锋钢锯条刀排行榜图片:吴文翰:“引化拿发”是推手的程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14:31:38
《   -   》 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990
1989
1988
1987
1986
1985
1984
1983
1982
1981
1980
1979
1978
1977
1976
1975
1974
1973
1972
1971
1970
1969
1968
1967 « 返回上一页

我迷太极的日志

我迷太极的主页 » TA的所有日志 » 查看日志

吴文翰:“引化拿发”是推手的程序

已有 13 次阅读  22小时前 吴文翰:“引化拿发”是推手的程序 来源:转自天下武林网   太极拳的构成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十三势拳架,另一个就是推手(打手)。李亦畲说,太极拳“走架就是打手,打手就是走架”。说明太极拳的拳架和推手是相辅相成的,是一体的。武禹襄的《打手要言》中讲,太极拳“不外起承转合”。这里的起承转合,不仅是讲拳架练习,也是讲打手的。武禹襄说,推手时双方手臂接触,随即松开,不是两人的手臂松开,然后就按照“起承转合”来进行推手。后来,李亦畲等人在此基础上,按“起承转合”这个程序,提出“擎引松放”“敷盖对吞”等方法;再后来,就出现了“引化拿发”这四个字。也有人在前面加了一个“听”字,就是“听引化拿发”
    “听”,就是听劲。要”听”对方劲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要做到”彼有力,我亦有力:彼无力,我亦无力”,要“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最重要的是我“意在先”。
    “引”,就是“引进落空”的意思。在“听劲”的基础上.要顺势借力,把对方的劲力往自己空处引。李亦畲讲:“力由人借,劲由己发。”讲的就是借对方的力,然后把对方发出去。在推手时,”手不往空处去,手不往空处落“。也就是双方手臂缠绕时,手要时刻找对方的中心线.同时.也要防守自己的中心线,把对方劲力往空处 “化”,是消化的意思。对方的来力都是有一定的力度和速度的,这时,我一定要消化、化解,不能抵抗。如果抵抗,就成顶牛了。这是和太极拳的用力原则相违背的。这里,“引“和“化”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引进来,才能化解;没有引进,也就没有化解。所以,推手时,“听劲”是第一步.“引进”是第二步.“化劲”是第三步。
    “拿“,是把对方控制住的意思。也就是王宗岳说的“我顺人背谓之粘”。在推手过程中.把对方控制住.使对方不能走化,就是拿。这里的拿,不是反关节控制,而是拿住对方的劲力,使其不能走化。
    “发”,就是在控制住对方后,把对方发放出去。发出的劲力则是太极拳八法中的各种劲力。
    太极拳在技法上是八门五步.而推手的程序则是“听引化拿发”。这是从武禹襄到李亦畲、郝月如等太极拳前辈总结出来的,形成了一套推手的系统程序。这五个字,好像是五个步骤,实际上在推手过程中不完全如此,并不是先听后引.再化、拿、发,高手在推手时往往是一气呵成.好像是一个动作。比如.我跟崔毅士老师学推手,还有跟我的师兄弟推手.他们往往是一化.接着就发劲了。但是,从理论上讲,人们提出了“引化拿发”这样一个程序。我们在学习推手的过程中,也不是完全按照这个程序来学习的.要因人而异。但是,总体上来说.学习推手,还要按照这样一个程序。比如.在引化对方后.如果没有”拿”的过程,也就是没有控制住对方.那么接下来的发劲就是盲目的。所以,一定要控制住对方,对方不能走化了,这时再发劲.才能成功。
