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铝复合板:浙江5家医院上百名医生被曝吃回扣 卫生局介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4:46:59

  前晚,网友“yida888888”在宁波本地两大论坛发了一则《黑心医生,曝光浙江依达拉奉黑幕》的贴文,再次引发医生“回扣门”话题,引来上百位网友热议。


  网友"yida888888"说自己原是杭州海疆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的业务员。在贴文中,他罗列了宁波第二医院、浙一医院、浙二医院、浙江省人民医院和杭州市中医院五家医院的上百名医院在2011年1月份使用“依达拉奉注射液”(规格为10ml:15mg)的回扣清单。


  事发后,有医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以人格担保,绝对没有拿过一分回扣,回扣清单子虚乌有。目前,浙江省卫生厅和宁波市卫生局已对此事介入调查。


  记者 郑振国  贺艳  徐超


  宁波 有医生以人格担保没拿回扣


  昨日下午,记者按照网帖中所列宁波市第二医院的医生名单,电话联系上其中一名医生。


  “这个事情,我也是刚知道,实在是太吃惊了。”他告诉记者,他根本就不知道杭州海疆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更不认识这家公司的业务员。


  对于网帖中提到的“依达拉奉注射液”,他告诉记者,这是一种属于神经科的普通药品,主要用于中风、脑出血等,效果不错,确实有在使用。


  “事情发生后,医院就打电话给我,向我了解了情况。”他说,他以人格担保,没拿一分回扣。


  对此,他还跟记者解释,卫生部门对医生拿回扣的处罚是非常严厉的,如同一根高压线,医生不可能拿自己的职业生涯去冒险。


  最后,他说:“我也相信医院其他同事也是有职业道德的,也是不可能拿的。”


  宁波卫生局介入调查贴文

 


  昨日,有关网媒上出现了《黑心医生,曝光浙江依达拉奉黑幕》的贴文,其中涉及宁波市第二医院。宁波市卫生局获悉后,局党委高度重视,第一时间召开党委会研究。一方面,及时向市级纪检监察部门、省卫生厅汇报;同时,立即启动调查程序,明确要求市第二医院进行全面深入调查。目前,市卫生局已经成立了专门工作小组,按照有关程序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将及时公布,接受社会监督;一经核实,将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严厉处理。宁波市第二医院正在按照有关程序进行核实,并已暂停该药在医院的使用。


  杭州  有医院证实医护人员姓名真实


  杭州总共有浙一、浙二、省人民医院和杭州市中医院四家医院,被卷入这次的“回扣门”。昨天,记者分别致电四家医院的联系人,浙一和省人民医院均表示,还不清楚这件事,也没有看到过帖子,建议记者向省卫生厅了解情况。


  浙二医院表示,帖子反映自己医院涉及医药回扣一事,还不是十分清楚,但既然涉及到不止一家医院,上级部门还是应该好好查一下。对方认为,现在网上真真假假的信息太多,有人愿意发到网上去,就随他去发好了。


  只有杭州市中医院的院办工作人员,明确地向记者表示,院方已经看到了网上的帖子,现在已经展开了自我调查,对方承认,帖子中所提到的医护人员,名字都是对的,但调查结果没那么快可以出来。而帖子中提到的杭州海疆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记者拨打公司的电话一整天,始终处于无人接听状态。


  浙江省卫生厅已介入调查


  帖子所反映内容,到底是真是假?记者随后联系上浙江省卫生厅,对方表示已经看到了网上发布的帖子,目前已经介入调查。省卫生厅表示,帖子所反映情况的真假,在调查结果没有出来之前,一切都无法下定论,也没有什么新情况可以告诉外界的,这几天也不会出新的调查通报。省卫生厅工作人员说,一旦有调查结果出来,就会通告媒体,现在只能先等待。


