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雯w后摇怎么取消:解悟与见悟??功夫与见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6:40:45

作者:美慧子

 

解悟与见悟

 

其实古时候说开悟,只有“证悟”才算的,才能了生死,并没有其它的悟,现在呢,因为人心很浮躁,如果证悟才算数,佛教就真的门可罗雀了,所以门槛就要放低些,解悟和见悟也就出来了,这就象现在的文凭,含金量都降低了一样,虽然都是大学生,可是水平却和以前相差太远了,即使有了文凭,你到了社会上还要在工作上继续学习,锻炼自己,渐渐才能独当一面。

 

那什么是解悟呢?解悟就是理解了佛经讲的般若思想,佛经都是语言文字,语言文字都是符合逻辑思维的,你也通过自己的逻辑思维认可了佛经的道理,别人再给你说这个世界是神创造的、人死如灯灭等邪知邪见,你绝对不会认同了,这就是解悟了。那么见悟是什么呢?比如我们在这里打七,用功用着用着,真体一下透脱出来,你一下见到了我执消失的无我境界,这就是见悟,我执打掉了,但 “有我”的感觉还在,碰到境界时,那个无我就会模糊掉,或者完全失去,还会随着习气去流浪、去生死。证悟就是把“我”的感觉也消除掉了,任何境界现前都不会让你有所动摇,这才能到家了。

 

打个比方说,解悟就如同你只是在书上见到过故宫的照片,知道北京就是有个故宫,大概什么什么样子,别人如果说没有故宫,或者说故宫和超市一样大,你就知道他说错了,可是如果你脑子不好使,记不住那些有关故宫的数据,有时候别人说错了你也不知道;如果你今生太想看看真的故宫了,你就会愿意花点时间和金钱,亲自到故宫看上一眼,你就知道,哦,故宫原来是这个样子的,里面还有这么多房间和宝贝,这就是“见悟”,但因为你不是北京人,不能说看就看,更不能住在那里,所以每次要回忆一下才能告诉别人故宫的样子,可能有些细节还说不清楚,所以见悟也叫“过路客”,就是对于真体来说,你只是来做了一下客而已;那么证悟的时候呢,故宫就是你的家,你是故宫的主人了,住在这里久了,你家里大门小门的钥匙,那些宝贝的妙处,你全都一清二楚,可以拿起来就用了。

 

我国历朝历代,知识分子修行的比较多,他们的特点是脑子比较灵活,第六意识的功能比较好,非常活跃,往往会走先解悟再怔悟这个路子,从闻思佛法达到解悟后,再起修,见悟后而证悟,所以中国佛法的流传和很多诗歌偈颂、文学作品都联系在一起,比如《楞严经》,就有极高的文学欣赏价值。再比如苏轼、王维、李白等等,既是有名的大居士,也是文学巨匠。

 

但我们要清楚的是,解悟和见悟是不能了生死的,尤其是解悟,解悟了如果不修,就没有走上佛法的正路,和普通凡夫没有什么两样,就象很多宗教系的教授,这样的人走的时候,只是有喜欢佛教理论的习气留下来了,既不能了生死,心里也没有真的菩提种子,这是最可惜的,明白了却不修;见悟呢,就好多了,我们这次打七如果能打掉我执就见悟了,就如同大树的树根已经断了,即使枝叶再茂盛,也肯定会慢慢枯萎掉;全部枯萎掉了就证悟了,那个“我”就再也不会干扰你了,这就是唯有证悟才算数的道理。所以解悟和见悟也都是悟,只是根子稍微浅一些,只要你不自我肯定、未证言证、我慢功高地不再努力了,总有一天你会从解悟而见悟,见悟而证悟的。

 

所以我们要知道,语言当中并没有真理,真理也不在语言当中,听法是为了通过我们智慧的思考,能透过语言,明白无我的真理,知道修行的道路和方向,让我们知道如何从一切物质和精神的执着上,慢慢地抽离开来,跳出一切执着,可是你千万不要以为听懂了就是了,佛法修证没有那么简单。比如有的人一听懂杯子的那个比喻,就跑过来求印证,说:师父,我见性了。我说你见到什么了?他说,我见到这些都是佛性的妙用。我说我没看到什么佛性的妙用啊,你的眼睛是不是有毛病啊?他立刻就不知怎么回答了,这就是通过语言、思维学习来的,学懂了,解悟了,但一离开思维定势,就不知怎么回事了,所以古人说解悟和见悟就象药水汞一样,“沾火就飞”,所以即使你懂了些道理,但只要不修,就一点用处都没有。

