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盖头3绝地反击:琼崖那点事----稀世珍宝文天祥日月星辰砚重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5:48:26
图片
P1:稀世珍宝文天祥日月星辰砚重现



P1:稀世珍宝文天祥日月星辰砚重现



  
  文天祥的四大名砚之三:绿端蝉腹砚
  
  此砚长宽各3寸多。因受墨处微凹,砚底圆而凸,象蝉腹,故称“绿端蝉腹砚”。
  文天祥柴市就义后,此砚为隐名埋姓、流寓各地、坚持抗元的爱国志士谢枋得所得。
  谢枋得在砚的左沿边至顶部,镌刻着自撰的铭文:“文山攀髯(去世)之明年,叠山流寓临安,得遗砚焉。忆当日与文山象戏,谱《玉屠金鼎》一局,石君同在座。右铭曰:‘眺河石,碧于血,千年不死袭弘骨。’”。
  铭文记述了得砚的经过,回忆了早年与文天祥弈棋的友谊,最后用春秋时周大夫袋弘被杀后,其血三年化为碧玉的传说,称颂文天祥抗元救国不畏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伟大精神。
  此砚后因战乱而失落于杭州临平镇附近河中,至清代乾隆年间为渔民所网得。诗人王仲翟闻讯前去求购,后来又将它转赠给“乾隆三大家”之一的袁枚。袁枚宝之,为之作檀匣以贮,并赋诗以纪此事。”
  民国间,据说为闽人郭某所得,但至今,此砚不知去向……
  
  文天祥的四大名砚之四:日月星辰砚
  
  日月星辰砚:此砚长5寸,宽2.5,寸,博又半之‘质细腻微白,圆晕径寸。黑白周数重,中微黄,又中则纯白,圆匀朗润,皎若秋阳。星二,一径分,一半之。背晕益大,黑白纷错,宛然大地山河影。太极图一,径二分,赤白各半。徐类云霞类沫者,乍隐乍现,莫得名目。左侧镌刻着文天祥自撰的砚铭:“瑞石成文,星辰日月,不磷不缎,始终坚白。文天样识。”显然,文天祥这则砚铭,受岳飞端州砚铭的影响很深,表现了他那伟大的胸怀和高尚的品格。
  日月星辰砚在文宰相身亡后,便不知所向,然而,此砚忽然在清朝重现世间。
  据史料记载:
  在清光绪年间,一农民在江西萍乡与湖南醴陵的交界地老关附近,挖土得此一方长方型奇石,石品呈现各种石纹图案,并且正反两面有天然生成的“日、月、星、辰、大极图”之奇异纹饰,石上并刻有铭文“瑞石成文,星辰日月,不磷不缁,始终坚白,文天样识”。
  当时由醴陵知名人士张乐颖收藏,张氏获此奇石后,经多方考证,确为民族英雄文天详遗失数百年的日月星辰砚,张氏获得此砚极为兴奋,欣喜若狂。在砚的左侧刻铭:“渌江张氏XX,荷溪精舍宝藏”。张氏宝此遗砚后,当时湖南的众多名人雅士纷纷前来鉴赏、祝贺。争睹伟大的民族英雄文天详这一矿世奇珍的遗物。
  近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诗人,杰出的爱国志士谭嗣同、湖南著名文化人士、教育家、金石鉴赏家、收藏家吴德襄、醴籍知名人士彭显荣等等并题诗作赋。
  谭嗣同先生见此宝砚后、极为振奋,由于谭对民族英雄文天详的浩然正气倍加钦佩,一直珍藏着文天详生前弹过的“蕉雨琴”,今又见此宝砚,而满怀激情地为其砚特撰写了一篇数百字的“文信国公日月星辰砚歌”予以赞誉,并以其作为励志之本。
  谭嗣同题“文信国公日月星辰砚”歌全文:
  “砚藏醴陵张氏,长五寸,广半之,质细腻,微白,圆晕径寸,黑白周数重,中微黄,又中则纯白。圆匀朗润,皎若秋阳。星二,一径分,一半之。背晕益大,黑白纷错,宛然大地山河影。太极图一,径二分,赤白各半。余类云霞类沫者,乍隐乍现,莫得名目。右侧镌铭曰:“瑞石成文,星辰日月,不磷不缁,始终坚白。末署文天样识。”昔杨铁崖以七客名寮,玉带生居其一,吾不知视此奚若?而铁崖不务细行,厥号文妖,张氏宝此砚,尤愿有副此砚也。余旧蓄信国蕉雨琴,亦旷代罕觏,行出相质,而诗以先焉。天地既以其正气为河岳,为日星,复以其余气为日月星辰之怪石,河岳精灵钟伟人,伟人既生,石亦出,吁嗟乎?石不自今日而始,石亦不自今日而终,信国与之亦偶逢,遂令千载见者怀清风,当年喋血戎马中,与尔坚白之质相磨砻,方谓事定策尔功,天抠一绝徒相从。天枢绝,坤维裂,潮无信,海水竭,御舟覆,崖山蹶,丰隆伐鼓呼列缺。云师狂奔风烈烈,双轮碎碾蔚蓝屑。万星尽向沧溟灭,竹如意断冬青歇。叠山之外谁见节,斯时日月星辰安在哉。赖此片石,独留不夜之星辰,长明之日月。”
  晚清金石鉴赏家、收藏家吴德襄也为此砚赋诗,诗中也对此砚赞誉有佳:“这是信国最奇异的一方砚石,真正喜欢砚石的朋友,见到此宝砚,就连其玉带生砚都是可以忘却的。
  吴德襄题信国公砚云:“星日交辉炳陆离,文山旧石尚留遗。黄冠未遂人长往,古谊忠肝砚可知。非歙非端未识名,应奴凤咮隶鸲睛。骥牛同皂无良伴,石友宁忘玉带生。”
  湖南知名人士彭显荣题云:“空拳支柱济时艰,一去孤臣竟不还。那有黄冠归故里,要留碧血在人间。摩挲片石精英在,往复遗篇涕泪潸。日月双悬照万古,争光南渡几文山。此砚由张氏收藏一二十年,民国后期又被湖南醴籍书画名家阳卓湘花数百两黄金购之,阳氏宝此砚后,流传到解放初期此砚不知何因,从阳氏手中转卖流失,从此不知去向,宝砚再次流失民间六七十年,音讯全无……
  无独有偶,2007年在文天祥英勇就义725周年纪念日,其一方散失民间仅百年之久的千古奇砚,“日月星辰砚”在北京古玩城重现天日。
  由于此砚几度流失,世人也未见实物。
  数年前北京一收藏家有缘得之而保存至今,一直未予公布。在下从报纸上获悉,此砚石已经有关权威专家鉴定确为真品,并且此方砚石的文字与纹饰与古代史料所记录的完全一致,确为民族英雄文天祥现存国内的唯一的一方千古名砚。在这英雄的纪念日里,能重现英雄遗物,确实是人间之幸事也!当可告慰文公英灵于地下矣。也让在下及诸位看官一饱眼福……
  