  网贴再现


  我原是杭州海疆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的业务员,公司老板倪某对我们下属不讲诚信,随意拖欠克扣工资和奖金。我觉得对这样的老板只有把他的丑行公之于众。该公司主要有偷税漏税,违规经营,行贿等等。海疆医药是做药品代理销售公司,主要代理有吉林省博大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的依达拉奉注射液(商品名:易达生),河北天成药业有限公司的复方α-酮酸片,深圳翰宇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注射用特利加压素。目前主要销售为依达拉奉注射液,有10ml;15mg和20ml:30mg两规格。依达拉奉注射液10ml;15mg的厂家给底价是每支15元,而浙江省中标价高达每支64.1元,医院零售价为每支74.4元。中间利润高达41元,现在在全省各医院按15元到18元发给各医院临床医生回扣,从而使医生在利益驱动下滥开药。依达拉奉注射液20ml:30mg的厂家给底价是每支22元,而浙江省中标价高达每支92.44元,医院零售价为每支104.2元。中间利润高达58元,现在在全省各医院按20元到25元发给各医院临床医生回扣。我把上月公司统计的发给医生的详单公之于众,有很多省市大医院的名医,科主任,医院骨干。现在我把它挂到网上相信各医疗机构和反贪部门会给百姓一个公正的说法,同时让杭州海疆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接受社会和老百姓共同监督,让我们倪老板接受老百姓的监督。


  相关新闻:浙江200余名医生被曝拿回扣 省卫生厅介入调查

 


  昨天下午,一名自称“杭州海疆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前业务员”的网友在多家网站发帖,罗列杭州、宁波5家浙江知名医院200余名医务工作者“收受回扣”的情况。记者今天从浙江省卫生厅获悉:监察室当日下午已介入调查。


  浙江省卫生厅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昨天下午自发现网上的帖子不久,监察室即介入调查。


  网帖称,作为药品代理销售公司,杭州海疆公司主要销售吉林某制药公司的依达拉奉注射液,“10ml/15mg规格的厂家给出的底价是每支15元,浙江省中标价高达64.1元,医院零售价74.4元。20ml/30mg厂家给出底价每支22元,浙江中标价92.44元,医院零售价104.2元。10ml/15mg按15元~18元、20ml/30mg按20元~25元给临床医生回扣。”


  详单涉及医生姓名、工号、科室,并注有所开药品数量、金额、“临床费”。每个医生“临床费”从几十元至几万元不等,多属急诊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


  记者电话联系到杭州海疆公司负责人倪东敏,他称:“这事背后涉及商业纠纷,被人恶意报复。首先我们公司没有‘小于’此人,并且从不拖欠工资。”


  他还说,贴上所报的药品是他们公司在代理,涉及的医生工号均正确,但罗列的数字是假的。”他还表示将协同厂家一起去报案。(完)

  相关新闻 医院院长坐飞机去上海拿回扣 卫生厅门口收106万

 

  一名医院院长,在7年时间里,利用职务之便,在医药、器械采购及人事安排过程中,多次收受贿赂达106万余元。


  近日,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人民法院以受贿罪,一审判处临沂市肿瘤医院原院长马幼平有期徒刑11年。


  坐飞机去拿回扣


  2005年间,在上海、山东地区做临床检验检测设备销售代理的郑某,经人介绍认识了马幼平。


  此后,郑某多次代表厂家到临沂市和马幼平谈业务,并向马幼平承诺,临沂市肿瘤医院只要使用他代理的产品,就会给马幼平6000美元回扣。于是,马幼平决定购买一台郑某代理的专门检测肿瘤的免疫发光检测设备,而这种设备只能用设备生产商提供的试剂。对此,马幼平也满口答应,同意长期使用指定试剂。


  2008年秋的一天,马幼平接到郑某的电话,让他到上海去拿回扣。


  马幼平乘坐飞机赶赴上海,就在马幼平到达上海的当天下午3时左右,郑某就敲开了马幼平所住酒店的房间,送给他一个大信封,信封里装着用6000美元兑换好的50000元人民币。


