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 营业执照:弘扬“六尺巷”精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9:52:00

何 振 亚


最近,海协会陈云林会长率经贸团台湾南部行,在一次会见座谈会上,他饶有兴趣地提及安徽桐城清朝发生的“六尺巷”的故事,从而赞扬勉励海峡两岸和解友好,和睦一家亲,在两岸引起了热烈的反响。央视并及时广泛深入地传播,介绍了“六尺巷”的由来,摄放了“六尺巷”地址图象,再现了清康熙文华殿大学士宰相张英当年亲笔在家书上批示的千古流芳的“让墙”诗句,点评了“六尺巷”赋予当今新义鲜明的主题。这样,“六尺巷”的故事,在海内外已成为人们广为赞赏的一个美好的热门话题。

“六尺巷”位于中华文化名城桐城市西后街安徽省荣誉军人修养院院内。据《桐城县志略》记载:张文端公(即清朝宰相张英)居宅旁有隙地,与吴氏邻,吴氏越用之。张家派人驰书于京都,公批诗于书后,诗云:

“一纸书来只为墙,

让它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

不见当年秦始皇。”

张家人见诗,遂撤让三尺。吴氏闻之感其义,亦退让三尺,遂成六尺之巷。

年久变迁,原巷不存。桐城市人民政府在原巷旧址缮建,保持古色古香原形,特立重点文物保护碑。“六尺巷”已载入《中国名胜大词典》。近年来,赴“六尺巷”游人甚多,无不欣赏文端公的诗句,感慨张英宰相的胸怀,赞美“六尺巷”精神闪烁着中华文明的光芒。

“六尺巷”精神,就是“互让”精神,就是“和睦”精神,就是“和谐”精神。

“六尺巷”精神,就是自我相让,化解矛盾,消除对立,解决问题。

“六尺巷”精神,就是谦让宽容,就是平等正义,就是友善和好。

“六尺巷”精神,可贵之处,在于出自正义,自我主动,正确决策,及时地善美地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从而避免了互不相让,互相对立,视邻为仇敌,无休止争斗,避免了矛盾激化,避免了恶性冲突,甚至大打出手,两败俱伤,鱼死网破的悲剧。仅用一首有感染魅力的“让墙”诗就高度艺术极巧妙地解决了面临的难题,成为千古佳话。

喜观改革,日新月异,国家兴盛,社会进步,令人鼓舞。然而,社会复杂,竞争激烈,事物多变,矛盾较多,不容忽视。妥善地解决老大难问题和不断地解决新矛盾。就从人与人,民与民,民与官,官与官,单位与单位,行业与行业,区域与区域等等,乃至国家与国家来说,也都应立于正义,谦让宽容,恰当决策,应对矛盾,化解矛盾,友善相处,和谐同乐,和睦共赢。

已是春暖花开时,让我们传承中华文明美德,弘扬“六尺巷”体现的“互让”、“和睦”精神,营造正义和谐的更加美好的未来吧!


                               (写于安徽铜陵    兔年正月二十七日)