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包钢接地棒接地规范:那些曾经滋润我们心灵的经典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3:41:56

《史记》:忍辱负重 担当起自身的使命
一个人在遭到无辜的迫害以后,通常有两种选择:要么悲观消沉,要么发愤图强。而司马迁选择了后一条路。他秉着“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目的,将自己心中所有的“愤”全部倾注到史记的创作中去。司马迁独创了中国历史著作的纪传体裁,开创了史学方法上全新的体例。司马迁以个人传、纪为形式,以社会为中心记载历史,为后人展示了一部规模宏大的社会变迁史。无论在历史上还是文学上,司马迁都取得了光辉的成就。
司马迁遭受宫刑,那种心理上生不如死的痛苦,常人无法想象。然而作为史官,他承载着史官那跨越时空的责任,用坚挺的笔杆为后世留下史料。如今的很多学者、官员,未遭肉体之刑却早已在精神上将自己阉割得干干净净:为了加官进爵,为了几斗米的涨薪,为了避免被踢出局,什么都能出卖。
不辱使命,现代人要达到司马迁的标准,显然遥不可及。
【高数版犀利哥系大学生 找不到工作自暴自弃】网曝长春工程学院旁的书店里经常有一个流浪汉看《经济数学》,而且在解题,字迹非常工整,被网友戏称高数版“犀利哥”。采访得知,他叫黄旭冉,2002年考入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专业是电子工程,2006年毕业。他说自己到长春并不是为了找工作,只想过无拘无束的流浪生活…[详细]


《岳阳楼记》:保持一颗忧国忧民之心
《岳阳楼记》的著名,不仅因为其绝妙的文采,还因为它思想境界的崇高。和它同时的另一位著名的文学家欧阳修在为作者范仲淹写的碑文中说,他从小就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可见《岳阳楼记》末尾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一生行为的准则。孟子说:“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这已成为封建时代许多士大夫的信条。范仲淹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正贬官在外,“处江湖之远”,本来可以采取独善其身的态度,落得清闲快乐。可是他不肯这样,仍然以天下为己任,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两句话来勉励自己和朋友,这是难能可贵的。
一个人要做到先忧,必须有胆、有识、有志,固然不容易;而一个先忧之士当他建立了功绩之后还能后乐,才更加可贵。这两句话所体现的精神,那种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品质,在今天无疑仍有教育意义。
当然,对大众来说,这种“忧”的最低要求,是对他人最起码的爱护和同情心。
【“冷漠的哥”坐视少女被强奸 五大疑点拷问】记:李文臣侵犯小薇时,你为何不制止?李:我说了,让他不要这样,要找小姐的话我给他找。不过他不听,还让我闭嘴。我也把车子停下来过,但李文臣威胁我继续往前开。记:小薇曾向你呼救,你当时心里怎么想的?李:我那时候心里很害怕…[详细]

《赤壁赋》:困境中仍要保持豁达
在新旧党争中,苏轼因为坚持自己的政治操守,以致一生境遇坎坷。他的思想境界亦随境遇之变、阅历之广而不断深化。他在元丰五年那个看不到政治希望的秋冬里所写下的《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
作为游记文,固然要描写山川风物之美,《赤壁赋》也确乎使我们从它所刻画的自然景色中获得了艺术享受。作者对宇宙人生的见解,我们当然不会完全赞同,然而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在走出监狱到达流放地而几乎丧失人身自由的情况下,一点也不灰心丧气,并且那么坦荡、旷达,具有强烈的生活信念。
世事难料,即便处在人生的低谷,我们仍然要保持豁达的心。当我们将自身的处境放在浩瀚宇宙中,就显得微不足道。
【总有一些花朵在苦难中开放】一条“下沙公交站女孩”的微博遭网友疯转——求助万能的微博:杭州525下沙起点站公交站女孩,女孩跟着爷爷生活,爷爷的工作是打扫525起点站对面的厕所。他们每个月的生活费是400元。小女孩今天很开心,因为有米可以喝粥了。是个很可爱很善良的小女孩,希望看到朋友帮忙转发。照片上的小女孩手持舀粥勺,却笑容灿烂,脸上满是阳光。这张图片感染了很多人,这条微博已被转发500多次…[详细]

