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合金窗户下雨漏水:在京城的日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0:10:01

在京城的日子

——回忆我的教育硕士论文答辩准备过程
 

张振鸿

 


6月1日13点,飞机从珠海机场出发,在云端中穿行,几次颠簸,急剧失重的感觉把我心脏都快要吓出来了,下飞机的时候发现自己手心全是冷汗!下午四点到京,坐了机场大巴到北太平庄,直接到北京师大学生宿舍这边看有没有房子招租的广告,打了好些电话,才找到一家“京山双喜招待所”,价钱和服务(只要求能上网)还算合我的意,于是决定住下。因为第二天要见导师,只得一晚上又把打印出来的稿改过了一次,直弄到凌晨3:10。
 

6月2日,8点起床,不敢贪睡。洗漱完毕,就出门去。路上买了个鸡蛋夹饼(北京的夹饼太好吃了!)。9点半到主楼下,打电话给教务秘书臧老师,她叫我上主楼的624办公室。办公室里人声嘈杂,都是准备答辩的本科生、研究生们,臧老师吩咐了我一些事情,待我从财经处拿到学费发票后,又给了评阅人评议书和审批材料要我在这两天里填好。然后见了导师,向导师咨询了许多问题,关于论文的、关于答辩的等。导师给了所有答辩委员的联系方式,以便于提交论文。

 

6月3日,7:30起床。北京的白天亮得早,总让人睡不了懒觉的。这一天主要是填写审批材料和将论文送交给郑老师评阅、送交张老师阅读,又去问了教务秘书许多问题,比如审批材料的填写方法、评阅费用和答辩费用(臧老师说可以报销一部分:P)、答辩时间安排可能会改期到6月11日(早点儿结束也好!)下午见导师前没有能填写好审批材料,把打印好的论文给了导师一份,然后又继续填写,到下午6点钟终于填写完,放到了导师的信箱中去,又去取师大二附传达室领取张老师的评阅意见。张老师的评阅意见现打出来,见下文:


“该选题在学术上、现实上都具有圈套的意义。目前,随着新课程的深入开展,许多老师产生的困惑值得思考和解决。该论文在知识整合中的相关问题的探讨,弥补了教学研究中的不足,同时,也为历史一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知识整合的内容、方法等方面做了探索,起了引导作用。


该论文对历史教学实践一是有很大的启发性。新课程及新教材在教学理念上、内容上、方法上都与过去有很大的不同,需要教师做的探究很多,许多教师(我也一样)不免有一筹莫展、不知所措之感。该论文在历史知识整合的许多方面,都对教师有启迪性。二是该论文在历史知识整合的教学策略上,所提出的准备性、多样性、创新性、综合性、理解性、交互性、应用性、有效性、参与性等原则和特点,不仅对历史教师的教学有启发性,还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从张老师的2个教学案例中,可以体会到张老师以种积极的态度、务实的精神、有效的原则去应对新课程所提出的新要求。


该论文掌握了较详实的材料,对当前新课程改革中的所涉及的问题及分析有可靠性,结论正确。论文的写作从态度上到内容上都是科学的、严谨的,规范,逻辑严密。


本人认为,该论文在历史知识整合的有效性上进一步挖掘就更好了,在这点上略显不够深入。”


因此,张老师同意了我申请答辩的要求。

 

6月4日8点半,到主楼600房旁听了马老师教学法方面的五位硕士研究生的论文答辩。答辩会主席是李教授,委员有郑老师、人教社的臧老师[臧嵘,1935年生于江苏扬州,1953年省立扬州中学毕业,1961年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毕业后先后在河北师范大学和唐山二十一中教学17年。1978年调入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中小学历史教科书,工作27年至今,现为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课程教材研究所研究员。曾任历史编辑室副主任。1993年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社会科学专家,领国务院特殊津贴。兼任中国教育学会历史专业委员会学术顾问、中华书局《文史知识》编委。著有《历史教材纵横谈》《编外史谈》《中国历史趣谈》《史海泛舟谈古》《东汉光武帝刘秀大传》《隋唐五代史论》《中国全史·隋唐五代习俗史》(与王宏凯合著)《中外文明的交融之路》(与周瑞详合著)《历史的启示·生活篇》《中国驿站与邮传》(港、台、大陆版)《艺人与歌伎》《天子脚下无品官──中国宦官史话》《中国神话传说故事》(英、法、阿拉伯文版)《蝼蛄谈史》等。]


