为这违背了他的道德底线(不过后来他的副总经理庞宠就是开这辆“的卢”出事的)。诸葛亮那时还没出现,徐庶对他就是最重要的人物了。可见比起短期利益,他更加重视自己的道德底线。后来,当徐庶的妈妈被我的东家曹老板绑架,徐庶只能去曹老板那里打工赎回人质时,关羽曾经暗示刘备说要把徐庶给杀了,以免为竞争对手添加虎翼,但刘备却说我们不能破坏别人的家庭。
  曹老板夺取荆州市场时,刘备抛弃妻儿,但却顾念百姓,不肯自己逃命,带着一大批老百姓徒步奔跑。这使得全世界的电台媒体镜头都对准了他,还派直升机拍摄整个过程。此举,在后世眼中,颇有炒作成分,但抛弃成见,顾念百姓——忠实的客户,实乃帝商所为。他三次不肯收徐州、以及不肯夺刘表的荆州,也许大家都说他虚伪,但是我却不认为。其实这是社会对人性造成的双重矛盾:他有知识份子(虽然他不算知识份子)那份理想,同时也像多数知识份子一样,内心深处也爱财,希望有成就,不过又不想占人家便宜,希望有一天能靠自己的实力、堂堂正正赚干干净净的钱。他曾经理想化的想统一这两种矛盾,而不是说专门的虚伪。你很难说他的行为是虚假的。
  在我们曹老板那里打工的,很多人都是为名为利;在孙碧眼那里的经理人,却都是为了保住个人既得利益而努力,而对于刘备,则是只有认可他的修身观念的人才会追随他。所以他将三国市场里头思想最纯的人都集聚起来了。例如诸葛亮的工资不够我的十分之一,而且经常被拖欠,但就是愿意为他鞠躬尽瘁,这是非常有杀伤力的。如果三国是他统一的,相信后代历史不会出现“十六国、南北朝”的混乱(基本都是经理人夺了老板的家产)。刘备以自身修为品德来感化天下百姓和经理人,构造了他争夺天下的核心竞争力。所以他们会被称为仁义之师。他属于那种“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人。
  这成就了他。
  可惜他不能齐家,导致后代无能,二世而折。
  齐家而帝者,孙权
  《易经》家人卦曰:“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矣。”
  孙权不会像刘备那样抛妻弃儿,他擅于齐家。而且是“齐大家”——刘备靠近似宗教式的道德洗脑,把一批思想觉悟最高的工人、农民、知识份子团结起来,而孙权则把江东的小资、中产,特别是他们当中的守财奴都伺候得妥妥贴贴,并且长辈尊卑,各安其命,妇孺老小,皆得庇护。功臣死了,他把他们的孩子都接到宫里自己抚养起来。他撑起一个大家族的伞,让大家都很滋润的在伞下遮风避雨,自然上下一条心。这个时候大家都会齐声喊出:公司是我家,发展靠大家。
  在后人看来,他偏安一隅,是一个超级守财奴,其实这是非常无知的看法——他曾经努力开拓过,例如赤壁之战后,派周瑜开拓了江陵市场,他自己则十多年断断续续开拓合肥市场,但那都是得不偿失的投资,他发现自己根本无法占领这些市场后,放弃盲目扩张规模,转而坚守鲁肃为他定下的以守为攻的战略,是非常正确的——因为他们企业的所有特点,都符合商业哲学《孙子》“守则有余,攻则不足”的特征。
  而很多老板则不然,他们为了证明自己很有霸气,很有眼光,很有号召力,自以为是的到处投资、不计成本的铺市场、开拓渠道,就如刘备、诸葛亮(诸葛亮也是一个超级没有家庭观念的人,一年至少有360天是出差的,老婆孩子都不理),结果很多项目都亏损,越拼命越穷,家庭又没带好。
  只有孙权认识到:在经济泡沫、股价飞天,市场各种产品又不计血本拼价格战的时候,有钱人、特别是投资人——江东的大族,更加渴求利益得到保值,再加上有长江作为天然保镖,保全实力,蓄势发展,才是最佳选择。
  天下动乱,百姓思安。于是,他致力于“齐大家”,甚至曾经一度让妹妹嫁给刘备,想把刘备也纳入进来。他注重家族关系,家庭气氛,善于化解各经理人之间的矛盾——发生矛盾,任何不接受调停的,都会被赶出保护伞。