《曾国藩家书》:官位再高也须勤俭持家
尽管曾国藩留传下来的著作太少,但仅就一部家书中可以体现他的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从而赢得了“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称誉,并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尊精神偶像。
曾国藩的家书,上自祖父母至父辈,中对诸弟,下及儿辈。他一生强调立志,常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他为自己写下座右铭道:“不为圣贤,便为禽兽;不问收获,但问耕耘。”立志之后,据此求过,自律自勉。曾国藩原先嗜好吸水烟,后来他要戒绝,但也不太容易,后来他硬是凭律己的毅力将烟戒绝。
在为人处世上,曾国藩终生以“拙诚”、“坚忍”行事。在持家教子方面,曾国藩主张勤俭持家,努力治学,睦邻友好,读书明理。他的门人李鸿章曾感叹地说:“吾师道德功业,固不待言,即文章学问,亦卓绝一世。”曾国藩关于治学修身齐家和立志立功立德的论述,对后人仍有研究和弘扬的价值。
【杭州“三多”市长许迈永敛财2亿 有两位数情妇】“许三多”再次成名,这次出名的不是那位“不抛弃、不放弃”的众人喜爱的士兵许三多,而是官员“许三多”:杭州市前副市长许迈永,因“三多”——— 钱多(钱财两个亿)、房多(房产许多处)、女人多(两位数),而独树于落马官员之中……[详细]

《阿Q正传》:挥之不去的中国人劣根性
《阿Q正传》向我们展现了辛亥革命前后一个畸形的中国社会和一群畸形的中国人的真面貌。外敌入侵本已到了丧权辱国的地步,但他们偏要自称“天朝”,沉醉在“东方的精神文明”中,鼓吹中国文明“为全球所仰望”。已经到了死亡的边缘,却追求精神上的胜利。这一思想深深毒害着处于下层的劳动人民。我们从《阿Q正传》中就可以看出,阿Q和赵太爷,在某种程度上,其实都是一类货色,假如阿Q得势,将是个赵太爷,假如赵太爷失势,则又会是活脱脱一个阿Q。
统治者的“精神胜利法”和对人民进行的封建麻醉教育,正是造成劳动人民不觉醒的精神状态的麻醉剂。这种麻醉剂只能使劳动人民忘却压迫和屈辱,无反抗,无斗志,永远处在被压迫、被剥削、受毒害的状态中,成为封建统治者的奴才和顺民。
放在当今,鲁迅的文章仍然是一味强劲的清醒剂。相比以往,今天的国人又有多少进步呢?
【《丑陋的中国人》100年也不过时】试问,《丑陋的中国人》中批判国人存在的“脏、乱、吵”、“窝里斗”、“不能团结”、“死不认错”等劣根性,哪一点不是一针见血、正中痛处?无数以往的事实证明了这些劣根性的存在,即使到了现在,这些劣根性依然一定程度地存在…[详细 ]

《我的精神家园》:拒绝平庸,拒绝沉默
这是已故学者、作家王小波的一部杂文自选集。书中,王小波以一种近乎残酷的坦诚与直率,道出了我们身在其中却从未虑及的生活,这就是真实,使我们不再混混噩噩地生活在世俗社会中间。因为他,我们知道这世界还有智慧,还有有趣存在。
我们大多平庸而不自知,或者只是软弱的去承受,王小波却对平庸的生活有一种狂怒,发誓要从上面飞腾过去并且用他的一生去努力这样做了;我们大多趋利避害或只是沉默以对,他却逆流而上,选择严肃写作,而且直言不讳,视批评文化、社会、艺术为自己的责任;我们大多呆板或以肉麻当有趣,要么惟恐自己不“贫”、不“痞”,他却在智慧和爱中创造出了一种了不起的有趣,而且显示了智慧和爱中本应具有但却被我们遗忘了很久的一种属性,那就是高贵;我们大多具有一种狡猾的聪明,他的聪明却是建立在科学的自由、平等和诚实的基础上,“真理坚硬无比”,这样的聪明很可爱,也很必要。所有的所有,也许我们心存向往而自己却做不到。
如果我们做不到“对平庸的生活狂怒”,那么偶尔间放开嗓子吼两声、打破沉默还是需要的。
【“李刚门”事件 是谁让河北大学闭嘴?】学校竟然下达封口令,不准学校师生上网就此事发言,不准接受媒体采访,封口令特别针对现场目击者。校方究竟在向学生输出怎样的一种价值观?这样的价值观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在未来社会中能否担当“实事求是、笃学诚行”的先锋角色?…[详细 ]