先是主席请马老师作简要陈述。马老师对学生数年的学习情况、成绩情况作了汇报,论文方面作了一个综评和揽责声明。然后答辩就开始了。


答辩最先进行的环节是由五位研究生对自己的论文进行陈述。每位给了30分钟左右,包括学生的陈述、每位答辩委员的分析(论文简评、存在的问题和疑问),这时已经开始了一些简单的答辩说明。每位委员都会拿出一至两个不太难的问题给研究生们出去思考。等五人都陈述完,已经11点多了。然后是第二个环节,研究生们按顺序一个个回答刚才答辩委员给出的问题。直到十二点才结束。YHL是第一个出场的。声音很亮很清晰,她的论文是我记得好像是《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与我的论文多少有些关联。认真的听了她的发言,对答辩所要求的陈述有了大致的了解。其后是各位委员的分析。似乎是找到了论文格式方面和文字打印方面的许多硬殇,三位答辩委员都指出了好些处,让Y不免脸红。臧老师提出的问题是:“你如何具体地丰富历史课程资源?”郑老师提出的问题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建立课程资源基地的可行性有多大?”李教授提出的是:“学生临场提到的问题能不能算是课程资源?教学中用到的文献有硬殇,应该怎么办?”


另四位研究生的论文题目好像是:《新课程下历史传统讲授法的研究》、《中学历史知识的拓展——影视作品的研究》、《历史目标教学研究》、《教材的呈现方式》。


委员们分析论文不足之处的时候,基本上都提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情况:


1.论文排版、格式方面的问题


2.论文中的错别字、语病、断句问题


3.“结语”与“后记”、“致谢”是不同的。“结语”主要是对全文的高度总结,要紧跟在正文之后。而几位研究生都没有注意这种区别,或者少了其中一部分内容。


4.参考文献太少,尤其是文献类、著作作类明显不足,甚至有个别论文中连本专业研究中的权威书籍都没有放到著作文献中来。


5.概念方面的问题也导致论文中有不少错处。如“教材”、“教科书”的不同,“案例”、“教学设计”的不同,“历史影视片”、“影视作品”之间也存在包含关系。


6.论文中的内容有重叠部分时,应该有不同的侧重点。


7.《课程标准》、教材,属于基本文献,不能放到著作、专著文献中。而《<课程标准>解读》则是专著。注意这些区别。


8.在论文中提到的教学中可能会使用到的一些书籍,要注意辨别其硬殇。如余秋雨的《行者无家》


9.常识性的错误。如一研究生在设计教学场景是提到“皇帝到太和殿上朝”,李帆老师指出,皇帝是从不到太和殿上朝的。“明清两朝24个皇帝都在太和殿举行盛大典礼,如皇帝登极即位、皇帝大婚、册立皇后、命将出征,此外每年万寿节、元旦、冬至三大节,皇帝在此接受文武官员的朝贺,并向王公大臣赐宴。清初,还曾在太和殿举行新进士的殿试,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始,改在保和殿举行,“传胪”仍在太和殿举行。”因此,太和殿不是皇帝办公的地方。


10.“摘要”部分不能弄太多的研究背景,而应该是论文正文的主要观点。


11.辨析中委员们也说到一些笑话,主要是关于影视中的错误,如《吕后传奇》中说吕后躲进了尼姑庵了,《汉武大帝》说张骞出使西域时带有和尚。又有影视作品简单的根据李清照的两首诗词就定她为酒鬼、赌徒……。还提到一件事,就是北师大出版社曾出版过一部作品被回收的事,当时在这本书里印制了穆斯林的穆罕默德头像,在河南郑州回民协会激烈反对,因为穆斯林教是没有偶像崇拜的,不能印发其偶像照片。


以上这些存在的问题,对我准备论文答辩有很多的启发。

 

6月4日,下午本来要去雍和宫,谁料起床时下起了倾盆大雨。只得作罢。


3点多又放晴了。这奇怪的北京天气!