  他打造了那种“上下同欲者,胜”的家族。
  孙权做到了“齐家”的最高修为:以国为家,所以成为帝商。
  这一点,我提倡全世界的经理人、公务员,都要好好的学习。特别是公务员,能学点皮毛都好。大家想想,如果公司里的员工、任何级别的官员能在当上官后,都做到以公司为家,以国为家,那么,就不会有那么多腐败,那么多不负责任,那么多豆腐渣工程……
  ——你想,你爸给你钱去买个彩色电视机,你会买个黑白的来顶数,剩下的钱自己存起来吗?下大雨漏水了,你们“家庭基金”凑了笔钱去修屋檐,你会拿去吃赌嫖吗?换句话说,你会肆无忌惮的贪污家里的钱吗?你会对你的家庭不负责任吗?你家的墙你会用豆腐渣子砌起来吗?
  孙权及其团队的境界,是当今经理人,特别是政府官员都要好好学习的范本。
  可惜孙权不能坚持齐家到底。家里发身“两宫之争”,几个孩子常常打架,最后由一个十岁小孩继承家业,被人操控,走向衰落。
  治国而帝者,曹操我的老东家曹操,在我看来,是整个三国市场唯一算还可以的人物。罗贯中会长说他是“治国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他一出道,就以王霸天下的气势,快、狠、准的铲平了整个北方的混乱。后人说他是“汉贼”,简直是污蔑!无知,也无聊!他有一句话是对天下人最好的应答:“设使国家无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刘备不是三大资本家中第一个称王称帝么?曹操一死,孙权也称帝了。乱天下者,其实是刘备、诸葛亮、孙权这帮人,他们以小聪明,阻碍了中国历史的统一进程。刘备欺骗了天下人,我的老东家捂不住媒体的嘴巴,但是他很有气度——陈琳曾经骂得他狗血淋头,他还是重用他——他不作解释,只作认为对的事情。
  他靠非凡的领导力来折服人,以“唯才是举”来治国,天下英才趋之若鹜。他不像刘备的理想主义,而是实用主义。什么事情都直截了当,干脆。他重才不重德,这在他掌控集团的时代,是完全正确的——因为他有卓越的控制力和领导力,整个商界没有人在这方面可以和他相提并论。他在位的时候,我连公司一张白纸都不敢偷,更别说偷天换日。在他的权威下,全集团都很自觉。
  他教子有方,培养接班人来治国。刘备、孙权无论是自己还是儿子,连一句像样的口号留传后世都没有,而我的老东家和几个儿子,却成了整个时代文人学者的扛旗者,其作品流传千代不衰,他们不但以行为开创了一段历史,而且以文笔书写一段历史,代表一段历史,这在整个世界都是绝无仅有的。他的儿子中,戎马英姿的有曹彰、曹昂等人,才情卓绝的有曹丕,曹植、曹冲等人——这是古今帝王中的吉尼斯世界记录。孙、刘只能望其项背。
  唯才是举、屯田制度,是他治国的最杰出成就和表现:我和他都始终坚持:一个国家、公司的兴旺,一看人力资本(包含接班人),二看经济发展。
  他在生之年不称帝,完全是治国。这一点,我绝对肯定他,我和我儿子一辈子都在向他学习,包括学习他不称帝。其实他在生之年,修身、齐家两种境界也是兼有之的(只是没有孙、刘那样突出),所以到了他的儿子的阶段,曹家已经具备有“平天下”的实力和基础。
  所以,他们三个人的境界,也决定他们三大集团的成就高度是不同的。三大集团的实力和衰落的先后次序,也正是“修身、齐家、治国”三种不同修为和层次的体现。
  司马家族平天下
  如果说三大帝商是“修身、齐家、治国”,那么,集其大成而进入第四层境界“平天下”者,就非我司马家族莫属了。
  我可不是“事后诸葛亮”,因为即使是“事前诸葛亮”都比不上我。
  修身:我韬光养晦,一辈子都在向我的老板曹操学习。几十年的修炼,我看透商界,看透天下,我不但打通任督二脉,身上所有的穴道都打通了,至阳的功力可上九重天,至阴的功力可下十八层地狱。