 

 

 

思维本身的无我

 

如果解悟如同拿到了三层楼的图纸,我们用功打七就是开始盖楼,准备走上见悟之路了,一念不生这里就是一层和二层,你只要不停地感受一念不生,无形当中就把一层、二层全部盖好了,只要第三层的砖瓦一到位,马上就能建起来。可是我们是怎么盖楼的?喝杯茶、抽抽烟、聊聊天,砖头东扔一块,西扔一块,偶尔盖两下吧,也不按图纸的要求来,时间一会儿就过去了,除了能看着图纸欢喜一下外,楼的影子还没有见着。我们打七不就是这么打的吗?既然明白了一念不生这个状态,为什么不能去持久地体会?因为我们牵挂得太多了,身份、地位、职务、事业、长相、价值、知识观念……都在不停地干扰你,即使你理解了万法皆空的道理,可是一关系到自己,你内心里根本就没有承认过“无我”这个真相。

 

所以当你体会到一念不生时,感觉到这个平等的空灵状态时,你会有恐惧感,甚至马上就跑开,赶紧想想那些红尘中的荣耀和幸福,觉得很踏实;实际上,如果你一直处在一念未生的状态里,它所能带给你的清净和安稳,是无法用世间的一切来衡量的;它的智力水平,也远远超出了意识(大脑)的范畴。

 

我们现在来做一个试验,把定境和理解带来的种种说法、种种思维全部都舍弃。首先,你通过闻思的佛法去思维、观察,认同世间的每一个事物,都是由众多的条件组合而成,而这些事物,它的本质是无我的;然后,观察到你的思维本身也是无我的,因为思维也是来自于外境,外境既然是无我的,思维当然也是无我的。这样观察、选择好了以后,要在心里给它确定,就如同在电脑上,把所有的选择作完后,最后只剩下一个答案:无我,此时你要把回车键按下去——确定,从此,电脑就会按照你选择的程序来运作,我们的生命也就改变了方向。

 

如果能够这样以一念不生的心来生活,来体会人生的种种滋味,不但不会变傻,而且还智力过人,反应异常地准确和迅速,洒脱自在,这就是在人世间,建立了一层、二层楼。你以这种状态打七,就能渐渐放开这个空灵的境界,顺利到达第三层楼。

 

 

 

如佛一般的善知识

 

俗话说:“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没有师父是很难进门的,所以我们修行最怕的就是没有善知识引导。我曾经听到很多人愁眉苦脸地抱怨,说观音菩萨不是说,应以何身得度者,就现什么身来度他吗?我都发了大愿要此生成佛的,怎么这么久了,也没有见到善知识把我当宝贝一样训练训练呢?其实善知识有没有?善知识到处都是,也一直在训练你,可是你既没长眼睛,也没有被训练过关,所以你一直就进步不了。

 

比如有些人觉得境界不错,内心美得不行,赶紧去找师父印证一下,刚想讲个天花乱坠,师父却打断他说:你别在这里讲了!赶紧回去用功!他一下子火就上来了,表面上不敢说,心里却愤愤不平,你这是什么师父啊!既不慈悲,也不智慧,我那么好的境界你都不认可,看来跟我没有缘分,我找别的师父去……其实你不知道师父对你多慈悲啊,他明明是在提醒你现在正是用功进步的好机会,千万不要起心动念,你呢,不但不理解,无明火都上来了,还觉得自己没有得到印证很冤枉,这是什么弟子啊!

