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嘴鸟几月开始繁殖:谈毛泽东的批判性思维和实践性思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8 23:18:23

谈毛泽东的批判性思维和实践性思维

2011年07月12日 09:26 来源:光明日报

  毛泽东作为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第一阶段的伟大成果——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其思维方式主要是继承的批判性思维和继承的实践性思维。结合党的理论创新史,理解毛泽东的思维方式很有意义。

  一

  讲毛泽东的思维方式是继承的批判性思维,是指其从理论渊源上来说是继承和深化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思想。

  马克思特别强调:唯物主义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马克思在此将批判性思维这一人类哲学的重要传统,深化到辩证法的本质的高度。恩格斯则进一步强调: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这种“辩证哲学”而不仅仅是唯物主义辩证法,所承认的唯一绝对的东西,就是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列宁则更进一步强调:马克思认为他的理论的全部价值在于,整个马克思主义而不仅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按其本质来说是批判的和革命的。列宁还特别说明:这里所谓的批判性,一是指唯物主义的、实事求是的批判,二是指尊重科学的、具有科学精神的批判。正是这样的批判性思维,驱动了马克思对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和英国空想社会主义、各种既有的主流社会价值观、抽象的人本主义的批判,进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因此,批判性思维是马克思主义思维方式的一个重要特征。

  关于继承的批判性思维,毛泽东在其哲学著作《矛盾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篇章中,进行了全面的精辟的概括。

  例如:形而上学的批判是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绝对的、外在的否定或肯定,辩证法的批判是联系的、运动的、全面的、相对的、内在的否定或肯定;对立统一的法则即事物的矛盾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它的展开和说明为唯物主义和科学的批判提供了锐利的武器;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理论是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懂得了它就能应用辩证法,自觉地批判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错误和危害;矛盾斗争性的无条件性、绝对性,和矛盾同一性的有条件性、相对性,构成一切事物的矛盾运动,同时也构成了对一切事物批判的合理性基础。

  再例如:对抗是矛盾斗争的一种形式而不是矛盾斗争的一切形式,批判中的对抗性和非对抗性,都是矛盾斗争中的批判形式,都有其相应的重要作用;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它们是非对抗性的,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批判得到解决;社会主义社会的诸多矛盾,总体上区分为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前者是通过专政的方法即消灭、推翻、打倒式的批判得到解决,后者是通过民主的方法即引导、说服、教育式的批判得到解决。

  显然,毛泽东的继承的批判性思维在毛泽东思想中得到了充分的开拓和发挥,奠定了其在毛泽东思想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

  二

  讲毛泽东的思维方式是继承的实践性思维,也是指其从理论渊源上考察是来自于马克思主义开创的实践性思维。

  马克思在他的哲学变革中,第一次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与以前所有的哲学家根本不同的地方,不是在于其讨论是否应该或者怎样正确解释世界,而是在于其主张不能满足于“只是”解释世界,在于其强调要在解释世界的基础上,往前大大地迈进一步,即改变世界。对于人类主体而言,改变世界就只能是其感性的、对象性的物质活动即实践活动。起源于这样的实践活动并指导这样的实践活动,进而凸显出来的实践性思维,就是以实践主体价值选择为起点、以实践路径不断开拓为过程、以实践客体合理变革为目的的思维方式。以这样的思维方式考察人,则会看到是劳动实践创造了人,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离开了实践就没有人的存在。以这样的思维方式考察社会生活,则会发现社会生活只不过是以物质生产力为基础的经济、文化、政治、社会的有机体,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离开了实践同样没有社会生活的存在。显然,马克思在将自己的哲学指称为“新唯物主义”,以区别于“旧唯物主义”的同时,又将自己的哲学指称为“实践的唯物主义”。由此,实践性思维理所当然地成为了马克思主义思维方式中具有独有特征意义的思维方式之一。

  关于继承的实践性思维,毛泽东在其哲学著作《实践论》、《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等篇章中,进行了周详的论证和多维的提升。

  例如:从指导思想与实践的关系上讲,作为中国共产党直接指导思想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正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就是应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解决中国革命具体实践中的问题,在实践中普及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同时又全面总结中国革命具体实践中的规律性、客观性、普遍性的东西,还充分吸收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果,将其上升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形态,在这样的过程中,以中国革命具体实践为中介的实践性思维彰显得淋漓尽致。

  再例如:从人的认识与实践的关系上讲,一是人的认识主要地依赖于物质生产实践,依赖于与物质生产实践密切联系的阶级斗争、政治生活、科学和艺术等实践,人的正确思想来自于生产斗争实践、社会关系实践和科学实验;二是人的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其判断的标准不是由人的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而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而定,人们公认的正确思想都是经过千百次社会实践的检验才得以确立的;三是人的认识目的不在于通过实践有了正确的理论后,将其束之高阁并不实行,而在于再回到实践中去又服务于实践,在一定条件下,物质可以变精神、精神可以变物质;四是人的认识辩证过程是在实践基础上的两次飞跃,第一次飞跃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第二次飞跃是由理性认识再回到社会实践中去,第一次飞跃是第二次飞跃的基础,第二次飞跃的意义比第一次飞跃更伟大;五是人的认识发展的总规律,是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样一个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上升到一个更高级的层面。由此五个方面,以实践在人的认识活动中的核心作用为特征的实践性思维也表现得十分完善。

  进一步讲,毛泽东的继承的实践性思维以“实事求是”这一更加简洁的概括,成为了毛泽东哲学的精髓和毛泽东思想的灵魂。 朱伟峰(作者单位:新闻出版总署)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文化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