  齐家:我把孙碧眼经营家国的秘笈参透、学透。我的家族势力在我的经营下达到一手遮天、翻云覆雨的水平;我教育有方,儿孙都非常优秀,而我的儿子们再接再厉,做到了和孙权相反:以家为国,把家族势力发展到雄霸天下的境界,将天下都变为家。
  治国:我出道以来,做过很多重要举措,例如,我是唯一有能力抵制刘蜀集团和孙吴集团进攻的人,确保了我们大后方安全、稳定进行经济发展,坚定不移的继续贯彻曹操老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还有,曹丕当家后,我反对落后的复古管理,坚持与时俱进,整个集团朝先进的管理方向发展。我的儿子们从理念到价值观到执行,和我都高度保持了一致……
  平天下:我的家族三种境界合一的时候,也是刘、孙、曹衰竭的时候,我们顺应市场要求——平天下。
  你怎么说我都好,成王败寇,事实已经证明一切!
  你看看,今天站在商界最顶峰的巨人,哪一个不是前三种境界都齐了的?如果不是,则其霸业必不长久。例如不齐家,事业上是财富的巨人,家庭上却是虚弱的侏儒。后代无能,再牛也不过百年!
 
 历史链接
  魏国建立后,曹丕、夏侯玄等主张严刑峻法,甚至主张恢复肉刑。对立的是以王朗、王修为首的大臣,主张仁政,推崇道义,司马懿属于中间派。当时的复古派不仅要恢复肉刑,而且要恢复奴隶社会的五等制,实行世袭分封制度,关于这一制度在魏晋时期的发展状况,是研究当时政治斗争的关键内容之一。而司马懿反对恢复落后的五等制度。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在他和夏侯玄的通信中有明确表态,夏侯玄在给司马懿的信中要求恢复五等制,“五等之典,虽难卒复,可立仪准以一治制”,废郡守置刺史“宜省郡守,但任刺史”,而司马懿的复信中回答“礼乡闾本行,朝廷考事,大指如所示。而中间一相承习,卒不能改。”“恐此三事,当待贤能然后了耳。”表明了司马懿主张保持政局稳定,反对实行五等制恢复世袭分封。权倾朝野的司马懿死后,虽然司马昭在复古派的压力下实行了五等制,但晋国建立以后还是按照司马懿的方向,顺应历史潮流又废除了五等制,而在魏国时期因此进行的斗争,曾经一度甚至影响了国家统一的进程。
如果三国可以重来
  ——老板:再回头已是百年身
  三国最后归晋了,如果曹操、孙权、刘备知道了,不知道会做何感想?如果三国可以重来,他们会做什么呢?对于这个问题,我邀请了三国商会会长罗贯中对读者做了个调查,得到很多答案:
  如果三国可以重来,曹操不会将刘备引荐给皇帝,让皇帝发给他“皇叔”牌照;煮酒论英雄的时候,应杀了刘备;不应该放走关羽过五关;围攻长坂不应想活抓赵云;统一北方的之后,应以荆州为封赐,调孙权灭刘备;或者先稳定局面,不要急取荆州;如果取了荆州,则不要从乌林进军,决战赤壁,而应该训练水军,分兵从徐州、安徽、乌林多路进攻;陆逊火烧联营之后,或者刘备白帝托孤之时,应趁火打劫;临死前应该夷我司马家三族……
  如果三国可以从来,周瑜不会轻易生气;刘备被困东吴时孙权应听周瑜不要“养虎为患”;吕蒙取了荆州之后应将关羽关押起来,不杀掉;不应该长期分兵荆州和合肥两面作战,只选择一个攻击点……
  如果三国可以重来,刘备应该接受刘彰送荆州、陶谦送徐州;破下邳时不应该建议曹操杀吕布(因为其日后必反);赵云不应该救阿斗;诸葛亮应该在华容道杀了曹操;关羽应憋着气死守荆州;刘备不应该发动彝陵之战;刘备应该等待“天下有变”(彝陵之战一年后曹操死)时机;诸葛亮不应该派马谡守街亭,或者根本不应该六出祁山……
  ——呵呵,我只能摇头,这些答案看上去都很有道理,很有战略思维,可都是太普通了——因为想得太复杂了。
  我知道,大家都说我奸,阴毒。没有人喜欢我。那又怎么样?其实,三个资本家都是千年一遇的奇才,他们的阴毒,个个都不比我差。曹操,孙权,都有屠城的记录,刘备自己不干,那个仁义道德的关羽帮他水淹七军,七军啊!几万条生命!我真想问问他们活着是为什么?