4点,导师来短信叫马上送七本论文过去给臧老师,我也顺便去照相。到了624,导师也正在写我的审批材料中的“导师评议”部分,她要我把论文前页的签名也签上,又把审批材料中的答辩委员会成员名单叫我重抄两份。完了后,又问了臧老师几个问题,一是照片的事,她说最好是两寸的;二是郑老师的评阅书有没有送到,臧老师叫我自己联系郑老师。发了短信过去,郑回说要等到后天才行,他这几天都在忙其他研究生答辩的事,也是晕头转向。之后又找刘老师安排答辩的时间到地点并通知导师和答辩委员会的成员。(这事也得我们自己联系,真是奇怪吧!)


到宏途书店那里的照相馆照了相,特别要求小伙帮我把胡子给修理掉;然后又去取论文打印的发票,昨天吩咐论文打印那里的人开的发票是225元的,今天早上问了历史学院622办公室的老师说我们教育硕士要开600元的发票才行,于是在去教工食堂吃午饭前又到打印论文处央求他们帮再开发票,人家也愿意,当然要给他们5%的税费。明天去报帐看看。


计划今晚到明天安排:1、发论文给何博士,听取他的意见。2、给学生卡充值。3、设计50问。4、写完必修2的学生兴趣点和学生疑点。5、明天中午请Y及其男友吃饭。


今晚的晚饭很好吃哦!我又买了煎饼、两个麦肯鸡翅、四个大馒头,可以回旅店慢慢啃了!

 

4日下午,把论文发给了何博士看,他热情的叫我晚上到他家去一起谈谈。何博士一谈起教学改革的事,就滔滔不绝,理论知识丰富,旁征博引。他还是人大复印资料《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的推荐人,搜集资料能力超强。他谈了教学评价、教学方法、教材编写以及他博士论文中的出彩部分,也说到现在很难听到一节好课、看到一线教师的好文章,期望我们这些教育硕士能多写一些高品质的总结文章出来。只是我自己太没出息,总感觉不会写文章,以后要多多训练才行。希望今后在教研的路上能有很大的进步!


对于我的论文,恳请何博士谈了一些。在交流中,他谈到我论文中有些地方可以选出来单独发表,他认为一篇好的教育硕士论文至少可以拿出三个部分发表才行。也提出了不少好意见,如:1、结构有些散,谈知识整合就不要谈课程整合否则会重叠;2、教学策略要理解好,太多策略就会变成没有策略;3、格式方面,脚下注时,论文作者与论文之间,按国家通用发表规则应该是用“:”而不是用“,”。此外,与何博士商讨了关于引用网络资源的注脚规范性问题,他提到,我引用的几篇网络文章其实都有发表的出处,有正式出处的先应该考虑其发表的地方,实在找不到的再用网址说明之,因此,以后对于网络文章要认真考证其出处。


与何博士一直聊到晚上十二点多,要不是因为第二天他在上班,我看他还能继续说下去。真佩服他的才华!他说下次有空再接着话题聊,并说,王老师在7号要来北京录像作网络教学用,到时我也可以一起去会场旁听。

 

5日,在网上查资料,中午请了Y一对在兰蕙公寓吃饭,很高兴聊到一点多才结束。下午睡了懒觉,基本上一天没出门。

 

