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木复合窗是铝包木:【父母责,须顺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17:21:18

【父母責。須順承。】

  當父母責罰我們的時候,我們應該虛心接受,好好檢討,好好反省、改過;因為畢竟父母是用一分愛護我們的心,希望我們能夠德行增長,才會教育我們,責罰我們。我曾經也問小朋友,假如你被父母處罰,你內心是什麼想法?諸位同修,你的孩子被你處罰完,他是什麼想法?你們有沒有去想過這個問題?孩子最多的答案是「好衰」。他說:好衰!被父母罵,下次做錯事不要被看到,就不會被罵。這樣好不好?對,所以孩子的心理狀況我們要敏銳去觀察,你才能夠引導他正確的態度。所以我們當老師要幫父母說話,要讓孩子體恤,父母教育你們,也是對你們的一分愛心。我就告訴學生,一個人發了脾氣以後,會不會覺得神清氣爽很有精神?你有沒有看到一個人發完脾氣說:我精神百倍。有沒有?沒看過!發完脾氣大部分身體會覺得怎樣?比較累。為什麼?因為一發脾氣,身體會產生大量的毒素,發一次脾氣要幾天才可以恢復過來?三天。所以這個對身體是很大的損傷。

  為什麼父母知道發脾氣對自己身體不好,但是他還是要管教你?因為怕你不學好,怕你人生沒有建立正確的人格、態度,是為了你好,寧可傷害自己的身體也要教誨你,所以你要體恤父母的用心。我們要對得起父母這個教誨,絕對不能說很衰,而是要藉由這個教訓以後,了解到自己哪裡犯了過失,往後絕對不能再犯,這樣才對得起父母的教導。要學習顏淵的德行,顏淵能做到「不二過」,所以下次不能再犯。我們應該抱持著挨罵換得進步,每次教訓完,我一定可以再進步,趕快把過失導正過來。當孩子被教訓之後,他的心態是如此,那他也能夠珍惜這個機會提升自己;他就不是情緒化而已,而是能用理智來面對事情。所以,『父母責,須順承』。

  在春秋時候,有個孝子叫曾參,有一次他父親很生氣,處罰他。順手拿起旁邊的一根棍子,很粗,結果一打,他很乖都不動,「父母責,須順承」,就乖乖在那裡給爸爸打。爸爸因為情緒比較大,所以失控把他打昏了。這個消息傳到孔夫子的耳裡面,夫子就說:你這樣做,不孝!曾參覺得:我很乖,「父母責,須順承」,連跑都不跑,怎麼會不孝?夫子說:假如你的父親失手把你打死了,那誰最傷心?父母。這樣是陷父母於不義!所以學道理要靈活一點,夫子告訴曾參說,「小杖則受」,小棍子可以受;大杖,用跑的比較快,「大杖則走」,趕快離開。所以我們求學問要學靈活,懂得權變。今天我們學完之後,比方說,剛好犯了過失,爸爸在罵你,這時候你要「父母教,須敬聽」。但是假如你父親有心臟病,看你愈看愈生氣,這個時候你可不能站在那裡,要趕快離開。所以這是我們要懂得觀察情況,處處替父母著想。

--出自《弟子规》与佛法修学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