  我告诉你答案:如果三国可以重来,大家肯定说:算了,三分就三分,不要打打杀杀了。要分享,要三赢,不要你死我活。
  你不这样认为吗?你看看他们的后代:曹芳、孙亮、刘禅,马都不想骑!他们根本不理解为何要打打杀杀,就差跪下来对我儿子孙子和姜维那样的人说:各位叔叔,行行好,别吵,让我睡个安稳觉,行不?
  你不信吗?这就是三大企业家的最佳选择——数百万人,在整个中国市场上打打杀杀,你死我活,弄得民不聊生,自己瞎折腾一辈子,到头来都是为我做嫁衣裳。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也许你说历史不容假设,但是,你看看,看看多少企业倒闭了,多少人倒下了,才冷静下来思考自己的战略和方向,思考自己工作为什么?活着为什么?为谁而活?多少人在自慰的唱《从头再来》,假设着一个新的春秋大梦?所以我假设历史,是为了让别人知道假设没意义。引起思索,特别有意义!
  你不信吗?这就是最简单,也是最佳的战略选择——相克相生。麦当劳VS肯德基,可口可乐VS百事可乐……如果前者和后者血拼,最后剩下什么?你以为会剩下一家吗?瞎折腾!
  干嘛打打杀杀?干嘛弄那么多复杂的流程和战略?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是一种宏观战略能力,是一种“道”。道!你懂吗?
  世间之道,本就简单。人类社会千万年来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人类生存发展的规律仍然不变,只是不断地变化方式。就比如马车变成了汽车,汽车再复杂,驾驶都万变不离其宗——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是方向。只要方向盘把错了,什么都是无效的。
  管理之道,同样如此。尽管铺天盖地的管理理论、管理模型席卷而来,然而,管理应当把握的几件事情,还是一样。管理最重要的也是方向,一个企业如果失去了对方向的判断,那么决策失误将导致企业的停滞不前、倒退甚至破产关闭。所以,企业管理复杂现象中,只有方向把握准了,才能做正确的事情。
  管理要战略,而战略所讨论的问题无非就是找对正确的方向,走正确的路。一个领导人要带领一个团队去谋求事业,首先解决目标问题,既有长远追求,又有短期目标。做战略的时候,就不能把所有的问题考虑得太复杂。
  战略无非就是要明确:我为什么而活着?目标是什么?啥东西赚钱?怎么赚?这样就行了。只要这四个问题想清楚了,战略也就形成了。
  很多企业的决策者是完美主义者,实际上把握方向的能力很差,一个问题延伸出很多问题,自己给自己制造不必要的麻烦。比如容易发生的情况是这样:在一个行业里做久了,也想在这个行业里继续发展,那就围绕自己最强作什么来设计战略,但往往不是,看到别人从某种发展模式中发展了,就觉得是不是自己企业也应该这么去走,今天这个发展了,就想学这个;明天那个发展了,又想学那个;结果搞得自己最核心的优势都没有了,该往哪里走又没有方向了。失败之后,才重新收拾烂摊子,瞎琢磨着其实过去自己应该咋走。
  也许你该停止质骂我“让三国成为一个没有英雄、没有梦想的年代”了吧?你应该理解为什么晋朝在整个中国历史、世界历史那么冷漠?那么崇尚道教和玩蟋蟀了吧?
