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合金自行车棚:2011年8月《教师博览?原创版》目录与卷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2 09:10:27

择一道,归于理

王芸

 

 道理二字,人们经常挂在嘴边。近读钱穆先生《中国思想通俗讲话》一书,他如此诠释道理二字的根由:道理在古代是分开的。《庄子》说:道行之而成。意思是说,道是由人走出来的。理又是什么呢?理就是事物之所以然。“理是规定一切的,道是完成一切的。求完成,不限于一方法,一路线,所以道属于多,可以变。而规定一切的理,则是惟一的,绝对的,不变的。”

 由于理想目标不同,方向不同,每个人走的道自然不同,这就有了世间千千万万条“道”。自然,走上一条万众认可的现成的“道”,是省力又安全的。可江苏的袁卫星老师却说:“一个青年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摸索了一段之后,应当积极思考,形成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观念,而不是人云亦云,唯唯诺诺。”一味地照搬而无创新,一味地借鉴而无反思,一味地合辙而不敢逾辙,一个教师就永远只能走在别人踏出的“道”上,足迹淹没于层叠的脚印中,而难以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一条“道”。

 今年本刊的征文主题是“师者的绝活”。所谓“绝活”, 就是教师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从课堂教学实践出发摸索出的“独门绝技”,是多年教学经验沉淀出的“结晶体”。身怀“绝活”的教师,多是在创新与尝试的长期摸索中,在失败与成功的不断磨砺中,于纷繁路径中走出了独属于自己的那一条“道”:如本期中,手持“小钓鱼竿”而成为校园一道奇特风景的地理老师“康老头”,哼唱着他那些充满机趣的地理歌谣,带领学生们进入了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学生历经半个世纪都难以忘怀的音乐老师钱瑞炎,以她特立独行的授课方式和花样翻新的考试内容,为学生的终身成长奠定了珍贵的美育素养;浙江的朱胜阳老师则将一本本好书视为“童年的最好礼物”,十多年如一日地带到学生面前,让书香浸润他们的童年……

 最初,这条“道”可能隐没在杂草丛中,须得教师有开荒拓土的勇气,有筚路蓝缕的精神,有看透问题实质的眼力,有珍惜呵护每一幼小心灵的心性,方能发现。《靠近水边的鱼》一文中,让小伊桑无比惊讶的图画,出自教师尼库巴之手——“在黄色和红色的背景前,占满画面的是他的脸,不再是平素那样的孤独、胆怯与阴郁,而是张开了嘴在大笑,阳光而活泼,如梵高的《向日葵》一般,红得鲜艳,黄得灿烂”。这幅画让伊桑看到了“自己”,这幅画也让四川的夏昆老师热泪盈眶,让我们深深感动。

 兔子有适合它跳跃的“道”,乌龟有适合它爬行的“道”,而“一条靠近水边的鱼”需要回归到适合它的水流中,才能欢畅而舒展。每一个孩子也只有在适合自己的“道”上,才能迈开奔跑的脚步。作为引路人,明确并走出了最适合自己的“道”的教师,才能更好地引领孩子们去寻找适合他们的“道”。

 无论行走在哪一条“道”上,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都离不了深厚的专业基础作底。浙江的茅卫东老师认为:“只有建立专业的师生关系,教师才能普遍拥有专业权威与个人尊严,那种靠师生私人感情维系的教师尊严其实是非常脆弱的。”这便说到了“理”。

“道”可以千差万别,但万道归于一“理”。这个“理”,就是教育的真义。我们要培养出什么样的人?著名教育杂文家吴非老师认为:富贵不等于高贵,权力不等于高贵……他希望在人群中看到更多真正的高贵者。他所说的高贵,应该是精神与心灵的高贵。这高贵以人的内在尊严作底。

 这是不是许多教育者内心共有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