    太极拳各个流派虽然风格不同.技术手法不同,但是.在推手的程序上.都是离不开这个”听引化拿发”的。现在,我看到一些练习太极拳推手的人,为了强调柔化,在对方的推挤下身体后仰斜了.还在化解对方的力量.说是为了练习自己的柔化功夫。我认为.这是不符合王宗岳、武禹襄、李亦畲的拳论的。太极拳的推手是技击性的,你身体都失了中了.还谈什么柔化?对方早把你打出了。
    太极拳打手(或推手)不外乎“起承转合”或者是”听引化拿发“,其练法是有一定的程序的。这个程序就是走架和打手,也就是李亦畲说的:“走架就是打手,打手就是走架。”
    走架,就是练习太极拳套路.这是基础。必须认真练习拳架套路,要做到身法正确,动作规范。在走架的基础上,再练习推手。太极拳的动作包括”棚捋挤按、采捌肘靠,进退顾盼定“这十三势.它和推手是一套整体工程。走架是一个人练习.而推手是双人练习。走架和推手是太极拳的一套完整的训练方法,二者不可偏废。在拳架的练习过程中,拳式动作就有“听引化拿发”的练习要领,要知道动作的用法,还要知道动作劲力的变化。要知道哪个动作是引,哪个动作是化,哪个动作是拿.哪个动作是发。在拳架练习中.要表现出这些劲力变化,要有这个意念。除了整套拳架的练习外,还要进行单式动作的练习和推手练习。推手有定步推手、活步推手。单式动作是练习各种技击手法的,比如:如何拥?如何捋?如何采?如何捌?也就是把太极拳“八法”进行单独练习,或者几个手法配合练习。在双人推手时.也可以进行太极拳“八法”的练习,要互相配合,互相”喂劲”。这种八法的练习.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条件,专门进行某些手法的强化练习.比如有善于用靠的,也有善于用肘的。也就是说.不仅要练习套路和推手,还要进行单式动作的练习。
    不过,在这些练习中,最主要的还是单人练习拳架。过去的老前辈并不是天天和人推手.也不可能天天和人推手.但是.他们天天要练习拳架,每天都要练习七八趟,多的要练习十几遍。比如李香远老师.他除了母亲去世后那几天没练拳,是天天练拳。还有李圣端老师,每天要练拳架十几遍。这些老前辈的经验是:练习拳架是第一位的。我小的时候,李香远老师对我说:练好拳架是最重要的.不会推手没关系,只要你练好拳架.推手的要领一说你就会了;拳架练不好,教你推手你也练不好。崔毅士老师也是这个主张。他腿摔坏后,开始是坐着练拳,后来能站起来了.是站着练拳,他还经常双手练习棚捋化发的单式动作.他跟你说话时.或者是自己单独坐着时,手也在不停地比划动作,像车轮一样转换画圈。我问过他.您这是在干什么?他说是在练功夫。过去的老前辈练拳都成了生活化了。这些老前辈.不一定天天和人推手.但是一定是天天练拳架和单式动作。
    走架是知己的功夫.推手是知人的功夫。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拳架和推手相辅相成地练习是最好的.但是,如果你不具备和人练习推手的条件,也要天天练习拳架。如果不练拳,只练习推手,是很难达到好的效果的。另外,“懂劲”并不完全是在推手中练出来的.而是在练习拳架和推手的同时产生的。王宗岳虽然说“由招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但是.你在练习过程中.懂劲和着熟是混在一起的,或者是同时产生的。你不断理解了拳式动作的技击含义,其实也就在不断地懂劲。
    当然.“引化拿发”是老前辈们总结出来的练习太极拳推手的一个程序.但是我们现在练习太极拳时,也不要把它看作金科玉律,而是要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练习方法.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锻炼效果.马虹:引化为先合而后发
 