活着为什么?
  ——经理人:有多少爱可以重来
  有那么一天,我把所有在市场上拼杀的经理人们都叫停了,每人给他一杯红酒,然后说:大家停下来5分钟,回答一个问题:你活着是为什么?
  三国的经理人,世界的经理人,有多少人思索过这个问题呢?财富似花,繁华如梦,小乔初嫁,羽扇伦巾,经过五关六将,水淹火烧,到头来剩下些什么?樯橹灰飞烟灭!
  ——喝酒之前,闭上你们的眼睛想想吧。
  你们瞎折腾为什么?全部不就是为了从别人那里获得掌声?为别人的掌声而活,这样不累吗?
  ——看看吧,诸葛亮,周瑜,吕布、关羽……举杯之际,低头就饮的一刹那,强装的笑容却由于极度的痛苦而变得憔悴了,那摇曳不定的橙红色酒浆里,仿佛盛着自己的隐隐苦痛,累累伤痕,盈盈血泪,楚楚青春……
  经理人啊,好好问问自己:活着为什么,然后好好给自己做个规划吧。
  规划,懂吗?不是教科书上那个概念,丢掉商学院那些又臭又长的理论,“规划”没有它说的那么复杂。只要明白两点:起点是什么?你要去哪里?至于两点之间,是直线,还是曲线,不要企图弄得太清楚,放开大步走吧。千万不要像这些三国的经理人,自己都不知道为何打打杀杀,不知道自己想要干什么,能干些什么。实实在在的干活,要沉稳。沉稳,你懂吗?不要急于求成,不要追求名声,把花在不实在的事情上的那些时间抽出来,陪陪父母,老婆,教育孩子。
  你看像诸葛亮,到处追名逐利,抹粉贴金,劳碌奔波,得到的是什么呢?他六出祁山,手无寸功,却名声大震,我弄得他手无寸功,却一点都没名声。名声有什么用啊?干吗非要把自己包装得像个贵族?包装得像个“文明人”?“文明人”过得好吗?诸葛亮是三国最地道、最穷兵黩武的侵略者、最肮脏的“文明人”!你知道孟获们的痛苦吗?他们本来很幸福的,诸葛亮6次绑架他,把所谓的文明方式强加给他——干嘛要人家像你一样生活啊?美国人来了,你看到有一个伊拉克人脸上曾经有幸福的笑容吗?其实像诸葛亮一样的经理人,都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丢下孩子不管,说自己赚钱卖雪糕给他,孩子要的不是雪糕啊。诸葛亮天下扬名,千秋万代,我IQ、EQ、成就都比他强,却没人怎么知道我,没人怎么尊崇我。可诸葛亮得到什么?我得到什么?在“空城计”中,我成全他千年留名,我舍弃名声,但我成就了儿子们200年基业!这叫作“闷声赚大钱”。我打心理瞧不起那些正儿八经的经理人,成天在媒体露脸,卖相,臭美。这些天天追求扬名立万的人,其实也不就是为了赚那么百把万年薪?而那些被他们看不起的传统土老板却是真正的隐形冠军!年入数千万。他们从来不嚷嚷,从来不标榜自己。经理人成于名,累于名,也败于名。浮躁,使得当今的经理人缺乏理性、耐性、战略高度。