 

告诉你一个秘密,你不具备弟子相,就见不到善知识,你只要具备弟子相,无论请教谁都恭恭敬敬地,把他当作佛一样尊重,那么所有的人都是你的善知识,因为佛菩萨都是无相布施的,并不一定借谁的口来度化你,即使对方只是一个烦恼和尚,可是只要你恭恭敬敬地听他讲法,说不定佛菩萨就借他的口来教化你,所以善知识是随处都在的,并不是观音大士的样子才是善知识,关键是看你有没有对三宝的恭敬心。

 

我们现在是怎么一种情况呢?你先把善知识的图像在心里描绘好了,至少要和唐三藏长得差不多吧?然后满面放光地来我面前讲法,我立刻就磕头如捣蒜,否则呢,见了三宝拜也不拜,还仰着头:师父,我已经开悟了,我见到你不用拜,你拜我都可以……,这样的人是不会见到善知识的。所以大家以后要训练自己的恭敬心,对一切众生都象佛一样尊重,尤其对于三宝,不能有丝毫轻慢,如果你要向某个师父请教问题,一定要对他非常有信心才行,不然,不但得不到法益,还会折损你的福德,甚至在你的心中留下祸根;如果信心具足,就算他拿棍子敲你,也能把你的智慧敲开。

 

总之呢,修行的机缘非常难得,我们一定要珍惜,既然明白定境不是开悟,我们就把定境放下吧;既然解悟和见悟是有区别的,那我们通过自己的智慧观察,明白了无我,然后就要通过打七,最起码是要亲眼见到一下吧;如果你能当下承担,我们还有什么可说的呢?所以在座的诸位,我讲了这么多呢,其实并不知道讲了些什么,你们最好也不知道自己听了些什么,安心在一念未生之前,安心在咒上,咱们就谁也不欠谁的了,阿弥陀佛。

 

原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ed781c0100om4m.html

 

功夫与见地

 

见地是非常重要的,见地就是心量,这是“因”,它直接决定你能修证到的层次——果。比如说,罗汉、菩萨和佛的区别,首先就是见地的区别、心量的区别,其次才是功夫的区别,因为唯有心量扩大以后,功夫才会跟不上,就比如我们挣钱,如果只管个人温饱,那很快就能达到,但是如果想让天下人都得到温饱,这点钱马上就不够了,而且,你为了让大家都同时得到幸福,往往自己会一直过得很穷酸,当然内心会非常满足。

 

我们知道,阿罗汉只能看到不生不灭的本质,认为唯有涅磐本体是真实不虚的,所有生灭全是虚幻不实的假象,于是他抛弃了生灭去追求不生灭,直接契入涅磐后,就不出来了,所以阿罗汉都不度众生,有情无情都不度;菩萨的见地和心量就比罗汉广阔很多,他既能看到不生灭的本质,又能对有情众生的痛苦感同身受,所以菩萨都会度众生,哪怕见地刚刚打开、自己功夫还不够的凡夫菩萨们,也都会毫无疲倦地讲经说法,希望众生也看到身心世界的真相,从而能够跳出苦海;佛的见地就更高了,心量也最大,他认为一切众生全都是佛,有情无情同圆种智,因此度一切众生却实无众生可度,当下就是净土,这才能成就圆满无碍的极乐世界。

 

所以说,如果只有功夫没有见地,哪怕打坐能坐上几千年,见地却没有打开,那还是要轮回的;当然,如果见地打开了,但功夫跟不上,也是不能马上了生死的,所以我们修行,见地和功夫,一定要搞清楚,既要互相匹配,也不能混淆。比如,你通过打坐,定力增加了,你感受得到生命还有那么一个平台、还有这种展现,这全部都是功夫;真正开大智慧,是靠你一个念头相应。

 

我虽然讲得很清楚,但你们听得未必清楚,没有做好准备的人,是听不清楚的。听清楚了你就没有必要坐在这里了,听不清楚也没有关系,但你确实需要把其它妄想都停下来,专注地去“参”一下这个道理,如果你不能这样去参,去认真如法地思维,那你也没有必要坐在这里了,因为你妄想中的那些价值观念,已经把你牢牢地捆在了生灭轮回的车上,无法回头了。其实只要你肯回头,能够回光返照,一定就会发现自身、自心,乃至一切万法的本质都是如此清净、圆满。

 

 

原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ed781c0100occ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