《哈姆雷特》:仇恨能毁灭世界
《哈姆雷特》被誉为莎翁戏剧王冠上最璀璨的一颗钻石,它是莎士比亚的骄傲。他通过“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我们看”的方式来揭示人类的深层灵魂以及对人类前景的再思考。那本书留给我们的是无尽的沉默,沉默中追寻着自己心灵的方向。
主人哈姆雷特是一个皇室成员,然而,他叔叔的阴险,他母亲的不忠,使他成为了一个被仇恨掩埋的人,使他成为了一个复仇的工具。直到最后,他的仇恨,杀死了他的仇人叔叔,杀死了不忠于父亲却很爱自己儿子的母亲,也杀死了他——一个受人们爱戴的皇子。可见,仇恨是多么可怕。对于我们读者来说,从这本书我们可以看到仇恨所带来的灾难。世界本来是美好的,因为人们有了贪念等等,给世界带来了仇恨。对于仇恨,我们要靠感化,而不是打击。
各种“世界末日”的说法中,最具可能性的是人类自相残杀毁灭世界——只因仇恨,只因贪婪。莎翁在四百年前就已警告我们。
【没有报复社会 只有滥杀无辜】郑民生在南平制造了血案,他似乎是报复了“社会冷漠”,令全社会震惊,这大概算一种社会痛感。但真正被伤害的只是那些流血的孩子及其家长,他们不是社会,也不是社会推选的代表,他们只是一些与杀人者无冤无仇的个体。无辜的人死了,而社会如故…[详细]

《欧也妮·葛朗台》:对金钱的贪欲是万恶之源
小说中,巴尔扎克固然以大量笔墨描绘金钱的威力,画龙点睛的一笔却是指出“金钱拜物教”的荒谬,指出金钱固然给人带来权势,却不能给人带来幸福。至少,在人类的感情领域,金钱是无能为力的。葛朗台称雄一世,积累了万贯家财,一文也带不进坟墓,除了一种虚幻的满足感,可以说一无所获。
在巴尔扎克看来,葛朗台的聚敛癖,是当代社会的一种情欲。向欧也妮这类心地单纯的姑娘,金钱与她既不是一种需要,也不是一种慰藉,只有人性已经异化,完全为贪欲所支配的人,才会将金钱视为人生的最高需要。
葛朗台这样的人,表面上是金钱的主人,其实是金钱的奴隶。
【小学生最爱钱?】济南一名小学四年级学生的作文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这孩子以《钱,我的最爱》为题,写道:“有人说钱乃身外之物,简直就是屁话。没有钱,你怎么吃饭?没有钱,你怎么穿衣?没有钱,你住在哪儿?没有钱,你怎么看病……”[详细]

《十万个为什么》:生活应该回归常识
有些人生活了一辈子,却不知道何为常识。
书的作者伊林仿佛是一位热心的导游,带领我进行一次特殊的游览——“室内旅行”。在“旅途”中,作者提出一系列的为什么,并由此注意解开大千世界之谜。
《十万个为什么》为孩子们初步认识这个世界提供了向导,而当今我们中的很多人最紧缺的就是常识。
每当我们的常识面临考验时,总是显得那么不堪一击。“抢盐风波”、微博谣言……各种疯狂过后,人们才发现身上什么都带了,就是忘了捎上常识,以及一颗清醒、独立的大脑。
【在中国常识是怎样被践踏的?】很多中国人常常面对违背与践踏常识与常理而无动于衷,并且视之为理所当然,从而形成了一个不讲理的古老文明国家。一个国家,无论多么古老,其实只要不讲理、不守规则,也没有公共精神,那么其实就算不上是真正的文明国家,而不幸的是,中国就是这样一个古老而不文明的国家…[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