    拳法,乃兵法。中国传统太极拳的战略战术.不同于一般武术。这种徒手搏击的防身术.强调随曲就伸,引化为先,合而后发。力争以其人之力,还制其人之身。从而体现“因敌变化示神奇”的要领。由此可见太极拳是化字当头.化打相济,力争化敌为友。这种引化为先.合而后发的战术.在具体拳法之中多种多样。兹介绍一二,仅供同道参考,并请予以指正。
    一.能吞能吐。随曲就伸
    通过修炼低势拳架和推手大捋等动作,锻炼一种随曲就伸、能吞能吐的引化功夫。“来多少,要多少:要多少.给多少”.从而锻炼自我的伸缩力和容化能量。这是引化功夫的自我基础锻炼。打拳时重视一些低势锻炼:推手时尽量加大自我容量。例如“金刚捣碓”拳式的第三动作之大捋.可以加大引进来力的容量,使来力落空失势。其实,这种低势修炼可以加大自我筋骨、肌肉伸缩功能的锻炼,也有利于健体。
    二.化打结合,阴阳相济
    太极拳的战术.化字当头,引化为先;同时又强调化打结合.化中有打,打中有化,阴阳互补。例如第一路拳的第三式“懒扎衣”.即化打结合的典型拳式。该式动作二.即包括右臂左引.左手右进:上盘右肢左引.下盘右脚右进;同时右臂梢节左引.右肩略右移走右靠劲(即梢节引,根节靠)。一动之中三引三进。其他类似拳式还很多。由此可见此拳编排之精妙。
    三.阴阳折叠,造势借力发力
    此拳一般强调顺势发力。其实.有时还要掌握“造势借力发力”,即所谓“虚笼诈诱,阴阳折叠”之术。故陈家沟有云:“不懂叠法.枉徒劳。”何谓“阴阳折叠”?即老子所云:“反者,道之动。”从反面入手.借力发力。欲要先给.欲给先要;欲左先右,欲右先左:欲上先下,欲下先上;欲开先合.欲合先开;欲纵先横.欲横先纵……即从反面入手给对方一个劲.再借其反弹力.向另一个方向发放之。例如此拳第一式,欲右捋先左拥.欲左前发,先向右后走大捋。又如“前招、后招”一式.先向右前发放,再向左前方发放,然后再向正前方发放。右、左、前三次折叠劲.使对方防不胜防.难以应对。而且是”以其人之力,还制其人之身”。
    四。引化当先,合而后发
    引化和发放来力之间.一个重要的关键性的技法.是一个“合”字。故《拳论》有云:“谁能合,谁能赢。“何为“合而后发”?这个“合”字的含义是什么?即我老师常讲的:“在我与对方的接触点上.都有我的耳朵。”只要对方与我一搭手,与对方的接触点上,依靠我灵敏的触觉,而感知对方来力的动向,我力迅速地与对方来力“合而为一”,从而顺随来力的走向,其中我稍微改变(拨动)—下来力走向的角度,从而使来力落空失势。此时,如果趁机能牵动对方的重心.则肯定可以使对方失势.甚至扑空而跌倒。如果与来力相合时.我再采用各种擒拿手法.合而发之.就会更省力地将对方发放出去。故有“引化拿发”之论。
    上述介绍的一些引化为主的招法,系太极拳防身应敌技法的一些特征,当然.当遇到死敌的情况下.拳谱拳法中还有许多击其要害的招法。大家可以参考研究。 赵幼斌:“引化拿发”听劲是基础  