  也许,你也会说,三国市场的老板和手下明星经理人的不幸,就是都出生在同一年代,如果分别放在其它不同年代,都会是一代明主、一代精英,轰轰烈烈,功勋彪炳。可惜,现实就是这样——亮为瑜而生,懿为亮而存。这就必须进行残酷的竞争,就必须通过竞争耗尽青春、才华和血泪来换取灯红酒绿,纸醉金迷。所有的经理人,每天就是上班、加班、竞争,酒杯应酬,争名夺利,太忙的时候,把家庭、孩子、亲情、友情都抛却一边,甚至为了达成某种目的,把他们都当成交易品搭上了,明明不爱某个个人,为了钱,地位,荣誉,就娶了、嫁了;明明不想干的事情,为了享受、为了出人头地,干了,做了。觥筹交错之后,是杯盘狼藉,极尽浮华过后,剩下的只有空虚。当拼杀得家破人亡,奄奄一息的时候,最后就剩下我这个不喜欢竞争的人拣了便宜了。大家都是蝉、螳螂、麻雀、老鹰,我是猎人。
  所以,你可以看到,三国之后的世界冷静下来了,三国之后历史寂寞下来了,直到唐朝(尽管十六国、南北朝混战更加支离破碎,风雨飘摇,但是没有那么多明星人物起来呐喊,大家都想平息战争,大家都累,累啊。累,你懂么?)。特别是我们司马家。其实整个中国历史也好,世界历史也好,你可以看到,晋朝二百年是很不引人注目的。但说句心里话,在全世界文明史中,我们过得最好,最舒服。没有太多名人叫嚷,没有太多牢骚,无情的商业竞争,折腾得大家都累了——整个晋朝都就像我的个性,低调,而且不喜欢战争(我们镇压叛乱,但不喜欢征服)。我们都过着田园的生活,所以那个年代没有什么伟人,人们注重个人享受,有的都是斗蟋蟀、毛笔字、小夜曲和田园诗画弄得最好的人,有钱人则喜欢游山玩水,研究道教长生之术,还有攀比富有,而且很普及。现代人从走出校园打工到身家千万,辛辛苦苦才能买下的农家别墅,我们那个时候是随手就能弄到手。用现在的话说,我们很小资,而且小资得有些奢侈,奢侈得有些颓废,与世无争。
  对于中国或者世界文明史来说,我们是颓废的,可是对于我们自己来说,确实很写意。生活无非就是追求这样,不是么?干嘛要打打杀杀?干嘛要把田园毁掉,建起高楼大厦,之后挥汗流血,牺牲自我的生活和时间,去赚钱,然后又去买回自己毁掉的田园?用健康和青春去换钱,然后又用钱买回健康和青春?这不是瞎折腾吗?
  但也许这是社会给人的一种魔咒,一种无时不刻存在的战争。如果说人生是一场游戏,也许什么游戏你都可以不参加,但是有一种游戏,自从有了社会,就不容你拒绝参加——那就是“竞争”。无论你接受不接受,你每天都在淘汰别人,或者被别人淘汰。
  如果真的不能逃避这样的命运,就拼吧(但记得要有规划啊,不要盲目)!与其选择逃避,不如勇敢面对。但是千万不要把亲情、家庭、后代教育都搭上啊,人就这么一辈子,站在金子塔尖的只有那么一块,所以,真的赚到钱了,不要忘记,一将功成万骨枯!你的成就,都是很多你认识和不认识的人用血泪汗水搭起来的,多点回报社会。
  真的到了六十岁了,如果你发现塔尖不是你,就认命吧,回归本我,过点平淡的日子,别管别人怎么看你,那些都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大厦千间,一眠不过七尺”。人,最重要的是要让自己活得轻松、快乐——生活要追求简单,工作要追求简化,思考要追求简约。就像我们大晋的田园生活,男耕女织。节省下来的时间和精力,就是你和你的家人用不了的财富。
  也许我这样说不仅是小资,不仅是颓废,你还会说我堕落了。
  可是我感觉到:这个时候,你心理已经在开始羡慕我了,你发现你的未来其实也是希望享有这种堕落!