  马幼平接过信封直接放在随身带的包里,当晚就乘飞机返回了临沂。


  一次就收20万元


  赵某某是某药业有限公司大输液的经销商,主要负责山东省的业务。为了做业务方便,赵某某在山东省淄博市成立了药业有限公司。


  2007年春天,赵某某联系马幼平,希望临沂市肿瘤医院使用他们公司代理的大输液,提出先给马幼平20万元好处费,然后按用量再给提成。


  2007年夏天,赵某某又到临沂市,把马幼平约到一处停车场,从车后备箱里拿出一个沉甸甸的暗绿色手提袋,交给马幼平。这个袋子里装了20万元现金。


  2008年11月份,赵某某和某药业的山东区经理一起到临沂市,送给马幼平一箱酒并告诉他里面还有4000美元。2009年,赵某某打电话把马幼平约到酒店里说:“过节了,来看看领导。”接着就把一个装着5万元现金的袋子递给马幼平。


  2010年春节前,因为听说了山东省卫生厅要搞全省医院药品招标,赵某某怕公司业务受到影响,于是匆忙赶到临沂,当面送给马幼平10万元现金。


  5个节日“表示”15万


  据了解,马幼平在到临沂市肿瘤医院工作前,某医药公司就长期给临沂市肿瘤医院供应多种药品。


  2004年10月,这家医药公司的高某某直接到马幼平的办公室,自我介绍了一番。此后,高某某多次主动约马幼平吃饭,一来二去,两人就熟悉了。


  由于不太了解马幼平的性格,2005年到2007年的几个节日,高某某只是买点烟酒衣服类的东西到马幼平办公室里“表示”一下。


  2008年春节前,高某某听到马幼平来济南的消息后,便开车来到山东省卫生厅门口,把车停在马幼平的车旁边,直接把30000元现金塞给了马幼平。

  从此以后至2010年初,高某每逢节日都给马幼平送现金,5个节日共给马幼平送了15万元现金。

 


  数字化软件里有“数字”


  2009年8月,马幼平到蒙阴县医院参观学习,看中了某软件公司给蒙阴县院做的医院管理软件。于是,马幼平主动联系这家软件公司想安装这套软件。


  2009年8月、9月间,这家软件公司的代表曹某某与马幼平签好了在临沂肿瘤医院安装管理软件的合同,从10月开始安装。


  曹某某说,整个安装工程大约需要好几年的时间,总造价在三四百万元左右。


  2010年元旦前一天下午,曹某某提着一个大袋子到了马幼平的办公室,说:“过来看看领导,买了个杯子。”马幼平客气一番后就收下了。


  第二天,曹某又给马幼平打电话,让他看看水杯盒子,说里面还有点小意思———盒子里,除了水杯外,还有50000元现金。


  安排一份工作收5万


  2005年底,蒋云(化名)受人之托找到马幼平,让他帮忙安排工作,并承诺如果办成了,给马幼平50000元表示感谢。


  事成之后,蒋云找到请托人说:“得感谢马院长,送5万元钱。”


  请托人说:“我临时没有那么多钱。”


  蒋云表示:“不用你管了,我先给垫上。”


  于是,蒋云用自己的名字办了一张存折,并存进50000元。随后,蒋云来到马幼平的办公室,把存折放到桌子上说,“密码就写在上面”。


  取款时,马幼平怕取款留下痕迹,他就用了一名实习学生的身份证。


  据办案检察官介绍,马幼平除在药品、器械采购过程中收受贿赂外,也没放过在医院人事安排中敛财的机会。据统计,在人事工作安排过程中,马幼平共收受现金、购物卡折合人民币27.7万元。


  办案人语


  据统计,2010年,山东省临沂市检察机关共查办医院院长5人,其中有县人民医院院长、中医院院长,也有乡镇医院院长。


  办案检察官认为,医院院长职务犯罪,主要有3个方面的原因:首先,院长处于医院权力金字塔的顶端,在医药、医疗器械、人事安排等方面具有决定权,极易成为销售商、代理商千方百计要拿下的“山头”;其次,一些销售商、代理商都是潜规则的忠实执行者,他们能想方设法摸透院长的所思所想,把“贿赂”送到院长的“心坎”上,让他们欲罢不能;最后,这些医院院长思想防线不牢固,伴随着侥幸心理的膨胀,在潜规则面轰然崩溃,越走越远。


  为此,检察官建议,应通过加强医疗机构改革,堵塞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等方面引发商业贿赂犯罪的漏洞。同时,还要加强对药品招标程序的细化管理,推行阳光交易、阳光采购措施。(余东明 王家梁 林剑)