    ”引、化、拿、发”是四个劲法.即引劲、化劲、拿劲、发劲。四劲相依相融,灵活运用于太极拳“拥、捋、挤、按、采、捌、肘、靠”的基本八法中。多在推手中运用和磨练。
    引,引诱之意。引劲就是用探劲、逗劲引诱对方出力出势.暴露出破绽.从而制人。引劲是巧劲,多带有主动性和欺骗性。运用真假虚实,欲左先右、欲前先后的变化意念.来干扰对方的劲感.并且引出对方僵劲,达到破坏其重心而取胜的目的。引劲并不抓拿,如推手中彼按我拥,方力浮,我可进拥略逼,调动对方出力,我再棚 引.其意为黏回取胜;拥引时我并不立即撤走,或说不是以浮劲后退,而是留些许拥劲边引边退。让对方感觉我劲既不实也不空.退又退不成,进又进不及而随我走,有被我牵劲黏回的感觉。引劲对磨练太极的纯功很有帮助。
    化,化解之意。化劲就是化掉对方的劲.破掉对方的路数,造成我顺人背之势。目的在于避实就虚,变被动为主动。如将对方的来劲向侧方引化,诱使来势落空.重心离体.我即可拿发。听到对方的劲路了,没有变化.任其摆布,这叫滞,当然不行.就得化解。    化劲以曲直碾旋的走劲为主。我称之为:化劲要走.曲直变换:化中有碾,碾后拿发。走就是运化,曲直是方法,碾是劲法。如.对方按来我拥引,若我不化直退,则易被对方逼出。若我以棚捋引化,是以斜对直,为曲为化,对方容易被我黏回牵制:若我捋对方时.对方没有顺势斜走,而是正面进肘挤靠.我反而势背.是以斜对直。这时我舍捋而变按.下截对方挤劲,则又是以斜对直。如此往复.曲直变换,也就是正隅方圆,互换互济的变化关系,中间都离不开一个化字。所以,化劲是不分方向的.前后、上下、左右皆有。如我按彼捋,用挤靠是一法.我随势送臂展捌也行.也是化劲,旋转捌化。化劲是舍己从人,顺势而行,化解来力以不为人所制为原则。但这还不够,还要化中带有碾劲。这里的碾,是说我劲力的接触点作用在对方劲点上.在化中要带碾转劲、碾旋劲。意思是化劲不能浮软,不能有空档.不能有间隙.运劲要严密,化中有进,使对方劲不得出,无机可乘,具有封堵撵逼.碾磙子的劲感。这个感觉,有“拿人之时.手极轻而人不能过”的感觉.其实这个时候就已经具备了拿、发之机。
     顺便强调,化劲还要注意身法的配合。做到下踏有根,外碾守中。所谓下踏有根,就是下盘稳定,劲起脚下;外碾守中.就是守我磨矶(石磨的中心轴.指腰脊),用碾旋劲将对方来力离心外抛。
     拿,控制之意。拿法有节膜、拿脉、抓筋、闭穴,讲求尺、寸、分、毫。擒拿、反关节等均为太极拳的重要制敌之法。这里说的拿劲,并非是抓住、擒住对方某些部位之能.而是用更巧妙的劲道、势道控制对方的腕、肘、肩、身等关节处.使其势背不得脱。其拿劲是建立在引化的基础上,造成我顺人背之势时候的拿,轻稳实在.如绵裹铁,柔软沉重。就如杨澄甫宗师所言:“其粘人之时.并不抓擒,轻轻粘住.即如胶而不能脱.使人双臂酸麻不可耐。”是为拿法。
     发劲,是我顺人背时的劲力发放。引化之时.一般为弧线.发则专主一方.沿弧形的切线方向发出。因为敌力落空而势背,故可借其力.加之我力的作用.必然威力大增,使对方并无感觉而跌出。这可以说是太极拳运用引、化、拿之法而起到“四两拨千斤”、”小力胜大力”、”以弱胜强”的技术效果.这无疑是正确的。
     但反过来说.用”千斤拨四两”、“大力胜小力”、“以强胜弱”的关系来制敌,是不是也符合太极之理呢7因为,当我以劣势的、较弱的、较小的力将对方优势的、较强的、较大的力引化.重心离体时.双方形势就发生了变化.由敌强我弱转化为我强敌弱,我为优势对方劣势,我是强的对方弱.我是力大的对方小.然后聚而发之.不就成为“千斤拨四两”、“大力胜小力”、“以强胜弱”的态势吗?尽管用不着千斤之力去发.但毕竟这是太极拳引、化.拿之目的。这也是战术。
     发劲要全身完整一气.节节贯串,专注一方而干净利索。注意不早不晚.无过不及.不要反被对方利用。发劲的态势可以是棚发、捋发、挤发、按发、采发、捌发、肘发、靠发,劲别也有寸劲、长劲、挫劲等等,这里不再赘述。
     拳经中”引进落空合即出,粘连黏随不丢顶”这句,高度概括了“引、化、拿、发”的方法要领。“引、化、拿、发”在推手中称为四要,相互关联,互为条件。若欲引其入,必先化其攻.若欲发其出,必先拿掌中;化而不引则丢,引而不拿则顶,拿而不发则滞:丝丝相扣.环环相套。但这四劲.均以听劲为基础。能听则能觉.能觉则能变.能变则灵,则胜。
     “引、化、拿、发”劲的高级阶段.是四法合一。即在瞬间一动中四劲连用,则能产生更威慑的技术效果。然而.勤练推手功乃成。