  附:历史名人题咏诗词:
  文信国绿端蝉腹研歌
  黄冠不返燕山客,柴市风霾蔽天黑。剖将径寸夷齐心,染出一方天水碧。故人卻聘逃临安,有叟西台击竹还。相逢静听啼鹃哭,石君洒泪比人寒。斜飞半角都安在,朱鸟魂归朝局改。母妃难补女娲天,帝子谁填精卫海。会稽山南宝气空,妖僧一炬烧云红。六丁独抱石君去,多年稳卧冯夷宫。老渔大笑呼君起,有似蕤宾跃池水。清光耿耿照秋霜,错道文山犹未死。吁嗟乎!文山到今原不死,可惜青松■研赵承旨。
  
  读叠山卖卜研为刘太守题
  清 曾国藩
  青花一片莹寒泉,中有毅魄嫠苍天。
  大宋河山沧桑改,孤臣心事金石坚。
  当年卖卜建阳市,麻衣血洗流成渊。
  吞炭不复容三击,下帘何曾索一钱。
  裯父宋父吊鸲鹆,东川西川泣杜鹃。
  岂知历劫冰霜后,尚留人世文字缘。
  辰阳太守亦可怜,老抱石兄喜欲颠。
  三年膜拜悯忠寺,万里携将书画船。
  书生痴绝例如此,称先道古口流涎。
  不如尧桀两忘去,日摩顽石支头眠。
  