  U盘曝光浙江11家医院收回扣续:送礼乃显规则

 

  今年11月,19楼论坛曝光了杭州多家医院的数十名医生收受回扣。此风波未平,12月13日晚间,天涯杂谈一则《浙江再现U盘 记录黑心医生拿回扣》的网帖曝光了一份疑似医药公司的内部资料,资料中显示,驻地方的几位医药代表“为拓展业务”,每月向公司申请资金与不同医院的医生接触,方式分为宴请、特访、家访等。


  宴请医生需要1万


  发帖者“黑心的药贩子”将U盘中的部分内容曝光,其中包括了一张疑似某医药公司驻浙江金华办事处的某月工作计划表。


  记者在一份表单上看到,办事处一位叫吴菁的医药代表在“本月重点要做的三件事”中写道:升级高×医生,需要支持5000;宴请王×医生,需要支持10000;巩固施××医生的关系,需要支持10000。另一位叫刘海峰的医药代表,在“当月的重点计划”中写道,拓展呼吸科和急诊科,总共需支持30000;做好刘××医生,需支持10000。


  在这份表单中,总共涉及到7位驻金华的医药代表,一个月申请的支持多则48000,最少的也有24000,7个人申请的资金总数有22万之多。


  医生答应增量267支


  根据网友曝光的另一份计划表来看,医药代表为拓展业务,可谓是各显神通。不仅详细列出要“攻克”哪些科室的医生,还针对不同的医生梳理出一套“措施”。这些措施被他们简易分为“宴请、特访、夜访、家访”等。比如,一位叫张启亚的医药代表,为推广一种名为“热毒宁”的药,在计划表中记录:“宴请永康妇幼保健院徐××、罗××,以增加客情关系。”若医生已经答应增加用量,医药代表也会有所记录。又如,医药代表王兆云就称,“浦江人民医院的付××、王×和洪××3人,已答应对热毒宁增量267支”。


  记者发现,在公布的这部分资料中,就涉及到浙江11家医院。


  卫生厅已获悉此事


  记者根据网帖中多次提到的“热毒宁”这款药查到,江苏一家医药公司主力生产此药。随后,记者致电该医药公司负责浙江省药品销售的范经理,他称自己不清楚这个事,也不认识驻地方的医药代表。


  昨日下午,记者致电浙江省卫生厅纪检监察室,一位并未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获悉此事后立刻查看了网帖,并表示会向领导进行汇报。截至记者昨日20点发稿时,对方并未给记者任何回复。

 


  昨日,永康妇幼保健院院办工作人员陈女士告诉记者,目前医院还未听说此事,是否属实还需要调查。但她明确表示,医生是不能和医药代表直接接触的。义乌妇幼保健院院办工作人员肖女士称,医院已经获悉此事,目前已经展开调查,至于调查的具体细节则无可奉告。


  新闻纵深


  11月要求各院自查 这次又牵涉20名医生


  在今年11月份,19楼论坛曝光了杭州多家医院的数十名医生收受回扣,浙江省卫生厅在调查该事时,卫生厅党组成员、纪检组长蔡新光在接受“中国网事”记者的采访时就表示,卫生厅已要求各院立即开展自查。


  根据粗略统计,网友“黑心的药贩子”这次曝光内容中所涉及的医生至少20名。


  记者在这份清单中看到,医药代表张启亚提到“为推广热毒宁这款药,宴请、升级永康妇幼保健院××医生”。随后,记者在该院官网上查到,该院的确有这么一位医生,系儿科副主任医师。随后,记者致电该医生,他在电话中否认了此事,称并不认识张启亚。该医生还说,热毒宁这种药的确用过,但是用量很少,要药房通知才用。随后便挂断记者电话。


  另外,一位医药代表也提到特访、宴请义乌妇幼保健院的刘××医生,记者在该院的官网上也找到了这位刘医生,目前在岗。


  业内人士爆料 送礼已成“显规则”