张全亮:“引化拿发”是太极拳的技击特点
 

 


     ”引化拿发”是太极拳的技击特点.充分体现了太极拳在技击时的柔顺、细腻、灵巧和用意不用力。
     “引”,有引诱和引动之意.既要诱惑对方,还要引动对方。“化”,有化解和融化的意思。双方有矛盾,要把它化解开。对方劲力来了,不跟对方硬顶,而是要顺着走,还要融化合一,使自己的劲力和对方的劲力融合在一起,没有缝隙。    “拿”,是控制对方.使其不得力.无法反抗。“发”,有把对方打出、摔出之意。
     “引化拿发”总的要求就是在遇到来力时.不阻挡它,不硬顶硬抗.但也不离开它,而是要顺它的力量,顺它的意念,顺它的方向,稍加引导,稍加一些力量.按照自己的意念,把对方的劲力向空处引导.使对方落空。也就是把对方的劲力,通过自己的意念引导和肢体引导.给化解掉。在化解的时候.还要让对方不舒服.也就是要有个”拿劲”。这个轻微的“拿劲”.让对方有一种旋转的、倾斜的、不可抵抗的感觉。有时会拿得重一些,像陈式太极拳的拿劲比较重,而吴式太极拳和杨式太极拳的拿劲比较轻,只是让对方感到不得劲。只有把对方”拿”住了,你才能发他。一般来讲,”引化”只能使对方落空失重.但他还能化解调整:如果你把对方“拿”住了,对方就没法调整了。“拿”是顺着对方的劲力意念,控制对方.然后发放出去。实际上,“引化拿发”往往体现的是两个效果,一个是引化让对方落空,另一个就是合住对方发劲。这也是“擎引松放”的一个表现一一顺着对方的劲力把对方举起来.让对方落空:只有对方空了.你才能引动他:他想调整,你顺着对方调整的劲力,合劲把他发放出去。
     另外,“引”和”化”,效果一样.但是它们是两个不同的意念。”引”是引动对方,引诱对方,让对方产生误解。引进以后.才能化拿。一般来讲,化的同时就把对方拿住了。拿住以后,才能发放对方。没有引进,也就没有化:没有化.也就没有拿。生拿硬要是不行的.必须是化解的同时拿住对方。“引化拿发”说起来是四个过程.其实就是两个过程,一个就是让对方有落空的感觉,就像踩空了,身体处于失重的状态:另一个就是发劲,顺着对方落空调整的劲力方向,把对方发出去。”引化拿发”是四个劲力,两种效果。“引化拿发”四者的关系是相互关联的。太极拳不讲究生拉硬拽.不讲究生拿硬要.要引诱对方.对方劲力来了后,要化解劲力.使其落空,落空的同时就要拿住对方,然后发放。其效果就是“一空,一发”。
     “引化拿发”的关键就是能让对方落空。人在落空失重的状态下,有多大力气都是没用的.只有在脚踏实地的时候.才能发挥出自己的千斤力量。太极拳这种让对方落空的劲力是很难练习的。这种”空劲”的练习.要有几个基础:一个是松.一个是旋.还有意念。这几方面配合.才能让对方落空。具体来讲,要想练就“引化拿发”的技巧.首先要练习知己的功夫.就是练习拳架。要做到内外三合.中正安舒.八面支撑,达到内外合一.周身顺随了,然后再练习知彼的功夫一一推手。自己单独练习时.能够达到中正安舒。双人练习时.对方给你力量,你就不容易做到中正安舒了。所以.双人推手练习也是非常重要的。
    太极拳讲究“松、空、合”这三个劲,你必须要和对手去实战练习,才能达到真正的”松、空、合”。只有多实践,多体悟.才能练就知己知彼的功夫。所以,我们在练习这两步功夫的时候.先要练好拳架和桩功,夯实基础,千锤百炼.然后再练习推手。如果能把拳架单式练习时顺随的身法应用到实战中,在实战中能够像单独练习时那样应物自然,你就掌握了太极拳的技击本领。所以.“松”是最关键的。你自己练习时能松.受到外力时就不能松了:跟自己的徒弟推手时,能做到松,换个生人就紧张了。所以,练拳要克服自己的弱点,其方法就是不断地实践,积累经验,要持之以恒地练下去。还要有悟性.善于总结。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