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湖汽车站到温岭:做人智慧:好人更要学变通 -0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8 04:59:04
',1)">
关于择善固执,有人会问,是不是指很顽固。没有人喜欢顽固两个字。今天我们是在误用,说张三择善固执,决定怎么做,就不会改变。其实这不叫择善固执,只是性格比较拘泥,不愿听别人的话而已。
这里有一个原则与变通的问题。孟子特别强调变通,儒家有原则,但也要考虑具体情况,采取权宜措施,古语叫做“守经达权”。“经”就是常,遵守我的原则,“权”就是变,能够通达变化的意思。
有个人叫淳于髡,故意跑来问孟子,如果嫂嫂掉到水里去了,做小叔子的能不能伸手去救她?今天我们会觉得这个问题很荒谬,当然去救了。但是古时有严格的规矩,首先是男女授受不亲。譬如,我有个表要递给一位女士,不能直接给,碰到手怎么办呢?这很严重。所以我把表放在桌子上,请自己拿,以避免嫌疑。孔子在鲁国当司寇的时候,鲁国治安很好,“路不拾遗,男女分途”,遗失在路上的东西没有人捡,男生女生在路上分走两边,省得碰到麻烦。另一方面古代对叔嫂之间的关系有更严格的规范,叫做“叔嫂不通问”。平常连互相问候都要避免,不能问“你好吗”之类的。因为古时候一家人住在一起,做小叔的还没结婚,问来问去怕引起不必要的误会和麻烦。
一边是“授受不亲”,一边是“要不要救人”,怎么办呢?孟子对淳于髡说,如果你不拉她,真是豺狼一般,太狠心了,眼看人要淹死了,即使不认识的女子也该对她伸出援手,何况自己的亲人。绝不能不救!淳于髡就说,现在天下的人都沉在水里了,你怎么不伸手援救呢?意思是要孟子出来做官帮助百姓。孟子回答,天下的人都沉在水里,要用“道”来救,难道想用我的手去救天下人吗?他直接指出,做官需要靠国君的正道才有用。
再讲今天的例子。一个男生走在街上,看到旁边一位漂亮姑娘,一下把她拉过来了,不得了,这是性骚扰。但是拉过来之后,后面一辆车开过去了,原来男生是要救人,这个姑娘绝不会怪他。但不能把姑娘拉过来后说,哎呀,我以为有车。
择善的时候要有原则,但是也需要变通。孟子其实很不喜欢一个人一辈子就固执一个原则,因为人生的变化是非常复杂的。根本原则是心要真诚,遵守社会规范,但对方的期许有弹性,我们做出的行为要对别人真正有利才行。
再如,有人问孟子的学生:你们认为仁和义都由内而发,做善事都以内在的真诚为基础;另一派却认为,仁由内而发,义则是由外面来判断的,这是什么意思呢?譬如,我和哥哥与同乡人在一起,我平常尊敬我的哥哥,但因为同乡人比我哥哥大一岁,敬酒时我就要先敬同乡人。尊敬他比较合乎道义,因为他比我哥哥大一岁,这是外在的判断。孟子说不对,仁、义都是由内而发的,先敬这个同乡,是合乎礼的规范。这叫做特别情况,在平常时候尊敬的还是哥哥。
孟子还以一个词举例,今天说“尸位素餐”,指一个人没什么贡献,却占一个位子白吃饭。古代“尸”这个字很重要,因为古人祭祀祖先时,要找一个晚辈坐在座位上,把他当祖先来拜,座位上的人就叫做“尸”。因为后代晚辈是祖先的生命传下来的,祭祀时大家心里容易产生敬意。这是特别情况。但这个晚辈从位置上下来之后,不可能说“叔叔你以后要给我鞠躬”。平常应该是侄儿给叔叔鞠躬。
孟子认为,在正常情况下要坚守礼仪,在特别情况下要讲变通。每一个人都有特别情况。比如,今天在座的有很多前辈,很多人学问比我好,但是我来上课,你只好勉强当个学生了。如果讲完了我再说我是老师,谁理你呢?这只是短暂的情况。平常人会有各种身份的变化。
孔子说,最难找到的朋友,是可以一起商量变通办法的那种。我们应该随时记得儒家的择善原则,也要保持灵活的头脑,根据时机来判断。不能学了儒家就变成教条主义,一切束手束脚,那样可能会害人害己。(傅佩荣)',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