6月6日早上,把必修2第六、七单元的学生疑点和兴趣点写到博客中后,又收到通知说要去拿郑老师的评议书。10点半到他的办公室取到了他的评阅意见。对我的论文,其意见是:

“论文以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知识后整合为研究对象,先是非常知会当前新课改的需要,对于解决新课改中高中历史教学面临的困境有很大的现实意义。作者对已有的研究成果做了细致的归纳,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见解,有很多独到之处。论文对所用基本概念有准确的界定,既有理论分析论证,又有丰富的实际课堂教学案例,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对当前高中历史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有准确的判定,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如果在教学安全中能够突显出经过作者整合的内容,就更具有说服力。


论文结构合理,论证严密,语言流畅,条理清晰,写作规范,从论文中可以看出作者对所研究的问题有较透彻的理解,表现出一定的教学研究功底和文字表达能力,是一篇比较优秀的教育硕士学位论文。


同意申请人进行学位论文答辩。”


将郑老师的评议意见和张老师的评议意见分别复印了几份,粘贴到审批材料中,然后交给了臧老师审查,又把论文打印费的发票(600元)上交到院财务室,通知说下周二能拿钱。准备的工作就算全部做完了,余下的几天时间,就是好好的呆在旅店里,为答辩作充分的准备,把50个问题都弄清楚,如这些问题有价值再研究,也可以考虑写些相关文章。

 

6月9日:这几天都在思考着关于我的论文所存在的问题。旁听了两场答辩后,加上朋友、导师、评议人的评阅,对自己论文中存在的问题有了更清醒的认识。特提出以下问题。这些问题,有些可以马上解决,有些还可以继续拓展,甚至有些问题(加粗部分)可以写成文章,有些问题至今没有得到答案。现在也列出来,以便于以后可以从中吸收一些经验和教训。如果对这些问题进行分类,那么可以分为:


一、格式、排版类:


1.排版是否有些空?


2.脚注的格式是否有问题?(应该按何成刚所说的?)


3.在“参考文献”的写法中,要注意“基本文献”、“专著”的区别。教科书、《课程标准》是基本文献,但《课程标准解读》是专著。请审查论文中是否有这种不明的情况。


4.关于引用网络资源的注脚规范性问题,他提到,我引用的几篇网络文章其实都有发表的出处,有正式出处的先应该考虑其发表的地方,实在找不到的再用网址说明之,因此,以后对于网络文章要认真考证其出处。网络文献是否应该注明引用的时间?例如按模版要求是:“电子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王明亮.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EB/OL].http://www.cajcd.edu.cn/pub/wml.txt/980810-2.html,1998-08-16/1998-10-04.”


5.引文的写法需要统一,字体是否与正文一样,尤其是大段的引文?


6.如果在正文中没有引用到的参考文献,是否就不能写到“参考文献”中去?


7.脚注是每页重编号,还是全文统一编号?脚注与尾注是否应该统一?


8.为何这样安排论文的框架?


9.期刊论文的脚注是否要注明引用的文章在杂志中的页码?二、具体错误类


1.“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课程标准》中应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请修正。


2.“摘要”部分不能弄太多的研究背景,而应该是论文正文的主要观点。请审查之。


3.概念方面的问题也会导致论文中的错处。请审查是否有概念不清。


4.结语应是对全文的高度总结,请重新审查论文中的结语部分是否做到了这一要求。


5.文献综述部分应结合相关本文的探讨来写,选取文献中与论文最为关键的、最为直接的内容进行综述。请找出论文的文献综述中有哪些部分与本论文结合不够?应该从“开题报告”的文献综述中增加哪些内容进来?(导师说:文献综述部分要说明清楚的是:别人的研究已经到什么地步?还存在哪些问题?我论文对这一方面的研究有哪些认识和贡献?)


6.导师说,文献综述在评价别人的研究时,要注意中性的评价。各人的研究,只有侧重点的不同,其他方面也需要研究,但不能就此批评别人的研究不好。请找出论文中是否存在这种倾向?