  曾在某大型医药集团驻重庆办事处的药品代表X先生告诉记者,药品分为非处方药和处方药,驻地方的医药代表推广的就是处方药,他们的主要工作就是和院方打交道,频繁接触医院医生。X先生说,拜访医生的方式分很多种,可以直接去医生家里造访,也可以宴请医生。因为按规定,医生是不允许和医药代表直接接触的,医药代表经常采用去医院挂号看病的方式,这样既不违背规定,又可以名正言顺向医生推广药品。“送礼不算什么行业秘密,已经是‘显规则’了。”他透露,这些礼品有可能是实物,也可以是现金,每个医药代表的操作方式不同。


  另外,X先生还表示,按规定,每个公司的医药代表每个月都会造一份详细清单,内容包括给哪些医院的哪些医生送东西,送的什么东西,价值多少钱。另外,还要列出推广药品的计划表,以及需要向公司申请的资金数额,“这些资料属于绝对机密”,他称,因为这不仅涉及到同行之间的竞争,也涉及到公司和医生的利益。记者 谈书 实习生 陈曦灏

 

  相关报道:美女医药代表如医生小蜜 记者揭秘潜规则


  在市北区一家医院门口,每天早上一到7点半,十几个人就陆续出现,大多为女性。他们买份报纸守在医院门口,等医生陆续上班后,又给倒水又送报纸,不看病却在诊室待半个小时不出来……每天,医院楼道里到处是他们的身影 ,不是医院的人又不是患者,这些神秘人是谁?10月9日 、10日和12日 ,记者跟踪了他们3天,越看越奇怪 ,他们究竟在干什么?这些疑惑等待着记者一一揭开。


  ◎市民疑惑


  医生看病还带“保姆”?


  近日,市民李先生跟记者反映说,自己因脚部受伤一大早到市北区一家医院去看病。由于去得早了,主治医生还没有上班,他就坐在一楼大厅的凳子上等着。等待期间,李先生发现有几个二十来岁的姑娘拿着好几份报纸、端着水,在那等着。她们拿这么多报纸干吗?李先生饶有兴趣地继续观察,这一观察让他更纳闷了。


  李先生说——

 


  当时医生陆续来上班了,我就看着那几个姑娘拿着报纸,到每个科室里给医生送报纸,看到医生的杯子里没水了,就赶紧出去给倒水,难道现在医生上班看病还流行带“保姆”吗?那些姑娘有好几个人,在医院里什么也不干,就是不停地在每个科室里转悠,跟医生套近乎,倒水买报,真是让人奇怪。


  反映问题的时候,李先生担忧地说,这些人会不会是通过笼络医生,专门给患者开他们的药,而且给开大处方。“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他们这不是直白地‘敲诈’患者的钱?把我们病人都当成冤大头了!”


  ◎记者目击


  神秘人群的六种怪异行为


  记者连续两天来到市北区的这家医院探访。这些人一般7点半左右陆续过来,开始行使“保姆”职责。跟踪过程中,疑惑越来越多,这些人“忙”得确实很怪。


  一怪 给医生和导医倒水


  9日 7点 45分,记者到达医院时,神秘人群已经开始行动。在第三诊室遇见两个从诊室出来的年轻姑娘,都背着包,穿衣服一粉一白,其中穿粉色衣服的姑娘端着水杯接电话。


  只能隐隐约约听到些电话内容:“张主任你好……我一会上去找您……当然想啊,晚上都睡不着觉。”


  挂断电话后她先在诊室将水杯冲了冲,转身去找热水。没过多久,水杯重新回到第三诊室这位医生桌子上。


  10日,记者7点钟就到了医院。没有发现什么身影,到了接近7点30分,一个熟悉身影走过来,穿深红色衣服的男士,他第一天也出现过。距医院正式开诊还有半个多小时,红衣男坐在休息椅上看报纸,这时医院的人陆续增多。


  直到导医过来后,红衣男起身走到导医台前笑着打招呼,看上去很熟悉的样子。红衣男从旁边角落拿出个暖瓶,先把水倒掉,导医提醒他去某某地方接水就行。


  “哦,好。”红衣男边倒水边回应。(看到这你肯定有点晕,来这么早就为了给医生们倒水喝?接着看,还有更怪的。)