  题文信国与赵青山两札后
  清 林则徐
  公身为国轻生死,绻绻故人尚如此。
  薄君君之幕僚耳,闻疾乃如疾在己。
  磨盾手挥书两纸,刀圭欲救膏肓起。
  行府篝镫遣医视,二卒六夫任所使。
  棉定奇温覆以被,芝楮五百实其匦。
  是时景炎岁丙子,冬夜寒风彻肌髓。
  书驰筼筜八十里,双溪阁下期来止。
  吁嗟乎!天水皇纲势终靡,一木难支大厦圮。
  风雨何从庇寒士,薄君薄君长已矣。
  三百圹砖公所■,崇庆寺前舜卿诔。
  宿草萧萧成战垒,此札人间独不毁。
  墨花吐艳云凝紫,再拜薰香庋棐几。
  欲废一部十七史,朱鸟招魂泪如泚,
  猎猎酸风满柴市。
  
  二砚歌
  清 钱载
  昨见文节桥亭砚,却思玉带生未见。
  悠悠人海人岂知,岂知信国砚在斯。
  二公英灵亘天壤,相友相于日来往。
  二砚相望五百年,嘉会之礼无因缘。
  得邀谢砚访文砚,是有鬼神非偶然。
  文山砚在叠山右,端州洵坚歙不后。
  此几此几逢今辰,此堂此堂记春昼。
  炷香敬为双忠悲,再拜恭惟两丈寿。
  丹心诗未题零丁,伯颜兵未趋皋亭。
  公方性豪厚奉己,砚亦务寡稀劳形。
  转茶坂头初旅食,建阳市上罕交识。
  公只麻衣哭向东,砚应黧面愁古北。
  何荣何悴贞节同,见二砚不见二公。
  墨而拓铭即钟鼎,匣而分手仍萍蓬。
  堂闲几净意缱绻,一片清气留虚空。
  


  文天祥的“双忠砚”在文天祥就义后,就一直消逝在坊间。
  经元、明至清,600多年仍有人珍藏。明史中不曾有哪本史志有记载这块砚的流传。
然而,到了清朝,岳飞砚重现世间。
  岳飞砚在清代仍为私人珍藏,其中的曲折现在也难以查明。但岳飞砚现世后,亦被学者惊叹与记载。清代所见的岳飞砚背面刻有小印:“宋氏珍藏”。还有清代著名诗人朱彝尊所书的题识,全文是:“康熙壬子二月四日,朱彝尊观于西坡立斋中。”
  这个西坡者,即宋牧仲。原来此砚被宋家珍藏。
  查百度忽然发现:这宋先生不仅是清朝的著名高官,而且还是是清朝的著名画家、作家、收藏家。
  宋牧仲即宋荦(1634——1713)号漫堂,晚号西陂老人,一作西陂放鸭翁,河南商丘人。官至吏部尚书,工诗词、绘画。此翁不仅当时官至江苏巡抚深得康熙帝欣赏,在坊间流传许多故事,而且还是当时有名的古玩字画店的老板。许多经他手上收藏的历史上的古玩字画,在现在的拍卖市场上还经常可见有他收藏的印章。
  这之后,岳飞砚不知怎样又离开了宋牧仲,继续流传在民间。
清末有人看到岳飞砚背后又有人刻字了,刻的字是:雍正八年夏立月十有九日,良常王彭拜观;还有: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东阳令陈海楼——履和——于都门市上得之。
  各位看官:这“东阳令”即是现在的浙江省东阳县长。原来此砚流到清代道光年间,被东阳令陈海楼履和于都门市上得之。也就是说,陈县长偶尔在市场上购买到了这块名砚。
  然而,这陈县长也没有收藏好,光绪甲午年(1894年),此砚被安徽督学吴鲁(清代状元)在皖南所得。
  获此宝砚,吴鲁极为至喜。
  一方面把自己的堂号“肃堂”改为“正气砚斋”。另一方面,吴鲁在他的《正气斋文稿》中亲笔记录喜得名砚的经过。吴鲁先生文章是这样写道的:
  “余家藏正气砚,为岳忠武故物,背镌忠武‘持坚、守白、不磷、不淄’八字之铭,旁镌文信国(文天祥)之跋,下镌谢叠山(谢枋得)先生之记。三公皆宋室孤忠,得乾坤之正气者也。旧藏商邱宋谩堂先生家,因名之曰正气砚。甲午秋,余得之皖南,如获重宝。”
  从吴先生的记载中可见,岳飞砚到了宋先生手上,已命名为:正气砚。
  吴鲁获此宝砚,至他逝世,正气砚在他身边揣摩了18年。
  吴鲁是1912年8月去世的。他逝世后,正气砚由在老家晋江县钱塘村的儿子吴钟善保存。吴钟善得到了岳忠武砚之后,遂将自己的书斋名改为“守砚庵”。
  他在《守砚庵记》一文中写道:“先君尝得岳忠武遗砚于皖南……旧藏商邱宋氏,以正气名其砚,先君因以名其斋。钟善编次先君遗文,又以正气研斋名其集,亦先君遗志也。其石则端州产地,纵九寸有奇,形圆而椭。”
  吴钟善的长子吴普霖,他于二十年代初漂洋过海谋生之前,拓得岳忠武砚两纸夹于书中,至今尚存,使得我们现在还可以看到岳忠武砚的真面目和宋朝三位孤忠的笔迹。
  吴钟善于三十年代初病逝,岳忠武砚由他在家的次子吴旭霖收藏。吴氏把岳忠武砚束之高阁,少为人知。从此,岳忠武砚在吴家的阁楼上沉睡了30多年。到了六十年代中,“文化大革命”的冲击波竟然波及到岳飞砚!1966年,“造反派”把吴氏一家扫地出门,家中文物被查抄,从此岳忠武砚便下落不明……
  再说旅居菲律宾的吴鲁之孙、吴钟善的长子、岳忠武砚的拓片者吴普霖于1969年7月去世。
在家乡的次子吴旭霖本来留下一张岳忠武砚等文物被抄走的清单,但他也于1980年1月去世。清单也从此消逝了。
  吴家就这样父传子,子传孙,正气砚在吴家珍藏了七十二年,就这样在文革期间,离奇失踪,从此下落不明。
  屈指算来,岳飞砚被查抄,失落至今已四十多年,它在何方?