  什么叫做好生活?见仁见智吧。
  祝你堕落。
  历史链接
  诸葛亮去世后,大部分当时的皇帝,根本不能理解为何而战,或者是为什么要继续打下去。于是三国的皇帝都表现出抗战的情绪。先是魏国皇帝奢侈浪费,大兴土木;阿斗则罢丞相职位,停止北伐,是宠信宦官,不问国家大事。他们不再有过去的图天下之想。甚至连见识过战争的孙权,到老年也出现类似情况。
  三国统一后,晋朝继任者极度厌战。然而,接下来的数百年,混战不断,生灵涂炭。300年,晋爆发“八王之乱”,混战七年,始告结束。晋统治基础因之动摇。之后,中国大地进入了长期混战的年代,但是不再出现三国时期那种重战略、大规模的会战。西晋灭亡后,建武元年(317年),琅邪王司马睿在建康(今南京)重建政权,史称东晋。此后,少数民族武装集团亦随战争发展形成独立势力,相继建立政权,史称十六国。中原遂陷入割据、纷繁的混战局面。北方统一前,各国致力于相互混战,对东晋威胁不大,东晋握有一定程度的战争主动权,内部相对比较安宁,地主阶级也向往一种宁静、虚无的生活。后刘裕于元熙二年(420年)代晋称帝,建立宋国,东晋灭亡。之后进入南北朝时期(420—589年)。混战规模加大,直到北周左大丞相杨坚于大定元年(581年)废帝自立,改国号为隋。又经数年准备,北破突厥,继于开皇九年(589年)灭陈,统一了全国,结束了东晋以来270多年的分裂割据局面。从汉献帝初平元年(190年)军阀混战开始,至隋统一中国的400年中,共发生较大的作战630余次。隋朝建立后,很快又陷入军阀混战中,在此期间,全国人口减少三分之二,直到李世民拥护李渊起兵,建立中华大唐帝国。
帝商之道——利
  企业破产了,市场萧条了,经济衰退了,大家都会问一个问题,到底谁是罪人?
  谁?我司马家族吗?好多人这样认为。
  可是,历史的进程需要统一。谁统一了市场?我司马家族。
  所以话都是人说的,看谁说了算。
  在我看来,曹操、刘备、孙权,他们才是罪人,几十年混战,民不聊生!
  他们都不懂得市场是靠什么来统一的。
  “得民心者得天下”,都是商学院的废话,其实是对成功者的一种美化。我司马家族哪里就得民心了?刘备得民心,不是第一个灭亡?我儿子司马昭掌握大权时,全国人民恨不得每人吐口水把它淹没。他夺国之心,做到全民皆知,可谓尽失民心!可这天下最终还不是落入我家小口袋里?!那些已经破产倒闭的国有企业,个个都是基本福利齐全,哪个不是得民心——还叫全民所有制呢!
  历观前朝,春秋五霸,秦始皇,刘邦,那个是得民心的?陈胜、吴广、黄巾三雄,哪个不是民心所向?但结果又如何呢?展望未来,就算最伟大的唐帝国,那个好淫喜色的李渊起兵时,何曾就得了民心了?更别说五代十国、和后来的元军屠城、清兵入关,哪一个是民心所向?全部都是成功者在成功后用于粉饰自己、欺世愚民的政治谎言和心理游戏,世上决定民心的只有权势,以及权势背后的本质——利益。掌握权、势、利,就掌握民心。因为那个时候,天下大话任你说,教科大书任你写,天下的大口任你封!
  失败往往不是失民心开始的,而是先失利,继失权,后失势,最后才是失去民心,失民心已经是事情的“结果”。
  顺“民心”未必就是胜利者。天下之道,一个“人”字,人间之道,一个“利”字。智者参透人性,人性皆为利所制。举最微观的案例来说,比如迟到了不扣钱,只是提醒一下,大家都说这公司好,但是照样迟到!你一扣钱了,大家都说这不好,可是不敢迟到了。再比如,有一个世界500强的老板,对员工很刻薄,公司还加班加点;有一家私营小作坊企业,老板对员工如兄弟,这算是得民心了。他们开出同样的薪酬待遇在人才市场上招聘,如果你投简历,你会投给谁?