 

三、拓展、补充类


1.如何确定知识整合教学中选择哪一种或哪几种教学策略?


2.没有多媒体,就不能进行知识整合教学了吗?


3.正文部分的案例中,有没有反面案例可供参考?


4.“教材”与“教科书”的定义是不同的,在一般的杂志上,所说的“教材”是指狭义上的教科书。


5.高中历史知识整合有哪些特点?

 

6.“教学反馈”的写法应该遵照什么格式?主要是反馈什么?


7.每章、节都必须摆明观点,要有小结。请检查论文。


8.一篇论文的研究,其研究方法和指导思想在研究前就应该有了清醒的认识。在我的研究中,这两个方面没有能看到。


9.结构有些散,谈知识整合就不要谈课程整合,否则会重叠;请审查:“课程整合”与“知识整合”有哪些不同?有哪些相同之处?


10.教学策略要理解好,太多策略就会变成没有策略;请审查:是否可以考虑把一些策略合并?


11.郑老师的问题可以转化为:请在教学案例的“教学反思”中指出整合到的内容,在教学案例的具体过程中对整合的内容作分析。


12.张老师的问题可以转化为:请论述历史知识整合的有效性


13.在“附录”中是否应该有最后两个教学案例的设计思路稿?


14.整个论文中所谈到的所有案例,都没有进行分析与评价。请重新作分析与评价,尤其是最后两个重点教学案例,在教学反思部分应该写得更多一些。


15.在论文全文所谈到的案例中,是否还有更加典型的案例?请审视论文中的案例,看是否还有更好的案例可以整合进来。


16.论文中,在谈到当前课程改革的困惑时,都是引用别人的资料。为何不进行一个调查?以调查数据才更有发言权。


17.有没有研究生(特别是教学法方面的研究生)、教育硕士写过这方面的论题?


18.“教学方法”是什么?什么是“教学策略”?这二者有什么区别?


19.“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是如何选择的?论文中的两个教学案例的重难点是怎么来的?


20.既然是“教学案例”,那么根据论文所写,应有配套的教学课件与资料,请展示。


21.“教学案例”与“教学设计”是否不同?(按郑老师的意思,“教学案例”应该是已经进行过了的教学记录与分析,而“教学设计”只是教师对一堂课的设计思路)在撰写的时候也应该有明显的区别。请找出这种区别,并再次审视论文中最后的两个教学案例撰写的规范性。


22.导师说,“有部分内容太简单”。请找出导师所说的“部分内容”,并完善它。

 

6月10日,撰写答辩稿。


6月11日,早上修改答辩稿,直到中午。没有午休,两点过一些,LDW的答辩就开始了。我是第二个。答辩过程中有些紧张,但准备得还是有些充分的,所以也没有出现难堪的局面。倒是张老师给我提了个醒,就是“知识补充”与“知识整合”到底有哪些不同?论文中有些知识只能是“补充”而不是“整合”。关于这二者的区别,张老师也简单说到了一下,以后有必要去专门区分开来。

 

经过这次答辩,我总结出一些心得。

一、要准备充分。哪怕明知道只是一个形式,也要认真去对待,不然就不会对教研起到提升的作用。

二、有不懂的地方一定要多问,问导师、问同学、问教学秘书,要勤于联系。

三、多听听研究生、博士生的答辩会有很多益处。

四、论文答辩前可以多找一些朋友给自己论文找碴,自己也得不断对论文进行反问以完善它。

五、也要看看评议人的意见,老师们一般会对论文进行肯定,要认真读一读这些肯定的话语,可以寻找到自信。自信,对答辩很重要。评议人的意见中会加上一些关于论文中不足之处的评语,重视这些评语,它们往往就是答辩时委员们提的问题。

六、把论文当成你即将待产的儿女,去热爱它。


历史课程网  北京师范大学2006级历史教育硕士博客群组
 
http://eblog.cersp.com/userlog12/117841/archives/2008/95197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