  有关岳飞的离奇失踪,坊间有许多不同的说法。
  现居香港的吴鲁四世孙、著名书法家吴紫栋先生,曾刻了一方闲章“家藏岳飞砚五代七十二年”,证明这段历史。
  吴鲁五世孙吴绶育称:现民间流传的关于正气砚的下落有以下几种说法:
  一是正气砚被当地人藏起来了,当年抄吴家的人可能将此砚收藏起来,砚台可能还在泉州;二是有人向吴家北方的老家博物馆捐献了一千多件文物,其中有三百多件是从吴鲁后人家中出来的,那方砚台可能就在其中;第三种说法是:正气砚目前可能在日本。
  那么岳飞砚怎么会到日本呐?与日本有何关系呀?

  现容在下将坊间流传的故事叙讲如下:
  话还得回头说。
  1912年8月,吴鲁去世。吴鲁的得意门生许世英当时是驻日大使,当许得知恩师去世的消息后,特地从日本赶回来悼唁恩师,同往的还有两个日本随从。在他们临走的前一天晚上,吴鲁的儿子吴钟善将许世英叫到身边,给他们展示吴鲁传下、平时秘不示人的珍藏,其中就有岳飞砚。
  没想到待他们走后,吴钟善发现那方古砚离奇失踪了。吴钟善赶紧赶到日本东京寻找许世英。吴钟善到日本后,许世英感到十分突然,经询问方知吴鲁珍藏多年的岳飞砚不见了,便协助吴在日本东京苦苦追寻了一个多月后,事情终于有了进展,原来果然是许的那两位日本随从偷走了。
  在许世英的通力配合下,日本随从愿意归还岳飞砚。当时,两位日本人对自己的行为感到不好意思,不敢见面,便与吴钟善约好,将砚台放在东京一家华人的商务书局的书架下,让吴到那儿将砚台取回。
  岳飞砚失而复得,吴钟善喜不自胜。吴钟善为了守住家父心爱的古砚,后来特地在砚面镌上“守砚斋”三个字。然而,这名砚经日本传诵后,引起了日本收藏家的注意,也许,凭此逸事猜测此砚可能去了日本。

  正气砚失踪成了迷案,至今下落不明。
  据前两年的媒体报道,在海外的吴鲁后人,他们十分关注正气砚的下落,愿意为寻找正气砚出钱出力,愿意花重金购回正气砚,然后捐赠给北京故宫博物院。
  在下也期待着此宝砚能重现天日,了结吴家的心愿,以慰宝砚的三位主人民族英雄岳飞、谢枋得、文天祥。
  也许不久的将来,这块名砚将会重现人间……

吴鲁故居1岳飞砚曾在这间房内被珍藏了三十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