  二怪 不停买报纸往科室送


  医院门口有个报摊,生意不错,其中每天少不了这些神秘者的支持。9日,记者探访第一天就发现了这个怪现象,神秘男女们挨个科室送报纸。比如有位穿白色衣服、卷头发的姑娘,双肩包一直背在胸前,先挨个科室看一圈。又赶紧跑到外面买份报纸,直接送到急诊的一位医生手里,医生笑着点头说了声:“谢谢。”白衣姑娘转身离去,又到了别的科室。


  过了一会儿,又有一位穿蓝色衣服的姑娘开始四处转,进第三诊室看了眼后也跑到外面买了两份报纸送过来,这时医生桌子上已经有四份报纸了。蓝衣姑娘放下便离开,没有跟医生有任何交流。


  这两天,几乎每个神秘人都在上演着这种公关方式,买报纸送报纸。同样在10日早上的探访中,这一幕又在重复上演着。红衣男伺候完了导医接水,走出医院,回来时手里拿着几份报纸,往这个科室放一份再往那个科室放一份。


  等其中一位神秘姑娘买完报纸离开,记者询问报摊摊主,“刚才那个姑娘天天来这买报纸吗?”


  “是啊,天天很早就来,她买得不是很多,也就是两三份。”


  三怪 背着包诊室之间穿梭


  别以为他们只是倒水、送报纸那么简单,做完这些后他们还不走,下面的任务就是:接着溜达。


  10日早上,一个戴眼镜的长发女孩走进门诊大厅,两边张望了一下后,去了旁边一个普通门诊室,就在记者所坐的位置对面,手中拿着一份新买的报纸。进了诊室后,女孩把报纸放在医生手边,因为早上陆续有来看病的市民 ,该


  女孩在诊室里站了几分钟便走了出来。坐在记者旁边不远的地方。


  8点15分左右,这名女孩起身,走进了她身旁的专家诊室,记者跟在她后面。但让记者感到意外的是,女孩进去不到一分钟便出来了。为了不引起女孩的警觉,记者假装去看病的市民,迎着她走进专家诊室,里面坐满了看病的人。


  大约5分钟后,女孩再次离开诊室,向挂号处走去。但她没有去挂号,而是在挂号处对面的药房停下了脚步。女孩站在药房的拿药窗口边,凝神向里面望着,似乎在找什么。没一会儿,她离开药房,再一次走进那些诊室。


  一上午时间,这些神秘人都在一遍一遍地游走在各个诊室间,而且频率很快,大概十几分钟便走一遍。而且并不是每个人紧盯一个科室,三个人轮换着到处乱走。


  四怪 不看病在诊室看报


  这些神秘人来回游走于诊室、药房,只有很短时间会坐在走廊的凳子上,记者也只能跟着他们来回奔走。为了减少他们的怀疑,记者去挂了个号,手里有了病历本、就诊卡。记者跟着那名身着蓝色衣服的女孩,走进了一个普通诊室。但她只是背着个白色的包,手里没有病历。

  透过窗户,记者看到她站在离医生不远的地方,不说话,静静地听医生与病人交谈。站了五六分钟,女孩又坐在了离医生不远的病床上,两者的距离不到一米,医生在看病,女孩就插着手看着。两者之间一直没有交谈。过了一会儿,女孩又走进一个专家诊室。起初,因为诊室里看病的人很多,女孩只能站在一旁,大概10分钟后,病人少了,女孩便坐在了医生对面,见桌上有一份报纸,她便翻看起来。


  5分钟、10分钟、30分钟过去了……记者隔段时间便看一眼女孩,但她依旧在看报。来医院不看病看报纸,这样的行为让人觉得非常奇怪。


  五怪 和医生导医都很熟


  到这时,记者基本弄清楚他们的套路:倒水、送报纸、到诊室待着、见空就上去说话。他们还有一招,在楼道待着,见医生过来就打招呼。


  9日上午8点多钟,四五个神秘人忙完自己的活后短暂聚在一起。这时,一位男医生走过来,手里提着个袋子,其中一位穿蓝条的胖男士(两天都出现过,貌似是一位领袖人物)迎上去:“某医生,您来了,我帮你拿吧。”这位医生笑着拒绝。