  当然,你可以不得民心,但是你不要惹民愤,更不要惹民怨,否则就不长久。
  例如,1块钱的产品你可以卖100元,和你同等质量的产品只能卖10块,这不是民心所想,但你也不会失去民心,相反,你的高价之“势”,会让你比那家为民着想的还更得民心(例如卖感冒药就是这样,1瓶5毛钱的感冒药,老百姓不放心,你改个什么酚什么氨的看不懂的名字,挂15块一包,人心就向你了),但是,你千万不能挂高价卖伪劣产品(例如,你不能卖假药。)
  得民心不一定能得天下,不过得天下之后,如果得民心,则容易守天下——很简单的事实是:你看到,市场上最快赚到钱,赚得最多的,多数都是很“狠”的人;而如果他们的后来者能温柔一点——比如开始注重管理啦,企业文化啦,就能发展壮大。强大的朝代也是这样的特征。
  这些论调,也许都是正统教育所排斥的——这就是为什么很多知识份子不适合创业,而没读书的人就都当起老板来了。因为正统教育从来都是赋予政治色彩的,都是为统治者服务的,历史以来的所有正统教科书,都是教你怎么为别人服务,帮别人挑水,没有教你怎么让别人为你挖井。而读书少的人很少受到这些“金玉良言”的腐蚀。  勇者并非无惧,仁者并非无敌,德者未必王天下,暴者不尽无善终。天下之道,在一利字。
  利之道,帝之道。
  能聚利,分利,控利,则能帝商、帝人、帝国、帝天下。
  历史链接
  三国归晋:曹操死后,曹丕即位。诸葛亮趁机起兵伐魏,司马懿得到重用并逐步掌握兵权。曹丕死后,魏国政权开始腐败。齐王芳在位时发生了辅政的宗室曹爽和太尉司马懿的权力之争。曹爽重用名士排斥司马懿。公元241年,司马懿乘曹爽奉齐王芳出洛阳城谒高平陵的机会发动政变,逼迫曹爽屈服,并处死曹爽及其党羽,独揽朝政,史称高平陵事件。255年,257年,司马师、司马昭分别平定曹魏余党;确立了西晋的基础。司马昭掌握魏国大权后,开始筹划统一全国。他首先控制长江上游的战略据点,并采用先弱后强、各个击破的用兵原则来分别消灭蜀汉、吴国。
  景耀元年(258)以后,蜀汉宦官擅权,政治腐败。大将军姜维北伐,劳而无功。公元263年,曹魏以钟会、郭淮、诸葛绪带领共18万大军进攻蜀汉。邓艾率兵3万多,自狄道向甘松、沓中,进攻驻守在此的姜维;诸葛绪率3万多人马,自祁山向武街、阴平之桥头,切断姜维后路;钟会率主力10余万人,分别从斜谷、骆谷、子午谷,进军汉中;取汉中后与姜维相对于剑阁。邓艾出奇兵从阴平小路历经艰辛,突然出现在成都附近,诸葛亮子诸葛瞻战死,后主阿斗遂投降;蜀汉灭亡。
  公元265年,司马炎以接受禅让为名,废曹奂称帝,改国号晋。
  孙权死(252)后吴国日趋衰弱。由于司马氏以先灭蜀后取吴作为国策,而在灭蜀(263)、代魏(265)后又忙于新朝定制,吴国政权暂得延续。公元279年12月,司马伷自驻地下邳向涂中,王浑出江西,王戎向武昌方向进攻,胡奋出击夏口,杜预自驻地襄阳进军江陵,王濬、唐彬率巴蜀之卒浮顺江流而下,大举进攻东吴。太康元年(280)三月晋军攻下建业,吴帝孙皓降,吴国亡。东汉初平元年(190)后出现的全国分裂局面,经过魏、蜀、吴三个区域的局部统一和相持后,至此又归于全国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