  直到又一位医生出现,几个人一起站了起来,依然是穿蓝条的胖男士走上前:“某院长。”然后独自跟着进了诊室。这些神秘人似乎跟每个医生都很熟,还跟导医开开玩笑。坐在楼道椅子上时,一位医生经过还冲其中那位穿蓝色衣服的姑娘笑了笑。


  六怪 神秘信封和神秘钞票


  跟着看了一路的“保姆”工作,两次看到神秘信封和神秘钞票。


  第一次是9日早上第三诊室,医生的抽屉开着,手放在里面捣鼓半天,记者正眼一看,红色的钞票,双手在里面数了数后,把信封拿出撕碎扔进垃圾桶里。医生对面坐着的就是那位穿白衣服、卷头发、双肩包挂在胸前的姑娘。


  10日早上这一幕又出现了:当时,一位门诊的大夫刚刚来上班,留着平头的红衣男就迎了上去。打了声招呼,就跟着医生一起进了科室。记者跟随着要看病的患者过去,看看他要做什么。红衣男看到有人过来看病,没做什么就拿着医生的空杯子出去了。倒水回来以后看到病人仍没有走,就在门口凳子上坐着等。


  过了没几分钟,病人走了,医生也出去了。回来的时候,在医生快进门的时候,红衣男从自己随身的包里迅速拿出一个信封又跟了进去。记者跟上去看,红衣男很谨慎地盯了记者一眼。而记者听到,医生说着“好、好”,低着头手里数着什么。不过,由于隔着桌子,记者并没有看到,信封里装的究竟是什么。


  ◎多方打听


  终于承认了,是推销药的


  每天变换不同面庞,唯一不变的是“保姆式”服务,他们在这多久了?究竟是干什么的?虽然关于他们的身份记者心里已经有答案,但还得亲自印证才行。跟踪到最后,记者先从导医、护工、医生以及另外一位医药代表那得到答案。最后,其中一位神秘人终于承认:“是推销药的。”


  导医他们就是卖药的


  他们究竟是做什么的,为什么要对医生那么好?看他们跟医院一楼大厅的导医挺熟悉,那导医应该比较了解情况吧。

 趁导医闲下来的时候,记者走过去跟她聊了起来。


  “您这工作挺忙的,看您这一上午都没闲着?”


  “看病的病人多,就是给他们指指路。”


  “听说咱这可以代理医药,我也想做点,不知怎么接上头啊?”记者压低声音说。


  “你的药现在进药房了?”导医反问。


  “没有啊,我这不是先打听一下行情吗?”


  “那你这个不行,得先把药进到药房里,他们的药都在里面。”


  “他们就是那些每个科室转悠,送报纸的吧?”


  “对啊,你不是也要代理医药吗?”


  “是啊,他们都是怎么接头啊?”


  “不知道,反正他们整天来。每天来的人还不太一样,有的我也不认识。”导医说。


  记者原本想再聊点其他的内容,不过导医似乎看出记者并不是真的想代理药,就推脱说不知道,然后忙去了。


  护工病房也有卖药的


  大厅休息椅上坐着三位大姐,一直在说笑,从她们的神情和行为举止,记者后来得知,她们是护工。天天在医院打转转,记者决定去问问她们,看看她们知不知道内情。


  “旁边坐着一男一女,大姐帮忙看下,他们是些什么人?认不认识啊?”


  坐在最边的一位大姐扭头看了一眼后,看了看另外两位大姐,寻思了一会儿:“没见过……不对,应该见过。”


  另外一边的大姐拍了下腿:“想起来了,肯定是卖药的。里面有俩女的,天天满楼道转呢。对,错不了,应该是卖药的,要不天天在医院转悠又不看病。这样看,像,应该就是那些卖药的。”


  医生不清楚是什么人


  10月9日、10日两天的观察,记者发现了一个有趣现象,就是所有在诊室之间游走的神秘人,会“拜访”相同的医生。记者在该医院的普通门诊观察了很长时间,发现至少有6名女孩去找过同一个大夫,其中3名与其有谈话。


  女孩与医生究竟谈什么呢?因为前几日记者的脚踝扭了一下,便拿着病历本,以脚踝受伤为由,与那个医生交谈了几句。


  医生很仔细地为记者检查脚踝,“这儿疼吗……这样疼不疼?”

  记者如实回答医生问题的同时,试着找合适的机会,询问那些女孩的身份与背景。


  “刚才有个女孩一直坐在这里,得有十来分钟,是来看病的吗?”记者借医生开药方的间隙,问了一句。


  “这个我不清楚。”医生说完接着写药名。


  “在这儿等那么长时间,应该是看病的吧?可怎么没见她拿病历啊?”记者还想试探一下。


  “不知道。”


  医生说完这三个字,立马改了话题,“这个膏药两天换一帖,以让你的韧带好得快些。”医生的言语中,似乎不想就那些神秘女孩谈太多。


  医药代表


  他们就是卖药的


  记者继续等候在科室门口,商量着下一步该怎么办?旁边一直坐着个小伙子,难不成这人也是卖药的?干脆,假借卖药的身份直接上去问。


  “你也是推销药的吗?”


  “是啊,你也是?刚毕业吧。”


  “那你跟那些人是一伙的吗?那些女的。”


  “不是,我是一个人。”(到这时记者才明白,医院里推销卖药的还真不少,并不光是那些


  神秘人一个团体的。)


  “你怎么肯定他们就是卖药的?”


  “当然了,我跟他们碰到过好多次了,跟其中一个人聊过,他们是卖国产药的。用那么多女的天天倒水送报纸也是混个脸熟吧。”


  亲口承认我是推销药的


  虽然有了导医的肯定、护工的猜疑、医生的拒绝以及同行医药代表的确认,这些医药代表的身份已经基本可以确定了。但为了完全得到结果,记者决定直接跟他们套近乎,只能再冒充一次医药代表了。他们在一起不好问,记者刚好看到,休息椅上一位年纪稍大的大姐是他们中的一员。


  “大姐,你们也是推销药的吧?”


  “是啊。”


  “这一行不大好干啊,医生都不理。”


  “嗯,不大好弄。”

  刚要继续问,她一直在等的医生忽然出来了,大姐马上起身跟上去。后来,记者又问了其中的两位神秘女人,她们却都笑笑,不再做回答。


  为了进一步了解他们的推销模式,10月12日早上记者第三次来到医院,同样的场景继续上演:倒水、送报纸、满科室游走……


  如果您了解医药代表的内幕,或者熟悉其中的利益链条,欢迎拨打本报热线电话80889088。(本报记者)


  ◎主要角色


  7位特征人物介绍


  三天来,参与的神秘人物都不一样,本文选取了其中7位特征人物。


  人物1:穿粉色衣服的短发姑娘:给医生倒水(出现两天)。


  人物2:红衣男:给导医倒水送报纸(出现三天)。


  人物3:穿白衣服、卷头发姑娘:转科室跟医生聊天(出现三天)。


  人物4:蓝色衣服姑娘:买报纸、转科室(出现三天,第三天穿黄色衣服)。


  人物5:戴眼镜姑娘:诊室间转了几圈走了(出现两天)。


  人物6:蓝条上衣胖男人:一般出现较晚,诊室药房四处转(出现三天)。


  人物7:年纪稍大的大姐:转科室(出现两天)。


  ◎记者手记


  想跟上他们得一路小跑


  连续三天,每天7点多到医院静候这些神秘人。记者真的很佩服这些人的脚程,一会转到这个科室、一会转到药房、一会又到医院外面。记者几乎一路小跑跟在后面,脚步跟上,眼神也得跟上,找准机会拍照片还得注意,否则会引起他们的怀疑。三天下来,腿累得酸疼,更是身心疲惫。


  第一天先大概摸清了他们的人群和基本特征 ,想跟导医等相关人员打听这些人的身份,没想到大家都闭口一笑而过。第二天,记者和同事兵分三路再来探访,这次以想推销药为由头,好不容易敲开了几个人的戒备心,当黑衣神秘女人承认自己就是卖药的时,大家相识一笑,长吁一口气。


  周围人都不知道,他们这样已经多久了,要干多久,他们只是一遍遍地献殷勤、陪笑,最终达到自己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